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适应性模拟演练(最后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适应性模拟演练(最后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机密★启动前试卷类型:A2022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适应性模拟演练(最后一模)语文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作答选考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唐代薛易简在其所著《琴诀》中论述说:\n“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此琴之善者也。”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道家崇尚自然,主张逍遥无为;道家音乐最理想、最崇高的境界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庄子将音乐分为天籁、地籁和人籁三类,认为“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提倡音乐应追求自然之趣。传统的古琴制作采用的是丝弦,声音很小,但夜深人静之时,却能弹出真正的天籁之音。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嵇康《琴赋》把古琴推崇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器物,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多确是如此。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往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摘编自魏育林《〈听琴经〉释义》)材料二:古琴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这个见解有部分道理。其实,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种乐器能像古琴那样保存那么多的千年古谱,保存那么多不同流派代代相传的古曲。如果能按博物馆的要求,将它们原样保存下去,始终有人能够演奏,不是一样很有意义的事情吗?古琴要生存,必然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变”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古琴不能一直躺平,做“博物馆艺术”。必须承认,今天古琴的生存环境与明清时代相比已有很大差异。它既要面对商品经济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大冲击,又背负着久远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既要走舞台,通俗以娱人,又要作为自我修养、自娱性的乐器继续生存下去。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来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系,具体表现为:艺术流派风格的失落、轻“琴道”“琴德”而重单纯的演奏技巧,甚至在取音、节拍、书奏和审美取向上也唯西方音乐标准是从。我们的古琴艺术家和古琴爱好者,在剧变的时代也应该坚守一些“不变”的传统,如以简约为美,重精神内涵,追求音乐的意境、韵味和内在情趣;散板自由节奏、有板规则节奏与不规则节奏的自由运用;确定音与不确定音的有机组合等等。若我们都能在“琴道”“琴德”方面加强自我的修养,那么任何外来的影响都将被传统所融化,而不是传统被外来的东西所取代。\n古琴作为传统艺术,绝不能为了媚俗而朝流行时调的方向发展,而是应该像《五知斋琴谱》那样创造出能反映一个时代艺术高度的作品。我以为,新时代古琴的发展途径有二:一是对传统琴曲的继承与发展,一是琴曲上的新创作(独奏或合奏)。不管哪种途径,都要坚持一个基准,就是明清以来琴师们代代相传的古琴意境、韵味与情趣传统。这些传统非但不能丢,而且在新的条件下要加以新的发挥。只有这样,古琴音乐才能保持自己的传统特色,独立于世界音乐之林。(摘编自吴钊《明清琴乐多元发展的思考》)材料三:古琴的制作一般选用桐木和梓木,依人身凤形独木斫成,其结构分寸十分考究。琴身有头、有颈、有肩、有腰、有尾、有足,扁平狭长;底为梓木,面用桐板;底平,面穹,中空。底部有两个共鸣孔,名曰“凤沼”“龙池”,凤沼取“凤凰来仪、沐浴自如”之义,龙池取“龙潜深池、迹隐而声发”之义。琴面呈拱弧形,代表天;琴底平整,则代表地,取“天圆地方”之说。琴身全长3尺6寸5分,象征一年365天。琴身一侧有13颗用以标记音位的圆徽,象征一年有12个月,中间第七徽象征闰月。琴肩(凤翅)最宽部分为8寸,象征一年有8大节气凤腰为琴身最窄的部分,宽4寸,象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琴身厚为2寸,象征阴阳二义。古琴原为五弦(周朝时增为七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第级,内合“金木水灭王”行,外合“宫商角微羽”五音。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接滑三种音色,泛音涕天,圆润清澈;燕音法地,深沉凝重;按音法人,变幻无穷,三种音色象征“天、地、人”三才和合。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摘编自杜保明;《浅谈古琴的文化意蕴》)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琴因其独特的审美意趣被儒家视为音乐中的典范,并被赋予教化百姓、端正人心的功能B.薛易简与嵇康对古琴的作用都有高度的认同,作者也认为古琴的平和能让人回归内心本真。C.如果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作为发展参照系,就会使古琴丢失“琴道”“琴德”而变得俗气。D.\n对于古琴来说,意境、韵味与情趣传统是最重要的东西,传承与创新琴曲应当以此为基准。