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货”,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如何创新中国对外传播话语,更好展示中国形象,在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有了最新的实践成果。今年是中国与匈牙利正式建交70周年,为纪念两国70年友好交往而制作的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匈牙利篇》播出后广受赞誉。其实,在共同纪念友好建交的重要时间节点上,总能看见《光阴的故事》系列作品。“老挝篇”献礼中老建交55周年,“哈萨克斯坦篇”献礼中哈建交25周年,“柬埔寨篇”献礼中柬建交60周年,《光阴的故事》已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在“纪录+”的产业趋势下,更加多元的节目元素被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全球首档跨国联合制作职业体验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徙》用纪实的节目形态,搭建符合年轻人欣赏习惯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双向对话的叙事视野下,用异国青年的职业体验、文化碰撞展现年轻中国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故事的内涵外延已极大地丰富扩充,不仅仅局限在展示中国自身,而是在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深化的时代潮流下,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选自2019年12月18日《光明日报》)材料二:作为中国故事最好的载体,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每当在重要的历史节点和时刻,创作和推出有时代担当精神的纪录片,再现历史沧桑,传承民族精神,表达国家话语,传递中国声音,这是我们纪录片的历史责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科教频道代表、著名纪录片导演闫东通过讲述《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拍摄历栏,来分享他讲好中国故事的视角。《我们走在大路上》以中国风格、国际视野,通过沉浸式的纪实影像和镌刻新中国时代烙印的人物故事,直击观众的心灵。它讲述了约120个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这几年的创作经历让我最大的感悟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是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这是中国纪录片人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中国纪录片能够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的底气。”问东说道。 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进行世界化传播?德国纪实娱乐公司的总监帕特里克·霍若表示,无论什么样的国际合作都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就是必须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故事是我们共有的语言,故事很容易在文化与文化之间传递。”帕特里克·霍若指出,这个故事必须是与众不同的、非常典型的、有全球吸引力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会有国际号召力和吸引力,有共性,有全球的普适性,而且在全球不同语境和文化背景下都有相关性。哔哩哗哩纪录片出品部制作人张博表示,他们正在创作“网生新派纪录片”,其中有不少中外合拍的优质作品在平台上大火。第一部合拍作品《未至之境》是个典型例子,“同生纪录片在保留纪录片真实内核的基础上,让纪录片的形态更加丰富多样,不拘一格,表现的手法会更加接地气,会更加关注观众们的体验和感受。”张博表示,这种形态也在国际上受到欢迎,为合拍片助力。(选自2019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材料三:谈到世界电影票房冠军,也许你脑海里会马上跳出许多美国好莱坞大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彩票房冠军。一是2017年的《二十二》,约为1.7亿元人民币;另一个是2018年的《厉害了我的国》,票房约为4.8亿元。据新出炉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9》透露,10年来,中国纪录片年生产投入和生产总值均逐年增长,从2009年5亿元人民币起步,逐步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规模10年间增长了12倍。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6.02亿元,同比增长16.4%;生产总值为64.4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7%,2009年以来,中国累计出品纪录电影286部,2018年生产纪录电影57部,16部在院线上映,半数以上为社会现实题材,累计票房5.26亿元。如今,中国纪录片有三大主题称雄,分别是改革开放、历史文化与美食,《舌尖上的中国》诞生的2012年为品牌元年,由此开启了美食纪录片热潮。2018年,腾讯视频出品的《风味人间》以矩阵方式进行传播,获得超过10亿次点击量。哔哩哔哩播出的《人生一串》也受到年轻观众的追捧。文化纪录片引发大众关注,《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深厚的国宝,贴近时代;《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教投看来,中国纪录片发展是政策、平台与市场合力的结果。国产纪录片的发展令人振奋,但同时也要看到,年轻一代的纪录片观看方式已然改变,网生代正在或将要成为主流受众,互联网思维将影响纪录片的未来。短视频最近两年的爆增长,令人瞩目,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了很大挑战,如何建设纪录片良性文化生态成为业内人士的新课题。更重要的是,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纪录片代表中国声音走出去的力度越来越大,将承担更重要的角色,期待纪录片人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和使命。 (选自2019年11月20日《解放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因此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B.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C.中国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和《厉害了我的国》分别获得2017年和2018年世界电影票房冠军。D.当前,纪录片的文化价值与美学个性已经受到很大的挑战,纪录片人必须承担更多责任和使命。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专题纪录片《光阴的故事》己成为塑造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共同记忆的重要品牌,播出后广受赞誉。B.纪实真人秀《功夫学徒》将多元的节目元素纳入中国故事的话语架构中,展现了年轻中国的形象。C.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以轻盈的姿势讲述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宝,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D.纪录片常常被看作国家的相册,也是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最佳载体之一。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纪录片《我们的男孩》从一段六十年的感恩回馈中,娓娓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B.纪录片《淮海战役启示录》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和价值追求。C.纪录片《长江之恋》以田野调查的形式,展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下长江经济带的创新发展。D.纪录片《思想的田野》直观呈现各地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实践。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中国纪录片应如何向国际杜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等的滋味周国平人生有许多时光是在等中度过的。等有千百种滋味,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 我不喜欢一切等。无论所等的是好事、坏事、不好不坏之事、好坏未卜之事,等总是无可奈何的。等的时候,一颗心悬着,这滋味不好受。就算等的是幸福吧,等本身却说不上幸福。想象中的幸福愈诱人,等的时光愈难挨。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自是一件美事,可性急的情人大约都像《西厢记》里那一对儿,“自从那日初时想月华,捱一刻似一夏”,只恨。柳梢日轮下得迟,月影上得慢。等的可怕,在于等的人对所等的事完全不能支配,对其他的事又完全没有心思,因而被迫处在无所事事的状态。有所期待使人兴奋,无所事事又使人无聊,等便是混合了兴奋和无聊的一种心境。人等好事嫌姗姗来迟,等坏事同样也缺乏耐心。没有谁愿意等坏事,坏事要等,是因为在劫难逃,实出于不得已。不过,既然在劫难逃,一般人的心理便是宁肯早点了结,也不愿无谓拖延。假如我们所爱的一位亲人患了必死之症,我们当然惧怕那结局的到来,可再大的恐惧也不能消除久等的无聊。无论等好事还是等坏事,所等的那个结果是明确的。如果所等的结果对于我们关系重大,但吉凶未卜,则又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这时我们宛如等候判决,心中焦虑不安。焦虑实际上是由彼此对立的情绪纠结而成,其中既有对好结果的盼望,又有对坏结果的忧惧。一颗心不仅悬在半空,而且七上八下,大受颠簸之苦。我们自幼及长,从做学生时的大小考试,到毕业后的就业、定级、升迁、出洋等,一生中不知要过多少关口,等候判决的滋味真没有少尝。当然,一个人如果有足够的悟性,就迟早会看淡浮世功名,不再把自己放在这个等候判决的位置上。但是,若非修炼到类似涅槃的境界,恐怕就总有一些事情的结局是我们不能无动于衷的。一生中我们最经常等候的地方不是门前,而是窗前。有形的或无形的,分布于商店、银行、车站、医院等与生计有关的场所,以及办理种种烦琐手续的机关。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耐着性子,排着队,缓慢向它们挪动,然后屈辱地侧转头颅,以便能把视线、手和手中的钞票或申请递进那个窄洞里,又摸索着取出所需要的票据、文件等。这类小窗口常常无缘无故关闭,好在我们的忍耐力磨炼得非常发达,已经习惯于默默无止境地等待了。等在命运之门前面,等的是生死存亡,其心情是焦虑的,但不乏悲壮感。等在生计之窗前面,等的是柴米油盐,其心情是烦躁的,掺和着屈辱感。前一种等,因为结局事关重大,不易感到无聊。然而,如果我们的悟性足以平息焦虑,那么,在超脱中会体味一种看破人生的大无聊。后一种等,因为对象平凡琐碎,我们极易感到无聊,但这种无聊往往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小无聊。 说起等的无聊,恐怕没有比旅途中迫不得已的羁留更甚的了。譬如,由于交通中断,不期然被耽搁在旅途中某个荒村野店,通车无期,举目无亲,此情此境中的烦闷真是难以形容。但若把人生比作逆旅,我们便会发现,途中耽搁实在是人生的寻常遭际。我们向理想生活进发,因了种种必然的限制和偶然的变故,或早或迟在途中某个点上停下来。我们相信这是暂时的,总在等着重新上路,希望有一天能过自己真正想过的生活,殊不料就在这个点上永远停住了。有些人渐渐变得实际,心安理得地在这个点上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些人仍然等啊等,岁月无情,到头来悲叹自己被耽误了一辈子。我曾在一个农场生活了一年半。那是湖中的一个孤岛,四周只见茫茫湖水,不见人烟。我们在岛上种水稻,过着极其单调的生活。使我终于忍受住这单调生活的正是等——等信。每天我都怀着殷切的心情等送信人到来的时刻,我仿佛就是为这个时刻活着的。尽管等常常落空,但是等本身就为一天的生活提供了色彩和意义。我曾在一间地下室独居了好几年。当我伏案读书写作时,不由自主地在等——等敲门声。我期待我的同类访问我,这期待使我感到我还生活在人间,地面上的阳光也有我一份。我不怕读书写作被打断,因为无须来访者,极度的寂寞早已把它们打断一次又一次了。不管等多么需要耐心,人生中还是需要等的。可以没有理解,但如果没有对理解的期待,哪里还有创造?可以没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没有等,哪里还有人生?事实上,我们一生都在等待自己也不知道的什么,生活就在这等待中展开并且获得了理由。等的滋味不免无聊,然而,一无所等的生活更加无聊。不,一无所等是不可能的。即使一无所等,我们还是在等,等那个有所等的时刻到来。一个人到了连这样的等也没有的地步,就非自杀不可。