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定西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甘肃省定西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一检测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至必修下册五单元。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儒家学说的哲学基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关于“中庸”的本义。“中”者,不偏不倚:“庸”者,用也。“中庸”者,执两用中也。《论语·雍也》记孔子日:“中庸之为德也。其至奥乎!民鲜久矣。”《论语•尧日》:“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据说这是尧让位给舜的时候对舜所说的话,让舜执政的时候“无执其中”,行不偏不倚之政。这不是孔子的话,但载录在《论语》中,应是扎子用以教育学生的,反映孔子的思想。《礼记•中庸》记孔子说:“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迷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执其两端,而用其中于民”,简化一下就是“执两用中”。“两”是两端,比如激进与保守、讲道理与讲感情:“用中”就是居中,既不激进也不保守,既讲道理也考虑感情。这里所说的“执两用中”与《尧日》所说的“执中”正相呼应。可以看出,中庸之道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需要体现在具体内容中。中庸之道依现在儒家学说的方方面面,没有中庸之道就没有儒家学说。\n据《中庸》记载,孔子宣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他赞赏颜回的中庸之道,说:“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孔子批评思想和行为偏激的人。如对人,“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对同一人的评价前后矛盾。“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感也”。孔子又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精平!狂者进取,须者有所不为也。”“中行”是中庸之道的另一种表达,即走道路中间。不然。不是极端冒进,就是不思进取。孔子回答别人的问题,“即其两瑞而竭焉”,把利弊得失都说清楚,全面地说问题。《论语•子罕》记载:“子地四,母意,最必,毋国,最我。”这是弟子对孔子人格特征的概括。孔子自己则说:“君子和而不同。”与人和气相处,但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墨家主张舍己为人,法家宣扬人人为己,儒家主张既为自己也为别人。这是君于人格。在政治关系中,儒家主张为对方着想。《孟子•离娄》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手足一腹心,犬马国人,土芥一寇仇,三组关系相辅相成,告诫君主明白此理。《荀子•王制》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无论是把君与臣比喻成腹心与手足的关系,还是把君与民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都是强调彼此双方相互依存、相互理解。这是从两个相反立场看问题,不是为一方献计献策。有人说儒家学说代表君主利益,这不完全符合实际。在中国思想史上,为强势阶层摇旗呐喊的是法家,为弱势群体奔走呼号的是墨家,儒家居中。儒家主张选贤任能。仲弓请教为政之道,孔子答“举贤才”。贤才就是德才兼备之人。孟子说:“不信仁贤,则国空虚。”荀子则主张:“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政府官员应该具有相应的行政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品德端正。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宣扬圣贤政治,圣贤首先是一心秉公的楷模。为什么儒家把德行作为选官的先决条件?这与儒家的政治诉求有关。儒家的政治理念是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而社会的和谐主要取决于人际关系,政府的角色是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对政府官员的要求,既与墨家偏重于道德不同,也与法家仅仅强调能力不同,而是二者兼顾。对社会成员的管理,儒家主张教罚并用。儒家重视教育与学习,从教师的立场看是教育,从学生的立场看是学习,两个名目,一个问题。《论语》开篇是《学而》,《荀子》开篇是《劝学》和《修身》,都把培养社会化的人作为政治的核心任务之一。儒家也重视法律。《荀子》把法律比作水尺,指出人们涉水而行需要看水尺,人们的社会活动则需要看法律。儒家既强调教育,也重视刑罚,但以前者为先导。这既与墨家偏重于仿效楷模不同,也与法家单纯强调法律有异。由上可见,儒家凡事站在相反的立场看问题,平衡双方的利益。这是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是贯穿于儒家全部学说的一条看不见的脉络。(摘编自张荣明《中庸之道是儒学的哲学基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学说不同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根本上是由于儒家学说主张中庸之道。B.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在人人和谐相处的大局上,要放弃自己不同的意见。C.儒家将“德”与“能”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其中,“能”是选拔官员的先决条件。\nD.对社会成员,儒家主张教罚并用,就是在确立法律的威严的基础上,教化人民。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尧曰》记载尧告诫舜要“允执其中”,这表明中庸思想渊源深远。B.在人际关系上,法家主张为已,墨家主张为人,儒家主张兼顾人我,不可偏废。C.儒家认为,君臣关系是相互的,如果君主肆意驱使臣子,臣子也会对君主不满。D.尧舜文武是儒家心目中的圣贤,他们一心秉公,都主张选贤任能,以德治国。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中庸思想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C.文质彬彬,然后君子。D.长惠,幼顺;君仁,臣忠。4.何为中庸之道?请结合文本给其下定义。5.