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宁夏育才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试卷说明: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命题人: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40*1.5分,共有60分)1.《春秋左传》中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D.主张“性善论”3.《吕氏春秋·上农》有言:“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家产简单),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材料中的观点基于A.社会制度B.统治阶级的利益C.争霸需求D.商业生产能力4.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秦始皇封禅的主要的目的是(  )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5.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6.西汉时期,盐业官营的形式,是在产盐区设置的盐官备煮盐用的“牢盆”,募人煮盐,产品由政府统一收购发放。铁业官营的形式,是由产铁区设置的铁官采冶铸造,发卖铁器。盐铁官营13\nA.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经济基础B.增加了百姓的赋税负担C.推动了煮盐冶铁技术的发展D.稳定盐铁价格保障民生7.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儒家认为君王是介于人类和自然力之间的„„只要君王顺应天时,广行善事,他就能维持人与自然间的普遍协调。因此,认为天灾是由于君王有了过错,这种说法就是合乎逻辑的了。”最早提出这种观点的是A.孔子  B.荀子     C.董仲舒      D.朱熹8.两汉魏晋时代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共同点是A.直接导致士族制度的形成    B.主要形式是乡举省选C.选官不重门第与出身      D.导致世家大族政治特权地位的形成9.“唐制,任免唐吏,须经吏部;出纳帝命,则为门下省之职。皇帝俗用何人,须照此程序办事。中宗时,权庞用事,常用皇帝直接颁下敕书,斜封付中书,任命官吏。时人称所授之官为斜封官。”这表明A.君主权力被削弱B.用人机制较完善C.宦官专权已出现D.行政规则受干扰10.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南宋《武林旧事·游手》把柜坊放在赌局、诈骗、盗窃等“游手奸黠”一类中,官府常加取缔。据此可知柜坊A.弊大于利B.不利于经济发展C.搞活了民间资本D.具有多重属性11.宋朝设立台谏制度,当时的吕祖谦这样描述:“大臣权任太重,恐其不能无私,则有给舍以出纳焉,有台谏以纠正焉,有侍从以询访焉。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主要说明宋代(  )A.皇权不再至高无上          B.已经有了权力制衡机制C.相权受到严重削弱          D.实践了三权分立原则12.“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此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A.隋朝长安城B.唐朝长安城C.北宋汴京D.明朝苏州13.元初,中书省“省规”13\n:三日一奏事,军国事务不拘于此限;定时由首领官排定需议事项,逐项讨论,事关重大且意见不同时将实情禀奏皇帝。这表明中书省()A.专为处理军国急事而设B.强调集体议决防止大臣专权C.通过分割权力强化相权D.任何决策之事实时禀报皇帝14.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C.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15.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C.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D.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16.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间最可能开始于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17.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年份船只数吨数广州上海广州上海1844184918551863306331867441334373400142099142357300500858452547157191964309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鸦片战争后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18.针对洋务运动,一位清朝官员写道:“窃谓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机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退,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以期驾乎西制之上。”这位官员意在强调A.放开民间设厂限制,容易导致人人争利B.政府应“13\n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C.洋务运动的出路在于依托民办企业D.洋务运动有望实现全面地超越西方19.1896年,清朝政府下令:“多以广开矿产为方今济急要图,当通谕各省将军督抚,体察各省情形,酌度办法具奏。”这一谕令反映出当时清朝政府(  )A.思想保守,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B.出卖矿产资源,维护列强在华利益C.应对时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强化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0.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21.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只有一千多个,而外商在中国注册商标却达三万多个。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为1:30的比例。从1928年到1937年,这种情况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全国历年注册的33806件商标中,中国商人呈请注册的达14668件,占总数的43%。1937年中外商标注册数量之比增大到l:4。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1923年前民族工业发展缓慢B.1928年到1937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C.外资的涌入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D.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冲击较大22.《南京大屠杀的虚构》出版后,日本右翼势力给予了高度评价,渡部升一在其初版本的护封广告词中写道:“读了此书,如果今后有人仍然再提南京大屠杀,耶就只能说他是煽动反日,”我们批驳上述荒谬舰点的最有力证据是A.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B.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D.当年幸存苦的控诉材料23.毛泽东说:“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这段话的背景是A.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B.1937年,共产党合法地位得到承认C.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D.1949年,国共北平和谈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24.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十一届三中全会13\n25.“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原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26.197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把“四人帮”颠倒了的干部路线是非纠正过来》一文,强调要敢于冲破阻力,推翻“四人帮”—伙对干部审查中的不实之词和所作的错误结论。该文发表的直接目的是A.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B.为平凡冤假错案作舆论准备C.为健全民主法治建设大力疾呼D.为改革开放造势27.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A.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D.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28.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22年)A.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202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22年中国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2022年中国北京承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9.对以下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30.1977年12月10日13\n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             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31.古代雅典的陪审法庭一般由抽签产生的500个陪审员组成,开庭前他们中没有任何人事先知道将从事哪一个案件的审问。这说明A.陪审人员的随机性可以降低误判率B.古代雅典只有陪审法庭具有司法职能C.力求保持公平是雅典陪审法庭的重要原则D.雅典陪审法庭是五百人议事会的下设机构32.“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法国《1875年宪法》D.美国《1787年宪法》33.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又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的主要原因A.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主要经济政策B.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34.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35.俄国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公开提出“和平、土地、面包”三点要求,其主要意图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临时政府统治C.争取工农大众的支持D.发动社会主义革命36.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A.公私合营B.新经济政策C.罗斯福新政D.斯大林模式37.13\n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罗斯福采取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B.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C.调节农业生产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38.