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阳一中2022年春期高一年级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40题,每题1.5分)1.希腊人这种自立门户的强烈愿望,其实不仅决定了殖民城邦遵循“分裂繁殖”的护张路线,也决定了这些殖民城邦老是相互竞争,相互敌对,不能团结起来对付全民族的共同敌人。这一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希腊A.政体多元文化影响深远B.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C.文明走向衰落的合理性D.民主政治日趋繁荣的原因2.古代世界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以下选项中起源于西亚,逐步向希腊、欧洲传播的有A①大麦②水稻—③骆马④造船技术⑤莎草纸⑥“零”B①小麦②大麦③山羊④农耕技术⑤神话⑥字母文字C①小麦②南瓜③山羊④“浮动园地”⑤儒略历⑥巴利文D①大麦②豆类③牛④冶铁技术⑤悬诗⑥字母文字3.大学是西欧中世纪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标志。阅读下面“大学兴起”的示意图,其中“?”处应填A.专制王权的加强B.城市的兴起发展C.市民文学的产生D.民族国家的统一4.9世纪初,在阿拉伯帝国哈里发的组织下,柏拉图、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可见,阿拉伯帝国A.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复兴B.成为东西方文学交流桥梁C.积极吸收全世界的文化D.奉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5.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如果说东非和西非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人贸易的影响,则美洲印第安人完全是在当地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因征服和社会分化而进入文明时代,并建立国家的。”该学者意在说明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6.新航路开辟之前,波兰和匈牙利贵族要求农民提供最低限度的的劳动,因为不存在增加产量的诱因。但当面向市场的生产变得有利可图时,贵族很快就做出响应,大幅增加义务劳动,的时间。最终,农民被完全束缚在土地上,从而成为没有迁移自由的农奴。据此可知A.贵族转变为新兴资产阶级B.农奴制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C.新航路开辟诱发价格革命D.世界市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7.玉米原产美洲,具有耐寒、耐旱、产量高的特点。1494年2月,哥伦布船队的一个船员从美洲带回了一包老玉米,此后玉米被好奇的西班牙人试种。1618年,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允许农民用玉米作为赋税上交,后来玉米种植向欧洲各地扩展。据此可知A.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市场形成推动生产关系变革C.物种交流源于新航路的开辟D.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地区40多个自治城市颁布了多达300部的禁奢法令。仅15世纪就颁布了83部禁奢法令,这一数字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更是翻了两番。这股禁奢立法的潮流直至18世纪才逐渐偃旗息鼓。这从侧面表明,当时意大利A.人文主义思潮盛行引发反省B.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根深蒂固C.封建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D.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9.卢梭说:“一个孩子命令着老人,一个傻子指导着聪明人,一小撮人拥有许多剩余的东西,而大量的饥民则缺乏生活必需品,这显然是违反自然法的,不管对自然法下什么样的定义。”这一论述,意在A.批判封建专制制度B.揭露社会道德沦丧C.号召完善法治建设D.主张废除私有制度10.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召开,反法联盟的英、奥、普、俄四大国扶植在拿破仑时期失去王位的国王复辟,将拿破仑占领土地的统治权交还原来的欧洲王室,并创立了一个建立在欧洲势力平衡基础上的外交原则。这些举措意在①重建欧洲的封建旧秩序   ②实现欧洲大国间的均势③扶持法国维护欧洲和平   ④遏制德意志的东山再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1840年4月7日到9日,英国下议院就是否对华宣战一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终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发动战争的决议。但在战争期间,原来的反对党上台执政,对战争更加狂热,发动了更大规模和范围的战争行动。由此看来,两党并无本质分歧。这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拓展与深入B.议会成为了权力中心C.贵族权力已经日渐衰微D.代议制民主流于形式12.为了使费城会议代表的选举不受人民的左右,各州利益集团在1787年通过州宪时制定了关于投票人和州议会财产的限制,而制宪会议代表的选举也遵循了这种限制。这体现了1787年美国宪法A.使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B.违背了共和主义基本原则C.扩大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D.具有较强的资产阶级性质13.1848年,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1855年,伦敦开始了下水道现代化工程。到19世纪60年代,欧洲各城市初步形成了自来水和地下排污系统。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A.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B.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C.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14.英国工业增长率从182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3%~4%,到1890年降为1%;工业投资也从1850年的7.5%,降为1914年的4.5%。这说明A.资金短缺限制发展的现实性B.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C.发挥人才激励机制的必要性D.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重要性15.下表所示为1860--1910年美国劳动力扩张(以1860年=1为基准)的情况。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农业棉纺织业建筑业教育贸易采矿初级钢铁铁路2.03.03.75.26.06.77.123.2A.产业结构的变化B.城市规模的扩张C.政府职能的加强D.民主体制的发展16.有学者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从世界观的形成到《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活动阵地主要不是在经济落后、政治分裂的德国,而是在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资产阶级统治早已建立的英法等国。该学者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A.诞生于近代化前列的国家B.揭露资本主义弊端C.武装了工人阶级的思想D.团结各国无产阶级17.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方法不仅广泛运用于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而且还广泛运用于政治家的演说、记者的新闻报道和报章杂志的思想传播中。