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南宁三中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杨琪张欣欣陈佳覃作政审题人:杨琪张欣欣陈佳覃作政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辽金元夏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大融合时期,在这一阶段,北方地区的文化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都城的转移,其文化中心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同时,北方地区的民族构成也变得更加复杂,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众多少数民族开始杂居并通婚,由于汉族文化处于先进地位,很多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而日益汉化,其语言、风俗及生产生活方式也逐渐与汉族趋同。②书面文化发展迅速,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少数民族都创立了自己的民族语言,由于资料的散佚,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学作品很少流传下来。但从流传至今的文献资料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寻到一些印记,如元代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中收录了一首《醉义歌》,原诗用契丹文写成,共有120句,是仅存的辽代长篇诗歌。《醉义歌》原作现已不存,但从汉译文中也可以看出,原诗中多用典故,艺术成就颇高,可见契丹的语言和文化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此诗亦为少数民族与汉文化交流的生动例证。蒙古族人民在创建书面文字之前,有大量的口头文化作品。在创建了统一的文字和语言之后,书面文化在反映蒙古人民的时代和生活上被运用得越来越多,著名的历史文学长卷《蒙古秘史》便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③在辽金元夏民族文化特质的形成过程中,有三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一是自然与文化环境,二是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三是不同民族的价值选择,其中以自然与文化环境最为关键,生态环境(包括自然与文化环境)对文化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在民族文化形成的初期,一个民族对文化内涵的选择很难超越自然环境的范围。这种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文化环境,对族群的原始文化特质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反过来积淀成为一种文化基因。④在南下并与汉民族进行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四朝的生产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其都城建制也改变了过去的流动风格,开始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⑤辽代实行“五京制”,其都城设施与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游牧文化特色,带有逐水草而居的特点,与汉民族都城高大、巍峨和庄严的风格截然不同。然而,在与北宋达成“和议”的一百多年间,辽代的都城文化开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出现了相对固定的都城治所,即上京,同时,辽的都城仍然保留着契丹民族的文化传统,在将都城固定于上京的同时,还保留了另外的“四京”\n作为陪都。后来建立金朝、西夏和元朝的女真人、党项人和蒙古人,同样在都城文化的发展中体现出与辽代相似的特点,即对农耕地域占据范围越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接受就越深,其都城文化也更为固定,同时也开始注重都城的庄严气势和神圣权威,此外,在建筑纹饰、都城格局、建筑风格等方面,他们还保留着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呈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交融趋势。(摘编自江涛《辽金元夏时代的文化交流与风俗融合》,《人民论坛》2020年第26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民族大融合时期,众多少数民族出现日益汉化现象的原因是,汉文化在这一阶段已经处于先进地位。B.辽金元夏时期,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和汉族一样了。C.在辽金元夏民族文化特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三种,以自然与文化环境最为关键。D.在与汉民族交往的过程中,辽金元夏完全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使得其都城建制改变了过去的流动风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交代辽金元夏时代文化交流和风俗融合的背景和原因,然后逐层分析少数民族和汉民族交流、融合的表现。B.文章从语言、都城、生产生活方式等多个维度论证了辽金元夏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风俗融合。C.文章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醉义歌》《蒙古秘史》来论证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很频繁。D.文章第四段和第五段运用了先立论后论证议论方法,论据是辽金元夏的都城建制呈现出明显的民族文化交融趋势。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于汉族文化的先进性,很多少数民族在与汉民族交流的过程中,其主流是文化交流与风俗融合。B.契丹、蒙古等少数民族都创立了自己的民族语言,但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学作品很少能够流传下来。C.