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民乐一中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3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世纪以来,人工智能已成为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最钟爱的主题,以至于它占据了我们关于未来的主要想象空间。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同时,过去一百年充斥在科幻文化中的拟人化手法也把人工智能窄化了。机器人只是人工智能的一种典型形式和一个发展方向,而人工智能对我们的意义不只是它可以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我们理解人的语言、思维和智能本身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科幻文化对人工智能的窄化还在于,好莱坞电影中总是将机器人和人的根本差别归于感情或者说是“爱”,其实人的社会性存在是人工智能尤其是人工生命研究领域最大的难题。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问题在于,世界上不止有一个个体,还有无数他者,如何以算法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复杂的、充满非理性和偶然性的相互作用?这才是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难点所在。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然而,人的社会性在今天这个网络社会受到了新的挑战。近20年来,在日常生活的层面上,技术在明显加速,我们能够感觉到各种技术对生活的“重置”。技术的发展在引诱着也在强迫着我们跟随,不断跟它一起更新换代——引诱是因为花样翻新、追求时尚,而强迫是因为整个服务系统在更新,我们只能跟着更新,否则等待你的是脱离网络、去社会化。这种加速度,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最切近的应用场景中,淘宝、京东设置了众多的“推荐”和“方便”,这些“方便”不但是引导消费的诱饵,更是对我们自身性的诱导和窄化。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合作中,我们的偏好被强化。据说阿里巴巴对每一个淘宝用户的定义,可以拓展到几千个标签。这意味着,它比你自己更了解你的欲望、需求、目的、冲动。然而,这只是你的数码存在,这不过是由概率算法导出的一种“显示性偏好”。\n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人群做了无穷细分,但同时人文学者们又总是在抱怨技术把人同质化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能否弄清楚,新科技究竟是把社会变丰富了还是变单一了?我个人这些年的感觉是,在表征意义上人的确变得更加多元、丰富,但是在深层意义上,人的社会性以及社会能力却被极大地削弱了。人们思考问题时,如果缺乏辩证思维,会偏向一极而无暇顾及另一极。面对技术把人同质化的趋势,如何找到反向的动力并将之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是未来艺术的根本任务。(摘编自高士明《当科幻窄化了人工智能,艺术的新命题出现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到科幻文化的影响,我们容易将人与机器人的斗争当作人类未来的主要内容。B.人工智能技术当下难点所在,是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C.各种技术正在“重置”我们的生活,技术的发展在引诱也在逼迫着我们紧随其后。D.概率算法导出的“显示性偏好”往往是被强化的偏好,与人的真实需求未必一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阐释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的窄化,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B.文章通过讨论人的社会性在网络社会所受到的新挑战,将论证推向了深入。C.文章以淘宝、京东为例,指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正在对人群做出无穷细分。D.文章就新科技对社会的影响,从表征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维度表明了看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可以表现未来,科幻文化可以展现人们对未来科技、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B.艺术能够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社会性的心灵所产生的问题。C.艺术创造的源泉在于对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保持警惕,追求自主的学习与生产。D.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在技术之外找到反向的动力,并能够把它作为“辩证的另一极”。【1~3题答案】【答案】1.B2.A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人工智能技术当下难点所在,是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曲解文意。原文是有假设条件的:人工智能必须建立一个可预测的世界模型以及反应、修正机制,这都是建立在一个理性个体的假设之上。故答案选B。【2题详解】\n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A,文章阐释了人工智能对社会生活三个方面的窄化,为进一步论证奠定基础。分析有误。原文说的是,不幸的是,这些作品所描述的人工智能窄化了我们对于未来生命和生活形式的想象,似乎人类未来的主要内容就是与机器人的斗争。故答案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推断、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艺术能够应对无数社会性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解决社会性的心灵所产生的问题。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说的是:心灵没有方程式,社会性的心灵更加无法用算法解决,这或许正是艺术的机会。