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中
>
语文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上册
>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4
2
/34
剩余3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汇编(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你为何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第34页共34页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第34页共34页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清澈、素雅的特点,营造了战前暂时宁静、祥和的氛围,为下面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做了铺垫。B.文章以“我”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如艾草味、鼓角声的多次出现便是实写,让人物形象和主题得以突显。C.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成反复,突出夜晚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凡,表明“我”是在梦中见到周瑜,强化“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首尾呼应。D.“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一定要在战场上,在搏杀里,脱下铠甲成为布衣,成为和平的守卫者,更是作者心中的大英雄。8.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概括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6分)第34页共34页 9.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这二者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暗杀的证明曾凡洪老古是大洪山人,儿子不在身边,他独自在山里过日子。闲暇时,老古潜心作画,拿了些奖,有些名气。老古常和几个老伙计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总会说起年轻时智除汉奸的往事。每逢此时,老伙计们就取笑他:“你就吹吧!”只有老古知道自己并不是吹牛。当老古还是小古时,他去上海求学,加入民间激进组织抗日地下联合会。一天,联合会负责人找到小古,交给他一项重要绝密任务:暗杀叛徒王二麻子。王二麻子原是军统特务,后来被日本人抓到,叛变投降,致使不少抗日志士被抓捕入狱。小古对这个人有一点了解,他是大洪山王财主的二儿子,一脸的麻子。不过小古很早外出求学,王二麻子后来的经历他也不清楚。小古扮成青年学生模样,回到大洪山老家。小古知道老爹嫉恶如仇,就把自己的暗杀任务和盘托出,请老爹出出主意。老爹咂巴着旱烟袋,过了好长时间才说:“难!”老爹告诉小古,王二麻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十来个挎枪护卫,就算侥幸杀了他,也来不及逃。末了,老爹说:“这事先不急,王二麻子他爹刚和我订下两张狼皮,要做狼皮袄子,过两天我送狼皮过去,探探情况。”老爹是大洪山有名的猎手。过了几天,老爹给王家送狼皮去了,回来时连连摇头,他告诉小古,王家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小古决定改变策略,他打算接近王二麻子寻找机会。小古曾师从上海名家学画,经过精心准备,他画了一幅《牡丹图》送到王家。王二麻子大喜,他窝在山沟里觉得憋屈郁闷,好不容易来个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能够聊上话,怎会轻易放过!他当即把画挂在书房里,邀小古一同饮酒长谈,直到掌灯时分才放小古回家。小古了解到,王二麻子是读书人出身,上过讲武堂,观点激进。小古在心里慨叹,这么好的一个青年,可惜骨头太软!第34页共34页 当天晚上,王家大院被狼群攻入。狼群狡猾,几匹狼在前门吸引注意力,另几匹狼从后墙跳入后院,撞破窗户,闯入王二麻子的卧室,活生生咬死王二麻子。听说王二麻子已被狼群咬死,小古悄悄回到上海。这才知道联合会负责人在一次暗杀行动中牺牲了,抗日地下联合会受到重创,已经不复存在了。小古只好找份书画装裱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学画。不到两年,日本鬼子投降。日子太平,小古辞去工作,以卖画为生,娶妻生子。后来上海解放,小古到博物馆从事修复古代字画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画技,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画家。眼看日子慢慢好起来。一天晚上,忽然来了几个人,说小古是隐藏的反革命,把他抓了起来。专案组组长老胡是小古的老同学,读书时老胡就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老胡告诉小古,说他是反革命,不是空穴来风,他们接到大洪山群众举报材料,说小古曾送过王二麻子一幅《牡丹图》,还在王二麻子家里和他喝酒长谈,怀疑小古是漏网汉奸。听说这么回事,小古反倒松了口气,王二麻子是他用计杀死的,说起来他还是除奸英雄哪!那是小古和老爹一起想出来的办法。老爹从狼窝里活捉了一只小狼崽,小古用小狼崽的血和在颜料里,作了一幅《牡丹图》送给王二麻子。用意很明显,要利用狼记仇的特性,让狼群循着画上的气味,去找王二麻子报仇。小古还趁机将装在小瓶里小狼崽的尿液洒在王二麻子的衣服上,所以狼群咬死王二麻子。听了传奇的暗杀经过,老胡沉默了一会儿说:“可这件事你得有证明。”一说到证明,小古黯然神伤。安排任务的负责人早就牺牲,老爹也已经过世,没有人帮他证明。老胡想了想说:“有了,你不是说画是用小狼崽的血画的吗?我们找到那幅画,拿到实验室化验,如果颜料中确实含有狼血成分,就能证明你说的一切。”小古看到了希望,老胡当即派专人去大洪山寻求线索。结果却令人失望:原来解放后,王财主房屋被重新分配,这么多年过去,哪还找得到那幅画?找不到证据,小古心里有苦说不出。幸好,在同学老胡的周旋之下,组织上没有深究此事,只是将小古遣返回原籍大洪山。眼看小古在上海已经扎下脚跟,他却不得不放弃这一切,带着一家人,住回老爹留下的老屋,种田度日。第34页共34页 时间飞逝,小古成了老古,他画画的名声也慢慢从山里传出去。渐渐地,有人开车到深山里求画。还有人知道老古曾在博物馆工作,就拿着老画求问真假。这一天,又有人来找老古鉴定字画。说起来,这人和大洪山有些关系,他父亲曾是王财主的放牛娃,解放初期趁乱抢了一幅画,当作宝物藏起来。如今,他打算卖画,可画上的落款不认识,就拿来让老古帮忙掌掌眼。老古展开画卷,当即泪眼婆娑,这正是他魂牵梦萦的《牡丹图》呀!画上的落款“逍遥生”,是他当年胡乱取的笔名。这幅画本是为正义而作,却阴差阳错地耽搁了老古的美好前途……想到这,老古一声叹息,随后将这幅《牡丹图》买下来。画装裱一新,挂在客厅里。这幅画曾经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老古心头,可现在老古感到了久违的轻松。(选自2018年12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古经常向老伙计们说起除奸故事,对自己的正义行为内心充满自豪。B.老爹当年反对儿子除掉汉奸王二麻子,因为这行动可能搭上儿子性命。C.借献《牡丹图》引狼群咬死王二麻子,设计巧妙,暗杀行动获得成功。D.重得当年《牡丹图》可以洗刷当年不白之冤,所以老古内心感到轻松。