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琴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其美学思想兼具儒道两家思想特征,有着独特的趣味。B.“心物相合、心琴合一”是种境界,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此境界。C.古琴历史悠久,它像一个博物馆,保存的古谱之多、流派之丰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及的。D.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等都十分讲究,说明古琴是一门历史文化内涵深厚的艺术。3.下列选项中,不能用来佐证“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左传·昭公元年》)B.“昔伏羲氏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汉]蔡邕《琴操》)C.“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玉维《竹里馆》)D.“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颍师弹,起坐在一旁。”([唐]韩愈《听颖师弹琴》)4.三则材料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下面这段文字是《红楼梦》第86回“黛玉论琴”的片段,请结合材料分析该文段体现出了哪些琴学主张。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还有一层,又要指法好,取音好。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方才将身就在榻边,把琴放在案上,坐在第五徽的地方儿,对着自己的当心,两手方从容抬起,这才心身俱正。”【答案】1.C2.A3.D4.①材料一着重阐述古琴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②材料二主要论述古琴在新时代面临的危机和前进、发展的途径。③材料三详细说明古琴的材质、构造,以及其中寄寓的文化内涵。5.从功用上看:①琴乐可以正人心,止淫邪,涵养性情,教化民众。从美学追求上看:②古琴追求高雅淡泊的境界,操琴者的内心须平和闲适,抚琴时的环境须清静高雅。③古琴追求“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艺术境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C.“就会使古琴丢失‘琴道’‘琴德’”错,理解过于绝对,原文信息是“若我们都能在‘琴道’‘琴德’方面加强自我的修养,那么任何外来的影响都将被传统所融化,而不是传统被外来的东西所取代”,可见只是说有这样的危险。\n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只要……就能”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信息是“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可见并非只要恬淡平和、去除浮躁就能回归本真达此境界。C.“是其他任何乐器所不及的”错,原文材料二第一段信息是“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这个见解有部分道理。其实,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种乐器能像古琴那样保存那么多的千年古谱,保存那么多不同流派代代相传的古曲”,可见只是说有人认为古琴是“博物馆艺术”,作者说这种见解有部分道理,选项把它误作为一个全称判断,表述绝对。D.“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等都十分讲究,说明……”错,材料三结尾说“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可见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只能看出其文化内涵深厚,不能由此推出其“历史底蕴深厚”。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BC均强调琴乐对人的仪节、心性等方面的影响和提升,体现“琴德”。D.属于单纯的悦耳,不能证明“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一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材料并整合归纳的能力。先看材料一的结构思路:材料一共有五段,第一段总说,“中国古琴是一种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古典乐器”,总领下文,“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第二、三两段分别阐释古琴与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第二段说“(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第三段“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进入‘弦外之境’。由此可见古琴美学思想中所渗透的道家哲学”。\n第四、五段照应上文,强调古琴的审美境界和艺术作用,“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艺术,它以独特的美学趣味,引人无限向往和追求。往人心易于浮躁的今时,亟需古琴这般恬淡平和的音乐,让人心得以安住沉静,回归内心本真的精神世界”。再看材料二的论证思路:材料二共有四段,第一段说明古琴历史悠久,应该保存下来,“古琴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其实,世界上很难再找到一种乐器能像古琴那样保存那么多的千年古谱,保存那么多不同流派代代相传的古曲。如果能按博物馆的要求,将它们原样保存下去,始终有人能够演奏,不是一样很有意义的事情吗?”第二段阐述了如何保存,“古琴要生存,必然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变化发展”“必须承认,今天古琴的生存环境与明清时代相比已有很大差异。