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届河南省五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大致自春秋时期开始,“重民轻天”的思潮兴起,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个天道观问题,其实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政治问题。因为否定了“天神”的意志和力量,势必逻辑地得出必须重人事、重现实政治的结论。这一方面推动着有关治国治民理论建设的开展,促使政治思想变得系统和成熟,另一方面也要求着统治者在国家机器设置上做出必要的、适宜的调整。这就是夏商西周以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原则逐渐动摇、宗教事务官吏在政治生活中地位迅速下降的深刻背景之一。在职官制度上,宗教事务官吏比重的日益降低和其政治实际影响力的不断缩小,更是神权政治衰微的典型象征。社会生产力总体水平的提高,平民与奴隶的不满反抗,名义上的天下“大宗”——天子——地位的衰落,人们观念的变化,司政、司军、司民职官地位的迅速上升,使得神权遭到多方面的挑战,也使得那些凭依天命神意光环从事政治活动的神职官吏们,无可避免地坠入厄境。然而,先秦的政治文明进程却有自己的独特道路,早在殷商时期,王权就高度集中。而西周时的王权专制,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性质上看,与商代比都有了较大发展。在政治观念上,西周统治者明确承认“天命”,认为在政治活动中必须尊重“天命”,祈求上天的保佑。周人讲“德”,但不是以“德”去否定“天”,而是“以德配天”。所以《庄子•天下》说周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这种“以德配天”的思想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在西周时期,神权统治与世俗统治双管齐下,互为补充。但是在春秋时期,“重民轻神”“天人相分”成了一股强劲的社会新思潮。早在西周末年,就有不少诗人怨天疑天,而这股思潮的兴起,为当时不少思想家重民轻天、重民疑神思想的勃兴奠定了基础。他们重新定位了“民”与“神”'两者的位置关系,认为在民神关系中,“民”是主,“神”是次;“民”为本,“神”为末。因此,在社会政治生活中,首先要重民,而不可据神意行动。这些观点的提出,基本否定了“天”“神”的主宰地位。到了战国时代,这种“天人相分”的观念,更是普遍流行,深入人心。这股新思潮的风靡,在思想文化发展史上当然有积极的意义,它在“天人关系”上,打破了“天”与“神”的羁绊,进入了以“人”为本位和主体的理性阶段,是思想观念上根本性的解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二重性,我们对其消极性也需要有足够的认识——这股新思潮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天人之间的客观联系性与统一性。反映在现实政治实践生活领域,则是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绝对权力加以某种程度上的制衡与约束。曾经在政治治理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巫史系统,到了帝国时代,已被“倡优畜之①”了。而西汉时一代大儒董仲舒鼓吹“天人合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其初衷是为了回归古老的传统,回归巫史与政事双重制衡的方式,通过对“天人合一”的论证与阐释,以“天”的名义,约束与制衡君主的权力,即以神权限制君权,对汉武帝时代的酷吏政治、多欲政治进行迂回性的批评。【注】①倡优畜之:像对待倡优一样来拉拢他们。(摘编自黄朴民《从神职与政事的分合看先秦史演进——“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另解》)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否定“天神”的意志和力量,重视人事和现实政治的“重民轻天”思想大致在春秋时期兴起。B.随着“重民轻天”思潮的兴起,“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动摇。C.西周末年,诗人重新定位“民”与“神”的位置关系,为提出重民轻天思想奠定了基础。D.重民轻天新思潮的风靡有重要意义,它在“天人关系”上让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从两个方面诠释了“重民轻天”思潮的兴起对春秋时期政治系统演变的影响。B.文章引用《庄子•天下》中的话是为论证周人对“天”和“德”的关系的认识是“以德配天”。C.文章第四段在论证“民主神次”观点时,先梳理其发展,后诠释其政治表现,最后确定民神关系。D.文章在阐释“重民轻天”这股新思潮的意义时,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展开,使表述更加全面。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宗教事务官吏比重的日益降低和其政治实际影响力的不断缩小等情况,使得神权政治不断衰微。B.“以德配天”思想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就是神权与世俗统治双管齐下,互为补充。C.“重民轻天”思想的积极意义在于阻断了“天”“人”的联系,强调以人为本。D.董仲舒鼓吹“天人合一”是希望以“天”的名义制衡君主权力,回归古老的传统。【1~3题答案】【答案】1.C2.C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C.“诗人重新定位‘民’与‘神’的位置关系,为提出重民轻天思想奠定了基础”表述错误,根据“不少诗人怨天疑天,而这股思潮的兴起,为当时不少思想家重民轻天、重民疑神思想的勃兴奠定了基础”可见,应为“诗人怨天疑天的思潮”为“重民轻天思想的勃兴奠定了基础”。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能力。C.对于“民主神次”观点的论证在原文第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段;语段先梳理其由兴起到确立的发展历程,然后指出此观点在政治管理上的体现,最后指出其提出的现实意义及后世的发展。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A.强加因果。由原文第2段可知,“宗教事务官吏比重的日益降低和其政治实际影响力的不断缩小”,是神权政治衰微的“典型象征”,而非原因。B.曲解文意。根据“这种‘以德配天’的思想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在西周时期,神权统治与世俗统治双管齐下,互为补充”可知,缺少了“西周时期”的限制成分。C.“阻断了‘天’‘人’的联系”说法错误。由原文第5段可知,重民轻天思想的积极意义是“它在‘天人关系’上,打破了‘天’与‘神’的羁绊,进入了以‘人’为本位和主体的理性阶段,是思想观念上根本性的解放”。