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陕西省黄陵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重点班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陕西省黄陵县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重点班)一、选择题(45分)1.从《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中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进口数量(担)进口价值(两)出口数量(担)出口价值(两)1876~1881(平均)154148596571100757226622371882~1891(平均)155029748712100066726176461892~1901(平均)1706981831283072256624030421902~1911(平均)4658185225385543072561200921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C.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D.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阅读《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表》。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B.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C.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列强的商品倾销D.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3.下表为《某一时期重庆地区重工业发展状况统计表》。导致这一时期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统计项目1937年1942年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比例18%58%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比例4.4%78%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比例7.3%49%A.重庆成为通商口岸工业发展迅速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企业内迁以及政府实行战时体制D.国民政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开发4.1929年7月(民国十八年),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次年二月又公布《特种工业奖励标准》,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又将其修改为《工业奖励法》。这些做法(  )A.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应急措施B.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15-\nC.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D.限制了官僚资本的膨胀5.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几种主要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示意图”。其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官僚资本控制经济命脉迅速膨胀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中共中央在一份关于农村工作的文件中规定:“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有些生产大队,现在仍然作为基本核算单位,只要群众同意,就应该积极办好。”这一文件的主要精神(  )A.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B.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有利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发展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7.右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对这张照片合理的解读是(  )A.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C.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D.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8.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B.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C.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D.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9.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  )A.注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花的原则C.重视边境与内地的协调性发展-15-\n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10.右图是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的一幅漫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想B.市场经济冲击了人们原有的价值观C.自主经营观念深入人心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果11.“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还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就好像小孩子们玩游戏一样,赢家同意将赚回的筹码奉还给输家,游戏却继续进行。”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关贸总协定的确立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12.194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清算联盟”。联盟采取透支方式提供信贷……各国在清算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二战前三年平均贸易额计算,不需要缴纳现金。对这一主张的理解,正确的是(  )A.这种主张反映出英国在二战结束前经济实力得到恢复B.英国的意图是要同美国分享二战后的国际金融领导权C.“国际清算联盟”相当于二战后成立的“关贸总协定”D.在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并未得到体现13.法国总统曾说过:“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布雷顿森林协议,我们不能一边是多极世界,另一方面却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这表明(  )A.法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B.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C.希望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至今作用巨大14.2022年12月1日凌晨举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会议,一致投票通过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以10.92%的权重超越日元和英镑(见右图),连同美元、欧元,组成新篮子五种货币中的一员。这说明(  )A.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开始走向衰落B.发展中国家控制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经济快速发展使中国国际话语权扩大D.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脱钩-15-\n15.1941年,美英两国在《大西洋宪章》中提出:“希望达到各国在经济合作方面的充分合作,致力促进所有国家,不论大小、战胜或战败,在同等条件下,都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与材料意图基本一致(  )A.