人生唯一有把握不会落空的等是等那必然到来的死。但是,人人似乎都忘了这一点而在等着别的什么,甚至死到临头仍执迷不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西厢记》中的故事,意在表达即便为美事,等也是难挨、可怕的,因为这种“等”是被迫的,完全不由自己支配的。B.文章中说“人等好事嫌姗姗来迟,等坏事同样也缺乏耐心”,意在批判人们只求好事快快到来、对坏事缺乏耐心的思想。C.文章中三次写到了“等候判决”,并且用社会现实中的具体情形来说明人们在等待事情的结局时不会无动于衷的事实。D.“忍耐力磨炼得非常发达,已经习惯于默默无止境地等待了”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侃了社会现实中无可奈何的等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中“等的滋味,最是一言难尽”一句,开门见山,直接点题,统摄全篇,而且意蕴含蓄深远,点明等待的滋味的复杂。B.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先写“不喜欢一切等”和“等”的无可奈何,后写“人生中还是需要等的”和“等”的意义。C.“这时我们宛如等候判决……”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在等待吉凶未卜的结果时焦虑不安的心态。 D.作为一篇哲理散文,作者在阐述等的各种滋味时,并不生硬、空洞,而是联系现实生活,这样能极易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8.结尾说“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作者因何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9.试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本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10.作者用曹操的典故,其用意是( )A.赞颂曹操横槊赋诗的英雄气概。B.同情曹操不遇于时。C.慨叹人生无常。D.借曹操自比,表明自己被贬的心志。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吾与子之所共适 ②始适还家门B.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②举匏樽以相属C.①扣舷而歌之 ②倚歌而和之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②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2.下列句子与“何为其然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B.而今安在哉C.句读之不知D.何以解忧13.下列理解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主客问答,实际上表明了作者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B.第一段客答的文字,作者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绘明月江水之景,叙曹操征战赤壁之事,发历史上英雄人物“而今安在”、人生苦短之论,抒己身渺小、“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感慨;使本段精彩而见功力。 C.对于世间万物,作者主张“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应抓紧时机,享受大自然给予的美景,得到则为己有,得不到则为“非吾之所有”;表现了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D.《赤壁赋》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作者用典而不拘故实,写景而富于想象,抒情而兼用夸饰,加之造语多用对偶,声韵之美也体现了苏轼作品行云流水的艺术风格。14.翻译下列句子。(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旅 宿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破题,写诗人孤身一人在旅馆居住,没有良伴,只能静静凝思黯然神伤,营造了一种孤寂的氛围。B.诗歌颔联融情于景、触景生情,寒灯、孤雁勾起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引发诗人的愁绪,描绘出一幅寒夜孤客难眠图。C.诗歌颈联用设想之词,虚实结合、由实到虚,想象奇特,表现出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中诗人流露出的梦短情长的幽怨。D.全诗层层推进,写景抒情都有独到之处。美景幽思委实凄绝,诗歌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16.请简要概括诗歌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两句,强调学习对于增加人的智慧和端正人的行为的积极作用。(2)杜甫《登高》中,“____,____”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猿声哀怨凄惨,沙渚色彩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3)《赤壁赋》中用蛟龙、思妇听箫声后的反应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都的秋》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由于社会风云和个人遭际,( )。作者将苦涩的心境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去_________故都之秋特有的神韵。他不写故都_______的皇家宫殿、园林,也不写远近郊区众多优美的自然风光,那些景致虽然也代表了故都的特色,但似乎离老百姓的生活很遥远。他只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观察和_________故都之秋,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悲凉的主观色彩,昭示着作者______的情怀。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愿望B.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愿望。C.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D.北平秋色通过作者的描绘,再现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眷恋、向往故都之秋的真情。