“八时工作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马克思主义话语已经变成很多国家老百姓的大众文化内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深刻影响人类现代文化发展B.推动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C.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地创新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8.早在19世纪40年代初,在曼彻斯特的一个纺织厂区里,每到星期天就有3000多个工人集体坐在路边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工人们把宗教歌曲或赞美诗改为世俗歌曲,唱出他们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出A.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C.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D.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迫切要求19.下图为中国、美国、英国、印度4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变化示意图。其中②代表的是A.中国B.印度C.英国D.美国20.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指出:美洲和欧洲政治制度本质上不同,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欧洲国家“不可能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我们这边任何一个国家而不危及我们的安全和幸福。”咨文表达了美国怎样的外交意图A.在西半球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模式B.支持拉美各国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C.宣扬美洲共同的政治认同和价值观D.排斥欧洲列强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21.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但在私底下却说:“我们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法国元帅斐迪南·福照则指出:“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两位政治家都意识到了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非正义的B.法西斯势力即将在德国兴起C.对战败的德国不能过于宽容D.《凡尔赛条约》未解决旧矛盾22.1918年爆发的世界范围内的大流感,被冠以许多其他别称,“西班牙女士病”“法国流感病”“那不勒斯士兵病”“紫死病”“战争瘟疫”“佛兰德斯感冒”“柯尔克孜病”“黑人病”“匈奴流感”“德国瘟疫”“布尔什维克病”“土耳其一德国细菌犯罪企业病”等。上述大流感别称的形成,A.充满强烈意识形态对峙色彩B.成为一战交战双方转折点C.带有战争污名化的宣传意识D.客观上推动和平主义出现23.1918年年底,梁启超等人前往欧洲考察一年,感觉“科学万能”的梦破灭了,于是孔孟之学在梁启超心里复活;他认为许多诞生于西方文明的学问、观念并不适用于中国。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B.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C.马克思主义在欧洲影响扩大D.一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24.一战期间,大量妇女进入工厂和管理部门,接任了许多过去被认为只有男子才能承担的工作;在英国,妇女甚至组成了军队妇女政治团队;1918年,30岁以上的英国妇女获得了选举权。由此可知A.战争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动力B.英国政治生活中性别歧视消失C.妇女解放是时势发展的结果D.妇女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25.美国企图尝试一件过去从未成功的事,在《九国公约》的第三条中,所有在中国占有租界的各国政府,承诺不再寻求或准许其国民寻求“任何可能有助于在中国境内任何指定区域依其本身利益建立关于贸易或经济发展之一般性优惠权利的安排”。美国的主要意图是A.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B.帮助中国减少主权损失C.实现亚太地区的和平D.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发展26.二战后初期的柏林,在美军交易商店,一名普通士兵可以用一美元买到两盒好彩烟。而一名苏联士兵则要为此在黑市上付出100美元。一只卡通手表本来只要3.95美元,苏联人买就要500美元。一部相机是14.95美元,苏联人可能要花多达1000美元才能买到。该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苏联轻工业相当落后B.美国商品更受苏联人欢迎C.苏联人消费能力惊人D.苏联对美国贸易逆差巨大27.20世纪20年代前半期,苏联沿袭一战爆发后沙皇政府实行的禁酒政策,但酗酒和自制烧酒现象在全国各地依然盛行。30年代,苏联农民酒类消费量急剧减少,档案文献中也很少提及手工酿酒问题。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农业产量下滑导致原料匮乏B.农业集体化与计划经济逐步建立C.社会转型提升国民法律意识D.经济危机波及苏联影响农民收入28.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下表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年份生产量(万吨)征购量(万吨)193022907801931176077019321280700这反映了苏联A.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B.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C.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D.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29.1930年,苏联成立了“外宾商店”,到1933年初增加到了400个,最鼎盛时期,达到1500个。“外宾商店”不仅面向“外宾”,也面向“内宾”,其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据此可推知,苏联的“外宾商店”A.是尝试改变经济体制的窗口B.借鉴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C.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减缓了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30.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在俄国这样一个工人仅占少数、而小农占大多数的国家,要取得社会主义的彻底胜利,必须在掌握国家政权的无产阶级和大多数农民之间达成妥协。要立即修正对农民的政策。列宁的“妥协”实质是A.运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B.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有益补偿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D.对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超越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开始注入新的内容,有了新的方向”。以下史实符合这一特点的是A.