布雷顿森林体系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关贸总协定D.北美自由贸易区16.某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全球史观的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17.哥伦布在1503年向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道:“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后来他又在遗嘱中写道:“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国王)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这些材料表明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的主要目的是(  )A.掠夺工业原料B.进行资本原始积累C.倾销过剩商品D.开展世界性贸易18.1570—1780年,西方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年份国家  1570年1670年1780年甲232000568000450000乙510002600001000000A.英国、西班牙B.荷兰、葡萄牙C.英国、荷兰D.荷兰、英国19.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20.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15-\n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21.晚清人士恽毓鼎在日记中写道:“此辫与我相守五十年,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既不能杜门自守,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日受刺激,只可降心从众矣。”由此可见他剪辫(  )A.被迫顺应时局的无奈之举B.出自于反清革命的需要C.为了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D.表示彻底与旧风俗决裂22.徐珂《清稗类钞》:“上海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其间由朴素而趋于奢侈,固足证世风之日下,然亦有由繁琐而趋于简便者,亦足见文化之日进也。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材料根本上反映了(  )A.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B.服饰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C.攀比之风的盛行导致世风日下D.近代服饰变革体现文明碰撞23.右图《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其上配有文字:“泰州为扬属一大邑,早经设立电报局,以便官商寄信之用。乃近有匪徒造谣言,谓电报局所用电气系以死者之魂炼成。故专收人家供奉之神主牌,每牌值价洋四五十元,须在三年以内者方为合用。”上述图文信息从侧面说明了(  )A.谣言散布阻碍了通信工具应用B.晚清时期社会生活实现近代化C.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D.民众普遍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24.1912年上海《民立报》发表谭人凤《粤汉铁路说贴》:“世界大势,是由水运而趋陆运。故欧美各邦路线密若蛛网。近且有横贯欧亚之大计划。盖国势随路线而扩张,事业因交通而发展。……我国幅员广阔,为统一计,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此国策可以促进实业、巩固边防。”由此可见(  )A.作者积极主张推进交通近代化B.民国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发展C.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D.西方列强支持中国铁路事业发展25.-15-\n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  )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B.中国从2022年开始接入互联网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26.二战后,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弊端日益显露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继续遭到破坏D.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一直持续到战后,导致农业单位面积产量没有提高27.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  )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D.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28.俄]格·阿·阿尔巴托夫在《苏联政治内幕:知情者的见证》一书中指出“赫鲁晓夫揭露的、批判的并力图战而胜之的是斯大林,而不是斯大林主义。也许,他真诚地相信,整个问题也就是这样,只要揭露斯大林,他就解决了使社会从过去的极权主义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全部问题。”作者通过这段材料意在说明赫鲁晓夫改革(  )A.着重于解决苏联存在的根本问题B.实际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C.着力于批判个人崇拜D.全盘否定了斯大林29.“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所推行的改革(  )-15-\n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B.创办了与国外合资的企业C.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D.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30.勃列日涅夫执政之初苏共中央文件指出:“近年来农业增长的速度减慢了,这给国家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破坏社会主义生产发展的经济规律,……,这些是农业落后的基本原因。”这表明苏共中央(  )A.正确揭示了农业发展缓慢的原因B.决定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强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D.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扩大市场的作用二、非选择题(55分)31.(16分)新中国成立后,价格制定机制的演变印证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调节作用,是说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在我国,还存着商品生产,价值规律还起作用。计划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是“计划第一,价格第二”。——《毛泽东文选》第七卷(1957年)材料二 1985年以来,形成了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三种形式。1990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指导性价和市场价所占比重占到70%以上,在农民出售的农产品总额中,市场调节价比重达到52%,工业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中市场调节的比重占到37%左右。——李凤瑞、万国庆《对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回顾与思考》材料三 全国抽样调查12个钢厂的自销率与产量增长率 (单位:%)钢厂自销率平均自销率产量增长率平均产量增长率排名前6位0~7.82.96-10.98~5.80-9.32排名后6位10~3418.782.30~69.7314.38——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调查研究组《改革:我们面临的挑战与选择》(1985年10月)20世纪80年代因为改革进展太慢,于是给寻租活动形成了很大空间。物资分配体制和物资价格的双轨制,使得“官倒”-15-\n通过倒买倒卖能够从中获利。当时生产资料、物资是双轨制,一部分是计划调拨的,另外一部分是通过市场的。计划调拨的部分是计划价格,通过市场的是市场价格,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两个价格就拉得很大。——吴敬琏《政府与市场》材料四 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都在供给侧,都在企业和市场侧,市场中的企业是提升技术的主体,市场中的企业和微观经济单位是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主体。