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0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注: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到下面的答题栏内。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在每个历史时期,人类都会面临群体生存的困境、危机和重大难题,需要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克服,需要个人的牺牲和承担才能应对,这就需要以文学来凝聚民心民力。“人民性”是左翼文学、延安文学和十七年文学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当前我们的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重提文学的“人民性”是很有必要的。②我们有必要进一步追问作家“为谁写作”的问题。在“人民性”的写作传统中,“为谁写作”是头等大事,文艺界曾反复地宣传为人民大众而写作,批判为名利而写作。今天,一些作家为权力、资本和评奖而写作,为满足西方读者的口味写作,为个人名利写作。在强大的消费主义的逻辑中,我们对此习焉不察。作家孙犁晚年一直坚持为人民写作的理念,他反对单纯刺激个人名利的文学评奖制度,呼吁作家要有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今天一些人可能认为他的创作心态是“保守”的,但这却恰恰足以成为我们今天考量“为谁写作”的借鉴。③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文学与人民生活的联系。增强文学创作与人民生活的联系,作家们必须要重视“亲历”生活,直接面对生活的真实。但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研究者质疑文学反映论,主张文学“超越”现实生活,于是一些作家也从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撤离,远离广大人民的现实生活,从而使文学凌空高蹈,不接地气。在今天,许多作家更是满足于从媒体中获取写作的材料,由于一些媒体在呈现生活的“真相”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工”,更由于作家们只能以部分的感官面对媒体“真相”,所以很难全方位地体验到生活的真实。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作家失去感知真实生活的能力,一些作家对生活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受到损害,失去了把握社会生活的“整体”和“发展方向”的能力,满足于书写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的平面的、琐碎的生活状态,在创作上出现惊人的雷同现象。④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文学的理想性和精神性。十七年文学中,在“人民性”写作传统中被确立为典范的作品,大多是有力量、有热情、有理想的,大多具有正面引导人心的凝聚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而20世纪90年代理论界出现“躲避崇高”、“拒谈理想”的论调,不少人简单地把“世俗化”与“现代化”等同起来,把理想和精神置于“世俗化”的对立面。在这一强大潮流的支配下,不少作品“情感冷漠”、“软弱无力”,无原则地认同“世俗化”的逻辑,无限度地迎合人心人性的一些弱点,不仅失去了滋养、守护和引导精神生活的热情,更谈不上担当民族精神建构的重任。这样的文学,哪里谈得上是具有“人民性”的文学呢?⑤今天的文学创作,仍需作家具有投身社会生活激流的勇气和激情,在充分借鉴“人民性”写作资源的基础上,融入人民生活,表现人民的事业和生活,并在人民生活中寻找新生力量的萌芽,寻找民族精神成长的新的可能性。(摘编自武新军《文学的“人民性”永远不会过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用文学来凝聚民心民力,是人类面临群体生存的困境、危机和重大难题时的普遍选择。B.“为人民大众而写作”曾被文艺界反复地宣传,时至今日我们却对这一情况习焉不察。C.作家重视“亲历”生活,直接面对生活的真实,有利于增强其作品与人民生活的联系。D.文学担当民族精神建构的重任,要避免认同“世俗化”逻辑、迎合人心人性的弱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针对当前文学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重提文学的“人民性”的必要性。B.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将孙犁与一些作家的创作理念进行对比,强调要为人民写作。C.文章多处使用引用论证,如“躲避崇高”“情感冷漠”“软弱无力”等,增强了论证的力量。D.文章论证兼顾历史与现实,多角度论述“文学的人民性”,为当下文学创作指明方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当下一些作家不注重文学创作的“人民性”,与作者的创作理念有关,也与读者有关。B.一些作家的文学创作脱离人民的生活,与当时研究者的文学“超越”现实的主张有关。C.一些媒体为了需要会对生活“真相”进行加工,这是许多作品出现雷同现象的主要原因。