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云南省普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普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云南省普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儒家强调“仁”,这个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被训为“仁从人从二,于义训亲”。这提示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即社会性和群体性。李泽厚先生认为,“‘仁’这一要素对个体提出了社会性的义务和要求,它把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作为人性的本质和“仁’的重要标准”。因此,儒家从一开始就不将目光单纯地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而更强调对于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义务承担,儒家个人价值的最高表现始终都是兼济天下,自我修养只是为兼济天下所做的准备,也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之道。但同时,儒家又敏锐地体察到了人性的软弱与自私,因此,儒家不同于墨家的兼爱,而强调有差别的爱;不同于墨家的平等观念而强调秩序。这个秩序就是以亲亲为基础,以孝悌为纽带的具有等级差别的秩序,即是“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形成了一个由远.及近,以家庭伦理为基础,以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不同于儒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道家更追求一种封闭性和稳定性,即所谓的“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类似于桃花源般的境界。在这种思想影响下,老子着眼于人的固定性与封闭性,既不赞许人的迁徙与流动,也不赞同人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希望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格局中得到自然中的满足。此外.区别于儒家将人置于社会,道家更强调将人看作一个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儒家与道家一主外,一主内;一个强调群体性,一个强调个人性。看似截然不同的两种社会建构,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实现了奇迹般的协调,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一方面,由于儒家对群体性的强调,中国实际上是一个重视关系、交情与伦常的社会,即所谓的人情社会与血缘社会。同时,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圆波纹”似的“差等格局”。值得注意的是,费孝通先生提示我们“这个传统结构的差等格局具有伸缩性……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变化”,归根到底,这也是儒家“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观念的体现;但在另一方面,中国乡村又是一个封闭性较强的、自给自足的小社会。在人与地的关系,上,中国格外强调地域性,所谓“生于斯死于斯”即是如此。中国乡土社会对土地、对家乡有种极强的依恋性,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即使离开家乡也必要落叶归根。这种“洞穴情结”追本溯源即来自老子的道家思想。而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则有着极强的封闭性,传统社会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为基本模式即是这种封闭性的体现,而这也多少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摘编自袁子墨《从乡土中国看儒道互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儒家从不将目光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而是强调对家庭乃至社会的义务承担。B.道家更追求一种封闭性和稳定性,这一点与儒家着眼于社会性和群体性不同。C.儒家强调群体性,道家强调个人性,它们共同影响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D.中国乡土社会的人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这一情结来自老子的道家思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处运用引用论证,如引用《说文解字》和李泽厚的话揭示“仁”的内涵,引用费孝通的话论证儒家思想对乡土社会格局的影响。B.文章运用了大量对比论证,主要通过对比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多个方面的不同,来论证这两种思想对中国乡土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C.第三段运用因果分析法,分析了儒家强调群体性,影响到对人情、血缘的重视;强调有分别的爱,影响到乡土社会的“差等格局”。D.第四段以中国传统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这一基本模式为例,论证了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中国人是有着极强的封闭性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对于儒家的兼济天下,墨家的兼爱更强调无差别的爱;相对于儒家对秩序的强调,墨家更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B.道家不主张人们有过多的迁徙与流动,也不主张人们与外界有过多的交流,而是希望人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时空格局中。C.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看似不同,却在中国长期的乡土社会中奇迹般实现了互补,共同影响了古老中国乡村的社会形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道家强调人的固定性,强调将人看作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这导致了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答案】1.A2.B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项,“儒家从不将目光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理解错误。