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4.《周礼》记载,西周王室政权机构最重要的是太师和太保,由王室贵族出任。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士寮和太史寮,卿士寮主管王徽“三事”和官吏诸侯“四方”,太史寮是文官领袖和神职官吏首。这表明西周A.实行官僚政治制度B.始兴文官制度C.建立中央政权机构D.礼制规范王权25.宋代以后的儒学逐渐走向哲学化、思辨化,并影响到艺术领域。苏轼在论画时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A.天人一理B.格物致知C.反省内心D.心外无物26.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A.奠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27.明朝时期,王朝政府充当了棉花棉布消费的大主顾。最初政府通过“实物征调”的方式,促进了棉花在全国的普遍种植。后来,赋税制度发生变化,棉花棉布成为一种特殊商品涌入市场,江南商品经济也因此更为活跃。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A.棉产品商品化利于减轻农民负担B.国家权力使商品经济变相繁荣C.棉产品是国家财政赋税主要来源D.官商产生并卷入市场中间环节28.魏源曾盛赞美国民主制度“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三占从二,舍独同……可不谓周乎!”据此可知魏源A.对美国民主制度有了系统的认识B.深入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C.主张变革中国专制主义政治制度D.看到了近代美国在制度上的长处29.“在‘新政’以前,讲‘立宪’、论‘三权分立’,还是见于民间的舆论,而在‘新政’以后,这类字眼不仅出现在清廷大臣们的奏议中,而且在清廷发布的上谕中也可见到。”这表明A.上层接受体现近代法制精神的观念B.维新变法最终得到清政府推行C.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得以确立D.中华民国实践了“新政”方案11\n3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为37.97‰,1956年更降至31.90‰,而在1963年和1964年则分别达到43.60‰和39.34‰。材料中出生率增高的原因是A.经济困难后出现补偿性生育B.大跃进运动影响到生育政策C.人民公社导致人口出生失控D.农民生活富裕推动生育高潮3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32.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A.和平共处不称霸B.尊重差异求合作C.加强团结不结盟D.区域互利谋发展33.梭伦建议取消掉所有市民的所有债务,不光是市民所欠公债,也包括市民之间的私债,这样既能重新给已经成为奴隶的那些人自由,也让所有财主取消掉了他们之间的烂账。对材料评价准确的是A.解放奴隶,基本铲除贵族特权B.取消烂账,彻底消除城邦矛盾C.废除债奴制,有效缓和社会矛盾D.解放劳动力,加快资本主义发展34.(图6)古希腊有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洞口活动的动植物因身后矮墙上前方的一堆火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因此,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这一设想旨在强调11\nA.理性高于感觉B.关注人的世界C.认识源于感觉D.美德即知识35.英国史学家梅因指出“罗马法仪式和允约本身有同样重要性,甚至比允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固定形式被遗漏或误用,法律行为便告失效。相反,如果所有程序和仪式均已正确进行完毕,即具有法律效力,至于法律行为是否反映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并不关注。这表明罗马法A.具有明显的习惯法痕迹B.不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C.罗马法更重视法律的作用D.存在过分注重形式的缺陷4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材料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有哪些变化之处,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因素。(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分析演变的原因。(12分)11\n42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25年初,《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学者有78人,每人推荐10部书。下面是这次征求中有3人以上(含3人)开列的相同书目及得票数统计表。书名得票数书名得票数史记19资治通鉴、孟子15胡适文存14中国哲学史大纲13论语12左传11庄子、科学大纲10老子、汉书9四书、结婚的爱、欧洲近代百年史8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近百年史、历史大纲、科学方法论、古文辞类幕、思维术7墨子、呐喊、上下古今谈、种源论、建国方略、独秀文存、红楼梦6社会学及现代社会问题5社会主义讨论集、政治学大纲、(日用)百科全书、蔡元培言行录、自己的园地、伦理学、许氏说文解字、经史百家杂钞4楚辞、日知录、明夷待访录、进化论、西游记、宋元戏曲史、西洋哲学史、孙中山著作、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历史研究法、申报50年纪念册、新文化辞典3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总值指数总值指数11\n这次活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书目得票统计数能反映学者们对中国青年文化素养的期待。根据表格材料提炼出其中一方面学者们对中国青年文化素养的期待,简析这一方面文化素养被期待的原因。(要求:提取的主题明确、一方面即可,多角度简析,史论结合)历史选做题:请考生在第45、46、47、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的方框涂黑。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1\n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县、道“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岁尽,遣吏上计”11\n。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11\n。由于上计制度同朝廷对郡、国地方官的考核制度密切相关,一些官员上计时虚报成绩以逃避考核的现象便时有发生,早在汉武帝时,就曾出现“流民愈多”而“计文不改”的弄虚作假的状况。——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1\n(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西汉上计制度的相关信息。(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上计制度的作用。(6分)46.(15分)战争与和平11\n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6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表6年份191396910944100283024031005299517100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11\n——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1914年7月底,酝酿已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被英国宣布参加对德作战,成了它的兵员、物资和财力的重要供应基地。大战造成的突然变化的形势对印度资本主义和民族运动发展带来双重影响。最初,印度经济和民族运动的发展进程骤然被打断,造成了很多混乱,但不久,客观有利的一面,在印度资产阶级和民族力量的积极作用下开始发挥作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印度被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以及一战爆发对印度社会造成的直接后果。(6分)47.(15分)历史人物的评说梁启超论李鸿章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只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1)根据材料归纳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9分)(2)结合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客观评价李鸿章。(6分)1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5:05 页数:11
价格:¥3 大小:22.2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