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科试卷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一、基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气蒸云梦泽,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是故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佳肴》)(3)_________,_________。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诗经·郑风·子衿》)(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用拟人的手法极写秋风的暴戾。(5)请把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默写完整。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答案】①.波撼岳阳城②.学然后知不足③.青青子衿④.悠悠我心⑤.八月秋高风怒号⑥.卷我屋上三重茅⑦.曲径通幽处⑧.禅房花木深⑨.山光悦鸟性⑩.潭影空人心【解析】【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撼、岳、衿、禅、潭”等字词的书写。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最使我pánɡhuáng()恐慌的,是当时唯一的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2)千百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xièdài()。(3)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zhèněryùlóng()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4)可又骤然反光灼灼,瞬息万变,真是无穷变幻,fēnzhìtàlái()。【答案】①.彷徨②.懈怠③.震耳欲聋④.纷至沓来【解析】【详解】彷徨(pánɡhuá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懈怠(xièdài):松懈懒散,怠慢不敬。震耳欲聋(zhèněryùlóng):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纷至沓来(fēnzhìtàlái):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1939年日军侵潮,潮汕青年抗日游击队转战潮安境内,曾经在凤凰山安营扎寨。B.秋天到了,行将就木的落叶任秋风卷起,到处飘零。C.儿童时代的事至今仍历历在目,使我回味无穷。D.国庆之夜,人们轻歌曼舞,共庆佳节。【答案】B【解析】【详解】A.安营扎寨:原指军队在某地住下,现泛指军队或团体在某处临时建立居住地。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B.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临近死亡。句中是说秋天的落叶,不是形容人,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C.历历在目:指远处的物体或景象看得很清楚,或过去的情景很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D.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音乐和柔和优美的舞蹈。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故选B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江北堤的秋天,成了市民放风筝的好地方,也是市民休闲的一个好去处。(“韩江北堤的秋天”改为“秋天的韩江北堤”)B.《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删除“的原因”)C.疫情过后各地中小学陆续复课,学校深入排查各类隐患,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校园。(把“营造”改为“打造”)D.为了杜绝“溺水死亡”的悲剧不再发生,学校发出《致家长的一封信》,实现家校合作,共同防范。(删去“不”)【答案】C【解析】【详解】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环境”;故选C。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9日,广东省新冠检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供广东省2000多个核酸采集点查询、核酸检测机构上门预约、核酸检测一键预约、检测结果一键查询等服务,全省不再收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挂号费。群众可关注微信公众号“粤卫平台”点击底部“新冠检测服务”菜单进入广东省新冠检测服务平台系统,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安排足够工作人员在夜间和周末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有序做好春运期间群众出行核酸检测工作。(1)请用一句话拟写上面新闻的标题,不超过18个字。(2)请根据对联知识,将下列词组组成一副对联。万众聚力凝心毒疫防安宁千家护【答案】(1)广东省新冠检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2)万众凝心防毒疫,千家聚力护安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答题时,抓住导语“29日,广东省新冠检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提供广东省2000多个核酸采集点查询、核酸检测机构上门预约、核酸检测一键预约、检测结果一键查询等服务,全省不再收取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挂号费。”