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检测(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广东省韶关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综合检测(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我们读《论语》,不难发现,孔子以快乐为艺术心理的基调,他认为,只有喜悦、快乐的情感才是艺术创作的正当的动力,也是艺术欣赏的最好的效果。但大多数诗论家、文学家与此相反,他们强调的是情感的另一端,认为愤怒和悲哀才是艺术创作的更常见、更正当也更能发生审美效应的心理动力。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他举出一系列传世的作品,都是出于悲愤之情,并因此而生发出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发愤著书说。白居易《序洛诗》云:“愤忧怨伤之作,通计古今,什八九焉。世所谓文士多数奇,诗人尤命薄,于斯见矣。”陆游也在《澹斋居士诗序》中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总之,在古代很多的诗人和诗论家看来,杰出的、伟大的诗作都是由于发愤而创作的,没有悲愤,就没有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好诗。怨愤是优秀的诗歌、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心理动力。那么,为什么悲愤之情更有可能催生出最好的文艺作品呢?从心理的一般规律来说,喜悦之情使人放松,甚至使人陷于慵堕;愤怒之情使人紧张,使人生发有所行动的强烈欲求和实现欲望的意志。一个处身逆境的人、遭遇不公正对待的人,可能产生比之平时更强大得多的力量,向环境宣战,向命运抗争。而文学艺术创作,是艰苦的精神劳动,想要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半途而废。人受了冤屈,遭遇不幸,脚被砍掉,眼睛瞎了,他却要与命运较量、搏斗,作出一番大事业。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受到宫刑,遭此奇耻大辱,“肠一日而九回”,但他决心“隐忍苟活”,终于以一人之力,写成“史家之绝唱”的五十余万言的《史记》。支持他写作的,就是悲愤的情感所激发的毅力。另外,以悲愤之情为动力最能产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还因为文学艺术感人的力量,最主要的是它反映社会历史的深刻程度,是它表现人性的深刻程度。一个人如果未曾经历磨难、挫折,不容易对社会人生有深切的体会,很难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往往肤浅,打动人的力量和给人的启示也往往较弱。鲁迅曾说,他主要是为了所憎恨的人而写作,不是为了所爱的人而写作。他说,自己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鲁迅的小说、杂文、散文和诗歌,都是大悲愤的产品。也有论者对发愤抒情的文艺家加以指责,屈原以下,所有发出对邪曲不公的抗议、对污浊政治的愤慨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作品,都遭到过正统思想维护者的非议、贬斥。班固《离骚序》说:“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哀周道而不伤……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然责数怀王,怨恶椒兰,愁神苦思,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狂狷之士。”唐人裴度《寄李翱书》说:“骚人之文,发愤之文,雅多自贤,颇有狂态。”他们要求文艺家明哲保身,温良恭俭让,把自己的怨愤埋藏在深心里,不表露出来,这不但违背历史进程的需要,违背大多数民众的需要,也背离了艺术创造的规律。发愤著书说,正是对那些指责的反驳,是为这类作品所作的辩护和肯定。——摘自王先霈《发愤著书说的形成及其根据》材料二:艺术家的怨愤感情是怎样产生的?司马迁已经认识到黑暗现实是促使作者产生愤恨情绪的根本原因,这个可贵的见解以其所具有的朴素唯物论思想,构成了“发愤著书”说的坚实基础。艺术家由当时黑暗现实激发起来的义愤愈强烈,对黑暗现实的认识愈深刻,表现在作品中的倾向性也就愈鲜明。然而,这并不是说,为了让作品的倾向明朗化,作者可以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公开宣讲出来。这不仅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只会适得其反。而就司马迁所处的时代而言,这种做法不仅是极不现实的,也是决不可能的。司马迁曾引用孔子写作《春秋》时说过的话:“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这就是有名的“寓褒贬于行事”的“春秋笔法”,即作者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以及对社会现实的认识和对人物事件的评价,不要明明白白地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描写表现出来,这样才能产生“深切著明”的效果,达到褒美贬恶的目的。如,书中写张仪有一次因游说而遭到一顿毒打,回家之后,妻子奚落他,“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无行文人的嘴脸刻画得惟妙惟肖。——摘自吴金涛《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艺术心理学解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什么才是艺术创作的正当动力,孔子与许多诗论家、文学家意见相左,但都强调情感对于艺术创作的作用。B.杰出的、伟大的诗作源于作者的悲愤,白居易和陆游的言论佐证了这一受到古代许多诗人和诗论家认同的观点。C.逆境与不公能使人产生强大力量,司马迁因遭宫刑而生出巨大悲愤,激发了毅力,最终以一己之力写成《史记》。