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B.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成立社会主义国家C.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了民族大起义D.印度国大党支持“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2.学者傅国涌认为,由于自身的历史进步和国内的压力,它(英国殖民者)逐渐从铁腕统治走向一个讲究基本游戏规则的体制。……至少甘地知道,他作为一个如此大规模反对殖民政府的领袖,可能会因为在抵抗运动中违法而坐牢,但他将有机会经历公开的审判,量刑必须有法律依据,他决不会一进牢门就被悄悄干掉。因此挑战司法、上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坐牢,都成为一种“技术”。材料旨在说明A.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B.不合作运动实现了印度的独立C.非暴力抗争的灵活性和合法性D.甘地始终坚持法律为斗争武器33.下表所示为某同学搜集到的20世纪20年代的一些历史资料。下列国别与历史事件相对应正确的是时间国别事件1922年①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1926年②桑地诺领导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的武装斗争1926~1927年③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1927年④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A.①埃及②尼加拉瓜③印度尼西亚④中国B.①中国②尼加拉瓜③埃及④印度尼西亚C.①尼加拉瓜②印度尼西亚③埃及4中国D.①印度尼西亚②埃及3中国④尼加拉瓜34.如表反映了一战后亚洲各地区的革命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地区内容东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东南亚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西亚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南亚印尼共产党领导工农反对荷兰殖民统治A.亚洲民族忧患意识的觉醒B.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C.帝国主义国际新秩序建立D.十月革命胜利的效应35.随着甘地时代每一次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国大党的运动由城市不断向农村扩展,农民参加民族自治和独立运动,是国大党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最深厚的基础。这反映出A.国大党已意识到工农民众的重要性B.农民阶层是印度民族独立的先行军C.各阶层均已认同国大党的政治理念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群众基础较广泛,36.《德国通史》写道,德国法西斯产生于民族感情受到挫折的土壤上,这种挫折逆反成为一种民族复仇主义。而纳碎分子又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因此,不仅要求改得本民族“原有地位”,还要把“生存空间”作“无限的扩大”。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德国法西斯上台的条件是A.自由主义思潮的膨胀B.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C.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D.极端民族主义的滋长37.从1939年秋天开始,苏联媒体上的德国形象从“苏联人民的敌人”“世界和平的破坏者”,变为了苏联的“友好经济伙伴”,媒体对德国的宣传态度转变为中立或肯定。这一转变反映了当时A.《布列斯特和约》使苏德关系有所缓和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开始实现和平共处C.《拉巴洛条约》推动了苏德的经贸往来D.苏联为谋求自身安全调整了对德国关系38.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丘吉尔好了!我们总算赢了斯大林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罗斯福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A.签订《慕尼黑协定》B.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C.太平洋战争爆发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39.在雅尔塔,斯大林直截了当地要求恢复在日俄战争中俄国失去的在中国远东的领土和特权。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这表明雅尔塔体系A.体现了美苏争霸的性质B.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C.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D.以维护世界和平为目标40.下图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书的目录。①、②可能是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单元____①____下的短暂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单元____②____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六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联合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二、材料分析题(3题,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裂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但基督教会却宣称它高于世俗权威,从而构成了教会对世俗权威的限制;罗马帝国的崩溃和蛮族的入侵使欧洲的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常年的战争使得地方领主成为地方上的保护者和剥削者;因战争需要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在这样的环境里,中世纪的欧洲人长期生活在贫困的社会里,精神不免走向悲观和虚无,这正好为宗教的盛行铺平了道路。不久,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色彩。——摘编自马克尧《世界文明史(上)》材料二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脱离领主的统治;而有的城市则采用武装斗争的手段,最终都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兴起对中世纪西欧社会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促使商品交换的加强和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新的世俗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逐渐形成,对近代西欧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中外历史纲要下教材解读》(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状况(6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时间发明发明人身份国别1879电灯等爱迪生电学家、发明家美国1866发电机西门子电气工程学家德国1876内燃机奥托戴姆工程师德国1885汽车卡尔本茨发明家德国1903飞机莱特兄弟发明家美国1867黄色炸药诺贝尔化学家、工程师瑞典1879碱性转炉托马斯工程师英国备注:由于分裂割据,德国19世纪三四十年代才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日本、俄国在19世纪后期,初步实现向工业化过渡。