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邵东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省邵东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没有在规定位置书写好班级、姓名、学号的这类试卷,属于无端地给老师添加麻烦,这类试卷将作O分处理。2、整个试卷都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水性笔或者钢笔,使用正楷字规范地书写。凡是因为潦潦草草、多处涂涂抹抹,从而造成难以辨认的书写答案,均作O分处理。错字、别字、注音、潦草,都不得分。3、在规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填写在表格中;作答材料题时,不得变更已经设置的顺序;回答设问时,写好“中心词语”。凡是变更顺序的、不写中心词语的,均扣相应分。4、对于材料题,凡是不书写的一个字的答卷,均从总分中扣10分。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康叔封于卫,周公特地关照他,周人有“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若殷人“乃湎于酒,勿庸杀之”。由此可知,西周初年A.政治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B.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森严C.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D.治国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A.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B.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C.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D.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3.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A.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B.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D.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14-\n湖南省邵东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没有在规定位置书写好班级、姓名、学号的这类试卷,属于无端地给老师添加麻烦,这类试卷将作O分处理。2、整个试卷都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水性笔或者钢笔,使用正楷字规范地书写。凡是因为潦潦草草、多处涂涂抹抹,从而造成难以辨认的书写答案,均作O分处理。错字、别字、注音、潦草,都不得分。3、在规定区域内作答。选择题,填写在表格中;作答材料题时,不得变更已经设置的顺序;回答设问时,写好“中心词语”。凡是变更顺序的、不写中心词语的,均扣相应分。4、对于材料题,凡是不书写的一个字的答卷,均从总分中扣10分。第Ⅰ卷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初康叔封于卫,周公特地关照他,周人有“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若殷人“乃湎于酒,勿庸杀之”。由此可知,西周初年A.政治制度建设缺乏统一性B.统治阶级内部等级秩序森严C.实行严格的民族分化政策D.治国策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2.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说明当时A.牛耕方式以二牛抬杠为主B.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况C.曲辕犁结构相对比较完备D.豪强地主的田庄规模巨大3.唐开元以后,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甚至出现了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谍报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行灭蝗之事。这反映出A.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B.玄宗重视三省间的分权制衡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控D.相权对皇权形成明显的制约-14-\n4.北宋末年的《鸡肋编》记载,“颍昌府(今河南许昌)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呼香菜门”。南宋时,临安有谚语说:“东门菜,西门水,南门柴,北门米”“盖东门绝无居民,弥望皆菜园”。这反映宋代A.跨区域贸易得到长足发展B.农业生产区域化日益突出C.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D.全国经济重心发生了改变5.史载,苏州吴江县在明成化时只有四镇三市,嘉靖时有四镇十市,清康熙年间又增至七镇十市。这一变化源于A.对外贸易的繁荣B.政府对商业高度重视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小农经济发展的推动6.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一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说明清代A.“闭关锁国”政策已经名存实亡B.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C.注重推动中外民间贸易的发展D.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7.鸦片战争前,太湖地区的传统蚕桑业生产过程有植桑、育种、养蚕、锻丝及丝织五个工序阶段。大都由蚕农在家庭内部统一经营。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独立开来,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这一变化说明A.太湖地区的蚕桑业走向衰落B.近代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太湖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农业摆脱了半殖民地的特征8.下表(1865-1894)年商办新式企业统计表(单位:两)。据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商办新式企业行业状况企业数创业资本总数企业平均资本企业的地区分布1885年后开办企业船舶修造1610000625上海12、广东2、天津和汉口各18缫丝97372399038392上海8、广东88、烟台147-14-\n面粉34000013333上海、天津、北京各11火柴1141520037445上海1、广东3,其余分散各地9造纸2237500118750汕头21榨油22000010000上海6、广东、杭州各11印刷810000012500上海6、广东、杭州各15总计139454669032710上海29、广东97、其余1372A.旨在改善国内的民生B.