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开学摸底测试试题卷温馨提示: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情景默写。通过古诗文,我们沉醉于小石潭“青树翠蔓,①______________,参差披拂”(《小石潭记》)的幽静美丽,驰目于洞庭湖“②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汹涌澎湃,感慨于桃花源“阡陌交通,③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的安宁祥和。通过诗句“微君之故,④_________________”(《诗经》),我们看到了劳役者矛头直指统治阶级的质问与愤慨;通过诗句“求之不得,⑤________________”(《诗经》),我们也看到了爱而不得、日思夜想的执着与深情;通过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⑥________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我们读出了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悲悯与赤忱……浸润于古诗文的福泽,我们渐渐学会了观物、观人、观世界。(2)默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颔联和颈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蒙络摇缀②.气蒸云梦泽③.鸡犬相闻④.胡为乎中露⑤.寤寐思服⑥.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⑦.曲径通幽处⑧.禅房花木深⑨.山光悦鸟性⑩.潭影空人心【解析】【详解】诗文默写要求:一是正确理解诗文句子含义;二是准确把握题干要求,选择合适的诗文句子填入;三是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本题注意:摇缀、泽、寤寐、俱、禅;颔联是律诗的第二联,颈联是律诗的第三联。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róng)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燕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róng)______化(piān)______然孕()育(2)这段文字中有一个词语书写错误,请你找出来并改正。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3)“销声匿迹”的“匿”在文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上下文语境,适合填在[]处的成语是()。A.草木荣枯B.草长莺飞C.衰草连天【答案】(1)①.融②.翩③.yùn(2)①.北燕南飞②.北雁南飞(3)躲藏,隐藏(4)C【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注意区分融化、熔化、溶化融化,指冰或者是雪由于温度或者是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化成水。熔化是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种物态变化的过程,此过程中需要加热,所以用“火”旁“熔”。如加热冰熔化为水,蜡被加热要熔化。溶化具体地说,是指某固态物质,在另一种液态物质中分散成单个分子或离子的扩散过程。此过程不需加热,但必须有液体,所以用三点水旁“溶”。如把糖放在水中溶化成为糖水等。(2)翩然:动作轻巧迅速的样子。(3)孕(yùn)育:怀胎,生育;比喻新事物在既存事物中酝酿形成。【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北雁南飞:大雁是候鸟,在北方的气温要降低了时,大雁就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这个成语暗示季节是秋季了。这个词出自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全句为“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句话借助秋日的萧瑟之景,来表达出了一种离别的凄苦,后来这个词语也寓意离乡背井之苦。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北燕南飞”改为“北雁南飞”。【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含义。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销声”是消灭声音,“匿迹”是隐藏行迹。销:隐藏,躲藏。【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A.草木荣枯:常用来形容草木的茂盛和干枯;B.草长莺飞:花草生长,群莺飞舞,形容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C.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结合“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两个前后句可知,这里写的是秋冬之际的景色,其所描绘的景象应该是萧瑟、荒凉的。“草木荣枯”形容的是草木的轮回,并没有指明季节或景色特点,A不合适;“草长莺飞”形容的是暮春时节,和语段的季节不符合,B不合适;“衰草连天”突出的是景物的衰败、荒凉,符合秋冬之间景色荒凉、萧瑟的特点,C合适。故选C。3.班级计划捐献一批图书给贫困山区的初中生,二组同学手绘了部分书签作为随赠礼物,请帮他们将以下书签和书籍配对。【答案】(1)B(2)C(3)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艾青诗选》是近代诗人艾青的诗歌选集,诗歌风格上看:解放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建国后,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赞扬光明,思考人生。艾青对国家与人民的关注,符合“国与家俱重”一句;此外,艾青原本是学画的,后来因为被捕入狱而转为写诗,但是他是诗作当中仍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美学主张,符合“诗共画同融”,故选B;(2)《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得出“红星照耀中国,甚至还照耀世界”的历史预言。符合“星火燎原日,凯歌齐唱时”的寓意,故选C;(3)《水浒传》以大量篇幅通过诸多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对于起义英雄们“仗义疏财归水泊,报仇雪恨上梁山”的行为,作品进行了热情的歌颂。作者极力刻画了水浒英雄的“忠、信、义”以及无畏的优秀品德,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群群仗义勇为、威震敌胆、有血有肉的生动英雄群体。符合“肝胆担忠义,兄弟誓死生”的寓意,故选A。4.奥林匹克运动是人类社会团结、友谊、和平、进步的象征,弘扬奥运精神,是传播人类文明,实现世界和平的有效途径。