D.今天的文学创作应该有力量,有热情,有理想;应该滋养、守护和引领人民的精神生活。【答案】1.C2.C3.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A.“普遍选择”错;原文说的是“人类都会面临群体生存的困境、危机和重大难题,需要群体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克服,需要个人的牺牲和承担才能应对,这就需要以文学来凝聚民心民力”,并没有说这是“普遍选择”。B.原文“对此习焉不察”,“此”指代“一些作家为权力、资本和评奖而写作,为满足西方读者的口味写作,为个人名利写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避免”错,原文意为不能“无原则”认同,不能“无限度”迎合。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C.“文章多处使用引用论证,如躲避崇高’‘情感冷漠’‘软弱无力’”错误,“躲避崇高”等不属于“引用论证”,这里的引号表示强调。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C.“主要原因”错,根据原文“由于一些媒体在呈现生活的‘真相’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加工’,更由于作家们只能以部分的感官面对媒体‘真相’,所以很难全方位地体验到生活的真实……不少作家失去感知真实生活的能力,一些作家对生活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受到损害,失去了把握社会生活的‘整体’和‘发展方向’的能力,满足于书写没有高度也没有深度的平面的、琐碎的生活状态,在创作上出现惊人的雷同现象”可见,媒体的加工部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作家们失去感知真实生活的能力。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鱼苇之事孙犁很多年不到白洋淀去,关于菱茨鱼苇之事,印象也淡了。近日,一位妇女,闲时和我谈些她家乡的事,引起我对水乡的怀念。她家住在D村。这个小地方,曾有一京二卫三D村之称。原来是个水旱码头,很是繁华热闹。大清河在村南流过,下水直达天津。又是一个闸口,每天黄昏,帆檣林立。旱路通往保定,是过路客商打尖的地方。我记得在同口教书时,前往保定,就是在这里吃午饭,但当时的街道市面,都忘记了。她家很贫苦,父亲好赌博,曾在赌场上把土改分得的地当场卖掉,家里的人都哭了。但他有妻子和五个小孩,也要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一年之中,他除去赌博,不是给人家去打坯,换些粮食;就是在河边治鱼,卖些零钱。她是头大的孩子,很小就知道为生活操劳了。她先学会编席,母亲告诫她,织席这勾当,“抬头误三根,低头一大片”,整天忙得连梳头洗脸的工夫都没有。母亲见她太疲乏、太困倦,就给她讲故事。她回忆说,那些故事,古老,冗长,千篇一律。故事中,总是有一个傻子,傻子又总是很走运,常常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娶到漂亮的媳妇,发家致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一年,发了一场大水,她家的房被冲倒了,于是一家人只能搬到堤坡上,临时搭了一间小屋。秋后,水渐渐落去,河里出了鱼,全村的人,买网捕捞。买一片大靖,要一百多元,她家买不起。父亲买了几丈蚊帐布,缝制了一具小缗。小网有小网的好处,除去她父亲,母亲和她都可以去搬缯捕鱼了。鱼实在很多,特别是一种名叫石饒的小鱼,浮满了河面。这种小鱼,一寸多长,圆身子黑花条,没有刺,油很多。炖熟了,上面漂着一层黄油,别提多香了。外地的鱼贩子都来了,就地收货加工。但因为鱼太多,后来就只收大鱼,不收小鱼。她只好自己卤了,和大弟弟挑到上高地集市上去卖。她从小逃过荒,出过工,也作过运输,就是没有卖过东西。她看好一个地段,把鱼放在地下,和弟弟站在那里,弟弟比她还腼腆,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赶集的人从他们眼前走过,可是没有一个人照顾他们的鱼。她想吆喝几声,心里十分害臊,喊不出来,最后还是红着脸吆喝起来:“买鱼呀,好香的鱼!”过了一会儿,又喊:“买鱼呀,贱卖呀!”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几个人蹲在她们的摊子前面了。买卖开始了,她掌秤,弟弟收钱。卖出几份以后,围上来的人更多了,你挑我拣,她简直忙不过来。她忽然看见有一张五元的票子,掉在了她的筐子下面。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她很兴奋,买卖做得也很顺利,不到晌午,鱼就卖完了,一共卖了十多元。赶紧收摊,带着弟弟去赶集。她手里有十五元钱。她手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钱,但她除去衣食二字,没有想到要买什么别的东西,她首先想到的是父亲。“谁要这件皮袄?”有一个老太太,提着一件破旧的短皮袄,在大声吆喝。她心里一动。天渐渐凉了,父亲一早一晚还要去河上搬缯。她只见过别人家的老人穿皮袄。她从来也没想到过自己的父亲穿皮袄,现在,好像父亲也有穿一件皮袄的份儿了。她走上前去,摸了摸皮袄。毛色很旧,有的地方还露着皮子。但这总是一件皮袄。她问:“多少钱?”“不还价,你给十五元。”老太太说。“值吗?”“不值,你就走你的。”老太太又吆喝起来。她走了几步,终于又回去,把钱交给老太太,换来这件皮袄。