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黑龙江省2022年上学期绥化市安达市第七中学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答案1.答案:C解析:据材料“强公室,抑私门,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强调“礼”维护等级秩序,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推崇等级秩序,而未涉及到以德治国理念,排除A项;通过君主尊崇等级秩序,进一步规范民众的社会秩序,排除B项;依所学,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排除D项。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献史料是研究历史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史料来源,但文献史料既然是人为记录,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所以D说法正确。文献史料无论多么详实,都不可能真实再现历史全貌,排除B。既然带有主观性,就不可能完全准确概括历史,排除A。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几则文献并没有对孔子的评价达成共识,排除C。故选:D。3.答案:C解析:C.依据材料中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的内容可以看出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故C项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激化,故A项错误;B.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没有确立权威地位,故B项错误;D.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C。4.答案:A解析:尊君爱民”比“民贵君轻”更为理性可行.据此可推断A项正确;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排除B项;C、D项说法错误,排除。5.答案:D解析:“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表明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故B正确;ABC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7/7\n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先秦儁家思想。据材料“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儒家有为而无求”说明儒家从社会实际出发,以入世的态度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故选C项;材料中的主旨并不是强调儒家对天人关系的研究,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比较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排除A项;墨家和懦家思想均是有为的,因此不能说二者思想可以互补,排除B项;早期民本思想的表现为要求统治者重视民众的作用,而材料并没有涉及此项内容,排除D项。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墨家的思想。由材料•能帮助天下安定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可知墨家重视社会安定,为了追求财富可以取消形式主义的繁文缛节,具有实用主义的色彩,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墨家而非懦家,排除A项;材料强调墨家对待天命论、礼乐制度的态度而非墨家思想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璺家学说自身的主张,并未涉及对儒家思想的扬弃,排除D项。8.答案:D解析:D.由孔子的思想到董仲舒的新儒学发展可知,儒学的发展根据社会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D选项符合题意;A.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A选项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儒学根据时代需要进行的调整,B选项排除;C.材料不能得出孔子思想不被当时认可的结论,C选项排除。故选:D。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决狱”是指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五经,尤其是《春秋》中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表明儒家的伦理和思想主张在当时已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B项正确。10.答案:C解析: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可知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故选A项;“只有”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7/7\n项;材料主旨为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未涉及教育方式的比较,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未涉及宋代官方对儿童启蒙教育的态度,排除D项。1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王阳明的心学注重人的主观力量,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彰显的是人的自我意识,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心学本质上也是儒学;C选项错误,心学维护了社会等级观念;D选项错误,心学并未批判君主专制。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由材料可知,黄宗羲强调“为民谋利”,顾炎武强调君主与官吏要敢视百姓,这属于“民本”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故D项正确,C项错误;经世致用思想受时代特征等多种因素影响,A项因果关系不成立;B项与史实不符。14.答案:C解析: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德”与“才”是两个相悖的品质,“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妇德戒律。“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出女诗人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不认同,是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的“普遍接受”在当时是不现实的,B项“德才兼备”是这位女诗人的标准而不符合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所以AB两项是错误的。材料只是诗人对女子素养的新标准,材料没有显示维护自身权益这方面的意思。故选:C。15.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王徴等人在编译《奇器图说》一书时侧重实用性强的西方机械而忽略理论性强的数学证明过程,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中外科技交流的内容,但没有体现中外技术的差距,A项错误,排除;B项中的“日益普及”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结论由材料推断不出,排除。16.答案:C解析:“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表明儒学传统中没有佛教和道家那么细密严谨的四遍理论体系,因此材料强调的是儒学自身存在不足,故C7/7\n正确;AB与“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不符,排除;D材料未体现,排除。17.答案:A解析:从西周大盂鼎本身和可以了解西周手工业的发展;从“鼎内铭文记述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记载了赐予孟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以了解先秦文字发展概况和西周的分封制度,所以,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这三项。材料中的信息表明,该文物没有涉及西周饮食文化的信息,不能用于研究西周的饮食文化,故A正确。故选:A。18.答案:B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和金文是商周时期的文字,那时候青铜农具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故那时的“丁”字状如竹钉、木钉;铁制农具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得到推广,那时的篆书中“丁”字分化出“钉”字,用会意的方法,体现了“丁”字的金属质地。所以说,这一演变过程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故B正确。A.中国文字的演变总趋势是由繁到简,但从甲骨文到篆书,从图中看不出总体的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排除A。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早在商朝就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但从一个“丁”字的变化看不出来,排除C。D.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在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所以在篆书中还衍生不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排除D。 故选:B。19.答案:A解析: 东晋画家顾恺之是《洛神赋图》是魏晋时期的著名绘画作品。据此依据材料“魏晋时期,为摆脱宫斗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祟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可知A正确;20.答案:D解析:21.答案:B解析:7/7\n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通过阅读明清小说,可以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人尤其是市民阶层的精神世界。故B正确。A在任何时期的任何文学形式均可,不特别针对明清小说,排除。C说的是写作手法,不是思想和精神,排除。D说法错误,明清小说主要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排除。故选:B。2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关于京剧脸谱艺术的认识。“寓褒眨、别善恶”说明京剧借助表演形式宣杨惩恶扬善的理念,体现了京剧的社会教化功能,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艺术功能是社会教化而不是折射社会伦理秩序,排除A项;仅有脸谱的出现不能说明京剧艺术成熟,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京刷脸谱艺术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排除C项。2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戏剧由“描写神的世界”“转移到对人本身的描写”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兴起,故C正确。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戏剧本来就是现实生活的产物,D错在“开始”二字,故排除。故选:C。24.答案:B解析:“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表明二者都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故B正确;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不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故A错误;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2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可知体现的是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A选项符合题意。16世纪教会对自然科学仍然有影响力,B选项排除。7/7\n现实主义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与医学进步无关,D选项排除。故选:A。26.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早期人文主义依附于基督教,两者有许多融合的共性,故B正确;ACD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B。27.答案:D解析:28.答案:C解析:意大利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唤起了人们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没有实现“加快了王权的整合”,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排除B;宗教改革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打破了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发展,故选C;清教革命运动是1642年至1651年在英国议会派与保皇派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武装冲突及政治斗争,排除D。29.答案:C解析:30.答案:C解析: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有利于政府加强对教会的控制,有利于世俗国家的形成发展,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否定教会存在的必要性,排除A项;“各国”一词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对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排除D项。31.答案:(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3)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解析:32.答案:(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增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的烙印;缺乏对人格平等的追求。成因: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儒家思想伦理文化的影响。7/7\n(2)特点:关注个性、人性,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注重自由。背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解析:7/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27:13 页数:7
价格:¥3 大小:18.1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