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1946年温泉屯(小说中叫“暖水屯”)第一次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这部小说不仅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更重要的,它还是一本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和大地上的作品。丁玲在投身革命、投身文学的过程中,始终有一种身心融入的热情。这种热情也是丁玲作为一个革命者和文学家的魅力所在。丁玲在参加土改工作队时,主要的工作方式是与人“聊天”。她练就了一套“与什么人都能聊到一块儿去”的本事。据与其共同参与土改工作队的丈夫陈明回忆,在丁玲领导和参与宋村土改时,她“工作做得很深入,走张家,进李家,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对那些被认为落后的群众,总是她去做工作……分浮财时,她比那些当地的干部还要熟悉当地的情况,谁家有几口人,有多少地,谁家有多少房子,质量怎么样,她都一清二楚,能做到公平合理,所以她在宋村的人缘非常好”。在创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之前,丁玲与冯雪峰通信,讨论了“平静”和“热情”的问题。丁玲是在一种平静下蕴含着热情的状态中,“沉着、坚毅而又深广明快地”投入土改工作和文学创作中去的。“热情”是驱动丁玲穿透不同年龄、经历和背景,和众人达成共情的基本动力。正是以她和不同人物的对话、理解和共情为基础,一个个鲜活人物贯穿起来的人物画廊和作家对每个人物命运的关注,构成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重要特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结束在中秋节。书中,工作队离开暖水屯,渡过桑干河,进入县城,“一轮明月在他们后边升起,他们回首望着那月亮,望着那月亮下边的村庄,那是他们住过二十多天的暖水屯,他们这时在做什么呢?在欢庆着中秋,欢庆着翻身的佳节吧!”这一幕也是丁玲现实中的经历。丁玲曾回忆起土改后的一天:当她傍晚时分走在温泉屯的街上,听到各家各户为欢庆佳节,在砧板上剁饺子馅的声音发出美妙合奏时,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份感动,丁玲以文学的方式将其记录在作品中。几年前,我实地走访了温泉屯。成片的葡萄园看起来安静祥和,著名的“槐抱榆”树下,人们下棋,聊天,玩耍,充满生机。在丁玲纪念馆中,有一个展室专门陈列了小说中人物原型的照片及介绍。小说中的人物一一浮现,坚定的张裕民(现实原型曹永明)、年轻而又有冲劲的程仁(现实原型韩义)、沉稳的赵德禄(现实原型赵全禄)、略显文弱的李子俊(现实原型李仲祥)……在村中行走,与不同年龄的村民交谈,在丁玲纪念馆中浏览,手捧一卷小说阅读,你会惊叹一部小说与一个村庄竟有如此亲密的关系,你会感慨:一部小说,除了可以写在纸上,还可以如此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的心中。(摘编自何吉贤《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循着生活脉络写活巨大变革》)材料二: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暖水屯里的“斗地主”故事。小说虽然只涉及河北桑干河边的一个小村庄,却立意宏阔,尝试以小见大,反映轰轰烈烈的解放区土改运动,它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强调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是作家以实践和经验炼成的革命史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1946年,丁玲在前往东北的途中临时落脚张家口,决定就地参加土改,先后在辛庄、东八里村、温泉屯体验生活和实地考察。由于国民党军队逼近,她只好转移到阜平,后来又前往离晋察冀中央局更近的抬头湾村,当环境稍微安定才得以写作初稿。小说里的暖水屯是以丁玲住过一段时间的温泉屯为原型的。也正是在创作期间,她听说村子已经被敌军占领,非常担心记挂那里的乡亲,也有意识地收集桑干河一带沦陷后护地队展开斗争的材料。按照丁玲的计划,小说将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初稿只写到第一阶段。由于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她暂停写作参加土地平分,在此后的差不多半年时间担任获鹿县工作组长,负责五个村的土改工作。以这些生活、工作为基础,丁玲又进一步修改、补充。因为多方面原因,丁玲最终未能完成原计划的“三部曲”。但从创作过程来看,她一方面领会政策,一方面非常重视个人体验。不仅暖水屯脱胎于熟悉的温泉屯,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如钱文贵、顾涌、李子俊、刘满、黑妮、文采也有现实原型。这些乡村各色人等,地主、乡绅、勤劳致富的中农、有冤难诉的农民、地富子女、土改干部……无不凝聚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摘编自熊权《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经验和实践炼成的革命史诗》)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一部革命史诗,也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声誉的中国革命文学作品。B. 土地改革胜利以后,丁玲为百姓生活得以改善而感到幸福,情感的投入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功的原因之一。C.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土地改革为主要内容,用“聊天”的方式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变革。