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潮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潮州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级教学质量检测卷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对戏剧进行了理论总结,写下了著名的《诗学》。他说:“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悲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悲剧中没有行动,则不成为悲剧,但没有性格,仍然不失为悲剧。”中国的戏曲理论,无论是明代的汤显祖还是清代的李渔,阐述的重点都是在演员的演技和唱腔方面,剧本的故事无不处于次要的位置。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苏联时期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在演出中放弃自我本性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去,以期最大程度地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小船要十二个人推着走,用鼓风机向口袋里吹胀了气,以此形成翻滚的波浪……使用的槽是锡制的、空心的,在空心的槽里灌上一半水,摇槽时里面的水便会动荡,发出典型的威尼斯河水的冲击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如布莱希特看了梅兰芳表演的《打渔杀家》后写道:“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n西方看戏剧的观众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他们努力设身处地地沉浸到剧中去,做一个“事件过程”的偷窥者或目击者。在戏剧的剧场里,观众的神情始终是关注的,观众席上始终是寂静的,大家都在悄悄地“偷看”台上发生的“事件”。观众即使被“事件”触动,也不敢即席发声与伙伴交流,就像在现实中不敢打扰旁人的生活一样。走出剧场,他们感受的焦点在于,评判演员和情节“像”还是“不像”,反思自己“知”还是“不知”。如果“知”了就不再进剧场。西方戏剧以及类似样式的艺术,一般很难吸引没有偏爱的回客。中国观众到剧场里去看戏,与其说看戏曲故事,不如说看演员能力。老练的观众常常不以戏曲故事作为看戏的选择,而以某一个演员的演技作为看戏的选择。中国戏曲剧场中,名演员的折子戏(剧目中最能表现其演技的片断)专场往往比完整的戏曲故事演出更能吸引人。重演技的结果锻炼出了演员超乎寻常的表现力:如青年演员能扮演老年;老年演员能扮演青年;男演员能扮演女人,如京剧的梅兰芳;女演员能扮演男人,如越剧的徐玉兰。这种强调表现力而不重客观真实的舞台准则,是西方戏剧闻所未闻,不敢想象的。(节编自陈伟《中国戏曲点燃布莱希特的理论火花》)材料二: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舞台表演方式有独创性,我们愈来愈见到它的优越性。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老艺人说得好:“戏曲的布景是在演员的身上。”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行动,“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这是艺术所启示的真,也就是“无可绘”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美。做到了这一点,就会使舞台上“空景”的“现”,即空间的构成,不须借助于实物的布置来显示空间,恐怕“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排除了累赘的布景,可使“无景处都成妙境”。例如川剧《刁窗》一场中虚拟的动作既突出了表演的“真”,又同时显示了手势的“美”,因“虚”得“实”。《秋江》剧里船翁一支桨和陈妙常的摇曳的舞姿可令观众“神游”江上。中国的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式,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节选自宗白华《美学散步·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略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演员变成角色,就是为了舞台逼真,让演员的表演更符合剧情的客观真实性。B.中国戏曲注重演员的表演,与西方的戏剧相比,中国的戏曲情节在客观真实性上远不如西方的戏剧。C.西方观众看戏剧都抱着认知的目的,关注的核心是演员和情节与客观现实的关系,收获的是“知性”。D.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写的对戏剧进行理论总结的名著《诗学》,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西方戏剧理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n中国的戏曲的“逼真”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B.中国观众看戏,主要是看演员的表演能力,因此老练的观众对那些最代表名演员表演能力的折子戏专场更有兴趣,百看不厌。C.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布景,为的是不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D.《画筌》里关于画面空间的理论,与中国戏曲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相通,这说明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中国戏剧舞台空间“虚实相生”观点的一项是()A.白雪阳春都妙句,高山流水自知音。B.