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房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word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房山区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二语文本试卷共12页,150分。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谈到地理分布,如果我们承认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及地理的变化,以及由于诸多偶然而未知的散布方式,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那么根据遗传变异学说,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许多有关生物分布上的重要事实。为什么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着明显的平行现象呢?其原因在于,生物都是以共同的世代谱系相连接,并且其变异的方式也相同。在同一块大陆上,在极为不同的条件下,在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在高山和低地,在沙漠与沼泽,每一大纲中的大多数生物是有明显联系的。这使每一个旅游者都会感到惊奇,但对我们来说,所有这些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它们是同一祖先和早期迁入者的后代。根据前述迁徙理论,加之在多数情况下的生物变异,我们借助于冰期事件便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什么在最遥远的山区,在南北温带中会有少数植物是相同的,而其他许多植物也是很相似的;同时也容易理解,为什么虽然有整个热带海洋的间隔,南北温带海洋生物中仍有些也极为相似。两个地区具有适于同一物种生活的相同的自然条件,但如果两个地区长期隔离的话,它们之间的生物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也就不必为怪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一切关系中最重要的。,在这两个地区,在不同的阶段内,从其他地区或者这两个地区之间彼此接受的迁移来的生物的比例也是不同的。所以,这两个地区中生物变异的过程也就必然是不同的。(取材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证明》)材料二关于物种起源,完全可以想见的是,倘若一位博物学家考虑到生物间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演替以及其他诸如此类的事实的话,那么或许会得出如下结论:每一个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如同各种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的物种传衍而来的。尽管如此,这一结论即令是有根有据的,也依然不能令人信服,除非我们能够阐明这大千世界的无数物种是如何产生了变异,进而在结构和相互适应性方面达到了如此完美、让我们叹为观止的程度。博物学家们继续把变异的唯一可能的原因,归诸外界条件,如气候、食物等。从某一极为狭义的角度而言,这种说法或许是正确的。可是比方说,若把啄木鸟的结构,连同它的脚、尾、喙以及舌能如此令人倾倒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也都纯粹地归因于外界条件的话,那便是十分荒谬的了。我完全相信,物种并非一成不变的;而那些所谓同属的物种,都是某些其他的并通常业已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裔。此外,我深信,自然选择是变异的主要途径,虽然并非唯一的途径。(取材于达尔文《物种起源》)材料三生命在海洋里诞生绝不是偶然的,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它成为孕育原始生命的摇篮。原始海洋的海水是淡的。在历史过程中,由于雨水冲刷,陆地上的无机盐被洗入江河,成年累月地倾注入海,再加上海水不断蒸发,使海水的含盐量不断增加。在生命起源的那个时期,海水还可能是比较淡的。到了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的那个时期,即距今五六亿年以前,海水可能是半咸的。今天绝大部分动物的体液,包括我们人体的血液在内,都是半咸的,这是当时海水状况的重要见证。\n正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一样,优越的海洋环境也限制了生物向高级的方向发展。高等动物和高等植物是在陆地上诞生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是原始的海洋鱼类移居陆地以后才慢慢进化起来的,而陆地植物则是由海洋藻类进化而来。这种移居陆地的过程,很可能是被迫的。由于地壳的变动和气候的变迁,一部分海洋变成了陆地,迫使一些水生植物去适应新的环境。空气的密度很小,不能像海水那样浮起动植物的身体,于是陆地植物逐渐分化为根、茎、叶。根钻进土壤吸收养料和水分,叶在空中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茎起着连接和支持植物体的作用。陆地动物逐步进化出四肢,以适应在陆地上的奔跑。由于陆地气候干燥,气温变化较大,于是陆地动物又进化出致密的皮肤和保温的毛发。总之,陆地的艰苦环境锻炼了生物,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变得更加精细、更加复杂、更加完善。