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练习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瓦猫(节选)葛亮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第15页共26页 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创了一块木板,创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橼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闻先生说,愿闻其详。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茶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第15页共26页 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有删改)【注】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荣老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闻先生来找房子的时候,虽然他家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还是热情地陪闻先生挨家挨户一路问。B.屋主不在乎租金将自己新起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老爹让荣瑞红给闻先生他们送饵块,都体现了龙泉镇人至真至纯的人情美。C.给镇宅的神兽瓦猫“开光”的过程庄严肃穆,在场的人都轻声细语,经过的人驻足合掌默立,表现了人们对瓦猫的敬畏。D.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了翠湖边的梨花,后面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增添了小说的美感。B.小说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寥寥数语,却让人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一路跋涉,筚路蓝缕的艰辛。C.小说的行文节奏疏密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利于表现人情美;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利于表现敬畏之情。D.小说语言清雅冲淡,叙事温润平和,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语言的力度与分寸的拿捏都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抒情美学。3.小说《瓦猫》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第15页共26页 4.“瓦猫”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刘泥鳅聂鑫森潭州木工厂加工的产品:家具、包装箱、枪托、纤维板、木屑板。所使用的原材料:杉、松、柏、樟、桐、柳、楠……湘江在工厂这里拐出一个大湾,岸上也没什么人家,十分幽静。白天人喧车吼,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剩下一个守排人,冷森森的。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但很少有醉的时候。别看他爱喝酒又没读过多少书,他很喜欢厂宣传科有一年给他家的对联:“笑陪一江风浪,独守几块木排。”“独”不假,“笑”亦真。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木排上有一个“人”字形的杉皮木棚,刮风落雨下雪时可供他坐或卧;天气好时星月交辉,他喜欢坐在木棚外,不时地喝口酒,其喜洋洋矣。刘泥鳅困了时,就到木棚里的地铺上眯一眯眼,天热是赤膊、短裤,天冷盖着被子也是短裤、赤膊。他头一落枕,鼾声便起,但只要木排上有细小的声响,他立刻就会醒。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木排上积雪很厚,反射出一片朦胧的雪光。刘泥鳅喝过几口酒后,钻进被子里酣睡。到凌晨三点钟时,他听见木棚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木棚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包抄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六个人,肯定是歹徒,企图在不声不响中,把他摁倒、上绑、口里塞上棉花,然后好偷窃贵重木材。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大喊:“抓贼啊!抓贼啊!”那几个人早已“踩点”,知道这是个僻静处,依旧向刘泥鳅逼近。刘泥鳅快速地退到木排边,警告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有本事的,跟我来!”第15页共26页 说完,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为首的一个大汉一挥手,他们便急急地逃离木排,上岸去了。还有一年的一个秋夜,皓月当空。一个看似文静的小伙子拿着钓竿,到木排上垂钓。他坐在临江的木排边,远离木棚,旁若无人的样子。刘泥鳅知道,这个季节钓的是鳜鱼,春鳜肥秋鳜也肥。小伙子还从帆布袋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不时地小啜一口。酒香随风飘过来,刘泥鳅的喉结立马上下蠕动,心里说:“好酒!”他坐在木棚前,一直盯着那个小伙子,觉得是个有趣的人。到子夜时,小伙子还一无所获。他收拾好钓竿,拿着酒瓶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今夜鱼不赴钓,应嫌我是生人,且把酒倒入江中以做订交,明夜我再来。”他真的把酒瓶中所剩的酒倒入江水里,再把瓶子朝江中一扔。刘泥鳅觉得这“把酒酹滔滔”的场景很动人,何不邀这小伙子一谈?木棚里有酒,还有佐酒的炒花生米!他快步上前说明来意,小伙子先是推辞,然后才勉强应允。他们在木棚外相对而坐,摆上两个酒杯、一碟花生米。小伙子说:“这才叫萍水相逢哩,明晚我带酒菜来以做答谢。”刘泥鳅说:“你客气了,干!”“好,干!”彼此不问姓名和来历,只说闲话只喝酒。葫芦里可盛两斤酒,喝得快完时,小伙子有些醉意了,刘泥鳅却依旧清醒如常。天边现出淡微的曙色。小伙子说:“我该走了。”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了。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反正,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评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刘泥鳅年满六十岁,高高兴兴地退休了,又有新人接替了他的职位。两个孩子早已结婚生子。妻子比他小两岁,已在五十五岁时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安逸舒闲。只是天一落黑,无论阴、晴、雨、雪,刘泥鳅依旧腰系酒葫芦,准时出门。妻子问:“又到枫溪湾去?”第15页共26页 “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节选自《小说月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排的活计虽然责任重大而且孤苦不堪但很轻松,所以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结婚四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立刻报了名。B.“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是因为没想到刘泥鳅会跳进冰冷的江水中躲过绑架,再加上之前听他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C.刘泥鳅与小伙子喝酒,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D.