D.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循着生活的脉络,写活了巨大的变革,使小说与村庄有了十分吻合、非常紧密的关系。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言说乡土中国的主潮与正义,表现出土改运动的复杂性和合理性。B. 用心写一本书,能够既写在纸上,还可以生动地刻在大地上,印在普通人心中。C.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人物形象基本来自现实原型,凝结着作家观察、揣摩的精心和苦心。D. 小说计划写斗争、分地、参军三个阶段,但最终只写到第一阶段,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立意宏阔且尝试以小见大”一项是(3分)A. 身入心入情入,把小说生动地刻在大地上。B.  小说只涉及一个小村庄,却反映了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C.小说是丁玲创作生涯的里程碑、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D. 小说镌刻在普通人的心里、写在历史上。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写作思路。(3分)(二)现代文阅读II(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红旗飞舞 魏巍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三阶段的作战地区在北汉江以西、金化以东和金城以南的弓形战线上。郭祥所在的第五军,对这里的地形比较熟悉,被调到这个地区来,准备对黑云岭的敌人展开进攻。7月12日上午,师政治部派人来授予担任突击任务的三连一面红旗,要他们把它插上黑云岭的主峰。三连的战斗情绪顿时达到沸腾状态,全连都在红旗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黄昏时分,突击营向前开进。邓军和周仆站在交通沟旁边,与出击的战士们一一握手。军文工团和师文工队的男女队员敲锣打鼓,喊着口号,说着快板。松树杈挂着的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送着《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与《歌唱祖国》的歌曲。“小钢炮”在前面高高地举着红旗,战士们一个个挺着胸脯,步伐越发显得威武雄壮了。敌我阵地之间,横隔着一道宽阔的金城川。为了在攻击时避免敌人炮火的拦阻射击,同时为了迅速而突然地攻上敌人阵地,指挥员们费了许多心思,才想出一个新奇的办法,就是事先在敌人的山脚下秘密地挖一些屯兵洞,使部队在攻击之前偷偷地潜伏在这里。郭祥的突击营于当晚午夜时分偷渡过那道宽阔的大川,在敌人山脚下的林莽之中潜伏下来。这种战斗方式,使各级指挥员在精神上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他们惟恐敌人有一丝一毫的察觉,也惟恐哪一位战士在敌人盲目的射击下负伤而忍受不住。郭祥和老模范蹲在一个小小的洞子里,真是觉得百爪挠心,实在难捱。终于天又黑下来。总攻时间一秒钟一秒钟地迫近了。通讯员小牛两只眼眨也不眨地望着我方阵地。当秒针刚刚踏上下午九点钟时,只听他尖声尖气地欢叫了一声:“看,信号弹飞起来啦!”话音未落,人们就觉得身子猛地一震,炮火的风暴遮天盖地地轰鸣起来。郭祥和老模范等人立即出了洞口,向我方阵地一望,只见三颗红色的信号弹,还飘坠在空中。数百门大炮出口的闪光,像连续不停的闪电,把半面天空照得通红。尤其是成批的火箭炮弹,拖着长长的火尾巴从顶空穿过,像赤红的钢板一样,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使整个的大地都为之震动。这场炮火急袭,整整进行了20分钟。霍地又腾起三颗绿色的信号弹,郭祥立即跃出洞口,举起驳壳枪高喊了一声:“同志们!冲呵!”部队在激越的冲锋号声中,向着黑云岭的主峰冲去。在火光与硝烟中,可以看到三连突击排的前面,有一面鲜艳的红旗,火团似地在向前滚动。冲在最前面的是乔大夯率领的爆破组。他们拿着爆破筒,挟着炸药包,向前飞快地跑着。山坡上共有七道铁丝网,已被炮火摧毁了五道,第六道也被他们迅速炸开,只剩下最后一道了。一个战士接着扑上去爆破。烟尘还没有散,乔大夯就领着爆破组的同志冲了上去。哪知冲到跟前,才发现这道足有两公尺宽的屋脊形铁丝网,只炸开了一道小口,仍然不能通过。乔大夯立刻塞进一根爆破筒准备拉火,后面一片冲杀声,回头一看,火光里闪着一面红旗,突击排已经冲了上来,只有几步远近,爆破已经来不及了。地堡里的敌人已经清醒过来,重机枪正哗哗地射击着。如果让红旗退回去,同志们就会遭到更大的伤亡。乔大夯心里一急,登时出了一身大汗。他立刻对爆破组大声喊道:“同志们!爆破来不及啦!我们不能让红旗老等在这里。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到啦!”说着,他把手里的爆破筒往旁边一扔,就趴到了铁丝网上。爆破组的其他四个同志也纷纷丢掉了炸药包和爆破筒,挨着他那长大魁伟的身躯,在铁丝网上趴成了一排。乔大夯还一个劲儿地挥动着他的手臂,大声地喊:“同志们!快过去呀!快过去呀!”其他几个组员也跟着喊:“不要犹豫了!”“为了胜利,快过去吧!”突击排的同志停下来了,怎么忍心从自己同志的身上踩过去呢!连长齐堆心里热辣辣的,不知怎样处理才好。带领突击排的副连长疙瘩李更急得什么似的,摆着手说:“不行!不行!快下来组织爆破!”这时,郭祥和他的通讯员小牛已经赶了上来。他见到这种情景,真是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乔大夯听见郭祥的声音,又几乎用哀求的声调说:“营长!你就快下命令吧!为了胜利,你就让大家快踩过去吧!”郭祥回头一看,红旗已经停止前进,后面还拥挤着数百名战士,队伍里正在不断地增加着伤亡,就把心一横,牙一咬,把驳壳枪果断地一挥,说:“同志们!踩过去!”这一声号令,响彻云霄,震人心魂。在中国大地上,这一支战胜千难万险、冲过雪山草地的铁军,今天不得不踏着自己同志的肉身前进了。他们仿佛在一刹那间变成了生着羽翼的天兵飞上了主峰,那面在主峰上飘扬的红旗,在硝烟与火光中也显得更加鲜红了。