回家的路上,虽然天气并不冷,她还是往自己身上披了披这件皮袄,确实暖和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父亲早已去世,她讲起这段事情,还很得意。她对我说,为了不再织席,她和家在这个大城市的人结了婚,现在很少再回娘家住。那里的河,早已经干了,更不会有鱼;也没有人再织席,人们有别的致富之路了。我听到的,好像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七日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对家乡的介绍不吝笔墨,如“大清河在村南流过”“是过路客商打尖的地方”,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也与结尾遥相呼应。B.文中母亲讲的“傻子走运”的故事看似一处闲笔,却体现了母亲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隐寓后文“她”幸运地捡到钱。C.小说中的父亲好赌博,但为了家人的生活还给人家打坯,到河边治鱼,在平静的叙述中,也真实地展现了父亲的另一面。D.小说的结尾说“那里的河,早已经干了”“没有人再织席”,既流露出作者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体现了面对时代变迁时的悲凉。5.妇女在给“我”讲卖鱼买袄的往事时,为什么会表现出“很得意”的神态?请简要分析。6.文艺评论家陈良运曾说:“《鱼苇之事》只是间接地写今日白洋淀,但还保留了作家40多年前那些写白洋淀作品的艺术风格。”请结合作品加以说明。【答案】4.D5.①她战胜了内心的羞涩,在做买卖时勇敢地“吆喝”并挣到了不少钱。②捡到一笔钱,这是意外之喜。③给从来没有穿过皮袄的父亲买了一件皮袄,尽了孝心。6.①体现人情之美。父亲替别人打坯、河边治鱼,母亲千篇一律的古老故事,姐弟俩艰难地叫卖,体现出艰苦岁月中的温情和人民的勤劳坚忍的人性。②形象描写逼真。“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形象地写出弟弟的腼腆;“看好空子”,“赶紧捡”,“扔进书包”,生动地写出她捡钱时紧张又兴奋的心情。③语言清新简明。如对小鱼的介绍,“一寸多长,圆身子黑花条,没有刺,油很多”,多用短句,简洁明快。④景物诗情画意。文中她所在的D村,“每天黄昏,帆樯林立”,体现出水乡的诗意美景。(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D.“悲凉”错,“人们有别的致富之路了”体现的是时代的进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她“没有卖过东西”,开始很腼腆,“红着脸吆喝起来”,终于卖了钱,她因为克服了羞涩感而且挣到了钱而“得意”;“她忽然看见有一张五元的票子,掉在了她的筐子下面。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因为捡到五元钱而“得意”;“她从来也没想到过自己的父亲穿皮袄”“把钱交给老太太,换来这件皮袄”“她还是往自己身上披了披这件皮袄,确实暖和呀”,她因为能给父亲买件皮袄尽了孝而感到“得意”。【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很是繁华热闹。大清河在村南流过,下水直达天津。又是一个闸口,每天黄昏,帆檣林立”体现出水乡美景的诗情画意。父亲“给人家去打坯,换些粮食”“她是头大的孩子,很小就知道为生活操劳了。她先学会编席”“母亲见她太疲乏、太困倦,就给她讲故事”“和大弟弟挑到上高地集市上去卖”,一家人生活虽艰苦,但勤劳、坚韧,充满温情。“弟弟比她还腼腆,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形象地描写弟弟的腼腆;“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她捡钱时的紧张而兴奋的心理。文本对人物的刻画形象而生动。“买卖开始了,她掌秤,弟弟收钱”“这种小鱼,一寸多长,圆身子黑花条,没有刺,油很多。炖熟了,上面漂着一层黄油,别提多香了”等多用短句,体现语言的清新、简洁。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孔道辅,字原鲁,孔子四十五代孙也。道辅幼端重,举进士第,为宁州军事推官,数与州将争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为神,州将帅官属往奠拜之。欲上其事。道辅径前以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击蛇,碎其首,观者初惊,后莫不叹服。迁大理寺丞,主孔子祠事。孔氏故多放纵者,道辅一绳以法。上言庙制庫陋,请加修崇,诏可。再迁太常博士。奉使契丹,道除右司谏、龙图阁待制。契丹晏使者,优人以文宣王为戏,道辅艴然径出。契丹使主客者邀道辅还坐,且令谢之。道辅正色曰:“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朝之过也道辅何谢”既还,言者以为生事,且开争端。仁宗问其故,对曰:“契丹比为黑水所破,势甚蹙。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帝然之。道辅性鲠挺,遇事弹劾无所避,出入风采肃然,及再执宪,权贵益忌之。会受诏鞫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察帝有不悦琳意,即谓道辅:“上顾程公厚,今为小人所诬,见上,为辨之。”道辅入对,言琳罪薄不足深治。帝果怒,以道辅朋党大臣,出知郓州。已而道辅知为士逊所卖,颇愤惋。