选项C,艺术创造的源泉在于,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这种迅即的自动化、现成性,取消了我们自主的学习与生产。那么,我们是不是还能保持艺术创造的欲望?选项D,艺术的根本任务是在技术之外找到反向的动力,并能够把它作为“辩证的另一极”。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面对技术把人同质化的趋势,如何找到反向的动力并将之作为“辩证的另一极”?这是未来艺术的根本任务。故答案选A。【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二)实用类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中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计划实施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351项国际合作,招收沿线各国的学历教育学生近6000人、培训超10万人次。此外,职业教育不断补齐短板环节: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全国平均水平已达到1.2万元;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选自《教育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材料二:\n[注]E表预测。材料三: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和欧美国家相比,仍然较为落后。目前,欧盟有半数以上的国家职业教育比例在50%以上。我国受经济结构调整、高校扩招和职业教育自身吸引力不强的影响,职业学校招生人数持续减少,同时生源质量有所降低,有的学校报到率仅达60%。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但这种现象在中国更明显。我国农村和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基础薄弱,如我国每万人中职业教育平均在校生,东部地区为115人,西部地区仅为58人;西部地区职校生平均预算内的教育经费还不到东部地区的一半,办学条件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更大。另外,欧盟国家职业教育观念比中国的职业教育观念要强,自古以来我国都是轻职业,重学术理论的发展。我国人民传统上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没有普通教育价值高。(选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材料四:目前来看,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且专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高等教育只有在考虑到传统精英教育的同时,也考虑到大多数普通百姓的教育需求,吸引他们进入高等学校,才能真正走向大众化。我国职业教育正是满足了这样的需求,它是国家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促使高等教育加速进入大众化的重要因素。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既使学生掌握适应当今社会的专门职业技能,又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出了校门以后,能够持续提高职业技能,灵活地自我调整。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n(选自《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发展趋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职业技能教育市场规模逐年递增,预计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扩大。B.虽然我国传统上对职业教育不太看重,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C.2010—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整体平稳,均保持在96%以上。D.高等教育要想加速进入大众化,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的职业教育对“一带一路”建设有一定的贡献,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B.职业教育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在世界各国都存在,但我国这种情况较突出,我国西部职业教育大大落后于东部。C.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不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D.社会的发展让一些传统工作和岗位消失,也让新技术、新工种出现,因此,职业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变革。6.请结合材料,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一片光明”的原因。【4~6题答案】【答案】4.B5.C6.①发展势头好。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②政府重视。颁布了职业教育的法规,加大了投资力度。③优势明显。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专业设置根据社会需要;入学门槛低,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走向了大众化;职业教育正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但如今这种观念得到了彻底改变”说法绝对,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轻职业”这种观念有所改变,但还是存住。故选B。