原文是说“儒家从一开始就不将目光单纯地投射到人的自身修养”,“单纯”二字说明也会投射到自身修养上。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论证这两种思想对中国乡土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理解错误。文章确实运用了对比论证,列举了儒道两家的部分不同点;它们虽然存在各种不同,但都共同影响着乡土中国。文章以此来论证“儒道互补”共同对乡土中国产生影响,而不是论证“两种思想对中国乡土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论证的目的要弄清,这一点还可以从原文标题“从乡土中国看儒道互补”看出来。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道家强调人的固定性,强调将人看作独立的具有个人价值的生命个体,这导致了中国乡土社会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理解错误。文章第三段说“由于儒家强调有分别的爱,因此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也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仿佛‘同心圆波纹’似的‘差等格局’”。可见,不是因为道家思想,中国乡土社会才形成以个人为中心的格局。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刚刚闭幕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获得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第一。我国青年技工一次次摘得大赛金牌,刷新着人们对当今技术工人及其职业的认识,让更多人意识到高技能工人对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值得全社会尊敬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世界技能大赛传递出的某些信号中,我们可以对未来全球技能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预判。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应用要求的提高可以看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不同领域的技能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服务领域精细度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将更加个性化,工艺需求将更加人性化,工匠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技能人才需要复合技能,要持续进行技能开发和培训。(摘编自罗娟《期待“技能金牌”发挥杠杆效应》)材料二:“用工荒”“招人难”,是岁末年初的时令性话题。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用工短缺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指技术门槛低的务工人员供给不足,现在则突出表现为高级技工的缺乏。这一变化,是产业发展与升级在用工需求端的必然反映。目前的招工难,间接表明产业工人供给尚未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在谈论用工短缺现象时,近几年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企业自动化生产程度提高,用工荒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现实中,机器人不仅不能完全代替人,还需要具有相应管理和技术能力的人来维护。正所谓,“升级生产线容易,但是让工人们随之升级却没那么容易”。如果没有高级技工的支撑,以机器人替代人为象征的生产线升级也将被拖累。(摘编自朱昌俊《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学历偏见早该放下》)材料三:进入5月,全国各地陆续组织首次高职院校扩招补报名,意味着高职扩招拉开了帷幕。高职扩招举措的落地,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人社部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6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6.2%。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使之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力军。今年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次高职扩招,正是促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催化剂,也将成为高等教育进入毛入学率50%这个普及化阶段的“临门一脚”,更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之举。高职扩招进一步丰富生源构成,这对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倒逼高职教育完善考试招生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评价机制,对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职扩招,使普通高中学生选择更多样,不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让中职学生有了更多就业优势、创业本领、升学通道和更扎实的终身发展基础;令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能够更高质量地就业。(摘编自赵婀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生力军》)4.下列对“高技能工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一块块闪亮的“技能金牌”,展示了中国高技能工人的顶尖实力,让更多人认识到技术工作和技能人才的重要性。B.第45届大赛在项目设置、应用要求、技能开发与培训等方面都有变化,传递出对高技能工人需求的新信号。C.新兴领域需要高技能工人,服务领域需要具备高精细度水准的技能人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D.“用工荒”“招人难”等现象表明,应借世赛拿金牌的东风,引领、培养高技能人才,壮大高技能工人的队伍。