首页

北京市石景山区某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某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 2.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该物质是(  )A.红磷B.氧化铜C.二氧化锰D.高锰酸钾 3.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自来水C.洁净的河水D.浮有冰的水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⑦⑥B.②③①④⑤⑥⑦C.④②①③⑤⑦⑥D.④①②⑤③⑥⑦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C.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D.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点燃木炭B.\n点燃铁丝C.点燃红磷D.点燃蜡烛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瓶内气体已充满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部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底部 9.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红色﹣红色﹣﹣无色B.紫色﹣﹣﹣﹣红色﹣﹣﹣﹣﹣无色C.紫色﹣﹣﹣﹣红色﹣﹣﹣﹣﹣紫色D.红色﹣﹣﹣﹣蓝色﹣﹣﹣﹣﹣﹣无色 10.学习化学我们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往试管里加锌粒C.称量氢氧化钠D.量取液体\n  二.填空和简答(共18分)11.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 1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下端系火柴的目的      ,为什么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      .为了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应该      . 13.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待反应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大约达到集气瓶体积的      为止;(3)燃烧匙内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4)写出发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5)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想一想,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的组成?(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 \n1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A同学的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试剂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乙中的步骤Ⅰ~Ⅳ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请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后回答下列问题:(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      .理由是      .(2)B同学的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Ⅲ.纸花不变色Ⅳ.      (3)B同学进行的I、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4)写出B同学方案中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15.(16分)(2022秋•石景山区校级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      (填序号下同),对此装置还需的改进为      ,收集装置为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      (A熄灭酒精灯;B撤离水槽中的导管).(3)用B图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长颈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收集装置为      ,此如何验满      .(4)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向盛两根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      和      的性质,利用此原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于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编号) \n16.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度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      (能或不能)分解产生氧气实验三      有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雨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二氧化锰称量,其目的是证明反应前后      不变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把反应后的固体过滤,再从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还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其目的是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      不变.  2022-2022学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某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答案填写在表格内)1.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键,先要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准确判断变化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依据.还要清楚物质状态的变化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通常是物质的形状、状态发生变化.(2)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变化中常伴随有放热、发光、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根据以上定义可知,A、司马光砸缸,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只是物质的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B、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nC、火烧赤壁,属于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铁杵磨成针,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同样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即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产生了新物质. 2.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有一层物质,该物质是(  )A.红磷B.氧化铜C.二氧化锰D.高锰酸钾【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性质决定用途;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考査氧气的化学性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些具有可燃性的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化合物和甲烷等有机物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明了氧气具有氧化性,同时也说明了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红磷可以和氧气反应,常做白炽灯泡内的除氧剂,来保护钨丝,故正确;B、氧化铜与氧气不反应,故错误;C、二氧化锰与氧气不反应,故错误;D、高锰酸钾不与氧气反应,受热时还容易产生氧气,故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要抓住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灵活应用分析解答问题. 3.下列的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自来水C.洁净的河水D.浮有冰的水【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解答】解:A、矿泉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矿物质,属于混合物;B、自来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C、洁净的河水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D、冰是水的固体,浮有冰的水中含有一种物质﹣﹣水,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洁净的河水是指没有污染的河水,其中仍然含有一些溶于水,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⑦⑥B.②③①④⑤⑥⑦C.④②①③⑤⑦⑥D.④①②⑤③⑥⑦【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步骤分析,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解答】解: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正确的顺序应是④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装入药品、①固定装置、③加热、⑤用排水法收集、⑦从水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n答案:C【点评】掌握正确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了解各个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5.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使用催化剂,物质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C.催化剂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D.用催化剂将水变成汽油【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变二不变”,一变是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是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解答】解:A、催化剂只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是否发生.故A说法错误;B、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为加快或减慢,故B说法错误;C、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故C说法正确;D、由催化剂的定义可知,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将水变成汽油.故D说法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催化剂特点的理解,解题时只要把握催化剂的特点是只改变反应的速度,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的特性即可. 6.