【5题详解】\n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C项,“因此我国需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分析有误,材料中的图表只是表明了中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情况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好,但不能因此就说要优先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结合“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不断壮大,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服务了区域经济发展,彰显了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分析,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势头好;结合“三年前,教育部启动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计划实施以来,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高职生均拨款制度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等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相继发布”等分析,政府重视职业教育;结合“我国职业教育量大面广,遍布于大中小城镇。且专业一般都是根据社会实际需要而设立,目标明确,专业对口,量体裁衣,学以致用,毕业生很受社会欢迎”“我国职业教育的入学门槛低,比较适合边工作边学习,迎合了普通百姓的需要”“社会在变革,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传统的工作和工作岗位逐渐消亡。另一些新技术和新工种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无线通讯、多媒体、图形设计等。在这样的形势下,职业教育也在进行改革,以培养新一代的劳动力”等分析,我国职业教育优势明显。【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狗\n[法]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那是1945年年初,我们没有任何战场上的消息,也不知道美国人登陆后是否继续推进,不知道苏联人是朝我们挺进还是撤回。我们被困在漫天大雪中,忍受着没有尽头的冬天。我的衰弱可以从自己身上体会到,也可以从与我同时到达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彼得身上看到。这个既高大又壮实的男孩现在变得老鼠般四肢纤瘦、面色灰白、轮廓僵硬、眼窝凹陷。他就是我的镜子。寒潮、狂风、雨雪侵入骨髓。尽管工厂还在运转,但我们感觉任务量有所减少,节奏有所放缓。一天早上,我们被要求留在集中营。我们还残存的那点理智立刻警觉起来:要对我们动手了吗?在惊恐不安中度过一天后,第二天早晨我们得到同样的消息:今天不用去工厂。我们终于明白,订单减少,工厂停工了。尽管天寒地冻,我们当中还是有人到户外去透气。我沿着木板房散步,走到尽头时,发现三个士兵正在逗弄一条狗,它隔着铁丝网围栏雀跃着。那些人朝远处扔雪球,每次它都奔跑着去抓雪球。它以为——或假装以为——雪球足够坚硬,可以叼在嘴里,当然,雪球每次都被它咬碎,它便惊讶地吠叫,仿佛别人跟它开了个恶意的玩笑。三个德国人被逗得哈哈大笑。我躲在后面,被那狗的执拗,被它的敏捷、无忧无虑的快乐吸引——尽管它一再失败,却从未想过放弃。后来那三个士兵听到一阵提醒他们执行任务的铃声,转身离开。当他们从那条狗的视线中消失,铁丝网外面的它失望地哼哼着,坐了下来,显得很茫然。于是我走上前去,为什么?我不知道……尤其是对一个囚犯来说,靠近集中营铁丝网是非常不谨慎的事。管它呢,我朝前走去。那狗看到我,立即晃动尾巴,露出大大的笑脸。我越是走近,它越是欢快。现在它不住地抬脚。我想都没想,抓起一把雪团扔过铁丝网。它兴奋地迎着雪球跳跃、奔跑。雪球在它的爪间碎成粉末,它抗议,吠叫着又转向我,眼睛里满是快乐。我继续扔雪球,它冲上前,仿佛臀部被一股无形的、不可遏止的力量推动着。它陶醉于奔跑的快乐,雀跃、旋转、栽跟头,完全沉浸在奔跑的热情中。我跪倒在地,双膝陷进雪堆,身体压着大腿,滚烫的泪水噗噜噜地往下掉。这感觉多好啊……终于哭出来了——我已经多久没有哭过?已经多久没有产生过情感?已经多久没有像人那样做出反应?我抬起头,那狗坐在它热烘烘的柔软皮毛上看着我,充满疑惑,满是担忧。我朝它笑笑,它竖起耳朵,寻求一种确认,似乎在问。“我是该担心,还是不用担心?”我哭得更伤心了,但又努力保持微笑。这对一条狗来说,不构成清晰的回答。我慢慢靠近它,它高头地哼哼起来。当我们彼此相距一米左右时,它急切地汪汪直叫,将口鼻从铁丝网的网眼中探过来。我俯身靠前,我的掌心能感觉到它呼出的温热气息、它湿润的鼻子。它亲吻我,我对着它说话,我从未对集中营里的任何人说过这么多话。\n我定了定神后,发现它也是骨瘦如柴、皮包骨头。它也缺吃的。尽管如此,它仍花时间寻找快乐……“你饿了吧,老伙计,我很想帮帮你,可我帮不了你。”它把尾巴夹得更紧了,尽管失望,但没有责怪我,继续满怀信任地看着我,它在期待某件神奇的事情,坚信我可以实现这样的奇迹,它对我抱有信念。一周以后,苏联军队解放了集中营。我承认,我们当中没人敢相信!其实,苏联人到来之前已经有一些迹象——士兵的撤退,工头之间的争吵,夜里搬动物品的嘈杂声和来来回回的汽车噪声——然而即使面对解放者,我们还是迟疑,这会是个陷阱吗?这又是纳粹发明的什么奸诈计谋吗?第二天,我跟着队伍离开了集中营。我们再一次在皑皑白雪中几小时、几小时地行走,一切都没变。我们再次开始长途跋涉……像从前一样,有人倒下了;像从前一样,没有人停下脚步阻止他们在漫天飞雪中断气。突然,在队伍左侧,我听到狗吠声。那条狗狂奔过来。我跪下张开双臂,它扑到我怀里,兴奋地舔我,它的舌头锉着我的脸,让我略感不适。但我由着它涂了我满脸的口水,这条带着爱意亲吻我的狗,是对我没有期盼的未婚妻,是我失去已久的家人,是唯一在寻找我的生灵。囚犯们超过我们继续在雪地里行进,而狗和我,我们继续笑着、叫着,因喜悦而沉醉,为我们的重逢而高兴。(徐晓雁译,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部分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突出战俘糟糕的生存环境,又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B.小说对彼得进行了外貌描写,他病态的形象是当时整个集中营战俘形象的缩影,他们长期营养不良。C.德国军队战败,这样的结局可以从前文战俘工作任务量减少,工作节奏放缓,工厂停工等内容找到线索。D.整篇小说先写三个德国士兵与狗玩乐,接着再写“我”与狗的相遇,情节一波三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8.小说画线部分为什么说“终于哭出来了”?又为何说“我哭得更伤心了”?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结尾安排“我”与狗再次相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7~9题答案】【答案】7.D8.