(取材于童裳亮《海洋与生命》)1.填入材料一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由于所以那么B.虽然因为而且C.因为所以于是D.即便因为但是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平行现象”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跟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发生的迁移以及遗传变异无关。B.是生物在整个地质地理、时空分布上呈现的相同或相似的现象。C.在极为不同的炎热和寒冷的环境中,能发现有明显联系的生物。D.南北温带虽然有整个热带海洋的间隔,也有很相似的海洋生物。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变异”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物间的相互亲缘关系是变异的物种突然出现的依据之一。B.气候、食物等外界条件是物种发生变异的唯一可能的原因。C.啄木鸟主要通过自然选择的变异途径形成适于捉虫的结构。D.同属物种作为业已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裔,没有发生变异。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始生命诞生需要的环境必须具备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哺乳类动物的出现可以充分证明物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C.海洋藻类进化为陆地植物可能跟地壳变动与气候变迁有关。D.陆地气候与气温的特点促使陆地动物进化出了致密的皮肤。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推断鸟类的诞生、进化过程与分布特点。(4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6-10题。(19分)(一)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取材于苏轼《石钟山记》)(二)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注】\n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粘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取材于俞樾《春在堂随笔》)【注】余:我,指俞樾,清末著名学者。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到······去B.殆与余同殆:大概C.而笑李渤之陋也陋:简陋D.烛而登烛:用烛光照明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独与迈乘小舟夫人之相与B.且多小诗且何谓阁子也C.噌吰者至今游石钟山者D.郦元之所见闻不知何人所作也。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寺僧让小童持斧敲击一二乱石,是为了表明石钟山上的石头音质动听。B.苏轼之所以与苏迈乘船至绝壁之下,是想亲自探究石钟山得名的原因。C.到清末,还有很多游览石钟山的人相信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理由的看法。D.彭雪琴曾在冬日进入钟山下的洞内游赏,但他并不是第一个进洞的人。9.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2)何独兹山为然乎?(2分)10.请简要分析彭雪琴批驳苏轼对石钟山命名看法的思路。(6分)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论语·子张》)(1)下列对以上语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孔子把向贤大夫和仁士学习比喻为“善其事”。B.孔子不提倡跟没有真诚、不走正道的人交朋友。C.“友”在语境中或表“结交”,或指“朋友”。D.子游认为子张已经做得不错了,但还未具仁德。(2)请简述子夏和子张的交友之道,并结合《论语》与自己的经验,谈谈你对交友的看法。(4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12-14题。(共11分)\n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1】,狂歌五柳前【2】注释:【1】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2】五柳:陶渊明因宅旁有五株柳树而以之为号。12.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的首联都点明了所写景象的时令为秋季。B.两首诗的颔联都有从听觉角度表现的自然景象。C.两首诗中写到的山,都极其幽静,且空无一人。D.两首诗中写到的水,或淌过山石,或缓缓流动。1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诗首联所用形容词“新”与“寒”都恰切地表现了景物的特征。B.两首诗颔联所用动词“流”与“听”分别写出了清泉与裴迪的动作。C.两首诗的尾联都化用了典故,其中“王孙”和“五柳”都暗指诗人。D.两首诗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都表达了在山中居住的闲适之情。14.请简要描绘这两首诗颈联表现的景象,并指出其所用描写手法的异同。