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2022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克拉玛依市2022年高三年级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卷面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舞剧编剧确实和纯文学的编剧不一样,叙事的方式是跟着舞蹈走的,而不是跟着文字走。当我们在写作文字的时候,并不是去创作文字本身,而是通过文字、通过文学为舞蹈创造一个表达空间。《只此青绿》是一个好的舞剧文本,它创造了属于舞蹈、属于这个作品本身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只此青绿》的出现对于中国古典舞蹈创作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年轻一代的编导,对于整个舞蹈尤其是古典舞蹈的表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较大的启示:古典舞蹈的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的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我们对于古典舞蹈有很多争论,或者说很多纠结,有时候纠结于原来的都是好的,我们一定要回去。这本身从研究上来说、从积累上来说没有错,但从创作角度上来说,古典舞更需要想象,更需要创新。《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整个作品在立意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可圈可点。通过展卷人和画卷背后无数人的付出的角度进入,摆脱了从画卷本身的样式进行模仿的创作模式,进入到情感和精神的层面,这样舞蹈的表达空间一下就出来了。其中有两个令我感动的地方。一个是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把“江山”和“人民”这两个概念融到了一起——不是用文字去表达“江山即人民”,而是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去表达,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还有一个是古今两个时空的对话,展卷人和王希孟之间隔着长卷的对望是一个动情点。这两个感动点一个从横向上把工匠群体和艺术精神都融进舞剧里,一个从纵向上跨越时空达到了今天和古代的共情。这两个维度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所以好的舞剧一开始的创意都是由一个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初始点生发出来的,《只此青绿》创造了一个新的叙事表达方式,充满想象,不是纠结于旧的、原来的传统,不是纠结于已有的古典舞本身的动作体系和样式。在古典舞很多的比赛创作当中,模式化、人物选材的重复一直为人诟病,但是当你真正去把创作空间开掘出来之后,古典舞的意象、精神和样式的表达是非常自由的。\n《只此青绿》能够成为一个现象级的作品,不管是对舞蹈创作的发展,还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建构方面,都带来了非常多的启示,这也表明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确实是进入了新时代。(摘编自许锐《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舞蹈编剧的叙事方式是跟着舞蹈走的,是通过文字、文学为舞蹈创造一个表达空间。B.《只此青绿》启示古典舞蹈创作或者说传统舞蹈创作在今天需要的是想象而不是迷思。C.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入画,通过舞蹈的视觉样式去表达,通过舞蹈完成立意的舞台转化。D.如果能真正把创作空间开掘出来,那么古典舞的意象、精神和样式的表达是非常自由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从舞剧编剧和纯文学的编剧不同切入,说明舞剧文本有独特的表达方式。B.文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论证《只此青绿》构成了精妙的舞蹈立意和叙事方式。C.文章从舞蹈创作发展和传统文化重新构建两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现状。D.文章由总说到分说,从形式到内容,层层论证《只此青绿》舞蹈剧受人喜爱的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对“创新表达”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只此青绿》打破常规思维,摒除固有的传统,更多运用想象,达到了艺术新高度。B.《只此青绿》想象展卷人和画卷人之间隔着长卷的对望,达到今人和古人情感的共鸣。C.《只此青绿》表达“江山即人民”的舞蹈立意,代表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D.《只此青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对以传统文化为底色的表达方式的创新。【答案】1.C2.D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最让人称道的就是入画”表述有误,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三段“一个是入画,最让人称道的就是把‘江山’和‘人民’这两个概念融到了一起——不是用文字去表达的‘江山即人民’,而是通过入画舞蹈的视觉样式去表达,通过舞蹈完成了立意的舞台转化”可知,“最让人称道的”是“‘江山’和‘人民’这两个概念融到了一起”,而不是“入画”。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D.“由总说到分说”\n表述有误,本文并不是采用由总说到分说的论证方法。文章第一段引出话题,第二段从创作角度来说进入了一个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从第二段到第四段进一步论述《只此青绿》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在古典舞的创作上、在样式的开掘上完全进入了自己的轨道,主体部分为层进式论证。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摒弃固有传统”错误。