它既要面对商品经济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强大冲击,又背负着久远而深厚的文化传统;既要走舞台,通俗以娱人,又要作为自我修养、自娱性的乐器继续生存下去”。第三段论述古琴面临的危机,以及如何应对,即坚守传统抵御外来侵袭,“当前古琴艺术面临的真正危机,是以西方音乐文化价值来作为自身发展的参照系,具体表现”“若我们都能在‘琴道’‘琴德’方面加强自我的修养,那么任何外来的影响都将被传统所融化,而不是传统被外来的东西所取代”。第四段总结上文,从怎么做的角度加以分析,“古琴作为传统艺术,绝不能为了媚俗而朝流行时调的方向发展,而是应该……创造出能反映一个时代艺术高度的作品。我以为,新时代古琴的发展途径有二……”。然后看材料三的主要内容:由古琴的样图和两段文字构成。第一段交待制作精细,古琴制作的选材、器形结构等都十分讲究,“古琴的制作一般选用桐木和梓木,依人身凤形独木斫成,其结构分寸十分考究”。第二段,说明古琴的文化价值,“2003年,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综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①材料一着重阐述古琴美学思想与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关系。②材料二主要论述古琴在新时代面临的危机和前进、发展的途径。③材料三详细说明古琴的材质、构造,以及其中寄寓的文化内涵。【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探究思考问题进行创新性解读的能力。从功用上看: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东汉班固)在儒家思想中,音乐的首要功能是教化……儒家认为琴乐能洗涤心灵,端正人心,禁止淫邪之念侵蚀内心……古琴美学思想与儒家思想的紧密关系”分析,得出答案①琴乐可以正人心,止淫邪,涵养性情,教化民众。从美学追求上看:由材料一第一段\n“‘和雅’‘清淡’是古琴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古琴的深远意境。陶渊明诗‘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诗‘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都生动地表现了古琴高雅淡泊的审美境界”,第二段“以清微淡远、平和雅正为意趣的古琴,被推为音乐中的典范”得出答案②古琴追求高雅淡泊的境界,操琴者的内心须平和闲适,抚琴时的环境须清静高雅。从艺术境界而言:由材料一第三段“琴声细腻、微妙,绕梁不绝,令人思绪无限。弹奏者在弹拨古琴时会陷入沉思、冥想,心灵在琴声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与万物合和”,第三段“古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雅正平和,无过亦无不及。弹奏之人在古朴低缓而又沉静旷远的琴声之中,由躁入静,进而物我两忘。古琴所追求的高雅淡泊境界,是操琴者平和闲适的内心与清静的外部环境合而为一之后‘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一种艺术境界,体现了古人修身悟道的德行’”得出答案③古琴追求“心物相合、心琴合一”的艺术境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深巷里的老墙梁衡①在婺源农村小住了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的画。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n,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素昧平生的花草。单听它们的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别具韵味。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n⑧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它们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有删改)文本二: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6.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写儿子“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是因为他敬畏岁月之笔技法高妙造诣精深。B.第④段中介绍了植物学“打方”的方法,是为了突出生长在墙体上的植物丰富多样。C.第⑤段“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用拟人手法写花草老墙搭配和谐,相得益彰。D.第⑥⑦段写读一面老墙的经历,与前文读墙的感悟进行对比,彰显了老墙明丽的美。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文章层次。B.文章间或用第二人称,便于抒发感情,同时将读者引入情境,拉近与读者的距离。C.文章引用贾岛和岳飞的诗句,不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增加了文采,增强了表现力。D.结尾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8.文本一第①段中说“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n9.文本二写到了梁衡散文创作的“三重美”,请你谈谈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答案】6.D7.A8.(1)徽式民居的窄巷高墙上有大自然做的神妙的画卷。(2)岁月在墙上留下了很多的印记,是生态墙,文化墙。(3)岁月是读不完的画卷,需要人们好好体悟和珍惜。(意思对即可。)9.(1)描写美: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墙与墙上的植被,生动形象的写出墙由新变旧的过程,写出了老墙虽坍塌老化,但富有生机的特点。