数声唱出千秋事,双手招来百万兵。C.三五步遍行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D.借虚事指点实事,托古人提醒今人。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论证思路。5.德国戏剧改革家布菜希特在导演《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时,在舞台上表现随军女商贩大胆妈妈跟着大军转战欧洲,却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布菜希特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他的做法的理解。【答案】1.C2.B3.C4.①材料围绕西剧与中戏迥然有别的观点,从理论差异开始,论到表演分疆,再论到欣赏异趣,采用对比、引证、举例的方法,层层深入,纵向展开论证。5.①是为改革西方的戏剧表演的需要,学习借鉴了中国戏曲。②西方戏剧舞台强调客观真实,但受舞台的限制。③中国戏曲舞台能够运用程式和手法来表现无限时空。【解析】【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C.“都持有认知的目的”错误,原文是“十有八九是以认知的心态去观赏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与客观现实没有什么关系”错误,是“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表演的是现实情境,因此与客观现实有关系。C.“中国舞台上一般不设置布景”错误,原文是“中国舞台上一般地不设置逼真的布景”。\nD.“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没有依据。原文只是说“清初画家笪重光在他的《画筌》里一段论画面空间的话,也正相通于中国舞台上空间处理的方式。他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句话强调的是中国戏曲理论与绘画理论的相通之处,不能看出“中国戏曲理论受到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启发”。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说的是表演的唱腔之美。B.前句说的是表演时间的“虚实相生”,后句才是空间“虚实相生”。D.说的是表演的认知功能。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行文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1段直接提出观点:西方戏剧的观念与中国戏曲的观念,是迥然有别的。然后由“这种理论上的差异,自然造就了舞台演出的分疆”“中西舞台演出的不同,自然也造就了欣赏的异趣”概括出下文从“理论差异”“表演分疆”“欣赏异趣”几个方面层层递进进行论述。在论证过程中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中国的戏曲注重的是演员的表演,对戏曲的情节并不十分苛求。戏曲也强调逼真”是对比论证;“他表演一位渔家少女怎样驾驶一叶小舟,她站立着摇着一支长不过膝的小桨,这就是驾驶小舟,但舞台上并没有小舟……观众这种感情是由演员的姿势引起的,正是这种姿势使得这场行船的戏获得名声”是引用论证;“他在排演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时,这样处理威尼斯的小船驶过舞台……舞台上一切的安排就是要把一个不容怀疑和增减的情节让观众接受”是举例论证。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一“西方的戏剧注重情节,强调客观真实性。演员的演出力图逼真”“船下要装小轮子。小轮子必须妥善地装上一层厚橡皮,使船能平稳地滑动……”可知,西方的戏剧表演强调客观真实,因此舞台的布置要完全符合剧本的要求,但是这就导致西方戏剧极大地受到舞台的限制。由“戏曲也强调逼真,但这种逼真不是在摹仿现实的细节摹仿得惟妙惟肖的基础上,而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把舞台上没有的东西‘无中生有’地表现给观众看”可知,中国的戏剧注重真实,但是可以“无中生有”“虚实相生”,\n能够运用程式和手法来表现无限时空。因此,德国戏剧改革家布菜希特让演员拉着小篷车只走了几圈,无疑是借鉴了中国戏剧的表演理论、程式。(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叶圣陶桌上的煤油灯放着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桌旁坐着个老妇人,手里抱一个大约两周岁的孩子。她感到特别不安;不知道快要回来的阿弟将怎么说。晚上,在她,这几天真不好过。除了孩子的啼哭,黄晕的灯光里,她有时仿佛看见鲜红的一滩,在这里或是那里——那是血!弄外,汽车奔驰而过,她就仿佛看见一辆汽车载着被捆缚的两个。门首时时有轻重徐疾的脚步声经过,她总觉得害怕,以为或者就是来找她和孩子的。这时候,在她衰弱而创伤的脑里,涌现着雾海般迷茫的未来。往哪方走才是道路呢?她一毫也不能辨认。怕有些猛兽或者陷阱隐在这雾海里边吧?她想十分之九会的。她不敢再想,便问孩子,“大男乖的,你姓什么?”“张。”大男随口回答。“不!不!”老妇人轻轻呵斥,“大男姓孙。记着,孙,孙……”大男突然哭起来了“哇……妈妈呀……妈妈呀……”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屋内的器物仿佛跟着哭声的震荡而晃动起来,灯焰似乎在化得大,化得大,——啊,一滩血!搭,搭,外面有叩门声。她吓得一跳,但随即省悟这声音极熟,一定是阿弟回来了,门才开一道缝,外面的人便闪了进来。“怎么样?”老妇人悄然而焦急地问。“唉!总算看见了。”“看见了?”老妇人的眼睛张得可怕地大。“我今天去找了那个弟兄,好言好语同他说,求他大慈大悲,指点我去认一认他们的棺木。我又同他说了,我说这两个人怎样地可怜,女的有年老的娘,他们的孩子天天哭,叫着妈妈,妈妈,……请他看老的小的面上发点慈悲心……。”老妇人听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这一番话动了他的心。”阿弟接续说,“他叹口气说,‘听你讲得伤心,就给你指点了吧。