,在此基础上,按照“什么时候+什么人(物)+什么事情”的格式进行压缩,提炼即可得到:对象“广东省新冠检测服务平台”+事件“正式上线”,故新闻标题可以是“广东省新冠检测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上仄下平。据此可以将词语“万众”对“千家”、“聚力”对“凝心”、“毒疫”对“安宁”、“防”对“护”;接着根据语义组成对联“万众凝心防毒疫”和“千家聚力护安宁”,最后根据平仄确定上联为“万众凝心防毒疫”,下联为“千家聚力护安宁”。二、阅读(46分)(一)(10分)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不知其几千里也/乃不知有汉B.是鸟也/问今是何世C.志怪者也/处处志之D.去以六月息/公然抱茅入竹去7.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8.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6.A7.(1)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张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2)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8.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A.都是“知道”的意思;B.这/判断动词,译为“是”,与“否”相对;C.记录/做记号D.离开/前往,到……去。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注意重点词语“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若(像,好像)、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要理解正确;(2)句注意重点词语“其(表示选择)、邪(句末语气词,译作‘吗’)”要理解正确。【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及道理。结合文中关于鲲鹏的句子“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鲲鹏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鲲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由此可知,鲲鹏的活动是要凭借海上的波涛的力量,要凭借六月的大风;由此可知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点睛】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张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乘着旋风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空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二)(9分)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①,犹掇②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耶?”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而失者锱铢③;累三而不坠,而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橛株枸④;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选自《庄子·达生篇》)【注释】①承蜩:蜩,蝉;承蜩即粘蝉。②掇:拾取。③锱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④橛株拘:橛,动词;株拘,带树枝的木桩;“橛株拘”即竖立的木桩。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仲尼适楚(到……去)B.有道耶(诀窍)C.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交换)D.孔子顾谓弟子曰(回头)10.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1.驼背老人捕蝉的惊人绝技,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9.C10.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1.驼背老人捕蝉惊人绝技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要刻苦磨练基本功;二是要专心致志,投机取巧是办不成任何事情的。【解析】【9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C.句意是: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易:改变;故选C。【10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划分文言停顿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首先应该看语句有无标志性词语,如也、乎、矣、哉、耳等常出现在句子末尾,夫、盖、故(是故)、岂常位于句首作发语词;其次看称谓,对人物的称谓常作主语或宾语常位于句首或句尾,感叹词如“呜呼”、“嗟夫”、“嘻”、“噫”等感叹词都独立使用。另外在文言文中,排比、对偶等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讲究对称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色,这些特征也为我们断句提供了依据。原句意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天地之大”与“万物之多”为并列短语,二者之间停顿;“而唯蜩翼之知”为转折句,与前文停顿;故断为: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主旨的概括。