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交融,两者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载,齐国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是”,一种调料难免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所载的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则的人讥为“乡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章太炎在《诸子学略说》中说:“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所谓中庸者,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章太炎的这段话是很有见地的,他提出儒家虽然力图划清“中庸”与“乡愿”之界限,但是“中庸”的随时而动,与“乡愿”的见风使舵实质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专制政治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厄运。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含有反抗政治强权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之意;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习近平总书记将“和而不同”运用到外交理念中。他表示,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改编自《中国文化“和”的精神》、《中新网》文章《习近平眼中的“和而不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和”完全涵盖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艺术等领域。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孔子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的根本目的在于规范君子与小人最根本的区分标准。C.在章太炎看来,不论其实质,还是危害程度,“中庸”与“乡愿”没有本质区别。D.古人对“和”的认识过程是动态、发展的,往往与道德或政治产生某种必然的联系。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和”,再辩证分析“和”与“同”的关系,最后论述“和而不同”的理念及其现实指导意义。B.文章第三段晏婴分别以美味佳肴与动听的音乐来类比“和”与“同”,运用了类比论证,严密地论证了“和”与“同”的本质区别。C.文章第二段通过对比论证,详细地论述了“和”与“同”的不同之处;在第三段运用引用论证论述了“乡愿”与“国愿”的异同点。D.文章第四段,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既从积极意义分析,又从被动方面剖析,显示了作者论述“和”与“同”的思辨态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和”字的汉字构成与最初意义来看,“和”主要应该与某种具体的器物有关。B.“和”所强调的多样性坚守正是万物相互交融的门径,也是万物生生不息的不二法门。C.“和而不同”既有反抗压迫、反抗同化的内涵,又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要义。D.尊重各民族文明,维和世界文明多样性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会到场敬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同时,公众的参与度也相当高,参加公祭的人数少则万人,多则10万人以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届时,我们将以国之名义沉痛祭悼30万南京大屠采遇难同胞。公祭活动的主场地将设于“侵华日军南京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便是曾经的“万人坑”丛葬地遗址。(节选自2019年12月13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二:记者:我们应该从什么角度来理解国家公祭活动?张宪文:南京大屠杀绝非南京一城一地之事,而是整个中华民族受难的象征,这些遇难者,是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牺牲。国家设立公祭日,决不是单纯为了纪念和宣传,更不是为了累积仇恨,而是要在扼腕思考惨痛历史的同时,凝聚起国家、民族的信念和力量。记者:中国这次用立法的形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张宪文:为重大民族灾难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三大惨案之一,也是民族灾难,人类浩劫。设立国家公祭日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敬畏生命的理念,它要求人们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促进人类文明,维护世界和平。纪念活动不仅应该上升到国家的高度,更应该上升到国际层面,在国际上明文设立纪念日。(节选自2014年12月13日《光明日报》第2版《以国之名祈愿和平》)【注】张宪文: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材料三:当出现灾难性事件或重要人物逝世时,大多数国家可设立全国性的哀悼日来寄托哀思。