不过好好儿夫妻两个,为什么不安分过日子,却去干那些勾当!’”“嘘……”老妇人舒口气,她感觉心胸被压抑得太紧结了。她一样不懂女儿女婿的心思,但她清楚地知道他们同脸生横肉声带杀气的那些囚徒决不是一类人。不是一类人为什么得到同样的结果?\n“他引着我向野里走,一路同我谈,啊——”他停住了。他想如果照样说出来,太伤阿姊的心了。两个人向野里走。没有路灯,天上也没有星月,是闷郁得像要压到头顶上来的黑暗。“那兄弟幽幽地说,‘他们两个都和善。你知道,这样的家伙我们就怕。那一天,我们那个兄弟,上头的命令呀,退缩了好几回,才皱着眉头,砰地一响放出去。那知道这就差了准儿,中在男的臂膀上。又是三响,才算结果了,两个染了满身红。’”老妇人见阿弟瞪着细眼凝想,知道有下文,愕然问,“他谈些什么?”“他说那男的很慷慨,几件衣服都送了人,他得一条外国裤子,身上穿的就是。”阿弟连忙闪避。“那是淡灰色。”老妇人眯着眼凝视着灯火说。“这没看清,天黑。走到一处,他说到了。十来颗大黑树立在那边,树下一条条死白的东西就是棺木。”他低下头来。受了那弟兄“十七号,十八号,你去认一认吧”的指示而向那些棺木走去时的心情,他不敢说,也不能说。他想定了,说,“他说棺木都写着号码,十七十八两号是他们俩。”“十七,十八!”老妇人忘其所以地喊出来,眼眶里明莹着仅有的泪。她重新经验那天晚上那个人悄悄来通报恶消息时的况味。她知道,“嗒,嗒”叩门声是他们特别的调子,开进来,是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这种事情绝不会有的了。一阵烈焰在她空虚的心里直冒起来,泪膜底下的眼珠闪着猛兽似的光芒,“那辈该死的东西!”“我告诉你,”老妇人咬着牙说,“你甥女儿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欢喜。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欢喜。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互相对待,我更欢喜。唉!却成十七、十八!为了什么呢?总得让我知道。却说不必问了,就是你,也说不必问,问没有好处——怕什么呢!我是映川的娘,姓张的丈母,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她拍着孩子的背又说,“说什么姓孙,我们大男姓张,姓张!啊!我只恨没有本领处置那辈该死的东西!”阿弟听呆了,侧耳听了听外面无声息,勉勉强强地说,“这何必,就说姓孙又有什么要紧?——喔,我想起了。”他伸手掏衣袋。他记起刚才在黑暗的途中,那弟兄给他一团折皱的硬纸,说是那男的托他想办法送与亲人的,忘了,一直留在外国裤子袋里。“他们留着字条呢!”他说着。“啊!字条!”老妇人身体一挺,周身的神经都拉得十分紧张。一种热望一忽儿完全占领了她。阿弟凝着细眼凑近煤油灯念这字条。“‘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他们的意思,没有别的,求你好好看养着大男;说大男就是他们,大男好,就如他们没有死。只这‘无所恨’真是怪,真是怪!”“拿来我看,”老妇人伸手攫取那字条,定睛直望。虽然不识字,她看明白这字条了。就仿佛有一股新的生活力周布全身,心中也觉得充实了好些。睁眼四看,熟习的一些器物同平时一样,静处在灯光里。\n“大男,我的心肝,楼上去睡吧。”她立起来走向楼梯,嘴唇贴着孩子的头顶,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哇……”孩子给颠醒了,并不张眼,皱着小眉心直叫,“妈妈呀……”一九二七年十月四日作毕(原载1927年11月《小说月报》18卷10号,有删改)【注】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革命群众。本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历史事件。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样的哭最使老妇人伤心又害怕”,“伤心”是因为老妇人由哭声想到大男父母的不幸,“害怕”则是因为这哭声可能会引来麻烦。B.“这样的家伙我们就怕”“退缩了好几回”“这就差了准儿”,刽子手行刑时的种种怯懦的表现,写出了革命者对反动派的震慑。C.“十七、十八”两个棺木号码,写出遇难的年轻夫妇在反动派眼中只有代号,也暗示遇难人数之多,揭示了反动派残酷杀戮的罪行。D.老妇人将“字条按在孩子的胸口”“眼放着母性的热光”等细节,写出老妇人将为这新生的一代,勇敢担负起抚养他成人的责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夜”,一方面是写实,为故事设置背景;另一方面是象征,是大革命失败后黑暗、恐怖的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让人无法看到希望。B.小说多处描写灯光、器物、姓氏及老妇人的眼镜等细节,使文章前后勾连,又形成纵向对照,让故事情节符合逻辑地绽开,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C.小说故事发生在一间小屋内,又集中在一个晚上,通过一个集中的生活场景,让读者从老妇人心境的变化中了解时代的风云,极具艺术的感染力。D.小说中的年轻夫妇采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手法,是通过老妇人的回忆或她和阿弟的谈话或阿弟的回忆带出来的。8.请简要分析“字条”在小说中的作用。9.小说采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行文,请分析其效果。【答案】6.B7.A8.①“字条”上的烈士遗言,表现了二人视死如归的革命壮怀,以及把希望寄托于未来的坚定信念;②阿弟对革命者的不理解,也暗示了社会环境;③“字条”解惑,有力推动了老妇人思想与性格的转变,使故事达到高潮,主题得到深化。\n9.①明线:老妇人从悲痛到愤怒,从怯弱到勇敢的思想性格变化。暗线:映川夫妇的牺牲和托孤。②暗线中映川夫妇虽友善和蔼却遭到反动派迫害(或:临难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下一代的期望)是明线中母亲思想性格发展的动力;③小说双线交织,结构严谨,突出中心,节省篇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写出了革命者对反动派的震慑”错,连刽子手都不忍下手,写出了刽子手的动摇,也表现了这对夫妻革命者的和善,更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的残暴罪行。