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郓城一中高一阶段性检测历史学科试题一、选择题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债务缠身,暴风雨神阿达德摧毁了他的田地,或者洪水冲走了作物,或者由于当年缺水,那块地没有生长谷物-在那一年,他可以不向他的债主归还粮食;他可以暂停履行他的合同,他可以不付那一年的利息。”由此可知,法典A.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体现商品经济要求C.维护民众利益实现阶级调和D.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如果因天灾而导致农田颗粒无收,可以不向债主偿还债务和利息,这体现了法典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弱势群体,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法典保护了弱势自由民的利益,没有涉及保护私有财产的情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法典对于天灾情况下自由民债务和利息的相关规定,无法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排除B项;材料中的规定维护的是自由民的利益,而非国家的所有民众,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学者麦可尔曼认为,“一种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混合力量,将一批协调的中央集权的领土型国家推至显要地位,作为超越民族、社会、国界的基督教和地方的封建”的调节作用就降低了。”该学者认为导致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因素是A.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B.基督教会权威的丧失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D.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答案】A【解析】【详解】封建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发展,使得一批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出现并日益壮大,削弱了基督教和封建主的作用,说明王权的加强和主权国家的兴起,导致了欧洲中古社会的瓦解,A项正确;中世纪后期,基督教会权威虽然降低,但并未丧失,B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封君封臣制度的衰落是欧洲中古社会瓦解的表现而非原因,D项错误。3.英国著名东非史学家马修回忆他20世纪50年代在东非的考古工作时说:“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据此可推知A.东非文明的发展深受周边民族文化影响B.\n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C.东非文明遗址的存在说明东非外贸发达D.阿拉伯的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认为所调查的一些遗址是沿海地区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但我逐渐发生了怀疑,因为它们是非洲式的”可知,马修发现东非的一些遗址中有阿拉伯或波斯殖民遗物。结合所学可知,由于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和伊斯兰教的传入,使东非国家深受阿拉伯或波斯文明的影响,这与材料的说法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东非文化受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文化的影响,不是“阿拉伯或波斯殖民者的文化逐渐东非化”,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东非外贸发达,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伊斯兰教文明在东非广泛传播,故D项错误。4.1600年,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规定:(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受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由此可知,东印度公司()A.适应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B.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C.是英国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工具D.巩固了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600年,英王给予东印度公司种种特权,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垄断了英国与东方的海外贸易与“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不符,排除B项;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后,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此时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排除C项;18世纪,英国才确立世界殖民霸主地位,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大约75%输出到了欧洲。在白银生产、运输和贸易的刺激下,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以白银产地为中心的“白银经济圈”。白银矿业生产区对食品、粗纺织品和驮畜等的需求,刺激了周围城镇及乡村经济的相应发展。“白银经济圈”的形成主要表明,西属拉丁美洲A.形成了依附性经济B.近代化开始起步C.人民生活水平提高D.主导了白银贸易【答案】A【解析】\n【详解】材料“从1545年到1800年,美洲出产了13.3万吨白银,其中大约75%输出到了欧洲”“西班牙拉丁美洲殖民地形成了以白银产地为中心‘白银经济圈’”体现的是美洲的白银主要流向了欧洲,形成了依附于欧洲的殖民经济,A项正确;材料与拉丁美洲的近代化无关,B项排除;殖民地经济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排除;欧洲殖民者主导了当时的白银贸易,D项排除。6.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这一主张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宗教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影响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们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的思想”的主张使得人们在信仰方面实现了自主权,从宗教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性和独立性,B正确;宗教改革依然强调宗教信仰,排除A;宗教改革进一步强化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排除C;D扩大了马丁·路德的作用,排除。7.下图是1870-1913年英、美、法、德四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示意图。其中,丁国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答案】B【解析】\n【详解】丁国1870年贸易所占份额位居第二,1900年与丙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基本持平,1913年在国际贸易份额中最小,这符合法国在1870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经济情况较好,1913年法国势力较弱,综上丁国是法国,B项正确;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贸易增长趋势减弱,美国和德国崛起,甲国为英国,乙国为美国,丙国为德国,排除ACD项。故选B项。8.