面粉业和纺织业地位突出C.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D.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9.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内容分为四类:一是适当惩办策动排外屠杀和暴乱的分子及其参与者;二是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此类事件重演;三是对各国及其人民在暴乱中所遭受的损失予以赔偿;四是普遍改善与中国政府及中国的关系。这表明,列强当时的主要目的是A.扶植清政府以抵制革命的潮流B.恢复和强化不平等条约关系C.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与阴谋D.修复形象以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0.下表为不同时期国民党官方史学对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认定记述出处时间对坚持在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者,许多著作笼统称呼“党人”、“革命的”。《中国国民党史略》等1927-1949“同盟会之经营湖北也最久”,湖北新军征兵,同盟会乃利用此机,派党员参加日至社(会),即同盟会鄂支部之一外围组织也。从旁主之者如居正、刘公等,参加内部主持者如孙武、蒋翊武、张振武、蔡济民等。《武昌起义的因由》1941“在武昌有文学社,蒋翊武为领袖,社员大都是同盟会的人。”“文学社是同盟会的分支。”《反清运动史》1942-14-\nA.国民党突出同盟会在武昌起义中的作用B.官方史著客观地反映了武昌起义的历史C.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D.同盟会是国内革命阶级的反满联合战线11.1934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山东省》记载:“山东近年电话建设,颇有进步,而济南为电话线网之集中点。但有商办、省办、部办三种。商办者,成立最早,通话范围在济南市区,省办、部办电话,皆最近五年成立。”此记载可以佐证近代山东A.通讯事业的起步早于其他省份B.工商业的发展由分散趋向集中C.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D.经济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12.从1937年到1942年桂林市人口增长2.16倍,西安人口增长46%,兰州、昆明增长35%,重庆1945年的人口从战前的47万增至124万~150万之间。这一现象A.是长期内战的连锁反应B.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工业布局C.是国内政局影响的结果D.主要归功于滇缅公路的开通13.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在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在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这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的主要政治目的是A.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14.1960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实行生产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家庭副业。这一政策在当时A.取消了农村的人民公社B.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C.清算了“左”倾错误影响D.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性质15.新中国成立后,广告曾一度在全国各种新闻媒体上绝迹。1979年1月,上海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电视史上条商业广告,同年4月,财政部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报社是宣传事业单位,但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企业管理的办法。这些变化说明A.新闻立法成为新闻媒体改革的助推器B.思想解放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C.经济特区成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田”D.城市体制改革助力新闻媒体的大发展-14-\n16.在克里斯提尼时代及之后的时间里,富有的贵族在消费上受到不断增加的限制和压力,他们在公共事业上的投人要远多于个人消费。有一条法律规定,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不得超过“10个人的3天的劳动”。这表明A.城邦公民拥有共同信仰B.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C.禁止富人进行奢侈消费D.法律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17.15世纪初,伦教商人的中等富裕标准是动产300镑左右。但到了16世纪50至70年代间,一个伦教商人死时留下动产3000以上已经不算什么稀罕事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伦教商人平均拥有7780镑的动产。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B.黄金白银的大量流人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英荷战争的最终胜利18.光荣革命后,落实每三年一度例行化的议会是议会政治斗争的最大目标。1690年,英国托利派议员托马斯·克拉格斯爵士提出建议:“如果你给于(国王)以3年期限的关税收人的话,那么,就能确保议会的存在。”此建议的目的是A.剥夺国王的行政权B.运用财政规制追求民主C.重新分配议会席位D.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思想19.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人联邦问题的时候,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州目的在于A.消除大小州之间的矛盾与分歧B.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20.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三大产业人口比例的变化1882年1907年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42%35%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39%42%服务业劳动力占总人口比例19%23%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B.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C.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21.1922年10月,列宁强调:我们一直力求划清界限:搞明白什么是从法律上满足任何公民与目前经济流转有关的要求,什么是滥用新经济政策。