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述整体上运用了倒叙与顺叙相结合手法,“只有老古知道自己并不是吹牛”这句话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衔接作用。B.老古爹借送狼皮打探王家情况,回来告诉儿子王二麻子戒备森严,这一情节既揭示献图除奸的原因,又为下文叙描作铺垫。C.献图引狼除奸,老古突然被抓,《牡丹图》失而复得,这些高峰情节设置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具有引人入胜的表现功效。D.这篇小说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特色,叙事具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大量心理描写运用。8.简析画横线句子的手法及其对表现老古形象的作用。(4分)9.小说主要情节围绕《牡丹图》展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6分)第34页共34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华山论剑又何妨尔容①“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是寇准笔下的华山,极言山之高。其实,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以“险”字独步天下的。2018年,我慕名前往华山。在旅游大巴车上,导游仲出一只手说:“华山就像这只手,有五座山峰,北峰最矮,四面绝壁,相当于大拇指。然后是中峰、西峰、东峰、南峰,如人的四指。最高是南峰,2154.9米。”《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华山,由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分裂为东西南北中五峰,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古时华与花互为通假字,“华山”其实就是“花山”。②由于只有半天游华山的时间,五峰只能选其一,我这颗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上得山来,果然地无三尺平,转身之间都是悬崖陡壁。沿石阶穿过一个窄细的阴湿通道,来到一个人工打造的平台。这里就是云台山庄。连接云台山庄的是蜿蜒的石阶。偶尔有老者用一根扁担串两壶水,如履平地健步而来。走出云台亭,是一条狭长的石道。走出石道,西边竟连着一个还算宽敞的平台,紧绷的心弦随之一松。走近才知它也是有名姓的,上书“擦耳崖”。③又经过二十来级的石阶,是个平台,人流潮涌,仿佛聚仙台,一股仙气扑面而来。一竖一卧两块石头十分显眼,竖着的石头以红漆镌刻“华山论剑”,笔力苍劲,乃金庸先生亲题。卧着的方块石也用红漆写着两行字,只是笔力纤柔得多,“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用自己十四部武侠小说名的首字连成的一副对联。我不是武侠迷,也非来华山论剑,无意中闯入胜地,算是天赐神运。现在,我才知道,很多武侠迷登华山就是冲这几个字来的。游客们若涡流急湍,纷纷拥石拍照,以志纪念。第34页共34页 ④华山论剑是全庸武侠小说里的重大事件和精彩情节,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有十三部提到了华山。1957年,全庸在小说《大漠英雄传》中率先创造“华山论剑”一词。多年后,《大漠英雄传》更名为家喻户晓的《射雕英雄传》,华山也便冲出四方丛林,从沉默和寂寞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占据江湖地位,名震天下。华山论剑横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前后共举办三次,均在南宋年间。最经典的一次华山论剑,由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五大高手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智夺“天下第一”以及武功秘籍《九阴真经》。而“华山论剑”也几乎成为高手过招的既定短语广为传颂,商业论坛、体育比赛,更有甚者连白酒都以其命名。⑤金庸先生亲临华山,也是唯一一次登上华山,并题写“华山论剑”四个大字,却是在203年,地点正在此地。不见华山,却将华山写得路人皆知、人神共往,这要算是作家的秘籍绝技了吧。⑥走出“华山论剑”,再过一段上行的狭长石阶,便是苍龙岭。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似腾龙一般挡住去路。石面高隆呈斜坡,只能手脚并用爬上石面,两边绝壑千尺,连站直的勇气都宣告撤退,只怀抱一颗怯懦的苦胆龟缩于石面。传说韩愈过此处时吓得大哭,投书求救。我只敢坐着合个影,几次三番想站站,或者试图走到石头的端顶看看前面的路,却无丝毫的勇力。此时蓦然回首,只见北峰四面悬绝,下通地脉,巍巍然,天地之间,云台之上一枝独秀也。⑦苍龙岭便成为我登临华山的制高点。走过苍龙岭,便可登金锁关,是往东、南、西、中峰的必经之路。远远望去,若云梯垂挂,人蚁附壁穿梭,只是那一望,我的心便像狂风之叶哆嗦不止。看来,这世上许多的风景是我永远不能抵达的。⑧此刻,知了长鸣,不时有一声大吼从人群中猛地蹿起:“哦—哦—哦—”像剑、像鞭,直插云霄。展翅的大雁见怪不怪,凌空盘旋。小巧的云雀不卑不亢,翩然划行。华山的片片山峰形似挺立在中华大地中心的倚天之剑。环顾左右,实在找不出一块平坦得可容五人一决高下的地方了。对于单打独斗、飞檐走壁的大侠们,华山论剑无异于剑尖上的挑战。这才是武侠高手的巅峰梦想啊。⑨我怯懦地走此一遭,蓦然明白金大侠何以选华山为武林高手一决天下的擂台。原来世上很多的艰险,只为成全绝世高人。我们能当一回看客已属大幸运。回程时又遇一位送水的老人,仍是七十多岁的年纪,爬阶踏坎,如履平地。而这些挑夫仿佛剑走飞侠,日日年年,何尝不是真的修行!就这样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告别吧。第34页共34页 (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作者叙说自己不是武侠迷,却对金庸小说较为熟悉来反映金庸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影响之大。B.“我这颗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中“怯儒”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以此强调他是一个胆小的人。C.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华山论剑”情节的重大与精彩,使华山名震天下,使“华山论剑”成为流行词语。D.作者感叹“这世上许多风景是我永远不能抵达的”,这与姚鼐《登泰山记》“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的描述类似。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移步换景而又重点突出,略写了云台山庄、擦耳崖、苍龙岭等,而对“华山论剑”的景点进行了详细描写。B.“韩愈过此处时吓得大哭,投书求救”,第⑥段引用韩愈的传说,与作者形成类比,表现了苍龙岭的狭长与险峻。C.第⑧段中作者运用拟人,描写了大雁、云雀看到人蚁附壁穿梭时的情态;运用比喻,把华山山峰比作倚天之剑。D.第②段和第⑨段都描写了作者路遇“爬阶踏坎,如履平地”的送水老人,两段前后照应,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8.文章开篇引用寇准之诗和《山海经》的记载,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9.