原文“没有背负传统的包袱”“对传统文化的重新构建”,不是去摒弃固有传统,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发扬与创新。故选A。(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乡土培植出来的人已不复为乡土所用,这是目前很清楚的现象。他们“已经回不了家”,是不愿,也是不能。在没有离乡之前,好像有一种力量在推他们出来,他们的父兄也为他们想尽方法实现离乡的梦,有的甚至为此卖了产业,借了债。大学毕业了,他们却发现这几年的离乡生活已把他们和乡土的联系割断了。在学校里,即使什么学问和技术都没有学得,可是生活方式,价値观念却必然会起重要的变化,足够使他自己觉得已异于乡下人,而无法再和充满着土气的人为伍了。如果有大学生真的回乡了,他向哪里去找可以应用他在大学里所学得的那一套知识的职业呢?事实上,大学并不是为乡土小区造人才的。一个乡间出来的学生学得了一些新知识,却找不到一条桥可以把这套知识应用到乡间去;如果这条桥不能造就,现代的教育,从乡土社会论,是悬空了的,不切实际的。乡间把子弟送了出来受教育,结果连人都收不回。从这方面说,现在这种教育不但未能让中国走向现代化,反而成了吸收乡间人才外出的机构,有一点像“采矿”,损蚀了乡土社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重建》)材料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15日表示,将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重点培育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入乡人员,今年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万以上。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城市就业容量下降、乡村产业发展造成“家门口”就业机会增多等原因,去年底,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首次出现双项负增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返乡入乡创业就业面临着巨大机会。”刘鑫说,目前,我国32%的农产品没有加工、33%\n的乡镇没有商品市场,返乡入乡人员可以围绕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创业就业。同时,可立足特色产业、绿水青山等资源,借势电商、网络直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人是创业就业的核心要素。要推动返乡入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农村妇女等“四支队伍”创业就业,培育一批扎根乡村、创办乡产、带动乡亲的创业就业主体。(摘编自新华社《农业农村部:2021年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万以上》)材料三在新疆的基层乡村,也有越来越多年轻人挥洒青春汗水。近年来,乌尔禾区推进庭院经济,引导村民将宅基地交给村委会,由专业公司打造民宿。2018年,样板民宿“玫瑰花园”建成,2019年营业额高达192万元,老百姓感受到旅游业的红利。2020年3月,乌尔禾镇查干草村和哈克村104名村民联名倡议以自家房屋、庭院建民宿。区委连续7天开会讨论,列出400余条问题清单用于完善相关政策。2019年7月,大学毕业的韩丽君放弃留在郑州工作的机会,回到查干草村,从村务专干做起。在乌尔禾区推进庭院经济工作中,韩丽君主动请缨成为政策宣讲员。“我是查干草村走出的孩子,我翻阅资料,吃透政策,再了解乡亲们的诉求。”“参与项目的老年人能免费住进养老公寓,平时种花种草。其他村民被安置在城里新建的凤翔小区,大房子,有电梯,享受舒适的现代化生活,每户还能享受项目分红!”韩丽君还作产权制度改革、教育事业发展、乡村旅游等主题宣讲。她期待更多有情怀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共促乡村振兴。(摘编自《中国青年报》《扎根新疆热土的年轻人》)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费孝通认为,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家乡,是因为找不到可以应用大学里所学的相关知识的职业,现代教育已经损蚀了乡土社会。B.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城市就业容量下降、“家门口”就业机会增多,2020年底农民工总量和外出农民工首次出现双项负增长。C.要推动返乡入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农村妇女等创业就业,就要培育扎根乡村、创办乡产、带动乡亲的创业就业主体。D.韩丽君在乌尔禾区推进庭院经济工作中主动请缨成为政策宣讲员,还作产权制度改革、教育事业发展、乡村旅游等主题宣讲。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分析了乡土培植出来的人已不复为乡土所用以及他们“已经回不了家”的原因。B.材料二提出当前返乡入乡的巨大机遇和发展路径,重点需要培育的是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C.材料三报道一名返乡大学生扎根农村的经历,说明年轻人回到农村也能发挥青春价值。D.三则材料从整体到局部,从不同角度对乡村发展提出建议和思考,指出培育人才的重要性。6.请结合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为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更好吸引和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4.D5.B\n6.①从大学教育层面来看,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学得了一些新知识,并可以把这套知识应用到乡间去的方法;②从职业培训的角度看,应该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重点培育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入乡人员;③从产业配置的角度看,可立足特色产业、绿水青山等资源,借势电商、网络直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④从有青年学生角度来看,应该心怀梦想,担当责任,积极返乡就业创业,挥洒青春汗水,共促乡村振兴。【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家乡”错误,大学生有的是“不愿”,有的是“不能”,这是费孝通先生的假设,并不是绝对的观点。