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A.“因此让人无法看到希望”的结论有误。文章启示读者:革命者的血不会白流,光明终归战胜黑暗,黑夜即将过去。由小说结尾“憔悴的眼放着母性的热光,脚步比先前轻快”亦可推断。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作用的能力。情节上看,篇末的那张小小的字条则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推动了情节发展,促成了人物的转变。“儿等今死,无所恨”这是革命者的临终遗言,字里行间暗含了革命者无私无畏的献身牺牲精神,体现了革命者有信仰,勇敢坚定、视死如归的精神。“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阿弟以及刽子手们对革命者的不理解,暗示了革命环境的恶劣。阿弟把革命者写好了的字条念给老妇人听“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老妇人听后,她在一刹那不但看明白了那个字条,而且“渗透了里头的意义”。这是老妇人“爱”和“恨”的流露,她爱那“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她恨“那该死的东西”,“爱”和“恨”的交织,使她内心充满了反抗的力量。渐渐地她也明白了女儿女婿或者说革命者的行为,那张小小的字条,像一层薄薄的窗纸,老妇人一经看到就犹如舔破了她和女儿女婿之间的隔膜的这层窗纸,窥见了女儿女婿心灵殿堂的真迹,是勇敢坚定果敢的女儿女婿大义凛然的选择给了老妇人无穷的动力支撑,她不再畏惧敌人,而是要勇敢面对生活,担负起抚养烈士遗孤的重任,情节上看促成了人物心理状态的转变,深化了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夜》这篇小说很是特别,它不仅有两条线索,而且这两条线索又同时在同一地点展开及发展。\n明线(老妇人——静夜守候——询问阿弟——承担责任)的发生及发展在“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人物:老妇人、小外孙、阿弟。事件:等待阿弟及阿弟的叙说)。暗线(女儿女婿——革命被捕——惨遭杀害——遗书托孤)的发生及发展同样也是在“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人物:阿弟、老妇人、小外孙。事件:阿弟回忆老妇人女儿女婿被害的经过)。结合“他说那男的很慷慨,几件衣服都送了人,他得一条外国裤子,身上穿的就是”“开门进来,是肩并肩的活泼可爱的两个”“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欢喜。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我欢喜。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互相对待,我更欢喜。唉!却成十七,十八!”“‘儿等今死,无所恨,请勿念。’嗤!这个话才叫怪。没了性命,倒说没有什么恨。‘恳求善视大男,大男即儿等也’”等分析,暗线中映川夫妇友善和蔼,从事革命活动却遭到反动派迫害,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嘘……’老妇人舒口气,她感觉心胸被压抑得太紧结了”“怕什么呢!我是映川的娘,姓张的丈母,我要到街上去喊,看有谁把我怎样”分析,暗线中映川夫妇的革命精神是明线中母亲思想性格发展的动力。这就是说,无论是老妇人的“等待”,还是阿弟的“回忆”均限定在“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人物也就是老妇人,小外孙和阿弟三人,时间是深夜,也就是三四个钟头。完全具备了小说中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基本要素,小说的主要情节是通过“回忆”来完成的,双线串联结构严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层次地揭示高潮的过程。从而能收到布局紧凑,结构严谨的效果,并给读者设置悬念,强化作品的感染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人也。起家冠军行参军,迁南谯太守,治有能名。时郡境苦饥,乃发米散财,以拯穷乏。齐高帝手敕云:“卿爱人治国,甚副吾意也。”永明初,迁桂阳内史,讨捕盗贼。境内肃清。罢任还都,路经江州,刺史柳世隆临渚饯别,见珍国还装轻素,乃叹曰:“此真可谓良二千石也!”还为大司马中兵参军。建武末,魏军围司州,明帝使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拔涡阳,以为声援,起珍国为辅国将军,率兵助焉。魏将杨大眼大众奄至,叔业走,珍国率其众殿,故不至大败。义师起,东昏【注】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义师至,使珍国出屯硃雀门,为王茂军所败。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于高祖,高祖断金以报之。时城中咸思从义,莫敢先发,侍中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以功授右卫将军,辞不拜。复赐金帛,珍国又固让。敕答曰:“卿体国情深,良在可嘉。”后因侍宴,帝问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珍国答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天监初,封滠阳县侯,邑千户。五年,魏任城王元澄寇钟离,高祖遣珍国,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高祖壮其言,乃假节\n,与众军同讨焉。魏军退,班师。为征虏将军。会梁州长史夏侯道迁以州降魏,珍国步道出魏兴,将袭之,不果,遂留镇焉。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十四年,卒。诏赠车骑将军,賻钱十万,谥曰威。