为了了解奥运,崇尚并传播奥运精神,学校开展了以“走近奥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围绕综合性学习的主题确定两个选题。(2)为了了解同学们对奥运项目的了解程度,某小组确定调查项目为“奥运项目知多少”。请你也为本小组确定一个调查项目,并写出调查目的。(3)周末,你想上网查找关于奥运会资料,可是妈妈却认为你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耽误学习时间,你这样对妈妈说:“________”妈妈听了,说:“好吧,那你上网查找资料吧。”【答案】(1)历届奥运会会徽、申奥大使、奥林匹克知识、奥运场馆、奥运中的环保、奥运明星、奥运会与国民经济、奥运与科技、从奥运会项目的设定看体育文化、老百姓眼中的奥运会等。(2)项目:走近奥运冠军;目的:调查同学们对奥运冠军的成长经历、感人故事、获得成就等方面的了解程度。(3)妈妈,了解奥运会的相关知识也是一种学习,可以拓宽我的知识面,而且我会注意控制时间,不会影响学习的,您就放心吧!【解析】【分析】【详解】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主题活动的主题是“走近奥运”,扣住主题,只要和奥运有关的活动都可以。⑵调查活动的内容要扣住主题“奥运项目知多少”,以了解奥运为最终目的去设立具体的目标,设计调查的对象以及具体项目即可。⑶口语交际的目的是劝说妈妈让自己使用网络。劝说时要注意称呼+表态+说明理由+建议。【点睛】⑴本题考查主题活动的选题能力。解答时扣主题,将前面主题化大为小,用陈述句进行表达即可。⑵本题考查主题活动中的调查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解答时扣主题,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及调查问题即可。⑶本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解答时要看交际环境以及交际对象,然后委婉地进行劝说、建议即可。二、阅读(55分)[一](18分)片段一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在岔路口停住了。右边是阴森森的老监狱,有一道高高的尖头木栅栏,把它和松林隔开。监狱后面是医院的白色楼房。就是在这里,在这空旷的广场上,瓦莉亚和她的同志们被绞死了。保尔在原来设置绞架的地方默默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走向陡坡,顺坡下去,到了埋葬烈士的墓地。不知道是哪个有心人,在坟墓周围摆上了用云杉枝编的花圈,像给这块小小的墓地修了一道绿色的围墙。陡坡上挺拔的松树高高矗立,峡谷的斜坡上绿草如茵。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松林在低语,春天的大地在复苏,散发着潮湿的泥土气息。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他们为那些出生即贫贱、落地便为奴的人能过上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保尔慢慢地摘下了帽子。悲痛,巨大的悲痛,充满了他的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首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要抓紧时间赶快生活,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疾病,或者一个意外的悲惨事件,都会使生命中断。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片段二明天就要把书稿寄到列宁格勒,请州委文化宣传部审阅。如果他们同意给这部小说开“出生证”,就会把它送交出版社,那么一来……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那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书的命运决定着保尔的命运。如果书稿被彻底否定,那他的日子就到头了。如果失败是局部的,通过进一步加工还可挽救,他一定会发起新的进攻。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他从早班信盼到晚班信。列宁格勒一直没有回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社的沉默逐渐成为一种威胁。失败的预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保尔意识到,一旦小说遭到无条件的拒绝,那也就是他的灭亡。那时,他就没法再活下去了。活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此时此刻,郊区滨海公园的一幕又浮现在眼前,他一次又一次地问自己:“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每次的回答都是:“是的,看来是尽了一切努力了。”好多天过去了,正当期待已经变得无法忍受的时候,同儿子一样焦虑的母亲一面往屋里跑,一面激动地喊道:“列宁格勒来信了!!!这是州委打来的电报。电报上只有简单几个字:小说备受赞赏,即将出版,祝贺成功。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铁环已经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5.用一句话概括片段一的内容。6.片段二中保尔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7.试分析片段一画线句子的作用。8.片段二画线句子“铁环”“新的武器”各指什么?这句话说明什么?【答案】5.保尔在家静养时去瞻仰烈士公墓。6.担忧、紧张——痛苦而焦虑——欢腾、充满希望。7.环境描写;渲染了肃穆的气氛,烘托了保尔沉重的心情。8.“铁环”指作者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这个制约;“新的武器”指他充满英雄主义的事业——文学创作。这句话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能力。从“保尔不知不觉走到松林跟前”和“保尔怀着这样的思想,离开了烈士墓”可以看出,保尔在潜意识引导下瞻仰烈士公墓的过程。【6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从“想到这里,他的心不安地跳动起来”和“母亲把沉甸甸的包裹送到了邮局。紧张的等待开始了”可知,担忧、紧张;从“保尔一生中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痛苦而焦急地等待过来信”可知,痛苦而焦急;从“他的心欢腾地跳动起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可知,欢腾、充满希望。【7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作用。从“松林”“大地”等可知是环境描写。从前文“这里是小城的边缘,寂静而冷清”看,渲染了肃穆的气氛;从后文“同志们就是在这里英勇就义的”看,烘托了保尔沉重的心情。【8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冲破铁环,重返战斗行列,使你的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你尽了一切努力了吗”可知,“铁环”是指影响保尔战斗的东西,结合以前的情节,具体理解为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并且没有丝毫写作经验等;从“如果他们同意给这部小说开‘出生证’”“那么一来……新的生活就要开始,这是多年紧张而顽强的劳动换来的啊”可见,“新的武器”指他瘫痪后从事的文学创作。