(5分)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共10分)(1)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以“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批评了庄子“把死和生、长寿和短命等同的观点,铿锵有力;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母、孙二人,”表述自己“不能废远”的理由,恳切动人。(2)初春时节,看到窗外绿意盎然的树木和远处潺潺流动的河水,小李愉快地吟诵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木欣欣以向荣,”;月明之夜,看到小区里的桂树在风中摇曳的美好姿态,小李不由轻声背出《项脊轩志》中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珊珊可爱”。(3)从“,”这一郭橐驼种树的经验,柳宗元领悟到了“养人术”;从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的“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领悟到了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所经第三境界;从出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毕竟东流去”,有读者领悟到,正义的事业是不可阻挡的。(4)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表达了对李渤所持石钟山命名理由的怀疑:“,所在皆是也,,何哉?”体现了他可贵的质疑精神。16.阅读下面《红楼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6分)又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某人作的底下赘的某人的号。李纨等从头看道:画菊蘅芜君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n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咏菊潇湘妃子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绝。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然后《簪菊》《对菊》《供菊》《画菊》《忆菊》次之。”(1)根据语境填空。(2分)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成立海棠诗社后的第一期活动中,诗社成员以“咏白海棠”为题写诗;李纨认为,别号为的所写诗“含蓄浑厚”,将其评为第一;而别号为的所写诗“风流别致”,当居第二。(2)《红楼梦》中人物的诗作往往暗含了其性情和命运。请结合原著,简要分析《画菊》和《咏菊》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情和命运?(4分)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鲁迅的目光一个人一生总要做很多梦,但能记得的屈指可数。而我,竟然梦见过鲁迅先生,而且还相当真切,真切得仿佛实有其事。那个时刻、那个空间,乃至那个遥远的自己,都因那个梦而成了心底坚不可摧的存在。那时的我,是西北一座边陲小城的中学生,爱好文学。每天睡前,都会读一读文学作品。那天午饭后,我开始读鲁迅先生《野草》中的《雪》,很快就被深深地触动了。先生作为一个生于江南的人,却在想象中将那朔方之雪真实地写出来了!就在我感慨先生能够用文字呈现遥远的真实之际,却看到了那寒风中的雪末竟然如同包藏火焰的大雾,升入太空而且旋转、闪烁。我被震撼到无以复加!仿佛独自置身在宇宙的荒原中央,看见星云的爆炸与生成、恒星的旋转与炽烈。在无限宏阔中,那雪,却原来是雨的精魂,是艰难而死的微小之水,是生命的基本分子构成。我从震撼陡然进入感动。这么短的一篇文章,读完它连十分钟都不需要,却让我经历了这样一段上天入地的精神旅程。可能是缘于此,我睡着之后,便梦见了先生。我的房间很小,兼具卧室和书房的功能,先生就坐在我平时坐的椅子上。他用和煦的目光看着我,我就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也没有动的意念,仿佛被那目光完全笼罩了。我也盯着先生仔细看了。他虽然瘦削,面色却是红润的;胡子经过了精心修饰,每根都似乎清晰可见,又构成了有棱有角的整体。在这样的对视中,我们好像是认识了很久的朋友。等到我醒来之后,才发现这是个梦。但难以置信的是,除了椅子上空空的没有先生之外,房间的其它景象乃至细节,跟梦中看到的完全一样,连书和笔摆放的角度都是一样的。仿佛先生真的来过,然后安静地走了。也许,这是一个很神秘的梦;也许,这个梦一点也不神秘,完全可以进行理性分析,比如那是出自大脑的记忆。无论如何,先生给我带来的温情变成了我真实记忆的一部分。即便我日后不写作,没有做一个所谓的作家,这个梦依然会持久地用温情安慰着我的生命。当时在课文里学到的鲁迅先生,是一个横眉冷对、充满愤怒的人;但是来到我梦里的他,却是温厚慈祥的。我相信梦里的那个他才是真实的他。我并不迷信梦,我只是相信那个梦代表了我阅读先生文字之后出自精神和灵魂的最真实感受。从此,我心底永远有了鲁迅先生那和煦的目光,仿佛得到了一位长辈的默默鼓励,就像是我的祖父对我的期望与鼓励一般。我相信我的孩子还会继续在先生目光的注视下成长。因此,我感到了先生的目光如同基因一般,已经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n我是通过阅读《野草》初步见识了鲁迅先生的文学世界,也许这构成了我文学启蒙的开端。我在这里倒是想谈谈鲁迅先生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是他最平易散淡的文集。