刘泥鳅经历的“这些事”从不对领导和同事说,也不对家人说,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通过对贮木场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守排点的冷清偏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B.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典型细节,将一位普通的守排人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生动。C.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泥鳅,但对歹徒、小伙子、妻子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D.小说结尾部分写刘泥鳅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几笔,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酒”的作用。(4分)4.假如刘泥鳅当选为“劳动模范”,请结合文本简述他当选的理由。(6分)第15页共26页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童年轶事[德]赫尔曼·黑塞几天以来,远处的树林已经闪烁着明朗的翠绿光彩,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轻柔的四月云,那片广阔的、尚未播种的棕色田地晶莹闪烁……在这温润和煦的气候里,万物都在期待萌发,充满梦幻和希望——幼芽向着太阳,云彩向着田野,嫩草向着和风。从童年时代起,我就总是让自己的回顾同新开垦田地的气息和树林里嫩绿的新芽联结在一起,让自己回到春天的故乡,回到那些我已淡忘、并且不理解的时刻去。我曾是一个十分顽皮而任性的孩童,从小就让父亲为我大伤脑筋,还让母亲为我操心叹气!那天半夜时分,我惊醒过来,父亲在和母亲说着什么。“你听说布洛西的情况了么?”“我已经去探望过他,”父亲回答说,“那孩子真是受尽了折磨。”“情况很严重吧?”“坏极了。你看着吧,春天来临时,他就要离开人世。死神已经爬到了他的脸上。”“要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看望看望他?也许会对他有些好处。”母亲问。“随你的便吧,”父亲回答说,“这么点儿大的小孩懂得什么呢?”双亲都已入睡,周围一片寂静,而我的心突然变得激动起来。父母的言语,我虽然似懂非懂,却像一枚果子落进水池而荡起的涟漪,那些圆圈急速而可怕地越转越大,我这不安的好奇心也为之颤动不已……我面前浮现出一个漂亮的孩子,他比我大一岁,个儿却比我矮小,他名叫布洛西,一年前成了我们的邻居和伙伴。那个阳光灿烂的秋天上午,木匠家的鹰从停车棚里逃走了,悠闲自在地停在对面的苹果树枝上,共有十来个人站在大街上仰头望着它,一面议论纷纷地商量着对策。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不久,那只鹰松开树枝,猛烈地鼓动双翼,傲慢地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形,便无声无息地飞向闪烁的蓝天。突然间,布洛西朝空中发出一声欢呼:“飞吧,飞吧,现在你又得到自由啦!”当时,他那只可怜的乌鸦还活着,到处欢蹦乱跳的。有一次我向它伸出食指,开玩笑地说:“喂,约可波,咬吧!”于是它便啄了我的指头。我火了,想揍它一顿以示惩罚。“是你自己亲口对它说‘咬吧’的!”第15页共26页 布洛西紧紧抱住我嚷嚷着,说明那鸟儿丝毫也没有错处,并要我保证不对它施加报复。见我态度僵硬,他便答应送我两只大苹果。不久,他家园子里的苹果树第一批果子成熟了,他真的送了我两只最大最红的苹果。有一次布洛西奔跑得太热了,便脱去上装,躺卧在苔藓地上休息。当他侧转身子时,衬衫翻落到脖颈后面,我看见他雪白的肩上有一道长长的红色疤痕,吓了一跳。过去,我一向喜欢打听别人的倒霉事来取乐。但不知怎么搞的,这次我却不想打听,并且还装出一副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然而那个巨大的伤疤让我非常难过,当初那伤口一定很痛,一定流了好多血……后来一到家我就取出我那把用最好的接骨木树干做的手枪,把它送给布洛西。我们在小河对岸的枞树林里找小鹿,我想把岩石上那些还没有巴掌大的苔藓揭下一块来。但布洛西急忙阻止我说:“别,别动它们!这是天使走过森林时留下的足迹。”于是我们痴痴期待着,也许会有一位天使恰巧来到跟前。我们呆呆伫立着,整个森林死一般寂静,褐色的土地上洒落着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不久到了冬天,布洛西开始卧病不起。我去看过他一两次,以后就不曾再去。这样又过了一段时期,布洛西离我越来越远,最后被我完全忘却了——直到今天晚上听见父母说:“春天来时,他就要去了。”我才想起了他。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问我:“布洛西生病了,你不想去看看他吗?”我连忙回答说:“好的。”于是当天上午就去了他家。一会儿工夫,布洛西的母亲就拉着我的手站在二层楼一扇白色的门前了。这一双正在把我导向幽暗神秘而又充满恐怖的奇异环境中去的手,在我看来,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我踌躇不安地站在门边,这时布洛西向我们转过脸来。我细细瞧着他的脸,这脸膛儿狭长尖瘦,不过我没能看出那上面的死神。只见他脸上有一层柔和的光彩,眼睛里有一些陌生的、既善良又顺从的神色,他的目光让我产生了类似那次在寂静的枞树林中伫立倾听时的心情,那时我怀着强烈的欲望屏息静气期待天使走过自己身旁。他似乎疲倦了,略略向旁边侧转身子。我忽然透过纽扣洞看见一丝红色的痕迹,这就是肩上那块大伤疤,我忍不住大声啼哭起来……我最后一次去看他时,布洛西双目紧闭躺在床上发出轻轻的呻吟。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眼睛大大的,已经变了样。他看着我时,那目光显得陌生而又冷淡。当天下午,他母亲给他讲起故事来,他听着听着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他那微弱的心跳动得越来越慢,终于完全停止了。那天我一直想着布洛西,我不知道他那肩上有着大伤疤的瘦瘠身躯是否还躺在隔壁的房子里,我丝毫也没有听说埋葬的事,也没有看到埋葬他。第15页共26页 很长一段时期内,我脑子里尽想着这件事,直至已故者的身形在我的记忆里逐渐遥远,逐渐消失。后来,春天突然早早降临了,黄色、绿色的鸟儿飞过山头,花园里散发出草木的香味,栗树正在慢慢发芽,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一道道水沟,金黄色的花朵在肥壮的茎杆上展现着灿烂的笑容。(选自《温馨的摇篮——世界散文精品大观》,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那只鹰,“我”不明白“究竞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体现“我”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的,还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B.孩子们伫立在枞树林里等待天使降临时,“一般寂静”的森林、“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烘托了孩子们内心的焦急与期盼之情。C.文中写“我”最后一次去看望布洛西时,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目光“陌生而又冷淡”,从侧面表现了“我”对死亡的恐惧。D.文章多次提到布洛西肩上的大伤疤,既暗示了布洛西曾经的生活磨难,也隐喻了布洛西之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果子落进水池荡起的涟漪”这一比喻,表明父母谈话对“我”心理产生的影响,巧妙地引出下文“我”与布洛西交往的回忆。B.文中“我”的父母与“我”对布洛西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父母对此是无奈、顺从以至冷漠的,“我”则是好奇、恐惧而又关心的。C.布洛西的房间“幽暗神秘”,他母亲的手“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这些描写形象刻画了“我”探视时的复杂心理。D.