要想概括主旨,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而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而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说明老人在捕蝉之前苦练基本功,并且持之以恒,才能够有所成就,这告诉我们: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则说明老人在捕蝉的时候专心致志,没有因为外界事物的干扰而受到影响,这告诉我们: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才能达到目的。【点睛】参考译文:孔子到楚国去,走出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三)(10分)①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②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③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④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1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②至④段的论点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B.选文第②至④段主要采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C.选文第③段以大哲学家王阳明为例很有说服力。王阳明尚且如此,何况他人。D.作者认为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但认为王阳明先生“格”院子里的竹子的行为是错误的,对其持批判态度。13.选文第③段中,作者认为“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的错误在于什么?作者举王阳明的例子目的是什么?14.根据选文段内容,分析第④结尾为什么说“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答案】12.D13.(1)错误在于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2)以王阳明为例,目的是说明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还没有真正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14.原因是:(1)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家传统看法认为真理存在于“圣人”的内心,而不在于客观世界;(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客观世界)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解析】【12题详解】D.根据第④段“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可知,王阳明先生“格”院子里的竹子是为了知道真理以后,将其经验传授给一般人,作者点明王阳明“格”竹的经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并没有批判之意;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及论据的作用。第③段在列举了王阳明先生“格”院子里的竹子的事例后,直接点明了作者的看法“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即点明错误在于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列举王阳明先生的“格”竹事例,意在论述第②段“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的内容,即中国古代的传统教育还没有真正理解格物致知的含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④段“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可知,王阳明先生“格”院子里的竹子是为了知道真理以后,将其经验传授给一般人;代表的是儒家传统看法:真理存在于“圣人”的内心,而不在于客观世界;再联系第①段“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即可概括原因。(四)(17分)鸟谜赵丽宏①那次在雁荡山,就有一次小小的奇遇。②我和几位同伴挑一条少有人行走的野径游山,一路上常被一些藤藤蔓蔓挡住去路,得折腾一会儿才能继续朝前走。就在寻路的时候,同伴中的一位惊喜地喊起来:“看,好漂亮的鸟蛋!”几个人围上前去一瞧,都不由得惊呆了: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鸟蛋的大小如同孩子们玩的玻璃弹子,颜色也奇特,天蓝色,隐隐约约有一些墨绿的斑点。如不是在深山枯草中发现它们,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鸟蛋!谁说这些不是精巧别致的工艺品呢!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于是大家重新上路。③同伴中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竟老是念念不忘这三颗鸟蛋:“哎,我说,把这三个蛋放回原处去吧。等一会儿,雌鸟会来找我们的。”④“哪有这种事情?你想象力太丰富了。”⑤“真的,不骗你们,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呢!”山里长大的同伴说得挺认真。可谁也不理会他的话,只觉得他可笑,年纪轻轻却满脑瓜子朽木疙瘩。⑥没走出二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褐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⑦大家谁也没说一句话,都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这一对奇怪的小鸟。它们越飞越低,有时甚至差点扑到脸上来。它们的叫声也越来越急促,似乎在愤愤地咒骂着什么。⑧山里长大的同伴突然喊起来:“还愣什么,快把蛋还它们呀!”⑨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枚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片……⑩两只鸟敛起翅膀,停落在那块大石头上。