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高一历史9月月考试题答案1.答案:B解析:2.答案:C解析:AB.只是题干信息的一方面,不是共同的体现,两项都不符合题意,故AB错误;C.“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体现了农业领域中注重发挥地利力,施肥,讲究因地制宜,按节气安排生产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共同体现的是注重精耕细作,故C正确;D.自给自足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C.“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粤之剑,迁乎其地,而弗能为良”的意思是说郑国的刀、宋国的斤、鲁之削以及吴粤之剑都比较厉害,离开此地就不能成为精良,充分体现出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C正确;A.材料不能说明工艺分工日益精细,A错误;B.产品分类也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D.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的管理问题,D错误。故选:C。4.答案:D解析:5.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可知夜市出现在中唐时期,突破了以往的时间限制,故C正确.B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是无关项.故排除.题干与草市无关.故排除D.故选C.6.答案:B解析:材料中《清朝文献通考》的记载表明统治者已经认识到商业的重要性,对商人也能更加平等地对待,说明商人社会地位有了一定的变化,B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商业方面的内容,A错误。C,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7.答案:C解析:唐代邢窑白瓷在安史之乱后衰落,越窑青瓷代之而兴盛,这一变化和经济重心南移有密切关系,故C6/6\n项正确;社会动乱影响了南北交流,但不是阻断,故A项错误;B项错在“全面衰退”,不符合史实,故错误;休养生息政策是在唐初,故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苏杭地区的工商业面向全国,呈现了清新、活泼、开朗的气息”,再根据图片反映的市镇分布情况可以得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区域性市镇网已形成,故A项正确.BCD三项的说法需要与其他的信息进行对比性论证,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A.9.答案:A解析:由材料“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枝’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说明清代广东地区农业领域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A项正确。10.答案:D解析:D.从小料内容可以看出洋务企业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又到了中国民族资本资本主义的产生,这是材料中评价洋务运动的主要原因。B.材料评价洋务运动的原因,不是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C.材料没有体现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工业的影响。A.材料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无关。故选:D。11.答案:A解析:依据表格中“1894—1914年”日本对中国贸易的数字明显呈上升趋势,说明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故A项正确;此时,英国仍然是过激强国,对英贸易比重降低不能说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倾销为主,故C项错误;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故D项错误。12.答案:C解析:材料中“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是指麦哲伦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航行,船队回到了西班牙后受到了国王的热情褒奖,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迪亚士;B项是达伽马;D项是哥伦布。故选C。13.答案:A解析:6/6\n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是英国政府颁布法律对工业革命时期的污染进行治理,其重要的背景就是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故选:A。14.答案:D解析:15.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美国的工业生产超过英国,结合图示自由贸易大树下的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英国受到美、法、俄、荷等国等国挑战,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选A.16.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最根本原因是”,B项主要是清末的原因,故B项错误.B项不是最根本原因,应排除.清王朝的覆灭、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中国服饰变化提供了契机和内因,是最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D项与题干关联不大,应排除.故选D.17.答案:A解析:18.答案:A解析:19.答案:A解析:B.美国20年代的经济并没有持续高速发展,1929年出现了经济危机。D.人民生活水平在1929年以后逐渐下降。A.由材料“分期支付”可知,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所以答案选A。C.材料反映的不是加快资金周转,而是导致了虚假繁荣。故选:A。20.答案:A解析:A.依据表格可知,1929~1930年到1930~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负增长加剧,说明工人生活条件下降,结合其时间和所学可知,说明经济危机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C.失效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当时处于经济危机时期,产业结构迅速调整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6/6\nB.政府财政支出锐减不是工资变化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故选:A。21.答案:A解析:A.由大危机时期,70个国家参与了关税战和贸易战,英美等56个国家与货币战相关,说明当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故A项正确;B.世界主要货币大幅贬值材料体现不出来;C.美元的世界垄断地位是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D.从材料只能看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的混乱,不能得出世界战争将全面爆发的结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2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给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属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同属这一法案的是建立失业保险制度,故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内容,C项是《农业调整法》的内容,故可排除A、C、D三项。2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苏联经济体制的掌握。斯大林1931年发表言论说比先进国家落后是正确的,但要在10年内跑完这段距离,不符合苏联的国情,排除A项。斯大林通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五年计划等政策确立了苏联经济模式(斯大林体制),使苏联的经济迅速提升,因此B项正确;这种计划经济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不一致。24.答案:B解析:A.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工业化建设,从材料可知苏联粮食产量减少而出口增多,反映人民为支持国家出口粮食来换取外汇,支持当时国家工业化建设,因此A项符合;B.从材料中粮食产量下降和出口增加不能说明“斯大林模式”实施初期成效显著,故A排除;C.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由于农业投入不足而导致农业产量下降,故C排除;D.新经济政策由于1928年实行农业集体化后逐渐被取消,而新经济政策取消导致产量下降,不能说是新经济政策的弊端,故排除D项。故选:B。2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应的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因此欧美把目光投向苏联,探讨为什么苏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所以受到经济危机打击基本上没有,A排除;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6/6\n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实行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选项,选择B选项。D选项包含了范围过大,一五计划只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6.答案:A解析:苏联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是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排除B;新经济政策强调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材料反映的是政府计划,C错误;1959年的苏联处于赫鲁晓夫改革时期,改革是要调动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减少家的过度干预,D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体制,材料的“计划”突出钢铁等重工业,与斯大林模式一致,故A正确。27.答案:D解析:28.答案:C解析:D、图片中的信息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根据不同时期经济发展而作出调整,并非摇摆不定,故D错误;C、图片中的无论是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还是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其政策调整都应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其本质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调整,故C正确;A、图片中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同时期均有相应的经济政策,资本主义国家没有找到合适的经济政策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故A错误;A、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混合经济政策仅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之后,其尝试建立混合经济的说法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A错误。29.答案:D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而福利制度实质是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而非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故A项错误;B.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的目的是通过政策调整,保证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以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因此,B项是目的而不是本质,故B项错误;C.国家实行高税率是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手段,因此,C项与题目考查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D.材料反映的是西方福利国家制度,这种制度本质上反映了国家利用政权通过税收调节国民收入,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故D项正确。30.答案:C解析: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缩减开支,加大企业与市场的联系。C项符合要求。31.答案:(1)特点:私人民族工业规模超过官营工业;民族工业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动向紧密联系;出现了一批企业集团。6/6\n(2)原有的轻工业继续发展;企业转型升级,实行技术改新和管理改革,产业集团化或兼并联营,实力增强;与外商企业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新兴的化学工业发展迅速;都基本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3)措施:对民营工矿业采取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工矿调整处采取疏建办法;设立疏建贷款,在疏建技术上给以指导;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术员工;开设了各种训练班,训练新技工。积极影响:这些措施为打败日本侵略者提供了经济上保证;又推动了西部经济的发展。解析:32.答案:(1)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缩小贫富差距等。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3)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解析:6/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27:14 页数:6
价格:¥3 大小:17.42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