文章的语言纯净而又精准,如写鹰的“悠闲自在”、乌鸦的“欢蹦乱跳”、栗树“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等,表现了高超的写作功力。3.文章结尾关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4.少年布洛西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第15页共26页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抉择张爱国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不,不……”“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饭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铃,铃”第15页共26页 ,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登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而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况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晚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要心眼儿。”越是紧急时刻越表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最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目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A.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第15页共26页 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C.小说在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D.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写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B.小说情节在冲突中展开,城外与城内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富有张力,引人入胜。C.小说将解放青沙城这重大事件聚焦于客栈,这与老舍的《茶馆》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社会沧桑巨变异曲同工。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主题。3.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4.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分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第15页共26页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马伯乐(节选)萧红大概这船,用不了一个钟头,就可以靠岸的。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们的嘴里都在嘟嘟着。有的说:“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有的说:“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要船票钱……”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的。”船老板听到他们越嚷嚷越不像话了,且有牵涉到这船要出乱子的话,船老板就把头从舱底的小扶梯间探了出来,发表了一篇演说:“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现在有了汽船,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奸徒之辈。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船老板的演说,演完了,把头缩回去了,刚刚下到了舱底。刚睡醒的马伯乐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着:“什么事?”船老板把两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笑得端着肩膀缩着脖,说:“我两千块钱兑过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船老板还在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马伯乐本来要骂一声,但经过一拍,他觉得老板是非常看得起他,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一个天真的人。于是马伯乐就问:“像这样的船,保险公司肯保吗?”“通融啦!中国的事,一通融还有不行的吗?”船老板说得高兴了,于是又拍着马伯乐的肩膀,甜蜜蜜地自信地说:“中国无论什么事,一通融是没有不行的哪,老弟!”正说得热闹之间,马伯乐太太来了,太太是很胆小的,坐火车就怕车出轨,乘船最忌讳船翻。但船老板说完之后,却很冷静的,似乎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她向马伯乐说:“保罗,你看看人家,人家有两千块钱,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第15页共26页 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船,也去保了险。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马伯乐说:“这是良心问题。”太太说:“什么良心问题?”马伯乐说:“船翻了不淹死人吗?”太太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逃起难来还怕死吗?”船老板在一边溜着缝说:“说得对呀,买一只船做做好事,多救几条命也是应该的。”马伯乐转转通红的眼睛说:“也是!”这时候在甲板上又有些人在骂着,在说着疙瘩话。船老板越听越不入耳,又从扶梯上去,又要发表谈话。老板第一句就说:“我为的什么?”而后很沉静,他说了第二句,“诸位是为的逃难,是想要从危险的地方逃到安全的地方去。而我呢,南京一趟,汉口一趟,我是为的什么?我是为的诸位呀!换句话说,我就是为的我们的国家民族,若不然,我们何必非干这行子不可呢?就说我这只船吧,载点别的什么货物不行吗?难道不载客人就烂到家里了吗?不过就是这样,在国难的时候,有一分力量就要尽一分力量,有枪的上前线,没枪的在后方工作。大家在逃难的时候,忍耐着一点,也就过去了,说三道四,于事无补,白起摩擦,那是汉奸行为。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船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胸脯,凛然一股正气,听了船老板这样反复的坚强的宣言,人们都非常感动。至于这船的“破”,这船的“慢”,那些小节目,人们早抛开了,只是向着中国整个的远大的前程迈进着。这时候,大江上的波浪一个跟着一个滚来,翻着白花,冒着白沫,撞击着船头。从正面望去,这江也望不到尽头,那遥远的地方也是一样起着白烟,那白色的烟雾,也是沉默不语的。它已经拟定了,假若来了“难船”,它非吞没了它不可。1941年1月(有删改)文本二:不久前,学者林贤治的《漂洎者萧红》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林贤治着力刻画了萧红作为现代作家中少有的漂泊者形象。作者对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做了这样的解释:二十年前,我在报上读到黄宗英先生的一篇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文章,关于妇女解放问题,她说现在比起“五四”时有所倒退,其中有“只差‘三从四德’没有说就是了”一类的话,令我十分震撼。