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人类的发展历程也是人类追求光明的历程。人类照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篝火B.油灯C.蜡烛D.电灯【答案】D【详解】A、篝火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B、油灯燃烧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D、电灯发光,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2.亲近“春节蓝”疏远“春节霾”成为春节的新口号。新春佳节中下列做法不符合该口号的是A.贴对联B.年夜饭C.压岁钱D.放鞭炮【答案】D【分析】15 从空气污染考虑解答即可。【详解】贴对联、年夜饭和压岁钱不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放鞭炮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符合亲近“春节蓝”疏远“春节霾”理念,故选:D。【点睛】3.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量取液体B.引燃酒精灯C.滴加试剂D.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答案】A【详解】A、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可俯视或仰视,否则“俯大仰小”,故操作正确,符合题意;B、禁止用燃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否则容易引起火灾,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不要触碰试管内壁,否则会污染试剂,故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15 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答案】A【详解】A、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故选项解释正确。C、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故解释正确;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5.铝的用途广泛。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3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答案】C【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铝,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15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13,表示原子序数为1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为1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不是26.98g,故选项说法错误。D、铝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3个电子,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则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睛】6.硒是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硒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硒原子易失电子C.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D.硒元素位于第4周期【答案】B【详解】A、根据硒的偏旁,可知硒属于非金属元素,故A正确;B、硒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电子,故B错误;C、根据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硒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故C正确;D、电子层数=周期数,硒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因此硒元素位于第4周期,故D正确。故选B。【点睛】7.下列能证明水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  )A.水的净化B.水的汽化C.水的电解D.水的蒸馏【答案】C15 【分析】A、水的净化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B、水汽化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C、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组成氢气的氢元素、氧气的氧元素都来自水;D、水的蒸馏是除去水中的杂质的操作。【详解】A、水的净化除去水中的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无法证明水的组成,不符合题意;B、水汽化是液态的水变为气态水的过程,发生物理变化,无法证明水的组成,不符合题意;C、水通电可以分解出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种类不发生改变,组成氢气的氢元素和氧气的氧元素都来自水,所以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符合题意;D、水的蒸馏是除去水中可溶的物质的操作,无法证明水的组成,不符合题意。故选C。8.下图是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改变B.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质量比是3:22C.该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一定不变【答案】B【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得:;【详解】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错误;B、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H2和CO2的质量比是=3:22,正确;C、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不为0。反应前氢气单质中氢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氢元素在化合物中,氢元素化合价一定不是0,所以该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错误。15 D、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物理性质可能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B。【点睛】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B.物质分类模型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关系模型D.空气组成模型【答案】C【详解】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应该包含在原子核内,选项A不正确;B、物质根据组成物质种类的多少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合物属于纯净物,选项B不正确;C、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是从不同角度对化学反应进行的分类,部分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选项C正确;D、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为78%,氧气为21%,选项D不正确。故选C。10.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15 A.B.C.D.【答案】D【分析】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若有气体参与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需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详解】A、反应物二氧化碳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物氧气是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密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装置不密闭。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综上所述:选择D。11.从化合价和物质类别两个维度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式。下图是Fe及其化合物的化合价——物质类别二维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物质是单质B.B物质是氧化铁C.C物质的化学式是Fe(OH)2D.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化合价【答案】B15 【详解】A、A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0,因此A为铁,属于单质,故A正确;B、B物质是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因此B为氧化亚铁,故B错误;C、C物质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碱中含有氢氧根,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化学式为Fe(OH)2,故C正确;D、铁元素的化合物中有+2、+3两种化合价,故D正确。故选B。【点睛】1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因此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因此放热反应都是氧化反应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因此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都相同D.乙醇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因此乙醇中含有氢元素。【答案】D【分析】【详解】A、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放热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例如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会放出热,但不是氧化反应,不符合题意;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不符合题意;D、乙醇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乙醇中含有氢元素,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15 评卷人得分二、科普阅读题1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最薄、最坚硬的材料,它的熔点高达3000℃,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我国的科研团队发现了石墨烯的防腐功能,利用其独特的二维片层钻构,在涂层中叠加形成致密隔绝层,使腐蚀介质难以通过,起到物理隔绝作用。