在此期间内,通常国内所有的政府机构、驻外机构下半旗,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举行默哀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哀悼日为2008年5月19日至5月21日,“头七”之日设立哀悼日,首先因为这是我国民间的风俗,先秦时就已开始用这种形式祭奠和纪念逝者。其次是7天过去了,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可以腾出一点时间来安抚失去亲人的人们,来凝聚全国的人心,继续留下希望,驱走悲伤的阴影。5月19日14时28分,全国人民默哀三分钟,汽车、火车、轮船和防空警报将鸣笛。(附:“全国哀悼日”纪念邮戳)(节选自百度百科)材料四:设立全国哀悼日,不但能给遇难同胞的亲人以莫大的精神慰藉,还能让全体国民铭记灾难,不忘历史,更能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从而增强每个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设立全国公祭日,呼唤中华儿女勤力同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报兴的重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无论设立国家公祭日和全国哀悼日都是国家行为,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华民族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更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更坚定“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决心。中华民族经历灾难,更懂得国殇之后,唯有坚强,唯有发展。从“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中国始终把为入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应对全球各类灾难的积极参与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节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2日社论—《不忘历史,矢志复兴》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材料一从国际惯例、他国做法和本国实情等角度介绍了我国设立国家公祭目的和背景,公祭仪式以国之名,要求国家领导和民众参与。B.材料二张宪文认为:设立公祭日属于国际惯例,因而与国家无关,对设立公祭日的解读应由灾难本身上升到民族、国家、国际层面的高度。C.材料三“全国哀悼日”纪念邮戳包含了哀悼日的时间、邮件寄出或收到的时间地点、汶川地震发生的精确时间,等级、两副挽联等构图要素。D.材料四“以国之名”激发爱国情怀,呼吁中华儿女同各国一道,唱响新时代和平和发展的主旋律,为创造人类美好未来作出更大的贡献。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全国哀悼日以“头七”之日设立哀悼日,沿用先秦时的迷信方式祭奠和纪念逝者。B.材料二是访谈,材料四是评论,它们均属于新闻体裁,具有短、平、快的特点。C.“全国哀悼日”纪念邮戳寄寓心系汶川、举国哀悼、凝聚力量、抗震救灾的主题。D.国家公祭日和全国哀悼日都是“以国为名”来缅怀悼念,区别仅在于纪念方式。6.综合四则材料,谈谈你对设立国家公祭日和全国哀悼日这种国家行为的理解。(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撑杆木偶窦俊彦池阳古城人爱吼秦腔,更爱看戏。他们看的戏中,有一种戏为撑杆木偶戏。这种戏的演出者大多来源于古城东部的王店孙村,因此往往被古城人称为王店孙撑杆木偶。这是从史料上看到的,在现实中,苏小梅从小在池阳古城长大,她从来没有见过人表演撑杆木偶戏。她理解,现在电视、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古城人休闲娱乐的项目多得很。吼秦腔的都很少见了,何况这撑杆木偶戏。为了找到撑杆木偶戏的表演者,苏小梅利用一个周末,来到了王店孙村。进入村子后,苏小梅碰见一名年轻人,他戴着耳机,拿着手机,向苏小梅走了过来。苏小梅就问这位年轻人,你们村子谁还表演撑杆木偶戏?年轻人拔掉耳机,一脸迷茫地看着苏小梅,说,啥是撑杆木偶戏?苏小梅心里苦笑着想,连她自己都没有见过这撑杆木偶戏,这些小年轻更不知道了。苏小梅继续往前走,她想,年轻人不知道,老年人总该知道吧。但她问了好几个老年人,他们有的摇摇头,有的嘴里絮絮叨叨地说,这是上辈子的事,现在谁还弄这个。听到这话,苏小梅心中有点悲凉,但她还是不死心。她从村东头走到了村西头,终于碰见一位老者。老者听说她打听撑杆木偶的传人,高兴地说,走,我带你去见一个人。在路上,老者担忧地说,他见不见你,我也做不了主。他可是怪人,从来不跟村子里的人接触。苏小梅问,到底是怎么回事?老者哀叹一声说,七十年代“破四旧”的时候,村里人不仅批斗他,还把他先人留下来的那些撑杆木偶烧掉了。经济搞活后,人家都忙着打工挣钱,可他还是整天玩弄那些撑杆木偶,妻子得病去世,儿子出外打工再也没有回来,他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苏小梅听完老者的话,她默然了,来到撑杆木偶传人的家门前。这时,从屋子里传来悲悲切切的唱词:“见嫂嫂直哭得悲哀伤痛,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怒冲冲骂严年贼太暴横…”苏小梅知道这是戏曲《周仁回府》中的唱词。她敲了敲门,里面的声音停顿了一下,一个苍老的声音问道,谁呀。老者说,老孙头,城里有人来找你。里面的人很决绝地说,不见。老者跟苏小梅等了一会,不见老孙头开门,就摇摇头,转身走了。苏小梅看看时间不早了,她就对里面的人说道,孙伯伯,我是咱文化局的,我还会来的。