所以,萧红作为“五四”的女儿,她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至今仍具有启示的意义。第15页共26页 人生之外是文学。其实,对作家来说,文学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自由的追求,在萧红那里是一以贯之的。她一生的创作,始终顽强地表现了她的思想和个性,她的平民主义、人道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就说讽刺小说《马伯乐》,以启蒙体现救亡,在当时的大队的“抗战文学”作品中,是明显的非主流,甚至是反潮流的。小说发表后,当时就有人站在“民族大义”的道德高地进行批评,可见作为一个作家的萧红的勇气。为什么要写《漂泊者萧红》?我想通过萧红,揭示“自由”的悲剧困境,彰显一种自由意识,无论在文学还是在更广阔的人生之中。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的场景描写,生动直接,既让读者可以快速地进入故事设定的情境之中,也表现了船上旅客的辛苦和不满。B.“良心”一词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出现,有的是本心流露,有的是虚情假意,其中船老板说:“人总是有良心的”属于后者。C.小说节选部分将主要情节安排在一艘逃难的破船上,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表现人物形象。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用拟人的手法,画面迷茫,使人惊惧,且有象征意味,“它非吞没了它不可”暗含绝望,暗示人们的不幸命运。2.文本一的语言描写非常富有特色,下列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大量运用对话描写,这样处理有利于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个性,且重点突出了人性善恶的两面。B.船老板大段的演讲,符合人物特征,作者直接呈现出来,使其形象更鲜明。C.文中语言描写大多具有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如“多救几条人命是应该的”“在困难的时候,就要有一份力量尽一份力量”D.文中对马伯乐的语言描写不多,但是却能看出他对“良心问题”的态度,也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3.根据文本二分析萧红创作思想的进步性。4.请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分析萧红的这部作品写出了当时大众哪些国民性。第15页共26页 2022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教师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瓦猫(节选)葛亮宁怀远从蒙自刚来到昆明时,在翠湖边上看到一株梨花。很大,风吹过来,就落了一地,好像雪一样。后来,他无数次对荣瑞红说起这株梨花树。荣瑞红说,我们龙泉镇①,什么花都有,就是没有梨花。后来,宁怀远在滇池边上,听一个拉胡琴的唱,“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时春。”他又想起这株梨花,想起满天飞的白,却怎么也记不起树的样子了。荣瑞红倒记得清清楚楚。那年夏天,蓝花楹开得正盛。黄昏时候,村里头来了一个人,敲开他们家的门。荣瑞红应了门,见是高个儿中年人,穿着青布衫子。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荣瑞红就喊她爷爷。荣昌德老汉走出来,敲着烟袋锅,眯眼看来人胳膊底下夹着两本书,就问,先生,你是昆明城里来的教授吧?那人点点头,说,小姓闻。荣老爹回,我们家的耳房刚租了出去。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走,我陪你去问一问。荣老爹带着这个先生,顺着金汁河畔的小路,挨家挨户一路问过来。天擦黑了,这先生在一户人家门口停下,抬头看看说,这房子好。“三间两耳倒八尺”。荣老爹说,可不,正正经经的“一颗印”②。敲开了门,一看,小院干净开阔,房子也通透。用的石材、木料都考究得很,楼板和隔墙板还未装完,眼见是新起的房子。闻先生怕人家不舍得,但还是说了来意。屋主说,好。钱不打紧,您看着给。这屋子刚建好,您不嫌弃,下周就能住进来。闻先生看他爽快,也很高兴。屋主说,都说昆明城里造了新大学,来了许多教授。北方来。要是不打仗,我们请也请不来你们。荣瑞红才知道,这个闻先生,不是替自己找房子,是要替他们大学找个地方,盖个研究所。要装修这个房子,镇上不缺人手。可这闻一多先生,一个瓦匠窑工也不请。他和另一个姓朱的先生,撸起袖子,带着几个年轻人,自己干。荣老爹就说,他们开不了伙。囡儿,新烧的饵块③,给他们送些去。荣瑞红就拎着一只篮子,装几只碗给他们送过去。闻先生客气,要给她钱。她躲过去。待装修好了,闻先生请村里的木匠创了一块木板,创得又平又光。他对青年说,怀远,去龙头村的弥陀寺,找冯先生,给咱研究所题个名。黄昏的时候,“清华大学文科研究所”的牌子就挂起来了。屋主来了,看了又看,说,这字可真好。可这屋上了橼子,要住进人,其实还缺了一样。闻先生说,愿闻其详。屋主笑笑,这得麻烦您找荣老爹问一问。当天后晌,宁怀远第一次见到了瓦猫。他看见荣家老爹捧了一只黑黔黔的物件走过来。走近看,是个陶制的老虎。那老虎身量小,但样子极凶。凸眼暴睛,两爪间执一阴阳八卦,口大如斗,满嘴利牙,像要吞吐乾坤的样子。老爹捧得稳稳的,神色也肃穆。宁怀远记起朱先生讲应劲的《风俗通义·祀典》,引《黄帝书》,里头有神茶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一段,说虎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他想,这大概是一只和房宅相关的神兽。他便大声感叹说,好凶的镇宅虎啊。26 旁边的荣瑞红手里拿着红菱子,本也是肃然的,听了怀远的话,倒噗嗤一声笑出来,说,读书人的见识大。阿爷的瓦猫变了老虎。荣老爹回头瞋她一眼,说,死囡儿,不说话当你哑巴吗。这时,在宅前的端公,是本地的巫人。穿玄色的长袍,头戴锦帽,手里执了木剑。他捉来一只毛色绚亮的雄鸡,口中念念。旁人听不懂,大约是消灾瑞吉的咒语。随即出其不意,低头猛咬住公鸡的鸡冠。血便由肥厚的鸡冠流淌下来。端公唤来荣老爹,协他把住挣扎的雄鸡,将鸡血一一滴在瓦猫的七窍,即眼、鼻、口、耳处,又在那大嘴里放入松子等。这端公即刻手势利落,将鸡宰杀了,在院内的锅里烹煮。半个时辰取出,直立于钵中,这鸡头须仰视屋宇檐角。端公遂点香祭之良久。最后,踏梯上屋顶,恭恭敬敬,才把瓦猫安在脊瓦上。宁怀远看这端公,一场“开光”下来,大汗淋淋,像是脱了形。瓦猫坐在房上,凛凛地望着他们,竟让人有些敬畏。当地的人,经过了倒都要驻足,合掌默立。半响,向主家道喜,才离去了。言语间皆轻声细语,像是怕惊动了什么。看得宁怀远心里也穆然起来。屋主帮着他们一一安置好了,这才和闻先生告辞。一边说,先生,这屋子就交给您了。临走时,他又点上三支香,插在香炉里,阖目拜了一拜,才道,这瓦猫既上了房,逢农历初一、十五,点香祭供,先生莫要忘了。当晚上,闻太太将冯太太从弥陀寺请过来,说一起包饺子,庆乔迁之喜。闻太太将一簸包好的饺子又下到锅里,说,你那边住得可好?等我这忙完了也去看看。冯太太说,我本来不信鬼神,可那山坡上孤零零一座庙,住着总是不踏实。闻太太说,你还是常来走动,跟我做伴,也多个照应。冯太太叹口气道,不是我迷信。我倒听说,这村里的房子除了庙,都要请尊瓦猫,才算清净了。我刚一进门,看见你们房梁上坐了一尊,那叫个威风。(有删改)【注】①龙泉镇,是以荣老爹为代表的陶艺匠人制作民间神兽瓦猫的世代传承之地。②也称“一口印”,住房建筑形式之一,它由正房、耳房(厢房)和入口门墙围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观,俗称“一颗印”。③饵块,云南当地的一种小吃,用饵块包裹起来的馅饼。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荣老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闻先生来找房子的时候,虽然他家的房子已经租出去了,还是热情地陪闻先生挨家挨户一路问。B.屋主不在乎租金将自己新起的房子租给闻先生,荣老爹让荣瑞红给闻先生他们送饵块,都体现了龙泉镇人至真至纯的人情美。C.给镇宅的神兽瓦猫“开光”的过程庄严肃穆,在场的人都轻声细语,经过的人驻足合掌默立,表现了人们对瓦猫的敬畏。D.小说气氛轻松愉快,祖父对孙女的嗔怪,闻太太和冯太太包饺子等生活场景的叙写充满生活气息,淡化了战争的残酷性。1.D【“小说气氛轻松愉快”错误。