如图2,表而叠加了石墨烯薄膜的钢在高温下也没有被腐蚀。将石墨烯与高分子聚合物复合形成复合涂料,可提升涂料的防腐蚀性能。表:某复合涂料的基本性能(涂膜厚度相同)性能石墨烯比例为0石墨烯比例为1%石墨烯比例为2%耐酸性240h无异常240h无异常300h无异常耐碱性168h无异常168h无异常240h无异常耐老化60h变色100h变色1500h变色与石墨烯相关的新技术、新发明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烯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2)石墨烯属于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3)石墨烯可以防腐的原因是___________。(4)依据表分析,该复合涂料中石墨烯的比例为___________时基本性能最好。(5)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多选)。A.加入石墨烯的复合涂料防腐性能更好B.石墨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C.在高温条件下,石墨烯仍具有防腐功能15 【答案】(1)硬度大(熔点高,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2)单质(3)石墨烯在涂层中叠加形成致密隔绝层,使腐蚀介质难以通过,起到物理隔绝作用(4)2%(5)ABC【分析】(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故填:硬度大(熔点高,具有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2)石墨烯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填:单质。(3)石墨烯其独特的二维片层钻构,在涂层中叠加形成致密隔绝层,使腐蚀介质难以通过,起到物理隔绝作用,进而防腐,故填:石墨烯在涂层中叠加形成致密隔绝层,使腐蚀介质难以通过,起到物理隔绝作用。(4)由表格数据可知,石墨烯比例为2%时,耐腐蚀时间长,效果最佳,故填:2%。(5)A、有材料可知,加入石墨烯的复合涂料防腐性能更好,正确。B、石墨烯由碳元素组成,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CO2,正确。C、石墨烯熔点高达3000℃,在高温条件下,石墨烯仍具有防腐功能,正确。故选:ABC。评卷人得分三、流程题14.我国将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15 的捕捉可减少碳排放。下图是“捕捉”(吸收)CO2部分流程图:查阅资料:NaOH溶液化学性质和澄清石灰水类似。(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2)生产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3)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优点是___________。(4)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___________加剧,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捕捉室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答案】(1)过滤(2)氢氧化钠(3)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度(4)温室效应【分析】(1)操作①是将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是过滤;(2)根据流程图分析可知,在捕捉室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又生成氢氧化钠,所以氢氧化钠可循环使用;(3)捕捉室中NaOH溶液常喷成雾状,是为了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的速度;(4)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捕捉室内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5 【点睛】评卷人得分四、实验题15.下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实验室里可选择装置A用于制备氧气。用制得的氧气做硫燃烧的实验如图F,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3)实验室制取CO2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为___________。(4)上图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___________端进人。【答案】(1)酒精灯(2)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3)B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4)b【分析】15 (1)由图可知,a为酒精灯,故填:酒精灯。(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污染环境,集气瓶要留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故填:吸收二氧化硫减少污染。(3)实验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反应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C,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BC,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操作为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故填:B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4)氢气密度小于空气,G装置在化学中有“万能瓶”的美称。若用该装置收集H2,则H2从b端进人,故填:b。评卷人得分五、科学探究题16.小丽同学在实验室用MnO2和H2O2制取氧气,不小心滴加了几滴H2SO4到溶液中,发现溶液中黑色物质逐渐消失,他们对这种现象展开了探究。(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黑色的二氧化锰逐渐消失?(提出猜想)猜想1:MnO2和H2O2反应猜想2:MnO2和H2SO4反应猜想3:___________。(交流与反思1)写出实验室用MnO2和H2O2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小红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____是不可能的,不需要实验验证,大家同意了他的看法。(实验探究)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验证猜想2.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5gMnO2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H2SO4,震荡,观察现象。无现象___________(交流与反思2)小红对这样的实验设计提出了异议,她认为题干中导致黑色物质逐渐消失的实验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而上述实验中应该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15 ,和题干中的实验作为对比实验,才更有说服力。(实验拓展)为了进一步研究黑色物质消失的原因,他们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试管序号药品实验现象1MnO2+4滴H2SO4+H2O2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2MnO2+4滴Na2SO4+H2O2黑色物质没有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3MnO2+4滴HCl+H2O2黑色物质逐渐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1)上述实验中,滴加Na2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2)从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使黑色物质逐渐消失的原因是在溶液中加入了___________。(3)你认为能使黑色物质逐渐消失,还可能和___________有关。【答案】MnO2、H2SO4、H2O2共同作用1猜想2不正确水验证硫酸根离子是否是导致黑色物质逐渐消失的原因H+(合理即可)酸的浓度(其它合理答案也可)【详解】提出猜想:根据猜想1、猜想2及存在物质二氧化碳、水、过氧化氢、硫酸,得到猜想3:MnO2、H2SO4、H2O2共同作用。交流与反思1:验室用MnO2和H2O2制取氧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在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过程中,二氧化锰起的是催化作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所以可知猜想1是不可能的。实验探究:取5gMnO2加入试管中,滴加几滴H2SO4,震荡,观察无现象。说明二氧化锰与硫酸不反应。得出结论猜想2错误。交流与反思2:导致黑色物质逐渐消失的实验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应该提供溶液环境,对比更有说服力。因此上述实验中应该加入适量的水。实验拓展:15 (1)硫酸在溶液中可解离为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为了验证是硫酸根离子还是氢离子导致黑色物质逐渐消失,上述实验中,滴加Na2SO4和只提供硫酸根离子不提供氢离子,是验证硫酸根离子是否是导致黑色物质逐渐消失的原因。(2)通过试管1,2黑色物质逐渐溶解而试管2黑色物质没有溶解,可确定黑色物质消失与硫酸根离子无关,与氢离子有关。所以使黑色物质逐渐消失的原因是在溶液中加入了H+。(3)能使黑色物质逐渐消失,还可能和酸的浓度有关。评卷人得分六、计算题17.2021年12月9日15点40分,“天宫课堂”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与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全球青少年们带来一次“高端”科普。王亚平将半片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虽然水球不断变大,里面不断出现水泡,但是并没有气泡从水球中跑出来。柠檬味泡腾片是用小苏打(NaHCO3)、柠檬酸(C6H8O7)等制作而成,遇水即反应,反应原理:。请计算1.26g小苏打可以制得多少克二氧化碳。【答案】解:设1.26g小苏打可以制得的二氧化碳质量为x,答:1.26g小苏打可以制得0.66g二氧化碳。【详解】见答案。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2-03-10 19:04:35 页数:15
价格:¥3 大小:496.5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