本文标题“华山论剑又何妨”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第34页共34页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家子[法]莫泊桑三十年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卡拉望先生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升职和奖金,任何事件都与他无关。这天,卡拉望回家时,晚饭已准备好,他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老太太九十岁了,卡拉望的高寿就很激动,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太太下来,卡女儿玛丽去叫奶奶。门开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回来:“奶奶倒在地上了。”卡拉望猛地站起来,楼梯上响起他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趴在屋子中间,翻过身来,只见她两眼紧闭,牙关紧咬,干瘦的身躯已经发硬。卡拉望跪在她身边,一边呜咽一边喊:“妈妈呀,我可怜的妈妈呀!”卡拉望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得啦,她又晕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耽误咱们一顿饭罢了。”他们把老太太抬到床上,给她揉搓身子,费了半天劲,也不见她苏醒。随后赶来的舍奈医生给老太太量了脉搏,听了心脏,然后宣布:“人不行了。”卡拉塑扑在母亲身上,伤心痛哭,眼泪像水滴似的酒在死者的脸上。卡拉望太太也适可而止地哭嗦了几声。在卡拉塑太太的挽留下,舍奈医生留下来吃了晚餐。里昂风味的牛肚散发着洋葱的香味,卡拉望太太也决定尝一点。卡拉望喝了好几杯酒,他那被打击和悲伤搅乱了的头脑,已经变得轻飘飘的。医生喝起酒来更像个无底洞,临走时他抓住卡拉望的胳膊说:“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对您有好处。”对方听从了劝告,两人臂挽着臂,在星光下向塞纳河走去。河水迎面送来清风,对面堤岸上漂浮着淡淡的白雾。卡拉望戛然止步,河流的气息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搅动起来。他蓦地又看见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在流经园子的小溪边洗一大堆衣裳。悲情哀思重又袭上心头,他扒着医生的肩膀,肥胖的身躯随着哭声哆嗦着:“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呀!……,但是,他那个醉醺醺的同伴,被他猛然发作的哀伤弄得很不耐烦,借口给人看病,撇下他走了。第34页共34页 卡拉望哭了很久,眼泪哭干了,也可以说痛苦全流走了,他感到一种轻松。月亮升起了,高大的白杨树泛着银光,河面仿佛铺满了珍珠。空气和煦,微风馥郁,大地进入温柔的梦乡。卡拉望深深地呼吸着,一股清新宁静的感觉,似乎也随之渗透他的全身。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妻子身穿睡衣等着他:“你妈立过遗嘱吗?”他迟迟疑疑地说:“我……我看没有……大概没有,她没有立过。”卡拉望太太盯着丈夫的脸,愤愤不平:“真不像话!我们辛辛苦苦服侍她,供她住,供她吃!我是白辛苦、白忙活了!真卑鄙!啊!真卑鄙!”卡拉望心烦意乱。她数落了半天,渐渐平静了下来:“明天上午应该通知你妹妹了。”他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居然没有想到,天一亮我就去发电报。“不,10点至11点之间再发;在你妹妹到来以前,咱们得有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卡拉望太太忽然又变得烦恼起来:“你妈已经把她的座钟给你了,对不对?”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她确实说过,‘如果你待我好,这个座钟将来就归你了。’”卡拉望太太吃了定心九,愁眉顿时舒展了,说:“既然说过,就应该拿过来;等你妹妹来了,她就不让我们拿了。”他有些迟疑,说:“你真的这样想吗?……”她生气了:“当然!只要神不知鬼不觉搬到这儿来,就是我们的了。地屋里的那个大理石面的五斗拒也一样。有一天她脾气好的时候答应过给我。”他就这样被说服了,于是两人悄悄上楼,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老太太在那里直挺挺地躺着,佣人罗萨丽躺在扶手椅上早睡着了。卡拉望捧起座钟。“给我,”他的妻子说,“你搬五斗柜的大理石面。”他遵照吩咐,气喘吁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大理石面扛到肩上。夫妇二人往外走,卡拉望假养腿,提心吊胆地下楼梯;他妻子倒退着走,一手拿着蜡烛给他照亮,一手抱着座钟。到了自己的屋里,她松了一大口气。“最难的办完了,”她说,“再去搬剩下的。”第34页共34页 他们把五斗柜抽屉里老太大的衣裳取出来,放进一个松木箱里,接着先把抽屉都搬下去,然后又一人抬一头把拒体搬下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最后决定放在卧室里。五斗柜刚摆好,卡拉望太太就把她的衣物放了进去。庄钟放在饭厅的壁炉台上,两口子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布置的效果,他们感到满意极了。卡拉望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等他办完相关手续,已是晚上入点钟光景。卡拉望上楼来看母亲,已经很平静了,他看惯了那具尸体。吃晓饭时,没有灯油了,于是玛丽上楼去拿蜡烛。突然,玛丽急急忙忙地跑下楼,脸色煞白:“爸爸,奶奶在穿衣裳!"卡拉望一下子蹦了起来,疯了似的奔向楼梯,大惊失色的妻子紧随其后。屋子中间一个高瘦的人影在走动,是老太太。她从昏睡中醒来,见五斗柜不翼而飞,有些迷惑,后来在木箱里找到了她的衣裳。儿子和儿媳进来的时候,她穿好了衣裳,正准备下楼。卡拉望冲过去,抓住她的手,拥吻她,热泪盈眶;他妻子在他背后虚情假意地连声说着:“太好啦,真是太好啦!”但是老太太的脸绷得像一座雕像,目光冰冷冷:“晚饭好了吗?"他已经昏了头,结结已已地说:“早好了,妈,我们正等你吃饭呢。”他殷勤地挽住她的胳膊。卡拉望太太端起蜡烛,像夜间替扛大理石柜面的丈夫照路一样,一级一级地倒退着引路。到了二楼,她差点跟正在上楼的人撞个满怀。原来是卡拉望的妹妹到了,布罗太太见此情景,吓得目瞪口呆,她丈夫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低声说:“咦,怎么回事?活过来啦!"卡拉望打个圆场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不过现在好了,完全好了。是不是,妈妈?”老太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回答:“一下子昏过去了。不过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微弱,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似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卡拉望对母亲的高寿感到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爱母亲,另一方面因为母亲的长寿对他来说是个好预兆。第34页共34页 B.面对变故,卡拉望太太“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冷静与理性的一面。C.