我可能还是想望着他和煦的目光,跟他聊聊天。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深情地回忆了自己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人、事以及历史,不仅是记录自己生命的历程,更是为了一个更大的目的,那就是从切身的体验里边,批判传统文化中那些蒙昧的、扼制人性的东西,并从普通人那里发掘出光和热。因此,这些文章不止是现代散文的典范,而且是他用独特的目光审视世界的启示录。我一直觉得鲁迅先生是个拥有和煦目光的长者,他横眉冷对的巨大火气不是出自他天生的性情,而是出自历史与时代的紧张和激烈。他洞察到了历史进程中涌动着的疯狂燃烧的火山熔岩,他孱弱而敏感的身体被灼烧着,如沸水的煎熬,完全无法承受。他的呐喊与其说是怒吼,不如说是疼痛的呻吟。只是他耻于哀吟,他要大声地嚎叫,他以伤口迎击疼痛,他在那团深不见底的黑暗里力图振聋发聩。先生对许多人和事的批评不留情面,都是洞见了历史中残存的阴影,但他从来没有置身事外。他手持利刃,向我们自剖了他受伤的内部。他知道自己也已被那阴影感染,自己只不过是历史的“中间物”,是扛起黑暗闸门放青年人到光明里去的牺牲者。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终极命运,便是要与那黑暗同归于尽。因此,先生的精神底色是大悲凉的。每念及此,我都会感到一种切肤之痛,从而隐约触摸到他的大悲悯。只有理解了鲁迅先生的大悲凉和他的大悲悯,才能洞察我们的来路,才能寻找我们今天与未来的去路。我的中学时代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能读到的书很有限,基本上都徜徉在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中。至于对中国以外的作家,了解比较多的也只有拜伦、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这条线索也是读了鲁迅先生的《摩罗诗力说》才知晓的。先生说这些诗人“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不取媚于群,以随顺旧俗”。这些话都给少年的我以很大的震撼,让我对世界有了一些基本的看法。诗人的形象,从此也一直深入我心。我开始写作,写一些很浅薄的现代诗,并把它们分享给我的小伙伴们,他们给予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也品尝到了艺术创造的最初愉悦。因此,在我生命觉醒时期建构起的这个艺术世界中,鲁迅先生无疑是核心的核心。先生曾写下这样的话:“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灰,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这也就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我反复阅读这段话,然后长时间站在先生曾经居住过的广州白云楼的门口。没有别的行人,只有流星般偶尔开过的车。我看向街对面的大树,以及更远处的楼宇。我一个人站着,沉默让我的内心都没有了声音,我不确定自己是否称得上充实,但有一瞬间,我似乎顺着先生的目光看了出去,和他的目光合二为一了。我由此深刻地意识到,无论这个世界再怎么变化,都需要这样的目光去打量和穿透。这是鲁迅的目光。(取材于王威廉的同名散文)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段上天入地的精神旅程上天入地:想尽一切办法B.横眉冷对、充满愤怒的人横眉冷对:形容决不屈服C.力图振聋发聩振聋发聩:使糊涂麻木者清醒D.无不刚健不挠刚健不挠:坚强有力,不屈服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段中“遥远的自己”表明当时作者的居住地离现在的居所很远。B.作者在文中所写寒风中的雪末升入太空的景象是他在做梦时见到的。C.作者用“被那阴影感染”形象地比喻鲁迅先生身体患病之后的样子。D.作者在广州白云楼门口于一瞬间产生的感受中,有写实,也有想象。19.请结合文意,简要解说文中画线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5分)\n20.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鲁迅的目光”对作者的影响。(6分)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①2020年6月15日晚,印方一线边防部队公然打破双方军长级会晤达成的共识,在加勒万河谷现地局势已经趋缓情况下,再次跨越实控线蓄意挑衅,进而暴力攻击中方前往现地交涉的官兵,甚至引发激烈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②印军的冒险行径,严重破坏边境地区稳定,对中方人员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严重违反,对两国有关边境问题所达成协议的严重违背。③中方已就此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④中方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切实按照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严格遵守两国政府已经签署的协定协议,通过双方既有军事和外交渠道,妥善处理当前边境事态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两国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取材于外交部网站《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来龙去脉》)(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2分)A.