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距离2032年还有11年,国际奥委会就急着把2032年夏季奥运会承办权定下来。按照惯例,通常是在距该届奥运会举办还有7年时投票确定主办城市。作为2032年夏季奥运会的唯一申办城市,澳大利亚布里斯班胜出得毫无悬念。在确定好2032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城市之后,有关方还想把2036年和2040年的奥运会举办地也定下来。按照国际奥委会的意思,就是要立足长远发展,让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权。但实际情况却是,2024年和2028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工作困难重重,各地报名的时候热情都挺高,但是慢慢就相继退出了。早在2015年9月16日,国际奥委会就公布了2024年夏季奥运会五个申办候选城市,分别是德国汉堡、意大利罗马、匈牙利布达佩斯、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巴黎。不过随后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先后撤回申请,申办者只剩下巴黎和洛杉矶。眼看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快退光了,国际奥委会决定,2024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从巴黎和洛杉矶两者之间选择,败选的一方自动承办2028年的夏季奥运会。并且国际奥委会还决定自掏腰包补偿。就这样,巴黎成为2024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00亿人民币;洛杉矶成为202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地,国际奥委会资助120亿人民币。面对这种局面,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也很头痛,表示未来不排除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摘编自《2032年奥运会举办地定了,奥运会无人愿意举办,未来或变成指定制》)材料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奥运会是世界性体育盛事。以前,许多国家都希望承办奥运会,因为这样不仅可以获得向世界宣传自己的机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多国家都为争取举办权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也是经过了2000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失利的挫折之后才获得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举办权的。但是,近几年申请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却越来越少。因为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最终能否实现盈利却是一个未知数,很多时候,亏得少就算不错了。有美媒称,新建体育场馆可能需花费3000万美元。有的场馆会建立在经济价值很高的地段,但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却可能被遗弃。长时间的失修也会让这些场馆失去价值,也可能会对环境带来不良影响。如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场地开发破坏了当地的一些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其中一些动物还濒临灭绝。此外,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奥运低谷效应①”给部分国家带来过经济风险。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会结束后都进入了一段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当时希腊在举办2004年夏季奥运会之后就出现了严重的国家赤字,2005年,希腊的经济增长因此降到9年以来的低点,影响了希腊之后的经济发展。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2014年曾列出应对奥运会的未来可以采取的行动清单,比如降低招标成本以及提高奥运会所有方面的可持续性。有人甚至提议固定举办地点。而已经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和城市以后再举办奥运会时投入会相对小一些。注释:①奥运低谷效应:又称“后奥运效应”,指奥运会主办国及城市在奥运会后出现的经济衰退现象。其产生原因有奥运筹备阶段投资消费收入的激增与奥运会结束后投资消费收入的相对减少,以及奥运会后大量的体育设施闲置和体育设施维护而产生庞大的维护成本等。(摘编自《奥运会“无人申办”,因为太“贵”?》)材料三: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还是奥运会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的。也就是说,只有对自身进行改革,奥运会才会有出路。第一,奥运会必须“瘦身”“减负”。奥运“瘦身”是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他认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太多,参赛人数庞大,给承办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应该适当减少奥运比赛项目。然而,“瘦身”涉及相关各方的利益,以致“瘦身”计划一直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从目前看,长痛不如短痛,国际奥委会只有痛下决心,坚决执行奥运“瘦身”计划,减轻承办城市的负担,才有可能重新唤起各国申办的意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奥运会必须降低申办门槛。以往,在申办奥运会的竞争中,申办城市都要把场馆建设等硬件条件作为自己申办的优势。一般而言,一座城市一旦申办成功,为了兑现诺言,势必要增加预算,大兴土木,给申办城市所在的政府增加了太多的财政压力。同时,也让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无力申办奥运会。奥运会要寻求出路,必须要自降门槛,让更多的城市能办得起,才会吸引更多城市申办。总之,只有控制赛事规模,节俭办赛,奥运会才会健康地、可持续地发展。如果承办所需经费越来越多,奥运会的申办者肯定会寥寥无几,即便是国际奥委会最终指定承办城市,承办方也会心存不满,这样的奥运会恐怕难言精彩和圆满。