闻一多等人来租房时,荣昌德老汉说最近来我们镇上问的,都是昆明城里的教授和学生,日本人的飞机把读书人都折腾坏了,全城都在跑警报。可以看出小说的气氛并不轻松。】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描写了翠湖边的梨花,后面在“蓝花楹开得正盛”的季节展开故事,营造了一种宁静幽美的意境,增添了小说的美感。B.小说通过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寥寥数语,却让人读出了闻一多先生一路跋涉,筚路蓝缕的艰辛。C.26 小说的行文节奏疏密有致,找房、装修、待客等情节较为舒缓,利于表现人情美;瓦猫“开光”则稍显急促,利于表现敬畏之情。D.小说语言清雅冲淡,叙事温润平和,既典重温雅又细致入微,语言的力度与分寸的拿捏都恰到好处,体现了作者独特的抒情美学。2.B【“心理描写刻画闻一多先生的形象”错误。由原文“蜡黄脸,满脸胡须。这人操官话,有两湖口音,口气温和,问荣瑞红家里头有没有要出租的屋子”可知,这里有对闻一多先生的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但是文章并没有对他的心理描写。】3.小说《瓦猫》采用了虚构与非虚构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宁怀远、匠人祖孙是虚构的,这种写作手法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3.①虚构宁怀远、匠人祖孙的故事,创造了一个关于瓦猫的动人故事,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抗战时西南联大师生艰难复建研究院所的情节,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可以让读者领略闻一多等大师级人物的日常风度与性格魅力。③两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将西南联大师生的生存姿态、精神品格与当地的民族文化、乡土生活融为一体。4.“瓦猫”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①环境上,瓦猫开光的描写,丰富了小说的内容,营造了神秘的氛围,展现了西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②情节上,瓦猫是乔迁新居的必备之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人物上,活灵活现的瓦猫,表现了当地匠人心灵手巧、技艺高超。④主题上,瓦猫寄托了龙泉镇人对平安幸福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镇宅纳福、驱邪避害的美好愿望,深化了小说主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刘泥鳅聂鑫森潭州木工厂加工的产品:家具、包装箱、枪托、纤维板、木屑板。所使用的原材料:杉、松、柏、樟、桐、柳、楠……湘江在工厂这里拐出一个大湾,岸上也没什么人家,十分幽静。白天人喧车吼,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剩下一个守排人,冷森森的。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但很少有醉的时候。别看他爱喝酒又没读过多少书,他很喜欢厂宣传科有一年给他家的对联:“笑陪一江风浪,独守几块木排。”“独”不假,“笑”亦真。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木排上有一个“人”字形的杉皮木棚,刮风落雨下雪时可供他坐或卧;天气好时星月交辉,他喜欢坐在木棚外,不时地喝口酒,其喜洋洋矣。刘泥鳅困了时,就到木棚里的地铺上眯一眯眼,天热是赤膊、短裤,天冷盖着被子也是短裤、赤膊。他头一落枕,鼾声便起,但只要木排上有细小的声响,他立刻就会醒。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木排上积雪很厚,反射出一片朦胧的雪光。刘泥鳅喝过几口酒后,钻进被子里酣睡。到凌晨三点钟时,他听见木棚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木棚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包抄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六个人,肯定是歹徒,企图在不声不响中,把他摁倒、上绑、口里塞上棉花,然后好偷窃贵重木材。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大喊:“抓贼啊!抓贼啊!”那几个人早已“踩点”,知道这是个僻静处,依旧向刘泥鳅逼近。刘泥鳅快速地退到木排边,警告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有本事的,跟我来!”说完,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为首的一个大汉一挥手,他们便急急地逃离木排,上岸去了。26 还有一年的一个秋夜,皓月当空。一个看似文静的小伙子拿着钓竿,到木排上垂钓。他坐在临江的木排边,远离木棚,旁若无人的样子。刘泥鳅知道,这个季节钓的是鳜鱼,春鳜肥秋鳜也肥。小伙子还从帆布袋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不时地小啜一口。酒香随风飘过来,刘泥鳅的喉结立马上下蠕动,心里说:“好酒!”他坐在木棚前,一直盯着那个小伙子,觉得是个有趣的人。到子夜时,小伙子还一无所获。他收拾好钓竿,拿着酒瓶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今夜鱼不赴钓,应嫌我是生人,且把酒倒入江中以做订交,明夜我再来。”他真的把酒瓶中所剩的酒倒入江水里,再把瓶子朝江中一扔。刘泥鳅觉得这“把酒酹滔滔”的场景很动人,何不邀这小伙子一谈?木棚里有酒,还有佐酒的炒花生米!他快步上前说明来意,小伙子先是推辞,然后才勉强应允。他们在木棚外相对而坐,摆上两个酒杯、一碟花生米。小伙子说:“这才叫萍水相逢哩,明晚我带酒菜来以做答谢。”刘泥鳅说:“你客气了,干!”“好,干!”彼此不问姓名和来历,只说闲话只喝酒。葫芦里可盛两斤酒,喝得快完时,小伙子有些醉意了,刘泥鳅却依旧清醒如常。天边现出淡微的曙色。小伙子说:“我该走了。”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了。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反正,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评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刘泥鳅年满六十岁,高高兴兴地退休了,又有新人接替了他的职位。两个孩子早已结婚生子。妻子比他小两岁,已在五十五岁时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安逸舒闲。只是天一落黑,无论阴、晴、雨、雪,刘泥鳅依旧腰系酒葫芦,准时出门。妻子问:“又到枫溪湾去?”“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节选自《小说月刊》)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排的活计虽然责任重大而且孤苦不堪但很轻松,所以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结婚四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立刻报了名。B.“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是因为没想到刘泥鳅会跳进冰冷的江水中躲过绑架,再加上之前听他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C.刘泥鳅与小伙子喝酒,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D.刘泥鳅经历的“这些事”从不对领导和同事说,也不对家人说,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1.B【A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刘泥鳅是勇担重任,不是贪图轻松。C是为了告诫小伙子不要走邪道,小伙子也是为了盗取木材。D他不说是不想表功更不想家人担心。】