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高技能工人的缺乏,使得用工短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只有拥有了专业的管理和技能人才,企业自动化牛产才能更有效地推进。C.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都应得到政策的扶持,获得发展的通道,取得大众的认可。D.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既表明了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坚定决心,又折射出时代的进步。6.高职扩招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4.B5.A6.①促进入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产业全球化进程。②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③拓宽学生和各类社会人员的成才就业路径。【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B项,“传递出对高技能工人需求的新信号”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应用要求的提高可以看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不同领域的技能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可知,文中只说了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和应用要求的提高,而“技能开发与培训等方面都有变化”于文无据。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项,“近年来高技能工人的缺乏,使得用工短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用工短缺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指技术门槛低的务工人员供给不足,现在则突出表现为高级技工的缺乏。这一变化,是产业发展与升级在用工需求端的必然反映”可知,用工短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是“产业发展与升级”,而不是A项所说“近年来高技能工人的缺乏”;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看清楚要求回答“高职扩招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影响,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高职扩招将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之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力军”,可概括出要点①;依据材料三第二段“此次高职扩招,正是促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催化剂,也将成为……更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之举”,可概括出要点②;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高职扩招,使普通高中学生选择更多样”“让中职学生有了更多就业优势、创业本领、升学通道和更扎实的终身发展基础”可看出:拓展了学生的成才就业方式。从“令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能够更高质量地就业”,可概括出:拓宽了各类社会人员的成才就业路径。【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山前该有一棵树张者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荒山秃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人们懒得给它起一个像样的名字,只用了一个编号,叫506矿。506矿到底是什么矿?我弟弟神秘地告诉我:“是铀矿,铀矿是造原子弹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原子弹的威名谁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教语文的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活泼了一下。相比来说,我们更喜欢作文课,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让一个大学教授当小学老师,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福分。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他在命题作文前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启发我们,然后望着窗外随意给我们出作文题目。比方:《戈壁滩》《矿山人物之一》《矿山人物之二》等等。当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树》时,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于是,在第二周的作文讲评中,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有坝子上的黄桷树。我爹是河南人,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在一次作文讲评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可是,你们是兵团人的孩子,父母走到哪里,就要跟到哪里。然后,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老师讲到一个叫左宗棠的清朝人,抬着棺材收复新疆,沿途栽下了柳树,叫左公柳。老师还讲到了胡杨树……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有一棵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那次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独自走了。同学们有些内疚,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非要一棵树,这不是给老师出难题嘛。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在第二周的星期三就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让同学们好好观察,要写作文。