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人类文化中,道德(善)与审美(美)分属不同的领域。然而,人类内在的对真善美统一的渴望,总是希冀在提升道德人格的同时满足审美需求。那么,道德与审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呢?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普遍看法是,二者为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即道德是内容,审美是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柏拉图是这种观点的坚决倡导者。他认为,那些以审美为目的的文学艺术使人丧失理性,屈从于感性,对教育理想国的公民毫无益处;那些“颂神和赞美好人”的诗歌有利于培养和教化理想国的公民,因为它们服从于道德目的。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法国新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很多思想家都把审美或艺术作为实现道德目的的手段。确实,审美和艺术具有以情动人的力量,用来引导人们修养道德,比纯粹的道德说教具有更好的效果。但是,道德本身具有历史局限性。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道德的进化往往发生于社会变革之后,而审美和艺术却由于其创造性特征总是能够作为新思想和新社会的先行者。因此,仅将审美作为道德的工具无疑限制了审美的创造力。康德和席勒赋予道德与审美一种更深层次的关系:“美是道德的象征”,把审美与道德看作一种类比关系。康德进一步阐述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经常说大厦是庄严的和雄伟的,说田野是欢笑的和快活的,说颜色是纯洁的和温柔的。这些都是因为在审美感觉中包含有类似道德判断的因素。席勒认为,人的发展要经过自然阶段、审美阶段和道德阶段。感性的人不可能直接成为理性的人,中间必须经过审美阶段,审美是对事物的外观进行观赏或反思,它既没有脱离感性世界,同时又不受感性事物实际存在的功利性限制。也就是说,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自然与自由的统一,而审美中所包含的理性和自由使它能够直接通达道德。确实,崇高的审美风格很容易激发人们道德上的崇高感,品读有意境的艺术作品会逐渐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这些都意味着审美与道德可以通过类比实现统一。然而,从本质上看,这种统一不过是前一种统一的深入而已。审美与道德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统一,即确立一种人生美学使道德融于审美。在尼采看来,人不仅是艺术的创造者,人自身也是艺术品,人永不停歇地创造着自身,正是这种创造性把现实的苦难化作了审美的欢乐,人生的意义才由此产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福柯继承了尼采人生美学的理想,他用古希腊人的生存艺术来阐释审美与道德的关系。他认为,古希腊人之所以会主动选择道德行为,是因为他们积极地实践生存艺术,即“使自己的生活变成个具有美学价值、符合某种风格准则的艺术品”。为了实现这种理想的生存模式,个体要经过自我省察、自我节制、自我理解和自我改造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生活。福柯强调,当成为主体的主动实践时,道德就成为一种真正的自由。福柯所倡导的古希腊人的生存艺术与儒家所追求的审美理想——君子人格——不谋而合。“文质彬彬”的君子人格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自由而不逾矩”。而这种人格要通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实践过程才能获得。也就是说,美好的人生、理想的人格要经由语言的教化和道德的内化,才能在审美中最终实现。(摘编自《促进道德与审美的统一》材料二:虽然审美教育的概念出现较晚,但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等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象,他们一旦被艺术作品所表现也就成为艺术形象。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陶。(摘编自《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形式服务于内容,是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早看法,也是二者实现统一的一种方式。B.尼采的人生美学理想认为,人生的意义源于永不停歇地创造着自身,并把现实的苦难转化为审美的欢乐。C.儒家所追求的君子人格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自由而不逾矩”,所以它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D.人们很早就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我国“六艺”中的“乐”和“书”就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好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表明审美和艺术具有以情动人的力量,且可以和道德相统一。B.康德和席勒提出“美是道德的象征”的观点,他们认为的审美与道德之间的类比关系比内容和形式关系更深一层次。C.要想实现真正的道德自由,必须让道德修养成为主体的主动实践,个体要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塑造自己的生活。D.艺术作品中慷慨赴义的英雄唤起人们的敬重之感,激发人们学习英雄的内在动力,可见审美教育具有怡情养性特征。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A.《尚书》中的“诗言志”被解释为诗须传达儒家道德。B.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观点,反对专门追求形式美。