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诗阅读 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5

2/165

剩余16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文本一:隐居的时代王安忆在这沉闷的乡村里,竟然隐藏着那样的人和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乡村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异,看上去是同样的自然,好像他们早就加入了乡村的历史。乡村的生活就有着这样强大的洞染力,它可将任何强烈的色彩润染。很多尖锐的情节,在这里都变得温和了。它看似十分单调,其实却潜藏着许多可能性,它的洇染力就来自这些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足以使一切突兀的事情变得平淡和日常。就这样,我在我插队的大刘庄,遇见了黄医师。黄医师是蚌埠下放的医师,同他一起下放我们庄的,还有张医师、于医师。我们庄的农民都称他们为“医师”,而不是“医生”或者“大夫”。“医师”这种称谓显得十分专业化,十分严格。表明了我们在对他们的郑重其事的态度。这支蚌埠医疗队住在我们庄东头,大队部的院子里,四间正属分为两部分,住张医师一家和平医师一家。他们都是合家下放。而黄医师则是单身一人,住东边一间倒屋。西边的两间侧屋就是医院的诊室,药房。可黄医师通常是不去那里的,他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病,这带有些私家诊所的意思。第165页共165页,黄医师是名医,专治五官科。他所在的蚌埠的那个医院,过去以他而得名。现在,他到了我们庄,我们庄也因此而得名了。许多病人从老远的地方,坐车坐船再加步行,走过一个庄子打听一个庄子:大刘庄在哪?他们就这么终于来到大刘庄,走进费医师的小屋,向他求诊。费医师的小屋很小,只一间,顺山墙放一张床,就差不多满了。他的床,架得很高,是一张宽大的床,床上铺了特别洁白的床单。他就在床沿上侧身坐着,一只手撑着床,另一只手放在架起来的膝上。病人呢,坐在床前的椅子上,述说着病状。这样子一点不正规,倒是很家常。黄医师听得也并不专注,提问很随意,有时候还会岔开话去,和小屋里别的客人说些不相干的事。这情景说是看病,不如说是诉苦。诉说的人是不经意的,听的人也不怎么在意。来的人大都是口讷的农民,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吃苦对他们又是常事,于是就止了下来。黄医师并不急着打发他们,似乎有他们陪伴也好。他也不是善言者,加上心情抑郁,就常常是彼此都默着。在这静默里,他们互相像是很了解的,双方都不感有什么压力,就这么可坐半天。凡是想到这来求医的农民,都是病症严重的,而几经车马周折,来到偏僻的乡间找黄医师的,也都是病症严重的。所以,几乎无一例外的,需要手术。而我们庄没有手术室,医疗队也没有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是不可能做的。最后,黄医师总是说:要到蚌埠做手术。农民往往对手术望而生畏,一听要到蚌埠手术,就更知其不可为了。他们大都是天命论者,心里早已服了病,而到底是看过了黄医师,虽然不是被病苦着,却都心满意足,再不作他想。那些从合肥、淮北、芜湖,甚至就是蚌埠找来的城里人,则是决心下定,对手术也抱科学的态度。这时候,黄医师就会和他们约定到蚌埠的时间。这往往是黄医师回家探亲的日子。黄医师回蚌埠探亲很频繁,并且每回都要超假,他是一个恋家的人。我们庄无论干部还是社员,从来没有指责过黄医师的不遵守纪律。农村本来就是散漫的,缺乏纪律的观念,何况人们都同情黄医师的境遇。一个人在此地,不会挑水,不会烧锅,也不会洗衣。人们看见黄医师在塘里将一件衬衣越洗越脏,塘水则越来越浑。他不会将衣服铺在水面上,而是让衣服一径沉下去,搅起塘泥。这是女人的本事,黄医师不会这个,理所当然。他又是干大事情的,去塘里洗衣,实在凄惶得很。人们说,让他在蚌埠多住几日吧!人们又传说,费医师的妻子没有工作,专在家里伺候男人和孩子。孩子有四个,都是儿子,黄医师特别想要个女儿,可是没有。曾经有人开玩笑提议,让黄医师认我做干女儿。黄医师只是笑,并不应声。他显然无意于接受任何干亲。他是一个把家团得很紧的人,性格也比较封闭,这就已经比其他人要感寂寞得多。同他一起下放在大刘庄的同事,又都各是一个家庭,更显得他孤家寡人。你看着他,就知道他的日子有多难熬。傍晚的时候,就是在前面说过的那种均匀清澈的天光里,黄医师就在村道上散步,有从湖里割猪草回来的孩子,就对大人说:看见黄医师了。第165页共165页,大队开会,通常总是要等天黑到底了,才能正式开场。大队会计凑着油灯的一豆光亮,读着文件或者报纸。农人们在黑影地里打盹,抽烟。劣等烟叶燃烧出呛人的气体,那种很难消化的粗粮在体内发酵而成的气体,也足够呛人的。但很奇怪的,这一切都不顶难闻。因是草木的本质,再是发酵腐烂也是清洁的干燥的气味,有着一种单纯的性质。时间其实并不太晚,可乡间的没有照明的夜晚总是特别的黑,又特别的静。鸡和狗都安歇了,就觉得夜已经很深了。在这满房间的黑影里,有一具影子高高地矗立着,那就是黄医师。他搬来他房间里的那把椅子,虽然只是把普通的椅子,可周围的农民大都是蹲在地上,或是坐在小马扎上,连蹲在板凳上的几个,也比黄医师要矮上一截。因此,这把椅子就显得格外突出,很不协调。黄医师高高地坐在椅上,双手笼在袖子里,这倒和农民的习惯相合,可坐姿却不是农民的。他架着腿,笼着的手搁在膝上,很安详。这时候他显得比较惬意,也比较放松。听着会计用乡音一字一句地读官祥文章,四周鼻息声起伏,有一种昏沉的安宁。谁会知道在这座黑暗的乡村里,有一个黄医师呢?(有删改)文本二:隐居指人们由上海来到大刘庄、五河县城进行隐居的生活,包括医疗队的医师、下乡的知青、大学生及资产阶级右派。但无论是医师之间还是大学生之间都有着共性;他们之间有着些默契,从不互问来历;他们都是独往独来,自己在自己的屋里,互相也不参与。时间长了,难免会露一些端倪,也不要紧,谁也不干预谁的事,依然我行我素。那师范学院体育生与黄埔老生结成莫逆之交,那"老黄埔生红了脸,眼睛里也有了水光,有些倾心相告的意思,结果还是什么也不说"。他们多的是心的孤寂,他们内心有着自己的隐忍,是对那个时代的无可奈何的忍受。"我们良善地期望去打开一扇扇紧闭的心扉,好安慰寂寞的心。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孤独是不留一线缝隙的,他们将孤独坚持到底、永远居住在黑暗的影地里,这就叫隐居。"在那个时代被下放到农村的知青是无奈的,无法选择的,他们被禁锢在那小天地里,更重要的是他们心灵的禁锢,荒凉。在这一个时期里,青年们普遍热衷于以文学来表达思想和心情,一是因为这时的青年大都是苦闷的,前途茫然,这茫然倒不是如"五四"的那样,徘徊式的,无从选择与决定;而是没有选择,一切都难由自己决定,束手无措的。然而他们却仍有着大城市的优越感,张扬着,不受拘束地过着自己的隐居的生活。"那阵子,我们这些下乡知青,在农机厂拥来拥去,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吃饭时则挤在最前面,一买一大堆,以至后来的人都没了菜。人们都对我们侧目而视,背地里闲话也很多。可我们不管这些,老实说,我们压根儿没把这破厂放在眼里,也没把这破县城放在眼里。我们我行我素。"二是对精神的追求则是近于痴狂的。在文学的资源相当匮乏的情景之下,他们的精神却分外积极地活跃着。他们为弥补精神的荒凉而不懈追求着,不只读书而且写作,他们不是书写历史的,他们书写的只是些随风而逝的私人生活。他们就在那文化贫乏的年代精神活跃着,为消除精神的饥渴而奔走着。(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隐居的时代读书笔记》)第165页共165页,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虽没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但用"插队""下放"等词语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我"和黄医师是"知青""知识分子"的身份。B.作者先介绍黄医师是蚌埠名医,又通过农村和城市的病人不远万里、几经周折来向他求诊的情景,多角度反映黄医师的医术高明。C."油灯的一豆光亮",一个"豆"字既是量词,实写灯光微弱,又将知识分子们在特殊时代里坚守自我比成暗夜里的光亮,具有象征意义、D.黄医师在开会时会将双手笼在袖子里,和当地农民们习惯相合,这一细节照应开头,是乡村生活的强大润染力的一种体现。5.下列对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居的人们虽然承受着心灵的寂寞,但仍不互相探问来历,也不彼此倾心相告,心灵上的戒备会加深这种寂寞。B.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知青们的"苦闷和茫然"与五四青年的"徘徊"都是时代的剪影。C.文本中所谓的"隐居生活"就是指下乡知青们行事张扬并且我行我素,经常聚在一起拥来拥去,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的生存状态。D.虽然文学资源匮乏,大多青年也没有放弃对精神的追求,哪怕是对个人生活的书写,也属于那个文化贫乏年代的一种精神寄托。6.文本一中的画线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黄医师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4分)7.微博作者考试研究所评价王安忆《隐居的时代》是一种“对无诗意时代的诗意追忆”,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165页共165页,清水洗尘聂鑫森这是196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壁上的挂钟,宏亮地敲了九下。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几个大池子里的水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都擦拭干净。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浴盆上安着冷、热水龙头。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壶泡好的茶。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只有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张庆,关门吧,我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张庆说:“好咧--师傅。”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四十岁出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踉跄跄,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我……好多日子没洗澡了,是否可以……”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张庆忙答应:“是,师傅。”“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我去沏壶茶来。”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带关了门。来人慌忙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了,怪事!”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第165页共165页,“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太年轻……”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水热咧——”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先打水龙头放水,他不停地用手去试水的温度。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齐先生,您先泡澡。半个小时后,我来给您推拿按摩。”“不,不。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于长生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拢了。“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洗好了,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灯光下,他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床上。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齐子耘伏趴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痛吗?齐先生。”“不……痛。”拳头忽然停住了。于长生说:“齐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您问吧。”“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是。”“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完没了的。”第165页共165页,“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是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是?”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抽搐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伏在枕上恸哭起来。“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感激得很啦。”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洗个澡,就……现在,我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是平静。他的目光又扫视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的二儿子!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取消特殊项目,主要是暗示贫富分化严重。B.在齐子耘洗完澡后,门外张庆端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小肉馄饨,暗示着齐子耘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C.当于长生认出齐子耘后,于长生立马打发张庆关门、开雅间、烧水、买馄饨,不让张庆与齐子耘接触,表示于长生不很信任张庆。D.在小说里,徒弟张庆在不明白事情真相时仍对师傅绝对的服从,劝解齐子耘用“天地君亲师”的说辞,这些都说明于长生是个封建观念严重的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线语句描写了齐子耘出场时的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既设置了悬念,又为后面交代齐子耘受到虐待而打算洗澡后自杀埋下伏笔。B.第165页共165页,于长生本已下班却偏要接待一位外观奇特的客人,并且要违反上级相关规定而用雅间招待,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C.齐子耘“肩膀猛烈地抽搐”“伏在枕上恸哭”等细节表明他已经被于长生的话感动,知道还有人理解自己、真正关心自己。D.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余韵悠长,既暗示了“洗尘池”是动乱时代的一个清洁之所,又巧妙地表现了他因救了齐子耘而沾沾自喜。8.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具体谈谈你的理由。9.“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用威廉·詹姆斯的这句话来形容小说中的于长生最为恰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它恰当的原因。(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秦家戏班陈玉兰①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②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③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④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⑤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第165页共165页,⑥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⑦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⑧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⑨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⑩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⑪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⑫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⑬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⑭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⑮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⑯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选自《小说界》第165页共165页,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督军曹锟府门前两支旗杆无人敢攀,“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意在说明攀旗杆的难度。B.以“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标准来考量,秦班主属于前者,袁班主属后者。从艺术价值上论,二者不分优劣。C.当大敌当前,袁家班深明大义而谦让,选择了抵御外侮,最后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粉墨舞台上的侠肝义胆,融入民族大义的元素。D.考虑到秦家班“四五十人的饭口”,袁班主出于兄弟戏团的情义,主动放弃进曹府唱戏的机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既衬托了秦、袁两家实力,又与后文“为他大寿烘托气氛”形成呼应。B.描写两位班主比武时,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第⑨段是正面描写,第⑩段是侧面描写,现场感极强。C.小说情节推进讲究“草蛇灰线”,袁班主一句“后会有期”,为后文袁班主儿子来比武埋下伏笔。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全文整散长短结合,尤其是以短句为主,既明快简洁,又不失音韵和美。8.好小说叙事讲究克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形成表达张力。当秦班主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袁班主儿子,“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请分析秦班主复杂的内心。(4分)9.小说不仅叙述了秦家班在特殊年代的经历,也呈现了袁家班的沉浮,请分析这种双线结构的表达效果。(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峰之树田瑛第165页共165页,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完好。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荣光。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雷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隆回县司马前镇涎生。还有一位从雷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第165页共165页,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枞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C.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第165页共165页,D.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象征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顼是()(3分)A.“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文章起笔巧妙,既点明文章的题目,又形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他和马尾松的放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专用词,作者将其用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C.“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者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8.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9.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黑狗萧红前两个月的一天早晨,我去倒脏水。在房后的角落处,小钰蹲在那里。她的黄头发毛着,我记得清清的,她的衣扣还开着。我看见的是她的背面,所以我不能预测这是发生了什么!我斟酌着我的声音,还不等我向她问,她的手已在颤抖,唔!她颤抖的小手上有个小狗在闭着眼睛,我问:第165页共165页,“哪里来的?”“你来看吧!”她说着,我只看她毛蓬的头发摇了一下,手上又是一个小狗在闭着眼睛。不仅一个两个,不能辨清是几个,简直是一小堆。我也和孩子一样,和小钰一样欢喜着跑进屋去。过了四天,别的一只母狗也生了小狗。以后小狗都睁开眼睛了。我们天天玩着它们,又给小狗搬了个家,把它们都装进木箱里。争吵就是这天发生的:小钰看见老狗把小狗吃掉一只,怕是那只老狗把它的小狗完全吃掉,所以不同意小狗和那个老狗同居,大家就抢夺着把余下的三个小狗也给装进木箱去,算是那只白花狗生的。那个毛褪得稀疏、骨格突露、瘦得龙样似的老狗,追上来。白花狗仗着年轻不惧敌,哼吐着开仗的声音。平时这两条狗从不咬架,就连咬人也不会。现在凶恶极了。就象两条小熊在咬架一样。房东的男儿,女儿,听差,使女,又加我们两个,此时都没有用了。不能使两个狗分开。两个狗满院疯狂地拖跑。人也疯狂着。在人们吵闹的声音里,老狗的乳头脱掉一个,含在白花狗的嘴里。人们算是把狗打开了。老狗再追去时,白花狗已经把乳头吐到地上,跳进木箱看护它的一群小狗去了。脱掉乳头的老狗,血流着,痛得满院转走。木箱里它的三个小狗却拥挤着不是自己的妈妈,在安然地吃奶。有一天,把个小狗抱进屋来放在桌上,它害怕,不能迈步,全身有些颤,我笑着象是得意,说:“平森,看小狗啊!”他却相反,说道:“哼!现在觉得小狗好玩,长大要饿死的时候,就无人管了。”这话间接的可以了解。我笑着的脸被这话毁坏了,用我寞寞的手,把小狗送了出去。我心里有些不愿意,不愿意小狗将来饿死。可是我却没有说什么,面向后窗,我看望后窗外的空地;这块空地没有阳光照过,四面立着的是有产阶级的高楼,几乎是和阳光绝了缘。不知什么时候,小狗是腐了,左近有苍蝇飞着。我的心情完全神经质下去,好象躺在木板下的小狗就是我自己,象听着苍蝇在自己已死的尸体上寻食一样。平森走过来,他已经看见那个小狗了,说:“一个小狗死在这没有阳光的地方,你觉得可怜么?年老的叫化子不能寻食,死在阴沟里,或是黑暗的街道上;女人,孩子,就是年轻人失了业的时候也是一样。”第165页共165页,我愿意哭出来,但我不能因为人都说女人一哭就算了事,我不愿意了事。可是慢慢的我终于哭了!他说:“悄悄,你要哭么?这是平常的事,冻死,饿死,黑暗死,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把持住自己。渡我们的桥梁吧,小孩子!”我怕着羞,把眼泪拭干了,但,终日我是心情寞寞。过了些日子,十二个小狗之中又少了两个。但是剩下的这些更可爱了。会摇尾巴,会学着大狗叫,跑起来在院子就是一小群。有时门口来了生人,它们也跟着大狗跑去,并不咬,只是摇着尾巴,就象和生人要好似的,这或是小狗还不晓得它们的责任,还不晓得保护主人的财产。天井中纳凉的软椅上,房东太太吸着烟。她开始说家常话了。结果又说到了小狗:“这一大群什么用也没有,一个好看的也没有,过几天把它们远远地送到马路上去。秋天又要有一群,厌死人了!”坐在软椅旁边的是个60多岁的老更倌。眼花着,有主意的嘴结结巴巴地说:“明明……天,用麻……袋背送到大江去……”小钰是个小孩子,她说:“不用送大江,慢慢都会送出去。”小狗满院跑跳。我最愿意看的是它们睡觉,多是一个压着一个脖子睡,小圆肚一个个的相挤着。是凡来了熟人的时候都是往外介绍,生得好看一点的抱走了几个。其中有一个耳朵最大,肚子最圆的小黑狗,算是我的了。我们的朋友用小提篮带回去两个,剩下的只有一个小黑狗和一个小黄狗。老狗对它两个非常珍惜起来,争着给小狗去舐绒毛。这时候,小狗在院子里已经不成群了。我从街上回来,打开窗子。我读一本小说。那个小黄狗挠着窗纱,和我玩笑似的竖起身子来挠了又挠。我想:“怎么几天没有见到小黑狗呢?”我喊来了小钰。别的同院住的人都出来了,找遍全院,不见我的小黑狗。马路上也没有可爱的小黑狗,再也看不见它的大耳朵了!它忽然是失了踪!又过三天,小黄狗也被人拿走。第165页共165页,没有妈妈的小钰向我说:“大狗一听隔院的小狗叫,它就想起它的孩子。可是满院急寻,上楼顶去张望。最终一个都不见,它哽哽地叫呢!”十三个小狗一个不见了!和两个月以前一样,大狗是孤独地睡在木台上。平森的小脚,鸽子形的小脚,栖在床单上,他是睡了。我在写,我在想,玻璃窗上的三个苍蝇在飞……(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起笔部分以“我”的视角呈现小钰衣着形貌、言谈举止,生动地刻画了小钰观察小狗时候的出神、入迷以及激动和喜爱的心情。B.文章先写“老狗把小狗吃掉一只”,后在下文又描述了老狗“毛褪得稀疏、骨格突露、瘦得龙样”的状态,表现了老狗的不幸命运。C.文中的房东太太生活富足、悠闲自在,与“我”对小狗的态度截然相反,表现了人世间有产阶级的冷漠,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D.文中“我”的小黑狗突然失踪,不仅小钰,“别的同院住的人”也都积极帮忙寻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透露出一丝温情与暖意。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注重细节刻画,比如写小狗憨厚的睡态、颤抖的走姿,“大耳朵”“小圆肚”等,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与其结局对比,增强了感伤的意味。B.本文以描写为主,灵活运用记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详细地交代了几只小狗由出现到消失、院子由热闹到平静的经过,还有“我”情绪的波澜。C.文章以小见大,似浅实深,借写狗表现对人世的感慨,表现的是寻常的生活场景,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穷与苦难,表达了作者的现实关怀。D.文章构思巧妙,讲究叙述的章法,开篇借助回忆勾连起往事,接下来按照小狗命运发展进行叙写,线索清楚,自然将读者带入情境,产生共鸣。8.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9.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愿意哭出来,但我不能因为人都说女人一哭就算了事,我不愿意了事。可是慢慢的我终于哭了!”请结合全文分析“我”在此时的情绪变化及原因。第165页共165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炉边(节选)沈从文大门前,因为宽敞,一些卖小吃的,到门前休息便成了例了。日里是不消说,还有那类在一把无大不大的“遮阳伞王”(那是老九取的名)下头炸油条糯米糍的。到夜间呢,还是可以时时刻刻听得一个什么担子过路停下的知会,锣呀,梆梆呀,单是口号呀,少有休息。这类声音,在我们听来是难受极了。每一种声音下都附有一个足以使我们流涎的食物,且在习惯中我们从各样不同的知会中又分出食物的种类。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一个敲小锣卖丁丁糖的又在门前休息了。我知道,这锣的大小,是正如我那面小圆砚池,是用一根红绳子挂在手上那么随随便便敲着的。许是有人在那里抽了签罢,锣声停下来,就听到一把竹签子在筒内搅动的响声了。又听到说话,但不很清楚。那卖糖的是一个别处地方人,譬如说,湖北的罢。因为常听他说“你哪家”;只有湖北人口上离不得“你哪家”,那是从久到武昌的陈老板的说话就早知道了。在他来此以前,我似乎还不曾见过像那样敲着小锣落雨天晴都是满街满巷走着的卖糖的人。顶特别的是他休息到什么地方时,把一个独脚凳塞到屁股底下去坐,就悠悠扬扬打起那面小锣来了。我们因为欣赏那张特别有趣的独脚凳,白天一听铛铛的响声,就争着跑出去。六弟还有一次要他让自己坐坐看,我们奇怪它怎么不会倒,也想自己有那么一张,每天让我们坐着吃饭玩,还可以扛到三姨家去送五姐她们看。第165页共165页,大的木方盘内,分划成了许多区。每一区陈列糖一种。有的颜色式样虽相同味道却两样,有的样子不一样味道却又相同。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吃来是又凉又甜的。有成片的姜糖,味道微辣。圆的同三角形的各种果子糖,大的十枚五枚,小的两枚一枚。藕糖就真像小藕,有孔有节。红的同真红椒一般大的辣子糖,可以把尖端同蒂咬去,当牛角吹。茄子糖则比真茄子小了许多,但颜色同形式都同,把茶倾到茄子中空处再倒到口里去也很甜。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顶小的同一个拇指那么大,大的如执鞭的财神、大肚罗汉,则一斤糖还不够做一个。那湖北人,把菩萨安放在盘子正中,各样糖同小菩萨,则四围绕着陈列。大菩萨之间,又放了一个小瓶子,有四季花同云之类画在瓶上。瓶子中,按时插上月季、兰、石榴、茶花、菊、梅以及各样应时的草花。抽糖的签筒也拿出来了。签从一点到六点各六根,把这六六三十六根竹签管束在一个外用黄铜皮包裹描金髹过的小竹筒内。“过五关”的抽法是一个小钱只能得小菩萨一名。若用铜元,若过了三次五关以后,胜利还是属于自己,则供着在盘子正中手里鞭子高高举着的那位财神爷就归自己所有了。三次五关都顺顺当当过去,这似乎是很难;但每天那湖北人回家时那一对大财神总不能一同回家,似乎是又并不怎样不容易了。等了一会,外面的签筒还在搅动。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又看着母亲老实温驯的说,“娘,我去买点薄荷糖吃罢!”“他们想吃了,莫听他们的话。”“我又不抽签,”九妹很伶便的分解,都知道妈怕我们去抽签。“那等一会粥又不能吃了!”本来并不想到糖吃的九妹,经母亲一说,在衣兜里抓数着钱的那只手是极自然的取出来了。妈又说必是六生的怂恿。这当然是太冤屈六弟了。六弟就忙着分辩,说是自己正想到别的事,连话也不讲,说是他,那真冤枉极了。六弟说正想到别的事,也是诚然。他想到许多事情出奇的凶:那位像活的生了长胡子横骑着老虎的财神爷怎么内部是空的?那大肚子罗汉怎么同卖糖的杨怒山竟一个样的胖实!那个花瓶为什么必得四名小菩萨围绕?签筒声停止后,那铛铛铛漂亮的锣声便又响着了。这样不到二十声,就会把独脚凳收起来,将盘子顶到头上,也用不着手扶,一面高兴打着锣走向道门口去罢。到道门口后,把顶上的木盘放下,于是一群嘴边正抹满了包家娘醋萝卜碗里辣子水的小孩,就蜂子样飞了过来围着,胡乱的投着钱,吵着骂着,乘了胜利,把盘子中的若干名大小菩萨一齐搬走。眼看到菩萨随到小孩子走尽后,于是又把独脚凳收起,心中装了欢喜,盘中装了钱,用快步的跑转家去罢。回家大约还得把明天待用的各样糖配齐,财神重新再做,小菩萨也补足五百数目,到三更以后始能上床去睡,……为那糖客设想着,又为那糖客担心着财神的失去,第165页共165页,还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糖客是当真收起独脚凳走去了。“那丁丁糖已经过道门口去了!”六弟嗒然的说。“每夜都是这时来。”我接着说。“娘,那是一个湖北佬,不论见到了谁个小孩子都是‘你哪家’的,正像陈老板娘的老板,我讨厌他那种恭敬,”九妹从我手上把那本字课抢过手去,“娘,这书里也画得有个卖糖的人呢。”妈没有做声。湖北佬真是走了。在鸭子粥没有到口以前,我们都觉得寂寞。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卖小吃的知会声,“我们”听到难受,原因是美食令人垂涎而欲望不一定能得到满足;听不到感到寂寞,原因是没有美食更谈不上欲望的满足。B.小说围绕“我”儿时家门前的小吃展开叙写,但又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吸引人,比如卖糖人特别的生意用具、经营方法、待人之道等,都让人印象深刻。C.兄妹三人对卖糖人的关注焦点并不相同,“我”只是垂涎糖的美味,六弟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而九妹则留意到他的为人,独具女孩子的细腻敏锐。D.母亲在小说中笔墨不多,但形象并不单薄,不让孩子们买糖,是管教严格,为孩子们预备鸭子粥宵夜、体谅孩子们的失望情绪等,则展现出她的慈爱。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人物冲突,但叙事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具有浓郁的散文风格和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B.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不仅通过“难受”“寂寞”“嗒然”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更善于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内心世界。C.小说题为“炉边”,节选部分写的自然也是炉边的所见所闻,以“炉边”这个小小的空间去整合和囊括那么丰富的风物与人事,构思非常巧妙。D.小说语言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比如“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主要表达了小孩子渴望自由的心理。8.小说对卖糖人所卖的糖做了非常详细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第165页共165页,9.这篇小说表现出浓郁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朋友,你在哪儿刘建超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老刘啊,你好啊!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儿如此亲密过,从后背到屁股根儿都觉得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把我们俩安排到一个屋,我们痛痛快快聊聊。”贾兴长得五大三粗,整个儿一个圆。走路时先要摆两下手臂,否则就发动不起来。这副模样实在是和文字联系不到一块儿,偏偏他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为我俩又在《烂漫》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三天的笔会,我几乎被贾兴给承包了。我去跟一位从前笔会上认识的关系有点儿暧昧的朋友见面,他也跟着。在会上,贾兴逢人就说,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缘分啊。笔会结束后,贾兴意犹未尽,跟着我又到了洛阳。我陪他游了龙门、白马寺,吃了洛阳水席、浆面条。分别时,他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他那胡茬子脸就又让我起了回鸡皮疙瘩,真受不了。贾兴说:“朋友,有机会到我那里去啊,我请你品尝大龙虾,哈哈哈。”火车开动了,他还探出头可着嗓门儿喊:“你一定来啊,不然我可跟你急!”其实,笔会上热热闹闹嘻嘻哈哈,过后新鲜劲儿也就风吹云散,谁也不会把几天笔会上承诺的事太当真。贾兴可不这样,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正经不正经地东拉西扯一番,挂线时总要强调一句:“朋友,有机会来玩啊。”我也打着哈哈说,一定一定。第165页共165页,事有凑巧,半年之后,单位还真把我派到贾兴所在的城市办事。公事很快就办利索,剩下的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原本不打算跟贾兴联系,自己转转省事还自在。可是来了一趟滨海,如果不同贾兴见一见,日后他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我便拨通了贾兴的手机,电话里传出贾兴咋咋呼呼的声音:“喂,朋友,你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最近可没见你发表什么东西啊。喂,朋友,你在哪儿?”我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什么什么?你来滨海市了?”我说,是呀,来品尝你的大龙虾啊。电话里的贾兴迟疑了一下:“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刚好出差在外地。你在滨海能待几天?”我说,两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订好了。贾兴嗓门儿又高了:“不行,朋友!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无论如何赶回去,咱哥儿俩得喝一杯。”我说,你别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机会我再来。我又给滨海一家报社的朋友打电话,这位朋友听我说贾兴出差了,说,不可能啊,上午还见他来报社送稿子呢。贾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来电话,问我都去哪儿玩了,吃什么好东西了,并热情地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还说去了之后呢就找谁谁谁,就说你是我贾兴的朋友,他们不敢不给面子的。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宾馆房间的床上看新闻。贾兴又来电话:“喂,朋友,你在哪儿?”我忽然就坏坏地说,贾兴啊,我已经在回洛阳的火车上了。电话里的贾兴急了:“喂,老刘,你不够意思嘛,说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着急,事没办完就提前赶回来了,刚刚下飞机,正在回城的路上。中午的饭我都订好了,海天大酒楼噢。老板是我哥们儿,专程给搞的新鲜的龙虾啊。你这不是害我嘛。”我说,哈哈,我和你开玩笑呢。没见你,我怎么能走啊。我就在迎宾馆328房间等你呢。电话里的贾兴声调又低了:“啊?啊,那好那好。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不见不散啊。”我忽然觉得自己挺没意思,干吗嘛,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我打车直接去了车站。北上的列车缓缓启动了,我的手机又响了。贾兴真的急了:“喂,我就在迎宾馆门口。朋友,你在哪儿?”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向我扑来”,一方面写出了贾兴对我热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之间并不熟悉,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贾兴的可笑。B.第165页共165页,虽然只是“心仪已久”,但自称“一见如故啊”,甚至直呼“老朋友”,言语不合常理,贾兴却连珠炮似的抛出,表明了他急迫地想亲近我。C.洛阳分别之时,贾兴“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我却“又起了回鸡皮疙瘩”,是因为我认识到贾兴只是喜欢我陪游、陪吃,是酒肉朋友。D.我在滨海市宾馆床上接到贾兴的电话,“坏坏地”说已在回洛阳的火车上,这是对贾兴的试探,更是认清贾兴待人之道后对他小小的捉弄。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写了初见的亲切热烈、别后深情牵挂的互致问候与不愿见面便谎言推脱三个片段,以我与贾兴交往的时间为序,却自然形成对比,意蕴深远。B.小说多处使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或者通过夸张的话语,展示人物言过其实的本性;或者通过夸张的动作,刻画人物过分热情、虚情假意的嘴脸。C.小说善以细节刻画人物,比如“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但贾兴却说成“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细微差别,表现人物心思。D.小说展现了某类人的待人处世之道,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凭借着对人物极具个性特点的话语和情态的敏锐捕捉,具有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8.贾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9.“朋友,你在哪儿?”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第165页共165页,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解析版(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文本一:隐居的时代王安忆在这沉闷的乡村里,竟然隐藏着那样的人和事,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乡村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并不显得有什么特异,看上去是同样的自然,好像他们早就加入了乡村的历史。乡村的生活就有着这样强大的洞染力,它可将任何强烈的色彩润染。很多尖锐的情节,在这里都变得温和了。它看似十分单调,其实却潜藏着许多可能性,它的洇染力就来自这些可能性。这些可能性足以使一切突兀的事情变得平淡和日常。就这样,我在我插队的大刘庄,遇见了黄医师。黄医师是蚌埠下放的医师,同他一起下放我们庄的,还有张医师、于医师。我们庄的农民都称他们为“医师”,而不是“医生”或者“大夫”。“医师”这种称谓显得十分专业化,十分严格。表明了我们在对他们的郑重其事的态度。这支蚌埠医疗队住在我们庄东头,大队部的院子里,四间正属分为两部分,住张医师一家和平医师一家。他们都是合家下放。而黄医师则是单身一人,住东边一间倒屋。西边的两间侧屋就是医院的诊室,药房。可黄医师通常是不去那里的,他在自己的小屋里看病,这带有些私家诊所的意思。第165页共165页,黄医师是名医,专治五官科。他所在的蚌埠的那个医院,过去以他而得名。现在,他到了我们庄,我们庄也因此而得名了。许多病人从老远的地方,坐车坐船再加步行,走过一个庄子打听一个庄子:大刘庄在哪?他们就这么终于来到大刘庄,走进费医师的小屋,向他求诊。费医师的小屋很小,只一间,顺山墙放一张床,就差不多满了。他的床,架得很高,是一张宽大的床,床上铺了特别洁白的床单。他就在床沿上侧身坐着,一只手撑着床,另一只手放在架起来的膝上。病人呢,坐在床前的椅子上,述说着病状。这样子一点不正规,倒是很家常。黄医师听得也并不专注,提问很随意,有时候还会岔开话去,和小屋里别的客人说些不相干的事。这情景说是看病,不如说是诉苦。