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大人们沿着胡杨树四周挖了一个大圆圈,然后那圆圈越挖越深,挖了一个很大的坑。树根终于露了出来,大人们就用稻草绳把带土的根部绑成了一个大圆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机拉动大圆球,让它滚上大爬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简直就是一个节日。(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神秘石头”“506矿”“铀矿”等词语,交代了建设兵团抽调千名人员来到天山深处矿区的目的,也为故事的展开设置了特定的背景。B.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博学多识,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灯,让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大千世界,激发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望。C.孩子们回家问父母,父母向孩子们讲述家乡的各种树,这看似平常,实则很有用心,说明树寄托着乡愁,也寄托了美好的希望。D.小说从“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写起,用“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收尾,两相对照,突出了主题,耐人寻味。8.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时,房顶上响起咚咚声,大家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小说中这一情节合理且有意义。请简要分析。9.小说以孩子的视角来写,比用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内容更为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7.B8.合理。①胡老师在咚咚声中给学生们讲《曹刿论战》,看似巧合,实际上符合生活的真实。②师生炮声隆隆的特定环境习以为常,大家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师生的这种反应符合情理。意义:胡老师讲《曹刿论战》,以“一鼓作气”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也是对小说主题合理的开掘与拓展。9.①以孩子的的视角来写,既写出孩子们学习条件的简陋和学习生活的乐趣,也透露父母们开矿的艰辛和矿区生活的艰苦;以成年人的视角来写,很难真切写出孩子们的学习生活。②孩子们的感知较为独特,能不顾一切地喊出“山前该有一棵树”,引出移树的情节;成年人习惯并接受寸草不生的环境,小说难以生发新的内容。【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激发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望”有误。结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常常给我们讲故事,启发我们”“胡老师望着我们,又望望窗外说,同学们,真不该让你们在没有树的地方成长……胡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等分析,胡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些关于新疆树的故事,让孩子们了解了外面的大千世界。想办法满足孩子们的愿望。但是没有体现“激发了孩子们走向更广阔世界的愿望”。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分析,胡老师领读课文,读到关于鼓声的时候,房顶上响起咚咚声,大家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符合生活真实的。结合“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分析,开山的炮声让大家惊恐,但在炮声隆隆中上课,大家对于这种学习环境已经习以为常了。“大家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这种反应也符合情理。“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小说描写胡老师领读《曹刿论战》的情节,看似闲笔,却由开山炮声自然引出了孩子们的课堂,写出了师生们苦中作乐的心态。也是合理拓展小说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叙述视角的能力。结合“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荒山秃岭寸草不生的地方,没有山坡草地,没有如盖的塔松,也没有蘑菇般的毡房和满坡的牛羊,只有满山的砾石,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等分析,这是父母们工作的地方的自然环境的描写,写出矿区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苦等。结合“一个简陋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的上课铃声让正在开矿的父母们十分安心,只是他们开山的炮声却让我们十分惊恐。在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同学们哄堂大笑,疲惫的午后课堂突然活泼了一下”等分析,“在山前用石头搭建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学习条件的简陋。写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学习的乐趣等。以成年人的视角来写,无法真切感受到孩子学习的生活。结合“在一次作文讲评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等,以孩子的视角来写,写孩子们不顾一切地喊出“山前该有一棵树”“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等。结合“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在第二周的星期三就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分析,以同学们的喊话引出移树的情节。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结合“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等分析,成年人习惯并接受寸草不生的环境,这是责任,是成年人需要承受的。以成人视角来写,小说难以生发新的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高郢字公楚,九岁通《春秋》,工属文,著《语默赋》,诸儒称之。