(2)意境美:作者描写老墙时,将坍塌的砖瓦、残存的棱线、高耸的楼角等,配以蓝天、白云、孤雁、夕阳、风等,动静结合,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3)哲理美:文章体现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充分体现了文章的哲理美。【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明丽”错,由原文“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等句子可以看出,六、七两段主要表达了老墙的岁月沧桑感,并非彰显了老墙明丽的美,应该是悲壮沧桑美。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A.“出入不便,欲扬先抑”错,原文第一段并没有“造成出入不便”的意思,所以没有“欲扬先抑”。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n“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的画”,这句话运用比喻(暗喻)的手法,本体为“墙”,喻体为“画”,用“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以墙为画布,以岁月为画笔,“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用高超的画技在墙上留下印记,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老墙既充满生机又饱含历史沧桑感,见证了本地悠久深厚的文化,“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改句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以下段落总三个角度和侧面表现墙是读不完的画作。由“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徽式民居的窄巷高墙上有大自然做的神妙的画卷。“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岁月在墙上留下了很多的印记,是生态墙,文化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岁月是读不完的画卷,需要人们好好体悟和珍惜。【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由“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单听它们的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可见答案(1)描写美:比喻、拟人等手法,描写墙与墙上的植被,生动形象的写出墙由新变旧的过程,写出了老墙虽坍塌老化,但富有生机的特点。文章的文笔幽美,如体现了描写美的特点。\n由“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别具韵味。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可见答案(2)意境美:作者描写老墙时,将坍塌的砖瓦、残存的棱线、高耸的楼角等,配以蓝天、白云、孤雁、夕阳、风等,动静结合,营造出苍凉雄浑的意境。作者对花草、苔藓等植被的描写,在内容和主题上一方面表现了墙的岁月的久远,同时借这些植物也表现了墙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墙”一直是活的,暗喻了中华民族生命力的顽强。在表达上,对这些植物的描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让文章充满意境之美。作者通过现场的观察和对过去历史的回忆,紧紧抓住被描绘对象的特点,给文章营造了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这些,均体现了文章的意境美的特点。由“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可见答案(3)哲理美:文章体现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两个问句,发人深思,充分体现了文章的哲理美。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初,西夏遣使致祭,延州指使高宜押伴,傲其使者,侮其国主,使者诉于朝。光与吕诲乞加宜罪,不从。明年,夏人犯边,杀略吏土。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n。光谓:“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近者西祸生于高宜,北祸起于赵滋;时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渐不可长。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安石得政,行新法,光逆疏其利害。光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①,况悬官督责之威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②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臣恐异日之青苗,亦犹是也。”帝曰:“坐仓籴米何如?”坐者皆起,光曰:“不便。”惠卿曰:“籴米百万斛,则省东南之漕,以其钱供京师。”光曰:“东南钱荒而粒米狼戾,今不籴米而漕钱,弃其有余,取其所无,农末皆病矣!”侍讲吴申起曰:“光言,至论也。”光欲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宾客见其体羸,举诸葛亮食少事烦以为戒,光曰:“死生,命也。”为之益力。病革,不复自觉,谆谆如梦中语,然皆朝廷天下事也。元祐元年九月薨,年六十八,谥曰文正。京师人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及葬,哭者如哭其私亲。岭南封州父老,亦相率具祭,都中及四方皆画像以祀,饮食必祝。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注】①下户:在宋代是指乡村主户按财产划分出的第四、五等级,主要是贫苦农民。②和籴:宋初,狭义和籴特指政府以现钱收购粮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B.