诉说的人是不经意的,听的人也不怎么在意。来的人大都是口讷的农民,三言两语便无话可说,吃苦对他们又是常事,于是就止了下来。黄医师并不急着打发他们,似乎有他们陪伴也好。他也不是善言者,加上心情抑郁,就常常是彼此都默着。在这静默里,他们互相像是很了解的,双方都不感有什么压力,就这么可坐半天。凡是想到这来求医的农民,都是病症严重的,而几经车马周折,来到偏僻的乡间找黄医师的,也都是病症严重的。所以,几乎无一例外的,需要手术。而我们庄没有手术室,医疗队也没有麻醉师、手术护士,手术是不可能做的。最后,黄医师总是说:要到蚌埠做手术。农民往往对手术望而生畏,一听要到蚌埠手术,就更知其不可为了。他们大都是天命论者,心里早已服了病,而到底是看过了黄医师,虽然不是被病苦着,却都心满意足,再不作他想。那些从合肥、淮北、芜湖,甚至就是蚌埠找来的城里人,则是决心下定,对手术也抱科学的态度。这时候,黄医师就会和他们约定到蚌埠的时间。这往往是黄医师回家探亲的日子。黄医师回蚌埠探亲很频繁,并且每回都要超假,他是一个恋家的人。我们庄无论干部还是社员,从来没有指责过黄医师的不遵守纪律。农村本来就是散漫的,缺乏纪律的观念,何况人们都同情黄医师的境遇。一个人在此地,不会挑水,不会烧锅,也不会洗衣。人们看见黄医师在塘里将一件衬衣越洗越脏,塘水则越来越浑。他不会将衣服铺在水面上,而是让衣服一径沉下去,搅起塘泥。这是女人的本事,黄医师不会这个,理所当然。他又是干大事情的,去塘里洗衣,实在凄惶得很。人们说,让他在蚌埠多住几日吧!人们又传说,费医师的妻子没有工作,专在家里伺候男人和孩子。孩子有四个,都是儿子,黄医师特别想要个女儿,可是没有。曾经有人开玩笑提议,让黄医师认我做干女儿。黄医师只是笑,并不应声。他显然无意于接受任何干亲。他是一个把家团得很紧的人,性格也比较封闭,这就已经比其他人要感寂寞得多。同他一起下放在大刘庄的同事,又都各是一个家庭,更显得他孤家寡人。你看着他,就知道他的日子有多难熬。傍晚的时候,就是在前面说过的那种均匀清澈的天光里,黄医师就在村道上散步,有从湖里割猪草回来的孩子,就对大人说:看见黄医师了。第165页共165页,大队开会,通常总是要等天黑到底了,才能正式开场。大队会计凑着油灯的一豆光亮,读着文件或者报纸。农人们在黑影地里打盹,抽烟。劣等烟叶燃烧出呛人的气体,那种很难消化的粗粮在体内发酵而成的气体,也足够呛人的。但很奇怪的,这一切都不顶难闻。因是草木的本质,再是发酵腐烂也是清洁的干燥的气味,有着一种单纯的性质。时间其实并不太晚,可乡间的没有照明的夜晚总是特别的黑,又特别的静。鸡和狗都安歇了,就觉得夜已经很深了。在这满房间的黑影里,有一具影子高高地矗立着,那就是黄医师。他搬来他房间里的那把椅子,虽然只是把普通的椅子,可周围的农民大都是蹲在地上,或是坐在小马扎上,连蹲在板凳上的几个,也比黄医师要矮上一截。因此,这把椅子就显得格外突出,很不协调。黄医师高高地坐在椅上,双手笼在袖子里,这倒和农民的习惯相合,可坐姿却不是农民的。他架着腿,笼着的手搁在膝上,很安详。这时候他显得比较惬意,也比较放松。听着会计用乡音一字一句地读官祥文章,四周鼻息声起伏,有一种昏沉的安宁。谁会知道在这座黑暗的乡村里,有一个黄医师呢?(有删改)文本二:隐居指人们由上海来到大刘庄、五河县城进行隐居的生活,包括医疗队的医师、下乡的知青、大学生及资产阶级右派。但无论是医师之间还是大学生之间都有着共性;他们之间有着些默契,从不互问来历;他们都是独往独来,自己在自己的屋里,互相也不参与。时间长了,难免会露一些端倪,也不要紧,谁也不干预谁的事,依然我行我素。那师范学院体育生与黄埔老生结成莫逆之交,那"老黄埔生红了脸,眼睛里也有了水光,有些倾心相告的意思,结果还是什么也不说"。他们多的是心的孤寂,他们内心有着自己的隐忍,是对那个时代的无可奈何的忍受。"我们良善地期望去打开一扇扇紧闭的心扉,好安慰寂寞的心。我们并不知道,真正的孤独是不留一线缝隙的,他们将孤独坚持到底、永远居住在黑暗的影地里,这就叫隐居。"在那个时代被下放到农村的知青是无奈的,无法选择的,他们被禁锢在那小天地里,更重要的是他们心灵的禁锢,荒凉。在这一个时期里,青年们普遍热衷于以文学来表达思想和心情,一是因为这时的青年大都是苦闷的,前途茫然,这茫然倒不是如"五四"的那样,徘徊式的,无从选择与决定;而是没有选择,一切都难由自己决定,束手无措的。然而他们却仍有着大城市的优越感,张扬着,不受拘束地过着自己的隐居的生活。"那阵子,我们这些下乡知青,在农机厂拥来拥去,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吃饭时则挤在最前面,一买一大堆,以至后来的人都没了菜。人们都对我们侧目而视,背地里闲话也很多。可我们不管这些,老实说,我们压根儿没把这破厂放在眼里,也没把这破县城放在眼里。我们我行我素。"二是对精神的追求则是近于痴狂的。在文学的资源相当匮乏的情景之下,他们的精神却分外积极地活跃着。他们为弥补精神的荒凉而不懈追求着,不只读书而且写作,他们不是书写历史的,他们书写的只是些随风而逝的私人生活。他们就在那文化贫乏的年代精神活跃着,为消除精神的饥渴而奔走着。(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隐居的时代读书笔记》)第165页共165页,4.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虽没有社会环境的描写,但用"插队""下放"等词语交代了时代背景,暗示"我"和黄医师是"知青""知识分子"的身份。B.作者先介绍黄医师是蚌埠名医,又通过农村和城市的病人不远万里、几经周折来向他求诊的情景,多角度反映黄医师的医术高明。C."油灯的一豆光亮",一个"豆"字既是量词,实写灯光微弱,又将知识分子们在特殊时代里坚守自我比成暗夜里的光亮,具有象征意义、D.黄医师在开会时会将双手笼在袖子里,和当地农民们习惯相合,这一细节照应开头,是乡村生活的强大润染力的一种体现。5.下列对文本二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隐居的人们虽然承受着心灵的寂寞,但仍不互相探问来历,也不彼此倾心相告,心灵上的戒备会加深这种寂寞。B.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中,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知青们的"苦闷和茫然"与五四青年的"徘徊"都是时代的剪影。C.文本中所谓的"隐居生活"就是指下乡知青们行事张扬并且我行我素,经常聚在一起拥来拥去,旁若无人地高谈阔论的生存状态。D.虽然文学资源匮乏,大多青年也没有放弃对精神的追求,哪怕是对个人生活的书写,也属于那个文化贫乏年代的一种精神寄托。6.文本一中的画线句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黄医师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4分)7.微博作者考试研究所评价王安忆《隐居的时代》是一种“对无诗意时代的诗意追忆”,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谈谈你的理解。(6分)4.(3分)A【解析】文章的首尾段都有社会环境描写,只是没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描写。第165页共165页,5.(3分)C【解析】隐居生活还包含对精神的追求则是近于痴狂的状态。6.(4分)①黄医师是蚌埠的名医,在文革中被迫下放到大刘庄改造。“回蚌埠探亲很频繁,并且每次都要超假”既表明他对亲人的思念情重,也说明他医术高明,与他相约到蚌埠做手术的人很多。②频繁的探亲和超假,既是黄医师面对无法选择的下放现实解决内心苦闷的方法,也是他对那个特定时代的无声反抗,更是他施展本领,救死扶伤,体现医者仁心的唯一方式。③一个恋家的人只能通过探亲、超假的方式来与亲人相聚,一个名医只能通过探亲、超假来医治病人,这既是那个时代部分知识分子的生活写照,更是对那个混乱时代的有力嘲讽。(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7.(6分)①无论是下放的黄医师还是下乡的知青们,他们无奈地、无法选择地被禁锢在乡下小天地里,这样的时代是无诗意的。②黄医师所表现出的孤高、知青们对精神世界的不懈追求,他们都过着那个时代特殊的隐居生活,具有诗意色彩。③作者以真实而饱含深情的笔墨,去描绘无诗意的时代普通人那种恋家、救人的纯朴良善的人性及文化贫乏而精神活跃的自由,捕捉生活的诗意。(每点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清水洗尘聂鑫森这是1966年深秋的一个夜晚,古城湘潭平政街“洗尘池”澡堂壁上的挂钟,宏亮地敲了九下。按规定,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几个大池子里的水都已放干,池底、池沿也都擦拭干净。原本浴池的顶端有几个雅间,现在紧紧地关着,里面放着木浴盆、小床、茶几,浴盆上安着冷、热水龙头。舍得花钱的顾客可以自己调节水温,可以洗过澡后舒服地躺到小床上,可以请人推拿按摩,可以喝一壶泡好的茶。但这个项目在几天前已经取消了,上级说,只有剥削阶级才有这些臭讲究!于长生望着那些雅间,惆怅地叹了口气。“张庆,关门吧,我们爷俩也该歇口气、喝口茶了,今晚轮到我们值班哩。”张庆说:“好咧--师傅。”两个人刚走进店堂,从外面急匆匆走进一个人来。第165页共165页,四十岁出头,脸黄而瘦,额头上还有血迹,目光散乱,步履踉踉跄跄,身上的衣服很破旧,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张庆吆喝一声:“喂,下班了,明日再来!”那人惊悚地收住脚步,小声说:“我……好多日子没洗澡了,是否可以……”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张庆觉得很意外,不是下班了吗?于长生对着张庆一扬手,吼道:“关门!”张庆忙答应:“是,师傅。”“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来人说:“师傅,我……没带这么多钱。”于长生说:“放心,还是五角!请您先去雅间稍等一会,我去沏壶茶来。”张庆关好门,又去打开一个雅间,再一溜烟去了锅炉房,不久便听见鼓风机吼叫的声音。又过了一阵,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带关了门。来人慌忙站起来,说:“师傅,叫我如何感谢您!”“坐!快坐!我认识您,您是成龙中学的校长齐子耘先生,我的二儿子就在贵校读高中。我曾在家长大会上见过您。我叫于长生,活到五十岁倒真的糊涂了,有文化的人忽然都有罪了,怪事!”齐子耘没有答话,眼睛里闪出了泪光。“我二儿子昨天回家时,说是参加了什么批斗会,被我用木棍子狠揍了一顿,打得他鬼哭狼嚎,保证再不去胡来了。”齐子耘小声说:“也不能怪他们。他们太年轻……”聊了一阵,张庆在雅间外高喊一声:“火旺——水热咧——”于长生忙站起来,走到浴盆前,先打水龙头放水,他不停地用手去试水的温度。这时节洗澡,水要热,但不要烫。于长生关了水龙头,说:“齐先生,您先泡澡。半个小时后,我来给您推拿按摩。”“不,不。我不配,也别连累了您。”“我不过是个工人,还能把我怎么样?”于长生走出雅间,顺手把门带拢了。“张庆,过半小时,给我到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馄饨来!”张庆吃惊地望了望师傅,然后说道:“好咧。”于长生到池子边搬了条板凳来,静悄悄地坐在雅间的门边。第165页共165页,约摸半个小时,于长生听声音就知道齐子耘洗好了,洗好了,便立即推门走了进去。灯光下,他看见齐子耘的身上、手臂上,有一些红红紫紫的伤痕,便慌忙走上前,说:“您请伏在床上。这个项目早就取消了,但我要为您显一显手段。”齐子耘伏趴在床上,于长生弯腰立在旁边,双手握成空心拳,开始在他的脊背上,小心地绕开伤痕,紧敲轻捶。“痛吗?齐先生。”“不……痛。”拳头忽然停住了。于长生说:“齐先生,有句话不知当问不当问?”“您问吧。”“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是。”“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对。您说这日子怎么熬过去,罚跪、批斗、挨打、游街,没完没了的。”“那么,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天地君亲师’,这个道理是铁定的,假如连老师都不要了,这个世界也就完了!您说是不是?”齐子耘的肩膀猛烈地抽搐起来,终于压抑不住,伤心地伏在枕上恸哭起来。“齐先生,像我,还有和我一样的人,把孩子交给老师,心里感激得很啦。”齐子耘挣扎着爬起来,揩干泪,说:“于师傅,我原本想好好洗个澡,就……现在,我要骂自己是个胆小鬼,是个不负责任的人!这个澡,把我洗明白了。”于长生抓过一块大浴巾,给齐子耘披上,然后,对着他毕恭毕敬地鞠了一个躬。门外,张庆一声高喊:“小肉馄饨——趁热吃哩——”……第二天上午,“洗尘池”门外的大街上,传来一阵一阵的锣声和惊天动地的口号声。于长生和张庆从澡堂里跑了出来。张庆说:“师傅,走在前面的是昨夜来洗澡的那个人。”于长生说:“那是齐先生,齐子耘校长!”第165页共165页,他看见齐子耘挂着大牌子,敲着一面锣,从容地走着,脸色很是平静。他的目光又扫视那些戴红袖章的红卫兵,里面没有他的二儿子!于长生忽然响亮地喊道:“‘洗尘池’有客人哟,里面请——”(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代取消特殊项目,主要是暗示贫富分化严重。B.在齐子耘洗完澡后,门外张庆端来的那碗热气腾腾的小肉馄饨,暗示着齐子耘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C.当于长生认出齐子耘后,于长生立马打发张庆关门、开雅间、烧水、买馄饨,不让张庆与齐子耘接触,表示于长生不很信任张庆。D.在小说里,徒弟张庆在不明白事情真相时仍对师傅绝对的服从,劝解齐子耘用“天地君亲师”的说辞,这些都说明于长生是个封建观念严重的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画线语句描写了齐子耘出场时的外貌、衣着、神态、动作,既设置了悬念,又为后面交代齐子耘受到虐待而打算洗澡后自杀埋下伏笔。B.于长生本已下班却偏要接待一位外观奇特的客人,并且要违反上级相关规定而用雅间招待,使故事情节再起波澜。C.齐子耘“肩膀猛烈地抽搐”“伏在枕上恸哭”等细节表明他已经被于长生的话感动,知道还有人理解自己、真正关心自己。D.小说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余韵悠长,既暗示了“洗尘池”是动乱时代的一个清洁之所,又巧妙地表现了他因救了齐子耘而沾沾自喜。8.有人认为,小说中的张庆是一个多余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具体谈谈你的理由。9.“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用威廉·詹姆斯的这句话来形容小说中的于长生最为恰当,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它恰当的原因。【答案】6.B7.D8.观点: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象。第165页共165页,理由:①从情节上看,张庆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张庆对师傅安排的听从和配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从人物塑造上看,张庆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③从主题上看,张庆对师傅的言听计从,丰富了小说尊师重教的主题。9.①生活在小城,在澡堂工作,身份低微,是个“小人物”;②行动上:在澡堂结束营业后,看到狼狈的齐子耘,主动接待,为人善良愿意救助他人;③思想上:在与齐子耘的交谈中,猜出了齐子耘的真实想法,细心开导,语言质朴,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让齐子耘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称得上是“伟大的救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A.“暗示贫富分化严重”错,主要是暗示特殊的时代背景——文革;C.“于长生不很信任张庆”错,并不是于长水不信任张庆,关门说明于长水的谨慎,不让张庆与齐子耘接触是为了保护张庆不会受到牵连;D.“说明于长生是个封建观念严重的人”错,这些是为了表明尊师重教的主题。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D.“又巧妙地表现了他因救了齐子耘而沾沾自喜”错误。以于长生响亮的喊声作结巧妙地传递了她对齐子耘的鼓励和敬佩。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次要人物形象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明确观点“张庆不是小说中多余的人物形象”,再从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角度分析其作用。第165页共165页,文章写到当天的“洗尘池”澡堂是于长生和徒弟张庆值班,可以说张庆是整个事件的参与者,于长生吩咐张庆开雅间、烧水、买混沌等事情,虽然张庆心里存有疑惑,但还是听从和配合师傅的安排,从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当齐子耘来到“洗尘池”澡堂时,已经是下班的时候了,但是于长生还是留下了齐子耘,张庆感到很意外;于长生让张庆半小时后去隔壁的饮食店去买一碗混沌,张庆很是吃惊,张庆在整个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侧面衬托了师傅于长生善恶分明坚持正义的人性良知。小说的主题就是于长生所说的“天地君亲师”,张庆对师傅的所作所为虽然心里存有疑惑,但是仍然言听计从,丰富了小说这一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一个小人物的救助永远是一种伟大的救助,最伟大的因素正是由于他的渺小。”强调的是“小人物”的伟大。结合“澡堂营业到晚上八点就下班了,顾客早已走尽。工作人员也陆续回家了,只剩下浴池班班长于长生和小徒弟张庆在打扫卫生”可知,人物身份上,于长生生活在小城,在澡堂工作,身份低微,是个“小人物”;结合“四十岁出头……特别是膝盖那个地方磨损得很厉害”“于长生几步走上前,把来人上下打量一番,然后说:‘您啦,请!’”“开雅间,把锅炉烧起来,让客人好好洗个澡!”“于长生端着一壶热茶和一个有盖的茶杯,走进了雅间,并顺手带关了门”可知,从行为上看,于长生在澡堂结束营业后,看到狼狈的齐子耘,主动接待,体现他为人善良,愿意救助他人;结合“如果我猜得不错,您是从学校逃出来的?”“您受了许多罪,从您的目光里我看出您很绝望。”“我告诉您一句话,这个世界不可能总是这样,而且什么人都可以没有,独不能没有老师!您要咬紧牙挺住,为了许许多多的孩子,好好地活下去……”可知,从思想上看,于长生细心开导齐子耘,用自己的真心和真情让齐子耘打消了自杀的念头,称得上是“伟大的救助”。第165页共165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秦家戏班陈玉兰①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进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②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直插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③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④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⑤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阄,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阄,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眼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竟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⑥秦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⑦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来,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⑧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⑨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裹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第165页共165页,⑩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和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⑪这就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江湖神仙脚!⑫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⑬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贯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⑭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阄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⑮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⑯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选自《小说界》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督军曹锟府门前两支旗杆无人敢攀,“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意在说明攀旗杆的难度。B.以“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标准来考量,秦班主属于前者,袁班主属后者。从艺术价值上论,二者不分优劣。C.当大敌当前,袁家班深明大义而谦让,选择了抵御外侮,最后英勇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粉墨舞台上的侠肝义胆,融入民族大义的元素。D.考虑到秦家班“四五十人的饭口”,袁班主出于兄弟戏团的情义,主动放弃进曹府唱戏的机会。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65页共165页,A.开篇“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既衬托了秦、袁两家实力,又与后文“为他大寿烘托气氛”形成呼应。B.描写两位班主比武时,作者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第⑨段是正面描写,第⑩段是侧面描写,现场感极强。C.小说情节推进讲究“草蛇灰线”,袁班主一句“后会有期”,为后文袁班主儿子来比武埋下伏笔。D.小说语言颇具特色,全文整散长短结合,尤其是以短句为主,既明快简洁,又不失音韵和美。8.好小说叙事讲究克制,“以少少许胜多多许”,形成表达张力。当秦班主知道眼前的年轻人是袁班主儿子,“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请分析秦班主复杂的内心。(4分)9.小说不仅叙述了秦家班在特殊年代的经历,也呈现了袁家班的沉浮,请分析这种双线结构的表达效果。(6分)6.C(A.“意在说明攀旗杆的难度”错误。既是为了说明攀旗杆的难度,还表现了曹锟的威严。B.“秦班主属于前者,袁班主属后者”错误。应是袁班主属于前者,秦班主属后者。D.“出于兄弟戏团的情义”错误。袁班主主动退出,既有兄弟情义,又有民族大义。)7.B(B.“第⑩段是侧面描写”错误。“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或高或低,或张或驰”为正面描写;“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为侧面描写。四段是正侧结合。)8.①震惊。时隔多年,袁班主后人找上门来寻仇。②紧张。袁少班主找上门来比武,且技艺高超,秦班主担忧自己剧团前途。③佩服。为袁少班主高超技艺折服,惊天地泣鬼神的神仙脚一时无两。④羞愧。自袁班主承让离开保定,秦班主心中有愧疚与感念。⑤欣慰。看到少班主如今技艺高超,意识到袁家班生存不会有问题,于是心中欣慰。9.①暗线交代袁家班活动轨迹,使得小说情节充满悬念。②双线推进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从同行是冤家,到为民族大义并肩战斗,更好地表现特殊时期的社会与人性。③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通过秦、袁对比,塑造鲜明形象,尤其能使秦班主形象更立体。第165页共165页,(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雪峰之树田瑛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准确地说,这是一棵马尾松,通过一个简单的认领仪式,彼此互为化身。一生中去过无数地方,与会、采风或旅游,无非见证一些大同小异的风景。唯这次与往常不同,湖南雪峰山给了我惊喜,以自然的名义邀我入伙。我不再是过客,从此作为山的一员或森林的一部分而存在,与万物同生共长。另一个我不管走到哪里,经历什么人间风雨,也不会忘记自己是一棵树,一棵负有使命的雪峰之松。雪峰山是树的王国,它演绎了一部树的历史。在别处,古树参天也许只是昔日景观,在这里却是现实。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保留着森林无边的印象。老家在湘西北的另一处大山,小时候,跟随大人出山去镇上赶场,就要经过一大片林子。路在密匝匝的树木间蜿蜒,再大的晴天也不见阳光,阴森得可怕。后来,成片的大树倒下,劈成柴火,制成木料,运出大山。山头秃顶了,并且这一光秃秃的景象一直向远处延伸。雪峰山却是个例外。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尤其对于初临现场的孩童,其灵魂洗礼不言而喻。当他们面朝山林而跪,懵懂的心智便从那一刻开启,想象着自己是林中的一棵大树并照此生长,将来就像树一样顶天立地了。捍卫山林是每个人的职责,他们不甘落后,手持拿得动的家伙冲在前面,成功阻止了砍伐,保住了森林。雪峰山堪称人树合一之地。人即树,树即人,树在人的敬仰中默默生长,又荫庇人世代繁衍。树是不会辜负人类的,它给予的滋养始终如一,既给了瑶寨一片遮天绿荫,又使雪峰山的一片肺叶保存完好。如果时光倒回至更早的年头,雪峰山的树和子民既承受过深重国难,又为国争得了举世荣光。在著名的湘西会战中,侵华日军的铁蹄止步于雪峰山,受降纪念坊就在不远处的芷江城。当时战事惨烈,弹坑遍地。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拦腰折断,但它们像顽强的雷峰山人一样没有倒下,残存的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还原为一片新的密林。第165页共165页,沅水滔滔。这支由雪峰山脉的飞瀑、流泉汇聚而成的水系,流经之处,人杰地灵。无论土生土长者还是外来者,只要接上雪峰山的气,都将成长为参天大树。2000多年前,屈原在观摩学习沅水流域大型巫、道祭祀的基础上,创作了《九歌》。千年之后,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谪龙标尉,在雪峰山西麓的黔城创建龙标书院。又过千年,“睁眼看世界”的先驱、近代思想家魏源在雪峰山主峰白马山麓的腹地——隆回县司马前镇涎生。还有一位从雷峰山走出的出版家舒新城,主编《辞海》,影响深远。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雪峰山下出现了一块实验田,它的主人便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如今,已经九旬高龄的他,为圆粮食更加高产之梦,依然奔波在田间和世界各地。我们则是后来者,是来共赴一个“与树结缘”的约会。本是一群书生,却硬要给雪峰山添一抹翠色,营造一片别样的文学之林。大家齐聚于雪峰山,几乎在同一时刻彻底改变了身份,各自成为了一棵树。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若再回到书斋伏案写作,笔力便具有了从未有过的坚硬与苍劲,那定然是树神附体所致。诸多树种,主人偏偏挑选了马尾松给我们认领。这恰好是我最熟悉的树种,熟悉到一眼能认出它来,与我比肩齐高。分明就是我儿时的一个伙伴。马尾松又叫枞树,用途广泛,它几乎贯穿了我的童年,童年的全部快乐与辛酸都和它分不开。每次钻进枞树林,必有所求,也必有所获。我曾爬上数丈高的树巅,斫下枯桠作柴火;在枞菌生长的季节,一大清早背着背笼去捡菌子,那是一家人上好的食材。枞菌难以人工培植,所以稀有珍贵也在情理之中。枞树还注定了我与音乐的某种缘分,最早接触或者说最喜欢的乐器是二胡,但那时的家境决定我不可能花钱购买,只能动手自制,其松香便是取自枞树膏脂。二胡一旦拉响,隐约能听到松涛合鸣。对于山民来说,枞树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燃烧照明。将溢满松脂的树蔸劈开,肢解成碎块,当地人叫枞膏油。在没有电甚至缺少煤油的年代,松明便是照亮山寨夜晚的唯一灯具、火炬,又或光明的源泉。然而,这一切已成过往。昔日的故乡少年一旦走出,再难找到回家的路。曾经长满马尾松的地方早就物是人非,那个在此留下辛酸与快乐的人也近垂暮,他和马尾松的故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还有我们。不仅仅是我们,我们只是这片文学林的拓荒者,雪峰山期待着更多人加入,相信一定会有真正蔚然成林的那一天……(选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来雪峰山参加了一个“与树结缘”的活动,认领了一棵马尾松,由此生发出诸多感慨,这是本文创作的缘起。第165页共165页,B.聚居于雪峰山的花瑶人视树为神,貌似落后的行为中恰恰体现了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C.认领雪峰山之树后,作者说自己也成为了一棵树,非常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于树木、对于大自然的敬重和亲近感。D.在惨烈的湘西会战中,无数棵大树被炮火摧折,但主干依然挺立,春来又发新枝,象征了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顼是()(3分)A.“想不到,自己会成为一棵树,置身在雪峰山顶。”文章起笔巧妙,既点明文章的题目,又形成一定的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B.“他和马尾松的放事将以另一种版本展开”中的“版本”本是图书出版专用词,作者将其用于人和树的故事,非常新奇也非常贴切。C.“我们这些长期蜗居都市的文弱书生,现在一概‘枝干虬扎’”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D.“雪峰山收留了他,他就是我”中的“他”和“我”在两种人称之间自然切换,体现了作者审视过去和立足现在两种不同的视角。8.文中有两处写到“我”童年的经历,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7.分析概括文章以“雪峰之树”为标题的用意。(6分)6.B(B.“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现代先进理念”说法错误。原文的表述是“聚居在此的花瑶人视树为神,每年举行祭树神仪式,在族人心里播撒一遍敬畏的种子”,并没有涉及“建设生态文明”的表述。)7.C(C.“运用借代,形象地赞美了雪峰山给予‘我们’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错误。用“枝干虬扎”表现第165页共165页,“创作上的坚硬和苍劲”,不是借代,应是比喻,把我们这些文弱书生比成了雪峰山山的松树。)8.①第一处写“我”的老家由当年的树木茂密变为后来的山头秃项,反衬雪峰山古树参天的景象,赞扬了花瑶人保护自然环境的美好行为。②第二处写儿时的“我”与马尾松的不解之缘和诸多往事,正衬今天的“我”与雪峰山马尾松的新缘分,为突出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做好铺垫。(一点3分)9.①概括文章基本内容。雪峰之树是全文的核心意象,文章的所有内容都是写雪峰之树或与雪峰之树密切相关的人、事。②构成文章行文线索。文章从雪峰之树起笔,用雪峰之树结篇,中间内容也都围绕雪峰之树展开,全文的线索明晰,结构圆满。③形象揭示文章主旨。在文中,雪峰之树既是自然的树,更是民族文化、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一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黑狗萧红前两个月的一天早晨,我去倒脏水。在房后的角落处,小钰蹲在那里。她的黄头发毛着,我记得清清的,她的衣扣还开着。我看见的是她的背面,所以我不能预测这是发生了什么!我斟酌着我的声音,还不等我向她问,她的手已在颤抖,唔!她颤抖的小手上有个小狗在闭着眼睛,我问:“哪里来的?”“你来看吧!”她说着,我只看她毛蓬的头发摇了一下,手上又是一个小狗在闭着眼睛。不仅一个两个,不能辨清是几个,简直是一小堆。我也和孩子一样,和小钰一样欢喜着跑进屋去。过了四天,别的一只母狗也生了小狗。以后小狗都睁开眼睛了。我们天天玩着它们,又给小狗搬了个家,把它们都装进木箱里。第165页共165页,争吵就是这天发生的:小钰看见老狗把小狗吃掉一只,怕是那只老狗把它的小狗完全吃掉,所以不同意小狗和那个老狗同居,大家就抢夺着把余下的三个小狗也给装进木箱去,算是那只白花狗生的。那个毛褪得稀疏、骨格突露、瘦得龙样似的老狗,追上来。白花狗仗着年轻不惧敌,哼吐着开仗的声音。平时这两条狗从不咬架,就连咬人也不会。现在凶恶极了。就象两条小熊在咬架一样。房东的男儿,女儿,听差,使女,又加我们两个,此时都没有用了。不能使两个狗分开。两个狗满院疯狂地拖跑。人也疯狂着。在人们吵闹的声音里,老狗的乳头脱掉一个,含在白花狗的嘴里。人们算是把狗打开了。老狗再追去时,白花狗已经把乳头吐到地上,跳进木箱看护它的一群小狗去了。脱掉乳头的老狗,血流着,痛得满院转走。木箱里它的三个小狗却拥挤着不是自己的妈妈,在安然地吃奶。有一天,把个小狗抱进屋来放在桌上,它害怕,不能迈步,全身有些颤,我笑着象是得意,说:“平森,看小狗啊!”他却相反,说道:“哼!现在觉得小狗好玩,长大要饿死的时候,就无人管了。”这话间接的可以了解。我笑着的脸被这话毁坏了,用我寞寞的手,把小狗送了出去。我心里有些不愿意,不愿意小狗将来饿死。可是我却没有说什么,面向后窗,我看望后窗外的空地;这块空地没有阳光照过,四面立着的是有产阶级的高楼,几乎是和阳光绝了缘。不知什么时候,小狗是腐了,左近有苍蝇飞着。我的心情完全神经质下去,好象躺在木板下的小狗就是我自己,象听着苍蝇在自己已死的尸体上寻食一样。平森走过来,他已经看见那个小狗了,说:“一个小狗死在这没有阳光的地方,你觉得可怜么?年老的叫化子不能寻食,死在阴沟里,或是黑暗的街道上;女人,孩子,就是年轻人失了业的时候也是一样。”我愿意哭出来,但我不能因为人都说女人一哭就算了事,我不愿意了事。可是慢慢的我终于哭了!他说:“悄悄,你要哭么?这是平常的事,冻死,饿死,黑暗死,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把持住自己。渡我们的桥梁吧,小孩子!”我怕着羞,把眼泪拭干了,但,终日我是心情寞寞。过了些日子,十二个小狗之中又少了两个。但是剩下的这些更可爱了。会摇尾巴,会学着大狗叫,跑起来在院子就是一小群。有时门口来了生人,它们也跟着大狗跑去,并不咬,只是摇着尾巴,就象和生人要好似的,这或是小狗还不晓得它们的责任,还不晓得保护主人的财产。第165页共165页,天井中纳凉的软椅上,房东太太吸着烟。她开始说家常话了。结果又说到了小狗:“这一大群什么用也没有,一个好看的也没有,过几天把它们远远地送到马路上去。秋天又要有一群,厌死人了!”坐在软椅旁边的是个60多岁的老更倌。眼花着,有主意的嘴结结巴巴地说:“明明……天,用麻……袋背送到大江去……”小钰是个小孩子,她说:“不用送大江,慢慢都会送出去。”小狗满院跑跳。我最愿意看的是它们睡觉,多是一个压着一个脖子睡,小圆肚一个个的相挤着。是凡来了熟人的时候都是往外介绍,生得好看一点的抱走了几个。其中有一个耳朵最大,肚子最圆的小黑狗,算是我的了。我们的朋友用小提篮带回去两个,剩下的只有一个小黑狗和一个小黄狗。老狗对它两个非常珍惜起来,争着给小狗去舐绒毛。这时候,小狗在院子里已经不成群了。我从街上回来,打开窗子。我读一本小说。那个小黄狗挠着窗纱,和我玩笑似的竖起身子来挠了又挠。我想:“怎么几天没有见到小黑狗呢?”我喊来了小钰。别的同院住的人都出来了,找遍全院,不见我的小黑狗。马路上也没有可爱的小黑狗,再也看不见它的大耳朵了!它忽然是失了踪!又过三天,小黄狗也被人拿走。没有妈妈的小钰向我说:“大狗一听隔院的小狗叫,它就想起它的孩子。可是满院急寻,上楼顶去张望。最终一个都不见,它哽哽地叫呢!”十三个小狗一个不见了!和两个月以前一样,大狗是孤独地睡在木台上。平森的小脚,鸽子形的小脚,栖在床单上,他是睡了。我在写,我在想,玻璃窗上的三个苍蝇在飞……(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起笔部分以“我”的视角呈现小钰衣着形貌、言谈举止,生动地刻画了小钰观察小狗时候的出神、入迷以及激动和喜爱的心情。第165页共165页,B.文章先写“老狗把小狗吃掉一只”,后在下文又描述了老狗“毛褪得稀疏、骨格突露、瘦得龙样”的状态,表现了老狗的不幸命运。C.文中的房东太太生活富足、悠闲自在,与“我”对小狗的态度截然相反,表现了人世间有产阶级的冷漠,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D.文中“我”的小黑狗突然失踪,不仅小钰,“别的同院住的人”也都积极帮忙寻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透露出一丝温情与暖意。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注重细节刻画,比如写小狗憨厚的睡态、颤抖的走姿,“大耳朵”“小圆肚”等,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与其结局对比,增强了感伤的意味。B.本文以描写为主,灵活运用记叙、抒情多种表达方式,详细地交代了几只小狗由出现到消失、院子由热闹到平静的经过,还有“我”情绪的波澜。C.文章以小见大,似浅实深,借写狗表现对人世的感慨,表现的是寻常的生活场景,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穷与苦难,表达了作者的现实关怀。D.文章构思巧妙,讲究叙述的章法,开篇借助回忆勾连起往事,接下来按照小狗命运发展进行叙写,线索清楚,自然将读者带入情境,产生共鸣。8.文章结尾处画横线的句子意味深长,请简要分析。9.作者在文中写到“我愿意哭出来,但我不能因为人都说女人一哭就算了事,我不愿意了事。可是慢慢的我终于哭了!”请结合全文分析“我”在此时的情绪变化及原因。【答案】6.C7.B8.①平森看到了生活中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却漠然处之;②“我”用写作表达着对社会的思考,但不幸与死亡随时发生,“我”却无力改变。9.第165页共165页,①同情:看到外面腐烂的小狗,联想到自己和当时的普通大众,其命运未来可能跟这只小狗一样;②不甘:对不幸、凄惨的命运走向,心有不甘;③悲伤:在贫穷、阴冷、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前,自己又确实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C.“房东太太生活富足”错误,文中无明显依据;“表现人世间有产阶级的冷漠”错误,有拔高分析之嫌。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本文以描写为主”错误。本文主要叙述方式是记叙。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平森的小脚,鸽子形的小脚,栖在床单上,他是睡了”写到十三个小狗一个不见了,而大狗孤独地睡在木台上,而这时平森却睡着了。根据前文平森和“我”的对话可知,平森看到了生活中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所以他的睡着反映了他对这种不公和不幸的漠视。玻璃窗上三个苍蝇在飞,这三个苍蝇和那十三个小狗一样,随时会遭遇不幸,而“我”却无力改变,于是由这些动物联想到人类社会,所以睡不着,在写,在想,想要用写作表达着对社会的思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内心情感变化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我愿意哭出来”是因为这里写到不知什么时候小狗腐了;当自己看到腐烂的小狗时,仿佛在木板下的小狗就是我自己;而这时平森说到“一个小狗死在这没有阳光的地方,你觉得可怜么?年老的叫化子不能寻食,死在阴沟里,或是黑暗的街道上;女人,孩子,就是年轻人失了业的时候也是一样”,所以又让自己联想到当时的普通大众,可能命运未来可能跟这只小狗一样,所以表达了作者的同情。“我不愿意了事”当平森面对腐烂的小狗说到像年老的叫化子,失了业的人们,他们的悲惨命运,让我对这些不幸而又悲惨的命运走向又心有不甘,所以自己不愿意仅仅是通过痛哭来表达难过之情。第165页共165页,“可是慢慢的我终于哭了”因为面对腐烂的小狗,想到命运像小狗一样悲惨的自己以及那些贫穷的人们,自己即使对他们心有同情,也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心有不甘,但是作者并没有解决的办法,所以又有在贫穷、阴冷、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前,自己又确实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悲伤之情。(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炉边(节选)沈从文大门前,因为宽敞,一些卖小吃的,到门前休息便成了例了。日里是不消说,还有那类在一把无大不大的“遮阳伞王”(那是老九取的名)下头炸油条糯米糍的。到夜间呢,还是可以时时刻刻听得一个什么担子过路停下的知会,锣呀,梆梆呀,单是口号呀,少有休息。这类声音,在我们听来是难受极了。每一种声音下都附有一个足以使我们流涎的食物,且在习惯中我们从各样不同的知会中又分出食物的种类。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一个敲小锣卖丁丁糖的又在门前休息了。我知道,这锣的大小,是正如我那面小圆砚池,是用一根红绳子挂在手上那么随随便便敲着的。许是有人在那里抽了签罢,锣声停下来,就听到一把竹签子在筒内搅动的响声了。又听到说话,但不很清楚。那卖糖的是一个别处地方人,譬如说,湖北的罢。因为常听他说“你哪家”;只有湖北人口上离不得“你哪家”,那是从久到武昌的陈老板的说话就早知道了。在他来此以前,我似乎还不曾见过像那样敲着小锣落雨天晴都是满街满巷走着的卖糖的人。顶特别的是他休息到什么地方时,把一个独脚凳塞到屁股底下去坐,就悠悠扬扬打起那面小锣来了。我们因为欣赏那张特别有趣的独脚凳,白天一听铛铛的响声,就争着跑出去。六弟还有一次要他让自己坐坐看,我们奇怪它怎么不会倒,也想自己有那么一张,每天让我们坐着吃饭玩,还可以扛到三姨家去送五姐她们看。第165页共165页,大的木方盘内,分划成了许多区。每一区陈列糖一种。有的颜色式样虽相同味道却两样,有的样子不一样味道却又相同。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吃来是又凉又甜的。有成片的姜糖,味道微辣。圆的同三角形的各种果子糖,大的十枚五枚,小的两枚一枚。藕糖就真像小藕,有孔有节。红的同真红椒一般大的辣子糖,可以把尖端同蒂咬去,当牛角吹。茄子糖则比真茄子小了许多,但颜色同形式都同,把茶倾到茄子中空处再倒到口里去也很甜。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顶小的同一个拇指那么大,大的如执鞭的财神、大肚罗汉,则一斤糖还不够做一个。那湖北人,把菩萨安放在盘子正中,各样糖同小菩萨,则四围绕着陈列。大菩萨之间,又放了一个小瓶子,有四季花同云之类画在瓶上。瓶子中,按时插上月季、兰、石榴、茶花、菊、梅以及各样应时的草花。抽糖的签筒也拿出来了。签从一点到六点各六根,把这六六三十六根竹签管束在一个外用黄铜皮包裹描金髹过的小竹筒内。“过五关”的抽法是一个小钱只能得小菩萨一名。若用铜元,若过了三次五关以后,胜利还是属于自己,则供着在盘子正中手里鞭子高高举着的那位财神爷就归自己所有了。三次五关都顺顺当当过去,这似乎是很难;但每天那湖北人回家时那一对大财神总不能一同回家,似乎是又并不怎样不容易了。等了一会,外面的签筒还在搅动。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又看着母亲老实温驯的说,“娘,我去买点薄荷糖吃罢!”“他们想吃了,莫听他们的话。”“我又不抽签,”九妹很伶便的分解,都知道妈怕我们去抽签。“那等一会粥又不能吃了!”本来并不想到糖吃的九妹,经母亲一说,在衣兜里抓数着钱的那只手是极自然的取出来了。妈又说必是六生的怂恿。这当然是太冤屈六弟了。六弟就忙着分辩,说是自己正想到别的事,连话也不讲,说是他,那真冤枉极了。