辽代长篇诗歌《醉义歌》艺术成就很高,诗中多用典故,由此可见,此时契丹的文化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D.受到农耕文化的影响,辽金元夏都城文化更稳定,都城的庄严气势、神圣权威更加被重视,纹饰、格局等更加汉化。【1~3题答案】\n【答案】1.A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B.“已经和汉族一样了”错误,原文是“北方地区的民族构成也变得更加复杂,契丹、女真、党项、蒙古等众多少数民族开始杂居并通婚,由于汉族文化处于先进地位,很多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而日益汉化,其语言、风俗及生产生活方式也逐渐与汉族趋同”,可见,应该是逐渐与汉族趋同。C.“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三种”错。根据第三段信息“在辽金元夏民族文化特质的形成过程中,有三种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可知,“决定性作用”应为“重要作用”。D.“辽金元夏完全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错。原文是“在南下并与汉民族进行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四朝的生产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可见,应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农耕文化的影响。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列举《醉义歌》《蒙古秘史》来论证了少数民族与汉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很频繁”错,文中用《醉义歌》论证辽金元夏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文化的交流”,用《蒙古秘史》论证“书面文化在反映蒙古人民的时代和生活上被运用得越来越多”。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D.“辽金元夏都城文化更稳定,都城的庄严气势、神圣权威和格局等更加被重视”表述错误,都城的格局还保留着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重视的是庄严气势和神圣权威。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虽然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严重偏低。其中,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很多居民对健康的了解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而是微信朋友圈文章等不科学的来源。因此,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都需要提高,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养。\n食品龙头企业要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展各类工厂旅游、媒体开放日、消费者开放日活动,打开工厂大门,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提升食品安全教育,需把食品安全知识写入学校课本,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工作。(摘编自《范现国谈食品安全教育:建议立法,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国医药报》2020年1月10日)材料三:《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7.4%的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34.8%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对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辨别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仍需客观、权威、专业的引领。去年年底,媒体大量报道“拼接牛排”“胶水牛排”,特别是有媒体以试验称,此类牛排足以“以假乱真”,更是激起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重组牛排”属于调理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为主要原料,经过搅制或后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成形,食用时需要二次加热的非即食类的肉制品。卡拉胶是重组牛排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这只不过是从海藻中提取的多糖类物质,完全不同于建筑用胶或塑料用胶,公众没有必要谈胶色变。通过保障食品安全来维护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当前,网络食品的立法日臻完善,平台归责日趋严格,网络食品监管正在实现社会共治。同时,有关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等,均处于社会共治的探索中。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的最大危害来自食源性疾病,我国的病因调查水平较低、防控措施薄弱。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监管原则。\n源头污染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品存在使用过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畜牧和水产养殖环节滥用兽药、激素和生产调节剂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农产品源头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统一协同”,根据事权划分财权,在理清事权的基础上强化食品安全的属地责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体制问题之一。(摘编自刘志勇《食品安全认知仍需专业引领》,《健康报》2020年2月8日)4.