B.“由于疫情影响,导致城市就业容量下降”逻辑关系不当,材料二第二段表述为“由于疫情影响、部分城市就业容量下降、乡村产业发展”,三者之间为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C.“要推动返乡入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农村妇女等创业就业,就要……”条件关系理解错误,原文“要推动返乡入乡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农村妇女等“四支队伍”创业就业,培育一批扎根乡村、创办乡产、带动乡亲的创业就业主体”的表述,并不构成条件关系。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重点需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分析错误。原文材料二第一段表述为“重点培育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入乡人员,今年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万以上”。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就大学教育层面而言,由材料一“如果有大学生真的回乡了,他向哪里去找可以应用他在大学里所学得的那一套知识的职业呢?”“一个乡间出来的学生学得了一些新知识,却找不到一条桥可以把这套知识应用到乡间去;如果这条桥不能造就,现代的教育,从乡土社会论,是悬空了的,不切实际的”可知,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学得了一些新知识,并可以把这套知识应用到乡间去的方法。就职业培训的角度而言,由“将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重点培育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入乡人员,今年要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20万以上”可知,应当提升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和精准性,重点培育有资金积累、技术专长、市场信息和经营头脑的返乡入乡人员。\n就产业配置的角度而言,由“返乡入乡人员可以围绕生产、加工、流通、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创业就业。同时,可立足特色产业、绿水青山等资源,借势电商、网络直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可知,应当立足特色产业、绿水青山等资源,借势电商、网络直播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就青年学生角度而言,由“韩丽君主动请缨成为政策宣讲员”“我是查干草村走出的孩子,我翻阅资料,吃透政策,再了解乡亲们的诉求。”“她期待更多有情怀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共促乡村振兴”等句可知,应当心怀梦想,担当责任,积极返乡就业创业,挥洒青春汗水,共促乡村振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世间》(节选)梁晓声马赛夏季的阳光将她的脸晒成了古铜色,那是令大部分法国女性特别欣赏,令大部分法国男人着迷的一种肤色。每天上班,她都要对着镜子仔细将头发盘起,绝不允许有一丝乱发。她那么认真,不仅是出于爱美之心,也是职业使然。法国人对职业女性的仪表要求非常苛刻,着装打扮随便不但会令服务对象不悦,有时甚至会遭到理直气壮的投诉。周蓉很在乎自己作为职业女性能否给人以自信而美好的印象——确切地说,能否给法国人特别是法国女人那种印象。走在街上,周蓉仍像当年是大美人儿时那样引起很高回头率,往往还是青年男女们的。不是因为她仍有多么美,而是因为她那略显忧郁又高傲的气质。她的神情经常略显忧郁,也是必然的。她内心高傲的理由却是,在近十二年里,她几乎使自己成为法国文学的忠实守望者了。她头脑里吸收的关于法国文学的知识和见解,已非一般法国人所能相比。有时,她甚至会感到一种寻找不到交流对象的孤独。一次,在从马赛前往里昂的列车上,她碰巧与一位老先生并坐在一起。对方见她在读乔治·桑的小说集,忍不住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读这样的书?”那是她从旧书摊上以极少的钱买的。她微笑着说:“有趣。”于是,两人之间开始了热烈的对话:“乔治·桑从没写过多么有趣的小说,她过时了!许多法国青年已经根本不知道她的名字了。”“对于我,她并没有过时,我也不是法国青年。”“但是,她的小说究竟有什么吸引您呢?”\n“我觉得,她如同法国的一副假面具。法国以及法国文学,在古典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与现代派潮流的影响之间至今无所适从,这种矛盾心理最早反映在乔治·桑身上和她的小说中。她想做贵族客厅里的沙龙女王,又想做现代派的弄潮儿。她确定不了自己究竟应该怎样,便以奇装异服和荒唐行径来减压,捎带戏弄一下关注她的人。如今的世界也处于继承传统和迎合现代的矛盾之中,只不过世人已经麻木,不像乔治·桑那么敏感罢了。”“您是哪国人?”“中国人。”“您怎么会是中国人呢?”“我怎么不可以是中国人呢?”“您肯定有一部分欧洲血统!我们法国的?或者英国的,德国的,丹麦的,希腊的?我想我猜对了,您的侧面具有一种希腊女性特有的美感……”对方是位斯文的老先生,但强烈的好奇心使他的表现有些唐突。二OO一年,不论公费还是自费到法国的中国大陆人尚十分有限,能在马赛或里昂见到的则更少,这使普通法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如果谈得上印象的话),大抵是衣着刻板、反应迟纯、表情迷惘、唯唯诺诺,这些形象大多来自早期电视新闻画面和外国电影。中国女人则要么贫穷愚钝可怜兮兮,要么是珠光宝气俗不可耐。法国老先生从没遇到过像周蓉那样气质不凡又有独立思想的中国女性,他接着追问道:“也许我理解错了——您来自台湾吧?”“不,我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我是大陆工人的女儿,一位农民的孙女。”周蓉有些不悦,感觉遇到了挑衅。这时,列车停在了一个小站。……后来她得知对方是一所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她曾想主动联系他,心存几分也许会通过他在大学里谋到一个职位的闪念,但那念头随即很快打消。她对中国的思念强烈无比,归心似箭。