父伯祥为好畤尉,安禄山陷京师,将诛之,郢尚幼,解衣请代,贼义,并贷之。以茂才异行高第,累擢咸阳尉。郭子仪取为朔方掌书记。子仪怒判官张昙,奏抵死,郢引救甚力,忤子仪意,下徙猗氏丞。李怀光引佐邠宁府。怀光将还河中,郢劝不如西迎乘舆,怀光反方锐,不听。时浑瑊提孤军抗贼,群将未集,郢恐为怀光所乘,固止之。会怀光子琟候郢,郢因胁说曰:“君视天宝以来称兵者,今尚谁在?且国家固有天命,人力不豫焉,今若恃众而动,自绝于天。十室之小,必得忠信,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而助顺者乎?”琟大惧,流汗不能语。郢因与其将谋间道归国事泄怀光先斩二将然后引郢诘诮郢抗词无所愧隐观者为泣下怀光惭赦之怀光已诛,李晟表其忠,马燧奏管书记。召拜主客员外郎,迁中书舍人。时四方士务朋比,更相誉荐,以动有司,徇名亡实,郢疾之,乃谢绝请谒,颛行艺。司贡部凡三岁,甄幽独,抑浮华,流竞之俗为衰。迁太常卿。贞元末,擢中书侍郎。顺宗立,病不能事,王叔文党根据朝廷,帝始诏皇太子监国,而郢以刑部尚书罢。明年,为华州刺史,政尚仁静。初,骆元光自华引军戍良原。元光卒,军入神策,而州仍岁饷其粮,民困输入,累刺史惮不敢白,郢奏罢之。复召为太常卿,除御史大夫。数月,改兵部尚书,固乞骸骨,以尚书右仆射致仕。卒,年七十二,赠太子太保,谥曰贞。郢恭慎不与人交。常掌制诰,家无留稿,或劝盍如前人传制集者,答曰:“王言不可藏私家。”生平不治产,有劝营之者,答曰:“禄禀虽薄,在我则有余,田庄何所取乎?”(节选自《新唐书·高郢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郢因与其将谋间道归国/事泄/怀光先斩二将/然后引郢/诘诮郢/抗词无所愧/观者为泣下/怀光惭/赦之/B.郢因与其将谋间道归/国事泄/怀光先斩二将/然后引郢诘诮/郢抗词无所愧/观者为泣下/怀光惭/赦之/C.郢因与其将谋间道归国/事泄/怀光先斩二将/然后引郢诘诮/郢抗词无所愧/观者为泣下/怀光惭/赦之/D.郢因与其将谋间道归/国事泄/怀光先斩二将/然后引郢/诘诮郢/抗词无所愧/观者泣下/怀光惭/赦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A.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兼具韵文和散文的特点。B.乘舆,在中国古代特指天子和诸侯所乘坐的车子,文中此处借指君王。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从汉武帝起,历代皇帝都只有一个固定的年号。D.监国,古代君主因故不能亲政时,由太子或其他近亲代为处理国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郢早慧有才,孝义感人。他九岁时通晓《春秋》,擅写文章,得到时人赏识;父亲被叛贼抓住,他主动请求代父受刑,感动了叛贼。B.高郢敢于直言,深明大义。他的长官郭子仪对张昙不满,上奏杀掉张昙,高郢极力制止;后来李怀光想叛乱,高郢坚决反对,成功规劝。C.高郢为政清白,不结朋党。他反对官场拉帮结派,谢绝他人请托拜谒,在掌管贡部的三年期间,压制浮华无才之徒,不良风气有所改变。D.高郢为人恭慎,做官清廉。他长期掌管制诰,有人劝他制作文集,他认为君王言论不能藏在私家;他不经营家产,认为俸禄已经足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国家固有天命,人力不豫焉,今若恃众而动,自绝于天。(2)而州仍岁饷其粮,民困输入,累刺史惮不敢白,郢奏罢之。【答案】10.C11.C12.B13.(1)况且国家本来就有天命,(这是)人的力量不能干预的,现在如果依仗人数众多而(胡乱)行动,(那就是)自己与上天断绝。(2)但是华州仍然每年供给他们军粮,百姓对交纳粮饷感到困苦,几任刺史都畏惧不敢禀告,高郢上奏罢除此事。【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归”是动词,“回”,宾语是“国”,而且“事”是“泄”的主语,所以“国”和“泄”之间要断开,排除BD两项。“郢”是“抗词无所愧”的主语,所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历代皇帝都只有一个固定的年号”错误,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高郢坚决反对,成功规劝”错误,由“怀光反方锐,不听”可知,李怀光并没有听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且”,况且;“固”,本来;“豫”,干预;“若”,如果;“恃”,依仗。(2)“岁”,名词作状语,每年;“饷”,供给;“困”,意动用法,对……感到困苦;“累”,几任;“白”,禀报;“罢”,罢除。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郢,字公楚,九岁就通晓《春秋》,能写文章,写作《语默赋》,各位大儒都称赞。他的父亲高伯祥担任好畤尉,安禄山攻陷京城,将要处死他。高郢当时还年幼,脱去衣服,请求代替父亲受刑,贼众认为他很懂得道义,于是把他和父亲都放了。考上茂才异行科,多次升迁担任咸阳尉。郭子仪征召他为掌书记。郭子仪曾经痛恨判官张昙,上奏要杀了他,高郢极力劝说争辩救援,违背了郭子仪的意图,郭子仪奏贬高郢为猗氏丞。李怀光引荐他辅佐统治邠宁。李怀光想要回到河中,高郢说劝他不如向西迎接皇帝。李怀光当时反意正盛,不予采纳。当时浑瑊以孤军抗击逆贼,众将领没有集中,高郢担心被李怀光所乘,坚决阻止他。恰巧李怀光长子李琟来拜访高郢,高郢就趁机威胁劝他说:“您看从天宝以来阻止朝廷军队的,现在还有谁在?更何况国家自有天命,不只是靠人的力量。现在如果依靠人多势众向西攻打朝廷军队,这是自绝于天,十室之城,必定有忠信之人,怎么知道军队中没有逃跑的?”李琟震惊惧怕,流汗不能说话。高郢趁机和他的将领商量从小路归国,事情泄露,李怀光先杀了两个将领,然后抓来高郢质问他。高郢昂然站立,严辞以对,没有什么惭愧隐藏,看到的人都留下了眼泪,李怀光羞愧沮丧,赦免了高郢。李怀光被杀死之后,李晟上表称颂他的忠心,马燧上奏让他担任管书记。皇帝下诏让他担任主客员外郎,升任中书舍人。当时四方士子追求交友来往,互相赞誉举荐,来打动有关官员,只追求名声,没有实际能力。高郢特别痛恨这种不良风气,拒绝请托,一心重视经典。总共掌管贡部三年,推荐有才而没有门路的人,抑制浮华之风,结交朋友过多的风气为之衰弱。被任命为太常卿。贞元末年,被升为中书侍郎。顺宗即位,以不能把持政事为患,王叔文等人盘踞朝廷,皇帝下诏皇太子监国,高郢以刑部尚书的职位罢职。第二年,担任华州刺史,政事上崇尚仁和宁静。当初,骆元光从华州率领军队戍守良原。骆元光死后,军队并入神策军,但是华州仍然每年供给他们军粮,百姓对交纳粮饷感到困苦,几任刺史都畏惧不敢禀告,高郢上奏罢除此事。又召他担任太常卿,授予御史大夫。几月后,改任兵部尚书,坚决请求退休,以尚书右仆射的身份退休。去世,年龄七十二,追赠太子太保,谥号为贞。高郢恭敬谨慎不和人交往。曾经承命拟写诏令,家中没有留下底稿,有人劝他为什么不像前人一样留下底稿,他回答说:“君王的话不可以藏在个人家中。”他生平不经营家业,有人劝他经营家业,他回答说:“俸禄虽然微薄,对我来说却是绰绰有余,为什么要那些田庄呢?”(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菩萨蛮·西湖①苏轼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②留君。明朝愁杀人。佳人③千点泪。洒向长河水④。不用敛双蛾。路人⑤啼更多。