C.孔子曾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D.董仲舒用“诗道志、乐咏德”说明审美的道德教化作用。4.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请结合材料和习总书记话,简要说明如何开展审美教育。【答案】1.B2.D3.C4.①材料一首先提出“道德与审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问题,然后按时间顺序,纵向展开,结合个人理解运用引证法、例证法,阐释了道德与审美统一的方式。②材料二首先追溯我国古代重视审美教育,然后结合审美教育特征分别论述审美教育如何促进公民道德建设。5.①要注重审美教育与道德统一,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②从时代生活中发现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青年一代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③遵循美育特点,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是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早看法”错误,原文是说“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普遍看法”;C.“所以它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说“君子人格既符合道德规范,又具有审美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能真正做到‘自由而不逾矩’”。D.“就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错误,原文是说“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进行审美教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可见审美教育具有怡情养性特征”错误,从“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可知,体现的是审美教育的寓教于乐特征。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从“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普遍看法是,二者为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即道德是内容,审美是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可知,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审美服务于道德”。A.“诗言志”被解释为诗须传达儒家道德,体现了作品的道德目的。B.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观点,反对专门追求形式美,体现了作者创作的道德目的。C.是孔子对《诗经》思想内容的概括,没有体现道德目的。D.董仲舒用“诗道志、乐咏德”说明审美的道德教化作用,体现了作者的道德教化思想。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道德与审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呢?”可知,材料一首先提出“道德与审美的统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的问题;从第二段“关于道德与审美关系的最普遍看法是,二者为内容与形式之关系,即道德是内容,审美是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从法国新古典主义到启蒙主义,很多思想家都把审美或艺术作为实现道德目的的手段”、第四段“康德和席勒赋予道德与审美一种更深层次的关系:‘美是道德的象征’,把审美与道德看作一种类比关系……也就是说,审美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自然与自由的统一,而审美中所包含的理性和自由使它能够直接通达道德”、第六段“审美与道德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实现统一,即确立一种人生美学使道德融于审美……”、第八段“美好的人生、理想的人格要经由语言的教化和道德的内化,才能在审美中最终实现”可知,材料一按时间顺序,纵向展开,结合个人理解运用引证法(如“他认为,古希腊人之所以会主动选择道德行为,是因为他们积极地实践生存艺术,即‘使自己的生活变成个具有美学价值、符合某种风格准则的艺术品’”)、例证法(如“康德进一步阐述说,美是道德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经常说大厦是庄严的和雄伟的,说田野是欢笑的和快活的,说颜色是纯洁的和温柔的。这些都是因为在审美感觉中包含有类似道德判断的因素。”),阐释了道德与审美统一的方式。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从材料二第一段“虽然审美教育的概念出现较晚,但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可知,材料二首先追溯我国古代重视审美教育;从第二段“总体来看,审美教育具有寓教于乐、怡情养性、潜移默化等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可知,然后结合审美教育特征分别论述审美教育如何促进公民道德建设。