请简要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答案】1.A2.D3.B4.中庸之道是人们在思考问题、待人处事、治理国家等过程中所采取的执两用中,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两方兼顾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5.①开篇提出论点;②接着阐释中庸的本义;③然后从君子品格,政治关系,选用官员,社会成员管理等方面论述中庸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具体体现;④最后总结中庸之道是贯穿儒家学说的脉络。【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要放弃自己不同的意见”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三段“与人和气相处,但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可知,应是“坚持自己的原则立场”。C.“‘能’是选拔官员的先决条件”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为什么儒家把德行作为选官的先决条件”可知,应是把德行作为选官的先决条件。D.“就是在确立法律的威严的基础上,教化人民”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六段“儒家既强调教育,也重视刑罚,但以前者为先导”可知,教育应是基础。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n.“他们一心秉公,都主张选贤任能,以德治国”分析错误,依据原文第五段“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宣扬圣贤政治,圣贤首先是一心秉公的楷模”可知,文章只提到了“尧舜文武是儒家心目中的圣贤,他们一心秉公”,但没有提到“主张选贤任能,以德治国”,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意思是: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依据第五段“儒家主张选贤任能”可知,符合中庸思想。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的意思是: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这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不符合中庸思想。C.“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的意思是:只有质朴和文饰配合适当,才可能成为君子。依据原文第二段“‘中’者,不偏不倚”可知,符合中庸思想。D.“长惠,幼顺;君仁,臣忠”的意思是:做兄长的要友善,做弟弟的要尊敬哥哥,做君王的要礼贤下士,做臣子的要忠心。依据原文第四段“在政治关系中,儒家主张为对方着想”可知,符合中庸思想。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依据第二段“‘中’者,不偏不倚”可知,其特点之一是“不偏不倚”;依据第二段“‘中庸’者,执两用中也”可知,其特点之二是“执两用中”;依据第二段“‘用中’就居中,既不激进也不保中,既讲道理也考虑感情”可知,其特点之三是“不走极端、两方兼顾”;依据第二段“中庸之道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可知,其特点之四是“一种处世原则,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所以可概括为:中庸之道是人们在思考问题、待人处事、治理国家等过程中所采取的执两用中,不偏不倚、不走极端、两方兼顾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1)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即“中庸之道既是儒家的思维方式,也是儒家学说区别于墨家学说和法家学说的根本依据”。(2)第二段具体解释“关于‘中庸’的本义”,并大量使用引证法,来说明“中庸之道依现在儒家学说的方方面面,没有中庸之道就没有儒家学说”。(3\n)第三、四、五、六段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论证中庸思想在儒家学说中的具体体现:第三段论述的角度是“君子中庸”,是从君子品格来说的;第四段论述的角度是“在政治关系中,儒家主张为对方着想”;第五段论述的角度是“儒家主张选贤任能”;第六段论述的角度是“对社会成员的管理,儒家主张教罚并用”。(4)最后一段进行总结,即“儒家凡事站在相反的立场看问题,平衡双方的利益。这是儒家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是贯穿于儒家全部学说的一条看不见的脉络”,收束全篇。(二)现代文阅读文字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救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学技术,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但组长陈秉正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段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常常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让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梯田下边沟岸上教徒弟们种田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圆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国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块地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父子俩一攫头一攫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n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旅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带好了握了握、伸了他说:“还好!”说罢脱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給我放过去吧!”儿媳妇也说:“爹!你就带上走吧!