舍奈医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他替卡拉望着想,建议他出去走走,虽然已有醉意,但依然不忘给人看病。D.卡拉望太太嘱咐10点至11点间发电报这一情节,既刻画了她的形象,也和后文布罗太太的到来形成照应。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围绕老太太的昏厥展开,讲述了卡拉望家一天两夜的故事,在情节发展中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B.小说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卡拉望在痛哭之后轻松平静的心情。C.小说中物具的安排富有匠心,如布设“座钟”“大理石面的五斗柜”来写出卡拉望夫妇二人争夺遗产的丑态。D.小说以“一家子”为标题,打破了读者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情感期待,看似寻常,却饱含讽刺意味。8、小说以老太太“死而复苏”为结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9、关于小说创作,莫泊桑曾说,“莫做珍奇辞藻的收集者”“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闹市闲民汪曾祺(1)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第34页共34页 (2)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3)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4)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5)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6)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第34页共34页 (7)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8)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四人帮”垮台……(9)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10)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11)这是一个活庄子①。一九九〇年五月五日①注:庄子,名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闹市闲民”叙写一位老人,是“我”坐公交换乘时所见,他没有大喜也没有大忧,无欲望亦无追求,这样的恬淡情境是作者欣赏的。B.老人“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每天“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这境界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都市闲人有相似之处。C.文章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但社会动荡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D.“我”常与老人攀谈,为了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买各种新鲜菜蔬,也可以说是一个“闲民”。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本文的第三段中,作者使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第34页共34页 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8.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运用》中说:“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本文题目中的“闹市”与“闲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精选汇编教师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第34页共34页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你为何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第34页共34页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第34页共34页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二段景物描写突出了梦境清澈、素雅的特点,营造了战前暂时宁静、祥和的氛围,为下面情节发展和刻画周瑜这一形象做了铺垫。B.文章以“我”与周瑜相遇为主线,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如艾草味、鼓角声的多次出现便是实写,让人物形象和主题得以突显。C.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形成反复,突出夜晚的平淡和生活的平凡,表明“我”是在梦中见到周瑜,强化“我”对周瑜的倾心与不舍,首尾呼应。D.“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作者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一定要在战场上,在搏杀里,脱下铠甲成为布衣,成为和平的守卫者,更是作者心中的大英雄。8.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概括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6分)9.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这二者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7.(3分)B8.(6分)①苏轼心中的周瑜是一个外表儒雅、婚姻美满、驰骋疆场、威名赫赫、功业早就的大英雄。(2分)②本文塑造的周瑜原先是一位沉迷于战争、颇为自负(或英气逼人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的英雄,后来成为一位放弃战争、甘做平民的英雄。(4分)9.(6分)①不矛盾,本文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也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②周瑜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在旷野、帐篷、鼓角声的背景下,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闯入“我”的梦境里,这是在战场上足智多谋、建功立业的英雄。然而,当“我”面对这样的英雄时,却宁愿这样的英雄倒下,成为一介布衣。③英雄和平凡并不矛盾,和平的守卫者更是大英雄。小说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淳朴至善的美好情怀,表达了作者希望友爱和平的愿望。(每点2分,答满三点计满分。意思相近即可。)