【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陶”“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可知,要注重审美教育与道德的统一,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从“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审美教育可以通过这些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可知,要从时代生活中发现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青年一代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从“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可知,要遵循美育特点,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隐匿的光芒胡玲多年前,村里突然来了一位神秘的老头。老头头发花白,腰杆笔直,脸上细密蜿蜒的皱纹里,仿佛写满了沧桑的故事。最显眼的是他的右手臂,光秃秃的,只剩一只空袖管在冷风中轻轻晃荡。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说。时间久了,大家也懒得再问了。老头把村头一间废弃的破房子简单修整一番后,住了进去。他虽然没有右臂,但左手干起活来灵活自如。他在这里开荒种地、养鸡养鸭,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换来了鸡鸭成群,庄稼茂盛。我和小伙伴喜欢去老头家玩,因为无论我们在他家里怎么疯闹,他都不会责骂我们。有时候,他还会塞给我们一些零食,时而是一把香脆的炒瓜子,时而是几块甘甜的红薯干。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些零食让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老头喜欢给我们讲故事。他讲的是清一色的打仗的故事,如八路军打日本鬼子,解放军打国民党反动派,等等。夜色如水,我们坐在袖子树下,听他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他的语调时而欢快时而悲伤。他的故事讲得生动精彩,仿佛亲身经历一样;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仿佛亲眼目睹一般。你怎么知道这么多故事?我们问。从书上看到的。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念书,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啊,他说。有一次,老头熬夜给我和小伙伴每人做了一把木头小手枪,那小手枪做得生动逼真,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握着小手枪,奔跑在绿油油的田埂上,饶有兴致地玩起打仗的游戏。他静静地坐在田埂上,出神地看着我们,若有所思,沧桑的眼里闪烁着亮晶晶的柔光。日子久了,我们都成了老头的小尾巴,他去哪儿,我们都紧跟着,他干活的时候,我们就在一旁玩。那时,村里办了个酒厂,村民们家里有多余的玉米,会卖给酒厂换些零钱。老头家的玉米吃不完,也会卖一些给酒厂。村里人一般都是把玉米晒干后,直接装进袋子送进酒厂。老头和大家不一样,他每次晒玉米,会把晒玉米的空地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玉米晒干后,他还用筛子仔细筛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米,再装进袋子里送去酒厂,这样,玉米称重自然会少很多。村民笑话他多此一举,他不恼,憨厚一笑说,这样出来的玉米干净,酿出的酒也干净。20世纪90年代,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村民捐款,老头毫不犹豫地捐岀五百块钱。在那个年代,五百块钱是个大数目。村干部说,你捐这么多,日子不过了?老头露出质朴的笑容,我就一个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用不了几个钱!老头在村里生活了四十多年。一个寒冬,老头几天没出现。大家推开他的房门时,发现他躺在床上,神色安然,脸上挂着一抹淡淡的微笑,已经离世。村民们把老头葬在了后山,时间久了,大家都快将他遗忘了。去年,在某电视台的一档寻人节目里,一位年近百岁的老八路向节目组寻求帮助,想要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老战友小春子。老八路在节目中讲述了小春子的故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小春子的家乡沦陷。14岁那年,小春子的父母和许多乡亲被日本鬼子杀害,他因为在山上砍柴,才幸免于难。为了生活,他四处流浪。流浪到省城时,他听说附近有一个专门打日本鬼子和反动派的八路军队伍,就到处打听。找了半个多月,他终于找到了八路军部队。部队的首长见他可怜,把他留在了部队。于是,他成了部队里最小的“小鬼兵”。他从小就喜欢玩弹弓,到了部队,他没事便缠着老战士学习射击。每次部队和敌军交战,他都不怕危险,总爱往前沿阵地钻,看战友们如何开枪打敌人,时间长了,他练就了一手好枪法。后来,小春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他跟随部队身经百战,屡建战功,被战友们称为“神枪手”。在一次战斗中,为了掩护战友撒离,他的右臂被敌人的子弹打中截了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战争结束后,失去右臂的小春子知道自己不能再握枪打敌人了,就主动离开了部队。之后的岁月里,战友们到处打听小春子的消息,可他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看着电视屏幕上那张被放大了的小春子的照片,大家突然想起尘封在记忆里的那位独臂老头,实在太像了。村干部和节目组取得了联系。几天后,老八路来到了我们村。村干部领着老八路来到独臂老头生前住的房子前。老头去世后不久,这间房子就锁上了,再没人进去过。打开尘封已久的屋子,裂了缝的泥土墙壁上,独臂老头在遗像里朝大家微笑。老八路颤巍巍地站在那张遗像前,老泪纵横。他轻轻拭去照片上的灰尘,抚摩着照片里那张笑脸,喃喃地说,小春子,好久不见……村干部从床底下取出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对老八路说,这是老人唯一的遗物,我们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现在交给您保管吧。老八路撬开箱子,箱子里放着一套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叠得整整齐齐。