第一问:德军长时间的管控,使“我”不仅缺乏人身自由,而且心灵倍感压抑,狗的出现使“我”重新焕发了活力,“我”因长期压抑的情绪得到宣泄而终于哭了出来。\n第二问:在德军泯灭人性的统治下,“我”命运惨淡,甚至连做人最起码的尊严都没有,“我”哭泣狗带给“我”慰藉和温暖,让“我”感受到久违的关心而哭得更伤心了。9.①小说结尾安排“我”与狗再次相遇,丰富了小说情节,同时也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对战争戕害人性的思考。②“我”与狗再次相遇时欢乐的场景与周围的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衬托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③狗的出现让“我”感受到人性的回归,点燃了“我”对生活的希望,小说安排“我”与狗再次相遇,让“我”保持对和平、自由生活的热爱,强化了小说的主题。【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情节一波三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错误,这篇小说的情节简单,就是表现“我”与狗的相遇和互相慰藉,情节并非一波三折。另外,吸引人、打动人的是“我”与狗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体现出的温情。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句子含义,探究文本情感的能力。从前后语境“我跪倒在地,双膝陷进雪堆,身体压着大腿,滚烫的泪水噗噜噜地往下掉。这感觉多好啊”“我已经多久没有哭过?已经多久没有产生过情感?已经多久没有像人那样做出反应?”可知,“我”因长期处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高压、恐怖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机械、麻木。而此时狗的出现,“那狗看到我,立即晃动尾巴,露出大大的笑脸。我越是走近,它越是欢快。现在它不住地抬脚。我想都没想,抓起一把雪团扔过铁丝网……”,让我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让“我”冲破长期压抑的情绪,“终于哭出来了”。从前文“我抬起头,那狗坐在它热烘烘的柔软皮毛上看着我,充满疑惑,满是担忧。我朝它笑笑,它竖起耳朵,寻求一种确认,似乎在问。‘我是该担心,还是不用担心?’”可知,“我”从狗的“满是担忧”的眼神中感受到了温情,对比之前“我”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非人的遭遇,毫无尊严,朝不保夕,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狗带给“我”的这份温暖更加弥足珍贵,所以“我哭得更伤心了”。【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小说结尾安排“我”与狗再次相遇,从情节结构的角度看,“那条狗狂奔过来。我跪下张开双臂,它扑到我怀里……狗和我,我们继续笑着、叫着,因喜悦而沉醉,为我们的重逢而高兴”,丰富了故事情节,更深层次的展现了“我”与狗在险恶环境下建立的深厚情感,引发了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性的思考。\n从采用的艺术手法看,“我们再一次在皑皑白雪中几小时、几小时地行走,一切都没变。我们再次开始长途跋涉……像从前一样,有人倒下了;像从前一样,没有人停下脚步阻止他们在漫天飞雪中断气。突然,在队伍左侧,我听到狗吠声。那条狗狂奔过来。我跪下张开双臂,它扑到我怀里……”“囚犯们超过我们继续在雪地里行进,而狗和我,我们继续笑着、叫着,因喜悦而沉醉,为我们的重逢而高兴”,周围行进队伍的冷漠、死气沉沉与“我”和狗再次相遇时欢乐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这从侧面衬托出了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从而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从揭示主题的角度看,“我跪下张开双臂,它扑到我怀里,兴奋地舔我,它的舌头锉着我的脸,让我略感不适。但我由着它涂了我满脸的口水,这条带着爱意亲吻我的狗,是对我没有期盼的未婚妻,是我失去已久的家人,是唯一在寻找我的生灵”,小说结尾安排“我”与狗再次相遇,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温暖,让“我”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希望,让“我”坚定了对未来自由美好生活的盼望,强化了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政善,后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太子闻卫人荆之贤,赍厚礼卑辞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大善矣。即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奈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二十年,荆轲至咸阳,因王宠臣蒙嘉卑辞以求见。王大喜,朝服,设九宾而见之。荆轲奉图以进于王,图穷而匕首见,因把王袖而揕之,未至身,王惊起,袖绝。荆轲逐王,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操尺寸之兵,左右以手共搏之,且曰:“王负剑!”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遂体解荆轲以徇。\n(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B.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C.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D.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匕首提王/中铜柱/自知事不就/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质,意为以财物或人员做抵押,文中指派往他国做人质。B.宗族,古代社会中同一父系家族成员的称谓,包括出嫁的女性。C.咸阳,中国首个封建王朝“秦帝国”的都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D.九宾,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太子丹听说荆轲非常有贤能,便携带厚重的礼物,以谦卑的言辞求见荆轲,游说荆轲刺杀秦王,荆轲答应了燕太子丹的请求。