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C.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D.赵滋为雄州/专以猛悍治边/光论其不可/至是/契丹之民捕鱼界河/伐柳白沟之南/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将代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与《公羊传》及《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进士,是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明清时期成为对会试及第者的称呼。C.薨,周代指诸侯之死,后世二品以上官员之死亦称薨。此外,天子之死曰崩。D.谥,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员、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或褒或贬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禀赋迥异,能苦读不怠。他七岁时便像成年人,听讲《左氏春秋》后,就能讲述其中大概要旨,读书时不受外界影响,专心致志。B.\n司马光建言资政,献安边策略。他认为边境事务关键在政策和用人,他觉得高宜命令边官对疆界琐事用武力惩处的做法不当,应治罪他。C.司马光忠于职守,视生死由命。他亲理国事,宾客劝他以诸葛亮为戒保重身体,他却回应听天由命,病危时,已无知觉,却仍记挂国事。D.司马光死后荣耀,受百姓祭奠。他死后,谥号文正,下葬时,哭泣的百姓像哭亲人一样,都城和各地都绘他的画像来祭祀,吃饭必祝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国家当戎夷附顺时,好与之计较末节,及其桀骜,又从而姑息之。(2)时方贤此二人,故边臣皆以生事为能。14.司马光是否赞成青苗法?请简要说明原因。【答案】10.A11.B12.B13.(1)国家在少数民族归附时,喜欢同他们计较细微之事,等他们桀骜不驯时,却又放纵姑息他们。(2)当时正认为这二人为贤能,所以边地官吏都以生惹非为能事。14.不赞成。因为愚昧的百姓易盲目借贷,且青苗法在县官督办下,难以根据市场及时调整,容易给百姓带来不公平交易。【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赵滋治理雄州,专门以刚猛凶悍的办法治理边地,司马光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这之后,契丹百姓在界河捕鱼,在白沟以南砍伐柳树,朝廷认为雄州知州李中祐没有才能,打算另外派人取代他。“赵滋”为主语,“为”是谓语,“雄州”是宾语,主谓宾句子结构完整,“专”作“以猛悍治边”的状语,是另外一个句子,所以“州”后断句,排除选项BD;“以……为”固定结构,把……看做是、认为,“朝廷以知雄州李中祐为不材”之间不可断开,排除选项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明清时期成为对会试及第者的称呼”错误。进士,明清时期成为对殿试录取者的称呼。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n“他觉得高宜命令边官对疆界琐事用武力惩处的做法不当,应治罪他”错误。由原文“宜敕边吏,疆场细故辄以矢刃相加者,罪之”可知,应该是“他觉得(国君)应当勒令边地官吏,如果因为疆界琐事动不动就用武力惩处的,按罪论处他。”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当”,在;“好”,喜欢;“及”,等到;“桀骜”,不驯服;“从”,放纵。(2)“方”,正;“贤”,意动用法,认为贤能;“生事”,滋生事端,生惹是非。【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不赞成。由原文“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可知,愚昧之民只知道借债的好处,不知道还债的害处,易盲目借贷;由“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亦不强也。青苗法在县官督办下,难以根据市场及时调整,然后列举了“昔太宗平河东,立籴法,时米斗十钱,民乐与官为市。其后物贵而和籴不解,遂为河东世世患”的例子说明其弊端。指出青苗法容易给百姓带来不公平交易。参考译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父亲名字叫司马池,任天章阁待制。司马光七岁时,凛然像成年人,听他人讲解《左氏春秋》特别喜欢,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就能讲述其中的大概要旨。从那以后,对于《左氏春秋》喜欢的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当初,西夏派遣使者祭奠问候,延州指派高宜陪伴外来使者,高宜傲视使者,侮辱西夏国王,使者投诉于朝廷。司马光与吕诲请求加罪于高宜,朝廷不同意他们的建议。第二年,西夏人进犯边地,杀害官吏掠取土地。赵滋治理雄州,专门以刚猛凶悍的办法治理边地,司马光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这之后,契丹百姓在界河捕鱼,在白沟以南砍伐柳树,朝廷认为雄州知州李中祐没有才能,打算另外派人取代他。司马光认为:“国家在少数民族归附时,喜欢同他们计较细微之事,等他们桀骜不驯时,却又放纵姑息他们。近来的西部祸害起于高宜,北边的祸害起于赵滋;当时正认为这二人为贤能,所以边地官吏都以生惹是非为能事\n,对此宜加疏导不可助长。(国君)应当勒令边地官吏,如果因为疆界琐事动不动就用武力惩处的,按罪论处他。”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坏处。司马光说:“平民百姓出息借钱,尚且能够蚕食下户贫民,何况有县官督责的威仪呢!”吕惠卿说:“青苗之法,愿意借取就贷给他,不愿意的并不强求。”司马光说:“愚昧之民只知道借债的好处,不知道还债的害处,不单县官不强求,就是富有的百姓借贷也不强求。以前太宗平定河东,建立和籴法,当时一斗米十文钱,百姓喜欢同官府贸易。此后物价贵了而和籴没有解除,于是成为河东永久之患。我恐怕他日的青苗法,也还是这样。”神宗说:“坐守仓库买进粮食怎么样?”在座的众臣都起身,司马光说:“不方便。”吕惠卿说:“买米百万石,那么可节省东南之地的漕运费用,可用这些钱供给京师。”