(摘编自《不“瘦身”,奥运会没出席》)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04年奥运申办国有11个,2024年奥运申办国仅有2个。自2008年到2024年,奥运申办国家在数量上时多时少,但整体上呈下降趋势。B.自2002年到2014年,除了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实际支出与预算基本持平外,其余各届都明显超支,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超支比例位居首位。C.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在举办奥运之后都进入了一段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这也被称为“奥运低谷效应”或“后奥运效应”。D.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计划未来将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即便愿望成真,因承办方是被迫承办,这样的奥运会也无法保证精彩与圆满。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2024年夏季奥运会原本有汉堡、罗马、布达佩斯、洛杉矶和巴黎五座城市申办,不过后来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都因经费不足先后退出了竞争。B.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长远之计,这句话对于奥运会的发展有参考价值;当前,巴赫、罗格等人的建设性意见也大都是着眼于可持续性发展而提出的。C.2024年到2032年的奥运会举办城市的确定几乎没有悬念,甚至2032年的奥运会申办城市居然达到了史无前例的一个,这表明奥运会已经走到了绝境。D.只要能够控制好奥运会的赛事规模,节俭办奥运,奥运会就一定能走上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奥运会的美好未来依然可以期待。6.奥运会的承办权从昔日争抢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原因何在?请概括说明。【4~6题答案】【答案】4.D5.B6.(1)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太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保证经济收益。(2)奥运会主办国及城市在奥运会后容易出现经济衰退现象。奥运会结束后的场馆维修与利用也是一道难题,处理不好甚至可能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3)比赛项目多,赛事规模大,申办门槛高,让一些原本有意申办的城市望而却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计划未来将奥运会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错。原文中说的是“未来不排除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都因经费原因先后退出了竞争”,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不过随后汉堡、罗马和布达佩斯都先后撤回申办,竞争者只剩下了巴黎和洛杉矶,眼看2024年奥运会的竞选城市快退光了”可见,选项所谓“都因经费原因”于文无据,选项内容扩大了范围。C.“表明奥运会已经走到了绝境”,夸大其词,从“未来不排除从申办制改为指定制”和材料三中对奥运会持续发展提出的办法可知,并没有“走到绝境”。D.“一定能走上”的表述,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只有控制赛事规模,节俭办赛,奥运会才会形成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最终能否实现盈利还是一个未知数”可概括出举办奥运会的成本太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无法保证经济收益。根据“几乎所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除了北京,在举办奥运之后都进入了一个时间不算短的经济衰退期”“有的场馆建立在经济价值很高的地段,但在比赛结束后,这些场馆甚至被遗弃。长时间的失修让这些场馆失去价值,同时对环境带来影响。韩国平昌冬奥会的场地开发破坏了当地的一些动植物,其中一些动物还濒临灭绝风险”可概括出奥运会主办国及城市在奥运会后容易出现经济衰退现象。奥运会结束后的场馆维修与利用也是一道难题,处理不好甚至可能给环境带来不良影响。根据材料一“2024年奥运会和2028年奥运会申办也是困难重重,报名的时候热情都挺高,但是慢慢就退出了”,材料三“奥运‘瘦身’是前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他认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太多,参赛人数庞大,给承办方造成了太大的压力,应该适当缩减奥运比赛项目”“奥运会必须降低申办门槛……让很多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无力申办奥运会。奥运会要寻求出路,必须要自降门槛,让更多的城市能办得起,才会吸引更多城市申办”可概括出比赛项目多,赛事规模大,申办门槛高,让一些原本有意申办的城市望而却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晩潮张承志黄昏在不觉之间降临了。原野上,一个结实的高个汉子在闷头走着,脚下的砂石在寂静中咔嚓咔嚓地滚响。这会儿,无论是红褐色的丘陵,还是周围光秃秃的草滩,都被徐徐降临的暮色冷却着。看见路边有块石头,他停下了。坐下的一刹那,他听见身上的骨节嘎巴响了一声。浑身都酸疼难忍。抽完一支烟再上路,他才知道这一天真是累了。两腿像是断了腱子,踩出去总有点不稳,两个肩膀也空得难受。他大步地朝家的方向走着。暮色水一般浸漫着,大地正在慢慢地隐去轮廓。从挖砂场走到家整整十五里路。干那样的活儿,人就像疯了一般。干完活儿扔下锹就歇可不行,他猜要是扔下锹就躺下,人或许能死过去。这十五里路虽然远了一点,可是走路的时候能让呼吸平顺下来,僵了的骨节也能变得松活。估计爹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干过活儿。那可真叫揭地三尺,土地给成片成片地揭开了。一天十几个钟头,人都像着了魔、入了咒,十来个钟头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饿。他盘算着,今天又是十几方。城里人疯了,敢用四块钱买一方砂子。乡下人也疯了,因为这么干一个月能净赚两千多块钱。卖一身力气换回两千多块钱,这样的事不干才真是疯子呢。他们直接把砂子从坑里扔上卡车。两手钳死锹把,把气足足地运到腰板上,是汗珠子也攥干它,是血泡也捏碎它,不能让一锹掀飞出去的砂子断了线。从清早到日落,他觉得自己干得疯了。转过这座长着几棵孤零零的树的山岗以后,远远可以望见缀在草滩深处的几座家屋。他猜想娘一定正倚着门纺驼毛呢。