这句话表明,保尔凭借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打破束缚,拿起新的武器继续战斗的决心,他的思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二](22分)阅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节选),完成小题。①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②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③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④我穿过了一道叉一道小桥。⑤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⑥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⑦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⑧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9.请你结合“一滴水”在纳西族人院子中的所见所闻,分析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10.文章第⑥段描写城内夜色,结合全文分析其作用。11.赏析句子。(1)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修辞的角度)(2)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加点词语的角度)12.选文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对丽江怎样的情感?加点词“走过”是否可以换成“流过”?请说明理由。【答案】9.①“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以此看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②“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向客人远方的情形。”可看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加之对远方的好奇。③纳西人院子里,兰花在盛开,说明他们非常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答对两点即可)10.结构上:承上启下,由上文对古城白天景色的描写自然过渡到对城内夜色的描写。内容上:写古城夜色的热闹场景以及带给游人的精神抚慰,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11.(1)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丽江美丽的自然景观和房屋、老街等人文景观,句式富有节奏与诗意,增强气势,表达了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2)两个“跳”字,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12.情感:向往、热爱、留恋不能换。本文从“一滴水”的视角叙述游览丽江的全过程,“走过”使用了拟人手法,就像人驻足漫步欣赏美景,如果替换成“流过”就给人水流速度快而无暇欣赏美景的印象。【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概括能力。相关内容在第⑤段,结合“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可得出:纳西族人热爱生活,有生活情趣。结合“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可得出:纳西族人生活恬静和睦、闲适。结合“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容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可得出:纳西族人热情、健谈,对远方好奇。【10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类题通常可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通常是过渡或照应,“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由描写古城白天景色转到描写城内夜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古城五彩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描写人们幸福、欢乐的生活,留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突出对丽江的赞美之情。据此回答即可。【11题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及作用。结合语境首先写出修辞方法,然后写出表达效果和体现的情感。画线句“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连用三个“看到了”,运用的是排比的手法,富有节奏与诗意,具有增强语势的表达效果,内容上写的是“我”在水车上看到的古城景象如“古城”“老柏树”“重重房屋”“老街”,运用排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把作者对丽江景色的沉醉与喜爱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2)本题考查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跳”意思是:以脚蹬地,使身体往上或向前的动作。两个“跳”字,结合“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分析,“跳”字,把“我”人格化,据此分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我”动作的轻快敏捷,突出“我”的调皮活泼,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12题详解】第一问:本题考查句子情感。结合文本主旨分析。本文用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见证了人世的沧桑巨变,体会了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表现一滴水的满足感,表达作者对丽江古城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第二问:本题考查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题要根据全文运用的表现手法来考虑。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不能。