巴黎公社失败后,凡尔赛当局围绕巴黎公社起义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图1是调查报告的部分内容。据此可判断,该调查报告()(1)(法国)大革命之后形成了一种革命传统,即用武力推翻法律,将暴动和起义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手段。(2)1848年以来,巴黎人对革命的失望和对选举的冷漠,纵容社会罪恶的滋生。(3)第二帝国时期,国家权力的集中推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财富的增长,拿破仑三世利用民主和富裕迎合民众胃口,助长物质主义的盛行和工人的不良行为。(4)帝国末期,国际工人协会在巴黎宣扬唯物主义,宗教信仰受到攻击与削弱。A.旨在防范第一国际支持工人运动B.为暴力镇压巴黎公社提供辩护C.借助阶级斗争理论丑化工人运动D.准确揭示了巴黎公社起义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府指责巴黎公社崇拜暴动和起义,是社会罪恶滋生的结果,是工人不良行为的积累和国际工人协会宣扬唯物主义,削弱宗教信仰等导致的,体现出其在为暴力镇压巴黎公社进行辩护,B项正确;防范第一国际支持工人运动与“凡尔赛当局围绕巴黎公社起义的原因”进行调查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未借助“阶级斗争理论”丑化工人运动,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巴黎公社起义的真正原因,即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故选B项。9.英国的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中指出:“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而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这主要表明A.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形成B.殖民扩张导致东方日渐从属于西方C.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D.工业革命使世界紧密连成一个整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n1880年,是两次工业革命期间,世界“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而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表明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紧殖民扩张,使亚非拉地区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使东方日渐从属于西方,故选B;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完毕,标志世界殖民体系形成,排除A;早期殖民扩张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排除C;材料强调东西方世界的差距,并非强调世界紧密连成一个整体,排除D。点睛】10.列宁指出,在大机器工业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条件下,商业是“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这反映出列宁A.找到了实现工业化的新途径B.对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新认识C.表达了建立市场经济的新愿望D.对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新探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千百万小农与大工业之间唯一可能的经济联系”“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可得出列宁认识到商品货币关系在社会生产中是有必要的,说明列宁对市场和货币作用的新认识,要实行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化,排除A项;列宁并没有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排除C项;直接过渡社会主义的探索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材料主旨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排除D项。故选B项。11.如表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地区国家主要史事亚洲中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印尼印尼民族大起义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拉丁美洲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A.导致了国际格局的改变B.斗争的性质具有差异性C.出现了新生的领导力量D.导致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答案】C【解析】\n【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亚非拉美地区兴起的民族民主运动的领导者多是资产阶级,说明新生的领导力量出现,C项正确;这些民族民主运动并没有导致国际格局的改变,排除A项;这些民族民主运动主要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而非差异性,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12.1945年9月,远东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布第一号总命令,公开宣布以北纬38度线作为美苏军队在朝鲜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对这一分界线,不同学者观点不一(如下图)。由此可知,历史研究应A.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间的关系B.辨析研究者阶级立场的差异C.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D.坚持全面和历史分析的方法【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观点1、2分析问题过于片面,只反映了三八线划定的军事意义,观点3较全面地分析了朝鲜分界线的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由此可知,历史研究应坚持全面和历史分析的方法,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批判与继承间的关系,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辨析研究者阶级立场的不同,排除B;材料中三个观点都是对三八线划定的意义的具体问题进行的具体分析,排除C。【点睛】13.1946年英国通过了《国民健康服务法案》,该法案基本原则是:为所需者提供免费医疗。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屡经修改,规定某些医疗项目实行收费服务,不过基本的医护费用仍然由国家负担,这个原则并没有改变。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A.采取立法手段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B.基本医疗费用并未加大国家财政负担C.经济发展状况影响政府调整统治政策D.政府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修改,是由于70年代经济危机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C项正确;采取立法手段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能反映出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基本医疗费用并未加大国家财政负担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英国政府是迫于形势而改变医疗服务体系,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图。其中①是\nA.美国B.苏联C.中国D.