我们都紧张地注视着它们,不知它们将如何动作。两只鸟绕着碎了的鸟蛋蹦跳着,嘴里停止了啼鸣,似乎是既无惊愕,也无悲哀。过了两三分钟,它们停止了蹦跳,盯着脚边的碎蛋,面对面呆呆地站定了。依然听不见啼号,仿佛是一种默哀。可惜不懂鸟的表情,否则,大概能从它们呆瞪着的眼睛里发现伤心和绝望的。⑪重新上路时,心头似乎负着沉沉的歉疚。只听见头顶响起一阵尖厉的鸟鸣,是那两只鸟,果然又找来了,它们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四五圈,便迅疾地飞去,消失在密密的丛林中。而它们的啼唤却久久在我们耳畔萦绕回旋,这一声高一声低的啼唤,听得让人揪心,我们不禁面面相觑。⑫那个下午是索然无味的。我们在荒草和乱石中转了半天,竟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西南北。一直到天黑下来,才找到一条出山的路。这时,几个人都是狼狈不堪了。我们坐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下,突然,头顶响起了鸟叫,又尖厉又悲哀,和山里那两只鸟一模一样,只是这叫声中似乎多了一种嘲讽的味道。等我们抬头寻觅时,只看见树叶簌簌动了几下,两个小小的黑影在幽暗的天幕中闪了一闪,然后便什么也没有了。⑬“瞧,它们报复了我们,让我们在山里白转了半天。”山里长大的那位同伴已经沉默了半天,此刻总结似的吐出一句话来。⑭没有人赞同,也没有人反驳。也许,这只是一次巧合吧。我想,在大自然和生命之间,还有许多不为人类所知的奥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大概是谁也不会否认的。(选自《意林·少年版》2020年第8期,有删改)15.围绕“鸟谜”,作者写了雁荡山“奇遇”中出现的哪几件“未解之谜”?16.请按要求进行赏析(1)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躺”能否改为“放”?为什么?)(2)大家谁也没说一句话,都停住了脚步,呆呆地看着这一对奇怪的小鸟。(“呆呆地”表现了“我们”当时怎样的心理?)17.文中写了四次发出警示语的山里长大的同伴,请分析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18.以下“链接材料”是课文《动物笑谈》片断。阅读后,请思考:两文中小动物对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又得到了怎样的启示?【链接材料】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答案】15.(1)同伴掏走鸟蛋,两只鸟不停地绕着我们飞,是否是来“报仇”?(2)我们在山中迷路,是否是鸟儿“报复”我们弄碎了鸟蛋的?(3)我们狼狈不堪找到出山的路,头顶鸟鸣是否是对我们的嘲笑?16.(1)不能改。“躺”字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鸟蛋生命意义,生动地描绘出了鸟蛋在鸟窝里时安然舒适的状态,与后文被人掠走、弄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改为“放”就没有这样的效果。(2)“呆呆地”表现了“我”和同伴们被小鸟追绕飞扑时迷惑惊诧,不知所措的心理。17.这一人物起了线索作用,四次语言前后呼应,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他是爱护动物敬畏生命的山里人的代表,他的敬畏之心与其他人形成对比,促使大家反省大自然中生命之谜,从而深化了主题。18.原因:《鸟谜》中小鸟对人类愤恨、嘲讽,充满了敌意和报复心理,是因为人类为一己之私欲掠夺了它们的蛋;《动物笑谈》中小水鸭对“我”亲密依恋的、充满信任,是因为“我”对没有母亲的小水鸭充满理解、关爱和同情,扮做母鸭满足了它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启示:人类要敬畏生命,与自然万物和谐友好相处,信任才是最理想的共处方式。【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②段“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于是大家重新上路”,第⑥段“没走出二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褐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可概括为:同伴掏走鸟蛋,两只鸟不停地绕着我们飞,是否是来“报仇”?根据第⑨段“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枚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片”,第⑫段“那个下午是索然无味的。我们在荒草和乱石中转了半天,竟迷失了方向,辨不清东西南北”可概括为:我们在山中迷路,是否是鸟儿“报复”我们弄碎了鸟蛋的?根据第⑫段“一直到天黑下来,才找到一条出山的路”“我们坐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下,突然,头顶响起了鸟叫,又尖厉又悲哀,和山里那两只鸟一模一样,只是这叫声中似乎多了一种嘲讽的味道”可概括为:我们狼狈不堪找到出山的路,头顶鸟鸣是否是对我们的嘲笑?【16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明确观点:不能改;“三颗滴溜滚圆的小鸟蛋,粲然夺目地躺在一堆枯草之中”中的“躺”字赋予鸟蛋以人的动作(情态),在这里鸟蛋也是富有生命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鸟蛋在鸟窝里时安然舒适的状态;联系第②段“同伴中的一位惊喜地喊起来:‘看,好漂亮的鸟蛋!’几个人围上前去一瞧,都不由得惊呆了”可知,“躺”字暗含“我们见到鸟蛋的惊喜,体现了“我们”对鸟蛋的喜爱;联系第②段“如不是在深山枯草中发现它们,我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鸟蛋!谁说这些不是精巧别致的工艺品呢!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于是大家重新上路”,第⑨段“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枚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片”可知,鸟蛋静“躺”与后文被人掠走、弄碎的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改为“放”字则缺少韵味,没有“躺”字表达的效果。