B.荆轲想要利用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作为礼物去接近并刺杀秦王,但是燕太子丹不同意荆轲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献给秦王。C.樊於期的父母、宗族都被秦王诛杀了,为了报仇,樊於期在荆轲的游说下当场自刎,燕太子丹听说后急忙赶去,伏在樊於期尸体上痛哭。D.荆轲到达秦国后,在秦王的宠臣蒙嘉的帮助下,得以靠近秦王,并趁献图之机行刺秦王,但是没能成功,被秦王肢解示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2)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0~13题答案】【答案】10.C11.B12.B13.(1)于是太子丹请荆轲住进上等客舍,并每日亲自到舍中问候。(2)群臣都惊呆了,事发突然,谁都没想到,群臣也都失去常态。\n【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子大意是: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他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行刺之事不能成功,大骂道:“事情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想活着劫持你,以便得到你的契约去回报燕太子啊!”“荆轲”是“击”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B;“生劫之”是动宾结构,“之”做句子的宾语,其后应断开,排除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包括出嫁的女性”错。宗族不包括已经出嫁的女性。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燕太子丹不同意荆轲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献给秦王”错,原文中太子只是说了一句“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并没有明确表示不同意将樊於期将军的人头和督亢的土地献给秦王。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第一个“舍”,安排住处;“日”,名词做状语,每天;“造”,到……去,拜访。(2)题得分点有:“愕”,惊愕;“卒”,通“猝”,突然;“不意”,没有料到。参考译文:\n起初,燕太子姬丹曾在赵国做人质,与秦王赢政交好。后来燕太子姬丹到秦做人质,秦王却不以礼相待。燕太子姬丹大怒,逃回燕国。燕太子丹怨恨秦王,想要报复秦王。太子姬丹听说卫国人荆轲非常贤能,便携带厚重的礼物,以谦卑的言辞求见他。太子丹对荆轲说:“现在秦国已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讨代楚国,向北进攻赵国。赵国无力抵抗秦军,灾难必然会降临到燕国。燕国国小力弱,数次受到别国的围困,怎么能抵挡住秦国的进攻?各诸侯国都屈服于秦国,不敢合纵结盟。我的计谋很是愚昧,认为若是获得天下无畏的勇士去出使秦国,劫持胁迫秦王,让他归还兼并的各国土地,那就最好了。假如不答应,就乘机刺杀秦王。他的大将都领兵在外,国内发生动乱。他们君臣之间相互猜疑,趁这个时机,各诸侯国可合纵抗秦,秦国一定会被击败。请您留意考虑这件事。”荆轲答应了他。于是太子丹请荆轲住进上等客舍,并每日亲自到舍中问候。凡是能奉养荆轲的,都应有尽有。等到秦将王翦灭掉了赵国,太子丹知道后十分害怕,准备派遣荆轲出行。荆轲说:“现在我到秦国,没有能使秦国信任我的理由,所以无法接近秦王。如果能得到樊将军的人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定很高兴接见我,我才能刺杀他回报您。”太子说:“樊将军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我不忍心杀他啊!”荆轲于是便私下会见樊於期,说道:“秦国对待您,可说是残酷到极点了,您的父母、宗族都被诛杀了,现在又听说秦国要用千斤黄金、万户封地悬赏您的人头,您打算怎么办呢?”樊於期长声叹息流着泪说:“能有什么办法呢?”荆轲说:“希望能得到您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必定会很高兴召见我。我左手拉住他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那么您的深仇大恨可以报了,燕国所遭受的欺凌耻辱也都消除了。”樊於期说:“这正是我日夜切齿痛心盼望的事啊。”于是当场自刎。太子闻讯赶来,伏在尸体上痛哭,但已经无可奈何了,便把樊於期的人头装在匣子里。太子预先找到天下最锋利的匕首,令工匠烧红用毒药浸泡,用这毒匕首刺人,只要渗出血丝,人没有不立即死去的。秦始皇二十年,荆轲到达秦国都城咸阳,经秦王的宠臣蒙嘉,转达荆轲谦卑的言辞,请求进见秦王。秦王非常高兴,穿上朝服,安排九宾大礼接见他们。荆轲手捧地图献给秦王,地图全部展开,里面的匕首露出,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猛地制过去,但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惊恐而起,挣断了袖子。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奔跑。群臣都惊呆了,事发突然,谁都没想到,群臣也都失去常态。依照秦法,在殿上伺候的群臣,不能携带任何兵器。左右侍从只得徒手追打荆轲,而且大喊:“大王背着剑!”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他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铜柱。荆轲知道行刺之事不能成功,大骂道:“事情所以没成功,是因为想活着劫持你,以便得到你的契约去回报燕太子啊!”秦王于是将荆轲的尸体肢解示众。(二)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n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B.颈联的“江天”“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实写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C.颔联、颈联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15.这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14~15题答案】【答案】14.B15.