苏小梅来了一次又一次,直到第五次,老孙头才勉强给她开了门。苏小梅看着老孙头屋子里的撑杆木偶,伪刘备、奸曹操、智诸葛、妒周瑜、义关羽、猛张飞、勇赵云,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她眼中闪出激动的光芒。她在墙角,看到一个很大的撑杆木偶,高约1.5米。苏小梅试着想拿起来,但很重。她又试了试其他的,都很轻。她很不理解,就问老孙头。老孙头告诉她,这个大的撑杆木偶,偶头是木雕的,大若小碗,肯定沉重了。其他的偶头,都是用石膏翻模,纸壳脱胎,当然就很轻了。老孙头看她对此有兴趣,就告诉她,这撑杆木偶,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当年,李世民祭拜安葬自己父亲的献陵,路过池阳古城时,他的祖先就表演了这撑杆木名偶,赢得了李世民及大臣的称赞。接着老孙头说,这只是个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谁也说不准。苏小梅再一次来的时候,她为老孙头带来了乐器。苏小梅敲着锣鼓,老孙头一时兴起,他虽然年过七旬,依然高高举起那个高大的撑杆木偶,一手紧握支撑木偶正身的撑杆,一手紧握支撑木偶两手的撑杆,边舞边唱,他轻松地指挥着猛张飞。“闪出捉周翼德张,披出一将浑身枯瘦面皮黄,可是周瑜小儿郎?通上名来枪下亡。”待老孙头表演完,苏小梅热烈地鼓起掌来。她对老孙头说,应该将这撑杆木偶戏发扬光大。老孙头目光暗淡了下来,说现在谁还看这个?苏小梅说,孙伯伯,如果你相信我,我就有办法。老孙头眼睛一亮,说,你有啥子办法?苏小梅说,中国文化艺术节马上就要开始了,我替您报名。老孙头半信半疑地点点头。后来,老孙头的撑杆木偶戏在文化艺术节上获得了全国性大奖,轰动了整个池阳古城,中央和省市各大报刊媒体都报道了老孙头的撑杆木偶戏。一天黄昏,苏小梅正和老孙头排练节目,他们又要参加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赛。这时,门被推开了,一个长相酷似老孙头的中年人,背着包裹,眼泪汪汪地站在院子中间,他两手在胸前捏着的,是一个只有手掌大小的撑杆木偶。(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具有很强的时代感。作者巧妙地将撑杆木偶戏的兴衰历程融入到时代变迁中去,七十年代“破四旧”的被封杀、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被忽略、当今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重视。B.小说对老孙头的塑造颇具匠心。老孙头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并且运用了对比、正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手法来刻画老孙头痴爱撑杆木偶,传承和发扬撑杆木偶戏的形象。C.小说中两段唱词具有古典韵味。两段唱词既丰富文章内容,彰显文化内涵;又符合老孙头作为撑杆木偶传人身份,展现了其深厚的唱功,丰富了老孙头人物形象,影射其悲凉心境。D.小说多用人物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苏小梅与老者的对话引出了孙老头出场;最后苏小梅与老孙头的对话引出老孙头带着撑杆木偶戏参加中国文化艺术节并获得了全国性大奖。8.“苏小梅”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哪些主要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小说最后安排一个长相酷似老孙头的中年人出场,这样处理有何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仪卫先生行状[清]方宗诚先生讳东树,字植之,姓方氏。幼承家范,年十一,效范云,作《慎火树诗》,乡先辈咸叹异。长,学于姚惜抱先生,好为深湛浩博之思。四十以后不欲以诗文名世,研极义理,而最契朱子言。每日鸡鸣起,至漏数十下始就寝。严寒酷暑,精进靡间,枕上有疑,披衣省览;舟车尘土之间,忧戚病患之余,触事开悟,注时日以记。先生少补县学生,锐然有用世志。凡礼、乐、兵、刑、河漕、水利、钱谷、开市、大经、大法,皆尝究心,曰“此安民之实用也。”然卒困诸生无所试。每逢国家大事必为远虑,与公卿交,尽言无隐。道光十一年,桐城大水,邑令杨大缙贪婪虐民,民大噪。令遂以民变诉大府,将调兵。先生在抚军邓公幕,急以身家保。抚军素敬信,事得寝。十八年客粤,时大臣请厉禁洋烟,下督抚议。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英夷公司领事义律桀傲不受约,居省城夷馆。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方夷人跳梁,东南大帅多退避。先生时时痛心切齿,泣涕如雨,作《病榻罪言》,论制夷之策。遣人上之浙江军门,以时方议抚亦不用。父展卿先生卒,先生客胡果泉抚军,所恸含敛未亲,誓没于外以自罚。将卒,犹遗命门人必薄敛。家贫,曾祖以降三世七丧未葬,先生内自疚,亲跋涉,卜兆①营葬毕,而后得安寝。又修族谱,立祠规。族戚、交游、门人中,有疾病患难者,忧戚至废寝食,与人言泪随声落。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盖至性醇笃如此。遇事据理直论,或面折人非,以此颇为人所忮。老年,有与邑令谋欲致之狱者,先生不为动。所交尽当世宏才硕学,而尤重实行之士。韶州谭丽亭、同里许先生玉峰暗修无知者,先生推为君子之儒。先生尝取蘧伯玉②五十知非,卫武公③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故学者称仪卫先生。(选自《方宗诚集》,有删改)[注]①卜兆:选择墓地。②蘧伯玉:春秋时卫国大夫,其人急于进取,善于改过。③卫武公:春秋时卫国国君,95岁时还广采箴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B.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D. 