(2)“呆呆地”在此有静静地,发愣的意思;联系第⑥段“没走出二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褐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可知,“呆呆地”一词体现了“我”和同伴们被小鸟追绕飞扑时迷惑惊诧,不知所措的心理。【1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第③段“同伴中另一位,从小在山里长大,竟老是念念不忘这三颗鸟蛋:‘哎,我说,把这三个蛋放回原处去吧。等一会儿,雌鸟会来找我们的。’”,联系第②段“三颗鸟蛋被一位同伴小心翼翼地装进了口袋,于是大家重新上路”可知,在同伴将三颗鸟蛋装进口袋时,在山里长大的同伴发出“警示语”,提醒“我们”不要伤害鸟蛋,带走鸟蛋他是爱护动物敬畏生命的山里人的代表,他的敬畏之心与其他人形成对比;联系第⑤段“真的,不骗你们,小时候听山里的老人们说,掏了荒山野草里的鸟蛋,鸟要找来报仇呢!”,第⑥段“没走出二百米,怪事就来了。一只白胸脯的灰褐色小鸟,从后面追了过来,绕着我们的头顶兜圈子,嘴里发出一种急促不安的啼唤。不多久,又飞来了第二只鸟,两只鸟一高一低,不停地绕着我们飞”等语句可知,后文的怪事似乎印证了发出警示语的山里长大的同伴的话,作为线索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再联系第⑧段“还愣什么,快把蛋还它们呀!”,第⑬段“瞧,它们报复了我们,让我们在山里白转了半天”,可知前后四次语言前后呼应,体现了发出警示语的山里长大的同伴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联系第⑭段“我想,在大自然和生命之间,还有许多不为人类所知的奥秘,还有许多未解之谜,这大概是谁也不会否认的”可知,正是发出警示语的山里长大的同伴所说的话促使“我们”反省大自然中生命之谜,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深化中心。【1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启示。根据第⑨段“拾蛋的同伴赶紧从口袋里掏出鸟蛋,慌里慌张地把它们搁到一块大石头上。然而所有的人都傻了眼:三枚鸟蛋全碎了,透明的蛋清在石头缝里无声无息地流淌,天蓝色的蛋壳成了一些碎片片”,第⑪段“重新上路时,心头似乎负着沉沉的歉疚。只听见头顶响起一阵尖厉的鸟鸣,是那两只鸟,果然又找来了,它们在我们的头顶盘旋了四五圈,便迅疾地飞去,消失在密密的丛林中”,第⑫段“我们坐在路边的一棵樟树下,突然,头顶响起了鸟叫,又尖厉又悲哀,和山里那两只鸟一模一样,只是这叫声中似乎多了一种嘲讽的味道”等语句可知,其中一位伙伴喜欢鸟蛋便带走了鸟蛋,鸟蛋碎了,究其根本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对自然的伤害,文中的鸟儿对“我们”尖利地叫着,鸟儿对人类充满愤恨、嘲讽,充满了敌意和报复心理。【链接材料】中写的是“我”用人工孵卵器孵化鸭蛋,学着母水鸭的叫声,唤着刚孵化出来的小鸭,所以小鸭不怕“我”,信任“我”,体现了小水鸭对“我”亲密依恋的、充满信任;“我”扮做母鸭满足了它们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对没有母亲的小水鸭充满理解、关爱和同情,对它们给予了足够的关怀。启发我们要与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敬畏生命,彼此信任,和谐共生才是最理想的共处方式。三、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悲伤时,友善的鼓励令人振作;得意时,友善的提醒催人警醒;迷惘时,友善的点拨让人理性;犹豫时,友善的启发发人深省……关于友善,你有怎样的经历、思考或感悟?你所在的年级准备举办一场以“友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演讲稿。要求:(1)不少于5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答案】示例友善待人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友善待人”。“友好”是人际交往中必要的道德标准。如果人们能够以“善待他人”的态度处理好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想让自己的身边充满快乐,那就用友善的心去对待别人。那么,在与人交往时,如何善待他人呢?首先,学会包容。宽容是指人与人相处时,能够充分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心胸宽广。学生住在一起有点摩擦很正常。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会“打架”,但冲突发生后,要学会忍耐,宽容,体谅别人,不要斤斤计较,让冲突很快得到解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退一步,开阔眼界”。所以要学会包容,因为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欢乐。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说“对不起”。不要小看这三个字。它们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和惊人的效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里,难免会发生一些小事情。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就会有人“发火甚至打架”;有些人会善待他人,说“对不起”,表示歉意,请求原谅,于是握手言和,重新成为好朋友。带着错误和误解,真诚地对对方说“对不起”,已经体会到了一个人的虚怀若谷和彬彬有礼的风度,用他“友善”的心感染别人,远比互相争斗有效。另外,要善于“化敌为友”,让鸡毛蒜皮的小事随风而去,让你的朋友越来越多。我们每个人都想生活在友好愉快的氛围中,我们所有人都想被善良、宽容和温暖所包围……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以友好的方式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相处,从而创造一个温暖和谐的生活环境。让我们学会善待他人,让我们的集体变得更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演讲稿的写作。一,审题立意。结合题意中年级准备举办一场以“友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因此本文的写作是书写一篇演讲稿。