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单个资本的积聚已无法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市场日趋成熟化,企业规模分散、盲目竞争问题十分突出,大公司开始追求规模效益,以适应过度竞争产品的价格战和成本战。因此以扩大企业规模为直接目的的横向兼并(即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兼并)成为第一次兼并浪潮的主要形式。……第一次兼并浪潮的重要结果,是家族企业开始向现代股份公司演变,各种全美国字头的公司纷纷兴起,造就出了像美国钢铁公司、全美烟草公司、美国糖业公司、美国橡胶公司等这样的现代大型股份公司。大公司的出现使美国工业具备了现代工业结构,完成了工业集中化过程。——摘编自李肃、周放生等《美国五次企业兼并浪潮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6分)。(2)据材料二概括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分析现代大型股份公司产生的原因(8分)。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重划欧亚版图德国割地赔款德国由关、苏.英、法分区占领战争责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赔款1320亿马克(直到2010年才支付完全部赔款)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英法瓜分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中国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日本归还侵占中国的领土,中国成为联合国发起国之一国际组织国际联盟,缺少美苏,“全体一致”联合国安理会,"大国一致”——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下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蕴合的战争危险(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重大贡献(8分)。南阳一中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参考答案1.C根据材料可知,希腊城邦的“分裂繁殖”使得城邦间相互竞争,相互敌对,不能团结起来对付共同敌人,最终会导致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政体多元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文化的兼收并蓄,排除B项;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希腊文明走向衰落的合理性,未体现民主政治日趋繁荣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B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大麦、小麦、山羊、农耕技术、神话以及字母文字都起源于西亚,逐步向希腊、欧洲传播,B项正确;莎草纸起源于埃及,排除A项;“浮动园地”源自美洲,排除C项;豆类不是从西亚起源的,排除D项。故选B项。3.B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世纪欧洲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城市的兴起为大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中世纪欧洲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主要是带来了城市的兴起发展,而非专制王权的加强和市民文学的产生,更不是民族国家的统一,排除ACD项。故,选B项。4.D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作为穆斯林国家,政府组织学者翻译希腊古典哲学、科学和医学,成就显著,这说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实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D项正确;西方人文精神的复兴是在意大利,排除A项;桥梁作用主要在沟通东西方交流方面,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并未吸收全世界的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5.B根据材料“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可知,非洲和美洲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并建立国家制度,说明非洲和美洲发展具有统一性,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非洲和美洲地区历史发展的特征,没有体现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问题,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非洲和美洲文明的统一性,而非强调美洲文明的独立性,排除C项;材料内容强调了非洲和美洲文明历史发展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其根源,无法得出两者文明的同源性相关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6.D波兰和匈牙利的贵族在市场刺激下,大幅增加农民劳动时间,使农民变成没有迁移自由的农奴,没有形成资本主义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没有变成新兴的资产阶级,A项错误;农奴制生产增加产量是通过延长劳动时间,不能反映生产效率的提高,B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欧洲市场大量海外财富的涌入,发生货币贬值而引发社会关系调整,材料无法体现,C项不选;欧洲市场需求,使农民变成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失去迁移自由,人身依附关系增强,生产关系发生改变,故D项正确。7.D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推动了物种之间的传播,经济发展是多种因素推动的结果,D项正确;商业革命使欧洲贸易中心发生重大变化,排除A项;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物种交流,不是源于物种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8.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盛行,人们追求现实的生活和幸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奢侈虚浮的社会风气,引起了多方关注和担忧,众多禁奢法令的颁布是这些反省的体现,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但致使禁奢法令颁布的因素有很多,天主教会的禁欲主义只是部分因素,并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封建等级秩序,排除C项;禁奢令的颁布并不一定能反映民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9.A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一个孩子命令着老人,一个傻子指导着聪明人,一小撮人拥有许多剩余的东西,而大量的饥民则缺乏生活必需品”这种情况只有在封建专制的情况的下才会出现。卢梭显然是在对这种现象进行批判,说明他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A项正确;卢梭是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在揭露社会道德沦丧和号召完善法治建设,更不是主张废除私有制,排除BCD项。故选A项。10.