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B.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复杂而无奈的烦恼,夹杂着一些苦涩C.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夹杂着一些苦涩D.作者在对故都清秋的品味中夹杂着一些苦涩,流露出作者忧郁、孤独的心境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领略 颓败 体验 落寞B.领受 颓废 体悟 落寞C.领略 颓废 体验 寂寞D.领受 颓败 体悟 寂寞七、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受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21.依据文本,说说如何理解“涟漪效应”。22.本文作者为什么主张去圈子化?八、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辛夷坞说:“在时间和现实的夹缝里,青春和美丽一样,脆弱如风干的纸。席慕蓉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雨果说:“谁虚度年华,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主席寄语青年学生:“青春不是靠天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青春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长,青春是心中永远不凋零的花朵。”作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学生,身处价值多元、网络发达的社会,你是如何理解“青春”的?请至少结合两人的名言与你的同学分享你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2.C3.A4.①以设问开篇,引发读者注意。②采用并列式论证结构,层次清晰。③论证中综合适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等。5.①以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②寻找有“全球普适性”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③将目光投向“一带一路”等人文汇集之地,创新借鉴其他节目形态,扩展记录边界,展现当代中国的生动故事。【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纪录片是一种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形式,因此具有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因果倒置,原文材料一是“纪录片因其生动直观,真实客观等特性。一直被视作文化折扣率最低、情感投射度最高的文化‘硬通货’”。B.“主旋律纪录片就是讲述红色经典故事的、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理解有误,原文材料二是“主旋律纪录片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纪录片,而是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C.“世界电影票房冠军”错误,原文材料三“中国的国产纪录片已经连续两年蝉联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应为“世界纪录电影票房冠军”,选项偷换概念。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既受到热赞,也存在争议”有误,原文倒数第二段“《历史那些事》则以另类视角重新诠释历史,既有热赞,也有争议”中“既受到热赞,存在争议”说的是《历史那些事》,选项说的是“文化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张冠李戴。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题干明确材料二围绕“纪录片如何突破文化的边界,让世界‘读懂中国’”,提出“主旋律纪录片讲好中国故事”“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等观点。A.《我们的男孩》“道出中俄两国跨越时空的友好情谊”,突破了文化边界,属于能够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纪录片。 6.B7.B8.①作者“感到悲哀”是因为明知道死是必然到来的,但人们却执迷不悟于对其他外物的等待与追求;②作者“感到满意”是因为人的一生就是在等待中展开并且获得理由的,即使最终面对的是死亡,但人生还有等待的期待。9.①选材广泛,灵活多样:文章以作者的感受为主体,引用了《西厢记》中的故事,概括叙述了人们一生中在“窗前”“旅途”中遇到的各种“等”,记述了作者在农场孤岛上等信、在地下室等敲门的经历。②中心明确,主题深刻:文章紧紧围绕“等的滋味”展开,从“等”的心态和“等”的必要性等方面阐发了对“等”的理解认识,思想深刻。【解析】【分析】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作品相关内容的能力。B.“意在批判人们……”说法错误,根据第四段可知,“人等好事……缺乏耐心”只是表明了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并没有批判之意。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B.“采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说法错误,文章只是在阐发“等”的滋味,无论是“不喜欢一切等”,还是人生中需要“等”,都是作者的感悟,并没有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 10.C11.B12.A13.C14.(1)他面对长江斟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2)流去的水就像这样,而并没有流去,月亮像那样时圆时缺,却最终没有增减的变化。【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而今安在哉”等分析可知,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然而,曹操这类英雄人物如今已不知去处,也只是显赫一时。作者借用曹操的典故,通过今昔对比,感叹生命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享受;动词,出嫁。B.二者意思相同,通“嘱”,劝酒。C.动词,歌唱;名词,歌谣、歌词。