第①句中的两个加点词需要调换顺序。B.应将第②句的“行径”改成“行为”。C.第④句的“相向而行”表示目标一致。D.画横线的句子出现了成分残缺的语病。(2)根据语境,改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语意不变,语言连贯,且符合逻辑。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分)22.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1)为了促进同学们通过背诵默写古诗文以提高素养,校团委开展了“以文会友一一古诗文背诵默写”大赛,评出了前三名,并在公众号发布了比赛成功举办的消息。请你就这次比赛的意义写一段短评,表达自己的认识。要求:认识深刻,有理有据。(2)疫情期间,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读书生活,学校成立了“云读会”;请你从《三国演义》《水浒传》《边城》《平凡的世界》《红星照耀中国》《红岩》《复活》《大卫·科波菲尔》《老人与海》及鲁迅的作品集中选择一本书,写一段激励“云读会”成员阅读的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3)请以“瞬间的感动”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23.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1)李密在晋武帝的多次征召和年迈多病的祖母之间,坚持选择先孝后忠;陶渊明在可以改善困窘生活的做官和清贫的务农之间,最终选择回归田园。人生路上,常常会面临选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什么样的选择才会让我们无悔无憾呢?请以“选择”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选择的意义、立场、标准、方法、结果等方面,任选角度,谈你的思考。要求:论点明确,论据适当;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声音,可以荡起感动的涟漪,可以点燃进取的热情,可以引发深沉的感悟······请以“你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描写生动;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022北京房山高二(下)期末语文\n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1.B(3分)【解析:从语境中的“但”可知,第1空所在句子与“但”后的句子是转折关系,故填“虽然”;第2空所在句子与其前面的句子之间是因果关系,故填“因为”;第3空后的句子是在上1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递进关系,故填“而且”。】2.A(3分)【解析:根据材料一第1句话可知,生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发生的迁移以及遗传变异是解释平行现象的依据,所以,A项的“无关”理解有误。】3.C(3分)【解析:A.从材料二第1句话中“如同各种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的物种传衍而来的”可知,生物间的相互亲缘关系是物种传衍的事实依据之一,而变种不是突然出现的;B.根据材料二“博物学家们继续把变异的唯一可能的原因……也都纯粹地归因于外界条件的话,那便是十分荒谬的了”可知,气候、食物等这样的外界条件不应该是变异唯一可能的原因;D.“同属物种作为业已灭绝的物种的直系后裔,没有发生变异”与材料二第2段中“物种并非一成不变的”一句相矛盾,而且“没有发生变异”,就不存在“灭绝”。】4.B(3分)【解析:哺乳类动物的出现既需要原始海洋这样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环境,还需要移居陆地后的进化,不能证明物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5.(4分)答案要点:①在具备生命诞生所需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原始海洋中诞生了鱼类。②由于地壳变动和气候变迁,有的海洋变成陆地,部分鱼类被迫着陆。\n③由于陆地艰苦环境的锻炼与求食之需,有的鱼类进化出鸟类的结构。④主要通过自然选择,鸟类的结构逐步进化得更加精细、复杂与完善。⑤在极为不同的条件下,分布有相同或相似的鸟类。【评分细则:答出前3个要点,得2分;答出后2个要点,得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6.C(3分)【解析:陋,在文中意为“见识浅薄”。】7.D(3分)【解析:D.放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情形、小诗)”,代词;A.和,连词/交往,动词;B.并且,连词/那么,助词;C.标明语音上的停顿,并引出下文,表示判断,助词/……的人,代词】8.A(3分)【解析:寺僧让小童持斧敲击乱石,是为了证实李渤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看法。】9.(4分)(1)凡事没有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从主观上判断它的有和无,可以吗?【评分细则:“目”“耳”“臆断”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准确,句子通顺,0.5分;共2分。】