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各国的外交会议,会议目标是处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相互制衡并保持和平。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扶持法国维护欧洲和平”和“遏制德意志的东山再起”不属于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③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1.A由材料可知,执政党和反对党都对华发动或扩大了鸦片战争,表明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势力壮大,经过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了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地位,A项正确;议会是权力中心,应该体现议会与内阁、国王之间的关系对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旨在比较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对华战争的共通之处,并未涉及贵族,排除C项;对华宣战,通过了议会表决,说明英国代议制民主并非流于形式,排除D项。故选A项。12.D由材料“为了使费城会议代表的选举不受人民的左右,各大利益集团通过州宪时制定了关于投票人和州议会财产的限制,而制宪会议代表的选举也遵循了这种限制”,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较强的资产阶级性质,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排除A项;共和主义原则主要指的是上到总统,下至国家公职人员均由选举产生,这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C项不是材料主旨,美国宪法制定时联邦政府还没有成立,排除。故选D项。13.C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在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完成,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因此,欧洲国家的这些举措适应了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摒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社会阶级结构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4.B本题考查工业革命,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题干信息英国的工业增长率到1890年降为1%,工业投资1914年降为4.5%,联系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科学技术与工业生产的紧密结合,科学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资产阶级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更新设备,使英国失去了19世纪中期以来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B项正确;英国并不缺少奖金,排除A项;C项不是下发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当时盛行自由主义,而不是国家干预,排除D项。故选B项。15.A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劳动力主要向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和运输、商业等领域转移,农业领域劳动力扩张有限。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因此表格数据可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工业革命对其产业结构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城市规模的扩张、政府职能的加强以及民主体制的发展,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6.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法等国较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资本主义的弊端较早暴露,较早产生了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起到重大影响作用,A项正确;B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与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无关,排除B项;CD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与材料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无关,排除CD项。故选A项。17.A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现代社会的广泛运用,其中的部分概念更是家喻户晓,深入大众文化,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深刻影响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发展,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创新性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中的现象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C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40年代初,曼彻斯特个纺织厂区里的工人谈论政治、社会和文化,并用世俗歌曲表达希望联合力量改变社会现状的心声。这反映了工人阶级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进而反映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C项正确;19世纪30、40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排除B项;当时马克思主义诞生尚未诞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建立政党的条件,,排除D项。故选C项。19.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1750年处于清朝盛世阶段,第一工业革命后逐步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①是中国;印度应该国土面积大,因此在1750年前仅次于中国,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因此②是印度;英国在17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因此③是英国;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因此1860年后快速增加的④是美国。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20.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门罗主义发表于1823年,表明美利坚合众国当时的观点,即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相关战事若发生于美洲,美国将视为具敌意之行为。因此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外交意图是排斥欧洲列强对西半球的政治影响,D正确;ABC属于对材料的曲解,排除。故选D。