每次面对镜子,她都会对镜中的自己感到无法言表的陌生——不仅因为曾经的一头乌发日渐银丝缕缕,眼角日渐细密的鱼尾纹,还因为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女性,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过去在国内,她当然也明白此点,但从未像在法国十二年里这么感受强烈。(节选自《人世间》下部第四章第八节,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一系列细节描写,体现主人公周蓉努力将自己与外界环境融合,如皮肤晒成古铜色,上班保持精致的仪表,成为法国文学的忠实者等。B.小说对主人公的刻画手法丰富多样。有简洁有力的语言描写,有细腻的心理描写,也有丰富的细节刻画,使人物血肉丰满,真切感人。C.小说通过周蓉对乔治·桑小说的深刻见解而引起法国教授对周蓉国籍和血统猜测的情节,表现出了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的崇尚。\nD.文章写了周蓉的国外生活,表现了普通人的奋斗、担当精神以及融入血液、不会割舍的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8.小说开头写周蓉每天上班对着镜子认真梳妆,结尾写她每次面对镜子都感到陌生。周蓉为什么会对自己感到“陌生”?9.《人世间》这部作品向我们传达人生虽然卑微,但是我们可以活得崇高的价值取向。假如回到祖国的怀抱后,周蓉成为一名知名人士。在某校毕业典礼上,她向大学生致辞,表达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思考。请结合文本,直入主题“价值取向”,写100字左右片段发言。【答案】7.C8.①因为在法国的十二年时间让她错过了年华最好的时光。“曾经的一头乌发日渐银丝缕缕,眼角日渐细密的鱼尾纹”。②更加体会到与祖国的骨肉难离。“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女性,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9.大家即将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遇到不同的人物,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希望大家在面对他人或善意或不好的看法时,能能够积极面对,展现自己的自信与美好;面对挑剔的眼光和不被认同时,优雅而从容地亮明自己的身份,严于律己,通过学习涵养自己的气质;面对生活的孤独与困境,却能够坚定地不忘自己的身份,坚决回到亲人祖国身边。谢谢大家。【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表现出了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的崇尚”错,应该表现的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轻视。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根据“不仅因为曾经的一头乌发日渐银丝缕缕,眼角日渐细密的鱼尾纹,还因为作为一名中国知识女性,恰恰是在近似于流亡国外的十二年里,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可知,周蓉在法国十二年,如今已有白发和鱼尾纹,美好的青春悄悄流逝,所以面对镜中日渐衰老的自己感到陌生。离开祖国十二年之久,越发觉得自己与祖国骨肉难离,也许只有回到祖国,才能消除这份陌生感。【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情景是“在某校毕业典礼上,她向大学生致辞,表达对人生价值取向的思考”,所以要注意发言的对象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主题是“价值取向”。\n文中周蓉虽然出身低微,是“工人的女儿”“农民的孙女”,但是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丰富的学识,“她头脑里吸收的关于法国文学的知识和见解,已非一般法国人所能相比”,这让她拥有“略显忧郁又高傲的气质”。身在国外,“每天上班,她都要对着镜子仔细将头发盘起,绝不允许有一丝乱发”,展现自己“自信而美好”的一面;当法国人认为她“有一部分欧洲血统”“来自台湾”,不应是“中国人”时,她明确地亮明自己“地地道道的中国大陆人”的身份。“她得知知对方是一所大学的法国文学教授。她曾想主动联系他,心存几分也许会通过他在大学里谋到一个职位的闪念,但那念头随即很快打消。她对中国的思念强烈无比,归心似箭”,在法国十二年,“她觉得自己与中国已经骨肉难离”,坚决回到亲人祖国身边。可以根据以上内容,面向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表达自己对“价值取向”的看法,鼓励或引导他们在人生之路上活得崇高,有意义,有价值。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周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魏主还平城。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皆坐贪残不法,洛侯、目辰伏诛,提徙边。又诏以“候官千数,重罪受赇不列,轻罪吹毛发举,宜悉罢之。”更置谨直者数百人,使防逻街衢,执喧斗者而已。自是吏民始得安业。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桢,坐赃当死。初魏朝闻桢贪暴遣中散吕文祖诣长安察之文祖受桢赂为之隐事觉文祖亦抵罪。冯太后谓群臣曰:“文祖前自谓廉,今竟犯法。以此言之,人心信不可知!”魏主曰:“古有待放之臣。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宰官、中散慕容契进曰:“小人之心无常,而帝王之法有常;以无常之心奉有常之法,非所克堪,乞从退黜。”魏主曰:“契知心不可常,则知贪之可恶矣,何必求退!”迁宰官令。魏主访群臣以安民之术。秘书丞李彪上封事,以为:“豪贵之家,奢僭过度,第宅车服,宜为之等制。又,国之兴亡,在冢嗣之善恶;冢嗣之善恶,在教谕之得失。高宗文成皇帝尝谓群臣曰:‘朕始学之日,年尚幼冲,情未能专;既临万机,不遑温习。今日思之,岂唯予咎,抑亦师傅之不勤。’尚书李䜣免冠谢。此近事之可鉴者也。臣谓宜准古立师傅之官,以训导太子。“又,汉置常平仓以救匮乏。去岁京师不稔,移民就丰,既废营生,困而后达,又于国体,实有虚损。曷若豫储仓粟,安而给之,岂不愈于驱督老弱糊口千里之外哉!宜析州郡常调九分之二,京师度支岁用之余,各立官司,年丰籴粟积之于仓,俭则加私之二粜之于人。如此,民必力田以取官绢,积财以取官粟。年登则常积,岁凶则直给。数年之中,谷积而人足,虽灾不为害矣。帝善之。(选自《资治通鉴·齐纪》,有删节)注:魏主即北魏孝文帝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nA.初/魏朝闻桢贪暴/遣中散闾文祖诣长安/察之/文祖受桢赂/为之隐事/觉/文祖亦抵罪B.