这表明列宁A.创造出新的国家资本主义呈现形式B.开始探索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C.重视法治在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作用D.主张严厉打击新经济政策的反对者-14-\n22.威廉·艾伦·怀特在1933年对胡佛如是评价:“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一人,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人。事实上,他两者兼具。”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第一人”的是A.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B.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价格C.签署紧急教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D.通过”关税法令”大幅度提商关税税率23.有学者认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之间的一场核赌博。苏联虽退却了,但随之大力扩充核力量,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与美国的核均势。美国取得了遏制战略和威胁战略的胜利,却也基于这次胜利而误认为自己能够有效地解决世界上各种问题,进而卷入了越南战争。该学者强调古巴导弹危机A.导致了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转移B.加剧了美国与苏联间的大国对抗C.显示了美国在美苏争霸中的优势D.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24.下表为《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进出口占全球比重变化》。据此判断正确的是出口(占全球出口的%)进口(占全球进口的%)国家年份1963年1995年国家年份1963年1995年美国17.412.4美国8.616.0联邦德国/德国15.612.3联邦德国/德国6.28.5日本6.111.6日本4.65.6法国7.06.0法国4.75.5意大利4.75.6意大利1.94.7英国11.45.4英国4.13.5加拿大2.63.3加拿大5.03.6合计64.856.6合计35.047.4A.西方七国集团的工业优势不复存在B.全球工业化的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C.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了显著成就D.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第Ⅱ卷本卷共4个小题,共52分。25.(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n材料一《后汉书》载:“建初中,人有侮辱人父者,而其子杀之,肃宗贯其死刑而降宥之,自后因以为比。是时遂定其议,以为《轻侮法》”。陈留李充“遭母丧,人有盗其墓树者,充手自杀之”,不仅没有被治罪,竟以“高行”被征为博士。由于以“孝”“义”复仇不罪,连锁复仇自然也增多起来,至和帝时,已增至“四五百科”。对于强宗豪右来说,亲族是显示力量、谋求经济、政治利益的工具,而对于一般族员来讲,虽要忍受各种族规的约束,但毕竟是获得了重要的保护者和代言人,血亲复仇的盛行成了维系宗族团结的重要凝固剂。复仇风也直接引向了统治阶级上层,如窦宪“性果急,睚眦之怨莫不报复”,明帝时,韩纤曾经审判过实宪的父亲窦勋的案件,窦宪居然令人将他杀死,割下首级在窦勋墓前祭奠。永元九年,尚书张敏上书力陈《轻侮法》的种种危害,和帝下令废止《轻侮法》。——摘编自曹金华《<轻侮法>与东汉的血亲复仇风》材料二为适应“新政”需要,清政府任命沈家本和伍廷芳为修律大臣,对旧律进行大规模的变通修订。1911年1月,《大清新刑律》正式颁布,体现了近代刑法的精神。传统刑法中礼是刑法的重要原则,《大清新刑律》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十恶”、请、减、赎等具有礼教色彩的法律内容,与此同时,引进了故意、过失、正当防卫等现代刑法理论。《大清新刑律》还规定:“法律无正条者,不问何种行为,不为罪”。在清律中,君臣、官民、士庶、良贱、男女、旗人及汉人之间犯罪在法律程序和定罪量刑上都有着极大区别。《大清新刑律》取消了特权的存在,基本确立了法律平等原则。《大清新刑律》反对酷刑,废除肉刑,确立了文明的刑罚体系。特别是将凌迟、枭首、戮尸寺酷刑废除,对于丑辱刑刺字全面取消。——摘编自杨智平、黄国耀《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刑法变革》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轻侮法》产生的原因及其消极影响。(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清新刑律》相对于《轻侮法》的进步之处并简析其成因。(8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n“康乾盛世”以来,汉口既聚集各路商帮,又中转各色货物,商业繁荣。据清代学者记述,当时汉口主要商品有食盐、粮食等日用商品,铜、铁等矿产品,煤、炭等燃料,还有金银珠宝等类,有具体名称者达230多种。“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查该镇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各省会馆亦多,商有商总,客有客长,皆能经理各行各省之事。”粮食、食盐等的大额贸易是汉口进一步鼎盛的重要因素。湖北及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了“湖广热,天天下足”的谚语,所产之米粮下销江南、闽广各省,都要通过汉口转运。淮盐由仪征进入长江运至汉口,再由汉口分运湖北、湖南各地,每年大致在3亿斤左右,而回空盐船又载各色货物下行,从而形成循环往复的转运贸易体系,使汉口成为内陆特大型的市镇。——摘编自郑少斌《武汉港口志》等材料二1889年张之洞督鄂,汉口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一跃成为超过广州、与天津争胜、直追上海的全国最大的现代工商文教中心之一。1889年前,汉口的直接对外贸易进出口额只有数十万两、数百万两不等,到1905年已突破3500万两;间接贸易1880年为4220万,而1904年已突破1亿两大关。除了传统的英国银行外,德国、法国、俄国、日本的银行等也纷纷来汉设立分行。同时,中国通商银行、大清银行、浙江兴业银行等也在汉口开业。张之洞倡办实业,创办湖北枪炮厂、湖北织布局等近代企业,占同期全国新建官办与官商合办企业的24%,为全国之冠。至1911年,武汉有较大型的官办、民办企业28家,资本额达1724万元,在全国各大城市中居第二位。张之洞以“造真材,济时用”为宗旨,兴办新式学堂,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等层面,湖北还是晚清派出留学生最多的省份之一,新式教育令国人瞩目。——摘编自陈锋《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汉口商品经济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口早期现代化的体现,并谈谈汉口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7分)27.