下列关于我国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费者虽然比较看重食品的安全性,但在购买食品时并没有把食品安全性作为首要考虑因素。B.许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要到可能危及自身安全时才会给予足够的关注。C.由于对食品安全缺少认知,在事关公众健康的事件发生时,网民会产生恐慌和愤怒的情绪。D.源头污染问题影响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他们觉得既然无法化解,认知了也无法防范。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公众只有去主动学习食品安全知识,才能降低购买不合格食品的概率,从而建立起一道食品安全的防火墙。B.尽管互联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很容易对普通消费者造成误导,但只要加强专业引领,就能消除其负面影响。C.我国部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下降,盲目迷信进口食品,其根本原因是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缺失。D.社会共治是网络食品监管的独有方法,它能激发多元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构筑起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6.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6题答案】【答案】4.D5.A6.①从经营者来说,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要拓宽开放渠道,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②从监管者来说,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量和技术监控手段,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③从消费者来说,要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辨别能力。【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他们觉得既然无法化解,认知了也无法防范”错,原文是“源头污染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使农产品源头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并没有说“他们觉得既然无法化解,认知了也无法防范”,选项无中生有。故选D。\n【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但只要加强专业引领,就能消除其负面影响”错,根据“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对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辨别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仍需客观、权威、专业的引领”可知,选项说法太绝对。C.“其根本原因是对于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缺失”错,根据原文“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可知原因是“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D.“社会共治是网络食品监管的独有方法”错。根据原文“通过保障食品安全来维护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当前,网络食品的立法日臻完善,平台归责日趋严格,网络食品监管正在实现社会共治。同时,有关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等,均处于社会共治的探索中”,“保障食品安全”也是网络食品监管的方法。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既要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素养,也要提高食品监管者、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素养”,可从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三个角度分析。根据材料一“食品龙头企业要有自觉的社会责任意识,开展各类工厂旅游、媒体开放日、消费者开放日活动,打开工厂大门,主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分析,从经营者来说,要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唯利是图,要拓宽开放渠道,加强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根据材料一“中国这样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提升食品安全教育,需把食品安全知识写入学校课本,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工作”“网络食品的立法日臻完善,平台归责日趋严格,网络食品监管正在实现社会共治。同时,有关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等,均处于社会共治的探索中”“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监管原则”“‘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统一协同’,根据事权划分财权,在理清事权的基础上强化食品安全的属地责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亟待解决的重要体制问题之一”等分析,从监管者来说,要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监管力量和技术监控手段,推动食品安全教育立法。