第34页共34页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暗杀的证明曾凡洪老古是大洪山人,儿子不在身边,他独自在山里过日子。闲暇时,老古潜心作画,拿了些奖,有些名气。老古常和几个老伙计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总会说起年轻时智除汉奸的往事。每逢此时,老伙计们就取笑他:“你就吹吧!”只有老古知道自己并不是吹牛。当老古还是小古时,他去上海求学,加入民间激进组织抗日地下联合会。一天,联合会负责人找到小古,交给他一项重要绝密任务:暗杀叛徒王二麻子。王二麻子原是军统特务,后来被日本人抓到,叛变投降,致使不少抗日志士被抓捕入狱。小古对这个人有一点了解,他是大洪山王财主的二儿子,一脸的麻子。不过小古很早外出求学,王二麻子后来的经历他也不清楚。小古扮成青年学生模样,回到大洪山老家。小古知道老爹嫉恶如仇,就把自己的暗杀任务和盘托出,请老爹出出主意。老爹咂巴着旱烟袋,过了好长时间才说:“难!”老爹告诉小古,王二麻子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十来个挎枪护卫,就算侥幸杀了他,也来不及逃。末了,老爹说:“这事先不急,王二麻子他爹刚和我订下两张狼皮,要做狼皮袄子,过两天我送狼皮过去,探探情况。”老爹是大洪山有名的猎手。过了几天,老爹给王家送狼皮去了,回来时连连摇头,他告诉小古,王家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戒备森严。小古决定改变策略,他打算接近王二麻子寻找机会。小古曾师从上海名家学画,经过精心准备,他画了一幅《牡丹图》送到王家。王二麻子大喜,他窝在山沟里觉得憋屈郁闷,好不容易来个有文化见过世面的人,能够聊上话,怎会轻易放过!他当即把画挂在书房里,邀小古一同饮酒长谈,直到掌灯时分才放小古回家。小古了解到,王二麻子是读书人出身,上过讲武堂,观点激进。小古在心里慨叹,这么好的一个青年,可惜骨头太软!当天晚上,王家大院被狼群攻入。狼群狡猾,几匹狼在前门吸引注意力,另几匹狼从后墙跳入后院,撞破窗户,闯入王二麻子的卧室,活生生咬死王二麻子。第34页共34页 听说王二麻子已被狼群咬死,小古悄悄回到上海。这才知道联合会负责人在一次暗杀行动中牺牲了,抗日地下联合会受到重创,已经不复存在了。小古只好找份书画装裱的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学画。不到两年,日本鬼子投降。日子太平,小古辞去工作,以卖画为生,娶妻生子。后来上海解放,小古到博物馆从事修复古代字画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钻研画技,也算是小有名气的画家。眼看日子慢慢好起来。一天晚上,忽然来了几个人,说小古是隐藏的反革命,把他抓了起来。专案组组长老胡是小古的老同学,读书时老胡就加入共产党,从事地下工作。老胡告诉小古,说他是反革命,不是空穴来风,他们接到大洪山群众举报材料,说小古曾送过王二麻子一幅《牡丹图》,还在王二麻子家里和他喝酒长谈,怀疑小古是漏网汉奸。听说这么回事,小古反倒松了口气,王二麻子是他用计杀死的,说起来他还是除奸英雄哪!那是小古和老爹一起想出来的办法。老爹从狼窝里活捉了一只小狼崽,小古用小狼崽的血和在颜料里,作了一幅《牡丹图》送给王二麻子。用意很明显,要利用狼记仇的特性,让狼群循着画上的气味,去找王二麻子报仇。小古还趁机将装在小瓶里小狼崽的尿液洒在王二麻子的衣服上,所以狼群咬死王二麻子。听了传奇的暗杀经过,老胡沉默了一会儿说:“可这件事你得有证明。”一说到证明,小古黯然神伤。安排任务的负责人早就牺牲,老爹也已经过世,没有人帮他证明。老胡想了想说:“有了,你不是说画是用小狼崽的血画的吗?我们找到那幅画,拿到实验室化验,如果颜料中确实含有狼血成分,就能证明你说的一切。”小古看到了希望,老胡当即派专人去大洪山寻求线索。结果却令人失望:原来解放后,王财主房屋被重新分配,这么多年过去,哪还找得到那幅画?找不到证据,小古心里有苦说不出。幸好,在同学老胡的周旋之下,组织上没有深究此事,只是将小古遣返回原籍大洪山。眼看小古在上海已经扎下脚跟,他却不得不放弃这一切,带着一家人,住回老爹留下的老屋,种田度日。第34页共34页 时间飞逝,小古成了老古,他画画的名声也慢慢从山里传出去。渐渐地,有人开车到深山里求画。还有人知道老古曾在博物馆工作,就拿着老画求问真假。这一天,又有人来找老古鉴定字画。说起来,这人和大洪山有些关系,他父亲曾是王财主的放牛娃,解放初期趁乱抢了一幅画,当作宝物藏起来。如今,他打算卖画,可画上的落款不认识,就拿来让老古帮忙掌掌眼。老古展开画卷,当即泪眼婆娑,这正是他魂牵梦萦的《牡丹图》呀!画上的落款“逍遥生”,是他当年胡乱取的笔名。这幅画本是为正义而作,却阴差阳错地耽搁了老古的美好前途……想到这,老古一声叹息,随后将这幅《牡丹图》买下来。画装裱一新,挂在客厅里。这幅画曾经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老古心头,可现在老古感到了久违的轻松。(选自2018年12期《小小说月刊》,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古经常向老伙计们说起除奸故事,对自己的正义行为内心充满自豪。B.老爹当年反对儿子除掉汉奸王二麻子,因为这行动可能搭上儿子性命。C.借献《牡丹图》引狼群咬死王二麻子,设计巧妙,暗杀行动获得成功。D.重得当年《牡丹图》可以洗刷当年不白之冤,所以老古内心感到轻松。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叙述整体上运用了倒叙与顺叙相结合手法,“只有老古知道自己并不是吹牛”这句话在结构上有引起下文的衔接作用。B.老古爹借送狼皮打探王家情况,回来告诉儿子王二麻子戒备森严,这一情节既揭示献图除奸的原因,又为下文叙描作铺垫。C.献图引狼除奸,老古突然被抓,《牡丹图》失而复得,这些高峰情节设置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具有引人入胜的表现功效。D.这篇小说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特色,叙事具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大量心理描写运用。8.简析画横线句子的手法及其对表现老古形象的作用。(4分)9.小说主要情节围绕《牡丹图》展开,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6分)6.(3分)B(错在“反对”,从爹爹打探、抓狼崽行为看,爹爹支持除奸行动。)7.(3分)D(错在“大量心理描写运用”,这篇小说没有大量运用心理描写。)第34页共34页 8.(4分)手法:①动作行为描写,老古展画、买画、挂画;②神态描写,老古泪眼婆娑、一声叹息;③心理叙述,重见《牡丹图》悲喜交织、感到轻松。作用:④使老古正义爱国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4分,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9.(6分)①《牡丹图》是线索,贯穿小说主要情节,使叙事集中紧凑;②用《牡丹图》象征(或:衬托)了老古与父亲嫉恶如仇、正气大义的美好品格;③借《牡丹图》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呈现曲折有致之美。(6分,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华山论剑又何妨尔容①“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这首诗是寇准笔下的华山,极言山之高。其实,华山作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是以“险”字独步天下的。2018年,我慕名前往华山。在旅游大巴车上,导游仲出一只手说:“华山就像这只手,有五座山峰,北峰最矮,四面绝壁,相当于大拇指。然后是中峰、西峰、东峰、南峰,如人的四指。最高是南峰,2154.9米。”《山海经》记载:“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高五千仞,广十里。”