(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1928年7月,美国首先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地位。随后各欧洲主要强国相继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后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从征税与货物价值之间的比率来看,1929年之前大约为4%,1930年上升为10%,1931-1932年为15%,1933年为20%,1934-1937年则上升为25%。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友右。——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14-\n材料二为服务于政府开支和保护动稚工业,美国首任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极力主张高关税,这一政策得到长期推行。1930年《斯穆特——霍利法》将保护主义发展到极端:将应税品的平均关税率提高到55.3%,美国政府收到了34个国家的正式抗议。1932年罗斯福上台,为自由贸易的胜利创造了条件。经过贸易自由主义者与保护主义者的激烈较量,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出台,美国在关税的谈判、关税水平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该法授权总统与外国进行双边关税减让谈判时,可将关税升高或者降低到50%,且通过谈判,关税可以不断地降低。这就改变了美国关税具有不可谈判性的单边主义特点,导致了关税的大幅度降低。二战结束后,他们向全世界推广美国的自由贸易主张,最后导致1947年《关税贸易总协定》的签署。——摘编自孙天竺《美国对外贸易政策轨透变迁研究(1776-1940)》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关税改革的原因,并说明其积极影响。(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美国关税变化与中国关税改革的主要不同点,并分析美国关税政策变化的原因。(5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姜义华《文明的自信》一文中说,“第一,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异的,但这个差异都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人、家庭、地区,人民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这非常重要。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一直在流动中,有制度性保证,包括民间习惯。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资本的流动……还有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究其古今中外历史,以上观点应该同样适应其它文明。分析材料,以“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充分。)-14-\n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初年对周人、殷人饮酒处罚不同,主要是对殷人采取怀来政策,以便加以控制,体现了治国策略的灵活性,D项正确;周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政治制度具有统一性,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体现因俗而治,不是民族分化政策,C项错误。故选D。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画像砖内容是一家三口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一人挽犁,操作灵话,适应向个体化发展的趋势,便于在小块农田上耕作,有利于装备小农户,A项正确;图中反映的是“一牛一人”犁耕法,A项错误;曲辕犁出现在唐代,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田庄规模巨大,D项错误。故选B。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代的政治制度。原本由尚书都省会议裁决的政务,逐渐转移至政事堂裁决,中书令原来掌管决策,而姚崇以中书令的身份去管本该由尚书省分管的行政事务,这均反映出中枢运行机制发生变化,A项正确;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选A。4.C【解析】题主要考查宋代经济。颍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及临安东门外“弥望皆菜园”,主要是满足城市蔬菜的需要,反映出农产品的商品化特征加强,D项正确;蔬菜主要是满足当地的需要,不体现跨区域贸易及农业生产区域化,A、B两项错误;C项与本题主旨无关。故选D。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南方市镇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C项正确,D项错误;明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项错误;康熙年间实施“海禁”,对外贸易并不繁荣,C项错误。故选A。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经济政策。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船只减税,对运米船只免税,说明清代对外贸易注重充实国内民生需求,B项正确;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A、C两项错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是在鸦片战争之后,D项错误。故选B。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蚕种制造、养蚕、缫丝等环节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说明近代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专业化,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太湖地区蚕桑业的新发展,A项错误;近代蚕桑业主要以出口为目的,D项错误;太湖地区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就已开始解体,C项错误。故选B。-14-\n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据表可知,这一时期的商办新式企业以轻工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说明其行业、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D项正确;仅凭表格信息不能说明其旨在改善国内的民生,A项错误;表中面粉业排在第五位,地位尚不突出,B项错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1895年甲午战败后,C项错误。故选D。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及近代列强侵华。