\n根据材料一“其中,居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更低,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了居民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认知,也造成了消费者对国产食品购买欲的下降,很多居民对健康的了解不是通过正规渠道,而是微信朋友圈文章等不科学的来源”,材料三“《国民食品安全认知素养大数据研究报告》显示,只有约7.4%的民众日常生活中经常主动关注食品安全信息,超过半数的人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时才会关注,34.8%的民众偶尔或极少关注食品安全,有6.5%的民众表示从不关注食品安全相关信息”“近年来一系列食品安全知识普及,对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辨别能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对食品安全的科学认知仍需客观、权威、专业的引领”等分析,从消费者来说,要建立正确的食品安全观念,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辨别能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加油戴智生小南门是琵琶洲早先最热闹的街道,南北杂货、布号、济世堂、银匠店和棺材铺等应有尽有,废弃的城墙脚下,有家榨油坊,整条街都笼罩着开胃的香味。榨油坊是彭友良家的祖业。彭友良膝下一儿,还未成年,他请了两位帮工。开榨的时候,帮工打着赤膊,推动吊在梁上的撞杆,撞击插在榨槽上的木楔,嘴里喊着号子:秋季里来秋叶黄/细妹灯前卸晚妆/眉毛描得浓又香/……帮工唱一句,用力推一次杆,“咚哐!”沉闷的撞击声四处扩散开来,很有节奏。号子是彭友良口传的,他满肚子顺口溜。劳作时或唱或嚎,可以驱逐疲劳和单调。但儿子在时,他不唱,也不许别人喊号子,于是作坊里便只有“哼嘿哼嘿”的声音。儿子还是懵懂少年,彭友良怕他学歪,他早有打算,决不让儿子再干家传的行当。榨油坊技术含量不高,先烘焙油菜籽或芝麻,碾磨成坨,上甑蒸过,倒在模具里踩实,用稻草包裹成饼状,铁箍固定,再按顺序排进粗壮树干挖空的榨仓中,撞击木楔挤压,黄亮醇香的油脂便一滴滴溢出,完全是体力活。彭友良执意送儿子上了学堂。儿子听话,为了节省买课本的钱,他白天上课,晚上借同学的书誊抄。他的手抄本很特别,是毛边纸装订的小册子,封面描了兰草,里面蝇头小楷十分工整,插图更是惟妙惟肖。彭友良常常为儿子掌灯到深夜。那时的百姓习惯早睡早起,无事不点灯,灯油稀贵。洋油(煤油)轻易打不到,蜡烛是家里办大事才点的,本地不产桐油,春天油菜花遍野,所以,平常人家还是备用灯盏,点菜籽油。彭友良家倒是有掌灯条件。不过,澄清的菜籽油,他也舍不得。每次取出榨干的箍饼,榨仓的四壁,总能用猪毛刷刷出几两油来。刷下来的油也能食用,只是不太干净,粘合细微的草屑和饼渣,他不肯掺和在澄清的油品里出售,留下自己炒菜或点灯。做事做人总得凭点良心。\n家里条件固然紧促,为了儿子的前程,彭友良到底舍得。他甚至想,自己再苦一点,也要创造条件广积善缘,以祈上天的保佑。他记起听过的一则故事:清朝有位举人张瑛,为官三十余载,儿子念私塾期间,他热心善事。每当午夜交更时分,他都派差役挑着油篓巡域,发现哪户人家有人挑灯夜读,就帮他添一勺灯油。这是“加油”的由来。给别人加油,就是给自己添彩。张瑛的儿子最后成为一代名臣,他的儿子名叫张之洞。彭友良暗自许愿,有样学样,依样画葫芦。全城读书人的灯油送不起,一条街可以勉强应付。彭友良打听清楚了,小南门另有四户人家的儿子在读书,由近及远,分别是棺材铺林掌柜的儿子、理发店王师傅的儿子、银匠店金老板的儿子和布号周掌柜的儿子。彭友良也不是天天送灯油,等到换箍饼的那一天,刷下榨仓的油,如不够,好油凑。是夜,他左手托着盛油的砂钵,右手拿把勺,依次敲开四户人家的门。第一次敲门,四家邻居都惊到了。特别是布号周掌柜,他是富裕人家,没想到有人送灯油,更无需求。彭友良诚恳地说,他是为读书的孩子“加油”。如此好意,他们欣然接受了。彭友良慢慢发现,往后去送灯油,他们灯盏的凹窝几乎都是满的,添不了几滴油。彭友良还发现,其他家长也有举动,王师傅上门为学生理发不收钱,周掌柜给学校的捐款是最多的。小孩更是潜移默化,读书越发刻苦用心。棺材铺林掌柜家除外,他家反而换了一盏大灯盏。熟悉林掌柜的都知道,他爱面子,又喜占小便宜。他儿子其实不是读书的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晚上更不会读书。彭友良送灯油的当儿,林掌柜的儿子只是做个样子,彭友良转身出了门,他家就吹灭了灯,灯油省下来炒菜。后来,林掌柜的儿子继承了父业。其他小孩读书还算出息,布号周掌柜的儿子去了日本留洋,理发店王师傅的儿子在上海勤工俭学,银匠店金老板的儿子在本地做了教员。彭友良的儿子也彻底改变了命运,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的描写颇有生活气息和场景感,写油坊榨油,从劳动场景到劳动号子,再到榨油的工序,娓娓道来,描写细腻。B.小说将顺口溜及人物典故穿插其中,如榨油时帮工喊的号子,张瑛“加油”的典故,都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趣味性。C.\n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较为典型,譬如“他们灯盏的凹窝几乎都是满的,添不了几滴油”,凸显了邻里不贪小便宜的美好品质。D.小说语言简洁平实,多用短句,叙述工稳,干净利落,且通篇使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较为灵活自由,更有利于叙述故事。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彭友良的人物形象。9.本文题目“加油”意蕴丰富,除了指张瑛做善举的加油和彭友良为邻居加油,还有哪些含义?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7~9题答案】【答案】7.B8.①重视儿子的教育。他注重对儿子品德的培养,怕他学歪了;重视让儿子学习文化知识,在自己经济并不好的情况下“执意送儿子上了学堂”,而且“常常为儿子掌灯到深夜”。②做事坚守良心,实在本分。从榨仓里刷出来的油,他从不掺在澄清的油品里出售。③乐善好施,广积善缘。他学张瑛给整条街上有读书的孩子的人家送灯油。9.①加油是对孩子们的勉励和激励,“是为读书的孩子‘加油’”,因而他们“读书越发刻苦用心”。②加油是给自己添彩。“给别人加油,就是给自己添彩。”在彭友良的影响下,他的儿子通过学习,成为了有名的画家。③加油是善行的传递。在彭友良的感召下,其他人也成为善行的传递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都是为了增加作品的趣味性”错误,写“加油”的典故主要是为了引出后面彭友良为读书的孩子“加油”的情节。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儿子在时,他不唱,也不许别人喊号子,于是作坊里便只有“哼嘿哼嘿”的声音。儿子还是懵懂少年,彭友良怕他学歪,他早有打算,决不让儿子再干家传的行当”可知彭友良注重对儿子品德的培养,怕他学歪了;由原文“彭友良执意送儿子上了学堂。……彭友良常常为儿子掌灯到深夜”可知彭友良重视让儿子学习文化知识。