军装胸前位置,别着几枚经过岁月洗礼的旧勋章,阳光照在上面,闪烁着耀眼的金光……(选自2021年08月27日《羊城晚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人给“我”和小伙伴零食、做木手枪,看孩子们做游戏等情节,侧面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B.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同时教育孩子们要好好读书,说明老人很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问题。C.老人卖玉米给酒厂时的“较真”,捐钱修路建桥时的毫不犹豫,体现了老人的善良无私与不凡。D.老人住在一间废弃的破房子里,唯一的遗物是一个上了锁的大木箱,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儿童视角和补叙手法叙述老人的故事,结构严谨,避免了平铺直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B.小说在刻画老人时,多次写到他的笑,如“淡然一笑”“淡淡的微笑”等,展现了老人平和的内心世界。C.小说除了老人外,其他人物都没有名字,这种次要人物模糊化处理的方式,使叙事简洁,利于突出老人的形象。D.小说中老人讲的故事都是打仗的故事这一细节,暗示了老人的真实身份,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8.文章标题“隐匿的光芒”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9.文章富有传奇色彩,请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答案】6.C7.D8.①“隐匿的”指老人不能再握枪打仗,主动离开了部队,隐姓埋名;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②“光芒”是指老人当初英勇善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也指深藏功名,低调无私的高尚品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9.人物形象:神秘老人在村里突然出现,辛勤劳作,卖粮的“固执”,捐款的慷慨等细节体现了人物的传奇色彩;从一个娃娃兵到战斗英雄,到受伤后激流勇退,甘于平凡,人物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故事情节:通过老八路寻人这一情节,巧妙揭开了人物真实而伟大的身份,情节安排上具有传奇色彩。【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分析能力。A.“表现了他孤独的生活境况”分析错误。应是表现他爱孩子的特点。B.“重视农村孩子们的教育”说法错误,主要是告诉孩子要珍惜好生活。D.“暗示了英雄晚年的凄凉”分析错误,应为表现了老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的品质。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深化了主题”分析错误。这一分析过于拔高,这一主题并没有深化主题。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小说的标题为“隐匿的光芒”,通过阅读小说可知,老人是一位退伍老兵,他在负伤后,不能再握枪打仗,因不想再拖累部队而主动悄悄离开部队。他隐姓埋名住在一个山村里,老人传奇经历不为外人所知,他也不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过去,他完全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所以标题中“隐匿的”就是指这一方面。标题中“光芒”则是对老人的赞扬。老人在部队中英勇善战,舍己为人,立下的赫赫战功,这是“光芒”所代表的意思之一。同时但他不居功自傲,也不以功臣自居,在负伤失去右臂后默默离开部队,来到小山村生活。这是一种光辉的品格,是老人的“光芒”。【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理解能力。小说的情节带有传奇色彩,人物形象也具有传奇色彩。首先,在人物形象上,老人的行为非常神秘,他突然出现在小山村,身份也神秘,他身体残疾,“人们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更不知道他曾经历过什么。有人好奇,问起他,他淡然一笑,什么也不说”,他喜欢孩子,爱讲故事,而且爱讲战争故事。在卖粮时,他“用筛子仔细筛去灰尘、杂物和小粒的劣质玉米”,与平常的村民不同,在“村里集资修路建桥,发动村民捐款,老头毫不犹豫地捐出五百块钱”,这些行为都充满神秘和传奇的色彩。最后谜底揭开,老人是一个从一个娃娃兵到战斗英雄,到受伤后激流勇退的英雄。这些让人物充满了传奇色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其次在情节上,刚开始叙述老人的行为,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位普通的老人,但当老八路寻找战友,从此揭开了老人不凡的身份,从而也揭示出老人高尚的品格。所以,在情节上,作者通过最后揭开老人真实身份的情节安排,让小说情节蒙上了传奇色彩。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剌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远谓巡曰:“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自是之后,远但调军粮,修战具,居中应接而已,战斗筹画,一出于巡。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先是,许远于城中积粮至六万石,虢王巨以其半给濮阳、济阴二郡,远固争之,不能得。睢阳城至是食尽。睢阳士卒死伤之余,才六百人。是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皆拥兵不救。城中日蹙,巡乃令南霁云将三十骑犯围而出,告急于临淮。既至临淮,察进明终无出师意,遂去,至宁陵,与城使廉坦同将步骑三千人,闰月戊中夜,冒围,且战且行,至城下,大战,坏贼营,死伤之外,仅得千人入城,尹子奇久围睢阳,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躯,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癸丑,贼登城,将士病,不能战。