【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八月,陈襄罢杭州知州任,将赴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任知府,该词是苏轼在西湖送别陈襄时所作。词中“使君”就是指陈襄。②漫:枉,徒然。③佳人:美人。④长河水:出自江淹《别赋》“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⑤路人:指站立在路旁送别陈襄的杭州百姓。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先写天意留客。西湖上的晴雨变化不定,离任的陈襄将要远行,却被风雨留住,这是天从人意的美事。B.“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写离情经过一夜的消化,就逐渐变淡了,到明天会发愁怎么送别友人。C.“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这两句写“佳人”泪洒长河,此处借“长河水”写出了陈襄赴任路途的遥远。D.结尾句写杭州百姓送别陈襄而纷纷流泪,从侧面写陈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暗含着作者对陈襄的赞颂之情。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是如何抒发“离情”的。【答案】14.B15.①借景抒情,“秋风湖上萧萧雨”写西湖的秋风和萧萧之雨,营造了离别时冷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离愁别绪。②借典抒情,借江淹《别赋》的典故写“佳人”的眼泪洒向“长河水”,离情更加浓烈。③直抒胸臆,“愁杀人”“佳人泪”“路人啼”,写出了人们对陈襄的不舍,将离情推向高潮。【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写离情经过一夜的消化,就逐渐变淡了,到明天会发愁怎么送别友人”错误。“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是写“离情再经过一夜的酝酿和蓄积,会变得更深更浓,到明天送别时一下子爆发出来,会把人愁死的”。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抒情手法的能力。分析鉴赏诗歌的抒情手法,首先要理解大意;然后结合诗句分析是直接抒情,还是借用景、物、事来抒情,最后分点作答。借景抒情。“秋风湖上萧萧雨”意思是秋风徐徐,湖上风雨潇潇。本句写西湖的“秋风”和“萧萧之雨”,诗人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送别友人,风雨潇潇,渲染了离别是冷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依依惜别的离愁别绪。借典抒情。“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意思是送行的佳人们的千滴泪,一起洒向钱塘江水。这两句写“佳人”泣别,“佳人”是指送别陈襄的一群官妓,同“长河水”联系起来,一方面是由于陈襄乘官船,从水程赴任,另一方面暗用了江淹《别赋》中的词语,“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水”,“佳人”泣别是情重怨深的表现,这就把离情推向了一个高潮。直抒胸臆。“明朝愁杀人。佳人千点泪”“路人啼更多”意思是明天我会十分忧愁。送行的佳人们的千滴泪,一起洒向钱塘江水。不用为分别而愁苦,你不见路上还有更多的人在洒泪相别。“愁杀人”“佳人泪”“路人啼”直接抒情,写出了对陈襄的不舍,在把离情推向极顶的同时,也暗含着对陈襄流惠于民的赞颂。(三)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⑴《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沉思,却“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⑵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⑶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悲秋情感。【答案】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不如登高之博见③.千里马常有④.而伯乐不常有⑤.万里悲秋常作客⑥.百年多病独登台【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须臾、博见、常作客”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第II卷(运用题)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开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热播的《觉醒年代》将观众带回到一个_________的时代,展现了一百年前那个苦难中国的历史画卷,让观众看到了一群先进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前途而奔走驱驰的情形。当时的中国,内政方面,攫取共和果实的袁世凯复辟称帝,腐朽、卖国的北洋军阀互相攻伐,_________;外交方面,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却依旧被要求将德国人在山东霸占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此种外交屈辱令人_________:这是一个国家局势与社会气氛双重压抑的时代。《觉醒年代》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总台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方面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觉醒年代》中有众多鲜活的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发起新文化运动,领导五四运动;毛泽东、周恩来等成立学会,倡导新思想。这部剧生动地还原了那些_________的思想,做到了艺术水准和群众满意度“两个有所提高”,成为一部真正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精品力作。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风起云涌民不聊生愤慨熠熠生辉B.风起云涌生灵涂炭愤慨煜煜生辉C.暗潮涌动生灵涂炭愤怒煜煜生辉D.暗潮涌动民不聊生愤怒熠熠生辉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总台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方面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B.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总台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方面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C.