先生力劝制军杀之/以绝祸/本制军虑启/衅谢不敏/然终反复生变者/义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朱子,即北宋的朱熹,儒学的集大成者,他将《诗经》《论语》《孟子》《中庸》汇成“四书”。B.鸡鸣,古人根据天色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鸡鸣相当于丑时,在夜里1点到3点之间。C.诸生,明清时经考试录取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如廪生、增生等统称诸生。D.曾祖,九族内的亲属之一,九族指高、曾、祖、父、自身和儿、孙、曾孙、玄孙这九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方东树从小受家学熏陶,文才出众,更兼刻苦,到年老了还不断自省,求学不辍。B. 方东树有经国济世的宏愿,却因未遇伯乐,得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宏图难展。C. 在协助处理桐城“民变”的事情上,方东树能够体恤百姓,不计身家,有担当。D. 方东树特别佩服仰慕春秋时卫国的蘧伯玉和卫武公,所以将书房命名为“仪卫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先生著《匡民正俗对》,陈所以禁之之道,劝制军邓公复奏,不能从。(5分)②自奉极菲而遇人则厚,凶岁更减食饮以周困穷。(5分)(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小题。别匡山①李白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①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县)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颈联中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生活气息。B. “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要而倒装。C. 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D. 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不同。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蜀相》《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蜀相》“,。”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陆游借诸葛亮忠君爱国的精神品质来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他在《书愤》中写下:“,。”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国传奇情感大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以现实主义为,讲述梨园百态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故事温情,把人物形形色色的角色搬上历史舞台,带领观众观赏飘零年代里的北平梨园,时代洪流下的人间百态。他们身上有特定年代普通人物试图主宰命运的希望,他们的抗争是时代变迁的。在小人物命运与大时代进程的相互交织中,《鬓边不是海棠红》既体现了时代对个人的影响,也出个人对时代发展的回应和推动。(),表现京剧的传承流变、融合发展和包容创新,号召人们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民族艺术瑰宝戏曲艺术的魅力在现代社会也能有更深远的影响力的行业价值。不管是京剧的专业度,还是影视作品的品质感都。17.依次填入文中横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底色注脚映照可圈可点B.底本解说映照尽善尽美C.底色注脚折射可圈可点D.底本解说折射尽善尽美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讲述梨园百态与时代洪流交织的往事温情,把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搬上历史舞台,带领观众观赏飘零年代里的北平梨园,B.讲述梨园百态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温情往事,把人物形形色色的角色搬上历史舞台,带领观众观赏飘零年代里的北平梨园,C.讲述梨园百态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温情故事,把形形色色的人物角色搬上历史舞台,带领观众观赏飘零年代里的北平梨园往事,D.讲述梨园百态与时代洪流交织的故事温情,把人物形形色色的角色搬上历史舞台,带领观众观赏飘零年代里的北平梨园往事,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中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A.融入年轻化、时尚化的现代审美,《鬓边不是海棠红》定格国粹京剧,秉持创新和传承的创作理念B.秉持创新和传承的创作理念,《鬓边不是海棠红》定格国粹京剧,融入年轻化、时尚化的现代审美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鬓边不是海棠红》定格国粹京剧,融入年轻化、时尚化的现代审美,秉持创新和传承的创作理念D.《鬓边不是海棠红》定格国粹京剧,秉持创新和传承的创作理念,融入年轻化、时尚化的现代审美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研究者发现,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时,如果得到外部奖励,①________。