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贼。”城遂陷,巡、远俱被执。乃并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皆斩之。巡且死,颜色不乱,扬扬如常。(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B.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C.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D.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度使,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废除。B.甲,铠甲,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甲”即为此意。C.石,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如“五石之瓠中的“石”;也用作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癸丑,癸为天干末位,丑为地支第二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与“壬戌之秋”中“壬戌”都是纪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巡对朝廷忠心耿耿,奋力保卫城池。叛军多次重兵攻睢阳,张巡竭力抗击,杀死很多叛军,城破被俘,从容赴死。B.张巡与叛军作战,讲究谋略,让士兵在白天休息,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派将突然冲出,将叛军杀得大败。C.睢阳保卫战唐军指挥分工明确,张巡负责军事统驭,而许远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二人配合默契。D.睢阳城危在旦夕之际,附近谯郡、彭城、临淮的唐将都按兵不动,张巡派南霁云突围向临淮求救,贺兰进明没有出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2)巡西向再拜曰:“臣力竭矣,不能全城。”14.张巡在粮尽援绝之际为什么没有弃城撤退?请简要说明。【答案】10.C11.D12.B13.(1)尹子奇增加军队加紧围攻睢阳,张巡夜里在城中击战鼓整顿队伍,好像要出城攻击。(2)张巡面向西方拜了两拜说:“我的力量已经用尽了,不能保全城池了。”14.①张巡立足全局,认为睢阳是江淮地区的屏障,一旦弃城,叛军会长驱直入占领江淮。②张巡带领的士卒饥饿虚弱,撤退的话也到不了目的地。③张巡认为附近有几路唐朝军队,他们会前来救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射”和“不识”主语都是张巡,并且“射”的宾语为“子奇”,所以“射”后面不能断开,应在“识”后面断开,排除A、B。“谓”的宾语为“巡矢尽”,所以应在“尽”后面断开,排除D。整句话的翻译为:张巡准备射击尹子奇,但不认识,于是用削尖了的蒿草作为箭矢,被射中的叛军大喜,认为张巡的箭已用尽,跑去报告尹子奇,于是张巡就认清了尹子奇的面貌。张巡命南霁云向他射箭,射伤了尹子奇的左眼,几乎擒住他。故选C。【11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文中与‘壬戌之秋’中‘壬戌’都是纪年”错误。文中“壬戌”用作纪日。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然后派将突然冲出”错误。原文是“巡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可见应为“张巡亲自率领”。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第一个‘益’”,增加;“第二个‘益’”,更加;“严”,整顿。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再拜”,拜了两拜;“竭”,用尽;“全”,保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躯,是无江、淮也”可知,张巡认为睢阳是江、淮一带的屏障,如果放弃它撤离,叛军必定会乘胜长驱直入,这样也就丧失了江、准。由原文“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可知,张巡认为自己的士兵饥饿衰弱,如果撤退必然走不到目的地。由原文“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可知,张巡认为古时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尚且相互援救,更何况附近有几路唐朝军队,他们会前来救援。参考译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安庆绪任命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日(二十五日),尹子奇率士卒十三万人进逼睢阳。张巡督促鼓励将士,日夜苦战。共过了十六天,擒获六十多名叛军将领,杀死二万多士兵。许远对张巡说:“我懦弱不懂军事,你智勇双全,我请求替你守卫,你替我作战。”从此之后,许远只是负责调集军粮,修理武器,在城中接应而已,军事计划和行动,全由张巡负责。尹子奇增加军队加紧围攻睢阳,张巡夜里在城中敲击战鼓整顿队伍,好像要出城攻击,城外的叛军得知后,彻夜戒备。天亮后,张巡让士兵休息,停止击鼓。叛军在飞楼上察看城内,什么也没有看到,于是脱掉铠甲休息。张巡率领五十多名骑兵,打开城门,突然出击,直冲叛军营阵,冲到尹子奇军旗下面,叛军营中大乱,斩杀了叛军将领五十多人。张巡准备射击尹子奇,但不认识,于是用削尖了的蒿草作为箭矢,被射中的叛军大喜,认为张巡的箭已用尽,跑去报告尹子奇,于是张巡就认清了尹子奇的面貌。张巡命南霁云向他射箭,射伤了尹子奇的左眼,几乎擒住他。壬子日(初六),尹子奇再次调集几万士兵,进攻睢阳。先前,许远在城中积蓄粮食达六万石,虢王李巨将其中的一半分给濮阳、济阴二郡,许远极力争取,没能得到。睢阳城中到这时粮食已经吃完。睢阳守军除死伤之外,仅剩下六百人。