(摘编自《梁书·列传第十七》)【注】东昏:齐朝皇帝萧宝卷,荒淫无道,从叛亲离,梁灭齐后,将其追贬为东昏侯,谥号为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B.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C.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D.以无功/累表请解/高祖弗许/改封宜阳县侯/户邑如前/征还为太子右卫率/九年/出为湘州刺史/视事四年/征还为护军将军/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千石,汉代郡守年俸禄为二千石,因此后世以之代郡守;文中指内史,职权相当于郡守。B.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等,文中高祖指梁的开国皇帝萧衍。C.丙寅,丙寅这一天。文中用的是干支纪日法,这是我国古代使用天干地支记录日序的方法。D.假节,授以符节。既指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也指地方军政官员加假节称号,掌一定杀生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珍国治理有方,爱护百姓。他任南谯太守时,境内闹饥荒,他发放米粮钱财,救济百姓;担任桂阳内史时,讨捕盗贼,使全境清平。B.王珍国为官廉洁,受人称赞。他任桂阳内史期满后回京,路径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为他饯行,发现它行囊简单,称赞他是优秀官员。C.王珍国审时度势,弃弃归梁。梁高祖起兵后,大军攻至建康,他顺应大局,暗中与高祖联系,联络侍中张稷,斩杀东昏侯,归顺梁高祖。D.王珍国率军征战,颇有功勋,他多次率兵与魏军作战,都获得胜利;天监五年,击退了魏任城王元澄的进犯,被授予征掳将军之职。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义师起,东昏召珍国以众还京师,入顿建康城。(2)因问讨贼方略,珍国对曰:“臣常患魏众少,不苦其多。”\n14.王珍国弃齐归梁前后,是如何对梁高祖表示忠心的?请概括作答。【答案】10.D11.B12.D13.(1)义军起兵,东昏侯诏令王珍国率部返回京师,进入并停留建康城驻守。(2)高祖趁机询问攻打敌人的策略,王珍国回答说:“我总是担心魏军人少,不担心它的人多(或:不为它的人多感到苦恼)。”14.投靠之前,暗中派人献镜,表达归顺的诚意;联络张稷,斩杀东昏侯;随身珍藏高祖的断金。【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因为没有功劳,王珍国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户邑一如从前。征召王珍国回京担任太子右卫率,天监九年,出京任湘州刺史。任职四年,被召回京担任护军将军。“宜阳县侯”为专有名词,“改封”在此指官职的变化,是一个词语,宾语是“宜阳县侯”,“改封”不可断开,排除AC。“出为湘州刺史”的意思是“出京任湘州刺史”,句意完整,如果将“视事”与此句相连,则句子意思不通顺。“视事”应与“四年”相连,意思是“任职四年”,故应在“视事”前断句,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高祖,是古代帝王的谥号”错误。高祖,多为开国之君的庙号。庙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为“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与魏军作战,都获得胜利”错,原文有“不至大败”,可见并非总是获胜。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起”,起兵;“众”,军队、部队;“顿”,驻守、驻扎。(2)“因”,于是、趁机;“患”,担心、害怕;“苦”,担心,或“为……感到苦恼”。【14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原文“密遣郄纂奉明镜献诚于高祖,高祖断金以报之”,王珍国秘密地派遣郄纂给高祖献上一面明镜,来表达归顺的诚意,高祖斩断黄金来回复他。可从他投靠之前,暗中派人献镜表忠心的。根据“侍中张稷都督众军,珍国潜结稷腹心张齐要稷,稷许之。十二月丙寅旦,珍国引稷于卫尉府,勒兵入自云龙门,即东昏于内殿斩之”,侍中张稷总领众军,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邀请张稷(一起行动),张稷答应了。十二月丙寅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入,在内殿找到东昏侯杀了他。可知他通过联络张稷,斩杀东昏侯来表示忠心的。根据“后因侍宴,帝问曰:‘卿明镜尚存,昔金何在?’珍国答曰:‘黄金谨在臣肘,不敢失坠’”,后来趁他侍宴之时,皇帝问他说:“你给我的明镜还在,以前我给你的黄金还在吗?”王珍国回答说:“黄金还恭敬地带在我的肘后,不敢丢失。”可知他通过随身珍藏断金来表忠心。参考译文:\n王珍国,字德重,是沛国相州人。被从家中征召,授予冠军行参军之职,后升任为南谯太守,为政有能干的名声。当时郡内苦于饥荒,他就发放米粮财物,来拯救贫穷的百姓。齐高帝下手诏说:“你爱护百姓治理国家,非常符合我的心意。”永明初年,升任桂阳内史,抓捕盗贼,境内清平。卸任返回都城,路经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到江边饯行送别,见王珍国回京的装束轻便简朴,就感叹说:“这人真可以说是优秀的内史啊。”回京后担任大司马中军参军。建武末年,魏军围困司州,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攻打涡阳城,作为声援,起用王珍国为辅国将军,率领军队助战。魏将杨大眼的大军突然来到,裴叔业逃跑,王珍国率军断后,所以没有落到惨败的地步。义军起兵,东昏侯诏令王珍国率部返回京师,进入并停留建康城驻守。义军到了,东昏侯派王珍国出城驻扎在硃雀门,被王茂的军队打败。王珍国秘密地派遣郄纂给高祖献上一面明镜,来表达归顺的诚意,高祖斩断黄金来回复他。当时城中人都想归附义军,只是没有人敢率先行动,侍中张稷总领众军,王珍国秘密结交张稷的心腹张齐,邀请张稷(一起行动),张稷答应了。十二月丙寅早晨,王珍国带领张稷到卫尉府,领兵从云龙门进入,在内殿找到东昏侯杀了他。因功授予他右卫将军,他推辞不接受;又赐予他金帛,他又坚决地推让。