六弟说正想到别的事,也是诚然。他想到许多事情出奇的凶:那位像活的生了长胡子横骑着老虎的财神爷怎么内部是空的?那大肚子罗汉怎么同卖糖的杨怒山竟一个样的胖实!那个花瓶为什么必得四名小菩萨围绕?第165页共165页,签筒声停止后,那铛铛铛漂亮的锣声便又响着了。这样不到二十声,就会把独脚凳收起来,将盘子顶到头上,也用不着手扶,一面高兴打着锣走向道门口去罢。到道门口后,把顶上的木盘放下,于是一群嘴边正抹满了包家娘醋萝卜碗里辣子水的小孩,就蜂子样飞了过来围着,胡乱的投着钱,吵着骂着,乘了胜利,把盘子中的若干名大小菩萨一齐搬走。眼看到菩萨随到小孩子走尽后,于是又把独脚凳收起,心中装了欢喜,盘中装了钱,用快步的跑转家去罢。回家大约还得把明天待用的各样糖配齐,财神重新再做,小菩萨也补足五百数目,到三更以后始能上床去睡,……为那糖客设想着,又为那糖客担心着财神的失去,还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糖客是当真收起独脚凳走去了。“那丁丁糖已经过道门口去了!”六弟嗒然的说。“每夜都是这时来。”我接着说。“娘,那是一个湖北佬,不论见到了谁个小孩子都是‘你哪家’的,正像陈老板娘的老板,我讨厌他那种恭敬,”九妹从我手上把那本字课抢过手去,“娘,这书里也画得有个卖糖的人呢。”妈没有做声。湖北佬真是走了。在鸭子粥没有到口以前,我们都觉得寂寞。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卖小吃的知会声,“我们”听到难受,原因是美食令人垂涎而欲望不一定能得到满足;听不到感到寂寞,原因是没有美食更谈不上欲望的满足。B.小说围绕“我”儿时家门前的小吃展开叙写,但又不仅仅是食物本身吸引人,比如卖糖人特别的生意用具、经营方法、待人之道等,都让人印象深刻。C.兄妹三人对卖糖人的关注焦点并不相同,“我”只是垂涎糖的美味,六弟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而九妹则留意到他的为人,独具女孩子的细腻敏锐。D.母亲在小说中笔墨不多,但形象并不单薄,不让孩子们买糖,是管教严格,为孩子们预备鸭子粥宵夜、体谅孩子们的失望情绪等,则展现出她的慈爱。7.下列对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人物冲突,但叙事如行云流水,收放自如,具有浓郁的散文风格和诗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B.小说的心理描写非常出色,不仅通过“难受”“寂寞”“嗒然”等直接表现人物心理,更善于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内心世界。C.第165页共165页,小说题为“炉边”,节选部分写的自然也是炉边的所见所闻,以“炉边”这个小小的空间去整合和囊括那么丰富的风物与人事,构思非常巧妙。D.小说语言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比如“极其无意思的嗔视着又羡企看那群快要二炮了还不归家去的放浪孩子”,主要表达了小孩子渴望自由的心理。8.小说对卖糖人所卖的糖做了非常详细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9.这篇小说表现出浓郁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突出糖的丰富精致,表现卖糖人心灵手巧,善于经营;②渲染糖的诱人,为写“我”和弟弟妹妹买糖的渴望做铺垫,并反衬出没有吃到糖的失望;③通过极富时代、地域特色的风物,增强小说的怀旧色彩和乡土气息。9.①兄妹三人贪念美味和哥哥怂恿妹妹的场景,表现出儿童的天真无邪;②母子、兄妹之间的理解、默契,表现出家人之间的温馨;③糖客对小孩子“你哪家”的询问、兄妹三人对糖客的设想与担心,表现出陌生人之间的淳朴善良。【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对卖糖人的关注焦点并不相同”错误。结合原文对糖的味道的描述,“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吃来是又凉又甜的。有成片的姜糖,味道微辣……”可知,兄妹三人的确各具特点,但焦点都在糖的美味;“‘我’只是垂涎糖的美味,六弟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错,结合“我们因为欣赏那张特别有趣的独脚凳……”“他想到许多事情出奇的凶:那位像活的生了长胡子横骑着老虎的财神爷怎么内部是空的?那大肚子罗汉怎么同卖糖的杨怒山竟一个样的胖实!……”可知,“我”不只垂涎美味,六弟也没有对器物、工艺等更感兴趣。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语言含蓄蕴藉”错误。结合“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等可知,语言明白晓畅,并不含蓄蕴藉;“主要表达了小孩子渴望自由的心理”错,“极其无意思的……”第165页共165页,主要表达的不是对自由的渴望,而是没有吃到糖的失落。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文中对卖糖人做的糖描写非常细致,如“大的木方盘内,分划成了许多区。每一区陈列糖一种”“有用红绿色纸包成三角形小包的薄荷糖……有成片的姜糖……圆的同三角形的各种果子糖……藕糖就真像小藕,有孔有节。红的同真红椒一般大的辣子糖……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顶小的同一个拇指那么大,大的如执鞭的财神、大肚罗汉,则一斤糖还不够做一个”“把菩萨安放在盘子正中,各样糖同小菩萨,则四围绕着陈列”等,糖果色彩纷呈、大小形状各异,味道也各不相同,很能吸引小孩子。这样写突出卖糖人做的糖丰富精致,表现卖糖人心灵手巧,善于经营。描写糖果的颜色、味道、造型等等,突出糖果的诱人,于是引出了下文我们想要买糖吃,“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同时因为买糖的事被母亲阻止而吃不到糖而感到失望,“湖北佬真是走了。在鸭子粥没有到口以前,我们都觉得寂寞”。由“还有用模子做成的糖菩萨:……‘过五关’的抽法是一个小钱只能得小菩萨一名。若用铜元,若过了三次五关以后,胜利还是属于自己,则供着在盘子正中手里鞭子高高举着的那位财神爷就归自己所有了。三次五关都顺顺当当过去,这似乎是很难;但每天那湖北人回家时那一对大财神总不能一同回家,似乎是又并不怎样不容易了”可见卖糖人所卖的糖是那个时代独有的富有特色的事物,对它的细致描写突出了时代和地域色彩,增强了小说的怀旧色彩和乡土气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第165页共165页,人情美主要体现在小孩子的可爱和天真,比如兄妹三人的贪念美味,“每一种声音下都附有一个足以使我们流涎的食物,且在习惯中我们从各样不同的知会中又分出食物的种类。听到这类声音,我们觉得难受,不听到又感到寂寞”,这是小孩子的淳朴和天真;哥哥怂恿妹妹买糖去,“六弟是早把神魂飞出大门傍到那盘子边去了。我说,‘老九,你听!’我是知道九妹衣兜里还有四十多枚小钱的。其实九妹也正是张了耳朵在听。‘去罢。’九妹用目答应我。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表现出兄妹之间的默契和儿童的天真无邪。人情美还体现在家人之间的温馨美好的相处,如我们的“诡计”被母亲识破,“她把手去前衣兜里抓她的财产,又看着母亲老实温驯的说,‘娘,我去买点薄荷糖吃罢!’‘他们想吃了,莫听他们的话。’‘我又不抽签,’九妹很伶便的分解,都知道妈怕我们去抽签。‘那等一会粥又不能吃了!’本来并不想到糖吃的九妹,经母亲一说,在衣兜里抓数着钱的那只手是极自然的取出来了”,九妹的老实厚道,母亲了解自己的孩子,怕他们不好好吃饭,不允许去买糖的慈爱,都展现出人情之美。人性美主要体现在糖客对小孩子“你哪家”的亲切询问,如“常听他说‘你哪家’”;兄妹三人对糖客的设想与担心,“这样不到二十声,就会把独脚凳收起来,将盘子顶到头上,也用不着手扶,一面高兴打着锣走向道门口去罢……眼看到菩萨随到小孩子走尽后,于是又把独脚凳收起,心中装了欢喜,盘中装了钱,用快步的跑转家去罢。回家大约还得把明天待用的各样糖配齐,财神重新再做,小菩萨也补足五百数目,到三更以后始能上床去睡……为那糖客设想着,又为那糖客担心着财神的失去”,表现出陌生人之间的淳朴善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朋友,你在哪儿刘建超贾兴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辆笨重的坦克向我扑来。“老刘啊,你好啊!久闻大名,心仪已久,一见如故啊,老朋友。”我被他粗壮的双臂箍得紧紧的,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四十好几了,我还从没有跟个大老爷们儿如此亲密过,从后背到屁股根儿都觉得发麻,身上起鸡皮疙瘩。贾兴对招呼签到的人说:“把我们俩安排到一个屋,我们痛痛快快聊聊。”第165页共165页,贾兴长得五大三粗,整个儿一个圆。走路时先要摆两下手臂,否则就发动不起来。这副模样实在是和文字联系不到一块儿,偏偏他也写小说。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这次应邀来参加笔会也是因为我俩又在《烂漫》杂志上同时发表了中篇小说。三天的笔会,我几乎被贾兴给承包了。我去跟一位从前笔会上认识的关系有点儿暧昧的朋友见面,他也跟着。在会上,贾兴逢人就说,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缘分啊。笔会结束后,贾兴意犹未尽,跟着我又到了洛阳。我陪他游了龙门、白马寺,吃了洛阳水席、浆面条。分别时,他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他那胡茬子脸就又让我起了回鸡皮疙瘩,真受不了。贾兴说:“朋友,有机会到我那里去啊,我请你品尝大龙虾,哈哈哈。”火车开动了,他还探出头可着嗓门儿喊:“你一定来啊,不然我可跟你急!”其实,笔会上热热闹闹嘻嘻哈哈,过后新鲜劲儿也就风吹云散,谁也不会把几天笔会上承诺的事太当真。贾兴可不这样,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正经不正经地东拉西扯一番,挂线时总要强调一句:“朋友,有机会来玩啊。”我也打着哈哈说,一定一定。事有凑巧,半年之后,单位还真把我派到贾兴所在的城市办事。公事很快就办利索,剩下的时间就是游山玩水。原本不打算跟贾兴联系,自己转转省事还自在。可是来了一趟滨海,如果不同贾兴见一见,日后他知道了肯定会不高兴。我便拨通了贾兴的手机,电话里传出贾兴咋咋呼呼的声音:“喂,朋友,你想起给我打电话了,最近可没见你发表什么东西啊。喂,朋友,你在哪儿?”我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啊。“什么什么?你来滨海市了?”我说,是呀,来品尝你的大龙虾啊。电话里的贾兴迟疑了一下:“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刚好出差在外地。你在滨海能待几天?”我说,两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订好了。贾兴嗓门儿又高了:“不行,朋友!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无论如何赶回去,咱哥儿俩得喝一杯。”我说,你别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机会我再来。我又给滨海一家报社的朋友打电话,这位朋友听我说贾兴出差了,说,不可能啊,上午还见他来报社送稿子呢。贾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来电话,问我都去哪儿玩了,吃什么好东西了,并热情地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还说去了之后呢就找谁谁谁,就说你是我贾兴的朋友,他们不敢不给面子的。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宾馆房间的床上看新闻。贾兴又来电话:“喂,朋友,你在哪儿?”第165页共165页,我忽然就坏坏地说,贾兴啊,我已经在回洛阳的火车上了。电话里的贾兴急了:“喂,老刘,你不够意思嘛,说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着急,事没办完就提前赶回来了,刚刚下飞机,正在回城的路上。中午的饭我都订好了,海天大酒楼噢。老板是我哥们儿,专程给搞的新鲜的龙虾啊。你这不是害我嘛。”我说,哈哈,我和你开玩笑呢。没见你,我怎么能走啊。我就在迎宾馆328房间等你呢。电话里的贾兴声调又低了:“啊?啊,那好那好。一个小时之后,我们不见不散啊。”我忽然觉得自己挺没意思,干吗嘛,两人一见面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我打车直接去了车站。北上的列车缓缓启动了,我的手机又响了。贾兴真的急了:“喂,我就在迎宾馆门口。朋友,你在哪儿?”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向我扑来”,一方面写出了贾兴对我热情,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之间并不熟悉,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贾兴的可笑。B.虽然只是“心仪已久”,但自称“一见如故啊”,甚至直呼“老朋友”,言语不合常理,贾兴却连珠炮似的抛出,表明了他急迫地想亲近我。C.洛阳分别之时,贾兴“眼圈发红,说我够朋友”,我却“又起了回鸡皮疙瘩”,是因为我认识到贾兴只是喜欢我陪游、陪吃,是酒肉朋友。D.我在滨海市宾馆床上接到贾兴的电话,“坏坏地”说已在回洛阳的火车上,这是对贾兴的试探,更是认清贾兴待人之道后对他小小的捉弄。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叙写了初见的亲切热烈、别后深情牵挂的互致问候与不愿见面便谎言推脱三个片段,以我与贾兴交往的时间为序,却自然形成对比,意蕴深远。B.小说多处使用夸张手法刻画人物,或者通过夸张的话语,展示人物言过其实的本性;或者通过夸张的动作,刻画人物过分热情、虚情假意的嘴脸。C.小说善以细节刻画人物,比如“有几次,我和他的小说发在同一期杂志上”,但贾兴却说成“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细微差别,表现人物心思。D.第165页共165页,小说展现了某类人的待人处世之道,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但凭借着对人物极具个性特点的话语和情态的敏锐捕捉,具有了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8.贾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9.“朋友,你在哪儿?”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6.C7.A8.①虚荣心强:主动接近我,与我套近乎,四处宣扬与我的关系,意在抬高自己。②待人热情:主动招呼,主动联系,为我推荐游玩地点,有热情的一面。③为人虚伪:先许下诺言,但我真到了滨海,却谎言推脱不愿见面。④吝啬小气:舍不得花钱请客。9.①照应题目;②推动情节发展:小说中第一次出现,引出贾兴知道“我”到滨海后编谎话欺骗“我”的情节,“我”初步认清贾兴的面目;第二次出现,引出“我”捉弄贾兴的情节,贾兴虚伪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刻画;第三次出现,将情节推至高潮并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③反复出现,暗示主题,引发了对“朋友”问题的思考,表达对真情的呼唤。【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因为我认识到贾兴只是喜欢我陪游、陪吃,是一个酒肉朋友”理解错误,应该是我觉得“胡茬子脸”的男人,在离别时候“眼圈发红”,感情不自然,矫情。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互致问候”错,只是贾兴“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深情牵挂”也不准确,只是虚情假意的套近乎。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第165页共165页,贾兴在笔会上遇到我后,把我抱得紧紧地,“他那生猛海鲜般的胡茬子脸还贴在了我的腮帮子上”,主动要求签到的人把我和他安排在一个房间,“逢人就说,我和老刘是老朋友了,连我老婆和儿子都知道他,我们俩的作品常在一起发”,四处宣扬与我的关系来抬高自己,可见,虚荣心强。笔会分别之后,贾兴“每个月都要给我打一次电话”,还叮嘱我有机会去他所在的城市玩;我来了以后,“贾兴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来电话,问我都去哪儿玩了,吃什么好东西了,并热情地给我推荐游玩的地点,还说去了之后呢就找谁谁谁,就说你是我贾兴的朋友,他们不敢不给面子的”,他主动联系,为我推荐游玩地点,待人有热情的一面。贾兴之前和我打电话时,总要强调“朋友,有机会来玩啊”,我真正到了滨海后,他上午还去报社送稿子,却借口说自己出差在外地,不愿见面,为人虚伪。贾兴假意说到“中午的饭我都订好了,海天大酒楼噢。老板是我哥们儿,专程给搞的新鲜的龙虾啊”,实际上他不愿见面,怕招待朋友花费钱财,吝啬小气。【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句作用的能力。小说标题即为“朋友,你在哪儿”,文中多次出现这句话照应题目。情节上,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这句话,是在我到了滨海以后给他打电话时,他问“朋友,你在哪儿”,引出后文的情节:我告诉他在滨海后,他却谎称自己出差在外地的谎言,这让“我”初步认清贾兴的面目;第二次出现,是他谎称自己出差在外地后的几天,他给我打电话又问“朋友,你在哪儿”,引出后文的情节:我“忽然就坏坏地说,贾兴啊,我已经在回洛阳的火车上了”,之后又说自己没走,在宾馆房间等他,捉弄他。贾兴虚假地说订好了饭店,“专程给搞的新鲜的龙虾”,虚伪的形象得到进一步刻画;第三次,最后贾兴来到宾馆找我给我打电话问“朋友,你在哪儿”,而此时我已经认清贾兴的真面目,离开了滨海。文章到此结束,将情节推至高潮并戛然而止,留下想象空间。主旨上,贾兴多次问“朋友,你在哪儿”,让人感觉他是一个很热情的人,可当我真正要和他相见的时候他却推脱了,可见他的虚伪。故文中多次出现这一问句,引发读者对“朋友”问题的思考,表达对真情的呼唤。第165页共165页,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为什么要读鲁迅?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为了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他的眼光很“毒”,他重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研究中国文化的人很多,但鲁迅很特别,他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思考,不是书斋中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带有痛切的感触,从生命体验总结的人生智慧,读鲁迅和学文化的概论不同。读鲁迅可以提供分析传统文化的角度和方法,我们既要读孔子、孟子,读古代史、现代史,也要读点鲁迅,知识结构才比较全面,思想方法才比较辩证。读鲁迅,还可以带给我们对于自身所处文化的真切的体验,克服在文化问题上“民粹式”“愤青式”的粗糙思维,他对文化的批判性认知,是基于对人性的深透了解,基于对自身思想心理不断的“自剖”,他反传统、反专制、反精英、反庸众,思维是辩证而尖刻的,是“不合群”也“不合作”的,有时说的话很“难听”,但那是知人论世,能让人警醒,换一个角度去打量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在网络时代,过量的信息冲刷可能会让思维碎片化、平面化,过度强调娱乐消费的流俗文化,又使人们的精神趋于粗鄙,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往往都是活在“同温层”,活在朋友圈,见不得不同的意见,也拒绝不同的信息,以为我们无所不知,其实很封闭、狭隘、夜郎自大——这些鲁迅都批判过。所以,鲁迅那种批判性的深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庸常和习惯,突破“同温层”阅读,用超越的眼光看世界,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是有助于拯救“文化滑坡”的。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从“生活化”的立场,也许一些人并不“喜欢”鲁迅,我们读鲁迅也并非学习鲁迅做人,不必让自己变得尖刻,我们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批判意识,从他那里获取对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获取人生的动力。(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温儒敏:青年人为什么读鲁迅?》)材料二:第165页共165页,东方历史评论(以下简称“东”):最近关于鲁迅您在思考什么?钱理群(以下简称“钱”):近年来我对鲁迅的研究不是太多,更关注的是鲁迅的当代意义,更具体的是在青少年中讲鲁迅,引导青少年读鲁迅。东:那您觉得鲁迅对于此刻,21世纪初期,最迫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钱:鲁迅对于现代中国是一种当下的存在,是“正在进行时”的存在。在当下的中国,鲁迅是一个很好的批判性资源。如何看中国?怎么看待中国的改革?怎么了解中国的国情?鲁迅都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常常从鲁迅那里寻找资源,因为第一,他是原创性的;第二,他是源泉性的。我经常讲,鲁迅相当于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印度的泰戈尔。我认为鲁迅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现在的教育界不断地出现"把鲁迅赶走"、赶不走也要淡化的趋势,但是我一直在做一个实验:青少年怎样接受鲁迅?接受鲁迅后有什么变化?我到三个中学开选修课,效果都非常好。中小学教师中有理想、有良知的,都很爱讲鲁迅,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我的教学经验都证明了,青少年接受鲁迅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鲁迅只能给你启发,不能给你答案。鲁迅已成为一份公共财产,我相信所有的鲁迅的阅读者,甚至是中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发,都能有发挥的余地。东:您怎么看鲁迅的杂文?钱:我们对鲁迅的杂文注意得不够。大家总觉得杂文是现实的反映,时间久了,对现实就陌生了,其实不是这样。鲁迅的杂文里有很多超越性的思考,有两大特点:一是深入民族文化的深处。是深入人性的深处。我最近有一个演讲——“和青年一起读鲁迅杂文”,谈鲁迅杂文的特殊性,对当代的意义,还有鲁迅杂文里的思维方式——他怎么看这个世界。对青年人的教育不一定要把某种结论强加给他们,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怎么看世界的独到的思维方式。(摘编自重庆一诊公众号《不应该被遗忘的鲁迅》)材料三: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的作品就被选入了语文教材里。喜欢他的读者是那么多。鲁迅作品的受人欢迎,有多种原因。那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真实地还原了现存世界的明暗,对生命的痛感的描述是前无古人的,那大概是受到了尼采、安德烈夫、迦尔洵的影响。在那些奇异的文本里.第165页共165页,)还有着冷热相间的幽默,以及精神的穿透力。西方学者的逻辑的力量也呈现在那里。更重要的是,鲁迅所写的文字,都是个体生命的无伪的袒露,自己的困惑不安以及不甘沉沦都闪现其间。中国几千年的读书人,敢于暴露世界和自己的,向来少之又少。所以茅盾和瞿秋白都感叹鲁迅作品的深邃,以为无论在精神的“深”还是艺术的“新”上,都是当时的任何人所不及的。将鲁迅的作品引入教科书里,是几代有识之士的选择。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张中行这些语文教材的编辑大家,都对鲁迅推崇不已。我记得叶圣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鲁迅的作品,赞佩其冲出古文的束缚的智性,是可以做学生的示范的。张中行在《文言与白话》一书里讲文章的章法,多举鲁迅的例子,用以证明文法精妙的缘由。向中学生推荐鲁迅,是知识界自发的事情。那些有识之士,从鲁迅的文字里发现了弥足珍贵的因子,把闪光的文本介绍给青年,至少可以让他们懂得创造和审美、爱心与责任的价值。(摘编自橙子辅导《别样鲁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称鲁迅为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第一人”,不仅因为他知识结构全面,更因为他的思想方法辩证。B.阅读并学习鲁迅,虽是“思想爬坡”,但有助于避免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惯性化,使思想不至于庸俗浅薄。C.鲁迅的作品很早就被选人语文教材且读者众多,茅盾和瞿秋白也因此感叹鲁迅作品的深邃,认为当时无人可及。D.三则材料都谈及引导青年人阅读鲁迅的重要意义,材料一、二偏重于思想性方面,材料三则偏重于艺术性方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就能克服在文化问题上的粗糙思维,找到打量世界的新角度。B.钱理群把鲁迅比作莎士比亚、泰戈尔等,是因为鲁迅和他们一样,能为后世提供丰富的认识资源。C.从钱理群到中学开选修课的实践经验来看,鲁迅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应被合理利用而不是被“赶走”。D.鲁迅作品中有对人性的洞察,有对世界和自我的剖析,因而显现出思想的“深”和灵魂的“真”。3.下列鲁迅的名言名句中,不能体现其"反传统,反专制,反精英,反庸众"的批判性思想的一项是(3分)A.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摩罗诗力说》)第165页共165页,B.从来如此,就对么?(《狂人日记》)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D.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纪念》)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年轻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材料二: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第165页共165页,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普通劳动力岗位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课程,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材料三: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剧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也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6500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第165页共165页,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2400万,维系着360多万家商户和60万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200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富士康中年轻人的比例看似和外卖行业中年轻人的比例差不多,实际上,前者相比2012年数据已经下降。B.调研显示,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C.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D.快递外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社会效益也很好,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是很正常的选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B.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没有借鉴作用。C.高技能人才依然紧缺,制造业工厂应花更多的经费和精力去培养高级技工。D.只有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才能解决工业生产用工荒的问题。3.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A.有更多的普通劳动力转向现代服务业。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C.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D.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薪酬提高。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请分别概括其原因。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第165页共165页,(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博物馆的使命,是个厚重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厚重,是因为它承载着人类文明,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叙述着过往;说它常新,是因为在不同时代,它总是带着不同的色彩并被赋予不同的功能和职责。在新时代,要让文物、遗产、古籍活起来,博物馆承担着重要使命。②博物馆能以物教人。“物”是一切博物馆的基础存在,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也是历史、文化存在的载体。物的搜集、甄别、保存、陈列都有其基本的规范及内在辑,既是一项系统的专业工程,也是一项体现审美价值的艺术工程,还是一项需要敬业奉献的工程。近代实业家张謇当年为办博物苑,“謇家所有,具已纳入”。以物教人,就是要将物的形态真实、准确、合理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在观物、识物、赏物的过程中,既能观看其形态特征,也能感受其本质属性,还能体会其生命灵性。在此过程中,让观众由物及物,由物及理,由物及人,并从中获得知识,体会美感,陶治性情。③博物馆能以史有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物的背后有着其特有的历史和故事。要将这些历史和故事尽可能真实地挖掘出来、准确清晰地描摹出来、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既需要知识水平,也需要智慧能力,还需要付出艰辛劳动。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张謇当年呼吁国家办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功能之一就是存史以公诸天下,以物存证,以史服人。博物馆本身亦具有存史功能,除了书本外,博物馆的文物、遗存都是非常鲜活的史料,能够“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让人们在倾听历史故事中学史、懂史,提高鉴史能力和欣赏水平,又在触动和感动中汲取正能量。④博物馆能以文化人。“文”指的是文化,文物背后有历史有故事,历史故事背后蕴含着文化。以文化人是指由“物”“史”所体现出的文化来引导人、熏陶人、感化人,使人们的心灵、思想得到浸润和滋养。文化既客观存在,又抽象无形。以文化人,博物馆的这个功能和职责在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蕴含于文物之中,人们在观物、品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也能领略并感知文化遗产的精髓和力量。⑤物、史、文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基础;史是能够领略、感知的,是物与文化的桥梁纽带;第165页共165页,而文则是无影无形的,当然,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可意会的。史借助于物得以表达,而文又附着于物的形体、史的内涵之中。物所展陈的程度、史被挖掘的水平,这二者对文化的揭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⑥要让文物动起来,让博物馆活起来,除了内容的实、形式的美,还要有手段的新、方法的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来获取并释放更多信息。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四者和谐统一,物、史、文三者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以物教人、以史有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和效果。(摘编自王敦琴《新时代博物馆的重要使命》)材料二:①当今博物馆的角色已不限于单纯的积累传承,其核心动能在于对社会创新的推动。作为文化生产单元的博物馆,必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成为生产知识的动力源,培养人们创造性的思维,我们把这样的体系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②新技术带给艺术博物馆领域中首要、直接的变化来自受众“观看”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观众概念被新技术发散成为“受众”概念,即观看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足以代表人们在艺术中所获得的全部。虚拟现实、大数据、智能穿戴等技术的发展,也拓展了受众对于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程度。同时,博物馆为了增加受众,不断积极拓展和电影、智能工业等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受众和博物馆所提供的艺术生产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③建构智识机制不断启发创新思维模式从而梳理当代的人类认识规律与特征,正是艺术博物馆的当代意义所在。“智识”概念来源于人类认知传统和脑科学的研究结果,相对于通过经验和教有获得的事实、信息或信息集合的“知识”,“智识”更准确地指向人们判断事物和解决矛盾的逻辑与能カ,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征。“智识”强调的是认识发生的机制与过程,“知识”强调的是认知活动或能力达成的结果。艺术博物馆在当今的智识体系建构中,显示出以视听等感官体验为主的特征,同时与其他学科合作,传递、收集与归纳信息,为集体记忆提供支持,启发创新思维模式。④数字技术革命使技术与文化高度融合,同时影响了包含艺术生产与博物馆运营在内的所有非物质生产领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观众在“参与”作品的同时,其智识与艺术家的智识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新的智识结果,这成为艺术博物馆智识机制最基本的形式。博物馆可能不会直接解决21世纪困扰人类的许多问题,但是,通过让民众增进智识,可以在最终解决方案中发挥作用。如果探究“智识”第165页共165页,,跨学科是其主要特征,整合多学科的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才能梳理其脉络。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纳入到新时代的技术认知中来,参考一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在内的研究方法,来重新观察艺术和生态秩序,是艺术博物馆面对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智识精神。⑤回应受众的变化,策展强调与观众的融合与平等,主要表现在策展内容、结构、过程、结果的开放。人与艺术在媒介的中介下形成一种“双重凝视”。展览呈现的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オ完整,而策展人与艺术家在展览尚未成形时,创作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是“未成形”作品。在展览展出的那一刻,作品被观众参与,被凝视,这样的状态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作品因此才完整。⑥当下的艺术场域不再提倡“权威”,策展人也由放弃权威、放弃诠释作品这一行为,得到了更纯粹的、基于“平等凝视”的策展实践。策展从单向的传递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观众不再是旁观凝视,而是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之一。⑦在新知识形态时代,我们认为艺术博物馆提供的不仅是艺术专业知识的直接生产,而且是生产知识的动力——一种创新思维模式,一个智识生长的空间,我们把这样的博物馆运营指导思想,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摘编自张子康《用博物馆的“大脑”去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物馆的使命是厚重而常新的话题,承载着人类文明,也被赋予了不同功能与职责。B.“物”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其展陈直接决定了文化揭示的程度C.博物馆核心动能是推动社会创新,通过建构智识机制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D.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受众的观看模式,也拓展了受众对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程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达到以史育人,就要通过博物馆获取真实准确的史料,引导人们学史、懂史、鉴史。B.博物馆要实现使命、活起来,就要关注内容、形式,还要有新颖的手段与灵活的方法。C.艺术博物馆追求视听等感官体验的特征,决定了其智识体系的建构要与其他学科合作。D.平等凝视中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就是观众,他们与放弃诠释作品的艺术家平等交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博物馆使命范畴的一项是()(3分)A.国家博物馆展出包括月球样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B.张謇说:“盖博物苑,以为学校之后盾,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第165页共165页,C.广东博物馆设立发展基金,通过财政注资和公开募集方式定向支持各种活动。D.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涵盖敦煌石窟千年营造的厚重历史、艺术和人文积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⑤段是如何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4分)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博物馆如何通过智识机制的建构推进“以文化人”这一使命的落地。(6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生态文明意识是对工业文明时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模式的突破,通过公民对生态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领悟和理性自觉,形成的公民对待生态的基本理念,这是一种新的世界观。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同度和知晓度,但相对于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相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来说差距还非常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困境。第一,公民生态知识普遍缺乏。掌握一定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导。但是,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却普遍缺乏,整体水平较低,对生态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总体呈现一强一弱状态:浅层环境意识很强,深层环境意识很弱,这是典型的本能式的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2014年2月20日环保部发布的我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公民在雾霾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了解程度高于80%,在这当中,雾霾是99.8%,然而对于PM2.5世界环境日以及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等的知晓度却低于50%,除此之外,受访者中,在14个有关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平均知晓数量是9.7项,而全部了解的仅是1.8%。公民对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低、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常常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些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事情,从而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第165页共165页,第二,公民生态法制观念淡薄。首先,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公民能够意识到环境法规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工作中的重要性,却只有少部分的公民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其次,公民缺乏基本的维权意识。公民在享受个人日常生活环境不受到损害与污染的权利时,同时也必须履行维护生态的义务。2013年环境保护部(现称生态环境部)开展了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研活动,相关分析表明,接受访问的对象有45%左右在涉及环保问题时打过举报电话,不过其中对污染问题进行举报的不到一半。