当时,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都按兵不救援。睢阳城内情况日益急迫,张巡于是命南霁云率三十名骑兵突围出城,向临淮告急求援。南霁云抵达临淮后,观察贺兰进明最终也没有出兵的意思,于是离去。经过宁陵时,与城中守将廉坦一起率领三千步兵骑兵,在闰八月戊申日(初三)夜间杀入重围,一边战斗,一边前进,抵至睢阳城下,与叛军大战,摧毁叛军阵营,除去死伤的,仅有一千人进入城内,尹子奇长期围困睢阳,睢阳城中粮食用尽,守军将领们考虑放弃睢阳城向东逃走,张巡、许远商议,认为:“睢阳是江、淮一带的屏障,如果放弃它撤离,叛军必定会乘胜长驱直入,这样也就丧失了江、准。而且我们的士兵饥饿衰弱,如果撤退必然走不到目的地。古时的战国时代,各国诸侯尚且相互援救,何况我们紧靠着附近的各路将领呢!不如坚守睢阳,以待救兵。”癸丑(初九),叛军登上城墙,守城将士身染疾病,不能作战。张巡面向西方拜了两拜说:“我的力量已经用尽了,不能保全城池了,活着不能效忠陛下,死后当变成厉鬼继续杀贼。”睢阳城于是陷落,张巡、许远都被擒获。尹子奇于是将他同南霁云、雷万春等三十六人全部处死。张巡临死时,面不改色,和平常一样神采飞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邯郫洪波台置酒观发兵李白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击筑①落高月,投壶②破愁颜。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注①筑:古代一种击弦乐器,声音悲壮。《战国策·燕策》记载,荆轲西行刺秦王,太子丹易水送别,好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②投壶:古代的一种宴饮游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古燕赵多壮士”,第二句在看似平淡的叙事中蕴含了无比豪迈之气。B.第四句表达了对赋予自己伟大使命,使自己施展才华的时代的感谢之情。C.第六句“望”字描写动作和心理,表现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的伟大形象。D.最后两句采用虚写的手法,表达了对出征将士的期待和战争必胜的信心。16.本诗题目中“观发兵”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第五、六联简要分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15.B16.①第五、六两联采用视听结合(拟人、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出征的雄壮场面。②第五联描写将军的龙虎骑在风中高高飘扬,雄壮的战歌此起彼伏,表现了出征将士高昂的士气。③第六联描写将士们击筑高歌,投壶游戏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感谢之情”错误。本句中“感激”是“感动奋发”之意,而非“感谢”之意。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五联中,“风引龙虎旗”意思是将军的龙虎旗在风中猎猎,是从视觉角度表现出征的雄壮场面,一个“引”字又赋予了风人的情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歌钟昔追攀”意思是动员会上的歌声仍然在耳边不停歇,这是从听觉角度变现出征的雄壮场面,同时“昔追攀”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第六联中,“击筑落高月”意思是壮士在月夜之下击筑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描写筑声的豪壮,是从听觉角度表现出征的雄壮场面,。“投壶破愁颜”意思是忧愁在投壶的活动烟消云散,是从视觉角度表现出征的雄壮场面。所以第五、六两联采用视听结合(拟人、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出征的雄壮场面。(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学而》中,孔子认为君子不应对物质生活有太高的要求,而应该“______,______”,才能称得上是好学。(2)在《过秦论》中,贾谊铺叙各国依仗优秀的人才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对秦国展开攻势,但结果却是“______,______”,导致各国的联盟瓦解,争相贿赂秦国。(3)《将进酒》中,“______”表达了李白对于功名利禄的鲜明态度,“______”则抒发了定能一展才华的无比自信。【答案】①.君子食无求饱②.居无求安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④.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⑤.钟鼓馔玉不足贵⑥.天生我材必有用【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镞、馔、材。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时值当下,不论是作为一种文化底色,还是作为一种审美取向,国风在年轻人之间都显得风头正盛。在“草根”属性更强的网民自发创作中,国风也扮演着______的角色。大众化、流行化的趋势,让国风彻底脱离了小圈子“圈地自萌”的状态,成了______的主流文化。国风何以在多年“厚积”的基础上突然薄发,在影响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如果要问______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传播形式与传播渠道的升级进化,或许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应当看到,在国风文化的早期传播中,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是两条互有影响,但交集有限的“并行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流渠道的国风传播常常______,而草根渠道的国风传播也很少有机会大规模“破圈”。最近几年,在国风传播中,主流渠道与草根渠道的互动不断增加,大有“合流”之势。