初/魏朝闻桢贪暴/遣中散闾文祖诣长安察之/文祖受桢赂/为之隐事/觉/文祖亦抵罪C.初/魏朝闻桢贪暴/遣中散闾文祖诣长安/察之/文祖受桢赂/为之隐/事觉/文祖亦抵罪D.初/魏朝闻桢贪暴/遣中散闾文祖诣长安察之/文祖受桢赂/为之隐/事觉/文祖亦抵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位归第,文中指辞去官职回家,与“解官”“致仕”“乞骸骨”“解褐”同义。B.僭,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C.免冠,意思是脱去帽子,古时表示谢罪,后来表示敬意。文中表前一含义。D.籴,买米的意思,引申为买入之意。“粜”意与“籴”相反。卖米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冯太后认为人心要克服贪婪的欲望,像王桢这样崇尚廉洁的人在钱财利益的诱惑下,也会利用权利接受贿赂。B.中散大夫慕容契进言,知道人心是不可能不变的,贪婪是令人厌恶的,得到孝文帝的赞同,提升他为宰官令。C.高宗文成皇帝在谈论自己学习不足的时候,高宗认为不只是自己个人的过错,也有师傅管教不严、做事不勤勉的原因。D.秘书丞李彪认为安定百姓,应该事先把粮食储存起来建立粮仓,灾荒时节将粮食发放给灾民,比把百姓驱赶到远方要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更置谨直者数百人,使防逻街衢,执喧斗者而已。(2)国之兴亡,在冢嗣之善恶;冢嗣之善恶,在教谕之得失。【答案】10.D11.A12.B13.(1)北魏重新设置数百名恭谨正直的人员,让他们在城邑的街道上巡逻防卫,捉拿任意喧闹打斗的人。(2)一个国家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亡,关键在于帝王承继人是善良还是酷恶,而继任者的善恶,又在于教育训导的得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最初,北魏朝廷得知拓跋桢贪婪暴虐,就派中散吕文祖抵达长安调查,吕文祖暗中接受了拓跋桢的贿赂,为他隐瞒了事实真相。事情被查以后,闾文祖也受到了同样的处罚。“诣长安”和“察之”是连动短语,不可断开,排除AC;\n“事”是“觉”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与……‘解褐’同义”错误,“解褐”意思是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中散大夫慕容契进言,知道人心是不可能不变的,贪婪是令人厌恶的”错误,“知道人心是不可能不变的,贪婪是令人厌恶的”是魏孝文帝说的,不是慕容契进言。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置”,设置;“谨直者数百”,定语后置;“执”,捉拿。(2)“冢嗣”,嫡长子,此处指帝王承继人;“谕”,使……明白,训导。参考译文:北魏孝文帝回到平城。北魏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拓跋目辰、长安镇将陈提等人都因贪婪残暴、行为不轨而获罪,尉洛侯与拓跋目辰被判处死刑,陈提流放到边远地区服役。北魏孝文帝还颁诏说:“朝廷设置负责侦察内外的官员有一千多人,他们对于犯有重罪的人,只要收到贿赂,便不再举报,却对犯罪较轻的人吹毛求疵地揭发检举,应当将侦察内外的官员全部罢除。”北魏重新设置数百名恭谨正直的人员,让他们在城邑的街道上巡逻防卫,捉拿任意喧闹打斗的人。从此,官吏与百姓才得以各安本业。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拓跋桢,因贪污罪当处死。最初,北魏朝廷得知拓跋桢贪婪暴虐,就派中散吕文祖抵达长安调查,吕文祖暗中接受了拓跋桢的贿赂,为他隐瞒了事实真相。事情被查以后,吕文祖也受到了同样的处罚。冯太后对大臣们说:“吕文祖以前自称廉洁奉公,而今竟也贪赃枉法。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人心叵测,难以探知。”孝文帝说:“古代有一种待放的大臣。你们在座的如果扪心自省,认为自己不能克制贪欲,允许你们辞职回家。”宰官、中散大夫慕容契进言说:“小人之心常变,帝王的法律却是永恒不变的,以常变之心去应付不变的法律,恐怕不是我所能够担当的,所以,我请求辞职免官。”孝文帝说:“慕容契知道人心是不可能不变的,就一定知道贪婪是令人厌恶的,你何必请求辞职呢!”于是提升他为宰官令。\n孝文帝向文武百官们询问安定人民的办法。秘书丞李彪呈上密奏,认为:“豪门富贵人家,奢侈挥霍没有限度。所以,对他们的住宅、车马和衣服,都应该制定一个标准进行管理。另外,一个国家是走向兴盛还是走向衰亡,关键在于帝王承继人是善良还是酷恶,而继任者的善恶,又在于教育训导的得失。文成皇帝曾经对文武百官们说:‘朕从前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年龄还小,心还不能专一;等到后来登上帝位,亲自日理万机了,又没有多余的时间温习以前的功课了。今天想起来,岂能说只是我个人的过错,也是师傅管教得不严,不勤勉努力的结果。’当时,尚书李䜣立刻脱下帽子,请求处分。这是不久前发生的事,值得借鉴。我认为,应该以古代方法为准绳,也设立师傅这一官职,让他们专门引导太子。“另外,汉朝曾经在平时设置常平仓,遇到灾荒年月,就用仓中的粮食救济灾民。去年,京城农作物歉收,如果把老百姓都迁移到丰收富裕地区,这样既荒废了人民正常的生活劳作,又要面临艰难困苦、千里流离的困境,才能到达目的地,而且对于国家来说,损耗也很大。为什么不事先把粮食储存起来建立粮仓,安安稳稳地发放给灾民?这难道不比把老老少少驱赶到千里之外去乞讨糊口更好些吗?所以,朝廷应该在州郡正常的税收中抽出九分之二,将京城全年开支剩余的费用全部拿出来,分别建立管理机构,在丰收时买进粮食,全部储存在仓库里,遇上歉收年月,就可以加两分利卖给老百姓。这样一来,老百姓一定会努力种田,用以购买官府的绢帛,积蓄钱财,用来购买官府的粮食。丰收年月,就一直储存,等到灾年,就直接出售给老百姓。几年之内,我们就会储存大量的粮食,而且老百姓人人充足,即使是有什么灾荒,也不会造成多大灾难。孝文帝认为他说得非常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浣溪沙(南宋)张孝祥①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②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①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观塞即观望边塞。②鞘:鞭鞘,拴在鞭子头上的细皮条等。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要塞郊野自然之景,点明时节,晴空万里的秋日,水天空阔,上下辉映,次句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B.“澹烟衰草有无中”极目远望,把视线展开,显出边地莽莽无垠的辽阔景象,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的无限壮志。