(节选自《东方》,有删改)5.下面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数百门大炮轰击敌人阵地的场面描写中,运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我志愿军进攻炮火的猛烈。B.疙瘩李不愿从战士身上踩过去,体现了他的优柔寡断与心地善良;郭祥指挥战士们踩过去,体现了其雷厉风行与坚决果敢。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C.文章使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叙述人能够随时关注志愿军战士的言行,灵活自由地反映战争场景。D.文章情节设计别具特色,主线清晰,高潮部分主要了采用人物对话来推动情节的迅速发展,使情节紧凑,矛盾冲突非常集中。6.请结合文本,分析文中多次写到的“红旗”的作用。(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取婺州,召见濂。以李善长荐,与刘基、章、溢、叶琛并征至应天,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濂长基一岁,皆起东南,负重名。基雄迈有奇气,而濂自命儒者。太祖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乃命大书揭之殿两庑壁。顷之御西庑,诸大臣皆在,帝指《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汉武溺方技谬悠之学,改文、景恭俭之风,民力既敝,然后严刑督之。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濂之随事纳忠,皆此类也。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潜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濂状貌丰伟,美须髯,视近而明,一黍上能作数字,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于学无所不通,为文醇深演迤,与古作者并。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外国贡使亦知其名,数问宋先生起居无恙否。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虽白首侍从,其勋业爵位不逮基,而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               (节选自《明史·宋濂列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B.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C.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D.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以学校治民/则祸乱/不兴刑罚非所先也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一般不外传,仅作为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也指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起居注”指前者。B.两庑:是宫殿或祠庙的东西两廊。又特指文庙中先贤从祀之处,供奉孔子门人及历代大儒,如汉代董仲舒、唐代韩愈、宋代朱熹、明代王守仁等。C.黄老:也称黄老学说,古代一种思想流派。“黄”,指上古时的黄帝;“老”,指春秋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D.姓氏:三代(夏商周)以前,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用来分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用来分别婚姻,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濂与刘基齐名,都兴起于东南。刘基豪迈,宋濂以儒者自命。宋濂虽才华横溢,却不能像刘基那样得到重用,无法获得显赫的官爵。B.宋濂,自幼聪颖过人,记忆力超强。他博通《五经》,转益多师。他的两位老师柳贯、黄溍甚至都觉得学问在他之下,自愧不如。C.宋濂敢于直言,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现在刚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大罪呢。D.宋濂手不释卷,学问无所不通,文章醇厚精深。上门来求文章的士大夫摩肩接踵,国外的崇拜者甚至出重金来求购他的文集。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3分)(2)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采桑女[唐]唐彦谦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注]唐彦谦,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蚕之细小,桑芽之嫩的特点。B.颈联通过对比,写出因倒春寒,今年的桑叶长势堪忧,暗示了收成可能不好。C.诗人刻画采桑女,把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D.尾联一个“愁”,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12.颔联写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诗人想要反映什么样的社会问题?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作答。