惩罚性、预防性措施就是列强在国际法名义下要恢复和强化不平等的条约关系,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抵制革命潮流的信息,D项错误;《辛丑条约》是要以华制华,不再主张瓜分中国,C项错误;D项不是主要目的,可排除。故选B。10.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与同盟会关系不大,材料中多次强调同盟会及日知会的作用,实际上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了其对历史的解释,即国民党官方史学有意突出同盟会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A项正确,B项错误;武昌起义历史真相没有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项错误;D项表述正确,但与本题主旨无关。故选A。1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山东的经济生活。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山东的电话事业开始起步并获得了较大发展,社会信息的流通速度加快,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A项结论;B、D两项内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选C。-14-\n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由折发展。从1937年到1942年,西部人口剧增,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爆发与发展,大量人口内迁造成的,C项正确,事件时间与内战时间不符,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滇缅公路开通无法解释桂林、西安、兰州、重庆人口的剧增,D项错误。故选C。13.D【解析】本题要考查现化中国国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目的一是为了各级人民化表大会的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分配人大化表名额,二是为国家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供确实的人口数字,前者为政治目的,后者为经济目的,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全国人口普查,并非只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C项销误;人口普查有加强户口管理之心,无扩大税源之意,A项错误。故选D。1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经济的调整。材料中的措施实际上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为扭转当时农村严重形势起了重要作用,B项正确,人民公社一直存在道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间投有改变农村所有制性质,A、D两项错误,当时纠“左”仅停留经济层面,C项错误。故选B。15.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放了思想,推动了新闻媒体的体制改革,B项正确;财政部文件不是新闻立法,A项错误;经济特区出现于1980年,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D项错误。故选B。16.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富有的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人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表明雅典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B项正确;城邦公民拥有共同的信仰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限制言人进行奢侈的消费而不是禁止,C项错误;在古代雅典,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人民利益,且D项表述与材料主题不符。故选B。17.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贵金属大量涌入,引发了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B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640年,英荷战争取得最终胜利是在1674年;排除A、D两项;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之后,B项错误。故选B。1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该主张意在通过同意国王课征3年关税,以确保议会的正常召开,对王权及政府进行限制,B项正确;该主张意在限制王权而不是剥夺国王的行政权,A项错误;重新分配议会席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也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D项内容与本题主旨无关,排除D项。19.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化议制。1787年宪法调和了美国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形成了各方都能接受的相对平衡局面。密苏里作为蓄奴州加人合众国,就会导致南方新增两个参议员,为保持南北双方在参议院席位的平衡,从北方的马萨诸塞州划出个缅因州,也增加两个参议员,B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0.B【解析】木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表格数据显示德国工业、服务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下降,表明其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完善,B项正确;表格内容能体现农业人口的流失,但不能得出农业衰退的结论,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所提供数据均不符合;表格没有英国数据,得不出与英国比较的结论,且当时德国服务业远远落后于英国,D项错误。故选B。2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经济政策。列宁只是强调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社会主义探索,依法落实新经济政策,反对滥用新经济政策,不是严厉打击新经济政策的反对者,C项正确,D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国家资本主义的星现形式,排除A项;B项错在“开始”之说。故选C。2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斯福新政。