C.“一尊浊酒戍楼东”句承上启下,欲借酒消遣,而酒罢益悲,于是不禁向风挥泪,充满无限悲凉的慨叹之情。\nD.本词上阕描写望中要塞景色,景物微妙地隐呈作者的感情,下阕抒发感慨,意绪悲凉,蕴含着难以诉说的悲凉心酸。15.后人评价张孝祥词“下开辛弃疾词派的先河”,请结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答案】14.B15.用词,境界,词气雄健;塑造悲愤的爱国志士形象;情感,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偷安的愤慨,力图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表明词人渴望恢复中原的无限壮志”分析错误。这句诗可说是诗人眼前景色,内心思绪,俱是一片茫茫,表现了词人内心思绪迷茫。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后人评价张孝祥词“下开辛弃疾词派的先河”,也就是说他的词的语言风格是属于豪放派的。从词的上阕“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描写了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这句写得水天空阔,上下辉映,是荆州郊野平原地带的实景。次句切合观塞,耳目所触,一片军戎气氛。“霜日”“鸣鞘”“绣旗红”等意象鲜明,境界开阔,词气雄健。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阕“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笔,喷薄而出,力沉势雄,显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和无比宽广的胸襟,也说明了作者写诗为文的起因不是囿于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见大好江山沦落异族之手。这就为本词定下了较高的格调。从这个角度比较,两者的风格是极其相似的。本词下阕“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则是抒发作者对中原沦丧,而朝廷却无意恢复的痛苦。“万里中原烽火北”表明此时的中原正遭受战乱之中,其中含有无限难以诉说的悲惨酸辛。“一尊浊酒戍楼东”则是北望中原,无限感慨,欲藉酒消遣。“酒阑挥泪向悲风”,酒罢益悲,真是“举杯消愁愁更愁”,于是不禁向风挥泪。秋风吹来,令人不寒而栗,感念中原未复,人民陷于水火之中,而朝廷只求苟安,不图恢复,故觉风亦满含悲意。所以,此处作者表达对南宋朝廷偏安、苟且偷安的愤慨,而其中也蕴含作者力图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n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里,作者将笔锋从沉寂远去的历史拉向切近的自身,开始追忆住事,回顾自己一生。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可堪回首”句,则是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从这个角度分析,两者的风格也是相似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善于运用神话、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在《蜀道难》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蜀道的山之高,水之曲。(2)“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被用来勉励人们保持这份美德。(3)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有故土之思又有功业未建的忧虑。【答案】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②.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③.苟非吾之所有④.虽一毫而莫取⑤.浊酒一杯家万里⑥.燕然未勒归无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标”“逆”“苟”“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端午节既是华夏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即将到来的夏季农耕旺季举行的崇拜仪式,也是儒家思想下,华夏民族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两千多年来,滔滔江水千古诉忠魂。幽怨刚强的乐音,在芦苇叶中奏鸣。韩国人曾想用他们的“端午祭”向联合国申报文化遗产,这让国人,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就丢掉了自己的传统?我们一边越来越轻慢自己的传统节日,一边却越来越多地接受了洋人的节日。洋节的得宠主要是因为背后有那只“看不见的手”在使劲地推,而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节日面临的却是大家的。商家在利润的驱动下不断为圣诞节、情人节等推出特殊商品,竭力推介各种相应的西化仪式。至于那些洋节的文化背景是什么,多数商家和消费者是不在乎的,的“小资”们为的只是追求所谓的“时尚”。\n我们必须正视全球化竞争下,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侵蚀,尤其是对青少年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影响。在消费主义的裹挟下,民众对西方文化缺乏主动意识,需要以传统节日等文化载体帮助民众确立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从而实现文化自信。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端午节既是华夏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即将到来的夏季农耕旺季举行的崇拜仪式,也是儒家思想下,华夏民族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B.端午节既是华夏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即将到来的夏季农耕旺季举行崇拜仪式的民俗节日,也是儒家思想浸润下的华夏民族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C.