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具有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却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或者正在受到侵害,个别公民即便知道,也没有依法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第三,公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严重。在我国,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从政策的制定到推行,再到有计划地组织公民进行生态教育,都是政府在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公民一直处于被动角色,容易将自己置于生态保护之外,不能清楚认识自身对生态保护的作用。一旦出现生态环境状况危机,第一反应就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管理、监察工作做得不到位。在随机的街边调查中问到“你认为现在城市环境恶化谁应该负主要责任?”有72.33%的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仅有6.43%的公民认为自己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做得不够好。当被问到“你认为现在的雾霾状况的发生主要是谁的责任?”超过半数的公民认为是企业的不合理生产和排污造成了空气污染。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过分依赖政府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摘编自赵瑞华、厉雅娇《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材料二(摘编自《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材料三开展生第165页共165页,态文明教育,教师是关键,课程是基础,学生是主体。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不得不学、研、教同时进行,任务重、压力大。同时,由于生态文明教学工作起步不久,难免存在课程良莠不齐、教材辗转抄编、思想彼此扞格、知识相互矛盾等问题。这就急需组织精干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实践表明,开展校际合作、成立教学联盟、整合优质资源和打造共享平台,都是可行的办法。而对于学生这个主体,我们应从国情世情、科技知识、生命价值、自然情感、经济模式以及消费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系统展开教育,使其知晓今昔变化、明了中外差异、理性认识环境、自觉担当责任;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精神,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美丽校园”建设并发挥其“绿岛效应”;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专题调研和社会服务实践,培育“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总之,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涵养其精神、培养其素质、引导其行动,使之成长为具有生态文明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摘编自王利华《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材料四社会生态教育也是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态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生态教育实践,是以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提升他们的生态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的认知是不同的。生态问题具有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的特点,人必须从新的生态知识中汲取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面向成年人的生态教育应注重生态理念的践行,应促使成年人自觉地掌握新的生态知识,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社会生态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民对生态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认识,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摘编自王丹《生态文化与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研究》)1.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3分)A.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中去。B.一旦出现生态环境状况危机,大部分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全部责任。C.不主动履行维护生态的义务也是公民缺乏基本维权意识的表现之一。D.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导致公民一直被动践行可持续生态理念的主要原因。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65页共165页,A.根据图1可知,公众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比例从2007年到2013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B.根据图1可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获取信息渠道占比仍然较大,但是整体增长势头较为缓慢,个别渠道甚至出现负增长。C.根据图2可知,在所有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依靠电视/广播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都是最高的。D.根据图2可知,在受访者中,有三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超过50%。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雾霾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方面等属于浅层次的生态知识,而PM2.5与世界环境日及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等属于深层次的生态知识。B.我国公民深层次环境意识很弱,因而常常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些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事情,从而影响到生态文明的建设。C.现有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教材编纂也不够严谨。这些都是当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痛点。D.面向成年人的生态教育应注重生态理念的践行,促使其自觉地掌握新的生态知识。这与针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有一致性。4.材料一中三个分论部分都突出采用了哪种方法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根据材料二、三、四,谈谈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第165页共165页,材料一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迄今为止,无论是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化还是后发国家的城镇化,在其启动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具体言之,未来社区建设首先是一个政策建构和实施的过程,无论是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还是社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都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对那些特色社区和问题街区的改造,更是要政策先行,聚焦社会总体状况,推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融合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所谓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起源于欧美的较为流行的经验是所谓“PPP模式”,PPP主要是强调“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各参与方达到比单方面更有效的结果,在获得最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各方也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既然我们将城市更新落到具体的社区层面,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城市只有在社区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并发挥作用,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毫无疑问,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对现代性展开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以及乡村社会所面临的严重萎缩的困局,都从根本上改写了现代社会历史,使人类社会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现代性困境及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即深刻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城市更新只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结果又需治疗挽救”,“城市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城市使人疏远”。因此,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如何通过未来社区规划,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难点和关键。第165页共165页,自人类社会步入现代以来,即面临激烈的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发展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即强调,只有告别传统,才能真正地进入现代。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告诉我们,这种非此即彼的“传统-现代”二分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代之而起的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我们所规划设计的未来社区,不可能脱离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进程,而突兀地建构起所谓的“未来性”。进而言之,只有充分彰显传统性才能体现其未来性,因为未来性的一个最大特性便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摘编自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材料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需要进一步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企关系内嵌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受到相应的关系性规则的影响。关系性规则(比如信任)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矫正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中,需要尤其关注到个人、社区、企业三类关系性治理类型在跨部门互动中的基础作用——信任、柔性和交流,跨部门之间的深层交往尤其依赖于这些关系过程。第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比如从属关系、信任关系以及市场关系。社区治理研究需要进一步讨论社区治理中复合治理机制的作用,其中包括了众多异质性治理机制的融合——单边治理与双边治理、关系治理与非关系治理等不同治理机制的对话。第三,从本质上来说,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新社区何以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因为未来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建构和实施。B.未来社区建设需要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才能避免对立与冲突。C.第165页共165页,未来社区建设面临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只有告别传统,才能进入现代,只有在对传统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D.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治理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是跨部门的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互动的基础作用是信任、柔性和交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政府包办,种种政策和举措反而难以落地。B.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的论述看,要消解现代性困境,城市更新首先必须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疏远。C.社区建设的未来性实质就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D.未来社区治理转型,最终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未来社区建设途径的一项是()A.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B.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C.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D.跨部门的深层对话与交流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未来社区”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第165页共165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词语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更广。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乐此不疲发明各种网络缩略语的时代。比如“awsl”之类的高频网络用语被大量使用。“awsl”,源于“啊,我死了”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表达了年轻人在感受到“惊讶、兴奋、快乐”等各种喜爱之情时的强烈情绪。除“awsl”外,还有“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sk”(生快,即生日快乐的缩写)、“ssfd”(瑟瑟发抖)等一系列按照同样方式创造出来的缩略语词汇,往往是年轻人在弹幕或其他网络环境中使用。人们初一接触网络缩略语,往往感到不知所云,一旦了解其涵义又感觉有趣,甚至耳目一新,拓展了对汉字汉语的认知界限。就像很多机构都有简称一样,语言变化过程就是越来越简便快捷,当一个长词用多了,就会以缩减省略的形态出现,通过一串简单的字母符号就能清晰表达一种真实状态或个体体验,这是汉语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网络缩略语的形成与互联网的特性密不可分。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提出“模因”概念: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模因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大脑的过程变得极为简单,甚至可以用“病毒式传播”来形容。网络传播的特点就是不断复制扩散,而复制过程中往往会再创造,比如“awsl”在传播过程中又衍生出“阿伟瘦了”“啊我睡了”等近十种脑洞大开的解读。网络复制的简单便捷,以及在复制过程中的创新再造,使更多的网友由被动受众与旁观者变成直接参与者和行动者,最终成为一场集体娱乐的狂欢。网络缩略语的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达出年轻人情绪外泄与自我张扬,他们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在的娱乐。当某种流行语在一定的群体中开始流行的时候,从众心理会让更多的人接纳并使用这些流行语,以表明自己与时代潮流同步,同时避免被同一群体所排斥,这种自我认同的强烈愿望使其更愿意投入到流行与时尚之中。反之,那些不使用流行语的人会面临某种压力,被别人视为跟不上潮流,甚至可能被边缘化。如今网络用语特别是缩略语已经在向网下扩散,不断“进军”人们的语言体系,已开始融入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社交方式。不过,网络用语的生命力目前还难以得到验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流行一时的词汇已经消失在汉语的历史长河中。如莫言所说:“语法变化非常缓慢,而词汇却像一潭活水,会不断地有新词语产生,也会不断地有过时的词汇被淘汰消亡。”在宽容对待网络用语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力戒和淘汰其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甚至肮脏丑陋的东西,网络流行文化的底线就在这里——不滥用、不恶俗。第165页共165页,从更大的视角看,因为技术的进步,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泛娱乐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的交流工具越来越依赖网络,不可避免地会把娱乐属性摆在前面,因为它传播更加高效,更加直指人心。但只要不滥用不恶俗,不论喜欢与否,那都只是演进的一级台阶。(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网络用语演进》)材料二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经历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发展路径;它呈现给公众的样态,从起初的“多语码化”发展为当下的“多模态化”;它不再是当初网络达人、“大虾”等“小众”的专利,而成了网上网下的“大众”所共用、共有、共享的语言产品。在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的背景下,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在反映时下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带来不小冲击。尤其是部分网络流行语在非理性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叛逆、污损等亚文化色彩,极易影响青少年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养成。微博作者橙子辅导指出,对于网络流行语要有所区分,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带有粗鄙化、低俗化倾向。针对后者,无论是公民还是媒体从业者,都应自觉抵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客观来说的确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微博作者橙子辅导说道,应该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去看待。总的来看,低俗负面的语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邹煜提到,流行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潮流,但不见得适合所有人。“社会大众不可能也没必要穷尽所有信息。对一些‘热词’,大家有陌生感也很正常。”流行语反映时代变迁,并不是时代的全部,更不是我们生活的全貌,它只是反映了某些侧面。专家们表示,语言本身具有反向塑造作用,当我们选择语言时,语言本身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面对形形色色的流行语,切不可盲目跟风。(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165页共165页,具有娱乐性的网络缩略语通常出现在弹幕或其他网络环境中,它们往往是由年轻人按照相同的方式创造出来的。B.网络缩略语形成并流行,根源在于符合年轻人情绪外泄、讲究简单便捷、从众心理突出、乐于创新的群体特点。C.网略缩略语的出现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因为语言变化逐步走向简便快捷,长词使用多了就会缩减成字母符号的形态。D.网络缩略语的出现,客观上丰富了我们的词语,反映了我们生活的某些侧面,我们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它们。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得以迅速传播,其使用群体已经由网络达人、“大虾”等扩展到网上网下的大众。B.网络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社交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C.网络语言在流行的同时,也经受着时间的淘洗,只有那些积极健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词汇才会最终长期流传下来。D.网络语言的净化需要专业媒体人士乃至大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也离不开管理部门的监管引导,这是语言发展应遵循的规律。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2020年的网络“全民流行语”呈增多态势,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直播带货”等,都为大众所熟知,在全社会流行。B.近些年,“中国梦”“新常态”“打虎拍蝇”“供给侧”“双循环”等一批政经领域的主流文化词汇演变为大众生活流行语。C.直接表达情绪的“压力山大”“我太难了”等容易成为潮流,含蓄表达的“双节棍”“网抑云”等让不少人感到难懂甚至陌生。D.“汉语盘点2020”公布的五大候选国内词中,“口罩”“抗疫”“逆行者”“健康码”等4个词与抗疫相关联。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第165页共165页,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得出哪些语言发展规律?(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这是经济“外循环”的优势。但是,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是严重,因此发展经济“内循环”非常有必要。与以前“扩大内需”的提法相比,“内循环”显然更加动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从2020年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将变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逐渐向内需与出口并重过渡,国内供给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内循环”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摘编自孟凡君《我国启动“内循环”实现经济独立》)材料二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第一,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进入了衰退期,我们的出口碰上了天花板。第二,从2006-2015年,10年WTO里各种贸易纠纷案件1/3是跟中国打的,因为中国的出口突飞猛进,等于占领别的国家的市场,所以摩擦不断。但这个摩擦和美国现在和我们搞贸易摩擦、贸易战是两回事,那属于WTO常规的经济次序里产生的摩擦。第三,从2012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边界条件变化了。整个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几年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倍以上。第四,中国在这样的大工业发展中,油电煤气运包括城市土地成本都提高了很多,比较优势开始减弱。第五,生态环保的压力增加,对环保的治理成本也大大提高。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摘编自黄奇帆《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双循环》)材料三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属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第165页共165页,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高层关于内循环的完整表述是:“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并未动摇。所以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备份”我国。说回到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3位大赢家,理解北京、深圳腾笼换鸟,以及杭州弯道超车,有助于我们理解内循环。这也是我国“备份”我国,以及第四次城市大洗牌的关键。(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内循环带来大震动》)材料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起飞与繁荣很大程度是依赖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引入了国际资本、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及市场化观念,而且让中国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进入国际贸易的分工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全球接轨。不过,到现在为止,与美国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相比,中国的内需扩张只能是在有限的程度进行。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中国居民的消费力与北美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的城乡差别、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别、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力的差别都很严重,有些农村居民刚刚从贫困线上走出。如果没有重大制度改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全面提升,他们的潜在消费力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力的。还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向型经济是在逐渐调整,但其代替的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并以此来拉动中国GDP第165页共165页,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房价快速上涨及居民负债快速增加为代价的。目前房价高的城市,许多居民每月收入还了住房按揭贷款之后,可支配可消费的收入非常少。同时由于住房价格是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机制,而价值高的住房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必然会让整个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相对水平越来越低。中国的“内循环经济”是建立在中国居民消费力不足、经济房地产化、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等基础上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难以确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特别是基础性制度的改革。所以,要建立中国的“内循环经济”体系,有人认为应该以确立内需体系、解决三农问题及加快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但无论是三者并进,还是单头进行,要取得重大进展,都得以市场法则为依归。“内循环经济”的确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市场化体系能否成熟,市场能否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并以市场法则来化解中国生活中一系列的中长期问题,否则“内循环经济”可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摘编自易宪容《内循环经济的实质与未来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经济“外循环”持续久了就会暴露严重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它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B.经济“内循环”是通过“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独立,但“内循环”不是放弃对外开放,闭关锁国,而是为我国发展“备份”。C.北京、深圳、杭州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借着大量项目的出台,实现产业升级,成为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最大赢家。D.面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所遭受的多重压力与变化,中央从2013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循环措施,我国经济就在往内循环方向发展了。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实行经济“内循环”的背景及原因,材料一指出经济“外循环”存在的问题,材料二则将问题分析得更为具体、全面。B.材料三橙子辅导提及的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材料一中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需要“外循环”和“内循环”的观点。C.材料四指出,中国确立以“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市场化体系还不成熟,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改革。D.通过材料二、材料四的比照可以发现,经济“内循环”虽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却是在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约内循环经济发展因素的一项是()A.城市化大规模发展B.居民消费力地区差异大C.科技创新比较慢D.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不成熟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内循环经济”下一个简要定义。第165页共165页,5.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决策有哪些层面的依据?请简要分析作答。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材料一:为什么要读鲁迅?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为了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他的眼光很“毒”,他重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研究中国文化的人很多,但鲁迅很特别,他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他对中国文化的观察、思考,不是书斋中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带有痛切的感触,从生命体验总结的人生智慧,读鲁迅和学文化的概论不同。读鲁迅可以提供分析传统文化的角度和方法,我们既要读孔子、孟子,读古代史、现代史,也要读点鲁迅,知识结构才比较全面,思想方法才比较辩证。读鲁迅,还可以带给我们对于自身所处文化的真切的体验,克服在文化问题上“民粹式”“愤青式”的粗糙思维,他对文化的批判性认知,是基于对人性的深透了解,基于对自身思想心理不断的“自剖”,他反传统、反专制、反精英、反庸众,思维是辩证而尖刻的,是“不合群”也“不合作”的,有时说的话很“难听”,但那是知人论世,能让人警醒,换一个角度去打量我们所熟悉的世界。在网络时代,过量的信息冲刷可能会让思维碎片化、平面化,过度强调娱乐消费的流俗文化,又使人们的精神趋于粗鄙,现在大部分人都在玩手机,往往都是活在“同温层”,活在朋友圈,见不得不同的意见,也拒绝不同的信息,以为我们无所不知,其实很封闭、狭隘、夜郎自大——这些鲁迅都批判过。所以,鲁迅那种批判性的深度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跳出庸常和习惯,突破“同温层”阅读,用超越的眼光看世界,思想变得深邃,精神得到升华,是有助于拯救“文化滑坡”的。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从“生活化”的立场,也许一些人并不“喜欢”第165页共165页,鲁迅,我们读鲁迅也并非学习鲁迅做人,不必让自己变得尖刻,我们是要学习鲁迅的思想方法、批判意识,从他那里获取对我们民族历史与现实的清醒认识,激发思想的活力,获取人生的动力。(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温儒敏:青年人为什么读鲁迅?》)材料二:东方历史评论(以下简称“东”):最近关于鲁迅您在思考什么?钱理群(以下简称“钱”):近年来我对鲁迅的研究不是太多,更关注的是鲁迅的当代意义,更具体的是在青少年中讲鲁迅,引导青少年读鲁迅。东:那您觉得鲁迅对于此刻,21世纪初期,最迫切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钱:鲁迅对于现代中国是一种当下的存在,是“正在进行时”的存在。在当下的中国,鲁迅是一个很好的批判性资源。如何看中国?怎么看待中国的改革?怎么了解中国的国情?鲁迅都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常常从鲁迅那里寻找资源,因为第一,他是原创性的;第二,他是源泉性的。我经常讲,鲁迅相当于英国的莎士比亚、俄国的托尔斯泰、印度的泰戈尔。我认为鲁迅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现在的教育界不断地出现"把鲁迅赶走"、赶不走也要淡化的趋势,但是我一直在做一个实验:青少年怎样接受鲁迅?接受鲁迅后有什么变化?我到三个中学开选修课,效果都非常好。中小学教师中有理想、有良知的,都很爱讲鲁迅,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我的教学经验都证明了,青少年接受鲁迅后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鲁迅只能给你启发,不能给你答案。鲁迅已成为一份公共财产,我相信所有的鲁迅的阅读者,甚至是中学生,都能从中得到启发,都能有发挥的余地。东:您怎么看鲁迅的杂文?钱:我们对鲁迅的杂文注意得不够。大家总觉得杂文是现实的反映,时间久了,对现实就陌生了,其实不是这样。鲁迅的杂文里有很多超越性的思考,有两大特点:一是深入民族文化的深处。是深入人性的深处。我最近有一个演讲——“和青年一起读鲁迅杂文”,谈鲁迅杂文的特殊性,对当代的意义,还有鲁迅杂文里的思维方式——他怎么看这个世界。对青年人的教育不一定要把某种结论强加给他们,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怎么看世界的独到的思维方式。(摘编自重庆一诊公众号《不应该被遗忘的鲁迅》)材料三:早在20世纪20第165页共165页,年代,鲁迅的作品就被选入了语文教材里。喜欢他的读者是那么多。鲁迅作品的受人欢迎,有多种原因。那完全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真实地还原了现存世界的明暗,对生命的痛感的描述是前无古人的,那大概是受到了尼采、安德烈夫、迦尔洵的影响。在那些奇异的文本里.)还有着冷热相间的幽默,以及精神的穿透力。西方学者的逻辑的力量也呈现在那里。更重要的是,鲁迅所写的文字,都是个体生命的无伪的袒露,自己的困惑不安以及不甘沉沦都闪现其间。中国几千年的读书人,敢于暴露世界和自己的,向来少之又少。所以茅盾和瞿秋白都感叹鲁迅作品的深邃,以为无论在精神的“深”还是艺术的“新”上,都是当时的任何人所不及的。将鲁迅的作品引入教科书里,是几代有识之士的选择。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张中行这些语文教材的编辑大家,都对鲁迅推崇不已。我记得叶圣陶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谈鲁迅的作品,赞佩其冲出古文的束缚的智性,是可以做学生的示范的。张中行在《文言与白话》一书里讲文章的章法,多举鲁迅的例子,用以证明文法精妙的缘由。向中学生推荐鲁迅,是知识界自发的事情。那些有识之士,从鲁迅的文字里发现了弥足珍贵的因子,把闪光的文本介绍给青年,至少可以让他们懂得创造和审美、爱心与责任的价值。(摘编自橙子辅导《别样鲁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称鲁迅为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第一人”,不仅因为他知识结构全面,更因为他的思想方法辩证。B.阅读并学习鲁迅,虽是“思想爬坡”,但有助于避免思维的碎片化、平面化、惯性化,使思想不至于庸俗浅薄。C.鲁迅的作品很早就被选人语文教材且读者众多,茅盾和瞿秋白也因此感叹鲁迅作品的深邃,认为当时无人可及。D.三则材料都谈及引导青年人阅读鲁迅的重要意义,材料一、二偏重于思想性方面,材料三则偏重于艺术性方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要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就能克服在文化问题上的粗糙思维,找到打量世界的新角度。B.钱理群把鲁迅比作莎士比亚、泰戈尔等,是因为鲁迅和他们一样,能为后世提供丰富的认识资源。C.从钱理群到中学开选修课的实践经验来看,鲁迅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应被合理利用而不是被“赶走”。第165页共165页,D.鲁迅作品中有对人性的洞察,有对世界和自我的剖析,因而显现出思想的“深”和灵魂的“真”。3.下列鲁迅的名言名句中,不能体现其"反传统,反专制,反精英,反庸众"的批判性思想的一项是(3分)A.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摩罗诗力说》)B.从来如此,就对么?(《狂人日记》)C.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D.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纪念》)1.(3分)B【解析】A项,因果逻辑错误,材料一说“一百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是因为“他的眼光很‘毒’,他重新发现了中国和中国人”;C项,原因解说不当;D项,“材料三则偏重于艺术性方面”错误,材料三既谈到了思想方面的意义,也谈到了艺术方面的意义。2.(3分)A【解析】说法太绝对。3.(3分)C【解析】C项,诗句意思是“祖国人民暂时还不理解我的理想,但我仍要把我的一腔热血奉献给祖国”,表现出鲁迅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A项,表达了对那些受腐朽思想毒害而不觉悟的民众既同情又愤怒、遗憾的感情,表现出鲁迅的“反庸众”思想。