皇帝下诏答复他说:“你体谅国家情深意重,很值得赞赏啊。”后来趁他侍宴之时,皇帝问他说:“你给我的明镜还在,以前我给你的黄金还在吗?”王珍国回答说:“黄金还恭敬地带在我的肘后,不敢丢失。”天监初年,封为滠阳县侯,有千户的封邑。五年,魏国任城王元澄侵犯钟离,高祖派遣王珍国(迎战),趁机询问讨贼的方法。王珍国回答说:“我常常担心魏兵人少,不担心它的人多。”高祖很欣赏他的这番话,于是授予他假节称号,和众军共同讨伐敌军。魏军退走,他率军返回。担任征虏将军。恰逢梁州长史夏侯道迁带着整个梁州投降魏国,王珍国从魏兴抄小路出击,打算偷袭他,没有成功,就留在魏兴镇守。因为没有功劳,王珍国多次上表请求解职,高祖不答应。改封王珍国为宜阳县侯,户邑一如从前。征召王珍国回京担任太子右卫率,天监九年,出京任湘州刺史。任职四年,被召回京担任护军将军。天监十四年去世。高祖下诏,追赠他车骑将军称号,赐予丧礼费用十万钱,谥号为“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岩居僧赵师秀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际的深山。B.颈联具体写僧人生活,虽无惊人之笔,但精练自然,无斧凿痕。C.尾联发出感叹,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D.前六句表现了僧人居处之清、环境之清、生活之清。16.颔联“过”“摇”两字生动形象,请结合诗歌分析其精妙之处。【答案】15.C16.“过”有“路过、经过、飞过”之意,这里写出了“飞鸟”经林间翩然飞过的自然状态;“摇”即“摆动、轻摇”之意,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以动衬静体现山居环境的清幽,以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句的内容、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情感的能力。C.“间接抒发了自己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中“间接抒发”错误,尾联“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以向往之情作结,这是以直接抒情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主题,使全诗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n颔联“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意思是一只鸟飞过寒冷的枯木,几朵花在翠藤上便摇曳起来。描写鸟过藤动、藤动花摇的情景,非常细腻。“过”为“经过”,写一只自在的小鸟自由地飞过树林,“寒”字渲染出环境的清寂之感;“摇”为“摆动、轻摇”,写出花儿在清风中的轻摇之态。鸟儿悠闲飞过树林,花朵在清风中摇曳,这是非常细小的自然景色,也是动态景色,能够注意到,说明观察者内心安然闲适,以动衬静,体现山居僧人生活的安闲,突出其心境的平和安宁。在那样一个清寂的环境中,更能见出僧人的悠然自得,与世无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1)苏轼的《念女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视觉、听觉角度,同时运用比喻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的语句:乱石穿空,______,______。(2)《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______,______”说明无论何种身份的人,“修身”都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当孔子问及弟子的理想时,冉有“______,______”这两句话的回答可以看出他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性格。【答案】①.惊涛拍岸②.卷起千堆雪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如其礼乐⑥.以俟君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注意下列字的写法:岸、至、庶、壹、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学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了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的气质。在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坐标簇拥下,西安没有沉醉其中,而是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西安,古典与现代并存,传统与时尚同在。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如今,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次绽放青春活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无与伦比墨守成规与时俱进深入人心\nB.无奇不有故步自封推陈出新深入人心C.无奇不有墨守成规推陈出新声名远播D.无与伦比故步自封与时俱进声名远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B.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历史的沧桑。C.人们来到西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历史的沧桑。D.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品味沧桑的历史。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D19.B20.