司马光说:“东南地区发生钱荒而谷米散乱堆积,如今不买入粮米而取漕运钱,舍弃它充足的部分,取用它不足的部分,农商都会受到伤害。”侍讲吴申站起来说:“司马光的话,是深切中肯之论。”司马光亲自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不分昼夜。客人们见他身体很虚弱,便举诸葛亮食少事烦,心力劳竭而死的先例,劝他引以为戒。司马光说:“生和死,听天由命而已!”办事更加卖力。到病危将死时,已不再有任何知觉,只嘴巴还在断断续续吐出一些像梦呓一样的话,但所说的全部都是朝廷和国家的大事。元祐元年九月死去,享年六十八,谥曰文正。京师百姓停止市集营业前往吊祭,卖掉衣服来祭奠,在里巷间相聚号哭护送灵车。等到下葬时候,哭者像痛哭自己的亲人一样。岭南封州父老乡亲,也相率备办祭祀,都城中以及四方各地都绘其像以祭祀,吃饭时候必须祝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草书歌陆游倾家酿酒三千石,闲愁万斛酒不敌。今朝醉眼烂岩电,提笔四顾天地窄。忽然挥扫不自知,风云入怀天借力。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此时驱尽胸中愁,槌床大叫狂堕帻。吴牋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注】此诗作于1182年,诗人正谪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15.下列对这首词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四句写酒不敌愁,酒醉后,醉眼如岩下闪电,提笔欲奋臂疾书,四顾却突然感到茫茫天地如此狭窄,感慨颇深,此为作草书的感情酝酿阶段。B.吴地名纸、蜀地素帛,尚不足以让诗人快速书写,只好在高堂三丈墙壁之上尽情“挥扫”,这两句写得极妙,把诗人的豪迈狂放之情推向高潮。C.本诗风格含蓄而狂放,借醉后狂草来抒写愁思,“倾家酿酒”,痛饮万斛,借天之力“挥扫”,“槌床大叫”,“付与高堂”,“狂”字点睛,贯穿全诗。D.本诗表现了集爱国者、豪放诗人、书法家于一身的陆游的时代苦闷,艺术表现独具特色。16.“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两句写尽草书之气势神韵,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答案】15.B16.\n①比喻新颖奇特,以“神龙战野”“奇鬼摧山”比喻草书纵横飞舞之笔力、形态,尤为形象入神。②“昏雾腥”运用通感,以嗅觉写视觉,增强了真实感。②运用夸张,奇鬼摧摇着大山,连月亮也黯然无光,与上句共同形成一种气氛,将草书的狂放神韵充分显示了出来,形神兼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B.“尚不足以让诗人快速书写”错误,诗中“快人”不是“让诗人快速书写”,而是“快人心意”。“吴牋蜀素不快人,付与高堂三丈壁”是说吴地所产的名纸与蜀地所产的素帛,书写起来还不足以快人心意,只有在那高堂的三丈墙壁之上尽情“挥扫”,才能使人心情畅快,把诗人凭借草书驱愁之情抒发得淋漓酣畅。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以及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这两句是写草书的气势神韵,结合修辞分析效果的时候应凸显这一点。首先理解这两句的意思,然后结合修辞分析效果。“神龙战野昏雾腥,奇鬼摧山太阴黑”,这两句形容草书笔力遒劲,飞舞驰骤,象神龙战于野外,一片昏雾中还散发出血腥的气味,又象奇鬼摧摇着大山,连月亮也黯然无光。这两句将草书纵横飞舞的笔力、形态比作“神龙战野”“奇鬼摧山”,可见气势之盛、力道之足。而“昏雾腥”则使用通感,草书纵横飞舞是视觉所见,而“腥”是嗅觉所闻,用嗅觉来写视觉。“神龙战野”“奇鬼摧山”“太阴黑”,诗人用这些现实生活不可能出现的景象来形容草书之气势,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充分展现了作草书时的精神状态和所作草书的气势与神韵。(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阅读下面的题目,完成17小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中写到他们出洞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来的人,对此作者的想法是“__________,________”。(3)《子路、曾皙、冉有、公四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晳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善万物之得时②.感吾生之行休③.于人为可讥④.而在己为有悔⑤.风乎舞雩⑥.咏而归\n【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理解和默写的能力。重点注意的字,如“善”“休”“己”“雩”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一名旅游视频博主发出一篇黄果树瀑布逃票攻略,很多网友对此______。很多人把短视频定义为私人分享工具,而忽视了它的公共教化作用。具有一定流量的社交账号需要______,在思想调性上必须符合基本价值取向,在内容制作上必须遵守公序良俗,在表现方式上必须符合大众审美。为了博眼球、赚流量,破坏规则“______”,猎奇猎艳、低俗庸俗,说到底都是一种“流量病”。应该从平台自查、部门监管、法律制约等手段,确保网络社交空间风清气正,使人向上向善向好,从而使之与现实社会的文明健康形成呼应。“逃票攻略”把人带入失信迷途,但反对“逃票攻略”并不是反对人们分享旅游攻略。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更多人拥有李白那种“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闲情逸致、徐霞客那种“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的万丈豪情,我们____________。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议论纷纷克己复礼另辟蹊径有口皆碑B.各行其是克己复礼推陈出新喜闻乐见C.议论纷纷严于律己另辟蹊径喜闻乐见D.