以上可概括为彭友良重视儿子的教育。由原文“刷下来的油也能食用,只是不太干净,粘合细微的草屑和饼渣,他不肯掺和在澄清的油品里出售,留下自己炒菜或点灯。做事做人总得凭点良心”可知,彭友良做事坚守良心,实在本分。从榨仓里刷出来的油,他从不掺在澄清的油品里出售。\n由原文“家里条件固然紧促,为了儿子的前程,彭友良到底舍得。他甚至想,自己再苦一点,也要创造条件广积善缘,以祈上天的保佑。他记起听过的一则故事……彭友良暗自许愿,有样学样,依样画葫芦”可见,彭友良学张瑛给整条街上有读书的孩子的人家送灯油。乐善好施,广积善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从原文“彭友良诚恳地说,他是为读书的孩子“加油”。……小孩更是潜移默化,读书越发刻苦用心”可知,“加油”是对孩子们的勉励和激励。从结尾“其他小孩读书还算出息,布号周掌柜的儿子去了日本留洋,理发店王师傅的儿子在上海勤工俭学,银匠店金老板的儿子在本地做了教员。彭友良的儿子也彻底改变了命运,成为一位有名的画家”可知,“加油”是给自己添彩。从原文“彭友良慢慢发现,往后去送灯油,他们灯盏的凹窝几乎都是满的,添不了几滴油。彭友良还发现,其他家长也有举动,王师傅上门为学生理发不收钱,周掌柜给学校的捐款是最多的”可知,彭友良“加油”的举动影响了周围的人,“加油”是善行的传递。在彭友良的感召下,其他人也成为善行的传递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临菑人主父偃上书。其辞曰:“《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昔秦皇帝并吞战国,务胜不休,欲攻匈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不足,兵革不备哉?其势不可也。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路死者相望,盖天下始畔秦也。及至高皇帝定天下,略地于边,闻匈奴聚于代谷之外而欲击之。御史成进谏曰:‘不可。夫匈奴之性,兽聚而乌散,从之如搏影。今以陛下盛德攻匈奴,臣窃危之。’高帝不听,遂北至于代谷,果有平域之围。高皇帝盖悔之甚,乃使刘敬往结和亲之约,然后天下忘干戈之事。夫匈奴难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盗侵驱,所以为业也,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严安上书曰:“昔秦王意广心逸,欲威海外,使蒙恬将兵以北攻胡,又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以攻越。当是时,秦祸北构于胡,南挂于越,宿兵于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行十余年,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故周失之弱,秦失之强,不变之患也。今徇南夷,朝夜郎,降羌、僰,略薉州,建城邑,深入匈奴,燔其龙城,议者美之。此人臣之利,非天下之长策也。”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n(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B.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C.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D.上及虞夏殷周固弗/程督禽兽畜之不属为人夫/上不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忧/百姓之所疾苦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亲,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达成的政治联姻。B.虞夏殷周,文中指我国古代两个朝代名,即夏朝和周代。C.南夷,指南方的少数民族,因当时这些地方的人多未开化,故称。D.郎中,汉代指帝王侍从官,其职责主要为护卫、陪从、建议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父偃认为,从进攻匈奴的历史来看,匈奴蒙昧野蛮、迁徙流动性非常强,一时难以制服。B.李斯认为,派军队轻装深入匈奴境内会使得兵粮断绝,如粮食随军而行会导致行军缓慢、贻误战机。C.汉高帝也曾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攻打匈奴,结果平城被围,只得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D.主父偃引用《司马法》的句子,旨在劝谏皇帝不能穷兵黩武,要认清形势,现在不宜进攻匈奴。皇帝不赞同他的观点。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秦皇帝崩,天下大畔,灭世绝祀,穷兵之祸也。(2)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10~13题答案】【答案】10.B11.B12.D13.(1)等到秦皇帝去世,天下叛乱,秦的后代被灭,断绝了祭祀,这就是穷兵黩武带来的灾祸。(2)今天一定决一死战,我愿与各位一起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必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n句意:从上古的虞、夏、殷、周时代,就没有督责规范他们,对他们像禽兽一样畜养,不当作人类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传统策略,却要遵循近代的失误,这是令我最担忧的,也将会给百姓带来疾苦。“禽兽畜之”,句意:对他们像禽兽一样畜养。“禽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畜”,“之”作“畜”的宾语,故“禽兽畜之”中间不能停顿,排除C;“此臣之所大忧”,句意:这是令我最担忧的。判断句,“此”作主语,“臣之所大忧”作谓语,故应在其前后停顿,这样就排除A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指我国古代两个朝代名,即夏朝和周代”错,“虞夏殷周”,文中指上古的虞、夏、殷、周四个时代。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D.“皇帝不赞同他的观点”错,原文是“书奏,天子召见,谓曰:‘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皆拜为郎中”,可见,皇帝赞同他的观点。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及”,等到;“崩”,帝王死亡;“畔”,通“叛”,叛乱;补上“灭世绝祀”省略的主语“秦的后代”;“穷兵之祸也”,判断句,(这)就是穷兵黩武带来的灾祸。