华山,由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分裂为东西南北中五峰,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而得名。古时华与花互为通假字,“华山”其实就是“花山”。②由于只有半天游华山的时间,五峰只能选其一,我这颗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上得山来,果然地无三尺平,转身之间都是悬崖陡壁。沿石阶穿过一个窄细的阴湿通道,来到一个人工打造的平台。这里就是云台山庄。连接云台山庄的是蜿蜒的石阶。偶尔有老者用一根扁担串两壶水,如履平地健步而来。走出云台亭,是一条狭长的石道。走出石道,西边竟连着一个还算宽敞的平台,紧绷的心弦随之一松。走近才知它也是有名姓的,上书“擦耳崖”。第34页共34页 ③又经过二十来级的石阶,是个平台,人流潮涌,仿佛聚仙台,一股仙气扑面而来。一竖一卧两块石头十分显眼,竖着的石头以红漆镌刻“华山论剑”,笔力苍劲,乃金庸先生亲题。卧着的方块石也用红漆写着两行字,只是笔力纤柔得多,“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是金庸先生用自己十四部武侠小说名的首字连成的一副对联。我不是武侠迷,也非来华山论剑,无意中闯入胜地,算是天赐神运。现在,我才知道,很多武侠迷登华山就是冲这几个字来的。游客们若涡流急湍,纷纷拥石拍照,以志纪念。④华山论剑是全庸武侠小说里的重大事件和精彩情节,他的十五部武侠小说中,有十三部提到了华山。1957年,全庸在小说《大漠英雄传》中率先创造“华山论剑”一词。多年后,《大漠英雄传》更名为家喻户晓的《射雕英雄传》,华山也便冲出四方丛林,从沉默和寂寞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占据江湖地位,名震天下。华山论剑横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前后共举办三次,均在南宋年间。最经典的一次华山论剑,由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南帝段智兴、北丐洪七公、中神通王重阳五大高手在华山顶上斗了七天七夜。最终王重阳智夺“天下第一”以及武功秘籍《九阴真经》。而“华山论剑”也几乎成为高手过招的既定短语广为传颂,商业论坛、体育比赛,更有甚者连白酒都以其命名。⑤金庸先生亲临华山,也是唯一一次登上华山,并题写“华山论剑”四个大字,却是在203年,地点正在此地。不见华山,却将华山写得路人皆知、人神共往,这要算是作家的秘籍绝技了吧。⑥走出“华山论剑”,再过一段上行的狭长石阶,便是苍龙岭。一整块巨大的花岗岩似腾龙一般挡住去路。石面高隆呈斜坡,只能手脚并用爬上石面,两边绝壑千尺,连站直的勇气都宣告撤退,只怀抱一颗怯懦的苦胆龟缩于石面。传说韩愈过此处时吓得大哭,投书求救。我只敢坐着合个影,几次三番想站站,或者试图走到石头的端顶看看前面的路,却无丝毫的勇力。此时蓦然回首,只见北峰四面悬绝,下通地脉,巍巍然,天地之间,云台之上一枝独秀也。⑦苍龙岭便成为我登临华山的制高点。走过苍龙岭,便可登金锁关,是往东、南、西、中峰的必经之路。远远望去,若云梯垂挂,人蚁附壁穿梭,只是那一望,我的心便像狂风之叶哆嗦不止。看来,这世上许多的风景是我永远不能抵达的。第34页共34页 ⑧此刻,知了长鸣,不时有一声大吼从人群中猛地蹿起:“哦—哦—哦—”像剑、像鞭,直插云霄。展翅的大雁见怪不怪,凌空盘旋。小巧的云雀不卑不亢,翩然划行。华山的片片山峰形似挺立在中华大地中心的倚天之剑。环顾左右,实在找不出一块平坦得可容五人一决高下的地方了。对于单打独斗、飞檐走壁的大侠们,华山论剑无异于剑尖上的挑战。这才是武侠高手的巅峰梦想啊。⑨我怯懦地走此一遭,蓦然明白金大侠何以选华山为武林高手一决天下的擂台。原来世上很多的艰险,只为成全绝世高人。我们能当一回看客已属大幸运。回程时又遇一位送水的老人,仍是七十多岁的年纪,爬阶踏坎,如履平地。而这些挑夫仿佛剑走飞侠,日日年年,何尝不是真的修行!就这样不断地前行,不断地告别吧。(有删改)6.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作者叙说自己不是武侠迷,却对金庸小说较为熟悉来反映金庸武侠小说在社会上影响之大。B.“我这颗怯懦的心选择了最矮的北峰”中“怯儒”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以此强调他是一个胆小的人。C.文章指出,正是由于“华山论剑”情节的重大与精彩,使华山名震天下,使“华山论剑”成为流行词语。D.作者感叹“这世上许多风景是我永远不能抵达的”,这与姚鼐《登泰山记》“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的描述类似。7.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移步换景而又重点突出,略写了云台山庄、擦耳崖、苍龙岭等,而对“华山论剑”的景点进行了详细描写。B.“韩愈过此处时吓得大哭,投书求救”,第⑥段引用韩愈的传说,与作者形成类比,表现了苍龙岭的狭长与险峻。C.第⑧段中作者运用拟人,描写了大雁、云雀看到人蚁附壁穿梭时的情态;运用比喻,把华山山峰比作倚天之剑。D.第②段和第⑨段都描写了作者路遇“爬阶踏坎,如履平地”的送水老人,两段前后照应,使全文结构更加严谨。8.文章开篇引用寇准之诗和《山海经》的记载,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第34页共34页 9.本文标题“华山论剑又何妨”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探究。(6分)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项,正确。作者说自己不是武侠迷却对金庸相当了解,可见金庸的武侠小说普及程度。B项,错误。文中作者反复说自己“怯懦”表达的是对华山的敬畏之心。C项,正确。见第④段。D项,正确。二者都有“险以远,则至者少”的感叹。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项,错误。第⑥、⑦、⑧段描写了苍龙岭的险峻,是详写。B项,正确。注意是类比而不是对比。C项,正确。“见怪不怪”“不卑不亢”分别将大雁和云雀人格化了。D项,正确。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严谨连贯,浑然一体,能突出内容和结构上的内在联系。8.【答案】①引用寇准之诗,点明了华山的高,引出下文华山的险。②引用《山海经》的记载,既追溯了“华山”得名的由来,点明了华山的高广,又印证了上文导游所作的比喻。③两处引用,都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第①、②点各1分,第③点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1)表层义:作者认为,华山论剑是武侠高手的巅峰梦想。(2)深层义:①从创作上看,作者认为,想象是文学创作的秘籍。②从人生经历上看,作者认为,只有越过艰险,才能走向成功。③从普通人来看,作者认为,每天坚持,艰难的道路也会走得平坦。(表层义2分;深层义3点只需答出2点共6分。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家子[法]莫泊桑第34页共34页 三十年来,没有什么能改变卡拉望先生的生活规律,因为除了升职和奖金,任何事件都与他无关。这天,卡拉望回家时,晚饭已准备好,他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老太太九十岁了,卡拉望的高寿就很激动,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可是左等右等,不见老太太下来,卡女儿玛丽去叫奶奶。门开了,只有女儿一个人回来:“奶奶倒在地上了。”卡拉望猛地站起来,楼梯上响起他沉重而急促的脚步声。老太太趴在屋子中间,翻过身来,只见她两眼紧闭,牙关紧咬,干瘦的身躯已经发硬。