其次,分析理由:因为本文运用拟人手法来写,“走过”将水人格化,写出“一滴水”如人一样,用自己的视角在空间中驻足漫步欣赏丽江美景,与文章运用的手法一致,并且能体现游览丽江之意。“流过”语言平淡,缺乏表达效果,且不能体现游览之意。因此不能替换。[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虽有嘉肴》)【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选自《拾遗记》,有删改)【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13.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不知其旨也旨:__________(2)教然后知困困:__________(3)学学半学:__________(4)负笈不远险阻负:__________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曰:教学相长也。(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15.“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文已经道明,文章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是否多余?16.结合【甲】【乙】两文中的内容,谈谈你在互助学习中的启示?【答案】13.①.(1)味美;②.(2)困惑;③.(3)同“敩”,教导;④.(4)背14.(1)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2)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15.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学学半”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道理)论证,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16.示例:在自主学习中,我克服困难,勤奋学习,发挥自己学习的优势,为小组增光添彩。在互助学习中,我在教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我们大家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解析】【分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1)不知其旨也: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2)教然后知困: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困:困惑;          (3)学学半: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学:同“敩”,教导;   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4)负笈从师,不惧险阻: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负:背。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此句中重点的词有:(1)故,所以;相长,互相推动、互相促进。(2)若,如果;则,那么;何以,以何,凭什么。【15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兑命》曰‘学学半’”是引用了典籍中的名言,是运用了引用(道理)论证的方法,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16题详解】本题考查谈启示。要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实际来谈在互助学习中的启示。“教学相长”的意思是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要善学也要善教。对于自身的学习,就要端正学习态度,把握学习方法,在互助学习中起到带头作用。对于与别人的交流学习中,就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学会帮助同学,根据“教学相长”的道理,帮助同学其实也是提高自己的过程,一举两得,何乐不为!点睛】译文:【甲】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乙】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三、写作。(55分)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请以“声音”为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答案】例文听雨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便开始在慢慢沙化。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的雨声。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人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情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雨声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解析】【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详解】本题考查话题作文。第一,审题:“声音”的内涵比较丰富,可以是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响,父母、老师、朋友的话语,可以是萦绕在我们周围的各种声响等等。总体来说可写的内容比较多。第二,立意:这些声音里,哪些是最触动内心的引发自己无限遐思的声音?这些声音凭着什么特点,又是怎样让自己动了真情,感受至深?又或者自己在什么样的声音的指引下有了醒悟或者进步?又或者还有一种无形的声音,爱心和同情的呼唤,对于保护自然爱惜生命的呼吁,对于真挚感情的向往等等,这些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或许都曾拨动过自己的心弦。这些都可作为构思的角度。第三,构思:选择一种对自己来说感触最深的“声音”来行文,做到主题明确。例如母亲的声音给人以温暖,父亲的声音给人以安全,老师的声音里蕴含着智慧,自然界的声音里有着无穷的生机与省略,危难之时,对自己施以援手的陌生人的声音里,包含着人性的温暖与善良。将这种“声音”最触动自己的地方详写,做到中心突出。最后要写出“声音”带给自己的感触或启发。建议选择自己熟悉的、最有感触的“声音”来写,这样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注意语言简明、流畅。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5 11:08:08 页数:13
价格:¥5 大小:554.1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