(2)得分点:“固”,一定、必定;“为”,与,跟;“溃围”,冲破重围、突围。参考译文:\n临菑人主父偃上书。他在奏书中写道:“《司马法》说:‘国家虽然强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记作战的准备,必然会给国家带来危险。’从前,秦始皇吞并六国后,追求胜利的欲望没有休止,又想攻打匈奴。李斯劝阻说:‘不可以这样做。匈奴人没有城郭可定居,没有储备的粮食可守,迁徙流动如鸟飞,很难制服他们。派军队轻装深入匈奴境内,粮食必然断绝;粮食随军而行,会因负重贻误战机。即使得到匈奴的土地,也不会为国家带来利益,俘获他们的百姓,也不能调教役使他们防守。’秦始皇不听劝告,就派蒙恬率军攻打匈奴,军队在外十多年,死亡的人数也数不清,却最终不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兵力不足,装备不齐吗?是因为客观形势不允许啊。男子拼命地耕作,也不够粮饷,女子纺纱织布也不够做帷幕,百姓疲惫不堪。孤寡老弱得不到抚养,路上的死人接连相望,所以天下人开始反叛秦朝。后来直到汉高祖平定天下,攻略边塞的土地,听说匈奴的部队聚集在代谷之外,想攻打他们。御史成进进言劝阻说:‘不可进攻匈奴。匈奴人的习性,如同野兽一样聚集,又像飞鸟一样忽然分散,追赶他们像捕捉影子。现在凭陛下的盛德去攻打匈奴,我私下认为很危险。’汉高帝不听他的劝告,于是率军向北到达代谷,果然发生平城被围的事件。高皇帝后悔不已,便派刘敬前往缔结和亲的盟约,此后天下安定下来,便都忘记双方动干戈的事了。匈奴难以制服,不是一代了。侵扰掠夺人畜财物,成为他们的职业,他们的天性就这样。从上古的虞、夏、殷、周时代,就没有督责规范他们,对他们像禽兽一样畜养,不当作人类看待。陛下不向上看虞、夏、殷、周的传统策略,却要遵循近代的失误,这是令我最担忧的,也将会给百姓带来疾苦。”严安上书说:“从前秦始皇踌躇满志,好大喜功,只想威扬海外,于是派蒙恬率兵向北攻打匈奴,又派尉屠睢率领水军攻打越人。在这个时期,秦朝兵连祸结,在北方与匈奴作战,南方又陷入百越之地,军队驻扎在无用之地,只能进而不能退。经过十多年,成年男子当兵打仗,成年女子转运粮食,生活艰难困苦,活不下去,纷纷自尽于道旁的树上,死的人一个接一个。等到秦皇帝去世,天下叛乱,秦的后代被灭,断绝了祭祀,这就是穷兵黩武带来的灾祸。所以,周王朝的灭亡是因其衰弱,秦王朝的灭亡是因其强盛,都是不改变国策造成的结果。现在,朝廷征服南夷,诱使夜郎国前来称臣,降服羌人和僰人,攻占葳州,建筑城邑,深入匈奴内地,焚烧他们的龙城,议论的人都称赞这样的做法。实际上这样做只是群臣得到好处,对国家来说并不是长久的计策。”奏书上呈汉武帝,武帝召见他们,问他们:“你们原来都在哪里?为什么这么晚我们才相见!”任命他们做了郎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和吴仲庶池州斋山画图王安石省①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②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③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④。【注】①省:唐宋时中央高级机关名,约相当于今日中央的部。②胜势:指齐山形胜。③杜郎诗:指杜牧登临、游览斋山后写有《九日齐山登高》一诗。④离堆:在四川南充县东南,诗中借指斋山。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安石写作这首诗前,吴仲庶写了一首斋山画图诗,本诗依照吴仲庶原诗的韵而创作的。B.王安石写自己在座上欣赏画卷,图中生动、形象、别致的斋山美景随之呈现在读者面前。\nC.“雅怀”赞美了吴仲庶高雅的情怀,并体现了诗人欣赏到斋山美景图时的喜悦与赞叹之情。D.王安石诗“学杜得其瘦硬”,他晚年诗风低沉郁结,寓理于景,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15.诗歌最后两句如何巧妙地赞扬这副画作,请简要说明。【14~15题答案】【答案】14.D15.①比喻。将画作中描绘的江中卷起的浪花比作“春雪”,形象地描绘出浪花翻腾的场景,使得画面内容更有动态美。②用典。借用杜牧登齐山赋诗典故,写出看到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写出画技之高超,画作之精妙。③联想。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超越时空限制,使诗歌内容更为丰富,增添了艺术表现力。【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D.“王安石的诗……擅长说理,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分析错误。本诗前两联写“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登临”等词句,生动地写出了画作中斋山美景;后两联“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是对吴仲庶画作的赞美,没有体现出说理。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最后两句中“更想杜郎诗在眼”句,“想”字,结合注释“杜郎诗”,可见是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眼前画作联想到杜牧登山赋诗,由画中的浪花联想到春雪。由杜牧登齐山赋诗这个故事,写这幅图画仿佛就如杜牧一般亲自登山游览,置身景中,可见运用了用典手法。由“一江春雪下离堆”,“春雪”指江水激起的浪花一片雪白,以“春雪”比喻“浪花”,可见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手法,写出效果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甫在《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降临人间的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阿房宫赋》最后写了三件史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项羽火烧阿房宫,三件事共同表现了秦王朝土崩瓦解的下场,突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16题答案】【答案】①.三顾频烦天下计②.两朝开济老臣心③.霓为衣兮风为马④.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⑤.楚人一炬⑥.可怜焦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名篇的能力。重点字有“烦”“霓”“炬”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于是我把目光转向大自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我才开始______________到真正的美。