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谷坊闸完了,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裁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您教多少技术,您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带上您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带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岗,逃了半条街,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了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得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搜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贸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隔了好久,陈乘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带上。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停,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追,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也走出了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裁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文本二:\n我也曾写过一些短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结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摘编自老舍《谈<套不住的手>》),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陈秉正教青年人劳动的情节把年龄大、能力强、规矩多、待人严的教练组组长的形象呈现出来。B.王新春怕和陈秉正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侧面表现了陈秉正勤劳的形象。C.小说写了陈秉正两次弄丢手套,一次是为大队买桑杈而弄丢手套,一次是为招待所清理院子而弄丢手套。D.“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陈秉正的话呼应了标题,也写出他鲜明的个性。7.下列与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树理熟悉农村生活,善于写作与农村相关的题材,在语言上,赵树理的作品也符合农民的身份特点,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B.从老舍对《套不住的手》的评析,可以看出创作来源于生活,赵树理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所以能写出鲜活的文学作品。C.老舍认为,《套不住的手》以手套为线索将零散的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并由手套写到手,塑造出陈秉正的形象,有起有落,颇为巧妙。D.赵树理能写出一部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但他只写了《套不住的手》,这是因为前者琐碎,而后者却有很大意义。8.老舍说:“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陈秉正有哪些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请结合文本一简要说明。9.老舍认为《套不住的手》“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大题小做”,请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答案】6A7.D8.\n①热爱劳动,劳动技能高。陈秉正虽然已经七十六岁,但仍然积极参加劳动,一般年轻人做活都比不上他。②乐于奉献,不图享受。陈秉正老人看到山货部要卸货,主动帮忙,看到招待所的院子没来得及清理,主动清理。儿媳妇给他的手套,他却戴不惯。9.①赵树理长期生活在农村,有很多关于老农的素材,可以创作更大篇幅的作品,而赵树理精选素材,写老农的双双勤劳能干的手,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抓住了创造世界的关键。②《套不住的手》以小见大,通过写乡村老农的故事来反映时代主题,老农陈秉正依靠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为集体积极奉献,这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规矩多、待人严”错,根据文意,陈秉正所教的规则多,并没有说他“规矩多”,陈秉正教青年人做活时要求严格,并非“待人严”。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这是因为前者琐碎,而后者却有很大意义”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的假设,并无其书,不存在“琐碎与否”的问题。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一般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但组长陈秉正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怨不得我们学不会,谁让我们没有长那样一双手哩”,陈秉正虽然已经七十六岁,但仍然积极参加劳动,一般年轻人做活都比不上他,由此可以得知陈秉正热爱劳动,劳动技能高。“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二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裁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陈秉正老人看到山货部要卸货,主动帮忙,看到招待所的院子没来得及清理,主动清理。儿媳妇给他的手套,他却戴不惯,由此可知,陈秉正乐于奉献,不图享受。【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讨创作背景和意图的能力。