最后一辆运砂车开跑以后,他曾经犹豫今晚要不要睡在工棚里。伙计们说给他留了个地铺。头儿见他干了这么一天还要去走十五里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他讨厌头儿,讨厌他一锹不挖就捞那么多钱。但是没有头儿他们找不来这挖砂的活儿。他们十个人这回都横了一条心,要从这块砂地里挖出两样东西来:老婆和房子。天尽头升起来、漫延开一片暮霭,他觉出天气已经凉了。垦殖过的草地显得斑斑秃秃的,在昏暗中看不清边际。现在他已经辨认出那几座小泥屋的影子了,他加快了步子。其实这片草滩还能放牧。如果夏季有了好的雨水,这里的青草总是长得又脆嫩又茂盛。可是那些牧人逛荡惯了,像云彩似的一去不回。先是牲畜远去北方,后来牧村也拔营而起。在空荡荡的荒野上,那些小屋默默地在那儿低低卧着,显得那么孤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他看见一缕炊烟在前面轻轻地升了起来,心里觉得很亲切。还是在家住,还是在家吃和睡,还是和娘做个伴儿好。他也惯了,娘也惯了,不能去睡那个挖砂场的黑窝棚。远处的那些小泥屋上都飘起了炊烟。他已经看见了在昏暗的门里头晃动着的娘的白发。老人使劲地举着勺子,翻弄着锅里的牛骨头。她看着闪跳着的牛粪火,活泼的火苗照得眼睛挺舒服的。她在儿子该回来了的时候朝外看了一眼,果然儿子刚好走过那口井。她用铁夹子把一块干牛粪摆进灶口,看着一股新鲜的黄火苗低低地向着锅底舐去。屋里一片昏黑,而木门框外面的草滩却还很明亮。其实,放羊的和放骆驼的用不着那么急着搬家,苜蓿地荒了,马镰草又绿了,土地秃了也还是长草。可放牧人的家是不生根的。但她和儿子,还有这几户外来的人家不行,住了大半辈子,惯啦。反正儿子身强力壮,能方圆百里跑着挣钱。什么活计不是一个干呢,什么日子不是一个过呢。幸亏前天帮着东边李家修房,人家送来一盆牛骨头,骨头上满满地挂着肉,里头还有壮人的骨髓。那挖砂的活儿恶得很呢,不过再恶的活儿也得干,她想,四十岁的汉子不能再打光棍。这回得把命拼到地底下啦,咬咬牙非得把儿媳妇娶回来。她又瞥了一眼外面,把眼睛眯起来。瞧他累的,走得一飘一歪的,他拉不开腿啦,这孩子。老人吁了口气,赶紧把骨头盛进盆里。屋里弥漫起热腾腾的水汽。那砂土里该不是有金子吧?活了七十多岁了,头一回听说砂土这么值钱。她挪开盛着肉骨头的盆子,在肉汤里下了几把小米。黄火苗又亮亮地舐着锅底,小米肉粥在铁锅里滚开了。用这么贵的砂土盖高楼,那高楼怕不是王宫。她又拢了拢散开的白头发,把瘦骨嶙峋的手搭在盛牛粪的木箱上。这只盛牛粪的木箱已经使了五十年了。她二十岁嫁进这三间低矮的小黄泥屋时,这只当时还描着红绿漆画的木箱就放在这儿了。箱子上箍着一圈黑铁条。她盘算着,明天再去那里捡粪的时候,要走得更慢一点。“娘。”儿子低声唤了一声。“喂,洗洗吧。”母亲说着,递过手巾。老人回屋运出碗筷和刀子。她用勺搅了一下那口黑铁锅,滚烫的油皮打着颤儿碎裂了,一股强烈的热气和香味儿从锅里泛起。她满意地吁了长长一口气,心里充满踏实的感觉。母子两人吃罢饭以后,一天就到了能喘口气的时候。早已沉没的夕阳从地下把一道微弱的光亮涂上长空。儿子把碗放在地上,舒服地斜躺在毡子上,揉着手指的骨节。娘在儿子旁边蹲了下来,摊开一抱带着草叶的驼毛。一天里只有这个时刻母子俩能在一块儿坐下歇息歇息。天色迅速地暗了下来,散落在这片废弃的垦殖地上的山峦、家屋、水井、草丛此刻都松弛了,融消了,变得若隐若现了。儿子靠着墙,躺在门前的一条毡子上,吸着旱烟,把两条肿腿伸得直直的。母亲坐在一张带毛的生牛皮上,就着微光,用一柄牛前腿骨做的纺锤纺驼毛。这根牛骨纺锤已经磨得细腻光滑,手摸着连心里都觉得舒服。这一根比刚才儿子啃净的那根前腿骨要细些,她已经把那一根藏起来了。儿子将来娶的媳妇一定是个健壮的女人,她想,我要用那根骨头给媳妇做一根新纺锤,一柄转得好、摸着舒服、细致又光溜的纺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纺锤坠着一束柔韧的驼毛线,均匀地簌簌转着。天快黑啦,她望望空旷的原野,长马镰草的那片草滩已经看不出那花的深蓝的颜色了。儿子站起身来。“我睡啦,娘。”明天活儿比今天还重。他不能耽误了,得赶快去睡。“睡吧,睡吧。”母亲应着,“明天要起早呢。”明天天气好,早晨出去借头牛,她想,去草滩西头拾一天,能拉回一车烧的来。一切都陷进了黑暗。只有儿子晃动着的肩膀棱角和母亲头上的银发还闪着光亮的轮廓。灶口那儿一直活泼地跳跃着的黄火苗终于黯淡下去,只剩下一点暗红的余烬。黄泥小屋安稳地卧着,沉入了一派厚实的宁静。(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有多处关于天色的描写,这些描写给小说增添了诗意,也显示着时间的流逝,推进着人物的行动。B.小说的故事性不是很强,它将重点放在人物行为、心理刻画和环境描写上,让读者在沉思中感受生活的真谛。C.关于牛骨纺锤的心理描写表现出母亲对未来生活的殷切期望,暗示在人们习焉不察的文明传承中存在着因循守旧的缺陷。D.结尾关于颜色的描写晦暗而不沉重,气氛沉静却不给人死寂的感受,收束前文对人物行为和天色的描写,烘托出和平宁静的氛围。8.本文在叙述故事时运用了全知全能视角和文中人物视角,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运用这两种视角行文的表达效果。9.有人说读张承志的作品让人想到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的话:“受苦是生命的实体,也是人格的根源;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请结合本文简要说明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7~9题答案】【答案】7.C8.(1)儿子从挖砂场一路步行回家,和母亲一起吃饭、休息等内容是从全知全能的视角讲述的,这样可以灵活地转变观察或叙述的角度,明晰地展现时空变化,使读者可以更轻松地把握人物和事件。(2)有些地方是从儿子或母亲的视角来描写的:如“瞧他累的——这孩子”,是从母亲的视角行文的;如“估计爹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干过活儿”,是从儿子的视角行文的。文中人物视角可以给人亲切感和真实感,便于揭示人物的深层心理。(3)全知全能视角与文中人物视角交叉运用,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叙述视角的特长,使小说的叙述角度灵活多变,增强小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9.(1)“受苦是生命的实体”意思是苦难是人生的必然。从人物角度来看,文中母子住在这贫瘠的地方,他们无法逃避悲苦的命运,为了期待中的生活选择承受人生的苦难是理所当然的。(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受苦“也是人格的根源”意思是人的品性形成于苦难之中。从事件和环境角度来看,正是苦难让儿子成为沉默寡言、刚强坚毅、勤劳能干的人,让母亲成为勤劳、坚毅的母亲。(3)“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的意思是外在生活和内在性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从文本主旨角度来看,在外在条件上,正是吃苦劳作使得母子两人能够在贫瘠之地扎根;在内在条件上,苦难塑造了母子两人坚韧的性格,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怀有期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C.