各行其是严于律己推陈出新有口皆碑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应该从平台自查、部门监管、法律制约等手段,使人向上向善向好,从而确保网络社交空间风清气正,使之与现实社会的文明健康形成呼应。B.应该从平台自查、部门监管、法律制约等手段入手,确保网络社交空间风清气正,使人向上向善向好,从而使之与现实社会的文明健康形成呼应。C.应该从平台自查、部门监管、法律制约等手段,使人向上向善向好,从而确保网络社交空间风清气正,使之与现实社会的文明健康形成呼应。D.应该从平台自查、部门监管、法律制约等手段入手,确保网络社交空间风清气正,使之与现实社会的文明健康形成呼应,从而使人向上向善向好。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C19.D20.画线句①引用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徐霞客“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来表现旅游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②列举两种情感相对照,丰富文章内容。③增强了语言的文化底蕴,增加了语段的文采。\n【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议论纷纷:各种意见的言论多而杂乱,意见不一,说法众多。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此处语境是形容网友们针对旅游视频博主发出逃票攻略一事发表观点,应用“议论纷纷”。克己复礼:严格约束自己,使一言一行都合于礼。严于律已:指严格要求自己。语境强调严格要求自己,并未涉及到礼法,应用“严于律己”。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新路。比喻另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加引号,属于褒义贬用,根据语境“破坏规则”“猎奇猎艳、低俗庸俗”可知,这里指的是选择一种新的方式方法,应用“另辟蹊径”。有口皆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称颂。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语境是指对闲情逸致、万丈豪情的态度,应用“喜闻乐见”。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成分残缺,第一句缺少谓语,应改为“应该从平台自查、部门监管、法律制约等手段入手”,或“应该通过平台自查、部门监管、法律制约等手段”。(2)语序不当,“从而”表示递进关系,引出结果,而“使人向上向善向好”是采取措施的最终目的,应将“使人向上向善向好,从而使之与现实社会的文明健康形成呼应”改为“使之与现实社会的文明健康形成呼应,从而使人向上向善向好”。只有D修改正确。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画线句引用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徐霞客“大丈夫朝碧海而暮苍梧”的话,是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此处通过引用名人的诗句和话语,充分的表现出旅游给人带来的美好感受。同时,作者将李白的“闲情逸致”和徐霞客的“万丈豪情”两种情感相对照,指出了不同人对旅游的不同感受,这样就丰富语段内容。\n最后,通过引用名人名言,为语段蒙上了文化的色彩,强了语言的文化底蕴,既让语段内容充实生动,又增加了语段的文采。(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正念是指“通过有意地、非判断地注意当下而升起的觉知”,通俗地理解为对当下身心感受的觉知。正念训练可使个体对不愉悦感受的容纳能力有所提升,并拥有更强的自我行为的监控与调解能力,即元认知。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正念训练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家长和孩子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不适。()由此,不妨将正念训练看作健身方法和①__。正念练习是让大家对此时此刻自己身体与情绪的觉察与接纳,②__,如,舞蹈,不仅能提高练习者对自己身心状态的感知,而且能提高练习者与身处同一空间内不同个体的交流,如群体同步;瑜伽也是较为常见的正念训练,其能降低静息心率,增加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脏功能,此外,还有老年人乐而不厌的太极拳。人们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及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案,③。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念训练不仅提升家长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而且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从而可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B.家长通过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提升心理能量、降低焦虑,从而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C.正念训练通过提升家长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帮助他们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从而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D.家长不仅通过正念训练提升的心理能量、降低焦虑,而且提升亲子关系以及孩子学习效果,从而以更灵活与耐心的方式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C22.