它像是挟有万钧之力的迅电,从天而降,使你震惊而______________;它又像______________的细雨,点点滴滴,使你温润而青春;它又像和煦宣人的风,丝丝缕缕,使你平和而诗意。它时而显得这样深奥,时而又像是一场梦。它似乎无所不在,却又这样难以捕捉。为了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我曾经长途跋涉,不惜辛劳。我曾站在泰山之巅,迎着凛冽的山风,苦苦地等待着朝阳。我也曾漫步在月光下的西子湖畔,夜阑人静,仰望那深不可测的星空。长江三峡的雄伟奇观令我赞叹,阳朔山水的空灵飘渺使我迷醉。在尼亚加拉,万马奔腾倾泻而下的大瀑布使我在______________状态下感受到大自然伟大力量的美;在那玻利,宁静的碧海和旖旎的风光把我带进了梦幻般的世界。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更曾领略到“红于二月花”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的辽阔之美。但是,大自然之是不一定要这样费力去寻找,只要你是有心人,就能在似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一条无名的小溪,一丛带着朝露的野花,沐浴在阳光下的原野,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晚霞,有时同样能给予你非凡的美的享受。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领略征服润物无声胆战心惊B.领会征服潜移默化胆战心惊C.领略慑服润物无声惊心动魄D.领会慑服潜移默化惊心动魄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nA.写得不错。——他怎么还不来?B.“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一块上猛咬了一口。C.“——-哗——”,我循声望去,原来是保洁阿姨在扫银杏叶。D.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它的荣誉和赞颂?19.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曾欣赏过西奈“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也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辽阔之美。B.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更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辽阔之美。C.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也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辽阔之美。D.我曾在西奈的荒漠里欣赏到“大漠孤烟直”的苍凉之美,也曾领略到“红于二月花”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的辽阔之美。【17~19题答案】【答案】17.C18.D19.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会: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本处是在说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到大自然真正的美,所以选用“领略”。征服:用武力使(别的国家、民族)屈服;(意志、感染力等)使人信服或折服。慑服:因恐惧而顺从,使恐惧而屈服。本处是说大自然使你震惊从而“屈服”于它的美,所以选用“慑服”。润物无声:指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变化。本处形容细雨,所以选用“润物无声”。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后形容使人感到十分惊险、紧张。本处的主语是人,所以选用“胆战心惊”。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文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A.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nB.破折号表示说话的中断。C.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续。D.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处语病:一,“更”不合逻辑,前后是并列关系,所以将“更”改为“也”;二,“曾领略到‘红于二月花’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的辽阔之美”语序不当,本句和前一句应保持句式一致,所以将“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改为“领略”的状语,即“也曾在新英格兰连绵数百里的枫林中领略到“红于二月花”的辽阔之美”。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C。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身高由遗传和外部环境共同决定,那么谁占的比重更大呢?目前的研究普遍认为,遗传因素占到70%~80%,也就是说,①_________________。说到这里,该有人提出疑问了:有些父很高,孩子却不高;②_________________,孩子却并不矮……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儿童的身高虽然主要取决于父母,但仍然受到多基因的影响。家庭成员的身高对孩子有一定影响,越亲近影响越大,所以兄弟姐妹、叔姨姑舅、祖父母等亲属的身高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生长潜力。③_________________,可调控的因素还有环境、营养、运动、对疾病的控制等。其中,营养是影响身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若长期营养不良,肯定会使孩子的身高滞后,毕竟正是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平均身高才得以显著增加。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睡眠,生长激素分泌在夜间深睡眠时达到峰值,长期晚睡或睡眠不足一定对长个儿没有好处。