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6 A.小说开篇通过对贮木场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守排点的冷清偏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B.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典型细节,将一位普通的守排人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生动。C.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泥鳅,但对歹徒、小伙子、妻子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D.小说结尾部分写刘泥鳅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几笔,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2.C【并不都是反衬。】3.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酒”的作用。(4分)3.①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刘泥鳅水性好酒量大的特点,为后文两件事的情节做铺垫。②丰富人物形象。酒中有勇、酒中有谋的特点。(每点2分)4.假如刘泥鳅当选为“劳动模范”,请结合文本简述他当选的理由。(6分)4.①勇担重任。在大家都不愿做这份工作时,主动报名。②忠于职守。在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③机智勇敢。与各路盗贼周旋斗争,智退盗贼。④不慕名利。有功劳不张扬,不被评优不抱怨,退休之后还关心木场安全。(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童年轶事[德]赫尔曼·黑塞几天以来,远处的树林已经闪烁着明朗的翠绿光彩,晴朗的天空中飘浮着轻柔的四月云,那片广阔的、尚未播种的棕色田地晶莹闪烁……在这温润和煦的气候里,万物都在期待萌发,充满梦幻和希望——幼芽向着太阳,云彩向着田野,嫩草向着和风。从童年时代起,我就总是让自己的回顾同新开垦田地的气息和树林里嫩绿的新芽联结在一起,让自己回到春天的故乡,回到那些我已淡忘、并且不理解的时刻去。我曾是一个十分顽皮而任性的孩童,从小就让父亲为我大伤脑筋,还让母亲为我操心叹气!那天半夜时分,我惊醒过来,父亲在和母亲说着什么。“你听说布洛西的情况了么?”“我已经去探望过他,”父亲回答说,“那孩子真是受尽了折磨。”“情况很严重吧?”“坏极了。你看着吧,春天来临时,他就要离开人世。死神已经爬到了他的脸上。”“要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看望看望他?也许会对他有些好处。”母亲问。“随你的便吧,”父亲回答说,“这么点儿大的小孩懂得什么呢?”双亲都已入睡,周围一片寂静,而我的心突然变得激动起来。父母的言语,我虽然似懂非懂,却像一枚果子落进水池而荡起的涟漪,那些圆圈急速而可怕地越转越大,我这不安的好奇心也为之颤动不已……我面前浮现出一个漂亮的孩子,他比我大一岁,个儿却比我矮小,他名叫布洛西,一年前成了我们的邻居和伙伴。那个阳光灿烂的秋天上午,木匠家的鹰从停车棚里逃走了,悠闲自在地停在对面的苹果树枝上,共有十来个人站在大街上仰头望着它,一面议论纷纷地商量着对策。我自己也不明白,究竟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不久,那只鹰松开树枝,猛烈地鼓动双翼,傲慢地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圆形,便无声无息地飞向闪烁的蓝天。突然间,布洛西朝空中发出一声欢呼:“飞吧,飞吧,现在你又得到自由啦!”当时,他那只可怜的乌鸦还活着,到处欢蹦乱跳的。有一次我向它伸出食指,开玩笑地说:“喂,约可波,咬吧!”于是它便啄了我的指头。我火了,想揍它一顿以示惩罚。“是你自己亲口对它说‘咬吧’的!”26 布洛西紧紧抱住我嚷嚷着,说明那鸟儿丝毫也没有错处,并要我保证不对它施加报复。见我态度僵硬,他便答应送我两只大苹果。不久,他家园子里的苹果树第一批果子成熟了,他真的送了我两只最大最红的苹果。有一次布洛西奔跑得太热了,便脱去上装,躺卧在苔藓地上休息。当他侧转身子时,衬衫翻落到脖颈后面,我看见他雪白的肩上有一道长长的红色疤痕,吓了一跳。过去,我一向喜欢打听别人的倒霉事来取乐。但不知怎么搞的,这次我却不想打听,并且还装出一副什么也没看见的样子。然而那个巨大的伤疤让我非常难过,当初那伤口一定很痛,一定流了好多血……后来一到家我就取出我那把用最好的接骨木树干做的手枪,把它送给布洛西。我们在小河对岸的枞树林里找小鹿,我想把岩石上那些还没有巴掌大的苔藓揭下一块来。但布洛西急忙阻止我说:“别,别动它们!这是天使走过森林时留下的足迹。”于是我们痴痴期待着,也许会有一位天使恰巧来到跟前。我们呆呆伫立着,整个森林死一般寂静,褐色的土地上洒落着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不久到了冬天,布洛西开始卧病不起。我去看过他一两次,以后就不曾再去。这样又过了一段时期,布洛西离我越来越远,最后被我完全忘却了——直到今天晚上听见父母说:“春天来时,他就要去了。”我才想起了他。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问我:“布洛西生病了,你不想去看看他吗?”我连忙回答说:“好的。”于是当天上午就去了他家。一会儿工夫,布洛西的母亲就拉着我的手站在二层楼一扇白色的门前了。这一双正在把我导向幽暗神秘而又充满恐怖的奇异环境中去的手,在我看来,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我踌躇不安地站在门边,这时布洛西向我们转过脸来。我细细瞧着他的脸,这脸膛儿狭长尖瘦,不过我没能看出那上面的死神。只见他脸上有一层柔和的光彩,眼睛里有一些陌生的、既善良又顺从的神色,他的目光让我产生了类似那次在寂静的枞树林中伫立倾听时的心情,那时我怀着强烈的欲望屏息静气期待天使走过自己身旁。他似乎疲倦了,略略向旁边侧转身子。我忽然透过纽扣洞看见一丝红色的痕迹,这就是肩上那块大伤疤,我忍不住大声啼哭起来……我最后一次去看他时,布洛西双目紧闭躺在床上发出轻轻的呻吟。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眼睛大大的,已经变了样。他看着我时,那目光显得陌生而又冷淡。当天下午,他母亲给他讲起故事来,他听着听着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他那微弱的心跳动得越来越慢,终于完全停止了。那天我一直想着布洛西,我不知道他那肩上有着大伤疤的瘦瘠身躯是否还躺在隔壁的房子里,我丝毫也没有听说埋葬的事,也没有看到埋葬他。很长一段时期内,我脑子里尽想着这件事,直至已故者的身形在我的记忆里逐渐遥远,逐渐消失。后来,春天突然早早降临了,黄色、绿色的鸟儿飞过山头,花园里散发出草木的香味,栗树正在慢慢发芽,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一道道水沟,金黄色的花朵在肥壮的茎杆上展现着灿烂的笑容。(选自《温馨的摇篮——世界散文精品大观》,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对那只鹰,“我”不明白“究竞喜欢它被重新捉住呢,还是喜欢它远走高飞”,体现“我”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的,还没有自己的明确立场。B.孩子们伫立在枞树林里等待天使降临时,“一般寂静”的森林、“明晃晃的斑斑驳驳”的阳光,烘托了孩子们内心的焦急与期盼之情。C.文中写“我”最后一次去看望布洛西时,他的脸“由于痛苦而歪扭着”,他的目光“陌生而又冷淡”,从侧面表现了“我”对死亡的恐惧。D.文章多次提到布洛西肩上的大伤疤,既暗示了布洛西曾经的生活磨难,也隐喻了布洛西之死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26 1.A【“体现‘我’的思想是被大人左右的”在原文中并没有体现,该处“我”的不明白一是为了体现年幼的自己天真浪漫;二是为了与下文布洛西的欢呼形成对比,更能体现出自己这位童年挚友对于自由的向往。】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果子落进水池荡起的涟漪”这一比喻,表明父母谈话对“我”心理产生的影响,巧妙地引出下文“我”与布洛西交往的回忆。B.