\n“作品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联结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赵树理长期生活在农村,有很多关于老农的素材,可以创作更大篇幅的作品,而赵树理精选素材,写老农的双双勤劳能干的手,小说通过对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手的细致描写,刻画出农业生产技术和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劳动人民形象,赵树理的《套不住的手》抓住了创造世界的关键,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套不住的手》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赵树理在创作上特别注重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通过写乡村老农的故事来反映时代主题,老农陈秉正依靠双手创造幸福生活,为集体积极奉献,这都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作品塑造了一个平凡而崇高的劳动者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始皇帝元年,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岛卤之地四万余项,收皆亩一钟,关中由是益富饶。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臣闻太山不辞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候,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二十六年,卒兼天下。十四年,韩王纳地效重,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非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救之,非已死矣。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死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nB.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C.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D.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室,古代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B.客卿,文中为秦国官名,外国人在秦国作官,其位为卿,以客礼相待。C.三王,古代传说中三个帝王,说法不一,通常认为是伏羲、神农、燧人。D.来聘,即来访问。“聘”指诸侯之间、诸侯与天子之间派使者问候致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国对秦国采取疲敌策略,派郑国入秦,游说秦人开凿灌溉渠道,以耗费秦国国力,让秦国无力向东方发起进攻。B.秦王认同各国在秦为官者都在替各自的君主游说离间秦国君臣关系的观点,并下达逐客令,李斯在被驱逐之列。C.李斯在被驱逐的途中,向秦王上《谏逐客书》,分析了逐客的弊端,秦王于是召见李斯,恢复其官职,废除了逐客令。D.韩非向秦王上书,希望秦王接见他,向他陈述破除合纵的计谋,秦王虽然高兴,但不愿任用他,后来李斯设计害死韩非。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2)大王诚听臣说,举而天下之从不破,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14.司马光是怎样评价韩非的?请概括说明。【答案】10.A11.C12.D13.(1)现在大王竟然抛弃民众去资助敌国,驱逐宾客让他们去为诸侯建功立业,就是所谓的借兵器给敌寇,送粮食给强盗了。(2)大王如果采用了我的计谋,不能一举攻破东方各国的联盟,就请大王杀了我传示国人,以此来警诫那为大王谋划而不尽忠的人。14.司马光认为正人君子亲亲爱国,推己及人,才能建立卓越的功勋,而韩非资敌叛国,不是正人君子,死有余辜。【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n句意:在工程进展过程中,秦国人很快就发觉了郑国的阴谋,准备把他杀死。郑国辩解说:“我为了给韩国延长几年寿命才来开渠的,然而水渠开凿成功,也将给秦国带来万世的福利。”就让他继续完成这项水利工程。“秦人”是一个词,作句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CD。“渠成”为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其后断开;“亦”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排除B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三王,一般指夏、商、周三代之君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有时也指周太王、王季、文王。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D.“秦王虽然高兴,但不愿任用他”错,原文表述为“王悦之,未任用”,秦王很高兴,没有任用他,并不是“不愿意任用他”。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业”,为……建功立业;“藉”,借;“赍”,送。(2)“诚”,如果;“徇”,传示;“戒”,警诫。【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死矣”可知,\n司马光认为正人君子亲亲爱国,推己及人,才能建立卓越的功勋,而韩非资敌叛国,不是正人君子,死有余辜。参考译文:秦始皇帝赢政元年(前246),韩国想要使秦国疲惫,使他们暂时停止向东方发动进攻,便派遣水利专家郑国进入秦国做奸细,游说秦国人开凿灌溉渠道,从仲山开始,穿过泾水,沿北山一直向东注入洛水。在工程进展的过程中,秦国人很快就发觉了郑国的阴谋,准备把他杀死。郑国辩解说:“我为了给韩国延长几年寿命才来开渠的,然而水渠开凿成功,也将给秦国带来万世的福利。”(秦国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让他继续完成这项水利工程。(郑国渠开凿成功后,)注入淤浊(而有肥效)之水冲灌盐碱地四万多顷,亩产都在一钟以上,关中从此更加富饶。秦国的王室要员与在位的权臣们一起商量说:“(东方)各国在秦国做官的人都是在替他们的君主游说来挑拨我国君臣关系的,请大王把他们一概驱逐出境。”(秦王)于是下逐客令,大肆搜捕驱逐外籍人。客卿楚国人李斯也在被驱逐的人当中,他在被驱赶离开秦国的途中上奏给秦王《谏逐客书》,说道“我听说泰山不辞让任何土壤尘埃,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河流海洋不舍弃任何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任何民众,所以才能彰显他的恩德。