时大寒上道,行至韦城,发病卒,天下莫不以直道许之。皇祜三年,王素因对语及道辅,仁宗思其忠,特赠尚书工部侍郎。(节选自《宋史·孔道辅》)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B.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C.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D.中国与北朝通好/以礼文相接/今俳优之徒慢侮/先圣而不之禁/北朝之过也/道辅何谢/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笏,古代大臣上朝所持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可用来记录所言之事。B.庙,既可指祭祀先祖的宗庙,也可用来指君王处理政务的殿堂,文中即指后者。C.言者,即言官、谏官,既监督政府官员行为,也对君主过失直言规劝使其改正。D.皇祐,宋仁宗年号,年号首创于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道辅作为孔子后代,对于行为放肆、不守礼法的同姓族人没有徇私包庇,而是全都依法予以惩处。B.契丹宴请宋朝使者,宴会上优伶拿文宣王的事情演戏,这引起了孔道辅的极度不满,他愤然离席。C.言官认为孔道辅出使契丹期间无事生非,会挑起两国争端;仁宗问明孔道辅缘故后,认为他没有过错。D.张士逊憎恶程琳和孔道辅不依附自己,于是借着孔道辅审理冯士元案件的机会,设计将二人逐出朝廷。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平时汉使至契丹,辄为所侮,若不较,恐益慢中国。(2)会受诏鞫冯士元狱,事连参知政事程琳。【答案】7.B8.B9.D10.(1)平时宋朝的使者到达契丹,总是被他们欺侮,如果不计较的话,恐怕会更加轻视朝廷。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恰逢孔道辅接受诏令审讯冯士元的案件,事情牵扯到参知政事程琳。【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中原和契丹友好,用礼节相待。现在用这些戏子,怠慢侮辱先圣却不加禁止,你们的过错呀。我道什么歉呢!“中国与北朝通好”中,“通好”是“友好”的意思,作句子的谓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慢侮先圣而不之禁”中,“先圣”作“慢侮”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文中即指后者”错。文中“庙”指祭祀先祖的宗庙。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憎恶程琳和孔道辅不依附自己”“设计将二人逐出朝廷”错。原文说“宰相张士逊雅恶琳,而疾道辅不附己,将逐之。……。帝果怒,以道辅朋党大臣,出知郓州”,由此可知,宰相张士逊憎恶孔道辅不依附自己,而不包含程琳;最后将孔道辅驱逐出朝廷。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辄”,总是;“为所”,被;“较”,计较;“慢”,轻视。(2)得分点:“会”,恰逢,正赶上;“鞠”,审讯,审问;“连”,牵扯。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孔道辅,字原鲁,是孔子的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自幼为人端直庄重,考中进士后,做了宁州军事推官,多次与宁州的将领争论事情。有一条蛇从天庆观真武殿中出来,全郡的人都把它当作神明,全州的将帅及官属都前往祭拜它,还打算把这件事上报给皇帝。孔道辅径直走上前用笏板击打这条蛇,打碎了它的脑袋,围观的人起初非常震惊,过后没有不赞叹佩服的。后来迁任大理寺丞,主持孔子祠堂的事务。孔氏族人以前大多不守礼法,孔道辅全都把他们绳之以法。上奏说孔子祠堂的房屋低矮简陋,请求朝廷加以修缮加高,皇帝下诏答应。后来又迁任太常博士。奉命出使契丹,在中途被任命为右司谏、龙图阁待制。契丹宴请使者,优伶拿文宣王的事情演戏,孔道辅愤然退出。契丹让主持欢迎的人邀请孔道辅回到座位上,并且要孔道辅道歉。孔道辅严肃地说:“中原和契丹友好,用礼节相待。现在用这些戏子,怠慢侮辱先圣却不加禁止,你们的过错呀。我道什么歉呢!”回朝以后,谏官说孔道辅无事生非,并且使两国产生争端。宋仁宗询问这件事的原因,孔道辅回答说:“契丹近来被黑水国打败,形势非常紧迫。平时宋朝的使者到达契丹,总是被他们欺侮,如果不计较的话,恐怕会更加轻视朝廷。”皇帝认为他做的对。孔道辅性格耿直出众,遇到事情敢于弹劾绝不回避,出入朝廷神情严肃,等到他再次执行法令,权贵更加忌恨他。恰逢孔道辅接受诏令审讯冯士元的案件,事情牵扯到参知政事程琳。宰相张士逊素来就讨厌程琳,也憎恶孔道辅不依附自己,想要把孔道辅驱逐出去。他觉察到皇帝对程琳不满意,就对孔道辅说:“皇上眷顾程公忠厚,今天被小人诬告,你如果见到皇上,就为他辩解。”孔道辅入朝对答,说程琳罪不重,不足严惩。皇帝果然大怒,认为孔道辅与大臣结党营私,被逐出朝廷做郓州知州。不久孔道辅知道自己是被张士逊陷害,非常生气郁闷。在赴郓州时,正处天气严寒,走到韦城,旧病复发而死,天下人没有被不称赞他为人正直的。皇祐三年,因为王素跟皇帝交谈时提到孔道辅,仁宗感念他的忠诚,特意追赠孔道辅为尚书工部侍郎。(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写诗人途经山村,听到远处传来流水之声,以声衬静,更显环境之幽静。B.