①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②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③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实写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错,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是对卢侍御此去的期待,并非真的已经停战,所以不能说“实写”。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及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卢侍御因“从戎”而“远行”,是为国家守护国土,使边境安宁,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千里按图收故地”,是想象卢侍御不远千里奔赴战场,按照原来的版图收复失地;而“三军罢战及春耕”则是想象停战之后还来得及春耕,诗人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停战后百姓在田野忙碌的和平安宁的画面,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待;“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是借景抒情,大江东去,漳水悠悠,鸿雁在高天越飞越远,江边春草在时光中渐渐铺展开;“渺渺”和“悠悠”给人时光漫长的悠长闲适之感。这是想象停战后和平安宁的美好画面。而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勉励卢侍御也要学鲁仲连,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愤慨语总括秦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纷奢行径,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n(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将提起脚后跟和登高所得的两种视野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君子“善假于物”的道理。(3)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奈何取之尽锱铢②.用之如泥沙③.吾尝跂而望矣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⑤.吾师道也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题在作答时,熟读背诵是前提,在仔细阅读所给情景的同时,还需注意字形的正确书写,如:“锱”“铢”“跂”“庸”等字。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所谓国风音乐,是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其在作词、编曲、旋律、配器等方面都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除了古诗词外,许多富含古意的意象和词汇也被应用在歌词中,如“兮”“之”“乎”等虚词。这些使得国风音乐往往风格半文半白,蕴藉典雅。国风音乐的旋律都十分好听,微博橙子辅导说:“有的如泣如述,带给人以行云流水、千回百转之感,有的婉转悠扬,韵味十足,声音犹如天籁。银临的《锦鲤抄》、河图的《倾尽天下》、李玉刚的《清明上河图》皆是这方面的代表作”。都说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但国风音乐除了能带给人听觉上的享受,还颇有画面感。借助汉语表意的特性,国风音乐的歌词中往往______大量意象,如小桥、流水、冷月、红烛、青山、鹧鸪。如果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铺陈开来,就是一幅的______图画。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况且总是以意境美、朦胧美为追求。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_____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______般的欣赏,才能获得与众不同的审美体验。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包含美轮美奂体会披沙拣金B.包含生动传神品味抽丝剥茧C.蕴含美轮美奂体会披沙拣金D.蕴含生动传神品味抽丝剥茧\n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诗词经常被作为国风音乐的歌词,或者在歌词中巧妙地化用古诗词。B.古诗词经常被作为国风音乐的歌词,或者在歌词中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C.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在歌词中巧妙地化用古诗词。D.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在歌词中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所以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况且总是以意境美、朦胧美为追求。B.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所以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并且总是以意境美、朦胧美为追求。C.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尚且总是以意境美、朦胧美为追求。D.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所以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并且总是以意境美、朦胧美为追求。【17~19题答案】【答案】17.B18.C19.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包含:容纳在里头;总括在一起;里面含有。多指小的事、物、范围。蕴含:意思是包含在内。多指大的、深远的。语境讲国风音乐歌词中含有大量意象,强调含有,选用“包含”。美轮美奂:意思是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生动传神:形容描写的很到位。比喻在描述一个事物的时候达到了微妙微小的效果。