日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美苏,美国经济实力位居第一,苏联位居第二,从起点看,①居于第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钢产量上升较快,①是苏联,B项正确;美国是②,排除A项;中国在1950年时期正处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钢产量最低,④是中国,排除C项;日本经过二战的打击,其工业遭受重创,但是在美国的扶持下,经济快速发展,③是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15.21世纪初,法国政府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聘用1.2万名官员,以保护和发扬法国文化;加拿大补贴本国电影的发行,并规定电台要播放一定比重的本国音乐;西班牙、韩国、巴西的电影院上映影片都有“当地含量”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反映出A.全球化冲击文化多样性B.法国等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C“逆全球化”潮流盛行D.全球化不利于世界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法国、加拿大、西班牙等国都采取措施发扬本国文化,这体现了本国文化在全球化冲击下的式微,故A符合题意;法国等国是保护发扬本国文化,而非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法国等国保护发扬本国文化并不是逆全球化,更无法说明潮流的盛行,排除C;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二、非选择题16.《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是世界近代史上重要的两部文款,它们是时代发展的要标志,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社会进步的政治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片段\n——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政治观点的演变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答案】可从以下三个层次组织作答:层次一:可结合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洲社会环境分析《人权宣言》的主张。如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1789年《人权宣言》提出了维护私有财产,自由、民主、平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主张。层次二:可结合工业革命时期欧洲的社会发展状况分析《共产党宣言》的政治主张。如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欧洲社会贫富分化严重。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或:空想社会主义等提供思想来源)因此,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推翻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革命理论。层次三: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中政治观点的演变。如由《人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政治主张可以看出,社会环境决定政治观点的演变,政治观点的演变深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对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解析】【分析】【详解】可从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束缚,受启蒙运动影响,《人权宣言》提出了维护私有财产,自由、民主、平等,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主张等,说明《人权宣言》颁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可从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工人运动兴起,《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推翻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无产阶级提供了革命理论等,说明《共产党宣言》颁布与社会环境间的关系;最后说明政治观点的演变深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点睛】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n钢铁小镇的发展(米德尔斯伯勒是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工业小城。以下内容节选自贝尔夫人《在工作》一书中关于工业革命时期来德尔斯伯勒发展的记录。)掠影一:尽管制造业城镇也许没有古代那种魅力和美感,但各自有那种引人入胜和独特之处……高高的烟囱、外形粗陋的大窑和高炉,冬日下午城市升起的烟雾犹如塔楼和尖顶一般。掠影二:展曦和黄昏是参观铁城的极好时光,白天是云柱,到了晚上则成了火柱。掠影三:1851年,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1901年,只占6.4%,英国大多数食物和农业生产资料如羊毛都要进口。掠影四:城市里工作时间短,工资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所有这些都导致了农村人口的下降,他们大多数都进入英格兰等城镇工作,妇女在城镇中则不太容易找到工作。在一些地方,城镇与农村之间流动性比较大,农村的男女比例明显不平衡。——摘编自[英]肯尼思.O.摩根等(牛津英国通史》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19世纪中后期英国经济转型有哪些史料价值。【答案】【解析】【详解】信息与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出处“摘编自[英]肯尼思\n.O.摩根等《牛津英国通史》”可知,经过多名史学家对史实和史料的大量研究和整理,《牛津英国通史》是可信度很高的史料,其史料价值在于《在工作》记录的钢铁小镇及19世纪中后期的发展变化,可以作为研究两次工业革命之交时期,英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史料;根据“(制造业城镇)高高的烟囱、外形粗陋的大窑和高炉,冬日下午城市升起的烟雾犹如塔楼和尖顶一般”可知,当地城市工业的发展,这一信息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后期大工业和大工厂制的发展;根据“1851年,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20%,1901年,只占6.4%,英国大多数食物和农业生产资料如羊毛都要进口”可知,英国商品进出口状况,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根据“城市里工作时间短,工资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农村人口的下降,他们大多数都进入英格兰等城镇工作”可知,其反映了城市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工作;根据“妇女在城镇中则不太容易找到工作”,“农村的男女比例明显不平衡”可知,材料反映了城市劳动力就业情况,这一信息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及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综合包贝尔夫人《在工作》中记录的这四个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工作》充分反映了英格兰北部工业小镇米德尔斯伯勒在工业革命之后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其史料价值还在于,米德尔斯伯勒小镇是19世纪中后期英国发展的缩影。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4年夏,一战爆发,几乎将整个世界文明都卷入其中,战争给所有参战国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经济遭受巨大的打击。