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n7.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  )A.点燃木炭B.点燃铁丝C.点燃红磷D.点燃蜡烛【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分析】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反应,火星四射,有热的溅落物;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烟;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雾,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解答】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产物对集气瓶无危害;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热的溅落物生成,会炸裂瓶底,要在瓶底盛少量水或沙;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产物对集气瓶无危害;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产物对集气瓶无危害;故选B【点评】本题是一道简答题,主要考查对实验现象的回顾,描述实验现象应该根据燃烧的火焰颜色、产物情况等描述. 8.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瓶内气体已充满的方法是(  )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C.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部D.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底部\n【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只要证明瓶口是氧气就说明氧气已收集满,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去检验.【解答】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木条复燃,说明已满.故选B.【点评】气体的验满一定要在瓶口,而不能进入瓶内,并根据各自的性质,如验满氧气时是根据氧气的助燃性;检验二氧化碳时是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 9.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为(  )A.红色﹣红色﹣﹣无色B.紫色﹣﹣﹣﹣红色﹣﹣﹣﹣﹣无色C.紫色﹣﹣﹣﹣红色﹣﹣﹣﹣﹣紫色D.红色﹣﹣﹣﹣蓝色﹣﹣﹣﹣﹣﹣无色【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本题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考虑.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解答】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故选:C.【点评】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10.学习化学我们经常做实验.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往试管里加锌粒C.称量氢氧化钠D.量取液体\n【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一些气体有毒或刺激性.B、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要“左物右码”;称量具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时,药品不可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可放在纸上称量,要放在小烧杯中称量;D、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去选择量筒的量程.【解答】解:A、闻气体的气味时,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不能直接用鼻子闻.所以A选项实验操作错误.B、往试管里加锌粒时,先将试管平放,将锌粒放在试管口,然后将试管慢慢竖立,让锌粒缓慢下滑到试管底部;所以B选项实验操作错误.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品时,不能是“左码右物”;另外,氢氧化钠固体要放入烧杯中进行称量;故C选项实验操作错误;D、实验中应根据所取溶液的体积,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分次量取也能引起误差.所以量取8ml是溶液,应选用10ml的量筒;所以D选项实验操作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对于实验装置,我们要了解其应用方法、原理,要养成评价实验装置的习惯. 二.填空和简答(共18分)11.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腐蚀橡胶帽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标签被腐蚀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捣碎试管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污染药品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试管炸裂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1)胶头滴管取用的液体: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试剂会腐蚀橡胶帽.(2)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上下旋转地刷.(4)实验室做实验剩余的药品,也要“三不”:不拿出实验室,不拿随意丢弃,不能放回原瓶.(5)加热固体时,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解答】解:(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液体流入橡胶帽,会腐蚀橡胶帽.(2)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3)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可能会捣碎试管底部.(4)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否则会污染药品.(5)加热固体时,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的炸裂,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故答为:(1)腐蚀橡胶帽.(2)标签被腐蚀.(3)捣碎试管.(4)污染药品.\n(5)试管炸裂.【点评】了解实验室取用药品的原则,注意液体的取用方法,掌握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 1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3Fe+2O2Fe3O4 ;在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铁丝下端系火柴的目的 引燃铁丝 ,为什么要把铁丝绕成螺旋状 增大了受热面积,尽快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 .为了防止集气瓶底部炸裂,应该 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或少量水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分析有关问题.【解答】解: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其文字表达式为:3Fe+2O2Fe3O4;在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的目的起引燃铁丝的作用.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了受热面积,尽快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应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或少量水;故答案为: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3Fe+2O2Fe3O4;引燃铁丝;增大了受热面积,尽快提高铁丝局部的温度;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砂或少量水.【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注意事项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3.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2)待反应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大约达到集气瓶体积的  为止;(3)燃烧匙内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 使氧气充分反应 (4)写出发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5)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想一想,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的组成?(填“能”或“不能”),为什么? 不能;镁能同时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少,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的体积远大于氧气的体积 .\n【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空气与水.【分析】只有熟悉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解答】解:(1)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2)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中的氧气,待反应停止冷却后,瓶内气压小于外界的大气压,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直到集气瓶内外气压相等时为止,此时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3)为了实验的准确性,为了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所以应加入过量的红磷.(4)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五氧化二磷.(5)由于镁能同时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少,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的体积远大于氧气的体积.因此不能用镁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的组成.故答案为:(1)红磷燃烧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2).(3)保证集气瓶内氧气全部耗尽.(4)磷+氧气五氧化二磷.(5)不能;镁能同时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反应,使瓶内气压减少,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内的体积远大于氧气的体积.【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和注意事项,难度稍大. \n14.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方案.A同学的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人紫色石蕊试剂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按图乙中的步骤Ⅰ~Ⅳ依次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请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后回答下列问题:(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 B .理由是 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气体作用的结果,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的作用的结果 .