修饰“图画”,选用“生动传神”。体会:体验领会。品味:作动词时,指尝试滋味,品尝;仔细体会,玩味。作名词时,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格调和趣味。语境讲听众需要揣摩歌词含义,选用“品味”。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抽丝剥茧: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语境对作品进行细致的欣赏,选用“抽丝剥茧”。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n上一段主要讲“国风音乐”,该句位于第二段的开头部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处应该是以“国风音乐”为主语,排除AB。比较CD,后面是“除了古诗词外”,应该是“巧妙地化用古诗词”与后面内容衔接更紧密,排除D。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成分残缺,“由于……使得……”缺主语,应该去掉“使得”,或者把“使得”改为“所以”。“况且”,表示更进一层,多用来补充说明理由。“并且”,用于连接并列的动词或形容词等,表示几个动作同时进行或几种性质同时存在。“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以意境美、朦胧美为追求”之间是并列关系,把“况且”改为“并且”。修改完全正确的只有B。故选B。20.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①_______。如EV71疫苗只能预防EV71病毒这种特殊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13价肺炎疫苗无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绝大多数人接种疫苗可避免发病。但是,由于受种者个体差异、免疫应答功能等原因,②________,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乙肝抗体或产生抗体滴度较低,无法检测出来,从而致使免疫失败。大量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后即使免疫失败,如果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表现会轻很多。此外,与儿童相比,成年人感染各种疾病的风险更大。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因此,③________。不过,成人疫苗需要自费接种,“花小钱,防大病”,何乐而不为?【20题答案】【答案】①.疫苗不能预防所有同类疾病;②.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疫苗的保护率不能达到100%);③.成人也应该接种疫苗(成人疫苗接种不能忽视)【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第一处,所要填写的文句是段首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都有领起下文的作用,依据第一段后面的举例可以看出,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讲“疫苗只能预防特异性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故可填“疫苗不能预防所有同类疾病”。②第二处所要填写的文句居于句中,据后文的“如有较小部分人接种乙肝疫苗后……”提示可知,接种疫苗后可能会产生接种失败的现象,故可填“可能会达不到预期的免疫效果”一类的句子。\n③第三处,从“因此”可推断出,所要填写的文句需要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根据上文的“有的成年人,即使儿童时期接种过疫苗,抗体水平也可能会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提示可知,此处应该填写表示结果的句子“成人也应该接种疫苗”一类的句子。21.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菲波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①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②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③语意连贯,内容充实;③60-100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题答案】【答案】示例一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砺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十年辛苦不寻常”终换成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二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去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着。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示例三大卫·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他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经历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人生信念吗?【解析】【详解】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了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要广泛阅读积累,掌握与人物有关的材料。本题把语言运用与新课标教材中“名著导读”部分结合考查,只要考生对题干所列三位文学名人有一定了解,并能用较有文采的语言续写即可。该题没有局限固定的句式,便于考生发挥,体现了命题立意的灵活性。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科菲波尔中选自己最熟悉的一人来写,要紧密结合人物的人生经历或作品中的故事情节,突出其面对不幸遭遇而坚强不屈的精神;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外太空空间站新建起“三室一厅”,元宇宙模糊了虚拟与现实,时空概念在多个维度被刷新;中东难民冲击脆弱的欧洲联盟,美军急切飞离阿富汗泥潭,俄乌竞相屯兵,大国角力让全球关系空前承压。