B项,表现了鲁迅的“反传统”思想,他借《狂人日记》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D项,意思是“我怎忍心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写诗悼念”,表达鲁迅对死难青年的深切哀思,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不屈反抗,表现出他的“反专制”思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第165页共165页,“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年轻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材料二: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普通劳动力岗位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课程,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材料三: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第165页共165页,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剧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也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6500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2400万,维系着360多万家商户和60万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200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前,富士康中年轻人的比例看似和外卖行业中年轻人的比例差不多,实际上,前者相比2012年数据已经下降。B.调研显示,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第165页共165页,C.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D.快递外卖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社会效益也很好,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是很正常的选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B.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坚持走中国道路,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没有借鉴作用。C.高技能人才依然紧缺,制造业工厂应花更多的经费和精力去培养高级技工。D.只有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才能解决工业生产用工荒的问题。3.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A.有更多的普通劳动力转向现代服务业。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C.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D.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薪酬提高。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请分别概括其原因。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答案】1.B2.D3.B4.①材料一: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或“工资高和就业人口向服务业转移”)②材料二:高级技工(或其他岗位)培养成本和风险更大(或“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外卖员入行门槛低(或“教育程度要求低和不需要专业技能”)。5.第165页共165页,①首先,指出把工业用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②其次,阐述制造业劳动力流失(或“外卖送餐骑手剧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的原因;③最后,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得出结论“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所以才出现用工荒”错,强加因果。原文材料二第一段是“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替代率为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新技术应用是造成工人转行当外卖员的原因,不是“用工荒”的原因。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危及”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第一段“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可知,另外根据第二段可知真正危及制造业的是“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B.“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没有借鉴作用”错。根据材料一第3段和材料三第5段可知,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C.两个错误。第一,根据材料二第3段,工厂应是通过“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来吸引人才,而不是“去培养高级技工”;第二,根据材料二第2段,花经费和精力去学习高级技工是从基层劳动者的角度而言,而不是针对工厂。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165页共165页,B.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第3段“服务业革命”和材料三第4段对外卖前景的展望,可推知服务业薪酬会提升;根据材料二第3段工厂留人需要提升“工作性价比”和材料三第3段“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可推知,制造业薪酬也将提升。但无法由此推出二者“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这一结论,有可能是缩小或接近。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说,“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由此分析出,从职业选择的角度,年轻人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制造业新技术应用使普通劳动力岗位需求减少,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而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由此可知,年轻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三共有六段,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材料三第一段,由“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出自己的观点,“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其次,第二、三段,分析市场原理,“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接着分析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再分析市场原理,“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然后指出要解决工业生产用工荒,不能打限制外卖骑手工资和数量的主意,“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综上分析,这部分阐述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第165页共165页,最后,第四、五、六段,“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相关数据显示……”以经济发达国家中的物流现象以及我们的相关数据,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表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博物馆的使命,是个厚重而又常新的话题。说它厚重,是因为它承载着人类文明,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叙述着过往;说它常新,是因为在不同时代,它总是带着不同的色彩并被赋予不同的功能和职责。在新时代,要让文物、遗产、古籍活起来,博物馆承担着重要使命。②博物馆能以物教人。“物”是一切博物馆的基础存在,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也是历史、文化存在的载体。物的搜集、甄别、保存、陈列都有其基本的规范及内在辑,既是一项系统的专业工程,也是一项体现审美价值的艺术工程,还是一项需要敬业奉献的工程。近代实业家张謇当年为办博物苑,“謇家所有,具已纳入”。以物教人,就是要将物的形态真实、准确、合理地展现出来,让人们在观物、识物、赏物的过程中,既能观看其形态特征,也能感受其本质属性,还能体会其生命灵性。在此过程中,让观众由物及物,由物及理,由物及人,并从中获得知识,体会美感,陶治性情。③博物馆能以史有人。“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物的背后有着其特有的历史和故事。要将这些历史和故事尽可能真实地挖掘出来、准确清晰地描摹出来、形象生动地讲述出来,既需要知识水平,也需要智慧能力,还需要付出艰辛劳动。要尽可能还原历史真实,在不违背真实的前提下,将故事讲得生动形象。张謇当年呼吁国家办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功能之一就是存史以公诸天下,以物存证,以史服人。博物馆本身亦具有存史功能,除了书本外,博物馆的文物、遗存都是非常鲜活的史料,能够“更好发挥以史育人作用”,让人们在倾听历史故事中学史、懂史,提高鉴史能力和欣赏水平,又在触动和感动中汲取正能量。④博物馆能以文化人。“文”指的是文化,文物背后有历史有故事,历史故事背后蕴含着文化。以文化人是指由“物”“史”所体现出的文化来引导人、熏陶人、感化人,使人们的心灵、思想得到浸润和滋养。文化既客观存在,又抽象无形。以文化人,博物馆的这个功能和职责在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化蕴含于文物之中,人们在观物、品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受到感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既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享受,也能领略并感知文化遗产的精髓和力量。⑤物、史、文三者处于不同的层面。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基础;第165页共165页,史是能够领略、感知的,是物与文化的桥梁纽带;而文则是无影无形的,当然,它虽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是可意会的。史借助于物得以表达,而文又附着于物的形体、史的内涵之中。物所展陈的程度、史被挖掘的水平,这二者对文化的揭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⑥要让文物动起来,让博物馆活起来,除了内容的实、形式的美,还要有手段的新、方法的活,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来获取并释放更多信息。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四者和谐统一,物、史、文三者融为一体,真正达到以物教人、以史有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和效果。(摘编自王敦琴《新时代博物馆的重要使命》)材料二:①当今博物馆的角色已不限于单纯的积累传承,其核心动能在于对社会创新的推动。作为文化生产单元的博物馆,必须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成为生产知识的动力源,培养人们创造性的思维,我们把这样的体系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②新技术带给艺术博物馆领域中首要、直接的变化来自受众“观看”模式的改变。传统的观众概念被新技术发散成为“受众”概念,即观看这一行为本身并不足以代表人们在艺术中所获得的全部。虚拟现实、大数据、智能穿戴等技术的发展,也拓展了受众对于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程度。同时,博物馆为了增加受众,不断积极拓展和电影、智能工业等其他领域的深度合作,受众和博物馆所提供的艺术生产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③建构智识机制不断启发创新思维模式从而梳理当代的人类认识规律与特征,正是艺术博物馆的当代意义所在。“智识”概念来源于人类认知传统和脑科学的研究结果,相对于通过经验和教有获得的事实、信息或信息集合的“知识”,“智识”更准确地指向人们判断事物和解决矛盾的逻辑与能カ,以思考、理智、判断为特征。“智识”强调的是认识发生的机制与过程,“知识”强调的是认知活动或能力达成的结果。艺术博物馆在当今的智识体系建构中,显示出以视听等感官体验为主的特征,同时与其他学科合作,传递、收集与归纳信息,为集体记忆提供支持,启发创新思维模式。④数字技术革命使技术与文化高度融合,同时影响了包含艺术生产与博物馆运营在内的所有非物质生产领域,改变了人类的思维与行为。观众在“参与”作品的同时,其智识与艺术家的智识相互作用,可能形成新的智识结果,这成为艺术博物馆智识机制最基本的形式。博物馆可能不会直接解决21世纪困扰人类的许多问题,但是,通过让民众增进智识,可以在最终解决方案中发挥作用。如果探究“智识”第165页共165页,,跨学科是其主要特征,整合多学科的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才能梳理其脉络。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纳入到新时代的技术认知中来,参考一些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在内的研究方法,来重新观察艺术和生态秩序,是艺术博物馆面对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智识精神。⑤回应受众的变化,策展强调与观众的融合与平等,主要表现在策展内容、结构、过程、结果的开放。人与艺术在媒介的中介下形成一种“双重凝视”。展览呈现的作品需要观众的参与オ完整,而策展人与艺术家在展览尚未成形时,创作出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是“未成形”作品。在展览展出的那一刻,作品被观众参与,被凝视,这样的状态又是一个流动的过程,作品因此才完整。⑥当下的艺术场域不再提倡“权威”,策展人也由放弃权威、放弃诠释作品这一行为,得到了更纯粹的、基于“平等凝视”的策展实践。策展从单向的传递转变为平等的交流。观众不再是旁观凝视,而是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之一。⑦在新知识形态时代,我们认为艺术博物馆提供的不仅是艺术专业知识的直接生产,而且是生产知识的动力——一种创新思维模式,一个智识生长的空间,我们把这样的博物馆运营指导思想,称为智识机制的建构。(摘编自张子康《用博物馆的“大脑”去思考》)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博物馆的使命是厚重而常新的话题,承载着人类文明,也被赋予了不同功能与职责。B.“物”承载着历史与文化,是博物馆的本质内容,其展陈直接决定了文化揭示的程度C.博物馆核心动能是推动社会创新,通过建构智识机制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性思维。D.新技术不仅改变了受众的观看模式,也拓展了受众对作品可能的参与和干涉程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要达到以史育人,就要通过博物馆获取真实准确的史料,引导人们学史、懂史、鉴史。B.博物馆要实现使命、活起来,就要关注内容、形式,还要有新颖的手段与灵活的方法。C.艺术博物馆追求视听等感官体验的特征,决定了其智识体系的建构要与其他学科合作。D.平等凝视中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就是观众,他们与放弃诠释作品的艺术家平等交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博物馆使命范畴的一项是()(3分)A.国家博物馆展出包括月球样品001号在内的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第165页共165页,B.张謇说:“盖博物苑,以为学校之后盾,得以综合古今,搜讨而研论之耳。C.广东博物馆设立发展基金,通过财政注资和公开募集方式定向支持各种活动。D.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涵盖敦煌石窟千年营造的厚重历史、艺术和人文积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⑤段是如何总结上文、引出下文的。(4分)5.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博物馆如何通过智识机制的建构推进“以文化人”这一使命的落地。(6分)(一)现代文学阅读1.B(B项中“直接决定了”过于绝对)2.B(A项中“通过博物馆获取真实准确的史料”说法错误,原文为“除了书本外”;C项中“决定”有误,强加联系;D项中“构造者就是观众”“与放弃诠释作品的艺术家”说法错误,原文分别为“成为主观艺术意涵的构造者之一”“策展人也由放弃权威、放弃诠释作品”)3.C(C项是说博物馆的发展方式,与使命无直接关系)4.(1)首先指出了物、史、文的不同,又分析了三者的关系,以此总结上文。(2)通过分析物、史对文化揭示的影响,引起下文。(本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5.(1)我们可以借助智识机制的建构更好地通过文化来引导人、感化人。(2)创新思维模式,借助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拓展与电影、智能工业等合作,全面深入地展现“物”“史”所体现的文化,更好实现以文化人。(3)将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纳入到技术认知中,参考包括人类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方法,多方面地展示“物”中的文化。(4)营造智识生长空间,在策展时注意与观众的融合与平等,形成“平等凝视”,使观众感悟其中的文化内涵,推动知识的生产。(本题6分,每点2分。任选三点,意思对即可)(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第165页共165页,生态文明意识是对工业文明时期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维模式的突破,通过公民对生态问题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领悟和理性自觉,形成的公民对待生态的基本理念,这是一种新的世界观。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同度和知晓度,但相对于生态危机的严重性,相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来说差距还非常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众多的问题与困境。第一,公民生态知识普遍缺乏。掌握一定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导。但是,目前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却普遍缺乏,整体水平较低,对生态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目前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总体呈现一强一弱状态:浅层环境意识很强,深层环境意识很弱,这是典型的本能式的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2014年2月20日环保部发布的我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公民在雾霾与生物多样性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了解程度高于80%,在这当中,雾霾是99.8%,然而对于PM2.5世界环境日以及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等的知晓度却低于50%,除此之外,受访者中,在14个有关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平均知晓数量是9.7项,而全部了解的仅是1.8%。公民对众多的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度低、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常常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些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事情,从而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第二,公民生态法制观念淡薄。首先,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有关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公民能够意识到环境法规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工作中的重要性,却只有少部分的公民了解相关的政策法规。其次,公民缺乏基本的维权意识。公民在享受个人日常生活环境不受到损害与污染的权利时,同时也必须履行维护生态的义务。2013年环境保护部(现称生态环境部)开展了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研活动,相关分析表明,接受访问的对象有45%左右在涉及环保问题时打过举报电话,不过其中对污染问题进行举报的不到一半。人们往往忽视了自己具有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却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已经或者正在受到侵害,个别公民即便知道,也没有依法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第三,公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严重。在我国,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从政策的制定到推行,再到有计划地组织公民进行生态教育,都是政府在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公民一直处于被动角色,容易将自己置于生态保护之外,不能清楚认识自身对生态保护的作用。一旦出现生态环境状况危机,第一反应就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没有做好相应的工作,管理、监察工作做得不到位。在随机的街边调查中问到“你认为现在城市环境恶化谁应该负主要责任?”有72.33%的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仅有6.43%的公民认为自己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做得不够好。当被问到“第165页共165页,你认为现在的雾霾状况的发生主要是谁的责任?”超过半数的公民认为是企业的不合理生产和排污造成了空气污染。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过分依赖政府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摘编自赵瑞华、厉雅娇《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材料二(摘编自《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材料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教师是关键,课程是基础,学生是主体。当前,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因成长环境和经历所限,现有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不得不学、研、教同时进行,任务重、压力大。同时,由于生态文明教学工作起步不久,难免存在课程良莠不齐、教材辗转抄编、思想彼此扞格、知识相互矛盾等问题。这就急需组织精干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实践表明,开展校际合作、成立教学联盟、整合优质资源和打造共享平台,都是可行的办法。而对于学生这个主体,我们应从国情世情、科技知识、生命价值、自然情感、经济模式以及消费观念、行为方式等多方面系统展开教育,使其知晓今昔变化、明了中外差异、理性认识环境、自觉担当责任;着力培育学生知行合一精神,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开始、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美丽校园”建设并发挥其“绿岛效应”;支持学生开展生态文明专题调研和社会服务实践,培育“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家国情怀和主人翁意识。总之,要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涵养其精神、培养其素质、引导其行动,使之成长为具有生态文明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摘编自王利华《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材料四第165页共165页,社会生态教育也是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的必要组成部分。社会生态教育是面向社会大众的生态教育实践,是以社会各个阶层的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提升他们的生态素养为目的的教育。对于每一个社会个体而言,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渐进的过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对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的认知是不同的。生态问题具有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的特点,人必须从新的生态知识中汲取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理念。面向成年人的生态教育应注重生态理念的践行,应促使成年人自觉地掌握新的生态知识,提升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社会生态教育,可以进一步提高国民对生态环境和生态问题的认识,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摘编自王丹《生态文化与国民生态意识塑造研究》)1.下列说法中,符合材料一论点的一项是()(3分)A.培育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中去。B.一旦出现生态环境状况危机,大部分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全部责任。C.不主动履行维护生态的义务也是公民缺乏基本维权意识的表现之一。D.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起主导作用是导致公民一直被动践行可持续生态理念的主要原因。2.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图1可知,公众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比例从2007年到2013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B.根据图1可知,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获取信息渠道占比仍然较大,但是整体增长势头较为缓慢,个别渠道甚至出现负增长。C.根据图2可知,在所有年龄段的受访者中,依靠电视/广播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都是最高的。D.根据图2可知,在受访者中,有三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超过50%。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雾霾与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方面等属于浅层次的生态知识,而PM2.5与世界环境日及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等属于深层次的生态知识。B.我国公民深层次环境意识很弱,因而常常就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做些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的事情,从而影响到生态文明的建设。第165页共165页,C.现有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教师队伍不论知识结构还是思维方式都存在一定缺陷,教材编纂也不够严谨。这些都是当下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痛点。D.面向成年人的生态教育应注重生态理念的践行,促使其自觉地掌握新的生态知识。这与针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有一致性。4.材料一中三个分论部分都突出采用了哪种方法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5.根据材料二、三、四,谈谈如何提高我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4分)1.C(A.“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彻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中去”错误,原文只说“掌握一定的生态保护知识是公民进行生态保护实践的基础和前提,更是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先导”,材料一并没有谈及生态教育方面的内容。B.“全部责任”错,原文“有72.33%的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是“负主要责任”。D.“主要原因”错,根据原文“公民在环境保护方面过分依赖政府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环境保护的各种措施的实施效果”可知,主要原因应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社会心态。)2.D(D.“有三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错误,比对图2的纵坐标,只有两个年龄段的受访者通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渠道获取生态文明信息的占比超过50%,14岁以下、30~60岁、60岁以上的不足50%。)3.A(A.“浅层次的生态知识”“深层次的生态知识”错误,文中是“浅层环境意识很强,深层环境意识很弱,这是典型的本能式的自我保护型的环境意识”,浅层次、深层次指的是公民的环境意识,而不是指特定的环境知识。)4.都使用了翔实的数据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2分)如:第二段“受访者中,在14个有关生态文明知识方面的平均知晓数量是9.7项,而全部了解的仅是1.8%”;第三段“接受访问的对象有45%左右在涉及环保问题时打过举报电话,不过其中对污染问题进行举报的不到一半”;第四段“有72.33%的公民认为政府应该负主要责任,仅有6.43%的公民认为自己的生态环保意识不强,做得不够好。”(2分)5.①充分发挥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等新媒体的效应,传播生态知识。②第165页共165页,建立健全生态教育体系:建设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开设优质课程,编写优秀教材。③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持续性地培养公民生态意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迄今为止,无论是早发现代化国家的城市化还是后发国家的城镇化,在其启动运行的过程中,政府都无一例外地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主要是因为城市更新和社区营造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具体言之,未来社区建设首先是一个政策建构和实施的过程,无论是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还是社区改造工程的实施,整个工程都与政府政策制定过程密切相关。尤其是对那些特色社区和问题街区的改造,更是要政策先行,聚焦社会总体状况,推进社区社会资本的形成和社会融合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所谓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起源于欧美的较为流行的经验是所谓“PPP模式”,PPP主要是强调“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各参与方达到比单方面更有效的结果,在获得最大社会利益的同时,各方也共同承担项目责任和融资风险”。既然我们将城市更新落到具体的社区层面,那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未来社区建设进程中的社会参与之所以如此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个城市只有在社区层面存在着活跃的具有较强社区归属认同的社会力量,来自政府和市场的种种政策和举措才能踏实落地,并发挥作用,而不至于在社区规划改造的过程中发生对立冲突。第165页共165页,毫无疑问,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对现代性展开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和扩张,以及乡村社会所面临的严重萎缩的困局,都从根本上改写了现代社会历史,使人类社会在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严重的现代性困境及问题。早在20世纪60年代,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中即深刻指出,在过去的30年间,“城市更新只是表面上换上一种新的形式,实际上继续进行着同样无目的集中并破坏有机机能,结果又需治疗挽救”,“城市的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城市使人疏远”。因此,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如何通过未来社区规划,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难点和关键。自人类社会步入现代以来,即面临激烈的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发展社会学学科体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现代化理论即强调,只有告别传统,才能真正地进入现代。但长时间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告诉我们,这种非此即彼的“传统-现代”二分思维方式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代之而起的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我们所规划设计的未来社区,不可能脱离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进程,而突兀地建构起所谓的“未来性”。进而言之,只有充分彰显传统性才能体现其未来性,因为未来性的一个最大特性便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摘编自田毅鹏《“未来社区”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材料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需要进一步认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企关系内嵌在社会关系和社会网络中,受到相应的关系性规则的影响。关系性规则(比如信任)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带来的交易成本问题、矫正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资产专用性。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中,需要尤其关注到个人、社区、企业三类关系性治理类型在跨部门互动中的基础作用——信任、柔性和交流,跨部门之间的深层交往尤其依赖于这些关系过程。第二,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比如从属关系、信任关系以及市场关系。社区治理研究需要进一步讨论社区治理中复合治理机制的作用,其中包括了众多异质性治理机制的融合——单边治理与双边治理、关系治理与非关系治理等不同治理机制的对话。第三,从本质上来说,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新社区何以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第165页共165页,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因为未来社区建设所涉及的各种事务均带有总体性,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建构和实施。B.未来社区建设需要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才能避免对立与冲突。C.未来社区建设面临传统-现代间的冲突,只有告别传统,才能进入现代,只有在对传统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规划社区的未来性。D.未来社区建设需要治理转型,治理转型的关键是跨部门的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互动的基础作用是信任、柔性和交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政府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把握好分寸,如果政府包办,种种政策和举措反而难以落地。B.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中的论述看,要消解现代性困境,城市更新首先必须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疏远。C.社区建设的未来性实质就是将其前瞻性和延续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传统-现代-未来这一连续性的发展。D.未来社区治理转型,最终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未来社区建设途径的一项是()A.城市更新的规划设计B.建立起充满共享性的社会C.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D.跨部门的深层对话与交流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未来社区”下一个简要定义。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第165页共165页,【答案】1.A2.D3.B4.未来社区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治理共同体。5.①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②谋求政府与企业及居民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③未来社区的建设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需要保持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从而体现“未来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社区居民通过引进私人资本”错误。由原文“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可知,“引进私人资本”的主体不是社区居民,而是政府。C.“只有告别传统”错误。由原文“新现代化理论则强调传统与现代之间的良性互动,提出对传统的重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应努力建立起未来与传统间直接的联结”可知,不是要“告别传统”,是要承继传统因素,且对现代性本身也要反思。D.“关键”错误。由原文“未来的社区治理转型应当了解多种治理关系如何衔接互动”可知,原文是“应当了解”,不是“关键”。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D.“最终为了实现各部门对‘治理共同体’有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有情感归属”错误。由原文“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可知,文化认知、价值认同、情感归属等是治理转型的条件,而非目的。第165页共165页,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B.