①结构相同,使用了“有……有……还有……”三个相同的分句句式;内容相关,“青石砖墙”“秦兵马俑”“雁塔晨钟”都是西安城的历史遗迹;②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突出强调西安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熟语)的能力。第一空,无与伦比:没有可以和它相比的,形容特别突出。无奇不有:什么稀奇的事物都有。根据前语境“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分析,突出了这座城市历史文物多到不可胜数,没有可以和它相比的,所以应选用“无与伦比”。第二空,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墨守成规:形容因循守旧,不肯改进。根据后语境看西安“无比自信地敞开胸怀拥抱一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即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敞开怀抱,所以“没有沉醉其中”后应选用“故步自封”。第三空,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根据语境可知西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日都在前进,所以应选用“与时俱进”。第四空,声名远播:名声传得很广,远近闻名。深入人心:指思想、理论、学说、主张等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根据语境可知西安以“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的城市品牌而闻名,“西安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来客”,所以应选用“声名远播”。\n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①主谓宾搭配不当、不合逻辑,“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珍贵的文物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见证”改为“感受”,“沧桑的历史”改为“历史的沧桑”排除ACD;②结构混乱,主语不一致导致句子衔接不紧,“人们来……,建筑见证城市恢宏的气势,……古迹品味沧桑的历史”,根据前后语境应该通过“人们”这个主体来感知西安的历史文化,改为三个分句共用主语“人们”,也可以排除选项。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构成和表达效果的能力。①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在构成上,使用了“有……有……还有……”三个结构相同的分句句式,句式排列整齐有序;在内容上,三个句子分别写了“青石砖墙”“秦兵马俑”和“雁塔晨钟”,这些都是西安城的历史遗迹,不仅列举典型,也做到了内容相关,丰富了西安城的介绍内容,照应了上文“座中华历史博物馆”;②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整句话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排比加强语势,可以更加突出表达效果,使西安城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气息表现得更充分。(二)语言文学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德尔塔”毒株目前是全球疫情流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毒株。①,它对身体的适应力增强,传播速度比较快,病毒的载量比较高,治疗时间比较长,也比较容易发展成为重症。“德尔塔”毒株虽然可能存在免疫逃逸,②。(),转为重症或者发生重症的比例显著高于接种疫苗的人;接种疫苗的病例从确诊到产生抗体阳性的时间短、CT值高、住院时间短。③?目前已形成的诊疗方案对绝大多数病人行之有效。治疗需个体化、一人一策。还可采用中西医结合,以此阻断病情从轻型向普通型,普通型向重型发展。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确诊病例B.确诊病例里面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C.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被确诊\nD.确诊病例里面有人没有接种过疫苗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B22.①这个毒株有一些新的特点②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③如何救治“德尔塔”毒株感染者【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联系后文“高于接种疫苗的人”,比较的对象为“人”,所以这一处的中心词应为“人”。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文围绕着“德尔塔”毒株来说的,而后面是在说“德尔塔”毒株的特点,而且是和以前的毒株进行的比较,所以本处可填“这个毒株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二处,和前面的“虽然”相搭配的关联词为“但是”,后面说到接种疫苗的病例相对于没有接种疫苗的病例都具有优势,所以疫苗是有保护作用的,所以本处可填“但疫苗仍有保护作用”。第三处后面是围绕着治疗方案来说的,所以本处可填“如何救治‘德尔塔’毒株感染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首名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了我们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他叫彭湃,牺牲于1929年。