供给侧根本不需要管理,而且想管也管不了。如果生产能力确实改进而提高,供给将自动创造需求。新技术、新产品必然有新的需求与之对应,就像一款新上市的智能手机,价格高出其他手机几倍,还出现排队抢购的现象,否则就不是创新了,需求不足的现象只发生在旧产品的能力扩张上。换言之,过剩产能的实质是创新能力的欠缺。——许小年《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以供给侧改革开拓创新空间》(2022年)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时商品价格产生的方式和经济基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价格双轨制产生的主要因素。(3)根据材料三分析价格双轨制产生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四中智能手机热卖的社会因素。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原理?32.(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世界史》材料二 1950年,法国提出《舒曼计划》。1951年,法、德、荷、比、卢、意签订《巴黎和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法、德、荷、比、卢、意签订《罗马条约》成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5-\n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在此基础上成立欧盟(28国,经济政治实体)。1999年,欧元问世(英国除外)。材料三 结束了在阿尔卑斯山的度假之后,英国首相回到白金汉宫之后向其内阁解释了英国脱欧的原委,并称本次脱欧是一个彻底的英国行为。材料四 巴西众议院要求政府退出为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而进行的谈判,理由是美国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委内瑞拉也要求考虑自由贸易区计划给拉美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和冲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20世纪50年代推动欧洲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欧洲统一的过程有什么特点?(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欧洲统一过程中的不利因素有哪些?(4)根据材料四与所学知识,发展中国家加入区域经济集团要注意哪些问题?33.(12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汉中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及其经济后果。(12分)-15-\n(2)据材料二,概述西汉中前期的“求富”观念。(6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8分)34.(11分)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生参与展览的筹备。展览一 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图一)展览二 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图二、三)战国铁制农具  废井田,开阡陌  古代耕织图图一      图二     图三展览三 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中国农业百科全书》(1)图一、图二反映的现象与图三反映的现象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3分)(2)试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3分)(3)较之古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自然条件基本没有改变,人口众多、耕地相对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根据展览二、三的内容,谈谈古代农业对我国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启示。(5分)答案-15-\n1.D 解析:通过材料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的糖料进出额在19世纪90年代尤其是20世纪初之后进口额大幅增加而出口额大幅减少,这是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入为主转向资本输入为主,直接利用中国当地丰富的原料和劳动力资源,这种变化致使古老中国进一步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2.B 解析:由图表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1847年以后有所下降,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便利了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故B项正确;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图表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是1856~1860年,与图表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3.C 解析:1937年,日军炮轰南京,国民政府以及重要工业、大学迁到重庆,并且实行战时体制,故出现了重庆的工厂、资本、工人急剧增加的状况,故C项正确。4.C 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是“1929年”和“1934年”,这一时期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国民政府颁布《特种工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结合所学知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法令,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说明这些做法发挥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利于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官僚资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5.A 解析:图片中“3(曲线)所代表的经济形式迎来发展最高峰”大约发生于民国初年,此时,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春天”,故本题应选A项。6.C 解析:结合所学,1956年,农业合作化之后,我国一直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从题中“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可知,当时的农村处于人民公社下的生产状态,土地所有制没有发生改变。而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7.D 解析: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体现出人们可以在集市上销售自己生产的服装产品,说明了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故D项正确。8.B 解析:“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体现出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化,故B项正确。9.D 解析: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与材料中“从……开始,到……,再到……”相符,故D项正确。10.-15-\nB 解析:漫画中孙悟空向唐僧索取降妖的好处费,说明市场经济冲击了原有的价值观。A项本身错误;漫画没有反映自主经营问题,C项错误;漫画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联,D项错误。11.B 解析:“欧洲各国辛辛苦苦赚回美元和英镑,然后又毫无代价地拱手返还给发行这些货币的国家”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故B项正确。12.B 解析:从材料所讲“采取透支方式”“不需要缴纳现金”等关键词看出是针对英国状况提出来的,符合英国利益,这反映出英国要分享战后经济利益,故B项正确。13.B 解析:美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故A项错误;“全球只有单一储备货币”,指的是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主导地位,可见美元仍然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法国希望进行改革的是世界货币体系,故C项错误;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瓦解,不可能至今发挥作用,故D项错误。