两个传播场域汇聚合一,形成了“1+1>2”的同频共振效果,让国风的魅力全面迸发。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举足轻重不折不扣促成曲高和寡B.举重若轻不折不扣导致阳春白雪C举重若轻彻头彻尾导致曲高和寡D.举足轻重彻头彻尾促成阳春白雪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探界者”钟扬》)B.如果有了这种态度,那就既不是“头重脚轻根底浅”,也不是“嘴尖皮厚腹中空”了。(《改造我们的学习》)C.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哦,香雪》)D.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A19.A20.①构成:本体是“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比喻词“是”,喻体是“并行线”在国风文化早期传播中,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互动极少,与“并行线”交集有限的特点相似。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效果: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风文化早期传播中主流渠道与草根渠道互动极少的状况。【解析】【分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举重若轻:举重东西就像举轻东西那样,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此处形容国风的地位重要,应用“举足轻重”。第二处,不折不扣:不打折扣,表示完全、十足、彻底。彻头彻尾:从头到尾,完完全全,多用于贬义。此处形容“主流文化”,没有贬义倾向,应用“不折不扣”。第三处,促成:推动使成功。导致:引起,造成(常用于不好的结果)。根据前文,国风“在影响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这是好事儿,应用“促成”。第四处,曲高和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下里巴人”对举)。不能作谓语。根据语境“主流渠道的国风传播常常______,而草根渠道的国风传播也很少有机会大规模‘破圈’”,此处应用“曲高和寡”。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直接引用;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突出强调。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分析其构成:划横线句子本体是“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比喻词“是”,喻体是“并行线”。“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是两条互有影响,但交集有限的‘并行线’”,说明在国风文化早期传播中,专业人士的创作与草根社群的活动互动极少,与“并行线”交集有限的特点是相似的。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此处使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国风文化早期传播中主流渠道与草根渠道互动极少的状况,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空间站成功交会对接。承担这次交会对接精确瞄准的设备是第三代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成像敏感器激光投射散斑抑制系统就好像一把特殊的“手电”,而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则是①。神舟飞船用“手电”照射空间站上的合作目标,然后“眼睛”通过判读合作目标的分布关系,实现精准对接。这把“手电”②?原来这把“手电”——光学成像敏感器激光投射散斑抑制系统发射的是两种不同波长的激光,它将由于干涉效应明暗不均的激光散斑进行匀化,使得在±17°范围内的激光分布均匀。③,当神舟飞船的“眼睛”看空间站时,就会有时“晃眼晴”,有时“看不清”。而正因为有了这把特殊的“手电”,(),确保了两个飞行器实现交会对接。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在全视场范围内空间站都可以被神舟飞船“看清”B.神舟飞船都可以在全视场范围内“看清”空间站C.空间站在全视场范围内都可以被神舟飞船“看清”D.神舟飞船在全视场范围内都可以“看清”空间站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D22.①一只锐利的“眼睛”②到底特殊在哪呢③如果没有它【解析】【分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括号内不能是被动句,排除AC。B.“都可以在全视场范围内”语序不当,应是“在全视场范围内都可以”。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前文“好像一把特殊的‘手电’”和后文“用‘手电’照射空间站上的合作目标,然后‘眼睛’……”可知,这里要把“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比喻成“眼睛”,所以可填:一只锐利的“眼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空:后文“原来这把‘手电’……”是在介绍“光学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的特性,所以这里可填:到底特殊在哪呢?第三空:根据后文“有时‘晃眼晴’,有时‘看不清’”可知,这里是在假设没有“这把‘手电’”,所以可填:如果没有它。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每段故事都有一个结局,但是在人的一生中,每一个终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②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不忘初心,以终为始驼铃声声,汉唐人从长安城的起点,走出了一条交流共赢的繁荣之路。