端午节既是华夏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即将到来的农耕旺季夏季举行崇拜仪式的民俗节日,也是儒家思想浸润下的华夏民族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D.端午节既是华夏民族作为农耕民族对即将到来的农耕旺季夏季举行的崇拜仪式,也是儒家思想下,华夏民族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日。18.一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反躬自问漠不关心趋之若鹜甄别B.扪心自问冷眼旁观如蚁附膻鉴别C.反躬自问冷眼旁观趋之若鹜鉴别D.扪心自问漠不关心如蚁附膻甄别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请简要分析其结构和表达效果。【答案】17.C18.A19.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构成:将滔滔江水人格化,永恒地倾诉着对屈原的忠诚。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屈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份量,为下文呼吁文化自信铺垫。【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端午节既是……举行的崇拜仪式……,也是……纪念日”主宾搭配不当,改为“端午节既是……举行崇拜仪式的民俗节日……,也是……的纪念”;二是“夏季农耕旺季”语序不当,改为“农耕旺季夏季”;三是“儒家思想下”介宾短语成分残缺,改为“儒家思想浸润下”。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18题详解】\n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扪心自问”,按着胸口,向自己发问,做自我检查;“反躬自问”,回过身来问责自己,指检讨自己思想和行为。语境内容谈国人要反思,“不需要自我检查”,“反躬”比“扪心”贴切,应选用“反躬自问”。“漠不关心”,对人或对事物,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漠的眼光在旁边观看,强调置身事外。根据语境,强调的是“不关心”,而非“旁观”,应选用“漠不关心”。“如蚁附膻”,比喻许多臭味相投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趋炎附势或追逐名利的肮脏行为,也比喻依附有钱有势的人;“趋之若鹜”,比喻争着追逐不好的事物,也比喻成群的人争先恐后地去围观。说“小资”们的不理性行为,“如蚁附膻”太重,应选用“趋之若鹜”。“鉴别”,辨别真假好坏;“甄别”审查辨别优劣真伪。对“西方文化”审查辨别更为准确,应选用“甄别”。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说“滔滔江水”在“诉忠魂”,并以“幽怨刚强”来形容,赋予江水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达效果:两千多年来,江水一直在奔流不息,也就在一直诉说,这其实表明中国人一直把屈原牢记在心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屈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份量,为下文呼吁文化自信铺垫。(二)(9分)市面上,有太多的励志故事试图揭示这样一个命题:①。不信你看,音乐传奇贝多芬是孤独的,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的丘吉尔是孤独的,“苹果”天才乔布斯是孤独的……仓促中,有人得出结论——凡人离非凡就差了一个“孤独”。于是,有些人开始向往孤独。而实则那些非凡之人的“孤独”,可能来自“走在前面”而不被认可,思考深邃而不被理解,背负沉重而不被接受。孤独,②,不如说是结果。因此,为了成为非凡者而踏上孤独的道路,也许只是徒劳。肤浅地追求孤独,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什么。不被理解的梦想,可能会成为起点;但让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梦想的,③,而是内心的渴望与不竭的奋斗。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1.文中包含了人们对“非凡者”存在的两个错误认知,请找出并指明其逻辑错误类型。【答案】20.①非凡者是孤独的②与其说是原因③绝不是孤独21.①“非凡者是孤独的”,把特殊现象说成普遍现象,以偏概全。②认为非凡者因为孤独所以非凡,强加因果。\n【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有人得出结论——凡人离非凡就差了一个‘孤独’”可知,本空应填:非凡者是孤独的。第二空,由后文“不如说是结果”可知,本空应以“与其”开头,构成关联关系。而“与其……不如……”是选择关系的关联词,阐述的内容刚好相反,“结果”相反的是“原因”。因此,本空可填:与其说是原因。第三空,由前文“为了成为非凡者而踏上孤独的道路”“肤浅地追求孤独,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什么”等句子可知,很多人认为孤独能实现梦想,但由后文的“而是内心的渴望与不竭的奋斗”可知,孤独是不能实现梦想的。因此,本空可填:绝不是孤独。【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逻辑推理的能力。第一处:原文通过“音乐传奇贝多芬”“丘吉尔”“‘苹果’天才乔布斯”等名人的特殊例子,得出“凡人离非凡就差了一个‘孤独’”的结论,并将“非凡者是孤独的”作为一个命题揭示。但这些例子也只是名人当中的个例,还有很多并不“孤独”的名人。因此,“非凡者是孤独的”这个命题只是孤独者当中的特殊存在,以偏概全。第二处:人们“为了成为非凡者而踏上孤独的道路”,是认为非凡者因为孤独所以非凡,这属于强加因果,作者在语段中用“肤浅地追求孤独,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什么”进行了反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四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塔勒布②世界充满不确定,而中国的未来是确定的。——王毅③要应对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确定性,这样的话,外部的不确定性就没那么重要了。——冯仑④在我们的青春里面,最美的那个词叫做不确定。不确定面向未来所有的恐惧、好奇和探险,是青年世界最美的风景和最大的权利。