科学家做过一项有趣的拼图实验,有两组研究对象,第一组拼出了拼图就会得到金钱的奖励,第二组不会得到任何的奖励。实验最重要的环节,并不是研究者在房间里陪着研究对象的时间,而是当研究者离开后,有8分钟的时间,研究对象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时,这两组研究对象②________?研究者在暗中观察发现,因为没有奖励了,第一组孩子在自由的时间里不愿意再去玩这个游戏,而第二组孩子仍兴致高昂地玩着拼图。拼图原本是孩子喜欢玩的游戏,引入奖赏后,让一项本来愉快的自我探索活动,③________。21.下面的文字节选自某小区春节期间的防疫公告,有五处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5分)①所有业主凭门禁卡进入,请惠存门禁卡,遗失后可到物业办公室补办。②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时,请主动登记,并出示健康码,要不然不得入内。③如果您近期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请主动向物业工作人员呈报。④春节期间原则上不得在小区内进行大规模聚会,请大家相互检举揭发。⑤社区为大家提供了口罩等防疫用品,欢迎光临物业办公室,免费领取。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在2021年春晚相声《如此家长》中,金菲扮演的爸爸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给他报了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将画画、书法、钢琴、舞蹈等看作孩子才艺必修课,还别出心裁地让孩子学爬旗杆、耍飞叉、打弹弓、捏面人、吞铁球、嚼灯泡等别人不会的所谓“绝技”。材料二:2021年大年初一上映的《你好,李焕英》是喜剧演员贾玲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导自演的贺岁片,有人说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女儿写给妈妈的情书,不如说是在讲述普通人的“平凡之路”。母亲李焕英那句“我的女儿,我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不但感动了贾晓玲,也唤起了观众们的思考。材料三:“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2016年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作为即将成年的子女,请你以“我想成为这样的人”为主题给自己的家长写一封信。要求:结合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语文答案1-5DBBDC6.国民:①纪念宣传,铭记历史和灾难,不忘惨痛教训。②以史为鉴,反对侵略战争,珍爱和平;国家:③彰显以人为本,敬畏生命的治国理念;④凝聚国民力量,建设强国,实现民族复兴;国际:⑤呼吁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⑥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每点1分,要求要点分明且概括性强,围绕国民、国家、国际方面的目的和意义来谈,结合材料言之有理即可)7.C8.①苏小梅是线索人物,牵线搭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苏小梅热爱非物质文化,寻访撑杆木偶戏传人,引出主要人物老孙头,才有了后面的故事情节。②苏小梅作为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老孙头起陪衬作用。苏小梅热衷于非物质文化的宣传推广,促使老孙头对传统文化撑杆木偶戏的态度由独自坚守转变为主动对外宣传推广,使其形象深入人心。③同主要人物老孙头一起凸显小说主旨。苏小梅在与老孙头交往中,带来乐器配合老孙头表演,利用中国文化艺术节,和老孙头一起推广撑杆木偶戏,凸显了大力传承和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旨。(每点2分,3点共计6分,大意对即可)9.①情节上前后照应。长相酷似老孙头的中年人出场,暗示中年人是老孙头的儿子,与前文“儿子出外打工再也没有回来”前后照应,使故事情节更严谨,完整。②凸显人物形象。由“背着包裹,眼泪汪汪,将撑杆木偶捏在胸前”可知,老孙头的儿子内心充满自责、感动,传统文化早已耕植于内心,与小年轻及好几个老年人不知道撑杆木偶戏,形成鲜明的对比。③升华小说主旨。作者安排“长相酷似老孙头的中年人出场,两手捏着撑杆木偶”,暗示撑杆木偶戏后继有人,他将会继承老孙头的衣钵,大力传承和弘扬撑杆木偶戏。④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引发读者深思老孙头儿子回来的原因,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每点2分,答对3点即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10.B句子翻译为: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了。但是最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的,就是这个义律。"祸本”是"祸根”的意思,不可断开,排除A、D; ... ..也”为判断句句式,“者”后断句,排除C。11.A“即北宋的朱熹”错,朱熹是南宋人,《诗经》不在“四书”之内,还有一部是《大学》。12.B“未遇伯乐”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然卒困诸生无所试”13.(1)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将军未能采纳。