(4分)(三)13.默写(6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          。(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3)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三、课内基础知识(15分)1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C.罔民而可为也D.非曰能之,愿学焉1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风乎舞雩A.如会同,端章甫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良庖岁更刀,割也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1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所见无非牛者B.百姓皆以王为爱也C.兄弟妻子离散D.为之踌躇满志17.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居则日:“不吾知也!”B.未之有也C.异乎三子者之撰D.技经肯綮之未尝18.“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自《红楼梦》中谁人之口(3分)A.王熙凤B.贾母C.探春D.林黛玉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放眼全球,不少国家的国民均以支持本国产品为荣。毋庸置疑,“国潮”的底色是对国家的爱。但需要指出的是,支持国货虽源自民族道义,家国情怀也确实是国货发展__________的动力,但是仅凭爱国热情,如果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国货就无法提供持久稳固的支撑,也就无法完善国潮健康持续发展,纵观近代历次国货运动,大都起到了社会动员的作用,但在产业经济意义上积累的成果却十分有限,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列强欺凌、战乱频仍的旧中国,空有国货当自强之志,却缺乏民族企业做大做强的社会条件。因此,(    ),二者缺一不可。缺乏文化自信的深沉情怀,就会对本国的优质产品__________,在“月是他乡明”的迷思中__________;而缺少技术的深厚底气,对国货的“力挺”终究会沦为虚骄的口号。真正的国货之光,必然是民族自豪自信之光与科技自主创新之光的__________。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曾几何时,体育竞技装备和高端体育装备方面,外国品牌占据了我国的主流市场。而在日常生活中,从电脑到手机,从尿不湿到马桶盖,“洋货”的质量也让人刮目相看。如果技术上不硬气,人们面对国货,要么就是慨叹“想说爱你不容易”,要么就是尴尬的“用爱发电”。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缺一不可   视而不见   顾影自怜   相得益彰B.缺一不可   置若罔闻   自怨自艾   相得益彰C.不可或缺   视而不见   自怨自艾   交相辉映D.不可或缺   置若罔闻   顾影自怜   交相辉映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潮”既是技术潮,也应是情怀潮B.“国潮”既是情怀潮,也应是技术潮C.“国潮”既是情怀潮,更是技术潮D.“国潮”既是技术潮,更是情怀潮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3分)A.如果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就无法推动国潮健康持续发展,也就无法为国货提供持久稳固的支撑。B.如果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就无法为国货提供持久稳固的支撑,也就无法完善国潮健康持续发展。C.如果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国货就无法提供持久稳固的支撑,也就无法推动国潮健康持续发展。D.如果没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就无法为国货提供持久稳固的支撑,也就无法推动国潮健康持续发展。五、作文(5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中,年仅14岁的全红婵跳出3个满分动作,以466.2的高分夺冠,这一成绩也成为了女子10米跳台比赛的历史最高分。网友纷纷标其为“天才”,但“天才”标签的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吃苦。全红婵的教练表示,同批人当中,全红婵是最能吃苦、且训练最积极勤奋的,确实有天赋,更有后期训练的坚持和激发。历史上许多名人对天才也有自己的评价,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布克莱说:“修凿可以使道路平直,但只有崎岖的未经修凿的道路,才是天才的道路。”上述材料能给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C“用‘聊天’的方式反映了……”错误2.DD.“只写到第一阶段,这是作品的不足之处”理解错误。3.B A.作者的写作态度和小说的意义和影响。B.小说的创作方法,体现了小说“立意宏阔且尝试以小见大”的特点。C.小说的意义和影响。D.小说的意义和影响。4.材料二先总体介绍小说的内容,对小说进行评价,进而指出小说是“丁玲深入生活的产物”,并举例论述丁玲深入生活的状况及其成书的过程。   5.B(“优柔寡断”错)6.是文章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形象,红旗一路在前,永不退缩,表现了志愿军英勇无畏的品质。彰显主题,象征着军魂与胜利,激励士兵,歌颂了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照应文章标题,使文章结构和谐、严谨。