三四两句视听结合,营造出一种阴森萧瑟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当时的心理感受。C.颈联转写夜景,新月初升还未能照彻长夜,此时边关烽火燃起,紧迫之感油然而生。D.本诗语言极尽推敲却又不露痕迹,如“怪”“恐”“亲”等词既精练传情又贴切自然。12.此诗以“寒水”始,以“烟火”终,整首诗感情极富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1.C12.诗的前两联写诗人日暮时分独行山路,四周人烟稀少,耳边传来流水声及怪鸟的啼叫声,环境阴森萧瑟,表明诗人一开始内心有些害怕;后来新月升起,边关平安无事,环境转向宁静安谧,心情得以平静;最后看到山村人家的炊烟,内心感到亲切温暖,流露出喜悦之情。【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分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边关烽火燃起,紧迫之感油然而生”理解错误,“边烽不过秦”意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边关平安无事,环境转向宁静安谧,心情得以平静。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能力。“数里闻寒水”,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颔联,“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本来就令人闻而惊惶不安;刚好又碰上夕阳下山,山区渐渐暗黑下来,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颈联转写夜景:“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写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尾联“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3.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描写寻常事物却意旨博大,虽然列举浅近事例却意蕴深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贾谊在《过秦论》中描写秦王统一天下之后,派良将精兵守卫关口,盘问过往行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李商隐《锦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营造迷离的意境,抒发内心悲凉伤感之情。【答案】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⑤.庄生晓梦迷蝴蝶⑥.望帝春心托杜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迩”“弩”“卒”“托”。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代社会的文人学士常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______________。在这一思想的鼓舞下,文人们几乎都有旅行游览的经历。年代稍早的文人“驴友”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谢灵运为了方便出游时______________,发明了谢公屐。这种木屐的底部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无论上山下山,都______________。在旅途中,谢灵运还创作了不少山水诗,引领了绵延上千年的中国山水诗潮流。文人走出书斋,来上一段范围广、时间长的旅行,(),在切磋讨论中使自己的人生境界更上一层楼。我们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祖国大地游历。旅行让他结识了孟浩然、杜甫、高适等好友,也为他提供了丰富的诗歌题材和创作灵感。他笔下与旅行有关的诗篇,既有《望庐山瀑布》《赠汪伦》这种______________的短诗,也有《蜀道难》这种充满着奇诡浪漫想象的长篇诗歌,既有《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登金陵凤凰台》这种写景怀古、意境悠远的作品,也有《渡荆门送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这种满含对友人真挚情感的诗篇。如果没有李白的人生旅行,中国的诗歌宝库中,不知会缺失多少瑰宝。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相提并论跋山涉水健步如飞炙手可热B.等量齐观跋山涉水健步如飞脍炙人口C.等量齐观翻山越岭如履平地脍炙人口D.相提并论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炙手可热15.下面填入括号中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充知识储备,还能在途中结交知心好友或学者名师B.不仅可以在途中结交知心好友或学者名师,还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充知识储备C.不仅可以增长知识储备、扩充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在途中结交知心好友或学者名师D.