这就是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缘由。现在大王竟然抛弃民众去资助敌国,驱逐宾客让他们去为诸侯建功立业,就是所谓的借兵器给敌寇,送粮食给强盗了。”秦王于是派人去召回李斯,恢复他的官爵,撤销逐客令。这时李斯已经走到骊邑,接到秦王的召令立即返回。秦王最终采纳了李斯的谋略,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终于吞并了天下。秦始皇帝十四年(前233),韩王向秦国割让土地,献上国君的印玺,请求做秦国的附庸,派遣韩非访问秦国。韩非乘着出使的机会上书秦王说:“当今秦国的土地数千里见方,精兵号称上百万,号令严明,赏罚公正,天下独一无二。我冒死请求朝见大王,陈述攻破天下合纵联盟的计谋,大王如果采用我的计谋,不能一举攻破东方各国的联盟,就请大王杀我传示国人,以此来警诫那些为大王谋划而不尽忠的人。”秦王非常高兴,一时还没有任用。这时李斯妒忌韩非的才能,进谗言说:“韩非,原是韩国的公子。当前大王立志要吞并天下所有的诸侯国,韩非最终还是要替韩国着想,而不会为我们秦国出力,这是人之常情。现在大王不能任用他,让他长期留在秦国,然后再把他放回韩国,这是大王自留后患,不如依法杀掉他。”秦王认为李斯的话很对,命令官吏治韩非的罪。李斯派人送去毒药,命他早日自杀。韩非想要面见秦王进行解释,可是无法见到。秦王过了不久便感到后悔,派人去赦免他,韩非已经自杀了。臣司马光对此下评论说:我听说正人君子亲近自己的亲人推广到亲近别人的亲人,热爱自己的祖国推广到热爱别人的祖国,所以才功勋卓著,名声显赫,而享受到无限的幸福。现在看来韩非替秦国出谋献策,而首先就想倾覆自己的祖国来实现自己的主张,他的罪过确实不可饶恕,真是死有余辜!\n(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西山望硖石湖白居易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平障烟浮低落日,出溪路细长新苔。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注】①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因避党争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次年,至属地海宁寻访恩师顾今况故居,作此诗。②太守此处是诗人的自称。③书台,即顾况读书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听觉着笔,再写所望之南湖,写出了诗人循声望湖的现实情境。B.颔联不断变换视角由高远的“烟”“落日”,写到低近的“路”“新苔”。C.诗人回忆与顾况论诗的情景,至今还记得当时恩师壮志难酬的苦闷。D.诗歌语言平实晓畅,无生僻词语或典故,具有自诗的典型风格特点。16.颈联的诗眼是哪个词?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颈联的诗眼是“闲”。①“闲”紧承前句“居民地僻常无事”,写出了诗人的生活状态,“闲”也是诗人能登山赏景的重要原因。②“闲”暗含了诗人面对政治斗争深谙进退取舍之道的人生智慧。【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至今还记得当时恩师壮志难酬的苦闷”错,尾联“惆怅”指诗人回忆恩师而产生的伤感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首先明确诗眼是“闲”,然后结合诗句分析。\n由诗歌注释“白居易于长庆二年因避党争自求外放,任杭州刺史”和“菱歌清唱棹舟回,树里南湖似鉴开”“居民地僻常无事”可知,此时诗人担任杭州刺史,在官任上无所事事,只好过着怡情山水的闲适生活。“居民地僻常无事,太守官闲好独来”两句写诗人因为闲来无事,只好游山玩水;由“犹忆长安论诗句,至今惆怅独书台”可知,诗人忆及当初在长安意气风发,谈诗论句,如今却只能怀着无限惆怅之情,独登高台,体现了诗人有突出才能却又无法施展的无奈。诗人因为官场党争而不得已请求外放,在外做官期间,尽管内心无奈,却又能通过山水来怡养性情,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懂得进退取舍的心灵超越。(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析、冉有、公西华侍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冉求的谦虚态度。(2)《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秋日景物,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_________________”则写出了送别饮酒无以助兴的怅然。(3)古人常用“香草美人”的意象来抒情言志,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歌词就用了这样的意象。【答案】①.如其礼乐②.以俟君子③.枫叶荻花秋瑟瑟④.举酒欲饮无管弦⑤.渺渺兮予怀⑥.望美人兮天一方【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俟,荻,瑟,渺。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关汉卿的前半生,是在血与火交织的动荡不宁的年代中度过的。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所以,在他的剧作中,常把《周易》《尚书》等典籍的句子,运用自如。他生性开朗通达,放下士子的清高,转而以开阔的胸襟,“偶娼优而不辞”。关汉卿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杂然并陈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写杂剧,撰散曲,能够地运用民间俗众的白话、三教九流的行话,而作品中那些弱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在流露着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元朝,是儒家思想依然笼罩朝野而下层民众日益觉醒、反抗意识日益昂扬的年代;在文坛,雅文学虽然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但它毕竟決髓沦肤,余风尚炽,而讲史、话本、变文、戏曲等俗文学则\n,走向繁盛。这两股浪潮碰撞交融,缔造出奇妙的文化景观,关汉卿生活在这种特定的历史阶段,他的戏剧创作及其艺术风貌,便呈现出鲜明而驳杂的特色。其总体风格而言他的作品既不是全雅,又不是全俗,但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就创作的态度而言,他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他是一位勇于以杂剧创作来干预生活积极入世的作家,又是一位的浪子,还往往流露出在现实中碰壁之后解脱自嘲、狂逸自雄的心态。