不仅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亦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凸显了总台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方面对历史事实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D.不仅对这段特殊的历史有着清晰的呈述,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内对国家大势进行了展现,凸显了总台在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方面对历史事实的精准还原以及历史视野的高度开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9.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根据儒家的观点,义作为当然之则,本身就有至上的性质:“君子义以为上。”B.想不通,九头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C.在螳螂世界里,有一种奇特的现象是:“结婚”就意味着雄螳螂走向自己的坟墓。D.原来鲁镇是僻静地方,还有些古风:不上一更,大家便都关门睡觉。【答案】17.A18.D19.B【解析】【分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风起云涌”:形容雄浑磅礴之势,也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暗潮涌动”:暗处的潮水涌动,指暗中发展的事态十分严重和迅猛。语境修饰“时代”,应选“风起云涌”;“民不聊生”:偏重于人民无以为生,活不下去。“生灵涂炭”:偏重于指人民遭受灾难,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语义较重。语境是说当时的中国百姓在军阀混战中难以生活下去,应选“民不聊生”;“愤怒”:着重于“怒”,生气、不满。“愤慨”着重于气愤不平,多指重大事件。语境是指外交事件,应选“愤慨”;“煜煜生辉”:煜煜,明亮、炽盛,形容实物的表象,多表环境。“熠熠生辉”:熠熠,光耀、鲜明。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也可形容虚物,比如形象,多表示神采。语境修饰“思想”,应选“熠熠生辉”。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一:语序不当,应先呈述历史,再展现国家大势。语病二:搭配不当,历史视野可“开阔”,而历史事实应是“还原”或“再现”。全部改对的是D项。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的冒号表示总结上文。A.引出下文;B.总结上文;C.提示下文;D.解释说明。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B。(二)语言文字运用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而言,__①_不但可以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不可或缺。②,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据调查统计,男生更偏爱对抗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而女生更偏爱技巧性与柔韧性的项目,如羽毛球、健美操。单一的体育活动巳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体育习惯的养成,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但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体育成为孩子的一种生活方式。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分别用三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答案】20.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21.不能忽视体育体育活动不能单一化养成体育习惯不只靠学校【解析】【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第一处,后文“不但可以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处(作用),在结合后一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不可或缺”,此处填写意思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句子。第二处,根据后文说“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只有体育活动种类多了,也就是丰富多彩了,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所以此处填写意思为“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之类的句子。第三处,根据前文“体育习惯的养成,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以及后文“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兴趣”,此处应填写意思为“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之类的句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能力。第一段,首先指出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指出经常参加体育运用的作用——“不但可以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还能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最后由此得出提高国民素质体育不可或缺。所以这一段是告诉我们“体育很重要,不能忽视体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段,首先指出体育活动应该丰富多彩,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加以选择。然后具体指出男女性别不同,喜欢的体育活动也不同,单一的体育活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这这一段主要讲述“体育活动要丰富多彩,不能单一化”。第三段,首先指出体育习惯养成,固然与学校教育有关,但关键在家庭体育氛围的营造。