不仅可以在途中结交知心好友或学者名师,还能增长知识储备、扩充见识、开阔视野16.读了上面的文字,李华深受触动,想在自己的书房挂一幅条幅,提醒自己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下选项中符合要求的是A.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答案】14.D15.A16.B【解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等量齐观: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此处指把两种观点放在一起谈论,故选“相提并论”。翻山越岭:翻过了很多山,越过了很多岭。形容在外工作的艰苦或旅途的遥远。跋山涉水:形容长途奔波的艰辛劳苦。根据语境,他发明谢公屐是为了翻山方便,不是为了“长途奔波”,故选“翻山越岭”。健步如飞:形容步伐矫健有力,走得很快。如履平地:像走在平地上一样。形容很轻松,没有阻碍,易于办到。此处形容上山下山如同在平地上一样轻松,故选“如履平地”。脍炙人口: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诵好的诗文或事物。炙手可热:比喻气焰权势之盛。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此处形容他的诗文人人称赞,故选“脍炙人口”。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能力。为了衔接后文“在切磋讨论中”,后句应该是“在途中结交知心好友或学者名师”,排除BD。“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扩充知识储备”三个短语层层递进,语序不能调换,排除C。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句含义的能力。A.本句意为: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强调实践出真知,没有涉及“理论”。B.本句意为: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不够完善,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前句讲理论,后句讲实践,符合题干要求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C.本句意为: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寓意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强调要不断更新知识,与理论实践无关。D.本句是指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顺风船可驶,如果你想要在广博的书山、学海中吸取更多更广的知识,“勤奋”和“刻苦”是两个必不可少的。与理论实践无关。故选B。(二)复兴中学的学生做了一期以“奶茶与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海报,下面是海报中的两幅图阅读这两幅图,完成下面小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7.请把图(一)转写为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8.请针对两幅图中所反映的问题,给出一条合理建议。要求语言得体,表述准确,不超过30个字。【答案】17.一杯奶茶的热量约为290kcal,大约相当于3个鸡蛋或4个苹果的热量,消耗这些热量需要步行1小时50分钟或慢跑40分钟。18.中学生应该尽量少喝或不喝奶茶,以免热量或咖啡因摄入过量【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图一共分三幅图画,第一幅图画前面画着一杯奶茶,后面是约等于290kcal的热量;第二幅图画用中国人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说明一杯奶茶的热量约等于3个鸡蛋或者4个苹果的热量;第三幅图画则说明要想消耗掉这一杯奶茶的热量,需要步行1小时50分钟或慢跑40分钟。回答时注意语言表达连贯,不要丢掉图中关键信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准确得体的能力。根据第一幅图画可知,一杯奶茶热量较大,消耗掉这一杯奶茶的热量,需要步行1小时50分钟或慢跑40分钟。第二幅图画则说明咖啡因含量最高的一杯奶茶等于四杯咖啡、八杯红牛的热量和咖啡因。可见多喝奶茶、过量饮用奶茶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应当针对这点提出建议,即:中学生应该尽量少喝或不喝奶茶,以免热量或咖啡因摄入过量。四、写作(4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清人袁枚在他的《续诗品·尚识》中曾说:“学如弓弩,才如箭儀,识以领之,方能中鹄。”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用见识来引导箭头,才能命中目标。其后章学诚也谈到“才而不学,是为小慧;小慧无识,是为不才。”意思是有了才能而不注意学习,那是小智慧;有了小智慧而没有见识,那也算是没有才能的人了。