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1.概述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45个字。【20~21题答案】【答案】20.①孩子的身高主要取决于父母的身高;②而有些父母不高;③除了遗传因素之外21.如果长期营养不良,或者长期晚睡,又或睡眠不足,那么孩子的身高肯定会滞后。\n【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遗传因素占到70%~80%”可知,孩子的身高决定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即父母的身高,故此处应填写“孩子的身高主要取决于父母的身高”;②处,联系前文“有些父母很高,孩子却不高”和后文“孩子却并不矮”可知,此处应该填“而有些父母不高”;③处,在第二段的开头,要承接上文的遗传因素,而又有后文“可调控因素还有……”可知,此处应填写“除了遗传因素外”一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选用句式、压缩语段的能力。第二段主要写了孩子的身高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受环境、营养、运动、对疾病的控制等影响,并具体写了营养和睡眠不好会影响孩子长个。题目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所以在概述时可使用“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的句式,比如“如果长期营养不良,或者长期晚睡,又或睡眠不足,那么孩子的身高肯定会滞后”。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45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该图是某高中校长抓拍的照片。他将照片发到朋友圈并附上文字:“看你站在路中间,久久地仰头赏花,根本没有注意到有车子过来,那么专注,我不忍心按喇叭惊扰你,我就拿出手机拍下这美丽的瞬间。在今天的教育环境里,学生被沉重的课业负担压得根本无心关注身边的美好,所以你的凝神赏樱的姿态瞬间打动了我,这不就是一个少年在春天应有的样子吗?”\n这幅图片和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感想?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图画加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图片中,一个穿校服的少年驻足仰望头上怒放的樱花,那么专注,那么和谐,那么美好。樱花、少年、独立,透过这看似平常的画面,我们却感受到背后所透露出的美的气息。尤其是在当下众多学生被沉重课业负担压得无心关注身边美好的现状之下,这幅画面尤为可贵。美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发现美、捕捉美、鉴赏美的精神、情怀、品味和能力。而如何拥有发现捕捉鉴赏美的能力?首先少年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因为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美就无处不在,人生也会更美好;其次教育者要通过知识的熏陶来让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第三从教育部门的角度来说,要让美育落地,将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为何要提倡美育?因为美育可以丰盈人的精神,提升人的境界,开阔人的胸襟、格局,学会从“生存”到“生活”,懂得诗意的生活。樱花少年刷屏启迪我们,培养孩子的审美,需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从而对万物心怀感恩和珍惜,才能让一代代年轻人的心灵更丰盈、精神更饱满、人格更完善、能力更彰显。而这,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就这则作文来说,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①从学生角度看,要学会欣赏身边的美,捕捉身边的美;②从教育者角度看,要慧眼识美,照亮孩子发现美的眼睛,发挥美育的积极作用;③从教育功能角度看,美育对孩子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愉悦的生命体验;④从教育内容角度看,美育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美术,更应该让青少年发现美,对万物心怀感恩和珍惜。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中樱花少年引出当下更多埋头书本的学生,引出美育在现实生活中缺失这一话题,并明确自己的观点,如“以美育人,时代所需”;接着可以追溯历史,列出历史上重视美育的事例,如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于人格培养的作用,如蔡元培先生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然后联系当下美育的现状,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指出美育缺失的危害,并指出“以美育人”对当下的意义;最后可以发出呼吁,也可以再次表明态度。立意:1.樱花少年刷屏,美育就要善于从孩子的身边做起。2.愿每个少年都能“看见”花开的声音。3.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n4.主动寻找美,让人生更多彩。5.让美育成为灵魂的必修课。6.弃功利之风,扬美育之骨。7.以美育人,时代所需。8.涵养心灵,美育人生。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宁夏银川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解析版)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北京市三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三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化学考试试题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2:53:17
页数:20
价格:¥5
大小:230.1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