文中“我”的父母与“我”对布洛西病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父母对此是无奈、顺从以至冷漠的,“我”则是好奇、恐惧而又关心的。C.布洛西的房间“幽暗神秘”,他母亲的手“不是一双天使的手,就是一双魔鬼的手”,这些描写形象刻画了“我”探视时的复杂心理。D.文章的语言纯净而又精准,如写鹰的“悠闲自在”、乌鸦的“欢蹦乱跳”、栗树“探出柔软卷曲的嫩叶”等,表现了高超的写作功力。2.B【“父母对此是无奈、顺从以致冷漠的”错误,原文父母之间的对话,尤其是父亲说道“那孩子真是受尽了折磨”可以体现父母对此并不冷漠,并且饱含对布洛西的怜悯。】3.文章结尾关于春天景色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3.①呼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圆合,富有田园诗般的抒情气息;②以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接续布洛西消逝的生命,表达了在生命代谢的体验中获得成长的主旨。4.少年布洛西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4.第一问:纯真善良,诚实守信,富于幻想。第二问:①使原本顽皮任性的“我”变得沉静克制;②使原先幸灾乐祸的“我”学会怜悯同情。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抉择张爱国客栈的门被轻轻敲了一下。我爷爷大惊,紧捂口鼻,一只眼贴上门缝。外面,除了风雪声,黑灯瞎火的,什么也看不见。“张老板,在吗?我从城外来。”声音很低也很平静。听到“城外”,我爷爷不知道怎么就拉开了门。来人不高,不胖,很精干,握住我爷爷微微颤抖的手,低声道:“谢谢同志。哦,我可以称呼您同志吗?”我爷爷略显迟疑:“长官……”“别,我姓范,叫我老范。我还叫你张老板。”老范说话很干脆,“张老板,客栈里没有住客吧?请给我一间房,能容我一人就中。这是房费。”老范将两块大洋塞进我爷爷手里。“不,不……”“有住客?”老范立马有了警惕。“城都被你们围了一个多月了,外乡人哪里还住得起店?”我爷爷将两块大洋往老范手里回塞,“这个不要,你们也是为了……”“所以你更得收下。”老范将大洋摁到我爷爷掌心“四十八天了,别说外乡人,你们也不好过哦。没办法啊,这么一座千年古城,炮火一开,我们都是历史和民族的罪人。”“我懂。青沙城的人都懂。”我爷爷将老范领上二楼最东头的房间,两人的脚步都轻得没有一点儿声音。关上门,我爷爷要给老范送瓶开水泡泡脚,被老范制止:“不用,习惯了。”老范拍拍我爷爷后背:“张老板,你能让我进来,就能为我保密,是吧?”26 我爷爷木讷地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回楼下,隐隐觉得刚才不该让这个人进来他此时能从饭外进入城内,说明绝非一般人物。他的到来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呢?我爷爷不由地害怕。“铃”,铃声非常低,却惊得我爷爷一大跳,房里哪来的铃声?“铃,铃”,我爷爷立即知道了铃声的来源,全身的汗毛立马登立。四五年没用了,那个很难引人注意的铃铛已落满灰尘,那根从楼上穿壁而来的丝线也落满灰尘,正被轻轻牵动着。“他来了?什么时候来的?”我爷爷紧搭猛烈跳动的胸口,蹑手摄脚走上三楼最而头那间房前,轻轻触碰门头隐蔽的小钉子。门悄无声息地打开了。房内温暖如春。魏鸣之倚在大床上,手里捧着烟枪烟枪换了,周身镶嵌着红蓝宝石。“子林兄,外面如何?客栈里如何?有无异样?“魏鸣之吐一口烟圈。“没,没……”我爷爷知道魏鸣之的厉害,愈发紧张。“咔!“魏鸣之一只手继续况着烟枪,另一只手变魔术般举着一把手枪,子弹也被推上了晚枪口对准我爷爷的眉心:“张老板,别和我要心眼儿。”越是紧急时刻越表我爷爷反而平静了——与魏鸣之打交道这么多年,受到他不小的影响,现得平静。“鸣之兄,哦,长官,我可以请你离开这儿吗?这是我的客栈,你入住经过我同意了吗?按你们的法律,我有权这么做。”魏鸣之手腕一闪,手枪不见了,坐起,向我爷爷微微一抱拳:“子林兄勿当真,兄弟不过开个玩笑。子林兄,并非兄弟信不过你,实在是兄弟重任在身,不可有丝毫差错。不瞒子林兄,不出三日,兄弟我,我们,就大功告成,城外那些……”“明白,鸣之兄一到,我就知道事关重大。我也明白,鸣之兄一出手,局势就会逆转。”我爷爷淡淡地说。“张子林,不是你,我早已死于日本人之手,故而你也是抗日英雄。然,此时同样国难当头,你若胆最有丝毫背叛,我魏鸣之的子弹是不认人的!”魏鸣之说着从保险柜里拿出一根金条,“子林兄,兄弟也只能如此相报了。子林兄放心,青沙城解围,全国秩序恢复后,兄弟和南京都不会忘记你。”回到楼下、爷爷愁死了,事情已经很清楚,老范和魏鸣之,一个城外,一个城内,正在领导一场锋相对的重大行动。“魏鸣之当年孤身潜入被目本人占领的青沙城,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身受重伤,是我冒着危险救他。可是,我不能成为罪人啊!“我爷爷终于咬了咬牙,走向二楼最东边的房间,默默念道,“鸣之兄,我并非背叛。我当年救你,是救英雄;现在,我是……”补记:《青沙志》载,是夜,魏鸣之被捕。次日,解放军挫败青沙城守军一次重大阴谋。旋即,青沙城宣告解放。(摘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7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A.老范坚持将两块大洋摁到“我爷爷”的手掌心,与后文希望“我爷爷”为他保密用意相同。B.老范、魏鸣之在风雪之夜先后到来,这使“我爷爷”始终处于紧张害怕之中,慌乱无措。C.小说在对话中多处使用省略号,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意,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D.魏鸣之对“我爷爷”的称呼多变,能看出他对“我爷爷”既有试探、威胁又有安抚、利诱。1.D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6 A.开头的环境描写用语简练,在写自然环境的同时,又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B.小说情节在冲突中展开,城外与城内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我爷爷”的内心冲突,富有张力,引人入胜。C.小说将解放青沙城这重大事件聚焦于客栈,这与老舍的《茶馆》以茶馆为舞台展现社会沧桑巨变异曲同工。D.小说正文结尾留有空白,又用补记的形式明确交代了故事的结局,前文相互印证,突出了主题。2.A3.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3.①“我爷爷"面对城外与城内双方来者,最后选择站在以老范为代表的解放军-方。②早期抗日战争时期,魏鸣之选择抗日成为抗日英雄,后期却选择站在解放军的对立一方。③解放军为保护青沙城,没有发动直接战争,而是正确选择暗中布局,保护了千年古城,保护了传统文化。④在私人感情与家国选择上,应该抛弃私人感情,而以家国为第一-选择。⑤在人生前进方向中,需要慎重,做出正确抉择,不要成为民族和历史的罪人。4.小说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没有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分写了“我爷爷”见到老范、魏鸣之的两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理解。(6分)4.这样安排体现了作者在选材、组材上匠心独运。①不直接描写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而是选择两个不见硝烟的场景并分开叙事,以小见大,是以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现实来写异常严峻的战争形势,更有利于营造战争无处不在的紧张氛围,从而多角度多层面塑造人物,突出主题。②两个场景分开叙事塑造了老范和魏鸣之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通过两个场景中老范、魏鸣之与爷爷的细节交流,比直接描写战场上的冲锋陷阵、英勇善战更能表现人物丰富、细腻的思想、精神世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③不写战争场面,通过两个场景让作为亲历者的“我爷爷”,作为群众的一员,面对私人情感与家国情怀,做出正确抉择,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作用,丰富、突出了小说主题。