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需要选择改行,硬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烈士之子,去世于2021年。一百多年时光,两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读了上面的材料,对于人生的“选择”与“改变”,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n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问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选择与改变彭湃烈士拋家舍业选择救国救民,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中国,他的儿子彭士禄服从国家需要,选择改行,改变自己,也改变了中国的核工业。选择不同,改变不同,命运也不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选择弃医从文,改变了中国人麻木的灵魂。在仙台学医时,他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人的麻木与冷漠,深感学医救不了中国,果断从文,以笔为枪、为剑,破除中国人思想的屏障,向封建社会发出最猛烈的挑战。“狂人”、“孔乙己”、“华老栓”,生动鲜活的人物,映射了中国的守旧与封建。他的犀利让人无法与之对视,因为他可以看清你的灵魂,毫不犹豫地暴露出你内心的丑陋,让你无地自容。这就是鲁迅,他发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用自己明智的选择,唤醒愚昧麻木的国民,改变了一代人的灵魂。“置你于危崖,你却馈人间以芬芳。”张桂梅选择扎根深山,改变了山区女孩的命运。“七一勋章”和“感动中国人物”,这样的荣誉似乎并没有改变张桂梅的生活,她瘦小的身躯如同一棵参天大树,深深地扎根在山区。她创办华坪女高,招收山区女孩,为了改变她们的命运,让她们可以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她呕心沥血,为山区女孩儿托起梦想的翅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范跑跑”,危难之际选择弃学生于不顾,还大肆宣扬自己的做法,受到大众的一致谴责,这种行为也改变了他后来的一生。张桂梅之于范美忠,就是月光之于荧光,张校长改变山区女孩儿们的未来,用自己瘦弱的身躯,铺就通往光明未来的路。“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袁隆平选择投身水稻研究,改变了全中国人民的果腹问题。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一场席卷全国的饥荒,让袁隆平决定研究水稻,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终于在1970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他没有独自研究,反而与周边国家有关单位共同研究,1973年我国杂交水稻产量提升近三倍,袁隆平的名字在国内外被广泛传播,但鲜花和掌声并没有让袁老停下脚步,他依然在田间奋斗。如今,虽然袁老已逝,但他的光和热却仍在,我们不仅要缅怀他,更要传承他的精神。袁隆平的选择,让中国人从此不再为吃饭发愁,改变了中国缺粮的现状,解决了关系到国计民生最重要的问题。选择不同,改变不同。我们作为青年人,更要明确自己的选择,这改变的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更可能是我们的民族和祖国的命运。【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n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题目的两个关键词是“选择”与“改变”。关于“选择”,从材料内容可知,这里的“选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择,而是特指人生道路的选择。诗句说“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行人稀少”意味着未知和艰难,彭湃、彭士禄父子两代人所作的都是这样的选择。关于“改变”,诗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材料末尾说“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改变了自己”是说使个人走上完全不同的另一条人生道路,“改变了很多很多”包括改变了环境和身边的人,甚至改变了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整合起来,“选择”与“改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是因果关系,即因为“选择”所以“改变”;可以是条件关系,即只有“选择”才能“改变”;也可以是假设关系,即要想“改变”必须“选择”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择”都是出于祖国的需要,都是个人服从国家的英雄行为。而且,他们还是父子,是两代人在不同年代的“相同”选择,这说明材料的本质内涵是:前赴后继,代代相传,在决定人生道路时选择服从国家需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本题适合写成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并列式结构谈“选择”与“改变”的关系,最后运用层进式结构谈新时代高中生正面临着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准备改变什么,为什么。立意:1.人生选择,落子无悔。2.选择勇往直前,改变人生,创造可能。3.遵从本心的选择。4.选择有价值的,改变可以改变的。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1:49:03 页数:19
价格:¥5 大小:61.1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