(2)B同学的方案中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Ⅳ .Ⅰ.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Ⅲ.纸花不变色Ⅳ. 纸花变红 (3)B同学进行的I、Ⅱ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4)写出B同学方案中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H2O=H2CO3 .【考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物质的反应可以正确判断实验现象.(1)甲中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石蕊反应而使颜色发生了改变;(2))Ⅳ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3)Ⅰ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说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图甲中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此实验不能排除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可能.而图乙中不但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也验证了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故答案为:B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气体作用的结果,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的作用的结果(2)Ⅳ中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观察到的现象是纸花变红.故填:纸花变红.(3))Ⅰ纸花变红,Ⅱ纸花不变红,从而Ⅰ、Ⅱ两项实验说明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1)BB同学进行了多个对比实验,通过观察小花颜色的变化可以说明: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是水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二氧化碳气体作用的结果,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的作用的结果(2)纸花变红(3)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n(4)CO2+H2O=H2CO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其二氧化碳的选择等方面的知识.可以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 三.实验探究题(共22分)15.(16分)(2022秋•石景山区校级月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 铁架台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 A (填序号下同),对此装置还需的改进为 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收集装置为 C(或E)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 B (A熄灭酒精灯;B撤离水槽中的导管).(3)用B图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长颈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稀盐酸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收集装置为 E ,此如何验满 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 .(4)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兴趣小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向盛两根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 密度比空气大 和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的性质,利用此原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于 灭火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A ,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编号)【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据常用仪器回答;(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实验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并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并结合注意事项解答;(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的是液体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并据反应原理书写表达式,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燃着的木条放于瓶口进行验满;(4)据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据性质分析其用途;(5)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据气体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n【解答】解:(1)指定仪器是铁架台;(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实验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该先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的是液体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的是大理石或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所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4)向盛两根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且不能支持燃烧,据此可用二氧化碳来灭火;(5)实验室可以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故答案为:(1)铁架台;(2)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C(或E);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B;(3)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E;将燃着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4)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灭火;(5)A;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反应原理、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性质、验满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才能结合选项灵活解答,发生装置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收集装置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16.小雨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这一命题.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有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度 慢 .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无明显现象二氧化锰 不能 (能或不能)分解产生氧气实验三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大量气泡;木条复燃 迅速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1)请你帮小雨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2)在小雨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对比 .\n(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完成了对“命题”的实验证明.第一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二氧化锰称量,其目的是证明反应前后 质量 不变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把反应后的固体过滤,再从新加入到过氧化氢溶液中,看是否还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其目的是证明二氧化锰反应前后 化学性质 不变.【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科学探究.【分析】(1)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条件下能分解产生大量氧气,这是课本实验,容易解答;(2)设计化学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和对照原则,从题中可知“实验一”和“实验二”起对照作用,通过实验一和实验二可证明双氧水能分解产生氧气,而二氧化锰不能分解产生氧气;(3)属于实验反思部分,结合催化剂的特点﹣﹣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即可作出解答.【解答】解:(1)实验一:双氧水在没有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也能分解产生氧气,只是放出氧气速度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实验二: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能产生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说明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能产生气体;实验三由实验结论可确定实验操作为: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现象是: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2)“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照;(3)两次称量的目的是比较MnO2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有无变化,要验证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只要简单设计实验说明MnO2仍然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即可.故答案为:(1)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或总结结论总结实验一慢.实验二不能实验三向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迅速复燃(2)对比(或对照等);(3)质量;化学性质.【点评】本实验探究题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反思等多方面对实验做了综合考查,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特别是(3)设计实验方案说明二氧化锰仍然能催化双氧水分解难度很大,学生需要在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正确读懂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8-25 10:22:17 页数:16
价格:¥3 大小:234.7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