——吴晓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n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面对反复无常的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人陷入了迷惘的茫茫大雾之中,忧心忡忡;有人却于不确定的萧瑟风雨中笃定前行,扬帆远航。面对云波诡谲的人生之路,我认为我们要“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请君为我倾耳听: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不确定性实乃人生的常态。参差多态乃是生活的本质。现在的疫情依然牵动着国人的心。告别2020年的疫情,我们以为迎来的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却想不到疫情会再次席卷而来。吉林、上海先后成为疫情的重灾区,这种不确定性使我们更加注重日常的防护,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前段时间的东航失事事件更是引发了人们极大的心灵震荡。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旦夕之间便消失在这个世界。有人家庭幸福,有人声名显赫,有人家财万贯。然而,不确定的闸门一打开,名与利,生与死,一瞬间就成了定局。面对不确定性,我们应抱着“得之我命,不得我幸”的态度吗?我认为,既然不确定的我掌握不了,我能把握的就是我能确定的。既然未来我把握不了,我能把握的就是当下。请君为我倾耳听:等闲平地起波澜,于不确定的“山重水复疑无路”中,何妨吟啸且徐行!外界是不确定的,我们能够确定的就是自己的心志。且看王安石实行变法改革,尽管受到诸多阻挠,但他无畏前行,后来虽然招致失败,但他于不确定中勇毅前行的精神,岂不令人钦佩?且看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从黄州贬到惠州,再从惠州贬到儋州,面对政坛的云波诡谲,他坚持心之所向,吟啸且徐行,收获了“苦雨终风也解晴”。他们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没有自怨自叹,而是坚定信念,笃定前行。由此观之,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要自信笃定地应对。请君为我倾耳听:文似看山不喜平,不确定性让人生充满了无限挑战的魅力。我们看电视剧,最反感的就是千篇一律的玛丽苏剧情。主角拿着大男主、大女主剧本一路升级打怪,登上人生巅峰。我们喜欢反转,喜欢不确定性。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大戏呢?你是喜欢平平淡淡、索然无味的白开水,还是加入姜汁的可乐呢?姜是辣的,可乐是甜的,不同口味调剂的姜汁可乐才胜过白开水。你看,江梦南面对人生不确定性,自学唇语,克服重重困难,上演了一出逆天改命的人生大戏。你看,沈从文在新中国成立后被迫搁笔,转而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终成皇皇巨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试想,若是他们拿的都是大男主、大女主剧本,他们还会成为不确定性剧本中的最佳主角吗?诚然,不确定性让人心生焦虑,患得患失,但是它是人生的常态,我们能做的便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n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共有四则,是四个人物名言,但这里面有一个共性的话题,就是“不确定与确定”。第一则材料指出世界充满不确定性;第二则材料指出世界不确定,但中国确定;第三则材料以自己的确定性应对外界的不确定;第四则材料指了青春充满不确定,青春最大的权利就是以不确定面向好奇等。根据分析可知,世界或生活的不确定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应该以确定性去应对不确定性,并且敢于去面对这些不确定性。不确定的可以是现实层面,也可以是精神层面。世界是变化的、不确定的,但是很多确定性的东西又一直没有变,如生存和发展这一永恒的生命立足点,如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诸多良好的品格和美德……材料多重思辨并存。从“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希望、自信、力量和坚毅等正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带来惰性、安逸、不思进取、抱残守缺等负面的影响。在确定性状态中,我们要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止步。而从“不确定性”自身而言,它可给人们带来风险、危机以及无所适从的不安甚至畏惧,同时也会有机遇和惊喜。那么处于不确定性的状态中,要能够清醒地作出抉择,从各种变化中找到最有可能实现的路径,不在乱花迷眼中迷失自我、迷失方向。总之,我们在写作时,可以从不确定入手,不确定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正确面对这些不确定性,尤其是青年人,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但是面对不确定性,我们有些东西是确定的,尤其是一些品质和美德。比如爱国、正直、善良等等。写作中要体现一种思辨性。立意:1.在充满不确定性世界中成长。2.面对不确定性,要顺应趋势,把握规律。3.面对不确定性,要有宽容失败、允许试错的态度。4.外面世界万变,我自岿然不动。5.以确定应对不确定。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三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2022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高三三模(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山东省烟台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海南省琼海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届河南省豫北名校联盟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6-18 12:53:09
页数:19
价格:¥5
大小:59.3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