④这样处理,留下“空白”,尤其结合末尾“补记”部分,引人遐想,拓展了文章的艺术空间,增强了艺术表现效果:前后对比,在对比中增强文章张力。(如有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马伯乐(节选)萧红大概这船,用不了一个钟头,就可以靠岸的。但是人们都不怎么高兴,人们的嘴里都在嘟嘟着。有的说:“这样的船,就不该载客。”有的说:“这样的破船,还不如老水牛,还要船票钱……”另一个接着说:“不但要船票钱,好嘛!船底一朝天还带要命的。”船老板听到他们越嚷嚷越不像话了,且有牵涉到这船要出乱子的话,船老板就把头从舱底的小扶梯间探了出来,发表了一篇演说:“咱们是用木船的国家呀!咱们只配用木船。现在有了汽船,虽然不好,但总算是汽船呀!虽然说是太慢,但总比木船快呀!诸位不要凭感情用事,要拍一拍良心,人总是有良心的。吹毛求疵,那是奸徒之辈。在我全国上下一心抗敌的时候,不怕任何艰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才是我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船老板的演说,演完了,把头缩回去了,刚刚下到了舱底。刚睡醒的马伯乐瞪着通红的眼睛问着:“什么事?”26 船老板把两手指放在自己的鼻子尖上,笑得端着肩膀缩着脖,说:“我两千块钱兑过来的这小破船,我保了八千块钱的险呢。这船翻了,我去领保险费。这船不翻,跑一趟就对付二三百……老弟,你说够本不够本……”船老板还在马伯乐的肩膀上拍了一下。马伯乐本来要骂一声,但经过一拍,他觉得老板是非常看得起他,于是他觉得船老板这人是多么坦白呀!是一个非常正大光明的敢做敢为的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一个天真的人。于是马伯乐就问:“像这样的船,保险公司肯保吗?”“通融啦!中国的事,一通融还有不行的吗?”船老板说得高兴了,于是又拍着马伯乐的肩膀,甜蜜蜜地自信地说:“中国无论什么事,一通融是没有不行的哪,老弟!”正说得热闹之间,马伯乐太太来了,太太是很胆小的,坐火车就怕车出轨,乘船最忌讳船翻。但船老板说完之后,却很冷静的,似乎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她向马伯乐说:“保罗,你看看人家,人家有两千块钱,一转眼就能够赚两万……你就不会也买这样一条便宜的船,也去保了险。不翻,一趟就是二三百,翻了就去领保险费。”马伯乐说:“这是良心问题。”太太说:“什么良心问题?”马伯乐说:“船翻了不淹死人吗?”太太说:“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逃起难来还怕死吗?”船老板在一边溜着缝说:“说得对呀,买一只船做做好事,多救几条命也是应该的。”马伯乐转转通红的眼睛说:“也是!”这时候在甲板上又有些人在骂着,在说着疙瘩话。船老板越听越不入耳,又从扶梯上去,又要发表谈话。老板第一句就说:“我为的什么?”而后很沉静,他说了第二句,“诸位是为的逃难,是想要从危险的地方逃到安全的地方去。而我呢,南京一趟,汉口一趟,我是为的什么?我是为的诸位呀!换句话说,我就是为的我们的国家民族,若不然,我们何必非干这行子不可呢?就说我这只船吧,载点别的什么货物不行吗?难道不载客人就烂到家里了吗?不过就是这样,在国难的时候,有一分力量就要尽一分力量,有枪的上前线,没枪的在后方工作。大家在逃难的时候,忍耐着一点,也就过去了,说三道四,于事无补,白起摩擦,那是汉奸行为。人要有良心,不然我为的什么?”船老板一边说着,一边拍着胸脯,凛然一股正气,听了船老板这样反复的坚强的宣言,人们都非常感动。至于这船的“破”,这船的“慢”,那些小节目,人们早抛开了,只是向着中国整个的远大的前程迈进着。这时候,大江上的波浪一个跟着一个滚来,翻着白花,冒着白沫,撞击着船头。从正面望去,这江也望不到尽头,那遥远的地方也是一样起着白烟,那白色的烟雾,也是沉默不语的。它已经拟定了,假若来了“难船”,它非吞没了它不可。1941年1月(有删改)文本二:不久前,学者林贤治的《漂洎者萧红》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在书中,林贤治着力刻画了萧红作为现代作家中少有的漂泊者形象。作者对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做了这样的解释:二十年前,我在报上读到黄宗英先生的一篇纪念“三八”妇女节的文章,关于妇女解放问题,她说现在比起“五四”时有所倒退,其中有“只差‘三从四德’没有说就是了”一类的话,令我十分震撼。所以,萧红作为“五四”的女儿,她对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至今仍具有启示的意义。26 人生之外是文学。其实,对作家来说,文学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自由的追求,在萧红那里是一以贯之的。她一生的创作,始终顽强地表现了她的思想和个性,她的平民主义、人道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就说讽刺小说《马伯乐》,以启蒙体现救亡,在当时的大队的“抗战文学”作品中,是明显的非主流,甚至是反潮流的。小说发表后,当时就有人站在“民族大义”的道德高地进行批评,可见作为一个作家的萧红的勇气。为什么要写《漂泊者萧红》?我想通过萧红,揭示“自由”的悲剧困境,彰显一种自由意识,无论在文学还是在更广阔的人生之中。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的场景描写,生动直接,既让读者可以快速地进入故事设定的情境之中,也表现了船上旅客的辛苦和不满。B.“良心”一词在人物对话中多次出现,有的是本心流露,有的是虚情假意,其中船老板说:“人总是有良心的”属于后者。C.小说节选部分将主要情节安排在一艘逃难的破船上,情节紧凑集中,波澜起伏,在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表现人物形象。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用拟人的手法,画面迷茫,使人惊惧,且有象征意味,“它非吞没了它不可”暗含绝望,暗示人们的不幸命运。1.D【“暗含绝望,暗示……不幸”错误,结尾对远方白色烟雾的描写象征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是对现实环境的描摹,流露的是作家希望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满腔热忱,寄托的是作家想要提高民族精神素质的深刻思考,没有暗含“绝望”“不幸”。】2.文本一的语言描写非常富有特色,下列对其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大量运用对话描写,这样处理有利于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个性,且重点突出了人性善恶的两面。B.船老板大段的演讲,符合人物特征,作者直接呈现出来,使其形象更鲜明。C.文中语言描写大多具有幽默讽刺的艺术效果,如“多救几条人命是应该的”“在困难的时候,就要有一份力量尽一份力量”D.文中对马伯乐的语言描写不多,但是却能看出他对“良心问题”的态度,也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2.A【“善恶两面”错误,文章通过对话主要是展现人物的个性,并非重点突出人性善恶的两面,而是展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如船老板的虚伪,马伯乐的冷漠,马伯乐太太的自私。】3.根据文本二分析萧红创作思想的进步性。3.①执着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爱情;②始终坚持平民主义、人道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立场;③勇于进行“非主流”题材写作。4.请结合作品中的人物分析萧红的这部作品写出了当时大众哪些国民性。4.①船老板:正气凛然的表演之下却是利欲熏心的猥琐,发国难财还要给自己戴一顶爱国的“帽子”,表里不一,自私虚伪;②马伯乐:遇事时在本能上有未泯的良知,但人云亦云,冷漠逃避;③马伯乐太太:凡事胆小但在利益面前却冷漠贪婪,自私自利;④乘船众人: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会不满、抱怨,但极易被愚弄、蒙骗。2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1-10-08 09:37:14 页数:26
价格:¥6 大小:806.50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