21.D根据材料可知,两位政治家的言论说明他们在“一战”结束后依旧忧虑,结合史实可知,《凡尔赛条约》过于严厉地制裁德国,战胜国不顾一切地索取赔款,必然激化德国的民族情绪,导致“一战”爆发的旧矛盾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升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一战的性质,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法西斯,排除B项;C项不是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22.C结合材料信息可知,1918年大流感流行之际,正值一战时期。战时的敌对心态在污名化其他国家和群体方面被利用到了极致。回顾历史,我们看到1918年大流感还被冠以许多其他别称,其中多数基于国籍或种族,C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出意识形态,排除A项;一战转折点是美国加人协约国集团.排除B项;和平主义出现与一战结束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23.D根据材料时间“1918年年底”可知,此时欧洲刚刚一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的经济遭到摧残,人口大量死亡,暴露了西方文明的弊端,导致梁启超观念的变化,D项正确;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原因是西方文明弊端的暴露,而非“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和启蒙运动无关,而且“启蒙运动在全世界走向衰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导致梁启超观念变化的原因不是马克思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24.C,本题考查一战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一战的现实需要促使妇女在各领域的作用增大,在此基础上妇女政治地位提升,这表明妇女解放是时势发展的结果,C项正确;一战客观上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但它并非“主要动力”,排除A项;妇女的选举权依然受到年龄限制,排除B项;妇女地位提升,但“主导力量”言过其实,排除D项。故选C项。25.A根据“所有在中国占有租界的各国政府,承诺不再寻求或准许其国民寻求“任何可能有助于在中国境内任何指定区域依其本身利益建立关于贸易或经济发展之一般性优惠权利的安排”可得出美国是想扩大自己在中国的利益,使其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实现利益的最大化,A正确;BCD项都不是其意图,排除。26.A从材料中可知,苏联士兵花高价购买美国轻工业品,从侧面反映出苏联国内轻工业相当落后,A项正确;B项只是表象,并非实质问题,排除B项;苏联人花高价购买是因为本国轻工业产品缺乏,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并不能说明苏联人消费能力强,排除C项;贸易逆差与两国间贸易有关,材料并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27.B由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期,苏联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自制酒现象较多,30年代苏联从生产到消费都发生巨大变化,农业集体化与计划经济逐步建立,酒类的生产及消费都纳入国家产品管控,B项正确;农民对酒类消费减少,说明在农业集体化与计划经济之下,酒类生产消费都被严格管控,并不是由于原材料匮乏导致酒类消费减少,排除A项;这一时期苏联实现了社会制度的转型,但是材料中所述现象实为资源被管控导致,并不是法律意识提升主动禁酒的,排除C项;苏联实行计划经济,并与世界市场联系相对较少,所以材料现象并不是经济危机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B项。28.C1930-1932年的苏联正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集体化牺牲了农民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说明农业集体化运动有一定的局限性,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排除A项;余粮收集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就已经被取消,排除B项;当时苏联经济建设受资本主义大危机的影响不大,排除D项。故选C项。29.C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0年”“1933年”“低价收纳民间金银等各种贵重物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逐利”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苏联的这些“外宾商店”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C项正确;苏联的“外宾商店”不能体现经济体制的改变,排除A项;材料没有相关新经济政策做法的信息,排除B项;苏联的“外宾商店”是利用了经济危机,并非减缓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冲击,D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30.A1921年列宁决定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其实质是运用市场与商品货币关系使俄国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A项正确;1921年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益补偿”说法错误,排除B项;题干只是强调农业政策的调整,不涉及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排除C项;1921年苏俄没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项史实错误,排除。故选A项。31.C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C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不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A项;古巴人民从1953年7月武装起义开始,经过5年多的武装斗争,于1959年1月取得胜利,在拉丁美洲建立了第一个摆脱帝国主义统治的社会主义国家,不符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排除B项;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D项。故选C项。32.C根据材料可知,甘地利用现行法律制度“挑战司法、上法庭、进行法庭辩论、坐牢”,体现了其斗争的灵活性和合法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甘地非暴力抗争的灵活性和合法性,而不是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印度的独立,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甘地斗争的特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33.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的是埃及;桑地诺是尼加拉瓜民族独立的领导者;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领导第一次反荷兰的武装起义;收回汉口、九江是中国国民大革命结束后,故A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34.D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故D项正确;亚洲民族忧患意识的觉醒属于与亚洲各地区革命新气,象的原因,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使命的完成及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历史的结束。