D.名词,天空;形容词,缺,不饱满、不完整。故选B。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何为其然也”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为何其然也”。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者”;B.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安”作介词“在”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C.宾语前置句,名词“句读”作动词“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D.宾语前置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以何解忧”。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表现了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错误。苏轼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故选C。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酾酒”,斟酒;“临”,面对、对着;“固”,本来;“固一世之雄也”,为判断句;“而今安在哉”,为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而今在安哉”。(2)“逝”,往;“斯”,此,指水;“盈虚”,指月亮的圆缺;“卒”,最终;“消长”,增减。参考译文: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他面对长江畅饮,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来是一世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 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时圆时缺就像那月亮,但它最终没有消减增长。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15.C16.①对家乡美好风光的喜爱;②远离家乡羁旅漂泊之苦;③曲折地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鉴赏能力。C项,“梦短情长的幽怨”错误,应该是因为愁思难耐、归家无望而生出的怨恨。故选C。16.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感。“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并非直抒胸意,而是以设想之词,勾勒家乡美丽的生活图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把浓烈的归思之情融入家乡优美的风景之中。沧江烟霭,云霞明灭,月色溶溶,家门外系着钓鱼船,一幅优美宁静祥和的家乡风光图景。画面中虽然没有写人物,但一条静静地系于家门外的钓鱼船却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面对这样一幅家乡优美的画面,谁人不梦绕魂牵,更何况旅宿在外的诗人呢!家乡远隔千里,旅人归思难收,如此优美的家乡风光图景非但没有给诗人以慰藉,反而加深了诗人的思乡愁苦。这是用乐景反衬哀情的典型。美景幽思、怨恨乡愁、委实凄绝。除却个中人,任何人也难以深味个中情。不过,“烟月”在此实际上是借代,并非一定就是“烟”,就是“月”。正所谓,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此处一个“烟月”可以触发不同的旅人思妇产生不同的意象联想,从而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内含的忧愁深长。1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博”“知”“啸”“壑”“嫠”要理解字义去记忆。18.C19.D 20.A【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应是“作者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二是语序不当,应是先“向往”,再“眷恋”;三是搭配不当,“抒发”和“愿望”不搭配。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补写时应注意和下文中“苦涩的心境”相呼应。“复杂而无奈的烦恼”表述笼统,且没有和“心境”呼应,排除AB;“心境”放在前面,不能与下句衔接,排除C。故选D。 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领受:接受(多指接受好意)。语境与“神韵”搭配,应填“领略”。第二空,颓败:衰落,破败;腐败。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语境描写对象是故都,应选“颓败”。第三空,体验: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悟:体会;领悟。语境强调对故都之秋的经历和感受,应选“体验”。第四空,落寞:寂寞,冷落。侧重表现失落之感。寂寞:孤单冷清,清静,寂静。侧重表现孤独之感。语境强调情怀冷落,应选“落寞”。故选A。21.运用比喻手法,把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形象地比成涟漪;说明圈子越近的关系越紧密,离圈子中心越远的关系越疏远。 22.①沉沦于“圈子情结”,会导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使人沦入庸俗。②圈子情结会影响现代社会的管理决策,导致决策不客观,甚至私相授受、产生腐败。③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治社会;圈子情结是乡土社会、血缘社会的遗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茂名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梅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东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清远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珠海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2 21:21:52
页数:15
价格:¥4
大小:86.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