总之,这多层面的矛盾,是社会文化思潮来回激荡的产物。惟其如此,关汉卿才成为文学史上一位说不尽的人物。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苦心孤诣左右逢源风卷残云随心所欲B.苦心孤诣八面玲珑风起云涌随心所欲C.信手拈来八面玲珑风卷残云倜傥不羁D.信手拈来左右逢源风起云涌倜傥不羁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其总体风格而言,他的作品既不是全雅,又不是全俗,但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B.就其总体风格而言,他的作品既不是全俗,又不是全雅,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C.其总体风格而言,他的作品既不是全俗,又不是全雅,但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D.其总体风格而言,他的作品既不是全雅,又不是全俗,而是俗不脱雅,雅不离俗。20.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关汉卿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熟读儒家经典B.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C.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关汉卿,他熟读儒家经典D.关汉卿熟读儒家经典,儒家思想深刻影响着他【答案】18.D19.B20.B【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词汇或材料丰富,不假思索,就能写出文章来。苦心孤诣,刻苦用心地钻研,达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境界。此处指写文章,应填“信手拈来”。左右逢源,比喻事情无论怎么做都很顺利,也比喻人办事圆滑。八面玲珑,形容建筑物或艺术品精致巧妙,也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善于很周到地应付各个方面。此处指灵活运用民间语言,应填“左右逢源”。风起云涌,比喻许多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风卷残云,比喻一扫而光,多指消灭干净或吃喝干净。此处指俗文学兴盛,应填“风起云涌”。\n倜傥不羁,形容性格洒脱大方,不受拘束。随心所欲,凭着自己的意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此处形容关汉卿的性格,应填“倜傥不羁”。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以下问题:①成分残缺,“其总体风格而言”前应加“就”;②语序不当,“既不是全雅,又不是全俗”照应下句“俗不脱雅,雅不离俗”,应改为“既不是全俗,又不是全雅”;③关联词搭配不当,“不是……但是”不搭配,“但是”应改为“而是”。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根据前文“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可知括号中应以“关汉卿”为主语,据此可排除C。根据后文,“常把《周易》……运用自如”承前省略主语,主语应“关汉卿”,据此可排除D。在根据句子间的关系,“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承接关系,可排除A。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虽然这种说法不太恰当,但吃饭的确就像任务一样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营养,才有能量。但网上传出了“吃得越多死得越早”“饥饿能使人长寿”之类的说法,②?\n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发现,经常保持两分饥饿,人的预期寿命最多可以增长30%。在年轻时总是吃撑的话,对自己甚至是下一代人的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危害。美国也有研究发现,控制饮食对于延长寿命有好处,科学家们对猴子进行了实验,对一组猴子控制饮食,对另一组猴子不控制,让它们吃饱。十年之后,他们发现控制饮食的那组猴子中,死掉的只有十二只,而另一组有一半都死了,还有很多得了多种慢性病。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对小鼠、苍蝇也进行了实验,都发现适当减少进食量,会延长它们的寿命。由此可见,饥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疾病风险,延长预期寿命。但大家也不应走极端,饥饿并非让人不吃东西,③。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2.简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1.①需要我们去完成②这些说法真的对吗③而是控制食量22.相关研究表明,人类保持适度饥饿能延长预期寿命,而适度控制猴子等动物的进食量也能延长它们的寿命。【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下文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营养,才能有能量”,联系上文可知,此处应想要表达“我们要通过吃饭,才能获得营养,结合横线前一句“但吃饭的确就像任务一样”应将“吃饭”与“任务”联系在一起进行表述,因此应填写“需要我们去完成”。②此处是一个问句,上句“网上传出了……之类的说法”,对此发问,应填写“这些说法真的对吗”。③“由此可见”说明下文是结论,根据上文实验得出结论,适度控制猴子等动物的进食量能延长它们的寿命,故此处填写“而是控制食量”。【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的能力。第二段主要说的是研究发现及实验结果,将其用并列关系进行表述就是先概括研究发现的主要内容,根据“经常保持两分饥饿,人的预期寿命最多可以增长30%”“控制饮食对于延长寿命有好处”概括出“人类保持适度饥饿能延长预期寿命”;然后说明其实验结论,根据“对猴子进行了实验”“对小鼠、苍蝇也进行了实验”“发现适当减少进食量,会延长它们的寿命”概括出“适度控制猴子等动物的进食量也能延长它们的寿命”。考生据此组织答案,用并列关系的句子表述即可。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n古往今来,每当遇到国家和人民面临艰难的境况,总有一批批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孔子、孟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推行儒家的治世思想。