“暗示在人们习焉不察的文明传承中存在着因循守旧的缺陷”于文无据,这也不符合小说的总体格调和主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叙述视角作用的能力。全知视角不受视角限制,能够更灵活、全面、客观地进行叙述,如文中儿子回家路上的行为、感受以及心理活动等,都从全知视角讲述,有助于读者迅速把握人物形象和事件主体。从儿子的视角或母亲的视角来写,则是限知视角,如写儿子的心理感受“估计爹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干过活儿……卖一身力气换回两千多块钱,这样的事不干才真是疯子呢……他觉得自己干得疯了”“他看见一缕炊烟在前面轻轻地升了起来,心里觉得很亲切。还是在家住,还是在家吃和睡,还是和娘做个伴儿好”,写母亲看到儿子的感受“瞧他累的,走得一飘一歪的,他拉不开腿啦,这孩子”“明天再去那里捡粪的时候,要走得更慢一点”“儿子将来娶的媳妇一定是个健壮的女人,她想,我要用那根骨头给媳妇做一根新纺锤,一柄转得好、摸着舒服、细致又光溜的纺锤”等,这些从角色视角出发的描述,让读者能够沉浸入角色的思想行为当中,感到真实和亲切。这两种视角交叉运用,既可以不受时空限制灵活叙事,又可以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增强小说的艺术性和趣味性。【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有创意阅读的能力。“受苦是生命的实体”意思是苦难是人生的必然。从人物角度来看,文中母子住在这贫瘠的地方,他们无法逃避悲苦的命运,为了期待中的生活选择承受人生的苦难是理所当然的。受苦“也是人格的根源”意思是人的品性形成于苦难之中。从事件和环境角度来看,正是苦难让儿子成为沉默寡言、刚强坚毅、勤劳能干的人,让母亲成为勤劳、坚毅的母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因为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的意思是外在生活和内在性格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从文本主旨角度来看,在外在条件上,正是吃苦劳作使得母子两人能够在贫瘠之地扎根;在内在条件上,苦难塑造了母子两人坚韧的性格,使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怀有期待。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文升陛见,赐大红织金衣一袭。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穑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三月,上视学,释奠先师,吏部尚书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起用谪降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巩,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先是,五人并以言事远谪,南京吏部主事储璀上言:“五人者,既以直言徇国,必不变节辱身。乞取而真之风纪论思之地,则言论风采必有可观。与其旋求敢谏之士,不若先用已试之人。”上命吏部皆起用之。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乃令内官掖之下陛。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先是,光禄供奉内府,自有常额。成化以来,内员渐繁,常供不足。乃责京师邸户办之,甚苦。至是,刘大夏因言光禄日办烦费,杀牲数百,既损民财,复亏爱物之仁。上为恻然,即敕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革。光禄卿艾璞曰:“刘东山此奏,岁省光禄金钱八十馀万。古称仁人之言其利溥,此之谓与!”然中官因是愈侧目大夏矣。上又召大夏于便殿,谕之曰:“事有不可,每欲召卿议,又以非卿部事而止。今后有当行当罢者,卿可揭帖启朕。”大夏对曰:“不敢。”上问:“何也?”曰:“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对外付府部内咨阅臣可也。如用揭帖,上下俱有弊,且非后世法,臣不敢效顺。”上称善。(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B.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C.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D.臣下以揭帖进朝廷/以揭帖行/何异前代斜封墨敕/陛下宜远法帝王/近法祖宗事之/可否/外付府部/内咨阁臣/可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军械、军令等,长官为兵部尚书。B.稼穑,种植为“稼”,收割为“穑”,合在一起指播种和收割庄稼,也泛指从事农业劳动。C.牲,常与牺合称“牺牲”,即供祭祀、盟誓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体全为牺,色纯为牲。D.揭帖,明制,内阁直达皇帝的一种机密文件。其后使用渐广,凡公开的私人启事也称揭帖。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宗登基之后,听闻马文升的名声,对他荣宠有加;马文升感念皇帝之恩,更加发奋勤勉,直言进谏。B.张吉等五人因直言进谏被贬,储瓘认为与其到处寻访敢谏之人,不如重新任用那些经过考验的忠良之士,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C.孝宗希望马文升按实际情况认真考课天下官吏,他不负重托,最终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D.刘大夏认为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既损耗了百姓的财力,又损害了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当即下令进行裁汰革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有司以杂伎进,或出亵语。(2)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乃宗社福,敢不仰承。”【10~13题答案】【答案】10.C11.C12.A13.(1)皇帝亲自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主管官吏(主管部门)进献杂技表演,有人说出低俗的语言。(2)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国家)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用揭帖上报朝廷,朝廷依据揭帖推行,这与前朝的斜封墨敕有什么区别?