14.C 解析:“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并以10.92%的权重超越日元和英镑”,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15.C 解析:材料信息“在同等条件下,享受进行贸易或获取用以发展经济繁荣所需原料的途径”与关贸总协定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基本一致,故C项正确。16C 【解析】本题考查利用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根据五大史观的含义,并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可知,A项是从社会史观的角度认识新航路开辟的,故不正确。B、C、D三项分别是从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的角度进行阐释的,故选C项。17B 【解析】本题考查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后的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方式、以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为主要目的,故答案选B项。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出于发展工业的目的,开始寻找商品倾销市场,掠夺工业原料,故A、C两项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18D 【解析】本题考查英荷两国的商业竞争。表格数据显示,甲、乙从1570年到1780年增长分别约为1倍和20倍,据此可知甲国的发展趋于衰落,乙国发展势头良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世纪末西班牙衰落后,荷兰成为海上霸王;17世纪中期开始,英法两国迅速崛起开始挑战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甲不可能是英国,A、C两项排除,D项正确。19、C20C-15-\n21.A 解析: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只可降心从众矣”表明是无奈之举,故A项正确;反清革命的需要是有关积极的,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与材料中“唯上流社会人俱已濯濯,余……不免驰骤于酹酢场中”不符,故C项错误;彻底与旧风俗决裂与材料中“一旦截之,不无恋恋”不符,故D项错误。22.D 解析:近代随着五口通商,上海逐渐发展起来,成为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材料“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反映近代上海服饰的变化,不能从根本上反映上海是近代中国最繁华的城市,故A项错误;材料“衣由宽腰博带,变而为轻裾短袖”表明近代上海服饰受西方的影响,这是一种社会习俗变迁,没有体现出现象的本质,故B项错误;攀比之风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近代上海服饰西化反映的根本问题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故D项正确。23.C 解析:大众传媒关注科技成果的传播与材料中“《谣言宜禁》刊登于19世纪末发行的《点石斋画报》”相符,故C项正确。24.A 解析:作者主张“沿边各路,方亟待第次兴办”,推进交通近代化,故A项正确;材料只是作者观点,没有反映出国民政府对发展铁路交通的态度,故B项错误;修筑铁路是资本输出的形式之一,但材料反映的是欧美国家本国铁路“密若蛛网”,没有涉及在华修筑铁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列强对中国铁路事业的态度,故D项错误。25.D 解析: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成为新的传播媒介,在社会生产生活之中日渐占据重要席位,故D项正确。26.【解析】 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在苏联初期和二战时期起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体制本身存在严重缺陷和弊端。在二战后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显露。B、C、D三项都是A的影响,故选A。【答案】 A2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题干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农业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所以答案选A,B、C、D三项表述不正确。【答案】 A-15-\n28.【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揭露、批判斯大林个人,而不是批判斯大林模式,这实际上说明赫鲁晓夫改革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从属于B项,D项不是材料主旨信息,排除。【答案】 B29.【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是指赫鲁晓夫,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农业,主要是扩大了集体农庄的自主权,削减农业税和种植玉米,故本题选C项。A、B、D不符题意。【答案】 C30.【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决。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趋向于保守和僵化,其领导期间腐化和裙带风盛行。他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大国,所以B不对,D在题目中没有标明,因为它是措施,不是原因,经济发展慢的主因就是体制造成的,如果A对,那么苏联之后就应该改善经济了,可事实并没有,不符合历史,所以A不对。综上所述正确选项应是C。【答案】 C31..(1)方式:国家定价(行政命令)。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2)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政企分开,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调动了个人和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出现“官倒”等腐败现象;产生了不公平竞争。(4)因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的创新。原理:供给创造需求。33.(1)做法:取消关卡和禁令(允许自由经商)。成效:商业(经济)快速发展;民众生活得到改善。目的:巩固小农经济;维护封建统治。(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后果: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压抑经济活力)。(2)观念:利润是商人的主要追求目标;经商是实现富裕的最有效途径;购买土地可以更好地保存财富。-15-\n(3)关系:抑商是基本的经济政策;惠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政策;在某些时期同时存在抑商政策和惠商政策。34.(1)铁制农具的使用和井田制的废除,土地私有权的确认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2)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等。(3)继承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兴修水利,提高农业科技,走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之路。(答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32.(1)欧洲统一的历史渊源;二战后欧洲的衰落;美苏对峙生存需要;法德两国有识之士的推动;经济发展需要统一市场。(2)主要由法德两国推动;经济入手,全面推向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以法律为保障。(3)英国摇摆不定;欧洲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美国对欧洲统一的干扰。(4)国家安全和经济主权问题;民族经济受到冲击的问题;环境生态保护问题;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保护问题。-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32:07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40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