然后指出只有家庭拥有足够的体育氛围,才能培养孩子体育运动的习惯。所以这这一段主要讲述“养成体育习惯不只靠学校”。具体作答时根据以上分析,注意分别用“三个否定句”对三段主要信息进行概括,同时注意“每句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人注重养德,刘备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即使是几千年之后的现在,我们依旧讲“德”。习总书记也曾多次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要严把德才标准。德才兼备,方堪重任”。上述材料能给当代的有志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立德广才,方成其志古人注重养德,《左传》三“不朽”,以立德为最上,刘皇叔殷殷诫子,勿为小恶,积善成德,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今人依旧讲“德”,习近平曾多次强调的用人原则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当代青年追求自身发展,当立德广才,方成其志。德行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乃才干充分施展之基。《左传》云:太上有立德。唐李颀《送裴腾》亦云:“养德为众许,森然此丈夫。”于是,厚德逊让、懂得欣赏他人才干的鲍叔牙对齐桓公说:“君将治齐,即高傒与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重,不可失也。”在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管仲的才华得以施展,最终帮助齐桓公登上春秋霸主之位,更是让甘居人下的鲍叔成为“千古第一相”。于是,“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相反,德不称其任,则其祸必酷。德行有亏的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就更不要说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了。《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中引用“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所告诫的大概就是那些未能将德的位置摆正之人吧。德行与才干比,德行大抵居第一,为前提。才干增长亦有助于增强修身和道德品质的力量,提高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若无才干,纵使有德也难以成就一番事业,而修身养德也恐怕会成为无源之水。若诸葛亮止于修身养德而无经天纬地之才干,便不会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若张桂梅无足够的智慧、才干就难有华坪女高的落成与1800多名女孩命运改写,可以说智慧与才干也增强了道德的力量,张桂梅也收到了“燃烧自己”“厚德载物”“教书育人,点燃希望”“师德标兵”“时代楷模”等数不胜数的认可与崇高赞誉。才干与道德从来都不该是孤立的存在。品德与才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缺少品德,才华难以施展;缺少才干,徒有品德亦难有所作为。因此,有志之当代青年应德才兼修,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担当时代重任。“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我辈青年,自身发展,当以德为先,增长才干,志存高远,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接续奋斗,谱写新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表达应用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材料分成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古人重德甚于重才,刘备的名言和《左传》中的话都是这一论断的注脚;第二部分讲的是几千年之后的现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凸显新时代对人才德行与才干的重视程度。两部分统摄于“德”与“才”的关系上。据此,围绕“德”与“才”关系,可以从这几方面立意:可以从刘备的话得到启示,立意为“恶虽小不可为,积小善而成大德”;从与人相处、与民相处的角度立意,“惟贤惟德,才能服人”;根据《左传》中的话可立意为“太上有立德,青年当立德为先”;可以从习总书记的用人原则立意为“新时代青年当以德才兼备为自身发展目标”;还可以谈作为当代有志青年自身发展应怎样成长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自古以来,以德服人,德才兼备是人们不变的价值追求。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从古人古训、国家领导人讲话中汲取积极力量,将自我人生追求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联系起来,做有理想抱负、德才兼备的时代青年。题目中“上述材料能给当代有志青年以启示”限制了写作对象为“当代有志青年”,“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进一步限定考生写作要结合自我发展,去谈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问题。从“启示”“思考”可知,文体为议论文或散文,议论文要观点明确,脉络清晰,论据典型。散文要形散神聚。立意:1.立德广才,方成其志。2.积善成德,惟贤惟德。3.不朽有三,以德为先。4.德才兼备,方堪重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青年发展,立德为先。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云南省普洱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云南省昭通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毕业诊断性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丽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海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芜湖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2年云南省普洱地区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3-01 22:08:25
页数:20
价格:¥5
大小:111.3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