胡佛政府签署紧急救济法并扩大政府公共工程,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表明胡佛政策已与彻底的经济自由放任政策有所不同,所以“胡佛是新时代总统中的第人”,C项正确;号召工商界和劳工组织自愿联合互助、推动生产者联合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表明胡佛没有摆脱单纯自由放任的旧模式,A、B两项错误;通过“关税法令”大幅提高关税税率,表明胡佛沿袭了美国历史上的高关税政策,D项错误。故选C。23.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冷战。该学者强调的是古巴导弹危机后美苏各自的反应,苏联大力发展核力量与美国竞争,美国更多地干预他国或地区的事务,卷人越南战争泥潭中,美苏对抗加剧,B项正确;冷战期间,美国战略的重心一直在欧洲,排除A项;C项符合史实,但与本题主旨不符,可排除;揭开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的是“铁幕演说”,排除D项。故选B。2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通过表格内容可知,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下降,进口上升,表明全球工业化的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B项正确;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仍占全球的56.6%,说明其工业仍有相当大的优势,A项错误;C项内容在材料中得不到体现,排除C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扩大,D项错误。故选B。【参考答案】25(1)原因: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学被确立为封建統治思想;统治者注重以礼人法,宽缓刑罚。(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2分)消极影响:助长了杀人和复仇风气,加深了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秩序的动荡;助长了世家豪族的势力,对集权政治造成威胁;加深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不利于政权的稳定。(每点1分,共3分)(2)进步之处:确立礼法分离原则;实行罪行法定原则;取消等级特权,确立平等原则;确立文明的刑罚体系。(每点1分,共4分)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和思想的影响;进步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沈家本等有识之士的推动。(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4点4分)【参考答案】26(1)特点:商品种类多;行业全且管理完备;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每点1分,共3分)原因:良好的贸易区位优势;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全国市场的形成和商业的活跃;各商帮的努力经营。(每点1分,共4分)(2)体现:商业国际化;成为区域金融中心;民族工业迅速发展;形成近代教育体制。(每点1分,共4分)启示:充分利用自身区位优势;采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工业;主政者要善于把握机遇,有所作为;重视创新。(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3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14-\n27.【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美两国的关税政策。第(1)问,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时代特征及材料信息,从中国关税主权的丧失、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反帝爱国运动等角度作答;第二小问“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多角度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不同点”,对比两则材料,提取中美两国的关税政策信息作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现实多角度作答。【参考答案】(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需要稳定财政;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民族工业的发展。(每点1分,共4分)积极影响: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人;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每点2分,答出其中任意2点4分)(2)不同点:中国提高关税;美国则降低关税。(每点1分,共2分)原因:保护主义政策的消极后果;美国工业竞争力的增强;国际经济结构的变迁;贸易自由主义者的不断奋争。(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分)28.【思路点拨】42.示例一:观点: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秦朝时期,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有皇帝直接任免,废除了世卿世禄,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实现了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官僚政治强化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秦汉的统一,为中国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科举制,选官的依据不再是出身和门第,而是科举考试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科举制扩大了政府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总之,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示例二:观点:财富的流动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成功的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壮大了秦国的国力,有利于实现统一。1953——1956年,新中国政府有计划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准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总之,财富的流动在不同时期推动了文明的发展,成为文明发展的动力。(其它史实论述,或提出其它观点,符合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即可得分。)-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9:41 页数:14
价格:¥3 大小:536.93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