山歌阵阵,我们在脱贫攻坚达成目标的终点,写就了一首百年梦圆的富强之歌。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无论是自己的路还是国家的路,我们只有不忘初心,以终为始,才能更好地达成目标,完成“始命”。以前人铺就的奋斗之路为新的开始,不忘初心才能最快到达终点。万户飞天时,茫茫苍穹便多了一颗亮眼的星。如今中国航天的探索延续着万户的梦想,九天揽月已是昨日,逐日而研就在明朝。可若不是像万户这样的勇士在前,恐怕今日的探索者也不敢向遥远的星辰大海迈出脚步。同样,若不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的饮泪呼喊,今日的我们又何会在意那大山深处的一餐一饭呢?一枝一叶总关情,银丝缕缕见初心,正是因为无数文人墨客的忧国忧民,给了我们精神上的起点,才会提前实现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创造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所以,身处这样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国家,作为这样一个不忘初心,以终为始的“继承人”,吾辈踏着前人的起点,定能走到更远的终点。以路程目标为不变的终点,不忘初心才能更好地起航。当今社会,“疲惫”落差逐渐成为生活的常态,导致“人生意义”的暂时性失踪,“躺平”一词便在网络上火了起来。所谓“躺平”不是简单的懒惰或者颓废,而是面对巨大现实压力下的无奈和迷茫。如果,我们以终点为目标,那么迷茫也会离我们远去,在起点的设想也一定可以达成。同样,2020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也并没有让脱贫攻坚的终点目标有任何动摇,于是不怕牺牲,以始为终的党员干部们写就了脱贫史上的奇迹。如脱贫攻坚中牺牲的“战士”黄文秀,尽管她已看不到终点,但山村中拔地而起的“文秀小学”已然成为了新的起点,伴随一代又一代的“战士们”走上为人民服务的新征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继前人之始,以己任为终,弘毅青年必有始有终。寒窗十二载,学习之路仿佛就要到一个里程碑式的终点。而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我们,更要“任重而道远”。今日,新冠疫情仍然肆虐。无论是美好生活还是生命健康,我们都处在百年之未有的大变局中,于己于国都要不忘初心,以终为始。在时代的考卷中,积极赶考,写就最好的答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篇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①指出:人的一生中,每一个终点,同时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材料②写中国共产党完成了第一个百年的任务,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第一个百年奋斗的终点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的起点。所以考生的作文应把握两个关键词:一是“终点”,路是走出来的,每条路都有一个终点。对于高三学子而言,“高考”是十年寒窗苦读的“终点”;站在国家、社会的角度,2020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正式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到达了阶段性“终点”。二是“起点”,每个人都在路上,每条路都有一个起点,真实人生和赛场最大差别是,起点和终点是紧密相连的。高考过后要面临人生新的起点;放开视野,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是新的起点,是历史大格局,也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幸福息息相关。有一句话说得好:“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不忘初心,以终为始,才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有的前行姿态。考生写作时,可结合材料内容明确起点与终点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通过列举改革开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等方面、领域的人物事迹,肯定百年奋斗征程的成就,强调为实现目标的艰苦奋斗精神;最后建立青少年的身份认同,把“终点”和“起点”结合起来,指出当代青年应继前人之始,以己任为终。呼吁青少年,要不问结果,以终为始,把奋斗当成一种人生的长久姿态,同时要扎实基本功,学好本领,把个人职业选择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不负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立意:1.于起点共奋斗,于终点再起航。2.延续终点之辉煌,开启起点新篇章。3.以当下为起点,砥砺前行达终点。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东省潍坊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日照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名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邵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东营)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天津市部分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滨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7 16:11:31
页数:18
价格:¥5
大小:57.64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