(2)为什么只有这座山是这样命名的呢?【评分细则:“何”“为”“然”翻译正确,各0.5分;语意准确,句子通顺,0.5分;共2分。】10.(6分)答案要点:①首先指出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原因是山石与风水相吞吐而发出乐音。②接着阐述这样的乐音不是石钟山独有的,评论苏轼的理由不充分。\n③进而基于自己的实地游览指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其形如钟。④然后指出苏轼从声音角度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断定是不当的。⑤最后,揭示苏轼没能发现石钟山真正得名原因的实质在于观察不深入。【评分细则:答出1条,得1分;句子简明通顺,得1分;共6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11.(共6分)(1)A(2分)【解析:孔子把向贤大夫和仁士学习比喻为“利其器”。】(2)(4分)第一问答案要点:①子夏的交友之道是依据对方的为人决定结交或拒交。②子张的交友之道是基于个人的修养决定容人或被拒。第二问答案示例:①我认为交友要有所选择。孔子指出,结交正直、诚信而多闻的朋友,于己有益。生活中,和好学上进的人交朋友,可以促使自己进步。②我认为交友的前提是自己要具备优秀的品德与较强的能力。正如子张所说,如果自己不够“贤”,别人会拒绝跟你交往。生活中,那些品行和才能都很优秀的人,总能吸引他人和自己成为朋友。【评分细则:每答出1条交友之道,得1分;有明确的观点,并结合《论语》中的语录阐述理由,得1分;结合自己的经验阐述理由,得1分;共4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得分。】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7分。12.C(3分)【解析:从“归浣女”“下渔舟”“自可留”“倚杖”“听暮蝉”“上孤烟”“接舆醉”“狂歌”等人的活动来看,两首诗中的“山”,并非“空无一人”。】\n13.B(3分)【解析:从第二首诗的题目可知,颔联所用动词“听”表现的是诗人王维闲居之时的动作,而不是裴迪的动作。】14.(5分)答案要点:①第一首诗颈联描绘的景象是:竹林里传出洗衣服的女子回家路上发出的喧闹声,莲叶间出现了捕鱼回来的小船。②第二首诗颈联描绘的景象是:夕阳的光芒洒在静静的渡口,村落里人家的炊烟正袅袅升起。③两首诗都运用了白描和以动衬静的手法描绘所见景象。④第1首诗还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描绘景和人的动态,形象而生动。⑤第2首诗主要从视觉角度描绘所见景象,准确而自然。【评分建议:答出1条,得1分;共5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15.(10分)(1)齐彭殇为妄作更相为命(2)泉涓涓而始流桂影斑驳(3)(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蓦然回首青山遮不住(4)石之铿然有声者而此独以钟名【评分建议:每空1分,小括号中的字可有可无;有错字、别字等舛误,该空不得分;共10分。】16.(共6分)(1)(2分)蘅芜君薛宝钗潇湘妃子林黛玉【评分细则:答对1空得0.5分,共2分;有错字、别字等舛误,该空不得分。】\n(2)(4分)答案要点:《画菊》表现薛宝钗豁达灵活的性情和寂寞的命运。“戏笔”“泼成”“染出”“跳脱”等潇洒的状态或动作,表现其豁达而灵活的性情;“粘屏聊以慰重阳”,以画菊为真菊安慰自己,暗示她与宝玉有婚姻之名而无爱情之实的寂寞命运。《咏菊》表现了林黛玉至真至诚的性情和不被世俗理解的命运。“昏晓侵”“绕篱欹石”“临霜写”“对月吟”等以全身心咏菊的态度表现其至真至诚的性情;“陶令”“高风”“自怜”“谁解”等暗示她对宝玉的真情不被当时社会理解的命运。【评分建议:结合诗句简析人物的性情,各1分;结合原著简析人物的命运,各1分;共4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17.A(3分)【解析:“上天入地”在文中的意思为“上到天上,钻入地下”,即表达作者由读《雪》而引发的或随雪上至太空或随水钻进地下的丰富想象。】18.D(3分)【解析:A项中“遥远的自己”是就时间而言的,即距离做梦的时间已经很长久了;B项,从文章中描绘的梦境可知,作者并没有在梦中看到“寒风中的雪末”升入太空的景象,这一景象是作者在读《雪》时看到的;C项,“被那阴影感染”并非比喻鲁迅先生身体患病之后的样子,而是兼用比喻和比拟,形象地表现鲁迅先生被历史阴暗面影响的状况。】19.(5分)答案要点:【含义】(1)鲁迅的作品是他洞察历史进程中剧烈变化的呐喊。\n(2)鲁迅的作品是他体验到历史与时代特征的真实心理感受。(3)鲁迅的作品体现了指斥黑暗的力量。【表达效果】(1)运用选择句式,精辟地表达了作者对鲁迅作品的理解。(2)以“呐喊”“怒吼”“疼痛的呻吟”等词语将鲁迅的作品拟人化,形象而生动。(3)自然地承接上文对鲁迅的深刻认识,并引出下文对鲁迅作品成因的形象化剖析。【评分细则:答出1点,得1分;答出任意5点,得5分;共5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20.(6分)答案要点:(1)给作者带来了温情的安慰。(2)给作者以期望与鼓励,是作者生命的动力。(3)让作者对世界有了一些基本的看法。(4)让“刚健不挠,抱诚守真”的诗人形象对作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让作者建构起了创作的艺术世界。(6)让作者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其人与其文。(7)让作者体悟到了鲁迅先生的大悲凉和大悲悯及其现实意义。(8)让作者认识到对待世界应有悲悯的情怀。【评分细则:答出1条,得1分;答出任意6条,得6分;共6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均可。】