(2)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翻译】: 仪卫先生名叫东树,字植之,姓方。先生从小秉承家风,十一岁时,学习南朝的范云,写了《慎火树诗》,乡里的先辈都赞叹他非同寻常。年长一些,向姚鼐先生求学,喜欢做精深广泛的思考。四十岁后不想凭诗文闻名于世,钻研穷究义理,与朱熹的观点最为相合。每天凌晨三点之前就起床,晚上更漏数十下方才就寝。严寒酷暑,专心进取,没有间断,睡在枕上有了疑问,立即披.上衣服坐起来审阅观看;行船坐车风尘仆仆的时候,忧愁悲伤生病之时,碰上某事开通领悟了,标注好时间记录下来。 先生年少时就成了秀才,锐意进取有入世担当的志向。大凡礼仪、乐教、军事、刑法、运输、水利、钱粮、经商、常规、法度,都曾经尽心研究,他说:“这些都是安民治世的实用之学。”但是最终还是困在秀才的功名上,未能得到实践。每遇国家有了大事,他必定为之作深远的思考,与达官贵人交往,尽情表达,毫无隐藏。道光十一年,桐城发大水,县令杨大缙贪婪,残害百姓,百姓大规模鼓动喧闹。杨大缙就以百姓骚乱之名报告上级官府,将调兵镇压。东树先生当时在安徽巡抚邓廷桢幕中,急忙以性命和家业担保。邓廷桢平时敬重信任他,这事儿才得以平息。道光十八年他客居广东,当时大臣请求严厉禁销鸦片,朝廷交由督抚讨论。先生写了《匡民正俗对》一文,陈述禁烟的理由,劝总督邓廷桢再次上奏,邓将军未能采纳。英国公司领事义律强横傲慢,不受约束,住在省城外国馆舍内。先生力劝邓总督杀了他,以杜绝祸根。邓总督担心引起争端,也拒绝了。但是最终翻来覆去频生变故者,就是这个义律。在外国人猖獗跋扈的时候,东南大帅大多避让。先生时时咬牙切齿愤怒至极,泪下如雨,写下《病榻罪言》一文,论述对付洋人的办法。派人送到浙江巡抚,因为当时正讨论安抚之策,还是没有被采纳。 父亲展卿先生亡故,东树先生正在巡抚胡克家军幕中,因悲伤于未能亲自为父亲含玉殓葬,发誓将死于他乡来惩罚自己。他临终前,还下令门生弟子一定要简单入殓。先生家贫,曾祖以来,三代人中有七位亲属,人亡故了未能入葬,先生十分内疚,他亲自跋涉,挑选墓地全部安葬好,才得以安睡。他还修订族谱,拟立祠规。族人亲戚、好友弟子中,有生病与处境艰难的人,他担忧悲伤竟至不吃不睡,与人交谈泪随声落。他自己日常生活极为简朴而待人则优厚,灾荒之年还减少饮食来接济困窘之人,其性情纯厚诚挚就是如此。 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他遇事依据事理直率论辩,有时当面驳斥别人的不是,因此很被人嫉恨。年纪大了,有人与县令谋议要和他打官司,他也不肯改变。他所交往的都是当代大才,而且特别看重务实践行之人。韶州谭丽亭、同乡人许玉峰都是暗自修行砥砺没有名声的人,先生却推崇他们为君子之儒。 先生曾经取春秋卫国蘧伯玉五十岁知道自己前数十年的过失,卫武公年纪大了还好学不辍的意思,用“仪卫"来为自己的书房命名,做学问的人也因此称他为仪卫先生。14.A“以静衬动”错误,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15.示例一:同意。①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②诗人想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示例二:不同意。①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做出了选择。②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16.(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干载谁堪伯仲间。(2)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17.C18.C19.D【分析】17.底色:打底的颜色,也用于比喻作品的基调。底本:留做底子的稿本或抄写、刊印、校勘等所依据的本子。据语境,强调的现实主义是基调,应选“底色”。注脚:注释、说明。解说:直接解释说明。据语境,强调他们的抗争是时代变迁的一种表现,应选“注脚”。映照:照射;映射,也形容直接地反映。折射:曲折的反映。据语境“个人对时代发展的回应和推动”是曲折的反映,应选“折射”。可圈可点: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固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但还不是尽善尽美。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据语境,强调值得肯定之处,应选“可圈可点”。故选C。18.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讲述”与“温情”搭配不当,排除AD。二是“形形色色的”位置不当,“形形色色”应修饰“人物角色”;三是“观赏”与“北平梨园”搭配不当,排除B。故选C。19.语境是句首,应先明确说明主语《鬓边不是海棠红》,据此排除A、B两项。从句子的语义上讲,应先“秉持创新和传承的创作理念”,才有“融入年轻化、时尚化的现代审美”的行为,据此,排除C项。故选D。20.反而会丧失内在动力还会自发地去玩拼图吗(或“对玩拼图的态度会改变吗”)变成一项为追求奖励的(乏味)活动21.①惠存——保管,②要不然——否则,③呈报——报告,④检举揭发——监督,⑤光临——前往。【详解】①惠存: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如:某某惠存。与句意不符。②要不然:口语,语体不当,应该为“否则”,使之书面化。③呈报:用公文报告上级。改为“报告”更为合适。④检举揭发:指向有关部门或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等。此处使用不妥,应改为“监督”。⑤光临:敬词,称宾客来到。小区居民不属于宾客,改为“前往”更为合适。22.作文:略12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26 11:16:16
页数:12
价格:¥4
大小:115.42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