这是未来社区建设的目的,而非建设途径。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由原文“作为一个以未来社区建设为核心目标的综合性社会建设工程,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可知,未来社区的一大特点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由原文“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系,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应该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可知,未来社区要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由原文“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可知,未来社区要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由原文“未来社区建设也是一个带有极强未来性的复杂工程,而且,其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可知,未来社区要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由原文“建构“治理共同体”的内涵已经超越了权力变移的单一过程,跨部门关系的构建在更深层次和更广泛的意义上需要走向整体性的社会建设,包括对社区公共生活的文化认知和价值认同、对社区共同体的情感归属以及对公共物品潜在获益的认知等等”可知,未来社区要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所以下定义的时候要找准概念的属性,可以概括为:未来社区是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居民、企业、社会多方合作共建共治共享,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于一身,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有价值认同和情感归属的治理共同体。【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第165页共165页,材料一第一段首先说到在未来社区建设的问题上,我们首先必须重视政府的力量,政府必须通过其政策建构和行政实施发挥其主导性作用。第一段虽然说到政府的主导作用,但所谓的政府主导并不是政府包办,而是应根据“PPP模式”引进私人资本,建立起公私合作关。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努力将社区居民看作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社会参与力量,纳入未来社区建设的进程之中,所以谋求政府与企业及居民等多方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材料一二、三段说到未来社区建设的未来性要想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彰显,就必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在未来社区规划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地沿袭城市更新模式,而应在反思批判的基础之上,以将技术性、社会性、生态性集于一身的未来性来消解现代性困境。所以,未来社区的建设须处理好其与现代和传统的关系,需要保持二者的良性互动与融合,从而体现“未来性”。(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词语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更广。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乐此不疲发明各种网络缩略语的时代。比如“awsl”之类的高频网络用语被大量使用。“awsl”,源于“啊,我死了”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表达了年轻人在感受到“惊讶、兴奋、快乐”等各种喜爱之情时的强烈情绪。除“awsl”外,还有“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sk”(生快,即生日快乐的缩写)、“ssfd”(瑟瑟发抖)等一系列按照同样方式创造出来的缩略语词汇,往往是年轻人在弹幕或其他网络环境中使用。人们初一接触网络缩略语,往往感到不知所云,一旦了解其涵义又感觉有趣,甚至耳目一新,拓展了对汉字汉语的认知界限。就像很多机构都有简称一样,语言变化过程就是越来越简便快捷,当一个长词用多了,就会以缩减省略的形态出现,通过一串简单的字母符号就能清晰表达一种真实状态或个体体验,这是汉语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网络缩略语的形成与互联网的特性密不可分。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提出“模因”概念: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模因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大脑的过程变得极为简单,甚至可以用“病毒式传播”第165页共165页,来形容。网络传播的特点就是不断复制扩散,而复制过程中往往会再创造,比如“awsl”在传播过程中又衍生出“阿伟瘦了”“啊我睡了”等近十种脑洞大开的解读。网络复制的简单便捷,以及在复制过程中的创新再造,使更多的网友由被动受众与旁观者变成直接参与者和行动者,最终成为一场集体娱乐的狂欢。网络缩略语的流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表达出年轻人情绪外泄与自我张扬,他们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实现了内在的娱乐。当某种流行语在一定的群体中开始流行的时候,从众心理会让更多的人接纳并使用这些流行语,以表明自己与时代潮流同步,同时避免被同一群体所排斥,这种自我认同的强烈愿望使其更愿意投入到流行与时尚之中。反之,那些不使用流行语的人会面临某种压力,被别人视为跟不上潮流,甚至可能被边缘化。如今网络用语特别是缩略语已经在向网下扩散,不断“进军”人们的语言体系,已开始融入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社交方式。不过,网络用语的生命力目前还难以得到验证,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流行一时的词汇已经消失在汉语的历史长河中。如莫言所说:“语法变化非常缓慢,而词汇却像一潭活水,会不断地有新词语产生,也会不断地有过时的词汇被淘汰消亡。”在宽容对待网络用语的同时,我们也必须要力戒和淘汰其中的低俗、庸俗、恶俗,甚至肮脏丑陋的东西,网络流行文化的底线就在这里——不滥用、不恶俗。从更大的视角看,因为技术的进步,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进入泛娱乐时代,在这个新的时代里,我们的交流工具越来越依赖网络,不可避免地会把娱乐属性摆在前面,因为它传播更加高效,更加直指人心。但只要不滥用不恶俗,不论喜欢与否,那都只是演进的一级台阶。(摘编自微博考试研究所《网络用语演进》)材料二今年6月,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0)》。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经历了从“舶来品”到“本土化”的发展路径;它呈现给公众的样态,从起初的“多语码化”发展为当下的“多模态化”;它不再是当初网络达人、“大虾”等“小众”的专利,而成了网上网下的“大众”所共用、共有、共享的语言产品。在网络语言正全面走进现实语言生活的背景下,不少学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网络流行语在反映时下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带来不小冲击。尤其是部分网络流行语在非理性传播过程中,带有明显叛逆、污损等亚文化色彩,极易影响青少年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养成。第165页共165页,微博作者橙子辅导指出,对于网络流行语要有所区分,其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带有粗鄙化、低俗化倾向。针对后者,无论是公民还是媒体从业者,都应自觉抵制,有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客观来说的确丰富了我们的词汇。”微博作者橙子辅导说道,应该秉持积极开放的态度去看待。总的来看,低俗负面的语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邹煜提到,流行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潮流,但不见得适合所有人。“社会大众不可能也没必要穷尽所有信息。对一些‘热词’,大家有陌生感也很正常。”流行语反映时代变迁,并不是时代的全部,更不是我们生活的全貌,它只是反映了某些侧面。专家们表示,语言本身具有反向塑造作用,当我们选择语言时,语言本身也会反过来塑造我们的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文化内涵乃至思想深度。面对形形色色的流行语,切不可盲目跟风。(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具有娱乐性的网络缩略语通常出现在弹幕或其他网络环境中,它们往往是由年轻人按照相同的方式创造出来的。B.网络缩略语形成并流行,根源在于符合年轻人情绪外泄、讲究简单便捷、从众心理突出、乐于创新的群体特点。C.网略缩略语的出现符合汉语发展的规律,因为语言变化逐步走向简便快捷,长词使用多了就会缩减成字母符号的形态。D.网络缩略语的出现,客观上丰富了我们的词语,反映了我们生活的某些侧面,我们应该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去对待它们。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得以迅速传播,其使用群体已经由网络达人、“大虾”等扩展到网上网下的大众。B.网络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表达方式和社交方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第165页共165页,C.网络语言在流行的同时,也经受着时间的淘洗,只有那些积极健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词汇才会最终长期流传下来。D.网络语言的净化需要专业媒体人士乃至大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也离不开管理部门的监管引导,这是语言发展应遵循的规律。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2020年的网络“全民流行语”呈增多态势,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后浪”“直播带货”等,都为大众所熟知,在全社会流行。B.近些年,“中国梦”“新常态”“打虎拍蝇”“供给侧”“双循环”等一批政经领域的主流文化词汇演变为大众生活流行语。C.直接表达情绪的“压力山大”“我太难了”等容易成为潮流,含蓄表达的“双节棍”“网抑云”等让不少人感到难懂甚至陌生。D.“汉语盘点2020”公布的五大候选国内词中,“口罩”“抗疫”“逆行者”“健康码”等4个词与抗疫相关联。4.材料一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可以得出哪些语言发展规律?【答案】1.D2.D3.C4.①举例论证,列举“awsl”、“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sk”(生快,即生日快乐的缩写)、“ssfd”(瑟瑟发抖)等一系列网络缩略语。②类比论证,将语言变化的过程与“像很多机构都有简称一样”类比。③引用论证,引用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模因”概念,引用莫言的言论。5.①词语产生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②新的语言是“小众”创造,然后逐渐为“大众”接纳;③语言的发展逐步走向简便快捷;④词汇会不断地发展、更新,有的被淘汰也有的得到流传。【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按照相同的方式”错误,只是所举的例子是按相同方式创造的。B第165页共165页,.“年轻人……特点”错误,这些特点不全是年轻人的特点,比如“讲究简单便捷”不一定就只是年轻人需要。另外“根源”这一说法也不准确。C.“长词使用多了就会缩减成字母符号的形态”错误,原文说“当一个长词用多了,就会以缩减省略的形态出现”,并不一定会缩减成字母符号形态。网络缩略语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具有网络流行语的特征,所以D正确。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这是语言发展应遵循的规律”错误,“这”指代的内容不属于语言发展遵循的规律。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证明网络流行语“成了网上网下的“大众”所共用、共有、共享的语言产品”。B、D证明流行语反映时代变迁,折射生活状态。这三项都能支撑材料二的观点。C.讨论网络热词表达风格与流行程度的关系,无法与材料二中的观点吻合。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除‘awsl’外,还有‘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sk’(生快,即生日快乐的缩写)、‘ssfd’(瑟瑟发抖)等一系列按照同样方式创造出来的缩略语词汇,往往是年轻人在弹幕或其他网络环境中使用”,列举“awsl”、“xswl”(笑死我了)、“zqsg”(真情实感)、“sk”(生快,即生日快乐的缩写)、“ssfd”(瑟瑟发抖)等一系列网络缩略语,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第二段“就像很多机构都有简称一样,语言变化过程就是越来越简便快捷,当一个长词用多了,就会以缩减省略的形态出现,通过一串简单的字母符号就能清晰表达一种真实状态或个体体验,这是汉语发展的规律”,将语言变化的过程与“像很多机构都有简称一样”类比,运用了类比论证。第165页共165页,第三段“英国著名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提出‘模因’概念: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第五段“如莫言所说:‘语法变化非常缓慢,而词汇却像一潭活水,会不断地有新词语产生,也会不断地有过时的词汇被淘汰消亡’”,引用英国演化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的“模因”概念,引用莫言的言论,运用了引用论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一第一段“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词语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更广。眼下我们正处于一个乐此不疲发明各种网络缩略语的时代”可知词语产生与时代生活紧密关联;由材料二第一段“它不再是当初网络达人、‘大虾’等‘小众’的专利,而成了网上网下的‘大众’所共用、共有、共享的语言产品”可以得出新的语言是“小众”创造,然后逐渐为“大众”接纳;由材料一第二段“就像很多机构都有简称一样,语言变化过程就是越来越简便快捷”可知语言的发展逐步走向简便快捷;由材料一第五段““语法变化非常缓慢,而词汇却像一潭活水,会不断地有新词语产生,也会不断地有过时的词汇被淘汰消亡”可知词汇会不断地发展、更新,有的被淘汰也有的得到流传。(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这是经济“外循环”的优势。但是,经济“外循环”持续的时间越久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就越是严重,因此发展经济“内循环”非常有必要。与以前“扩大内需”的提法相比,“内循环”显然更加动态、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因此,从2020年起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出口、消费、投资“三驾马车”将变为消费和投资“双轮驱动”,也就是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两头在外,大进大出”逐渐向内需与出口并重过渡,国内供给和需求形成良性循环。“内循环”或将成为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也将成为资本市场映射的产业趋势。第165页共165页,(摘编自孟凡君《我国启动“内循环”实现经济独立》)材料二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第一,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进入了衰退期,我们的出口碰上了天花板。第二,从2006-2015年,10年WTO里各种贸易纠纷案件1/3是跟中国打的,因为中国的出口突飞猛进,等于占领别的国家的市场,所以摩擦不断。但这个摩擦和美国现在和我们搞贸易摩擦、贸易战是两回事,那属于WTO常规的经济次序里产生的摩擦。第三,从2012年以后中国的劳动力边界条件变化了。整个的劳动力成本提高了,这几年劳动力成本提高一倍以上。第四,中国在这样的大工业发展中,油电煤气运包括城市土地成本都提高了很多,比较优势开始减弱。第五,生态环保的压力增加,对环保的治理成本也大大提高。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从2013年提出了新常态,2014、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了过去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状态,转化为供给平衡的状态,多余的供给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摘编自黄奇帆《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和中国经济双循环》)材料三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属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高层关于内循环的完整表述是:“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并未动摇。所以内循环不是闭关锁国,而是“备份”我国。说回到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3位大赢家,理解北京、深圳腾笼换鸟,以及杭州弯道超车,有助于我们理解内循环。这也是我国“备份”我国,以及第四次城市大洗牌的关键。(摘编自微博作者橙子辅导《内循环带来大震动》)材料四第165页共165页,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起飞与繁荣很大程度是依赖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引入了国际资本、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方式及市场化观念,而且让中国最为优势的劳动力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并进入国际贸易的分工体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全球接轨。不过,到现在为止,与美国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相比,中国的内需扩张只能是在有限的程度进行。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中国居民的消费力与北美国家相比,存在巨大的差距。中国的城乡差别、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差别、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力的差别都很严重,有些农村居民刚刚从贫困线上走出。如果没有重大制度改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全面提升,他们的潜在消费力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的消费力的。还有,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外向型经济是在逐渐调整,但其代替的是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并以此来拉动中国GDP增长。但这种增长是以房价快速上涨及居民负债快速增加为代价的。目前房价高的城市,许多居民每月收入还了住房按揭贷款之后,可支配可消费的收入非常少。同时由于住房价格是一种社会财富分配机制,而价值高的住房掌握在少数人手上,这必然会让整个社会财富分配越来越不公。在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居民的消费力相对水平越来越低。中国的“内循环经济”是建立在中国居民消费力不足、经济房地产化、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等基础上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难以确立。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重大制度改革,特别是基础性制度的改革。所以,要建立中国的“内循环经济”体系,有人认为应该以确立内需体系、解决三农问题及加快科技创新为突破口。但无论是三者并进,还是单头进行,要取得重大进展,都得以市场法则为依归。“内循环经济”的确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市场化体系能否成熟,市场能否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并以市场法则来化解中国生活中一系列的中长期问题,否则“内循环经济”可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摘编自易宪容《内循环经济的实质与未来发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虽然经济“外循环”持续久了就会暴露严重的问题,但每个国家都需要通过它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B.经济“内循环”是通过“扩大内需”,实现经济独立,但“内循环”不是放弃对外开放,闭关锁国,而是为我国发展“备份”。C.北京、深圳、杭州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借着大量项目的出台,实现产业升级,成为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最大赢家。D.面对我国外向型经济所遭受的多重压力与变化,中央从2013年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循环措施,我国经济就在往内循环方向发展了。第165页共165页,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我国实行经济“内循环”的背景及原因,材料一指出经济“外循环”存在的问题,材料二则将问题分析得更为具体、全面。B.材料三橙子辅导提及的第三次城市大洗牌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佐证材料一中每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非常需要“外循环”和“内循环”的观点。C.材料四指出,中国确立以“内循环”为主导的经济体系的基础还较为薄弱,尤其是市场化体系还不成熟,需要一系列的基础性制度改革。D.通过材料二、材料四的比照可以发现,经济“内循环”虽然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却是在疫情下世界经济趋势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制约内循环经济发展因素的一项是()A.城市化大规模发展B.居民消费力地区差异大C.科技创新比较慢D.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不成熟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中国内循环经济”下一个简要定义。5.中央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决策有哪些层面的依据?请简要分析作答。【答案】1C2.D3.A4.“中国内循环经济”就是指中国在世界经济外部压力和变化增大的背景下,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建立的,以内需为主导、以实现经济独立为目的的经济发展体系。5.①经济规律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所以不能闭关自守,脱离国际循环。②经济发展的现实层面:世界经济形势以及疫情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种种压力和变化,需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内循环。③中国国情层面:巨大的人口资源、超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其他优势,有利于实施经济内循环。④历史经验层面:2008年以4万亿救市计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以及中央后来的一系列政策调整,表明内外循环是可行的。(任答3点即可)【解析】第165页共165页,【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北京、深圳、杭州在4万亿救市计划的‘内循环’中”错误,原文“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但人们往往忽略了一暗线:美联储以降息作为应对。北京、深圳、杭州借着低息资本的流入,实现产业升级,成为最大赢家”,可知,北京、深圳、杭州成为赢家,不仅是4万亿救市计划,也得益于美联储降息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且,4万亿救市计划也还并非“内循环”,只是伏笔。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D.“还停留在概念层面”错误,原文是“‘内循环经济’的确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市场化体系能否成熟,市场能否成为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并以市场法则来化解中国生活中一系列的中长期问题,否则‘内循环经济’可能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可知,并非停留在概念层面,已有实际举措,是做得不好的话可能只是一个概念。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城市化大规模发展,只要不是“以房价快速上涨及居民负债快速增加为代价”,经济未房地产化,则并不制约内循环经济,相反是有利于内循环经济的。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并下定义的能力。下定义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根据“这些问题不解决,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体系难以确立”“所以,要建立中国的“内循环经济”体系”可知,“内循环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体系”。第165页共165页,根据“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可知,“中国内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在世界经济外部压力和变化增大的背景下。根据“不过,到现在为止,与美国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相比,中国的内需扩张只能是在有限的程度进行。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可知,“中国内循环经济”依托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建立的,以内需为主导。根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起飞与繁荣很大程度是依赖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可知,“中国内循环经济”以实现经济独立为目的。最后根据以上信息和下定义的格式表述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通过和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来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可知,经济规律层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非常需要经济外循环,所以不能闭关自守,脱离国际循环。根据材料二“世界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五种压力、五个坐标面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中央审时度势……这一套循环措施出来以后,中国的经济其实就在往内循环方向走了”可知,经济发展的现实层面:世界经济形势以及疫情对我们的外向型经济形成了种种压力和变化,需要发展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内循环。根据材料三“第三次城市大洗牌属于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外贸受阻,一些明星城市顿时黯淡。4万亿救市计划,大量项目出台,让内陆城市受益不少,“强省会”抬头。内循环的伏笔,早在那时就已经埋下”可知,历史经验层面:2008年以4万亿救市计划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被动反应表明内外循环是可行的。根据材料四“14亿人口当然具有无限大的市场,但这更多的是潜在市场或潜在的消费力……”可知,中国国情层面:巨大的人口资源、超大的市场规模以及其他优势,有利于实施经济内循环。第165页共165页,文言文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丁丑,秦王世民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攻轘辕,拔之。王世充遣其将魏隐等击君廓,君廓伪遁,设伏,大破之,遂东徇地,至管城而还。先是,王世充将郭士衡、许罗汉掠唐境,君廓以策击却之,诏劳之曰:“卿以十三人破贼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世充尉州剌史时德睿帅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来降。秦王世民以便宜命州县官并依世充所署,无所变易,改尉州为南汴州,于是河南州县相继来降。刘武周降将寻相等多叛去。诸将疑尉迟敬德,囚之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言于世民曰:“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曰:“不然。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辛巳,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帅步骑万馀猝至,围之。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出围。世民、敬德更帅骑兵还战,出入世充陈,往返无所碍。屈突通引大兵继至,世充兵大败,仅以身免。擒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千馀级,获排槊兵六千。世民谓敬德曰:“公何相报之速也!”赐敬德金银一箧,自是宠遇日隆。敬德善避槊,每单骑入敌陈中,敌丛槊刺之,终莫能伤,又能夺敌槊返剌之。齐王元吉以善马槊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敬德曰:“敬德谨当去之,王勿去也。”既而元吉刺之,终不能中。秦王世民问敬德曰:“避槊与夺槊,孰难?”敬德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操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须臾三夺其槊;元吉虽面相叹异,内甚耻之。(节选自公众号重庆一诊《资治通鉴第五次作业题》)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B.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第165页共165页,C.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D.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丑,干支历六十甲子中的一个,此处不是纪年,而是和后文的“辛巳”一样都用来纪日。B.行台,指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行台左仆射,官职名,在唐初位同宰相。C.槊,古代冷兵器,用上好的金属锻造而成,属攻击性武器。主要种类有马槊、步槊、杂槊。D.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其体例跟《左传》相同。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君廓屡次设计击退王世充部下将领,得到高祖的充分肯定,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率领区区十三人打败一万人的以少胜多的先例。B.当诸将怀疑尉迟敬德有叛离之心将其囚禁起来后,李世民力排众议,认为他并无反叛之心,下令将其释放,并请人内室,赐其黄金。C.当李世民带五百骑兵行视战区地形之时,王世充仓猝率军而至包围了他,尉迟敬德掩护李世民突围时单骑避槊,如入无人之境。D.尉迟敬德与齐王李元吉比试长矛,顷刻间三夺李元吉手中长矛。李元吉虽然脸上一副惊叹诧异的样子,内心却深深地感到耻辱。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世民曰:“不然。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2)齐王元吉以善槊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12.请简要分析屈突通、殷开山主张斩杀尉迟敬德的原因。(3分)第165页共165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完颜陈和尚,丰州人。贞祐中,陈和尚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王渥授以《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义。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久不能决。明年,斜烈病愈入朝,哀宗怪其瘦甚,问:“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台谏复有言,不敢赦。未几,斜烈卒。上始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日,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走钧州,城破,陈和尚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诸行帐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B.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第165页共165页,C.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D.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兄,指堂兄,是父系亲属之一,又可细分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两种。B.《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宣传孔孟之道的著作,与传统“小学”不同。C.台谏,是监察百官的台官与劝谏天子过失的谏官的合称,宋时台谏合一。D.白衣,古代可指丧服,也可指称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本文中指丧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完颜陈和尚多遇贵人,逢凶化吉。被北兵俘虏时,得遇大帅喜爱,让他随身听命;因故入狱后,皇上又赦免了他。B.完颜陈和尚能武好文,才华出众。他所任官职均为武职,但喜好史学、文学,一直被视为优秀人才,得王渥授业。C.完颜陈和尚心系家国,正道直行。他羁留北方一年多,想方设法逃回祖国;帮助兄长处理军中事务时,依理依律。D.完颜陈和尚忠心耿耿,感人至深。他在钧州城破时,主动赴死;即便身受酷刑,坚决不肯投降,感动了敌方大将。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久不能决。(2)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14.陈和尚治军有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第165页共165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彭龟年,字子寿,临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枃同荐,除太学博士。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尝谓:“退朝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龟年奏:“人君之学与书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岂在多哉?”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①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不报。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谓:“进退大臣,更易言官,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上览奏甚骇,曰:“侂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谓如此。”批下中书,予侂胄祠,已乃复入。龟年上疏求去,诏侂胄予内祠,龟年予郡,以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龟年丐祠,庆元二年,以吕棐言落职;已而追三官,勒停。嘉泰元年,复元官。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以待制宝谟阁致仕,卒。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晚既投闲,于关、洛②书益加涵泳,匾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训蒙》。侂胄诛,林大中、楼钥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赐谥忠肃。上谓左右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得谥。使人人如此,必能纳君于无过之地。”未几,加赠龙图阁学士,而擢用其子钦。(节选自《宋史·彭龟年传》,有删改)【注】①护客,当时彭龟年正护送金国来的使者回去。②关、洛,指关学和洛学。关学为宋代张载创立的理学学派,洛学为宋代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创立的理学学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B.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C.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第165页共165页,/今熹既罢臣/宜并斥/D.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通过者,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B.教授,此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行政事务。C.内祠,指宫观使。执掌在京宫观,以宰执充任,后用以安置罢职大臣。D.致仕,古指官员到退休年龄交还官职退休,亦称致事、致政、休致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龟年孝顺母亲,耽于读书。他七岁时失去父亲,对其母十分孝顺。长大后曾读《易》到废寝忘食,且敢于怀疑朱熹、张栻的观点。B.彭龟年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曾进谏,作为皇帝读书不必贪多,重要的是虚心纳谏,向善改过。后又上奏弹劾权盛一时的韩侂胄。C.彭龟年屡被推荐,历任多职。他曾被郑侨、张枃推荐、担任太学博士,后又被林大中推荐,担任御史台主簿,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D.彭龟年死后荣耀,得谥获赠。他死后,皇帝认为他忠心耿直,赐谥号“忠肃”。死后获赠宝谟阁直学土,后又被加赠龙图阁学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4分)(2)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4分)14.彭龟年为何弹効韩侂胄?请简要说明。(3分)第165页共165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第165页共165页,A.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B.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C.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D.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在殿试中,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作进士及第。