\n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中国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内部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面临核心科学技术引进受限等难题。纵使时代变迁,但是总有一些东西亘古不变,值得我们坚守,比如勤劳善良、温厚朴实的美好品质,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勇气,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道义担当;正如电视剧《觉醒年代》所言:“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的使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变与不变,应如何应对国内外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应如何处理变和不变的关系?请结合实际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触动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例文:任他七十二变,依然齐天大圣孙悟空会七十二变,但内心依然住着齐天大圣;风会堆积沙子的形状,却不会改变沙子的本质;水可以气势滚滚、波涌浪叠,也可以为云为雨、为虹为霞,但它依然是水……时代变化如何之快?日新月异、白云苍狗、“眼见他起朱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都发生在霎那之间。人们费尽心机捕捉它,可它转眼就无迹可寻了。而所谓成长,其实就是适应这个时代。七十二变,改变的是一具皮囊。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可以暂缓经济建设,动而后谋定,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不计代价。所以我们能在短短数月之内,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当然我们面对的变化还有很多,我们的外部安全环境风险和隐患增多,内部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面临核心科学技术引进受限等难题。所谓兵无常势,就是在风云莫测的战场上,我们能够顺势而为、因时而变。若我们能“因敌变化而取胜”,我们就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从而抓住机遇、不战而胜。这个时代总在残酷惩罚不改变的人。柯达的破产、诺基亚被收购、实体店面临的危机,无一不在告诉我们这个不争的事实。改变意味着与辉煌的昨天告别,意味着拿拥有的现在去赌未知的明天。但改变并不意味着随波逐流,成为无根之萍,我们依然有要坚守的东西。齐天大圣,不变的是一颗丹心。\n杜甫有诗:“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不管是鲲鱼还是鹏鸟,不管它身处北冥还是背负青天,它都有图南的志向。叶嘉莹曾说:“卅载光阴弹指过,未应磨染是初心。”正如古时的人们向往月宫的嫦娥,今日的我们追寻奔月的梦想。虽然时代不同,但是对皎月的探索从未停止。处于新冠疫情中的人们,不管是医务人员还是外卖小哥,虽然处境不同,但都有一颗献与亿兆生灵的丹心。电影《熔炉》中有一句台词:“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是的,时光夺去我们的容颜,磨去我们的锋芒,但我们仍要坚守我们的初心,比如勤劳善良、温厚朴实的美好品质,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勇气,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道义担当……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人只有坚守初心方有随世推移的力量,才能在历尽干帆后找到曾经的少年。“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我辈青年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应深深扎根土中,修剪内心招摇的枝桠,方能不断汲取营养,成为参天大树,此时才能有不凝滞于物的眼界和乘时之变化的能力,花果山的美猴王才会成为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列举了现实中的大变化,一是关于太空、元宇宙和时空概念,二是世界局势。材料第二段针对第一段列举的变化进行论述分析,指出世界正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材料第三段则是从不变的角度进行论述,材料中指出了,虽然很多东西都在变,但不变的是勤劳善良、温厚朴实的美好品质,不屈不挠、迎难而上的勇气,命运与共、和平友好的道义担当。并且在第三段最后又紧扣了《觉醒年代》中关于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根据材料分析及后面的任务要求来看,写作的中心话题就是“变与不变”,写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如何应对和处理“变与不变”。我们可以列举变的内容,可以着眼于世界和我国,并且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变化,也可以分析正是这些变化让我们变得更坚强。然后再分析纵然风云变化,但是我们内心中有些东西是不能变的,也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我们的品质、信念和坚守等,正是这些东西让我们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们有信心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在写作时“变”与“不变”呈现的应该是思辨关系,我们可以思考“时局之变”和中国应对的“变”或者“不变“之间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如果割裂开来会使文章缺乏深度和理性。立意:1.因时而变,莫忘坚守。2.在变与不变中昂首向前。3.固守战略,顺势而为。4.变体现力量和智慧,不变体现心性和信念。5.变是责任与担当,不变是坚守和品格。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3:03:09 页数:20
价格:¥5 大小:112.4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