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排除B项;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国际新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35.D根据材料“农民参加民族自治和独立运动,是国大党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最深厚的基础”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项正确;材料只表明了农民阶级对国大党的支持,工人阶级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说明国大党的运动是由城市扩张到农村,所以农民阶层并不是印度民族独立的先行军,排除B项;“各阶层均已认同国大党的政治理念”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36.D根据“德国法西斯产生于民族感情受到挫折的土壤上,这种挫折逆反成为一种民族复仇主义。”可得出德国的法西斯根植于极端民族主义之中,D项正确;材料与自由主义无关,排除A项;BC项不是其上台的条件,排除BC项。故选D项。37.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是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该条约是英法等国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的必然结果,条约的签署为苏联争取了更多时间备战,但也使波兰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因此这一时期苏联媒体上德国的形象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该条约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排除A项;当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并未实现和平共处,是欧洲战争阴云下的特殊产物,排除B项;《拉巴洛条约》签订于1922年,与材料时间明显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38.C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同时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日本向西进攻美国减轻了苏联和英国的压力,C项正确;《慕尼黑协定》在1938年签订,排除A项;日本投降在1945年,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是在1942年,排除D项。故选C项。39.B根据材料“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可知,雅尔塔会议体现了斯大林控制东欧势力范围的意图,说明雅尔塔体系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斯大林控制东欧势力范围的意图,没有涉及美苏争霸的信息,并且美苏争霸主要是在二战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式在1955年华约的建立,排除C项;材料所述斯大林意图控制东欧势力范围不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40.D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战后秩序是雅尔塔体系,由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形成“冷战”局面。因此,①②分别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D项正确;②是雅尔塔体系,排除A项;①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BC项。故选D项。41.(1)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下政治分裂割据,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社会秩序混乱;经济上:生产力遭到破坏,领主是地方上的剥削者,庄园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社会关系上:通过采邑形成层层分封,土地的授予者和被授予者形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思想上:基督教盛行。(2)政治:市民阶层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议会制度的出现;或者城市与王权结盟,有利于促进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经济:城市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进步促进了西欧生产力的发展;或者商品经济发展,孕育资本主义萌芽。思想:城市自治过程中,市民的自由平等等民主权利意识觉醒。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和学术出现了新气象,促进了城市兴办大学(促进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42.(1)特点:①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发明也在英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同时发生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主要发生在重工业领域;③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者主要是有经验的工人或技师(工匠);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者则主要是科学家或工程师;④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尚未紧密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技术已经紧密结合;⑤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2)变化:由分散生产到兼并集中;由家庭企业到现代股份公司。原因: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市场激烈竞争的促进;追求最大规模效益的推动。43.,(1)战争危险:对战败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带来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牺牲弱国,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不满;策划武装干涉苏俄,遭到苏俄的武装抵抗;国际联盟没有广泛的权威性,“全体一致”原则不能有效遏制侵略行为。(任答三点即可)(2)贡献:分区占领德国.审判战犯,战争责任具体到战犯,铲除了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承认民族自决原则,促进战后出现大量独立国家.增强了国际和平力量;承认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中国成为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认可被压迫民族的贡献和地位,有利于世界秩序的稳定;成立联合国,安理会实行“大国--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任答四点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6-09 17:33:33 页数:17
价格:¥3 大小:129.9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