陛下应该远的学习(历史上的)贤明的帝王,近的效法祖宗,事情能不能推行,外边的交付朝廷各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臣下以揭帖进”与“朝廷以揭帖行”为两个主谓句,是对称结构,中间断开,排除AD;“远法帝王”与“近法祖宗”也是对称结构,各自独立断开,“事”作下一句主语,排除B。故选C。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C.“体全为牺,色纯为牲”错,色纯为牺,体全为牲。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孝宗登基之后,听闻马文升的名声”错,听闻马文升名声是在孝宗为太子之时。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有司”,管官吏(主管部门);“或”,有人;“亵语”,低俗的语言。(2)“顿首”,叩头;“图治”,想要把国家治理好;“宗社”,宗庙社稷(国家)。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孝宗弘治元年春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马文升在朝堂上见到皇帝时,皇帝特赐其大红织金衣一件。这都是皇帝当年在东宫(为太子)时,就一向了解马文升的缘故。马文升深深感念皇帝给予的特殊恩荣和待遇,因而更加发奋和勤勉,对政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二月,皇帝亲自耕种籍田完毕,宴请群臣,主管官吏进献杂技表演,有人说出低俗的语言。马文升声色俱厉地斥责说:“新天子应当知道耕种和收获(农事劳动)的辛苦,怎么能够用这种靡靡之音来扰乱圣听(皇帝的心思)呢!”当即把教工、乐伎斥退。三月,皇帝巡视太学,释奠(即祭奠先圣之礼)先圣先师孔夫子,吏部尚书王恕,请求在孔子圣像前以厚于常规的礼仪祭奠,特意使用币帛,改用太牢之礼。起用被贬为主事的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敖毓元、李文祥。在此以前,这五个人都因为直言进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南京吏部主事储瓘上奏章说:“这五个人,过去既然为国家而敢于直言进谏(甚至不怕牺牲自己),现在一定也不会改变节操而辱没自己的身份。乞请陛下把他们安排在既讲究风纪,又需要思想精敏的位置,我想他们的言论和风采一定能够成为众臣之楷模。与其到处搜求敢谏之士,不如先用这些已经经过检验的人。”皇帝采纳他的意见,命令吏部全部起用这五个人。十五年正月,大举考课天下官吏。皇上召马文升到暖阁,吩咐他说:“天下的官员名单都在这儿,爱卿一定要用心考量,不要放纵他们,也不要使他们受冤屈,来彰显官职变迁的公正。”马文升叩头说:“陛下如此想要把国家治理好,这是宗庙社稷(国家)之福,我怎敢不按陛下的意见行事。”于是让宦官抱着这些名册下了台阶。自此,裁掉了二千多名不称职官员,并将他们全部判了罪。召两广总督刘大夏担任兵部尚书。大夏向来把安定国家、排除外患作为自己的责任,皇命下达,人心悦服。先前,光禄寺负责供应内府,本来就有固定的数额。成化以来,内府人员逐渐增多,日常供应不足。光禄寺就责成京城的邸户置办,导致邸户苦不堪言。至此,刘大夏就向皇帝进谏,说光禄寺每日置办用度繁多浪费,宰杀牲畜好几百,这样既耗费老百姓财力,又有损爱惜万物的仁心。皇帝为之悲伤,立即命令兵部侍郎,同给事御史清理裁汰革除。光禄卿艾璞说:“刘东山的这份奏议,每年使得光禄寺节省八十多万两银子。古人说有德行的人的话益处很大,说的就是这个吧!”然而宦官因此更加痛恨刘大夏。皇帝又在便殿召见刘大夏,告诉他说:“遇到难以决断的事,总想召你来商量,又担心超越你职权范围而作罢。以后有事情的实行或罢止,你可用揭帖呈上来。”大夏回答说:“我不敢这样做。”皇帝问:“为什么?”刘大夏说:“我用揭帖上报朝廷,朝廷依据揭帖推行,这与前朝的斜封墨敕有什么区别?陛下应该远的学习(历史上的)贤明的帝王,近的效法祖宗,事情能不能推行,外边的交付朝廷各部门,内部的向阁臣咨询就行了。如果使用揭帖,对上对下都会有弊端,并且不可为后世效法,我不敢顺从。”皇帝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望蓟门①祖咏燕台②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①蓟门:在今北京西南,依山靠海,地势险要,是唐朝重兵屯驻地。关北是契丹族。②燕台:即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其上,以招纳天下贤士。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笳鼓喧喧”渲染出一种欢快的气氛,同时这又是集结军队奔赴沙场的序曲。B.本诗前三联均是远望之景,意象雄浑阔大,表现诗人豪迈开阔的胸襟。C.颈联看似写景,实则写事,既体现了“战”,又写出了“守”,内涵丰富。D.尾联运用班超、终军两人的典故,抒发作者渴望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豪情。15.客心因何而惊?请结合前三联简要分析。【14~15题答案】【答案】14.A15.(1)首联:军营中吹笳击鼓,号令严明,军旗高扬,军容严整,令诗人内心震惊。(2)颔联:连绵万里的积雪以及积雪所反射的寒光,显示了环境的恶劣,让人心惊。(3)颈联:战场上升腾的狼烟遮蔽了胡地的月光,紧张的形势令人心惊,但蓟门有渤海、燕山的拱卫,防守严密,更让人震撼。【解析】【14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A.“欢快的气氛”有误,“笳鼓”来自“汉将营”,表现的是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且首句就写了“客心惊”,故应是紧张的气氛。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燕台一望客心惊”,一个“惊”字,道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客心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重叠,可见军营中号令之严肃,军容之整肃,令人震惊。往远处望,“万里寒光生积雪”,冬季本已甚寒,何况又下雪,又是多少天的积雪,更是连绵千万里的雪;雪如此之广,又积得如此之厚,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心神震慑,托出“惊”字。再向高处望,“三边曙色动危旌”,只见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暗写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写汉将进攻的态势。处在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的情况下,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而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成一片,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而且壮伟异常。