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将年平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平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平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平均增长2%,亚洲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一发展趋势A.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B.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C.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D.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现有格局39.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B.标志着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D.意味着美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40.刘宗绪在《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中提出:“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以及革命、起义、暴动等事件与过程,常常被列为重点。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事件中的大部分,多半是属于为争取文明进步而付出的代价。这一切当然是必须讲的。但是如果只讲代价部分,不讲或少讲文明进步本身,不论述文明成果对社会发展的意义,这能算是完整的历史吗?”对上述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必须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去研究历史B.研究历史要全面分析,辩证地看待成果与代价C.认为文明成果远大于斗争的代价D.认为反压迫、剥削、侵略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第Ⅱ卷(共40分)必做题(41、42共28分);选做题(12分,43、44、45任选一道题)4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永佃制是中国自宋至近代的一种土地制度,据此,佃户可以永久租用农地,不受土地业权转手的影响。在永佃制下,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可以分别执行和占有。这两项分割的权益,各地名称不同,如:田底田面、田骨田皮、田根田脚。有的地方认为永佃权是土地所有权的一部份,因此享有永佃权的称为二田主,形成一田二主制。永佃制有利佃农,对佃农是一种保障。佃农视永佃权为一种产业,可以出让、遗赠、或转售。永佃权有时价,而且往往比田骨的价值更高。------赵冈、陈钟毅《中国土地制度史》材料二13\n: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三: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1)根据材料一概括永佃制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评价“分田到户、包产到户”。(10分)4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2022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1.3新的综合思考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第五章对外关系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13\n《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选考题:共12分。请考生从给出的43、44、45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43.(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撒切尔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取得效果,从1983年起情况好转,到1988年英国已走出危机,经济增长率超过了欧美国家的平均水平,通货开始稳定,失业率也持续下降,达到了正常水平。——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材料二里根上台后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方面:大规模削减个人及公司所得税;大规模削减非国防开支;放慢货币增长速度,抑制通货膨胀;切实放松政府管制;大规模增加国防开支;几年之内平衡联邦预算。1981年2月18日,里根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就是根据这些方面的内容制订的。从1983至1988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4.2%。这次回升时间,高于战后前8个经济周期45个月的平均长度。——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撤切尔改革与里根改革的相同之处。(6分)13\n(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两次改革的历史背景。(6分)44.(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民主权理论的理论支柱包括主权论、契约论和权力合法论。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布丹最先提出“主权”概念及主权至上论,随后得到格劳修斯、霍布斯等人的响应,但他们的主权论都是强调“主权在君”。荷兰的斯宾诺莎开始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过渡,他认为人民在订立契约时对国家只让渡了部分权利。英国的洛克从“议会主权”论入手,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最终,由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将人民主权论定格。他认为人民的个人权利是与生俱来、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的,国家由人民订立契约而形成,国家主权必须体现人民的“公意”,即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反映社会共同体中人们的公共利益。——《西方民主源流与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1)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人民主权理论的发展历程。(6分)(2)《社会契约论》在法国大革命中被视为一部民主宪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45.(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和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13\n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人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概括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6分)13\n宁夏育才中学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40,每小题1.5分;共60分1--5CABCC6---10ACDDD11---15BCBCB16--20BACCD21---25BCCBC26---30BDCCD31---35CBACC35--40BBDDB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1=20;42=8;43、44、45=12分)共40分41.(20分)(1)内容:佃户可拥有永久的佃种权不受田主变换影响;土地的拥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佃户与地主共享土地权;佃种权可以转让,也可随时收回。(6分,三点即可)原因: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地关系紧张所导致的对土地权的共享。(4分)(2)评价:利: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②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③使传统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6分)弊:①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限制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机械化②小块田地分散经营,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③土地产权不明确,土地关系混乱(4分,答出两点即可)42.(8分)评分参考:观点:2分。说明:6分。其中:6——8分,说明充分,史实准确;4——6分,说明欠充分,史实基本准确;0——3分,说明不充分,史实不准确。示例一:观点: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考查应该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2分)说明: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无论是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还是俄罗斯的推进,都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清朝与西方因鸦片等冲突,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与西方的工业文明全面产生关联,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6分)示例二:观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2分)说明:中国社会在1600——1800年期间,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繁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和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国的考证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学东渐、商业活动(如鸦片贸易)、侵略战争等的冲击,在促进传统中国向近代中国转型上起了重要作用。(6分)示例三:13\n观点:学生把上述两种观点综合在一起,或提出新的观点(如:“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对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可酌情给分。说明:仿照上面的表述展开,具体略。选修(12分)43、44、4543.答案及解析:(1)①措施:控制货币,减小干预。②影响:经济恢复增长,走出危机。(每点2分,共6分)(1)①经济危机与“滞胀”;②福利国家的弊端;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每点2分,共6分)44.答案及解析:(1)历程:“主权”概念的提出;主权所属主体的讨论,即“在君”还是“在民”;“议会主权论”确立“主权在民”思想,卢梭《社会契约论》定格“主权在民”论。(6分)(2)理由: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而作为法国大革命成果颁布的《人权宣言》正是实践了卢梭所倡导的人民主权和民权平等思想,充分体现了卢梭对法国大革命的作用。(每点3分,两点共6分)45.答案及解析:答案及解析:(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6分)(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4分)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2分)1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8:02:14 页数:13
价格:¥3 大小:49.2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