清朝末年,朝廷腐朽,国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林觉民舍小爱为大爱,毅然参加起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疟疾损害国民健康,屠呦呦率领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刻苦攻坚,发现并成功提取出青蒿素,为人类抗疟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学校将举行以“勇担使命,不负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结合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以青春之身,担我辈使命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以青春之身,担我辈使命”。回望往昔,孔孟担起“施行仁政”的使命,知其不可而为之;林觉民担起“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使命,矢志拯救国家民族,视死如归;屠呦呦担起破除疟疾危害,保卫人民健康的使命,埋头耕耘、刻苦攻坚。他们拥抱时代、勇担重任、舍生忘死的人生选择,激励着一代代的后来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今的我们正青春,又身处和平盛世,那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认为,我们的青春使命就是提升自我,与国家与时代同频共振。于自我,使命是专注于提升,流水高山心自知。这个时代,日新月异。高铁展现中国速度,5G方便人们生活,北斗为出行助力,新能源汽车降低碳排放……然而,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伴随着诸多问题:许多明星艺人品行低劣,饭圈问题层出不穷,一些人为膨胀的私欲知法犯法,部分青年选择躺平而不作为……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却没能提升人的品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怎可在这个车轮滚滚的时代自蒙双目,自闭心神?回望,林觉民烈士面对着“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的社会,发出“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的呼喊!正青春的我们,亦要紧追高速发展的时代,提高素质,拒绝平庸,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于社会,使命是无言的贡献,蜡炬成灰泪始干。苏格拉底说:“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蚀,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人生于世,如同行舟,有重物所压,才不易倾覆。林觉民爱人及人,虽难舍家中温情,但“以天下人为念”,“不忍独善其身”,担起“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使命。消防官兵携灭火使命,在四川木里县与森林火灾搏斗,保护社会财产;青年子弟兵携救灾使命,在郑州7.20洪灾中勇敢奔赴,拯救生命。他们每一个人,担起自己的使命,做自己该做的贡献。吾辈青年,当扎根厚土,茁壮枝干,披枝散叶,润泽周边,担起自己的使命,共推社会稳步向前。于国家,使命是矢志不渝的强国梦,任重而道远。\n“你不是沧海一粟,你是整个海洋的一部分。”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21世纪是中国走向强国之际,不进则退。倘若我们青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宅在家里,或沉迷于网络游戏,何谈自身的发展?何谈中国梦的实现?有这样一些人,他是顾诵芬,心怀强国梦,一步一个脚印,奠定中国飞机设计事业的基础;他是彭士禄,心怀强国梦,一心为中国深潜事业,所设计的核潜艇保卫海疆;他是杨振宁,心怀强国梦,归国后为科研建设奔波,推动中国成为科研强国。他们,不畏前途漫漫,勇担强国时代使命。他们,才是青年该有的样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若海上没有狂风,浪花很寂寞。若春天没有百花,大地很寂寞。若青春没有使命,青春很寂寞。愿我们每一位,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担起使命,为青春着色,为社会添彩,为国家滚滚向前的轮毂贡献一份力量。“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对试题可以分成两部分理解:第一部分是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中展示了古往今来勇担历史和国家使命的仁人志士,如孔子、孟子为百姓谋仁政、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如林觉民保家卫国的使命,如屠呦呦为民众谋健康与幸福的使命……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也可以写各式各样的使命。第二部分是对写作任务的理解,这部分这说明我们青少年更应该有使命感,时代在召唤我们,我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我们要肩负自己的使命,我们要履行自己的使命。对此,试题可以针对致敬先贤使命与展望我辈使命这两部分行文。致敬先贤使命是为了更好地思考我们应该承担起怎样的使命,我们又应该怎样去践行自己的使命。因此,我们新时代的青年在树立个人理想、展现个人抱负时,要汲取先贤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新时代中国社会的特点,重点思考以下以个方面:新时代在某个领域陷入了困境,破除它就是我们的使命;新时代在某个方面要达到一定目标,实现它就是我们的使命;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就是我们的使命,青年人应该如何践行这样的使命等。写作时,要根据演讲稿的特点,明确格式要求,把握好写作要素。例如明确听众对象和情境场景,有的放矢;要亮明观点,并选择典型、生动、新颖、真实的素材,使演讲具有说服力和新鲜感;语言表达力求言简意赅,但在语句的安排上要整散结合、长短错落,适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表达的气势和感染力。立意:1.以青春之我,担青春使命。2.实现使命,应身体力行。\n3.时代赋我使命,我以奋斗践之。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3:04:16 页数:20
价格:¥5 大小:45.95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