卡拉望跪在她身边,一边呜咽一边喊:“妈妈呀,我可怜的妈妈呀!”卡拉望太太端详了一会儿,肯定地说:“得啦,她又晕过去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耽误咱们一顿饭罢了。”他们把老太太抬到床上,给她揉搓身子,费了半天劲,也不见她苏醒。随后赶来的舍奈医生给老太太量了脉搏,听了心脏,然后宣布:“人不行了。”卡拉塑扑在母亲身上,伤心痛哭,眼泪像水滴似的酒在死者的脸上。卡拉望太太也适可而止地哭嗦了几声。在卡拉塑太太的挽留下,舍奈医生留下来吃了晚餐。里昂风味的牛肚散发着洋葱的香味,卡拉望太太也决定尝一点。卡拉望喝了好几杯酒,他那被打击和悲伤搅乱了的头脑,已经变得轻飘飘的。医生喝起酒来更像个无底洞,临走时他抓住卡拉望的胳膊说:“出去走走,新鲜空气对您有好处。”对方听从了劝告,两人臂挽着臂,在星光下向塞纳河走去。河水迎面送来清风,对面堤岸上漂浮着淡淡的白雾。卡拉望戛然止步,河流的气息将他内心深处的记忆搅动起来。他蓦地又看见母亲,在他童年的时候,在流经园子的小溪边洗一大堆衣裳。悲情哀思重又袭上心头,他扒着医生的肩膀,肥胖的身躯随着哭声哆嗦着:“妈妈,我可怜的妈妈呀!……,但是,他那个醉醺醺的同伴,被他猛然发作的哀伤弄得很不耐烦,借口给人看病,撇下他走了。卡拉望哭了很久,眼泪哭干了,也可以说痛苦全流走了,他感到一种轻松。月亮升起了,高大的白杨树泛着银光,河面仿佛铺满了珍珠。空气和煦,微风馥郁,大地进入温柔的梦乡。卡拉望深深地呼吸着,一股清新宁静的感觉,似乎也随之渗透他的全身。等他回到家的时候,妻子身穿睡衣等着他:“你妈立过遗嘱吗?”他迟迟疑疑地说:“我……我看没有……大概没有,她没有立过。”第34页共34页 卡拉望太太盯着丈夫的脸,愤愤不平:“真不像话!我们辛辛苦苦服侍她,供她住,供她吃!我是白辛苦、白忙活了!真卑鄙!啊!真卑鄙!”卡拉望心烦意乱。她数落了半天,渐渐平静了下来:“明天上午应该通知你妹妹了。”他一下子蹦了起来:“我居然没有想到,天一亮我就去发电报。“不,10点至11点之间再发;在你妹妹到来以前,咱们得有时间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卡拉望太太忽然又变得烦恼起来:“你妈已经把她的座钟给你了,对不对?”他想了一会儿,说:“是的,她确实说过,‘如果你待我好,这个座钟将来就归你了。’”卡拉望太太吃了定心九,愁眉顿时舒展了,说:“既然说过,就应该拿过来;等你妹妹来了,她就不让我们拿了。”他有些迟疑,说:“你真的这样想吗?……”她生气了:“当然!只要神不知鬼不觉搬到这儿来,就是我们的了。地屋里的那个大理石面的五斗拒也一样。有一天她脾气好的时候答应过给我。”他就这样被说服了,于是两人悄悄上楼,小心翼翼地推开门;老太太在那里直挺挺地躺着,佣人罗萨丽躺在扶手椅上早睡着了。卡拉望捧起座钟。“给我,”他的妻子说,“你搬五斗柜的大理石面。”他遵照吩咐,气喘吁吁,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大理石面扛到肩上。夫妇二人往外走,卡拉望假养腿,提心吊胆地下楼梯;他妻子倒退着走,一手拿着蜡烛给他照亮,一手抱着座钟。到了自己的屋里,她松了一大口气。“最难的办完了,”她说,“再去搬剩下的。”他们把五斗柜抽屉里老太大的衣裳取出来,放进一个松木箱里,接着先把抽屉都搬下去,然后又一人抬一头把拒体搬下去。他们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最后决定放在卧室里。五斗柜刚摆好,卡拉望太太就把她的衣物放了进去。庄钟放在饭厅的壁炉台上,两口子又仔细检查了一下布置的效果,他们感到满意极了。第34页共34页 卡拉望睁开眼时,天已经大亮了。等他办完相关手续,已是晚上入点钟光景。卡拉望上楼来看母亲,已经很平静了,他看惯了那具尸体。吃晓饭时,没有灯油了,于是玛丽上楼去拿蜡烛。突然,玛丽急急忙忙地跑下楼,脸色煞白:“爸爸,奶奶在穿衣裳!"卡拉望一下子蹦了起来,疯了似的奔向楼梯,大惊失色的妻子紧随其后。屋子中间一个高瘦的人影在走动,是老太太。她从昏睡中醒来,见五斗柜不翼而飞,有些迷惑,后来在木箱里找到了她的衣裳。儿子和儿媳进来的时候,她穿好了衣裳,正准备下楼。卡拉望冲过去,抓住她的手,拥吻她,热泪盈眶;他妻子在他背后虚情假意地连声说着:“太好啦,真是太好啦!”但是老太太的脸绷得像一座雕像,目光冰冷冷:“晚饭好了吗?"他已经昏了头,结结已已地说:“早好了,妈,我们正等你吃饭呢。”他殷勤地挽住她的胳膊。卡拉望太太端起蜡烛,像夜间替扛大理石柜面的丈夫照路一样,一级一级地倒退着引路。到了二楼,她差点跟正在上楼的人撞个满怀。原来是卡拉望的妹妹到了,布罗太太见此情景,吓得目瞪口呆,她丈夫却没有大惊小怪,只是低声说:“咦,怎么回事?活过来啦!"卡拉望打个圆场说:“老太太有点不舒服;不过现在好了,完全好了。是不是,妈妈?”老太太一边继续往前走,一边回答:“一下子昏过去了。不过你们做的事我都知道。”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微弱,就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似的。(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卡拉望对母亲的高寿感到激动,一方面是因为他深爱母亲,另一方面因为母亲的长寿对他来说是个好预兆。B.面对变故,卡拉望太太“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现出了她冷静与理性的一面。C.舍奈医生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他替卡拉望着想,建议他出去走走,虽然已有醉意,但依然不忘给人看病。D.卡拉望太太嘱咐10点至11点间发电报这一情节,既刻画了她的形象,也和后文布罗太太的到来形成照应。第34页共34页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围绕老太太的昏厥展开,讲述了卡拉望家一天两夜的故事,在情节发展中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B.小说画线部分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了温馨宁静的氛围,烘托了卡拉望在痛哭之后轻松平静的心情。C.小说中物具的安排富有匠心,如布设“座钟”“大理石面的五斗柜”来写出卡拉望夫妇二人争夺遗产的丑态。D.小说以“一家子”为标题,打破了读者对一家人相亲相爱、美满幸福的情感期待,看似寻常,却饱含讽刺意味。8、小说以老太太“死而复苏”为结局,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9、关于小说创作,莫泊桑曾说,“莫做珍奇辞藻的收集者”“避免一切复杂的解释和一切关于动机的议论,限于使人物和事件在我们眼前通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6(3分)D(A项“他深爱母亲”错误,从文中可知卡拉望对母亲是冷漠的,他的激动只是因为“母亲高寿也是他长寿的预兆。”B项“表现了她冷静与理智的一面”错误,“适可而止地哭嚎”和“决定尝一点”牛肚的举动表明她对老太太“死亡”的不在意。C项“真诚善良、乐于助人”于文无据;“不忘给人看病”错误,他的离开只是不耐烦,找了给人看病的借口。)7(3分)A(A项“铺叙了一家人的心理变化过程”错误,文中除对卡拉望的心理变化着墨较多外,对卡拉望太太、女儿玛丽的心理变化几乎没涉及。)8(4分)①以老太太“死而复苏”来结尾,形成情节突转,出人意料之外,使故事掀起最高波澜,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②以老太太“死而复苏”来结尾,让卡拉望夫妇的言行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极具讽刺效果,使二人自私虚伪的形象更加鲜明。③以老太太醒来后的行动与言语来收束,并突出她声音的微弱,含蓄蕴藉,余味不尽,令人咀嚼,进一步凸显了小说主题。(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共4分。)