B.宣德,为明朝皇帝的年号。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C.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开始以侍郎为三省六部的长官。D.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多个义项,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耿九畴清廉公正,治政有方。他被大臣推举为盐运司同知,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事,著录成法令。B.耿九畴屡办疑案,刚正不阿。耿九畴和他人建议将被捕入狱的章瑾贬官,却遭到章瑾的女婿怀恨,耿九畴坚持到底终治其罪。C.耿九畴临危受命,安抚灾民。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他被皇上派往巡视招抚,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得到安宁。D.耿九畴革新陋习,敢于直言。他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做灯;与都察院监狱有联系的罪人不给粮食,他对此提建议,后成为法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4分)第165页共165页,(2)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4分)14.耿九畴在边境为什么不增加戍卒,而且还禁止百姓在秋冬季节迁入塞内?(3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节选《新唐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第165页共165页,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D.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官名。主,掌管;簿,文书、档案。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佐吏。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C.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其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2)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14.在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画高俭这一人物的?第165页共165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枚乘字叔,淮阳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臣闻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吴王不纳。乘等去而之梁,从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复说吴王曰:“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筰,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梁王饬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备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愿大王孰察焉。”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孝王薨,乘归淮阴。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节选自《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B.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第165页共165页,C.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D.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本义指山南水北,即受光的一面,淮阳即淮水之北,阴则反之,指山北水南。B.三光,日、月、星,也泛指各种光,三为虚,指多数,如“卷我屋上三重茅”。C.羽林,汉代侍卫皇帝的禁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战斗力很强。D.辞赋,源于战国盛于汉,汉人称屈原等所作赋为楚辞,故称赋为辞赋,亦称汉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枚乘见识广远,甚能明晓大势。吴王谋逆,枚乘两次奏书谏言,第一次指出积德累行,守义循理,才是王术;第二次分析天下利弊得失,甚为周到。B.枚乘忠心为主,也知明哲保身。枚乘力谏吴王两次,言辞见其忠心,但吴王不采纳谏言,他便选择离开,到梁地侍奉孝王,这是避祸的明智之举。C.枚乘自视甚高,不愿委身郡吏。景帝召拜他担任弘农都尉,他因长期做大国座上宾而称病辞官,待朝廷以安车蒲轮的方式征召他,他选择以死相拒。D.枚乘富有才华,谏言文采斐然。梁国的宾客都善于作赋,而他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从他上奏吴王的谏言看,也带辞赋风格,论述纵横捭阖。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2)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14.文中枚乘第二次游说吴王放弃“为逆”有哪些理由?请简要作答。(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第165页共165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奂字休文,数岁而孤,为叔父所养,好学善属文。沛国刘显以博学称,每深相叹美,执其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仕梁时左户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连官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陈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长史,迁给事黄门侍郎。齐遣东方老、萧轨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三军取给,唯在都下,乃除奂建康令。武帝克日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乃饷以衣毡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宣帝嘉之,赐米五百斛,并累降敕书,殷勤劳问。太建八年,加侍中。时有事北边,克复淮、泗,封赏叙用,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性耿介,绝诸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始兴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讽有司,固求台铉。奂曰:“衮章本以德举,未必皇枝。”因抗言于宣帝。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余。有集十五卷,弹文四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B.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C.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D.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第165页共165页,B.台阁,台、阁等建筑物的合称,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敕书,古代官府发布的一种公文,用于朝廷或地方任官封爵或告诫僚属。D.衮章,衮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礼服,衮章是衮衣上的纹样,也借指三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奂才华过人,得人赞美。他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以博学著称的刘显常对他大加赞赏,将他比作王仲宣,打算将所藏典籍全部赠给他。B.孔奂颇得重用,行事迅疾。齐人率兵入侵,他被陈武帝任命为建康令,负责办理军饷;后武帝限期决战,他一夜之间就备好数万裹麦饭。C.孔奂施财济民,为人拥戴。孔奂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在任晋陵太守期间,将所得俸禄分送给孤寡之人,郡中的百姓都称赞他为“神君”。D.孔奂不畏强权,以德选才。他拒绝请托,即使是太子、公侯对其恩威并施,也绝不屈服,认为举荐朝臣当以德行为重,而不必是皇亲国戚。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2)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14.孔奂是否接受曲阿富人殷绮馈赠的衣毡?为什么?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解析版(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丁丑,秦王世民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攻轘辕,拔之。王世充遣其将魏隐等击君廓,君廓伪遁,设伏,大破之,遂东徇地,至管城而还。先是,王世充将郭士衡、许罗汉掠唐境,君廓以策击却之,诏劳之曰:“卿以十三人破贼一万,自古以少制众,未之有也。”第165页共165页,世充尉州剌史时德睿帅所部杞、夏、陈、随、许、颍、尉七州来降。秦王世民以便宜命州县官并依世充所署,无所变易,改尉州为南汴州,于是河南州县相继来降。刘武周降将寻相等多叛去。诸将疑尉迟敬德,囚之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言于世民曰:“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曰:“不然。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辛巳,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登魏宣武陵。王世充帅步骑万馀猝至,围之。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出围。世民、敬德更帅骑兵还战,出入世充陈,往返无所碍。屈突通引大兵继至,世充兵大败,仅以身免。擒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千馀级,获排槊兵六千。世民谓敬德曰:“公何相报之速也!”赐敬德金银一箧,自是宠遇日隆。敬德善避槊,每单骑入敌陈中,敌丛槊刺之,终莫能伤,又能夺敌槊返剌之。齐王元吉以善马槊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敬德曰:“敬德谨当去之,王勿去也。”既而元吉刺之,终不能中。秦王世民问敬德曰:“避槊与夺槊,孰难?”敬德曰:“夺槊难。”乃命敬德夺元吉槊。元吉操槊跃马,志在刺之,敬德须臾三夺其槊;元吉虽面相叹异,内甚耻之。(节选自公众号重庆一诊《资治通鉴第五次作业题》)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B.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C.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D.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丁丑,干支历六十甲子中的一个,此处不是纪年,而是和后文的“辛巳”一样都用来纪日。B.行台,指尚书台(省)临时在外设置的分支机构。行台左仆射,官职名,在唐初位同宰相。C.槊,古代冷兵器,用上好的金属锻造而成,属攻击性武器。主要种类有马槊、步槊、杂槊。D.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其体例跟《左传》相同。第165页共165页,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君廓屡次设计击退王世充部下将领,得到高祖的充分肯定,认为自古以来还没有率领区区十三人打败一万人的以少胜多的先例。B.当诸将怀疑尉迟敬德有叛离之心将其囚禁起来后,李世民力排众议,认为他并无反叛之心,下令将其释放,并请人内室,赐其黄金。C.当李世民带五百骑兵行视战区地形之时,王世充仓猝率军而至包围了他,尉迟敬德掩护李世民突围时单骑避槊,如入无人之境。D.尉迟敬德与齐王李元吉比试长矛,顷刻间三夺李元吉手中长矛。李元吉虽然脸上一副惊叹诧异的样子,内心却深深地感到耻辱。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世民曰:“不然。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2)齐王元吉以善槊自负,闻敬德之能,请各去刃相与校胜负。12.请简要分析屈突通、殷开山主张斩杀尉迟敬德的原因。(3分)8.(3分)D9.(3分)C【解析】从造字法的角度判断,“用上好的金属锻造而成”的解说错误,槊是由硬木制成的。10.(3分)C【解析】“王世充仓猝率军而至”理解有误,“猝”,突然之意。另,尉迟敬德护卫着李世民突出包围后,二人又重新率领骑兵回击,出入王世充队伍,如入无人之境。11.(8分)翻译:(1)(4分)李世民说:“不能这样(指杀掉敬德),敬德如果真要叛离,又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然”“若”“叛”“岂……邪”各1分)(2)(4第165页共165页,分)齐王李元吉因擅长骑术会使长矛而自负,听说尉迟敬德的名声,请求各自去掉枪头相互较量,一决胜负。(“以”“闻敬德之能”“相与”“校胜负”各1分)12.(3分)①寻相等降将叛离唐朝,尉迟敬德也有叛逃的风险。②尉迟敬德骁勇绝伦,却被唐朝将领囚禁,可能会心生怨恨。③如果尉迟敬德心生怨恨,留下来日后恐怕会成为祸患。(每点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丁丑日,秦王李世民派遣右武卫将军王君廓进攻轘辕,轘辕被攻克。王世充派魏隐等将领攻打王君廓,王君廓伪装逃跑,设下埋伏,大败敌军,于是又向东攻占,到管城后回军。在此之前,王世充的将领郭士衡、许罗汉攻掠唐境,王君廓设计击退郭、许,唐高祖下令慰问王君廓:“你率领十三人打败一万敌人,自古以来以少胜多,还没有过这样的先例。”王世充的尉州刺史时德睿率领所辖的杞、夏等七州前来降唐。秦王李世民相机行事,命归附的各州县官吏仍用王世充任命的官员,不做变动。于是河南的其他郡县相继前来归附。降唐的原刘武周将领寻相等人大多又叛唐而去。唐军将领怀疑尉迟敬德也会叛离,将他囚禁在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向李世民进言道:“尉迟敬德骁勇绝伦,现在被囚禁,内心必然怨恨,留着恐怕会成为后患,不如索性杀了他。”李世民说:“不能这样,敬德如果真要叛离,又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马上下令释放尉迟敬德,把他带到内室之中,赐给他金子,说:“男子汉大丈夫相互之间讲的是意气相投,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介意,我最终没有相信谗言而害了忠良,您应该明白。如果您一定要走,这点儿金子就算作路费,以表这一段共事之情。”辛巳日,李世民带五百骑兵行视战区地形,登上魏宣武帝陵。王世充率领一万多步兵骑兵突然而至,包围了李世民。单雄信挺长枪直奔李世民而去,尉迟敬德跳上马大喊着横里将单雄信刺下马,王世充军稍稍后退,尉迟敬德又护卫着李世民冲出包围。李世民、尉迟敬德重新率领骑兵回击,出入王世充队伍,如入无人之境。屈突通率领大军随后赶到,王世充军队大败,王世充只身逃脱。唐军活捉了王世充的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一千多级,俘虏六千排槊兵。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怎么这么快就得到了您的回报?”赐给尉迟敬德一箱金银,尉迟敬德从此日见宠遇。尉迟敬德善于避让长矛,每次单枪匹马冲进敌阵,敌人密集的长矛刺来,却始终没能伤他,他还能夺取敌人的长矛回刺过去。齐王李元吉因擅长骑术会使长矛而自负,听说尉迟敬德的名声,请求各自去掉枪头相互较量,一决胜负。尉迟敬德说:“敬德自当去枪头,王不必去。”然后李元吉刺尉迟敬德,始终刺不中他。秦王李世民问尉迟敬德:“夺矛和避矛哪个难?”敬德回答:“夺矛难。”于是秦王又命尉迟敬德夺齐王李元吉手中的长矛。李元吉拿起长矛跳上马,一心要刺中尉迟敬德,但尉迟敬德只一会儿就三次夺了李元吉手中的长矛。李元吉虽然脸上一副惊叹诧异的样子,而内心却深深地感到耻辱第165页共165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完颜陈和尚,丰州人。贞祐中,陈和尚为北兵所掠,大帅甚爱之,置帐下。时陈和尚母留丰州,从兄安平都尉斜烈事之甚谨。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至是,王渥授以《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略通其义。正大二年,斜烈落帅职,例为总领,屯方城。陈和尚随以往,凡兄军中事皆预知之。斜烈时在病,军中李太和者,与方城镇防军葛宜翁相殴,诉于陈和尚,宜翁事不直,即量笞之。宜翁素凶悍,耻以理屈受杖,竟郁郁以死。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久不能决。明年,斜烈病愈入朝,哀宗怪其瘦甚,问:“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以台谏复有言,不敢赦。未几,斜烈卒。上始赦陈和尚,曰:“有司奏汝以私忿杀人。汝兄死,失吾一名将。今以汝兄故,曲法赦汝,天下必有议我者。他日,汝奋发立功名,国家得汝力,始以我为不妄赦矣。”陈和尚且泣且拜,不能出一言为谢。乃以白衣领紫微军都统,逾年转忠孝军提控。忠孝一军,皆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俘避罪来归者,鸷狠凌突,号难制。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六年,有卫州之胜。八年,有倒回谷之胜。九年正月,走钧州,城破,陈和尚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欲见白事。”诸行帐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时欲其降,斫足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绝。大将义之,祝曰:“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B.第165页共165页,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C.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D.陈和尚在北岁/余托以省母/乞还/大帅以卒监之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夺马/奉其母南奔/大兵觉/合骑追之/由他路得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兄,指堂兄,是父系亲属之一,又可细分为嫡堂兄弟和同堂兄弟两种。B.《小学》,宋代朱熹所撰写的宣传孔孟之道的著作,与传统“小学”不同。C.台谏,是监察百官的台官与劝谏天子过失的谏官的合称,宋时台谏合一。D.白衣,古代可指丧服,也可指称既无功名也无官职的人,本文中指丧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完颜陈和尚多遇贵人,逢凶化吉。被北兵俘虏时,得遇大帅喜爱,让他随身听命;因故入狱后,皇上又赦免了他。B.完颜陈和尚能武好文,才华出众。他所任官职均为武职,但喜好史学、文学,一直被视为优秀人才,得王渥授业。C.完颜陈和尚心系家国,正道直行。他羁留北方一年多,想方设法逃回祖国;帮助兄长处理军中事务时,依理依律。D.完颜陈和尚忠心耿耿,感人至深。他在钧州城破时,主动赴死;即便身受酷刑,坚决不肯投降,感动了敌方大将。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妻讼陈和尚以私忿侵官,故杀其夫,以故陈和尚系狱,久不能决。(2)卿宁以方城狱未决故耶?卿但行,吾今赦之矣。14.陈和尚治军有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答案】10.C11.D12.B第165页共165页,13.(1)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故意谋杀她的丈夫,因此陈和尚被关押到监狱中,很久都没能判决。(2)你难道是因为方城的案件没有判决的缘故吗?你只管去,我现在就赦免他。14.训练有素、军纪严明、作战勇猛(或身先士卒)。【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为: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带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余”是表时间的概数,不是人称代词。“岁余”意思是“一年多”,为一个词,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之”为代词,代指陈和尚,作“监”的宾语。“至丰乃与斜烈劫杀监卒”承前省略主语“陈和尚”,意思是“陈和尚到丰地之后与斜烈一起截杀了监卒”。所以在“之”和“至”之间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本文中指丧服”错,文中指的是以平民身份。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B.“一直被视为优秀人才”错。根据原文“陈和尚天资高明,雅好文史,自居禁卫日,人以秀才目之”可知是从在禁卫军中之后才被当作优秀人才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65页共165页,(1)“讼”,控告;“侵官”,侵犯官吏职权;“故”,缘故;“系狱”,被关押到监狱;“决”,判决。(2)“宁”,难道;“狱”,案件;“但”,只管;“赦”,赦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由“陈和尚御之有方,坐作进退皆中程式”分析概括出陈和尚治军训练有素;由“所过州邑常料所给外,秋毫无犯,街曲间不复喧杂”分析概括出陈和尚治军军纪严明;由“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诸军倚以为重”分析概括出陈和尚作战勇猛,或说陈和尚身先士卒。参考译文:第165页共165页,完颜陈和尚,是丰州人。贞褚年间,陈和尚被蒙古兵携掠,蒙古军大帅很喜爱他,将他安置在军帐中。当时陈和尚的母亲留在丰州,堂兄安平都尉完颜斜烈侍奉她很恭敬。陈和尚在北方一年多,假托要探视母亲,乞求回家。大帅派士兵监视他,来到丰州,他就与完颜斜烈劫持杀死了监视的士兵。夺过马带着母亲向南奔逃,大军发觉后,集合骑兵追赶他们,(他们因为)走其他的道路得以逃脱。陈和尚天资聪慧,一向爱好文史,从他加入禁卫军开始,人们把他看作是优秀的人才。从此时起,王渥把《小学》《论语》《春秋左氏传》的内容传授给他,其中的要义大多通晓熟悉。正大二年,完颜斜烈被罢去元帅之职,按规定改任总领,屯驻在方城。陈和尚跟随他前往,凡是堂兄军中的事务他都参与并了解内情。完颜斜烈当时正患病,军队中李太和与方城镇防军军士葛宣翁相殴斗,向陈和尚申诉,葛宜翁的事理有亏,陈和尚就参酌军令笞打了他。葛宜翁一向凶横强悍,以输理受杖刑为耻辱,竟然忧郁苦闷而死去。宜翁的妻子控告陈和尚因为私人愤恨侵犯官吏职权,有意谋杀地的丈夫,向御史台申诉。因为这个缘故,陈和尚被关在狱中,很久都得不到判决。第二年,斜烈病愈回朝,哀宗对他消瘦得厉害感到奇怪,问:“你难道是因为方城的案件没有判决的缘故吗?你只管去,我现在就赦免他。”后来因为台官谏官又说了一些(反对)的话,没能赦免陈和尚。不久,完颜斜烈去世。皇帝才赦免了陈和尚,说:“主管部门上奏你因为私人愤恨杀人。现在因为你兄长去世(的缘故),我违背法令放免你,天下一定会有议论我的人。以后,你发奋努力,建立功名,国家得到你的效力,天下人才会认为我不是随意救免你的。”陈和尚边哭边行拜礼,说不出一句感谢的话。(他)于是以平民百姓身份接受紫微军都统的职务,过了一年调任忠孝军提控官。忠孝军军士都是回纥、乃满、羌、浑及中原被蒙古军俘虏逃罪来归顺于金的,凌厉凶狠,据称难以统御。陈和尚统御他们很有方法,休息作战前进后退都合于规则,经过各州各邑除了应有的草料物资之外,一点儿其他的都不会侵扰侵犯,街道间不再嘈杂喧闹。每当作战,忠孝军都会率先冲锋陷阵,有疾风骤雨之势,其他各军都非常倚重忠孝军。正大六年,取得卫州之战的胜利,正大八年,取得倒回谷之战的胜利。正大九年,(他)跑到钧州,钧州城被攻破,陈和尚出来,自己声称:“我是金国大将,要见大帅禀告事情。”来到行营军帐前面说:“我是忠孝军总领陈和尚。(如果)我死在乱军中,人们会认为我背叛了国家,今天死得明明白白,天下定有明白我的人。”当时蒙古军想叫他归降,他被砍去脚折断胫骨也不屈服,嘴被割开,创口一直连到耳朵边,他仍然喷血呼喊,喊声到死也不停止,蒙古军的大将认为他有大义,赞叹说:“真是好男子,如他日重生,应让我得他效力。”(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彭龟年,字子寿,临江人。七岁而孤,事母尽孝。性颖异,读书能解大义。及长,得程氏《易》读之,至忘寝食,从朱熹、张栻质疑,而学益明。登乾道五年进士第,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丞。郑侨、张枃同荐,除太学博士。兼魏王府教授,迁国子监丞。以侍御史林大中荐,为御史台主簿。改司农寺丞,进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宁宗尝谓:“退朝无事,恐自怠惰,非多读书不可。”龟年奏:“人君之学与书生异,惟能虚心受谏,迁善改过,乃圣学中第一事,岂在多哉?”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①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不报。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谓:“进退大臣,更易言官,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上览奏甚骇,曰:“侂胄朕之肺腑,信而不疑,不谓如此。”批下中书,予侂胄祠,已乃复入。龟年上疏求去,诏侂胄予内祠,龟年予郡,以焕章阁待制知江陵府、湖北安抚使。龟年丐祠,庆元二年,以吕棐言落职;已而追三官,勒停。嘉泰元年,复元官。起知赣州,以疾辞,除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以待制宝谟阁致仕,卒。龟年学识正大,议论简直,善恶是非,辨析甚严。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晚既投闲,于关、洛②书益加涵泳,匾所居曰止堂,著《止堂训蒙》。侂胄诛,林大中、楼钥皆白其忠,宁宗诏赠宝谟阁直学士,赐谥忠肃。上谓左右曰:“彭龟年忠鲠可嘉,宜得谥。使人人如此,必能纳君于无过之地。”未几,加赠龙图阁学士,而擢用其子钦。第165页共165页,(节选自《宋史·彭龟年传》,有删改)【注】①护客,当时彭龟年正护送金国来的使者回去。②关、洛,指关学和洛学。关学为宋代张载创立的理学学派,洛学为宋代程颢和程颐两兄弟创立的理学学派。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B.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C.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D.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通过者,分三甲,一甲第一名称为状元。B.教授,此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行政事务。C.内祠,指宫观使。执掌在京宫观,以宰执充任,后用以安置罢职大臣。D.致仕,古指官员到退休年龄交还官职退休,亦称致事、致政、休致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龟年孝顺母亲,耽于读书。他七岁时失去父亲,对其母十分孝顺。长大后曾读《易》到废寝忘食,且敢于怀疑朱熹、张栻的观点。B.彭龟年忠于君主,敢于直谏。他曾进谏,作为皇帝读书不必贪多,重要的是虚心纳谏,向善改过。后又上奏弹劾权盛一时的韩侂胄。C.彭龟年屡被推荐,历任多职。他曾被郑侨、张枃推荐、担任太学博士,后又被林大中推荐,担任御史台主簿,一生担任过很多官职。D.彭龟年死后荣耀,得谥获赠。他死后,皇帝认为他忠心耿直,赐谥号“忠肃”。死后获赠宝谟阁直学土,后又被加赠龙图阁学士。第165页共165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迨归,见侂胄用事,权势重于宰相,于是条数其奸。(4分)(2)其爱君忧国之忱,先见之识,敢言之气,皆人所难。(4分)14.彭龟年为何弹効韩侂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10.D(断句参考:初,朱熹与龟年约共论韩侂胄之奸,会龟年护客,熹以上疏见绌,龟年闻之,附奏云:“始臣约熹同论此事,今熹既罢,臣宜并斥。”)11.B(教授主管的是学校课试等具体事务,不是主管学校行政事务。)12.A(文中“质疑”是“提出疑问,以求解答”之意。彭龟年是向朱熹、张栻请教学问上的疑难问题,而不是怀疑两人的观点)13.(1)等到彭龟年回来后,见到韩侂胄主持政事,权势比宰相还大,于是(彭龟年)分条列举他的奸邪之处。(本题4分,每小句1分,注意“迨”“用事”“条”的翻译,注意介宾短语后置句“重于宰相”的翻译)(2)他爱君忧国的真诚,先见之明的见识,敢于进言的气魄,都是人们难以做到的。(本题4分,每小句1分,注意“忱”“识”“气”“所难”的翻译)14.因为韩侂胄随意提拔、罢黜大臣,更换言官,假托皇上的声势,窃取权力作威作福。不把他贬去必定成为后患。(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用原句“进退大臣,更易言官,假托声势,窃弄威福,不去必为后患”回答亦可)【参考译文】彭龟年字子寿,临江人。他七岁时父亲去世了,彭龟年侍奉母亲竭尽孝道。彭龟年生性聪明、卓异,读书能够解说要旨大意。当他长大后,得到程氏的《易》一书阅读,至于废寝忘食,(彭龟年时常)第165页共165页,跟从朱熹、张栻解答疑难问题,从而学问更加透彻。彭龟年考中乾道五年(1169)的进士,被授予袁州宜春尉、吉州安福县丞之职。郑侨、张枃一起向朝廷推荐他,担任了太学博士。后来彭龟年兼任魏王府教授,升为国子监丞。由于侍御史林大中的推荐,彭龟年被任命为御史台主簿。又改任司农寺丞,升为秘书郎兼嘉王府直讲。宋宁宗曾经对他说:“退朝以后没有事,害怕自己懈怠懒惰,非得多读书不可。”彭龟年上奏:“君王的学习跟书生不同,只要能虚心接受谏诤,努力向善改正过失,这是圣人学习的头一件事,难道在于学得多么?”当初,朱熹与彭龟年约定共同论斥韩侂胄的奸邪,正巧彭龟年护送金国来客回国,朱熹因为上疏论斥韩侂胄被罢黜,彭龟年听说此事后,附奏说:“当初我约好与朱熹一同论奏这件事。今天朱熹已经被罢,我也应该一同被贬。”皇上没有接受。等到彭龟年回来后,见到韩侂胄主持政事,权势比宰相还大,于是(龟年)分条列举他奸邪的事项。龟年说:“他(随意)提拔、罢黜大臣,更换言官,假托皇上的声势,窃取权力作威作福,不把他贬去必定成为后患。”皇上看到彭龟年的奏章很惊骇,说:“韩侂胄是我的心腹,我对他信而不疑,不想他如此行事。”皇上批示下达到中书,让韩侂胄到一祠观任职,很久以后才又重新回到朝廷。彭龟年上疏请求去职,皇上诏令韩侂胄任宫观使,彭龟年任地方官,以焕章阁待制身份任江陵府知府、湖北安抚使。彭龟年请求祠观职务,庆元二年(1196),由于吕棐的指控,彭龟年被革职;以后他三次被追回官职,勒令停职。嘉泰元年(1201),彭龟年恢复原职。被起用为赣州知州,以有病为由辞去,任官集英殿修撰、提举冲佑观。开禧二年(1206),以待制宝谟阁之职退休,不久彭龟年死去。彭龟年的学识很纯正宏大,议论简明切直,对善恶是非,辨析很严格。他爱君忧国的真诚,先见之明的见识,敢于进言的气魄,都是人们难以做到的。晚年他已经清闲下来,对关洛之学的著作更加深入领会,把居处的匾额题为“止堂”,著有《止堂训蒙》。韩侂胄被杀后,林大中、楼钥都向皇上报告彭龟年的忠心,宁宗诏令赠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赐给彭龟年谥号“忠肃”。皇上对身边的人说:“彭龟年忠心耿耿可嘉,应该得到谥号。如果人人如此,一定能使君主处于无没有过错的境地。”不久,皇上加赠彭龟年龙图阁学士,又提拔了他的儿子彭钦。(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第165页共165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耿九畴,字禹范,卢氏人。永乐末进士。宣德六年,授礼科给事中。议论持大体,有清望。正统初,大臣言两淮盐政久坏,宜得重名检者治之,于是推择为盐运司同知。痛革宿弊,条奏便宜五事,著为令。母丧去官,场民数千人诣阙乞留。十年正月,起为都转运使。节俭无他好,公退焚香读书,廉名益振,妇孺皆知其名。以事见诬,逮下吏,已,得白,即留为刑部右侍郎。屡辨疑狱,无所挠屈。礼部侍郎章瑾下狱,九畴及江渊等议贬其官。瑾婿给事中王汝霖衔之,与同官叶盛、张固、林聪等论刑部不公。九畴、渊遂劾盛等,且言汝霖父永和死土木①,嬉笑自如,不宜居职。时景帝新立,急于用人,置汝霖等不问,瑾如奏。凤阳岁凶,盗且起,敕往巡视招抚。奏留英武、飞熊诸卫军耕守,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以安。两淮自九畴去,盐政复弛。景泰元年,仍命兼理。寻敕录诸府重囚,多所平反。都指挥杨得青等私役操卒,九畴劾之。诏按治,且命诸边如得青者,具劾以闻。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边民春夏出作田,秋冬辄徙入塞,九畴言:“边将所以御寇卫民也,今使民避寇失业,安用将帅?”因禁民入徙。有被寇者,治守帅罪。布政使许资言:“侍郎出镇,与巡按御史不相统,事多拘滞,请改授宪职便。”乃转右副都御史。大臣镇守、巡抚皆授都御史,自九畴始。有旨市羊角为灯,九畴引宋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②,事乃寝。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天顺初,议事京师。帝顾侍臣曰:“九畴,廉正人也。”留为右都御史。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九畴为言,乃日给一升,遂为令。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帝皆嘉纳。(节选自《明史·耿九畴传》)注:①土木:指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兵败事变。②苏轼谏神宗买浙灯事:宋神宗赵顼命令减价收买浙灯四千余盏,并将市场上的灯尽数拘收,苏轼上书劝谏,希望神宗务从俭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第165页共165页,B.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C.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D.边将请增/临洮诸卫戍/九畴言边城/士卒非乏/将帅能严纪律/赏罚明信/则人人自奋/不然/徒冗食耳/乃不增戍/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在殿试中,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作进士及第。B.宣德,为明朝皇帝的年号。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C.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开始以侍郎为三省六部的长官。D.两淮,是个方位地理概念,多个义项,泛指今天江苏和安徽两省长江淮河之间的地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耿九畴清廉公正,治政有方。他被大臣推举为盐运司同知,革除以前的弊病,逐条上奏有利于国家的事,著录成法令。B.耿九畴屡办疑案,刚正不阿。耿九畴和他人建议将被捕入狱的章瑾贬官,却遭到章瑾的女婿怀恨,耿九畴坚持到底终治其罪。C.耿九畴临危受命,安抚灾民。凤阳岁荒,盗贼将要起事,他被皇上派往巡视招抚,招来流民七万户,境内得到安宁。D.耿九畴革新陋习,敢于直言。他建议皇帝停止购买羊角做灯;与都察院监狱有联系的罪人不给粮食,他对此提建议,后成为法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灾异求言,请帝延儒硕,公赏罚,择守令,简将帅。优诏报焉。(4分)(2)已,上疏陈崇廉耻、清刑狱、劝农桑、节军赏、重台宪五事。(4分)第165页共165页,12.耿九畴在边境为什么不增加戍卒,而且还禁止百姓在秋冬季节迁入塞内?(3分)10.B(“临洮诸卫戍”做“增”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D;“言”的意思是“说”,后面一般断句,“边城”修饰“士”,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句子翻译:边将请增加临洮等卫的戍卒,耿九畴说:“边城的士卒并不缺。将帅如果能够严申纪律,赏罚分明,则人人自奋。否则的话,徒然浪费粮食而已。”于是不增戍卒。)11.C(C.“唐代开始以侍郎为三省六部的长官”错误。侍郎为三省六部长官的副职。)12.D(D.“与都察院监狱有联系的罪人不给粮食”错误。原文“罪人系都察院狱者不给米”是定语后置句,含义为“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可见是“关在都察院监狱的罪人官家不供给粮食”,而不是“与都察院监狱有联系的罪人不给粮食”。)13.(1)皇上因为有灾异而征求大臣的意见,耿九畴请皇上延揽知识渊博的儒生,公平赏罚,慎择守令,选拔将帅。皇上以褒美嘉奖的诏书答复他。(4分);(2)后来,耿九畴上书请求崇尚廉耻、清理刑事案件、鼓励农桑、节俭军赏、重视台宪官员的作用五件事。(4分)14.①耿九畴认为边城不缺士卒,需要的是要严明军纪。②禁止百姓迁入是想激发守边将士保境安民的责任意识。(一点1分,两点3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俭,字士廉。敏惠有度量,状貌若画,观书一见辄诵,敏于占对。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皆宿臣显重,与为忘年友,繇是有名。斛斯政奔高丽,坐与善,贬为硃鸢主簿第165页共165页,,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会世大乱,京师阻绝,交趾太守丘和署司法书佐。时钦州俚帅宁长真以兵侵交趾,和惧,欲出迎,士廉曰:“长真兵虽多,县军远客,势不得久,城中胜兵尚可战,奈何受制于人?”和因命为行军司马,逆击破之。进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畏鬼而恶疾,虽父母病皆委去,望舍投饵哺之,昆弟不相假财。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又引诸生讲授经艺,学校复兴。秦时李冰导汶江水灌田,濒水者顷千金,民相侵冒。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人以富饶。入为吏部尚书,进封许国公。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帝伐高丽,皇太子监国驻定州,又摄太傅,同掌机务。太子令曰:“寡人资公训道,而比听政,据桉对公,情所未安,所司宜别设桉奉太傅。”士廉固辞。还至并州,有疾,帝即所舍问之。贞观二十一年疾甚,帝幸其第,为流涕,卒年七十一。又欲临吊,房玄龄以帝饵金石,谏不宜近丧。帝曰:“朕有旧故姻戚之重,君臣之分,卿置勿言。”即从数百骑出。长孙无忌伏马前,陈士廉遗言,乞不临丧。帝犹不许,无忌至流涕,乃还入东苑,南向哭。诏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文献,陪葬昭陵。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及遗令,墓不得它藏,惟置衣一袭与平生所好书,示先王典训可用终始者。(节选《新唐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B.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C.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D.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奏议未尝不焚稿/家人无见者/少识太宗非常人/以所出女归之/是为文德皇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官名。主,掌管;簿,文书、档案。主簿即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佐吏。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C.经艺,儒家经书的统称,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D.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其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史称“贞观之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第165页共165页,A.高俭少有才学,声名显赫。他年少时过目成诵,敏于对答;一些位高势重之臣与他结为忘年之交,他因此声名显扬。B.高俭善断形势,临危不乱。宁长真入侵,他认为敌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势难持久,不足为惧,最终果然击败了敌军。C.高俭理政有方,措施得力。他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复兴教育,易风移俗;他沿着旧渠新开土地,扩宽渠道,当地百姓因此受益。D.高俭为君解难,深得器重。太宗讨伐高丽时,他暂代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他病重期间,太宗亲临探望并为之流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廉为设条教,辩告督励,风俗翕然为变。(2)雅负裁鉴,又详氏谱,所署州,人地无不当者。14.在文段中,作者是如何刻画高俭这一人物的?【答案】10B11.C12.C13.(1)高士廉给他们订立法规、教令,通告并督促勉励他们,当地的风尚习俗因此一下子改变。(2)(高俭)一向具有裁断鉴别能力,又十分熟悉氏族谱系,所任职的州,选用的人和他们任职的地方没有不符合的。14.①通过典型事例正面描写,如留下妻子奉养母亲表现他的孝顺;②通过其他人物侧面烘托,如用丘和衬托他的临危不乱;③通过作者点评画龙点睛,如评价他举止端详有丰采。【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第165页共165页,句意:士廉举止端详而有丰采,凡有进言,缙绅都注视着他。奏议没有不焚烧原稿,家人中没有见过奏议的人。高俭年轻时认为太宗是非同寻常之人,把外甥女嫁给他,就是文德皇后。“搢绅皆属以目”为状语后置句,句子中,“搢绅”作主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A、D两项;“太宗非常人”(主谓短语)作“识”的宾语,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C.“经艺……与《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经传’意义相同”说法错误。