战争也直接影响到了众多国家的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远在亚洲东部的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并间接推动中国的民主革命进程进入崭新的一页。——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初期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导火素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宜成,德俄法日投人战争,一战爆发8月,东普鲁士战役,迫使德国东西两线作战9月,马恩河战役,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战役1915年双方重点在东线,德国计划落空转折1916年2月,凡尔登战役,一战的转折点,德使用毒气弹5月,日德兰海战,一战最大海战,英仍掌握制海权6月,索姆河战役,一战最大规模战役,英首次使用坦克后期1917年4月,美国宜布对德国作战8月,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宜战11月,俄属爆发十月革命,加速一战结束\n1918年3月,苏俄与同盟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宣布退出一战9月底10月初,协约国全线出击,突破“兴登堡防线”,同盟国集团开始瓦解11月,德属柏林工人起义,威康二世宣布退位11月11日,德国投降,一战结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众多国家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进行合理解释。【答案】一战摧毁了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在欧洲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国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英法德等传统欧洲强国实力受到极大衰弱,欧洲的全球霸权地位开始逐渐丧失,后起的美国、日本在远东地区展开激烈争夺;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20世纪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冲突与并存竞争;一战也客观上影响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一战中包括坦克、飞机、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投入实战,影响了现代军事科技发展;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签订了非战公约;欧洲和平主义思潮泛滥。【解析】【详解】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影响了众多国家兴衰,改变了国际格局和文明的进程”进行合理解释,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一战后众多国家兴衰、国际格局、文明的进程等方面分别阐释。即一战摧毁了德意志、奥匈、沙皇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四大帝国,在欧洲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国家,改变了欧洲的政治版图。英法德等传统欧洲强国实力受到极大衰弱,欧洲的全球霸权地位开始逐渐丧失,后起的美国、日本在远东地区展开激烈争夺;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启了20世纪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冲突与并存竞争;一战也客观上影响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一战中包括坦克、飞机、潜艇等先进武器装备投入实战,影响了现代军事科技发展;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国际联盟,签订了非战公约;欧洲和平主义思潮泛滥。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950年代世界的变化”从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20世纪50年代具有重要的地位。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抗”“计划”“社会主义”“联合”“民族”等词汇的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面对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以“1950年代世界的变化”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围绕某一中心选取历史事件展开论述,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答案】示例一:对抗与交流并存\n阐述:二战后,美苏两国由于世界战略和国家利益的需要,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日益走向对抗,冷战兴起,并引发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如朝鲜战争等。导致世界局部地区动荡与不安。伴随着华约组织的成立,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但由于美苏都是二战后实力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势均力敌,谁也不敢贸然动武,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的和平。美苏冷战不只有对抗,也有对话与谈判、妥协与缓和,还有在很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示例二:第三世界走向联合阐述:二战后,亚非拉地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风起云涌。亚非地区获得独立的国家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国际关系,以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与此同时,世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日益加剧,处于两大阵营争夺的中间地带的亚非国家极度缺乏安全感,亚非地区成为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集中的地区。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有力推动了亚非国家的联合自强,鼓舞了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另外,若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改革、欧洲开始走向联合等方面立论也可得分。)【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问题。首先,围绕“1950年代世界的变化”这一主题,根据材料“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对抗’‘计划’‘社会主义’‘联合’‘民族’等词汇的频繁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些词汇及其关系中拟定论题,例如,根据“对抗”拟定论题为“对抗与交流并存”。其次,结合所学知识,从二战后美苏两国的冷战、甚至激烈对峙;两极格局下,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冷战期间,美苏也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进行论述。此外,还可以根据“联合”“民族”拟定论题为“第三世界走向联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运动兴起、要求建立新型平等国际关系;美苏冷战加剧背景下,亚非国家举行万隆会议,推动联合自强,为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奠定基础等史实进行论述。【点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19 18:20:52 页数:12
价格:¥3 大小:744.0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