第34页共34页 9(6分)①语言朴实,简洁传神:叙事朴实无华,描写简洁传神。叙事通篇采用生活化语言,没有任何华丽辞藻。描写多采用白描手法,如开头写卡拉望“拿起扫帚把,往天花板上捅了三下,通知他母亲下来吃饭”,两三笔勾勒便活画出卡拉望的冷漠无情。(3分)②叙写客观,令人寻味: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以及对人物的爱憎、褒贬寓含于故事客观冷静的叙写中,字面不作一字显露,让读者阅读时体会领悟。如写卡拉望夫妇“花了很长时间琢磨五斗柜的摆放位置”,隐含着作者的讽刺之意。(3分)(每点3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闹市闲民汪曾祺(1)我每天在西四倒101路公共汽车回甘家口。直对101站牌有一户人家。一间屋,一个老人。天天见面,很熟了。有时车老不来,老人就搬出一个马扎儿来:“车还得会子,坐会儿。”(2)屋里陈设非常简单(除了大冬天,他的门总是开着),一张小方桌,一个方杌凳,三个马扎儿,一张床,一目了然。(3)老人七十八岁了,看起来不像,顶多七十岁,气色很好。他经常戴一副老式的圆镜片的浅茶晶的养目镜——这副眼镜大概是他身上唯一值钱的东西。眼睛很大,一点没有混浊,眼角有深深的鱼尾纹。跟人说话时总带着一点笑意,眼神如一个天真的孩子。上唇留了一撮疏疏的胡子,花白了。他的人中很长,唇髭不短,但是遮不住他的微厚而柔软的上唇。——相书上说人中长者多长寿,信然。他的头发也花白了,向后梳得很整齐。他常年穿一套很宽大的蓝制服,天凉时套一件黑色粗毛线的很长的背心,圆口布鞋、草绿色线袜。(4)从攀谈中我大概知道了他的身世。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儿子在石景山钢铁厂当车间主任。孙子已经上初中了。老伴跟儿子,他不愿跟他们一起过,说是:“乱!”他愿意一个人。他的女儿出嫁了。外孙也大了。儿子有时进城办事,来看看他,给他带两包点心,说会子话。儿媳妇、女儿隔几个月给他拆洗拆洗被褥。平常,他和亲属很少来往。第34页共34页 (5)他的生活非常简单。早起扫扫地,扫他那间小屋,扫门前的人行道。一天三顿饭。早点是干馒头就咸菜喝白开水。中午晚上吃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他不上粮店买切面,自己做。抻条,或是拨鱼儿。他的拨鱼儿真是一绝。小锅里坐上水,用一根削细了的筷子把稀面顺着碗口“赶”进锅里。他拨的鱼儿不断,一碗拨鱼儿是一根,而且粗细如一。我为看他拨鱼儿,宁可误一趟车。我跟他说:“你这拨鱼儿真是个手艺!”他说:“没什么,早一点把面和上,多搅搅。”我学着他的法子回家拨鱼儿,结果成了一锅面糊糊疙瘩汤。他吃的面总是一个味儿!浇炸酱。黄酱,很少一点肉末。黄瓜丝、小萝卜,一概不要。白菜下来时,切几丝白菜,这就是“菜码儿”。他饭量不小,一顿半斤面。吃完面,喝一碗面汤(他不大喝水),涮涮碗,坐在门前的马扎儿上,抱着膝盖看街。(6)我有时带点新鲜菜蔬——青蛤、海蛎子、鳝鱼、冬笋、木耳菜,他总要过来看看:“这是什么?”我告诉他是什么,他摇摇头:“没吃过。南方人会吃。”他是不会想到吃这样的东西的。(7)他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他的活动范围很小,除了上粮店买面,上副食店买酱,很少出门。(8)他一生经历了很多大事。远的不说。敌伪时期,吃混合面。傅作义。解放军进城,扭秧歌,“呛呛七呛七”。开国大典,放礼花。没完没了的各种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大家挨饿。“文化大革命”。“四人帮”。“四人帮”垮台……(9)然而这些都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每天还是吃炸酱面,——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10)他平平静静,没有大喜大忧,没有烦恼,无欲望亦无追求,天然恬淡,每天只是吃抻条面、拨鱼儿,抱膝闲看,带着笑意,用孩子一样天真的眼睛。(11)这是一个活庄子①。一九九〇年五月五日①注:庄子,名周,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闹市闲民”叙写一位老人,是“我”坐公交换乘时所见,他没有大喜也没有大忧,无欲望亦无追求,这样的恬淡情境是作者欣赏的。第34页共34页 B.老人“不种花,不养鸟,也很少遛弯儿”,每天“坐在门口马扎儿上看街”,这境界与郁达夫《故都的秋》中的都市闲人有相似之处。C.文章中对老人在成为老人之前的身世并没有介绍,但社会动荡没在老人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他仍“天然恬淡”,当年一定是一位智者。D.“我”常与老人攀谈,为了看老人拨鱼儿不惜错过车,回家后又学着老人的法子做拨鱼儿,买各种新鲜菜蔬,也可以说是一个“闲民”。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本文的第三段中,作者使用大量笔墨描写老人的相貌,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老人虽没有名姓,却形象鲜明。B.“只要粮店还有白面卖,而且北京的粮价长期稳定”是插入语,看似与文章没有太大关系,却强化了老人生活的简单。C.作者在记叙老人一生时,有意简化老人过去的经历,重点放在老人现在的状态上,取舍之中体现的是作者的匠心独运。D.本文语言很能体现汪曾祺特色,文白夹杂,用词朴实,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淡,放在一起,清新平实中却有无穷韵味。8.汪曾祺在《揉面——谈语言运用》中说:“安排语言,也是这样。一个词,一个词;一句,一句;痛痒相关,互相映带,才能姿势横生,气韵生动。”本文题目中的“闹市”与“闲民”之间是如何“痛痒相关,互相映带”的?请结合文本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结尾说“这是一个活庄子”,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34页共34页 6.C(C.“并没有介绍”错,是无详细介绍。“他原来在一个中学当工友,早就退休了。他有家,有老伴”等内容就是对他的身世进行的简介。“当年一定是一个智者”的说法太绝对,当时是否真的无忧无喜?也许是成为老人后才这样,汪曾祺也并不肯定,汪曾祺只是客观地记录了他的现在。)7.A(A.“用比喻修辞突出老人的眼神”错误。作者在描写老人眼神时并未使用比喻修辞,句中“如”为如同,表形容,不是比喻。)8.①“闹市”与“闲民”形成对比。外界生活热闹、繁杂,老人独自一人,生活清静、简单甚至一成不变,外界的闹越发显出老人的“闲”。②“闹市”与“闲民”有内在的因果关系。“闹”市之“闹”代表的是生机与繁华,儿女生活安定,粮价稳定,老人才能够保有这样的“闲”。(每点2分,共4分)9.①与世无争,内心淡定。拒绝过繁杂的生活,老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日三餐内容不变。②卓有智慧,看透世事。多变的时局与他无关,没有在他身上留下多少痕迹,住在闹市却能闹中得静。③无为中有为,简单中有精致。将拨鱼儿做成一种绝活,简单中自有一种精致。(每点2分,共6分,其它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第34页共34页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中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 非文学类文本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期末复习:文学类文本 非文学类文本 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7 15:56:51
页数:34
价格:¥8.88
大小:60.52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