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21.(共5分)(1)B(2分)\n【解析:“行径”意为“行为,举动”,有贬义,多用于书面语;表达对上文印方公然打破共识、蓄意挑衅、暴力攻击中方官兵甚而造成人员伤亡等举动的谴责;不能改成“行为”。】(2)(3分)参考答案:严重威胁中方人员生命安全,严重违背两国有关边境问题达成的协议,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评分细则:句式改对,得1分;语序调对,得1分;没有语病,得1分;共3分。】22.(10分)(1)【评分细则:从情境的适当性、主题的明确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述的逻辑性及语言的条理性等5个维度评分。】(2)【评分细则:从情境的适当性、表述的针对性、语言的简明性、表达的条理性及宣传的感染性等5个维度评分。】(3)【评分细则:从内容的适切性、主题的明确性、情感的真挚性、语言的生动性及表达的感染性等5个维度评分。】【评分建议】一类卷(8-10分),二类卷(5-7分),三类卷(1-4分)。23.(50分)(1)【评分细则:从观点的明晰性、论据的典型性、分析的深刻性、评论的逻辑性及书写的清晰性等5个维度评分。】(2)【评分细则:从内容的适切性、立意的深刻性、构思的巧妙性、描写的表现性及书写的清晰性等5个维度评分。】【评分建议】\n一类卷(42-50分),二类卷(33-41分),三类卷(25-32分),四类卷(24-0分)。【说明】(一)扣分项评定作文没有抄写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二)残篇评定1.400字以上的作文,按评分标准评分;每少50字扣1分。2.400字以下的作文,20分以下,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下的作文,10分以下,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附录】第二大题文言文参考译文一、文言文选文参考译文\n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感叹郦道元记叙简略,嘲笑李渤见识浅薄,至今游览石钟山的人,都认为苏轼对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看法是对的。我的亲家公彭雪琴侍郎,在江西驻守时间最长。他告诉我:“湖口县有两座钟山。一座在城西,在鄱阳湖边上,叫作上钟山;一座在城东,面临大江,叫作下钟山。下钟山就是苏轼作记的地方。可是苏轼认为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是,山石与风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像音乐演奏。这种说法恐怕不对。天下在水中的山有很多。只要山上有裂缝,风和水相遇,都能发出噌吰镗鞳的声音,为什么只有这座山是这样命名的呢?我在湖口居住的时间很长,每到冬天水位下降,山下就有洞门显现。进到洞里,那里面结构细巧,石钟乳像遍布的天界仙花,下垂的样子好像就要落地。路径曲折得像龙一样。峭壁上都粘着干枯的蛤蜊,很像鳞甲。洞中宽大开阔,两旁的洞穴遍通,可以容纳上千人。最上层却光线昏黄黑暗不可辨别。用烛光照明向上攀登,那里的地勢没有高低凹凸,气候也温和。蝙蝠大得像扇子。旁边又有一个小洞,像蛇一样爬行进去,又变得开阔,可以容纳三个人坐。石壁上刻着‘丹房’两个字,而且有很多小诗,语句都让人喜爱。比如写着:‘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有:‘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没有年代和姓名,不知道是什么人写的。大概因为整座山都是空的,像钟覆盖在地面一样,所以能够用钟命名。上钟山也是中间有洞穴。这两座山的命名都应该凭借形状来判定,不应当凭借声音来判定。苏轼当天,就像从人家的门口经过而没有进入内室一样。”二、《论语》选文参考译文子贡问修养仁德的方法。孔子说:“工人要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首先使他的器具便利。居住在这个国家,为国中有德与才的大夫做事,结交那些有仁德的士人。”(《论语·卫灵公》)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类,有害的朋友有三类。和正直的人交友,和守信的人交友,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是有益的。和惯于装饰而内心邪恶的人交朋友,和善于阿谀奉承而不守正道的人交朋友,和花言巧语而不真诚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论语·季氏》)子夏的门人向子张询问交友之道。子张说:“子夏说了什么?”子夏的门人回答道:“子夏说:‘可以和他成为朋友的人,跟他结交;不可以和他成为朋友的人,拒绝他。’”子张说:“跟我听到的道理不同:‘君子尊重贤人,又能包容众人,能够嘉许善人,又能同情没有能力的人。’我如果是大贤,那么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包容的呢?我如果不贤,那么别人就会拒绝跟我结交,又怎么能拒绝别人呢?”(《论语·子张》)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他可算是别人难能相比的,可是还不具备仁德。”(《论语·子张》)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4 19:41:07 页数:16
价格:¥4 大小:80.5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