两位先贤在谈到识、才、学对人的发展意义时,都非常重视“识”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对“识”又有怎样的看法呢?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见识决定人生境界高中三年,我们与历代先贤在圣洁的校园相遇,与学养深厚的老师在知识殿堂相识,沐浴着知识理性的阳光,吸取着人类文明的精神食粮。高中三年学什么?我认为,除了学习知识和技能之外,很重要的是要学“见识”。所谓“见识”,就是高尚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它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最佳禀赋,也是当代青年的必备素养。有“见识”,他就有开阔的胸襟和眼界,有明确的责任和担当,能正确地看待逆与顺、荣与辱,从而完善人格心理,获得更多的成功机遇。当他身处困境,遭遇人生不如意时,会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勉励自己;当国家需要他去牺牲,去付出时,他有“得其所哉”的豪迈气概;当他面临各种诱惑时,也知道自己的分量,看重自己的操守,从而从容应对。“见识”,使他总是能看淡过眼烟云,沉稳有度,总是体现出不同于常人的追求,散发出有别于他人的气质。“见识”还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以博览群书为根基,以丰富经历为铺垫,以深刻思想为酵母,由思考而滤出精华,从而形成一个人对社会、对事物独特的见解。所以,他能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有了独特见解,他就不会随波逐流,趋炎附势,甘于平庸;有了独特见解,他就知道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所在;有了独特见解,他就有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无数事实证明,真正成才,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往往就是有远见卓识的人。不读书,无以明理;不实践,无以成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我们增长见识的必由之路。事实上,“见识”是随着我们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增长的,我们人生的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增长见识的过程。而青年时期,正是我们人生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不负大好时光,潜心知识殿堂,躬身创作实践,乃是我们增长见识的基本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有见识、有追求、有境界,这是时代对当代青年寄予的希望。其实“见识”“追求”“境界”三者是紧密相连的。没有见识,他就不思上进,没有追求。玩麻将是乐此不疲的消遣,打游戏是通宵达旦的寄托。青春年华,一无所获,终将碌碌无为。而“有见识”,则会促使他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有追求”,他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成绩;“有境界”,他就能独上高楼,观览好风光,体验不同凡响的人生况味。因此人生中高低云泥的判别,其实就在于“见识”二字!见识决定人生境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青年,就应当有这样的气度和胸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引用袁枚和章学诚的话,强调了“识”在“才”“学”中的重要作用,由此不难看出,本次作文应当谈“识”的重要作用。“识”就是“见识”,也可以理解为人的眼界。“见识”包含的意义很多,有高低层次的差别,比如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不同,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不同,对解决问题采取的方法不同等,都是“见识”上的差别。考生要阐明你所理解的“见识”的内涵,然后重点论述“见识”对人的影响。可以采用对比论证,通过“见识”高下不同影响人的成功等论证其重要性。也可以从“识”“才”“学”三个方面的关系入手,强调“见识”的引领作用。还应当思考如何才能增长“见识”,也就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给出办法。最后还要注意要求部分强调了写作身份,“新时代的青年”,可以论述“识”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广大青年成才更是意义非凡。总之,只要扣住“识”,阐述自己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思考即可。立意:1.“识”领方向,助力成才。2.成败取决于“识”。3.突破见识桎梏,拓宽成功天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7 16:11:34 页数:15
价格:¥5 大小:105.31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