7.C 8.A 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9.A “却不能像刘基那样得到重用,无法获得显赫的官爵”,对原文语意理解有误,“不得重用”没有根据。10.(1)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2)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的人,接踵而至。11.B(A无拟人手法,C无语言描写,D“诗人直抒胸臆”有误。这个“愁”指的是采桑女的愁,不是诗人自己的愁。)12.社会问题:通过描写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3.默写(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14.D15.C16.D17.C18.D19.C(不可或缺:一点也不能缺少。缺一不可:事物的必备条件,不能缺少任何一项。根据语境,应用“不可或缺”。视而不见:虽然看到,但因心不在焉,好像没有看到一样。形容漠视,不关心。置若罔闻:虽有耳闻,却好像没有听到一样不加理会。根据语境,应用“视而不见”。自怨自艾:形容消极地埋怨自责。顾影自怜:看着自己的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根据语境,应用“自怨自艾”。交相辉映:各种光彩相互照耀。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根据语境,应用“交相辉映”)20.B(根据“二者缺一不可”及下文“缺乏文化自信的深沉情怀……”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情怀潮”“技术潮”的并列关系,据此可排除C、D两项。B项与下文陈述对应,所以选B项最恰当)21.D(A项语序不当,先“为国货提供持久稳固的支撑”,后“推动国潮健康持续发展”,B项“完善”与“发展”搭配不当,C项暗换主语。)22.作文立意是奋斗拼搏参考译文宋濂,字景濂,幼时聪敏,记忆力强,就学于闻人梦吉,精通《五经》,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又在柳贯、黄溍门下游学,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自谓不如他。元至正年间,宋濂因举荐被授为翰林编修,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  十余年后,朱元璋攻取婺州,召见宋濂。由于李善长的举荐,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授为江南儒学提举,奉命讲授太子经,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比刘基大一岁,两人都起于江南,皆负重名。刘基雄健豪放,有奇才之气,而宋濂则自命为儒者。太祖曾经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并问哪些书最值得看,宋濂推荐《大学衍义》一书,太祖于是下令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大字刻在大殿两边廊壁上。不久太祖亲临西廊,众大臣也都在场,太祖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让宋濂讲析。待宋濂讲完,太祖便说:“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民力既已疲惫,而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而以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祸乱就不会发生,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宋濂,根据事情,顺势劝谏,提出忠告,都像这样。宋濂性情诚恳谨慎,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有一次宋濂在家中与宾客一起饮酒,太祖派人暗中观察。第二天,太祖便问宋濂昨天喝酒没有,请了哪几位客人,吃些什么。宋濂一一如实回答。太祖笑道:“说得对,你没有欺骗我。”太祖暗中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并说:“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我了解他们,而对那些不善之人,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这是不敬,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若不是景濂,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上书言事的人了。”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宋濂相貌丰伟,满脸美髯,眼睛近视却很明亮,能在一粒黍子上面写几个字。从少到老,没有一天离开过书籍,对学问无所不通。宋濂文风淳厚而飘逸,可与古代作者媲美。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接踵而至。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太史公”,而不称其姓氏。宋濂虽以白发老者随侍朱元璋,其功业、爵位却比不上刘基,而一代礼乐制作,宋濂所裁定的居多。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题第17页(共18页)语文试题第18页(共1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9 09:10:50 页数:9
价格:¥5 大小:107.2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