作为应用文的写作,首先要了解演讲稿的具体格式。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不管何种类型的演讲稿,基本结构都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演讲稿的开头应在第一行顶格写称呼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好问候语,然后再开始撰写正文。演讲稿最常见的开头就是直接点明主题,提出自己的观点,接下来采用并列的结构层层阐释观点,最后发出自己倡议、号召。结合题意,本文写作时应围绕着“友善”这一主题,友善指人与人之间亲切和睦,因此在写作时可以列举现象发表观点。二,选材构思。文章围绕着友善这一主题展开演讲,明确文章应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演讲的开头,直接亮明自己的观点,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够友善相处,接下来列举生活中不友善的一些现象,表明不够友善容易发生矛盾冲突,使得生活不和谐,然后举出具体事例,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处能够温暖他人,接下来再列举生活中能够做到的友善的一些行为,最后发出倡议,友善待人。附加题(10分)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各题。①“谁在那里胡说八道?谁说党的任务是罚做苦工?”他的声音很粗,他用眼睛严厉地扫着站在他附近的人群。“同志们,咱们绝对不能回城里去。咱们的岗位就在这儿。如果咱们从这儿逃跑,许多人就得冻死。同志们,咱们早些做完,就早些回家。但是从这儿逃走,像刚才那混蛋想的那样,是咱们的思想和咱们的纪律所不容许的。”②这个码头工人不喜欢作长篇演说,然而就是这简短的话,也给那个人的声音打断了:“那么,非党的可以走吗?"③“可以。”潘克拉托夫斩钉截铁地回答。④一个穿城市短大衣的小伙子挤到桌子跟前,把一张小卡片扔过去,卡片像蝙蝠似地从桌子上方翻下来,撞在潘克拉托夫的胸口,跳回来,落在桌沿上。⑤“这是我的团证,请收回吧,我不愿意为了这一小块硬纸牺牲我的健康!”⑥最后那句话给整个房里突然发出的叱骂声淹没了。⑦“你为什么把团证随便乱扔?”⑧“你这叛徒!”⑨“他加入共青团,为的是升官发财。”⑩“撵他走!”⑪“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传染伤寒病的虱子!”⑫扔掉团证的家伙低着头朝门口走去。大家都让开他就像回避传染病病人一样地放他出去。他一走出去,门就砰的一声关上了。潘克拉托夫用指头捏着掷过来的团证把它放在油灯的火上。⑬烧着了的硬卡片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小管子。20.请你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写出起因、经过和结果。21.选文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写这两个人有什么用意?22.有人认为,写党员和团员对不能回城的牢骚和不满有损英雄形象,是小说的败笔,你怎么看?【答案】20.由于筑路的需要,党决定党员和团员留下继续奋斗,但一个小伙子宁可退团也要回城,遭到大家的鄙视,潘克拉托夫把小伙子掷过来的团员证烧掉。21.这两个人分别是:潘克拉托夫和省粮食委员会会计的儿子(城里来的小伙子)。写潘克拉托夫是为了表现在筑路过程中无私奉献的共青团员,更能表现小说的主题,而写小伙子,是从反面衬托那些不畏困难、敢于奉献的英雄。22.我认为这样写不仅不会损害英雄们的光辉形象,反而更加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情况,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同时,通过个别人的行为更能体现出大多数人的思想觉悟高。【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概括。围绕小伙子和潘克拉托夫概括。由第①段“‘同志们,咱们绝对不能回城里去。咱们的岗位就在这儿。如果咱们从这儿逃跑,许多人就得冻死。同志们,咱们早些做完,就早些回家。但是从这儿逃走,像刚才那混蛋想的那样,是咱们的思想和咱们的纪律所不容许的’”可知,事件的起因就是在极度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下,党决定让党员和团员留下继续修筑铁路。由第⑤段“‘这是我的团证,请收回吧,我不愿意为了这一小块硬纸牺牲我的健康’”和第⑥至⑪段可知,城市小伙子为逃脱筑路而放弃团员身份,却遭到大家的鄙视,这就是事情的经过。由第⑫段“潘克拉托夫用指头捏着掷过来的团证把它放在油灯的火上”和第⑬段“烧着了的硬卡片变成了一个黑色的小管子”可知,事情的结果就是潘克拉托夫烧掉了小伙子的团员证。最后将以上起因、经过、结果进行概括整理:由于筑路的需要,党决定党员和团员留下继续奋斗,但一个小伙子宁可退团也要回城,遭到大家的鄙视,潘克拉托夫把小伙子掷过来的团员证烧掉。【21题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和形象分析。由第④段“一个穿城市短大衣的小伙子挤到桌子跟前”可知,他是城市小伙子,也就是省粮食委员会会计的儿子。由第③段“潘克拉托夫斩钉截铁地回答”可知,另一个人物是潘克拉托夫。由第①段“‘同志们,咱们绝对不能回城里去。咱们的岗位就在这儿。如果咱们从这儿逃跑,许多人就得冻死’”可以看出,潘克拉托夫是一个勇于奉献、无私奉献的人,而他也正是修路的共青团员的典型代表,他们不惧艰苦环境,不计较个人得失,是小说要表现的主旨。由第⑤段“我不愿意为了这一小块硬纸牺牲我的健康”可以看出城市小伙子的怯懦和自私,从反面衬托出不惧困难、无私奉献的筑路英雄形象。【2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内容主旨的分析理解。由第⑫段“大家都让开他就像回避传染病病人一样地放他出去”可以看出,筑路队伍中的不和谐声音只是少数,不会影响到大多数的英雄形象,而这恰恰能凸显英雄形象。示例:这样写不会损害英雄的光辉形象,反而更加真实可信。而且只有一个人声明要离队,绝大数党员和团员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利益,而是民众的疾苦,愿意在困境中奋斗。同时侧面反映了党员和团员们的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25 21:07:13 页数:15
价格:¥5 大小:54.87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