“经艺”是儒家经典的统称,而“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传书。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新开土地,扩宽渠道”说法错误。从原文“士廉附故渠,厮引旁出,以广溉道”可知,应是依附旧渠,在旁边分引支流,扩大灌溉范围。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条教”,法规、教令;“辩告”,通告;“翕然”,全部改变,形容言论、行为一致,安宁和顺。(2)句首省略主语;“雅”,本来,一向;“负”,具有;“裁鉴”,裁断鉴别的能力;“署”,任职;“详”,熟悉;“当”,符合实际情况。【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描写人物的手法的分析能力。在文中,作者写到“以母老不可居瘴疠地,乃留妻鲜于奉养而行”,高俭留下妻子侍奉母亲而自己独自去边远的瘴疠之地去上任,从中可见其对母亲的孝顺,这是通过典型事例对他的正面描写。文中描写丘和面对宁长真的进攻而想投降,高俭为他分析了利弊得失,主张应该坚守城池,最后高俭击败宁长真,这是通过丘和的慌张来衬托高俭的临危不乱,属于侧面烘托。第165页共165页,而在文中,作者还对高俭的行为直接做出评价,如“士廉进止详华,凡有献纳,搢绅皆属以目”,通过对其举止的评价画龙点睛的表现了高俭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参考译文:高俭,字士廉。聪敏有气量,容貌美丽,读书过目成诵,对答如流。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老臣显贵,和他成为忘年交,由此声名显赫。斛斯政出逃高丽,高俭因与他交好而被牵连,贬为硃鸢主簿,他认为母亲年老不可居住瘴疠横行之地,于是留下妻子鲜于氏奉养老母,自己前往。恰逢当世大乱,与京师阻隔不通,交趾太守丘和任命他为司法书佐。当时钦州俚帅宁长真率兵入侵交趾,丘和恐惧,欲出城投降,士廉说:“长真士兵虽多,但孤军深入,形势不能持久,城中士兵尚且可以战斗,怎么可以被人控制?”丘和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他率军迎击并打败敌人。被推荐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蜀人害怕鬼神而厌恶生病的人,即使父母生病都要被遗弃,只在外面远远地向屋内扔下食物给病人吃,兄弟之间也不相互借财物。(于是)高士廉给他们订立法规、教令,通告并督促勉励他们,当地的风尚习俗因此一下子改变。又带领诸生讲授经艺,学校重新兴盛。秦时李冰引汶江水灌溉农田,靠近水渠的土地一顷价值千金,百姓竞相侵占。士廉依傍旧有渠道,在旁边分引支流,以扩大灌溉渠道,当地百姓靠此变得富裕。入朝为吏部尚书,进授加封为许国公。(高俭)一向具有裁断鉴别能力,又十分熟悉氏族谱系,所任职的州,选用的人和他们任职的地方没有不符合的。皇帝讨伐高丽,皇太子代理国事驻守定州,(他)又兼任太傅,与太子一同掌管机要事务。太子下令说:“我依赖太傅的教训劝导,因而近来坐朝处理政务,(现在)却靠着桌案回答他,我内心有所不安,有关部门应该另外设一个桌案来侍奉太傅。”士廉一再推让而不敢当。回到并州,生病了,皇帝到他的住所慰问他。贞观二十一年病重,帝亲临他的宅第,为他流泪,去世时七十一岁。皇帝又想亲临吊唁,房玄龄认为皇帝服食金石,劝谏他不宜哭丧。皇帝说:“我和他有朋友、姻亲双重关系,又有君臣的名分,你就不要再说了。”当即带领数百骑从出宫。长孙无忌趴在马前,陈说士廉遗言,请求(皇帝)不要亲临丧礼。皇帝还是不答应,无忌以至流泪(劝谏),(皇帝)于是回到东苑,向南哭泣。下诏追赠他为司徒、并州都督,谥号为文献,陪葬昭陵。士廉举止端详而有丰采,凡有进言,缙绅都注视着他。奏议没有不焚烧原稿,家人中没有见过奏议的人。高俭年轻时认为太宗是非同寻常之人,把外甥女嫁给他,就是文德皇后。到临终前嘱咐,坟墓不能够有其他藏品,只放置一件衣服与平生所喜欢的书籍,以显示先王典籍方可受用终生。第165页共165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枚乘字叔,淮阳人也,为吴王濞郎中。吴王之初怨望谋为逆也,乘奏书谏曰:“臣闻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吴王不纳。乘等去而之梁,从孝王游。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枚乘复说吴王曰:“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修戎狄之义,而南朝羌筰,此其与秦,地相什而民相百,大王之所明知也。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汉知吴之有吞天下之心也,赫然加怒,遣羽林黄头循江而下,袭大王之都;鲁东海绝吴之饷道;梁王饬车骑,习战射,积粟固守,以备荥阳,待吴之饥。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愿大王孰察焉。”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景帝召拜乘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复游梁,梁客皆善属辞赋,乘尤高。孝王薨,乘归淮阴。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节选自《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B.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C.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第165页共165页,D.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晃错为汉定制度/损削诸侯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举兵/西乡以诛错为名/汉闻之/斩错以谢诸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阳,本义指山南水北,即受光的一面,淮阳即淮水之北,阴则反之,指山北水南。B.三光,日、月、星,也泛指各种光,三为虚,指多数,如“卷我屋上三重茅”。C.羽林,汉代侍卫皇帝的禁军,取“为国羽翼,如林之盛”之义,战斗力很强。D.辞赋,源于战国盛于汉,汉人称屈原等所作赋为楚辞,故称赋为辞赋,亦称汉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枚乘见识广远,甚能明晓大势。吴王谋逆,枚乘两次奏书谏言,第一次指出积德累行,守义循理,才是王术;第二次分析天下利弊得失,甚为周到。B.枚乘忠心为主,也知明哲保身。枚乘力谏吴王两次,言辞见其忠心,但吴王不采纳谏言,他便选择离开,到梁地侍奉孝王,这是避祸的明智之举。C.枚乘自视甚高,不愿委身郡吏。景帝召拜他担任弘农都尉,他因长期做大国座上宾而称病辞官,待朝廷以安车蒲轮的方式征召他,他选择以死相拒。D.枚乘富有才华,谏言文采斐然。梁国的宾客都善于作赋,而他是其中写得最好的;从他上奏吴王的谏言看,也带辞赋风格,论述纵横捭阖。1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2)吴王不用乘策,卒见禽灭。汉既平七国,乘由是知名。14.文中枚乘第二次游说吴王放弃“为逆”有哪些理由?请简要作答。【答案】10.A11.B12.C13.(1)臣希望大王慎重考虑并身体力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2)吴王不用他的方策,终于被消灭了。汉平定了七国之乱,枚乘也由此闻名。14.①要看清现实:要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②要懂得满足:吴地富庶宜居,享乐胜过中原。③预测将来前途:前景不妙,还兵疾归还来得及。【解析】第165页共165页,【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吴王遂与六国谋反”中“吴王”作主语,在前面断开,排除BD。“举兵西乡”中“西乡”是“举兵”的状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C。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为汉室定下制度。不断削弱诸侯王。吴王于是与六国谋反,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向西进攻。汉室听说后,便斩了晁错向诸侯谢罪。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也泛指各种光”错,“三光”没有“泛指各种光”的意思。古人称自然界发光的三种物体为三光:分别为日、月、星。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他选择以死相拒”错,根据原文“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道死”可知不是以死拒绝,只是死在应召的路上。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孰”,通“熟”,慎重;“身行”,身体力行;“易”,改变;“此百世不易之道也”,判断句,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2)“卒”,终于;“见”,表被动,被;“禽灭”,消灭。【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165页共165页,由“今夫谗谀之臣为大王计者,不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以为吴祸,此臣所以为大王患也”可知枚乘劝吴王要看清现实:要论骨肉之义,民之轻重,国之大小。由“夫吴有诸侯之位,而实富于天子;有隐匿之名,而居过于中国。此臣之所为大王乐也”可知枚乘劝吴王要懂得满足:吴地富庶宜居,享乐胜过中原。由“今大王还兵疾归,尚得十半。不然,……大王虽欲反都,亦不得已。愿大王孰察焉”可知枚乘告诫吴王要预测将来前途:前景不妙,还兵疾归还来得及。参考译文枚乘,字叔,淮阴人,曾为吴王刘濞郎中。吴王因怨恨朝廷而开始策划谋反时,他上书劝谏说:“臣听说得到保全者便全都昌盛,失去保全者便全部灭亡。舜无立锥之地,却得到了天下;禹的部落不满十户,却称王于诸侯。商汤、周武的土地起初都不过百里,但上感天象,不绝日月星辰之光;下抚黎民,不伤百姓之心,之所以如此,是因有为王的道术。君臣父子之道,皆出于天性;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遇事不会失策,功业可流传万世。积累德行,不知道有什么好处,到时自然有用;背弃理义,不知道有何坏处,到时就会灭亡。臣希望大王慎重考虑并身体力行,这是百世不易的道理。”吴王没有采纳。枚乘等人便离开吴到梁去投靠孝王。景帝即位后,御史大夫晁错为汉室定下制度。不断削弱诸侯王。吴王于是与六国谋反,以诛晁错为名,举兵向西进攻。汉室听说后,便斩了晁错向诸侯谢罪。枚乘便又对吴王进谏说:“如今汉朝据有全秦之地,兼有六国之众,对戎狄以恩义相抚。南边的羌人、筰人,其地十倍于秦,其民百倍于秦,却向汉朝朝贡,这是大王所明知的。现在有些谗谀之臣为大王谋划,不论骨肉之义,不管民力之轻重,国家之大小,专门把吴推向祸坑,这正是臣之所以为大王忧虑的。吴虽只有诸侯之位,而实际上富于天子;虽然偏僻在东南,而地方实际上比中原好。这正是臣认为大王之所以应该快活满足的地方。大王现在退兵速归,十分之祸还只有五分。不然的话,汉室知道吴有吞并天下之心,赫然震怒,调遣羽林水军顺江而下,袭击大王之都;鲁王、东海王断绝吴军的饷道;梁王命令车兵骑兵,只训练不出战,囤积粮食固守,以逸待劳,等候吴军断粮。到那时大王虽想返回,也都不可能了。愿大王明察。”吴王不用他的方策,终于被消灭了。汉平定了七国之乱,枚乘也由此闻名。景帝召他进京拜为弘农都尉。他长期来被大诸侯国奉为上宾,与英俊之士同游成了他的爱好,因而不乐意做郡县官吏,便称病免官而去。他再次来到梁国,梁国的宾客都善于作赋,以他写得最好。孝王死后,他回到淮阴。武帝当太子时即听说枚乘之名,即位后,枚乘已年老,但仍用蒲草裹住轮子的安车接他进京,结果死在途中。第165页共165页,(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奂字休文,数岁而孤,为叔父所养,好学善属文。沛国刘显以博学称,每深相叹美,执其手曰:“昔伯喈坟素悉与仲宣,吾当希彼蔡君,足下无愧王氏。所保书籍,寻以相付。”仕梁时左户郎沈炯为飞书所谤,将陷重辟,连官台阁,人怀忧惧,奂廷议理之,竟得明白。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实,问无不知,仪注体式,笺书表翰,皆出于奂。陈武帝作相,除司徒左长史,迁给事黄门侍郎。齐遣东方老、萧轨来寇,四方壅隔,粮运不继,三军取给,唯在都下,乃除奂建康令。武帝克日决战,乃令奂多营麦饭,以荷叶裹之,一宿之间,得数万裹。永定三年,除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为大郡,虽经寇扰,犹为全实,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所得秩俸,随即分赡孤寡,郡中号曰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奂居处俭素,乃饷以衣毡一具。奂曰:“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奂在职清俭,多所规正,宣帝嘉之,赐米五百斛,并累降敕书,殷勤劳问。太建八年,加侍中。时有事北边,克复淮、泗,封赏叙用,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性耿介,绝诸请托。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始兴王叔陵之在湘州,累讽有司,固求台铉。奂曰:“衮章本以德举,未必皇枝。”因抗言于宣帝。至德元年卒,年七十余。有集十五卷,弹文四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B.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C.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D.第165页共165页,寻遭母忧/时天下丧乱/皆不能终/三年丧唯奂及吴国张种/在寇乱中守法度/并以孝闻/时侯景新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B.台阁,台、阁等建筑物的合称,汉时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C.敕书,古代官府发布的一种公文,用于朝廷或地方任官封爵或告诫僚属。D.衮章,衮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礼服,衮章是衮衣上的纹样,也借指三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奂才华过人,得人赞美。他勤奋好学,擅长写文章,以博学著称的刘显常对他大加赞赏,将他比作王仲宣,打算将所藏典籍全部赠给他。B.孔奂颇得重用,行事迅疾。齐人率兵入侵,他被陈武帝任命为建康令,负责办理军饷;后武帝限期决战,他一夜之间就备好数万裹麦饭。C.孔奂施财济民,为人拥戴。孔奂始终将百姓放在心上,在任晋陵太守期间,将所得俸禄分送给孤寡之人,郡中的百姓都称赞他为“神君”。D.孔奂不畏强权,以德选才。他拒绝请托,即使是太子、公侯对其恩威并施,也绝不屈服,认为举荐朝臣当以德行为重,而不必是皇亲国戚。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前后二千石多行侵暴,奂清白自守,妻子并不之官,唯以单船临郡。(2)加以识鉴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搢绅莫不悦服。14.孔奂是否接受曲阿富人殷绮馈赠的衣毡?为什么?【答案】10.A11.C12.D13.(1)前前后后的太守有很多侵凌百姓的行为,孔奂廉洁自律,妻子儿女都没有跟随他到任所去,他只是独自坐船到达任所。(2)加上他因为善于识别人才,非常熟悉当地百姓,凡是他所甄别选拔的官员,名门世族没有谁不心悦诚服。14.没有。①孔奂认为自己有优厚的俸禄;②百姓衣食不足,他不愿独享温饱。【解析】第165页共165页,【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终”的宾语为“三年丧”,即守完三年丧期,不需要断开,排除BD。“时”为……的时候,和后句在一起,即侯景之乱刚刚平定的时候,表时间;且“以孝闻”是因孝顺闻名于时的意思,表意完整,和后面“时”需要断开。排除C。句意:不久孔奂母亲去世,当时天下动荡不安,都不能守完三年丧期。只有孔奂及吴国张种在外患内乱中坚守礼法,并因孝顺闻名于时。其时侯景之乱刚刚平定,每事初创,典章旧制没有再保存下来的。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官府发布的一种公文……官封爵或告诫僚属”错误。敕书是皇帝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的文书。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即使是太子、公侯对其恩威并施”错误。结合“虽储副之尊,公侯之重,溺情相及,终不为屈”分析,即使尊贵如太子,显要如公侯,对他感情相加,也始终不为此屈服。并非“对其恩威并施”,而是“溺情相及”。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侵暴”,侵犯暴掠,侵凌;“自守”,自坚其操守,意译为廉洁自律;“之官”,上任,前往任所;“临”,亲临,到达。(2)“识鉴”,鉴别,识别;“详练”,精详熟习;“甄拔”,甄别选拔;“悦服”,从心里佩服,心悦诚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本题需要明确观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理由。第165页共165页,结合“太守身居美禄,何为不能办此?但百姓未周,不容独享温饱”分析,太守本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不能置办这些?只是百姓衣食未足,不容许我独自享受温饱。孔奂认为太守有优厚的俸禄,可以置办这些东西,不需要别人的赠送。但是孔奂认为百姓衣食未足,自己不能够独自享受温饱。所以,孔奂应该是拒绝接受曲阿富人殷绮馈赠衣毡。参考译文:孔奂字休文,几岁时就成了孤儿,被叔父收养,好学善于写文章。沛国刘显以博学著称,常常对其大加赞叹,拉着他的手说:“曾经蔡伯喈(蔡邕)把古代典籍全部赠与王仲宣(王粲),我应当追慕那个蔡伯喈,您可以做王仲宣而不必有愧。我所保藏的书籍,不久将赠与您。”在梁为官时左户郎沈炯被匿名信诽谤,将受死刑,并牵连到朝廷中枢机构,人人心怀忧惧,孔奂通过廷议审理此案,最终还人清白。不久孔奂母亲去世,当时天下动荡不安,都不能守完三年丧期只有孔奂及吴国张种在外患内乱中坚守礼法,并因孝顺闻名于时。其时侯景之乱刚刚平定,每事初创,典章旧制没有再保存下来的。孔奂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典故)出处,若遇询问没有不知道的,礼仪体制,文书表文,都出自孔奂。陈武帝作丞相时,任命孔奂为司徒左长史,后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北齐派遣东方老、萧轨前来侵扰,(其时)四方阻隔,粮运中断,三军获取供给只在京都,于是任命孔奂为建康令。武帝限期决战,于是命令孔奂多多准备麦饭,他用荷叶包裹麦饭,一夜之间,得到数万裹麦饭。永定三年,任晋陵太守。晋陵自宋、齐以来均为大郡,虽历经寇贼侵扰,仍旧比较富裕,前前后后的太守有很多侵凌百姓的行为,孔奂廉洁自律,妻子儿女都没有跟随他到任所去,他只是独自坐船到达任所。所得俸禄,即刻分发资助孤寡之人,郡中人称赞他是神君。曲阿富人殷绮见孔奂生活俭朴,于是送给他衣服、毡被各一套。孔奂说:“太守本有优厚的俸禄,怎么不能置办这些?只是百姓衣食未足,不容许我独自享受温饱。”孔奂在职任上清廉俭朴,(对不当之处)多有匡正,宣帝嘉奖他,赏赐他大米五百斛,并多次降下诏书,深情慰问。太建八年,加任侍中。当时北边有战事,收复淮、泗,分封赏赐任用官吏,头绪繁杂,孔奂接待引荐,不让宾客在门口等待。加上他因为善于识别人才,非常熟悉当地百姓,凡是他所甄别选拔的官员,名门世族没有谁不心悦诚服。孔奂性格耿直,拒绝请托。即使尊贵如太子,显要如公侯,对他感情相加,也始终不为此屈服。始兴王叔陵在湘州时,多次暗示有司,坚决求任宰辅一职。孔奂说:“三公本来就应依德举荐,不一定非皇族不可。”于是向宣帝直言。至德元年去世,年七十余。有集十五卷,弹劾文集四卷。第165页共165页,古诗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立秋夕有怀梦得白居易露算获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秋傍晚时分的景物触发了作者的诗兴情思,令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好友刘禹锡。B.作者坐在被露水打湿的席上轻摇蒲扇,想到与好友一别经年,如今又是蝉鸣之时。C.第七句中的"回灯"指重新掌灯,与《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句中的意思相同。D.结尾两句写诗人思念杳渺,穿过茫茫云海,落脚到彼时好友刘禹锡所在的长洲城。14.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闲境人幽情”句的理解。(6分)第165页共165页,(三)古代诗歌阅读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白莲陆龟蒙素蔺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莲素淡遭到其他花儿欺负,生存环境残酷。B.白莲遭欺是因为它端庄羞涩长在仙境瑶池中。C.无人觉察白莲花的情恨,足见其孤苦与寂寞。D.悄然零落时天欲破晓,残月尚在,境凄情凉。16,我校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刊登了本诗,有同学认为白莲表现出了无限的“恨”,你认为“恨”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第165页共165页,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以一“惊”字,生动贴切地引出微风,使自然景物与人的心理融合在一起。B.颔联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C.颈联中诗人用动词“滴”和“沾”,为清幽静谧的氛围增添一丝动感,更显清雅的月色风韵。D.尾联中诗人思念的朋友终于现身,他掀开帘帷,进屋坐定,拂动琴弦,带给诗人无限惊喜。16.本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月上珠簾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缘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才思之敏捷。C.颈联中“侵”和“寒”两字直接表达了夜已阑珊、曲终人散的凄凉心情。第165页共165页,D.尾联中诗人用“东方曙”“未尽欢”表达人们彻夜欢娱但仍未尽兴的遗憾。16.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总持阁①岑参高阁逼诸天②,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③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④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⑤注:①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②诸天:天空。③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诗中用来形容树之多。④渭川:渭水。⑤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总持阁的高峻,有一种雄伟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B.这首诗先写景色后抒情,景物描写浓墨重彩,感情抒发酣畅淋漓。C.这首诗釆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先写远眺总持阁,后写登上总持阁远眺。D.这首诗的尾联意为:早知佛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16.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运用大胆的夸张,这首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请结合前三联分析这一特点。(6分)第165页共165页,(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伤卢献①秀才皮日休愍征新价欲凌空,一首堪欺左太冲②。只为白衣声过重,且非青汉路难通。贵侯待写过门下,词客偷名入卷中。手弄桂枝嫌不折,直教身殁负春风。【注】:①卢献,写有《愍征赋》一卷。②左太冲,即左思,其《三都赋》颇为当时称颂,一时洛阳纸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卢献才华过人,堪比左思,《愍征赋》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B.颔联上下两句正反陈说,抒发诗人的感慨,点明卢献不得重用的原因。C.公侯在卢献门下排队求诗,文人墨客偷偷把他的名字写入自己诗卷中。D.全诗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正侧结合,多角度地展示了卢献的非凡才华。16.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抒发的情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第165页共165页,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徐侃安凤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善用数字传情,首联“十”字渲染离乡之久,第二联“一”字渲染孤独之深。B.第三联直抒胸臆,“羞”字既写出诗人处境的窘迫,也暗含对旧友显贵的艳羡。C.“麻衣掩泪频”这一典型细节刻画出诗人寒士形象,也饱含诗人送别的无限情意。D.此诗语言平实质朴,都是沉痛语,诗人先写十年身世,为后面的别离更添酸辛。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李商隐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云通梁苑①路,月带楚城秋。刺字②从漫灭,归途尚阻修。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第165页共165页,【注】①梁苑,一名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②刺字,刺于名帖上的字(官职、姓字)。《后汉书·祢衡传》:“祢衡避难荆州,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以“万里”二字落笔,境界阔大;“风”渲染出凄冷氛围,奠定情感基调。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云彩浮动,飘向梁园;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C.第六句中的“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与《蒹葭》中“道阻且长”意思相同。D.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感叹遭遇,悲凉之中又包含着些许愤慨。16.请简要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阅读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解析版(二)古代诗歌阅读Ⅰ(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立秋夕有怀梦得白居易露算获竹清,风扇蒲葵轻。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秋傍晚时分的景物触发了作者的诗兴情思,令他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好友刘禹锡。第165页共165页,B.作者坐在被露水打湿的席上轻摇蒲扇,想到与好友一别经年,如今又是蝉鸣之时。C.第七句中的"回灯"指重新掌灯,与《琵琶行》"添酒回灯重开宴"句中的意思相同。D.结尾两句写诗人思念杳渺,穿过茫茫云海,落脚到彼时好友刘禹锡所在的长洲城。14.结合全诗,谈谈你对“闲境人幽情”句的理解。(6分)(三)古代诗歌阅读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白莲陆龟蒙素蔺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莲素淡遭到其他花儿欺负,生存环境残酷。B.白莲遭欺是因为它端庄羞涩长在仙境瑶池中。C.无人觉察白莲花的情恨,足见其孤苦与寂寞。D.悄然零落时天欲破晓,残月尚在,境凄情凉。16,我校微信公众号重庆一诊刊登了本诗,有同学认为白莲表现出了无限的“恨”,你认为“恨”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3.(3分)B【解析】“露簟荻竹清”中的“露簟”第165页共165页,是指竹席,因其清凉如沾露,故有此名。并不是席子被露水打湿了。14.(6分)①“闲境”指作者所居之处的环境和人物的活动是清闲的:坐在竹席之上轻摇蒲扇,在秋日傍晚的丝丝凉风中听蝉鸣,看栖鹤,赏笙乐,品夜茶,吟秋诗。②“幽情”指诗人身处“闲境”中由听蝉鸣,看栖鹤,赏笙乐,品夜茶,吟秋诗等一系列活动所产生的深远的感情。包括安居生活的闲适,岁月流逝的轻叹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③所谓“闲境入幽情”,是说闲适的环境是作者生发幽远感情的触发点。(每点2分)15.(3分)B【解析】端合:只应该。“端庄羞涩”错。“长在仙境瑶池中”也错,诗中说的是它应该长在仙境瑶池中,不是他本已长在仙境瑶池中。16.(6分)①一恨被人欺;②二恨受排挤;③三恨无人觉;④四恨堕时凄。(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以一“惊”字,生动贴切地引出微风,使自然景物与人的心理融合在一起。B.颔联中傍晚微风是实景,“疑是故人”属遐想;一实一虚,疑似恍惚;一主一辅,交织写来。C.颈联中诗人用动词“滴”和“沾”,为清幽静谧的氛围增添一丝动感,更显清雅的月色风韵。D.尾联中诗人思念的朋友终于现身,他掀开帘帷,进屋坐定,拂动琴弦,带给诗人无限惊喜。16.本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分析。第165页共165页,【答案】15.D16.首联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颔联写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写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写希望微风吹进帐幔,拂去琴上尘埃。全诗以“微风”为线索,句句有微风,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终于现身”错。注意“何当”二字,尾联的意思是,风什么时候能掀开窗帘进屋,为我拭去绿琴上久积的尘埃。诗人的朋友并未现身。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结构特点的能力。风,是古人常用来表示怀念、思恋的比兴之物。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诗从“望风怀想”生发出来,所以从微风骤至写起。傍晚时分,诗人独坐室内,临窗冥想。突然,一阵声响惊动了他,原来是微风吹来。于是,诗人格外感到孤独寂寞,顿时激起对友情的渴念,盼望故人来到。他谛听着微风悄悄吹开院门,轻轻吹动竹丛,行动自如,环境熟悉,好像真的是怀想中的故人来了。然而,这毕竟是幻觉,“疑是”而已。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地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已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这是无比清幽静谧的境界,无比深沉的寂寞和思念。可惜这风太小了,未能掀帘进屋来。屋里久未弹奏的绿琴上,积尘如土。诗人说:风啊,什么时候能为我拂掉琴上的尘埃呢?结句含蓄隽永,语意双关。言外之意是: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的意绪。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屋,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第165页共165页,全诗以“微风”为线索,句句有微风,通过微风的形象,表现诗人的孤寂落寞和对故人的思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次韵和慎詹事述上元宵会之欢寄诸同舍之什杨亿休沐欣逢上元节,华堂高宴且盘桓。峨冠屡舞人多醉,刻烛狂吟夜向阑。月上珠簾侵座白,霜飞碧瓦透衣寒。铜壶漏彻东方曙,归骑纷纷未尽欢。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题目明确点出了写作这首诗的情境和缘由,以及唱和酬赠的对象。B.在蜡烛上刻度数,烧烛以计时,诗中用“刻烛”来表现众人才思之敏捷。C.颈联中“侵”和“寒”两字直接表达了夜已阑珊、曲终人散的凄凉心情。D.尾联中诗人用“东方曙”“未尽欢”表达人们彻夜欢娱但仍未尽兴的遗憾。16.本诗是如何表现“欢”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5.C(“凄凉心境”与诗意不符)16.①首联表达元宵佳节,休假饮宴的背景,“欣”字体现了参加夜宴之前的欢乐心情。②颔联正面描绘了饮酒歌舞、吟诗作赋的欢乐场景。③最后两联描述宴会一直延续至天明,人们虽离去,但意犹未尽,侧面表现了聚会之欢。(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第165页共165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登总持阁①岑参高阁逼诸天②,登临近日边。晴开万井③树,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④早知清净理,常愿奉金仙。⑤注:①总持阁:在长安城永阳坊、和平坊西半部大总持寺。②诸天:天空。③万井:古代一里为一井,万井形容面积宽广。诗中用来形容树之多。④渭川:渭水。⑤金仙:用金色涂抹的佛像。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写总持阁的高峻,有一种雄伟的气势,令人印象深刻。B.这首诗先写景色后抒情,景物描写浓墨重彩,感情抒发酣畅淋漓。C.这首诗釆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先写远眺总持阁,后写登上总持阁远眺。D.这首诗的尾联意为:早知佛教清净之理,希望经常侍奉佛像。16.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运用大胆的夸张,这首诗其实很有李白式的浪漫,请结合前三联分析这一特点。(6分)15.B(B.“感情抒发酣畅淋漓”错,这首诗的逻辑依然是先写景色然后在结尾处加上个人感喟,谈不上“感情抒发酣畅淋漓”;另外“浓墨重彩”也不够准确。)第165页共165页,16.①首联“逼诸天”“近日边”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总持寺阁高耸入云的势态。②颔联写登临总持阁后极目所见,天晴时大片树林尽收眼底,烟霭笼罩时五陵也可历历在目,运用了夸张手法。③颈联写凭靠栏杄,看那秦岭低矮;站在窗边,看那渭水细小,也运用了夸张手法。(意思答对即可)(一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伤卢献①秀才皮日休愍征新价欲凌空,一首堪欺左太冲②。只为白衣声过重,且非青汉路难通。贵侯待写过门下,词客偷名入卷中。手弄桂枝嫌不折,直教身殁负春风。【注】:①卢献,写有《愍征赋》一卷。②左太冲,即左思,其《三都赋》颇为当时称颂,一时洛阳纸贵。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卢献才华过人,堪比左思,《愍征赋》愈来愈得到人们的推崇。B.颔联上下两句正反陈说,抒发诗人的感慨,点明卢献不得重用的原因。C.公侯在卢献门下排队求诗,文人墨客偷偷把他的名字写入自己诗卷中。D.全诗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正侧结合,多角度地展示了卢献的非凡才华。16.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抒发的情感。第165页共165页,【答案】15.C16.①对卢献才华出众的仰慕;②对卢献鄙弃功名的赞赏;③对卢献功业未成身先死的叹惋与感伤。【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C.“文人墨客偷偷把他的名字写入自己诗卷中”是对诗句意思理解错误。“词客偷名入卷中”是说文人墨客把卢献的诗文说成是自己所写。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手弄桂枝嫌不折,直教身殁负春风”一句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折桂”在古代比喻科举考试中考中进士,“手弄桂枝”比喻卢献才华出众,科举出人头地只是时间问题,而“嫌不折”则说明卢献没有考取进士,手里握着桂枝却偏偏不折取,此处表明卢献不热衷于科举,这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卢献才华出众的仰慕以及对他鄙弃功名做法的赞赏。“直教身殁负春风”是说卢献英年早逝而功业未成,白白辜负了自己的才华。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对卢献功业未成身先死的叹惋与感伤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别徐侃安凤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第165页共165页,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善用数字传情,首联“十”字渲染离乡之久,第二联“一”字渲染孤独之深。B.第三联直抒胸臆,“羞”字既写出诗人处境的窘迫,也暗含对旧友显贵的艳羡。C.“麻衣掩泪频”这一典型细节刻画出诗人寒士形象,也饱含诗人送别的无限情意。D.此诗语言平实质朴,都是沉痛语,诗人先写十年身世,为后面的别离更添酸辛。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B16.①漂泊的愁苦,离乡十年,羁旅长安;②怀才不遇的悲哀与孤独:遭际如卞和怀和氏璧而无识得璧玉者;③无所作为而面对朋友的羞愧;④与朋友分别的不舍;⑤对未来的希冀。【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B.“也暗含对旧友显贵的艳羡”理解有误,诗人愧对旧友,是因为怀才不遇无所作为,而非艳羡旧友显贵。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的第一句“一自离乡国,十年在咸秦”,“十年”表明作者离开家乡时间之久,反映出作者对羁旅长安、远离家乡的愁苦之情。第二句“泣尽卞和血,不逢一故人”中,借用战国时卞和怀和氏璧而无人识的典故,表明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同时,“不逢一故人”也表明了自己多年来的孤独。第三句“今日旧友别,羞此漂泊身”中,一个“羞”字含有作者复杂的情感,多年来在长安求官而无所得,如今与故友相见,怎能不感到惭愧。第四句“离情吟诗处,麻衣掩泪频”则是表明作者在有朋友分别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感,同时“麻衣”一词也表露出作者此时的贫寒状况。第五句是全诗的结尾,“泪别各分袂,且及来年春”,虽然此时仕途不顺,生活困窘,但作者仍对未来有所希冀,盼望明年春天可以与老友再次相聚。第165页共165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江上李商隐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云通梁苑①路,月带楚城秋。刺字②从漫灭,归途尚阻修。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注】①梁苑,一名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②刺字,刺于名帖上的字(官职、姓字)。《后汉书·祢衡传》:“祢衡避难荆州,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以“万里”二字落笔,境界阔大;“风”渲染出凄冷氛围,奠定情感基调。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云彩浮动,飘向梁园;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C.第六句中的“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与《蒹葭》中“道阻且长”意思相同。D.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感叹遭遇,悲凉之中又包含着些许愤慨。16.请简要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答案】15.B16.①诗人借云寄意,望月怀乡,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②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抒发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③尾联写前程似“烟水”般渺茫,诗人无奈滞留他乡,抒发前途迷茫之感。【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第165页共165页,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错误。“梁园路”并非诗人眼前所见,当为想象,意思是说故乡远在天边。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联“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意思是“迎面吹来的风似乎从万里之外的故乡吹来,我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颈联“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意思是“云彩浮动似乎通向远处的故乡,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诗人于月夜登高怀远,借云寄意,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颔联“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意思是“那名帖上的字已经渐渐淡去,而归途茫茫”。诗人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抒发了仕途坎坷之意;“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官场不得已,而归途又漫漫,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尾联“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意思是“前程就像‘烟水’一样飘渺迷茫,我的归程怎能就此滞留呢?”诗人把前程比作“烟水”,表达了前途迷茫的感慨和滞留他乡的无奈。第165页共165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1-12-03 23:07:02 页数:165
价格:¥15.88 大小:1.01 M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古诗阅读 试题练习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