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蓟城带山襟海,天生是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防守的形势是那么稳如磐石。一攻一守,紧张的形势与防守的严密让人震撼。(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学习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努力,《劝学》中以马为喻,正面表现坚持不懈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兴是诗歌常用手法,《氓》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句分别通过植物枝叶茂盛与枝叶衰落的情形暗示女子的年轻貌美与年长色衰,生动形象,对比鲜明。(3)“蛟”是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平时栖隐在深渊之中,能腾云驾雾,兴风化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蛟的身影,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题答案】【答案】①.驽马十驾②.功在不舍③.其叶沃若④.其黄而陨⑤.积水成渊⑥.蛟龙生焉/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书写:驽、陨、妪、壑、嫠。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鲁迅的创新精神并非凭空而来,而是______、厚积薄发的结果,是继承转化、融合创造的结晶。鲁迅曾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在新文学革故鼎新的历史大潮中,鲁迅以理性清醒的头脑、______的胸怀,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鲁迅精通古典文学,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古典文学的滋养同样体现现在他的创作中,《故事新编》中的作品大部分源自于古典文学中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鲁迅十分注重从外国文学中获取经验,其翻译著作体量与创作体量不相上下。他倡导“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的文学观,取古今中外之精华,加以______,为我所用,别立新宗。鲁迅还特别关注木刻、版画、戏剧、电影,对世界范围内各种艺术形式兼收并蓄。这种开阔的视野和辩证的吸收从根本上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形塑了______的文学风貌,使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即具有高度的成熟性,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领路人和先行者。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博采众长海纳百川融会贯通别具一格B.集思广益虚怀若谷融会贯通别具匠心C.集思广益海纳百川贯通古今别具一格D.博采众长虚怀若谷贯通古今别具匠心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B.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道路,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C.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并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D.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19.引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文中两次引用鲁迅的话,请对其作用进行简要分析。【17~19题答案】【答案】17.A18.C19.(1)两次引用鲁迅的话,都表现了先生的主张,即应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2)两次引用,使作者的观点更有说服力;(3)两次引用,使文本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并增添了文本的文学色彩,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博采众长:广泛采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集思广益: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此处指鲁迅创新精神来源于汲取多方面的优点,故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宽广,形容十分谦虚。海纳百川:比喻包容的东西非常广泛,而且数量很大(也指心胸宽广)。根据语境,他能够“既从古典文学中汲取养分,又从外国文学中获得启迪”可见强调的是其包容的东西广泛,又和“胸怀”搭配,指宽广的胸怀,没有表达谦虚的意思,故选“海纳百川”。融会贯通:指融合贯穿各方面知识,得到全面、系统、透彻的理解。贯通古今:形容学识渊博的人。此处指他把古今中外的知识都融合理解,故选“融会贯通”。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多用于写文章、绘画、工程设计等。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根据语境“他的创作在新文学大幕开启之初即具有高度的成熟性”,指的不是巧思,而是他文章有独特风格,故选“别具一格”。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二:一为成分残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缺少介词,应在前面加上“通过”使其变为状语。二为语序不当,“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与“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语序不当,从逻辑关系上来说,应该先说小范围的“自己”,再说大范围的“中国”。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引用的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引用的作用,从观点论证的角度来说,一是借引用的话语来表达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如文中两次引用鲁迅的话,一次说“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证明鲁迅先生“博采众长”,从古今中外作品中汲取营养;另一次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是为了体现鲁迅先生既汲取外国营养,又不忘巩固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观。