①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②包含多种训练形式③感受正念带来的愉悦【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文段叙述主体是“正念训练”,此处应该保持话题“正念训练”一致,排除BD;A项的句子逻辑关系错误,应先提升家长,再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最后提升效果。故选C。\n【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结合前文“可以从多个方面改善家长和孩子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心理不适”,可知正念训练有助于提升心理健康和改善亲子关系,此处对应这一内容;结合“将正念训练看作健身方法和”可知也应表述为“……的方法”,应填“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②此处为后面内容的总括句,后文“如,舞蹈……如群体同步……”列举了不同的训练形式,故应填“包含多种训练形式”;③此处为总结句,谈正念练习带来的好处,结合“提高练习者与身处同一空间内不同个体的交流……降低静息心率,增加心率变异性,提高心脏功能……乐而不厌的太极拳”等内容可知正念练习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故填“感受正念带来的愉悦”。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第一次飞往太空的“神十三”航天员叶光富期待着能从太空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到了太空的航天员会“感觉”地球的引力变得微乎其微,祖国的引力却越来越重,凯旋的第一句话总是发自肺腑的“我为祖国感到骄傲”;神舟团队自豪地喊出“以国为重”……正是有千千万万的航天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接续奋斗,刚刚走过第六十五个年头的中国航天事业,才能渡过难关、跨过艰险,铸就自立自强的奇迹,更令无数中国人对航天人衷心说上一句“你是我的荣耀”。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无数奋斗者、攀登者努力奔赴星辰大海,必将激励每一个中国人为自己的梦想奔跑。——人民日报《飞天荣耀挥洒中国人的豪迈》材料二“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当中华大地的先人们仰望星空,畅想嫦娥飞天、牛郎织女时,何曾想到后辈以勇气与毅力、牺牲与奉献大踏步走向太空。我们相信,在中国积极推动、合作创新开创世界航天新纪元的努力下,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将为人类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光明日报《航天梦想的脚步铿锵前行》材料三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他们让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变的情怀与浪漫!传递,致敬!——2021《感动中国》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n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一点赞每一个航天人,正是他们的接续奋斗,我们才能看见星辰大海,航天事业奋斗者激励每个中国人为梦想奔跑。其中关键词有两处:“以国为重”“梦想”,这启示我们,既要像航天员一样敢于做梦,也要像他们一样把个人的小梦想寄托到“以国为重”的大梦想里。材料二则由中华大地先人对星空的向往谈起,既总结了中国航天古与今的衔接,也指出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努力,也将造福于全人类,实现小与大的衔接。材料三则由颁给《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人的颁奖词导向对中国航天近几十年积累,中国科技创新“三跑”之论的思考。材料赞扬了一代代航空航天人对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我国在这一领域上取得的杰出成就,也指出我国航天事业乃至科技发展与他国之间的地位变迁与关系变化。综上,三则材料所讲述的航天事业,并不仅仅是航天员个体,或中国航天个体,而是体现了各种关系,如航天员与国家的关系,中国航天与其他各国之间的比较和关系,中国航天与全人类美好未来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写作时,在赞美航天员奉献、探索精神与中国在航天事业上取得的成就之外,也应阐述航天之外的内容,如对于航天员个人,我们能看到他们的的奉献和担当,以及他们始于热血、恒于信仰、终于爱国的使命和担当。又如从航天员身上看到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航天员一次又一次在浩渺太空迈开脚步,人类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勇往直前。立意:1.因热爱而执着,因向往而勇往直前。2.人类,终将实现飞天梦。3.九霄逐梦再问天,人类航天新征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模拟演练试卷(PDF版带解析)
广东省2022届普通高等学校考试适应性模拟演练语文试卷(最后一模)(Word版带解析)
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模拟(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考试适应性模拟演练(最后一模)语文试卷
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二)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二)语文试题
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模拟押题卷(二)语文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7-03 10:42:32
页数:22
价格:¥4
大小:147.8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