另一个作用是权威的话语能够增强作者观点的说服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来说,引用已有的观点语言,就如同用典一般,能够用较少的文字阐述清楚自己的观点,使文本语言表达更为简洁;同时还能增添文学色彩,让文章富有文化底蕴,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在三星堆遗迹二号坑中出土的纵目人面具是世界上年代最远、形制最大的面具。面具十分另类,它宽达1.38米,高达0.645米,眼睛呈柱状向外凸出,奇异非常,同时却又不失威严,这一特征正好对应了《华阳国志》中“有蜀侯蚕丛,其纵目”的记载。三星堆为何会出现造型如此奇怪的纵目面具呢?考古专家们查阅了大量关于古蜀地的资料,认为古蜀人的“纵目”,①。《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国井盐科技史》中,都记录了大英县卓筒井。这是我国手工制盐的活化石,而它刚好就位于四川省遂宁市境内,可是这口盐井是宋代庆历年间的产物。也就是说,在殷商时代,古蜀之地是不知道“盐”为何物的,所以古蜀人势必极度的缺盐。(),②,而眼睛大幅度“突起”正是甲亢的一种特征。因此,有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患者,他眼球格外凸出。古人不了解这种疾病,认为是神性的象征,是一种“圣人异象”。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③,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便有了这种奇特的“纵目”形象。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是因为人体缺少食盐,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B.而人体一旦缺少食盐,就会使得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C.而人体一旦缺少食盐,就会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也会严重不足D.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就会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这是人体缺盐造成的21.根据文意,在上文的横线处补上合适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20~21题答案】【答案】20.B21.①很有可能就是缺盐导致的病症②更严重的人还会患上“甲亢”③抓住了这一特点【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为衔接前文“缺盐”,应把“人体一旦缺少食盐”放在前面,排除AD。“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是“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的原因,应先说元素不足,再说症状,排除C。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前文问“三星堆为何会出现造型如此奇怪的纵目面具呢”,可见,此处要填专家们认为产生“纵目”的原因。根据后文“古蜀人势必极度的缺盐”“而眼睛大幅度‘突起’正是甲亢的一种特征”“专家猜测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患者,他眼球格外凸出”可见,“纵目”可能是缺盐导致的病症,故可填写“很有可能就是缺盐导致的病症”。②前文说“人体一旦缺少食盐,就会使得身体中氯元素和钠元素严重不足,导致头晕眼花、身体浮肿等症状”,后文指出“眼睛大幅度‘突起’正是甲亢的一种特征”可见,前面空要填的是“缺盐”与“甲亢”之间的关系,从“身体浮肿”到“甲亢”,病症显然是家中了,故可填写“更严重的人还会患上‘甲亢’”③根据后文“并将其进一步夸张、神化”可见,前面要填的是“其”所指代的内容,即“蜀王蚕丛很可能是一个严重的甲亢患者,他眼球格外凸出”的特点,“后人在塑造蚕丛像时”抓住该特点并夸张神化,故可填写“抓住了这一特点”。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2年央视开年大剧《人世间》开启霸屏模式,引发了现象级观影热潮,魅力之大应当和作者梁晓声的创作理念有很大的关系。梁晓声的四句话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作为一个即将或已经迈入成人门槛的中国青年,我们都面临着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抉择,那么,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则材料从电视剧《人世间》的热映切入,引发对作者梁晓声的创作理念“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的思考,最终归结到对“好人文化观”这个好人标准的探讨,引导即将成人的学生对未来的做人准则有更深入的思索,明确做人的标准、方向,激发整个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材料的中心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此“好人”并不仅仅指传统意义上道德层面的善良,还指促使人向上、社会向上的各种因素。引导语“作为一个即将或已经迈入成人门槛的中国青年,我们都面临着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抉择,那么,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和思考?”提示我们写作的身份是即将或已经迈入成人门槛的中国青年,写作的内容应该紧密围绕“成为什么样的人”,建议写议论文发表看法。写作过程中要结合材料中提到的“好人文化观”展开对自己人生标准的思考。比如说立意为树立“好人”标准,促进社会向善的作文,可以先谈谈“好人”的标准是什么,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说明树立“好人”标准的意义,最后提出做法,树立“好人”标准,促进社会向善。立意:1.树立“好人”标准,促进社会向善。2.无问时代,但做“好人”。3.以“好人文化观”,养国家之正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5-18 17:04:38 页数:20
价格:¥5 大小:119.7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