D.班固和裴度持维护正统思想立场,两人均对屈原及其他骚人之作颇多指责,要求文艺家不要在作品中表露怨愤。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大多数诗论家、文学家认为愤怒和悲哀才是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否定了喜悦和快乐的情感在艺术创作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作用。B.磨难和挫折有助于作家对社会人生产生更深切的体会,所以要写出思想内容深刻之作,最好主动去经历磨难和挫折。C.艺术家由黑暗现实激发起来的义愤越强烈,则作品倾向性越鲜明,如果艺术家没有义愤,作品就没有鲜明的倾向性。D.春秋笔法强调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作者的褒贬,鲁迅的《祝福》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这一手法。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发愤著书”观点的一项是()A.予历览古今歌诗,观其所自,多因谗冤谴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情发于中,文形于外。B.诗人如不失去平常理智并陷入迷狂,是不易写出好诗的,他的作品也将一直徘徊在诗歌门外,难有成就。C.李煜在国破被俘后,留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等名句。D.俗话说“江郎才尽”,南朝诗人江淹晚年诗作平庸,是因为官做大了,生活优裕了,其意志也便衰退。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发愤著书”说认为,悲愤之情更有可能催生出最好的文艺作品。杜甫半生潦倒,却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登高》《石壕吏》等大量优秀作品。请结合材料内容,探究杜甫诗歌创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答案】1.D2.D3.B4.①材料一围绕“发愤著书”说展开论述。②先引用阐释“发愤著书”说的由来和内涵。③接着举例分析悲愤之情产生优秀作品的原因。④最后通过批驳反面论者来肯定发愤抒情的意义。5.①对黑暗社会的悲愤之情,激发杜甫通过写作诗文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②半生潦倒的杜甫对社会、人生、人性有深刻认识,使他的作品富有深刻思想内容。③杜甫对黑暗现实认识深刻,义愤强烈,使他的作品具有批判统治阶级、同情百姓的鲜明倾向性。【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两人均对屈原及其他骚人之作颇多指责”错误。结合“班固《离骚序》说:‘君子道穷,命矣。故潜龙不见是而无闷,《关雎……强非其人,忿怼不容,沈江而死,亦狂狷之士’”分析,原文中班固只对屈原及其作品予以批评指责,并未涉及其他作家、作品。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否定了喜悦和快乐的情感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过于绝对。由原文“他们强调的是情感的另一端,认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为愤怒和悲哀才是艺术创作的更常见、更正当也更能发生审美效应的心理动力”这一句中“更常见、更正当也更能发生审美效应”可知,他们只是更重视愤怒和悲哀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否定喜悦、快乐。B.“所以要写出思想内容深刻之作,最好主动去经历磨难和挫折”于文无据。原文说的是“一个人如果未曾经历磨难、挫折,不容易对社会人生有深切的体会,很难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只是强调磨难和挫折对于写出好作品的作用,没有否认还有其它方式可以让人对社会人性有更深的了解,更没有说写出好作品就要主动经历磨难和挫折。C.“如果艺术家没有义愤,作品就没有鲜明的倾向性”错误。根据原文,“义愤”只是作品具有倾向性的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没有义愤,作品也可以有倾向。比如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没有义愤,但表现出鲜明对山水田园的喜爱、向往之情,这就是倾向。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发愤著书”的“愤”指的是悲愤之情。A.“谗冤谴逐,征戍行旅,冻馁病老,存殁别离”为悲愤之情。B.强调“迷狂”对创作的作用,与“发愤著书”观点不同。C.国破被俘后的李煜内心是愁苦悲愤的。D.江淹晚年意志衰退,诗作平庸,这是能够从反面来证明的。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五段内容。第一段以孔子《论语》,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等内容,引出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发愤著书说。第二段以白居易《序洛诗》,陆游《澹斋居士诗序》为例,得出观点“在古代很多的诗人和诗论家看来,杰出的、伟大的诗作都是由于发愤而创作”“怨愤是优秀的诗歌、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的心理动力”。第三段开头以问句“为什么悲愤之情更有可能催生出最好的文艺作品呢”来引出后面内容,分析悲愤之情产生优秀作品的原因,如“从心理的一般规律来说,喜悦之情使人放松,甚至使人陷于慵堕;愤怒之情使人紧张,使人生发有所行动的强烈欲求和实现欲望的意志”。第四段分析另一种原因,如“以悲愤之情为动力最能产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还因为文学艺术感人的力量,最主要的是它反映社会历史的深刻程度,是它表现人性的深刻程度”。第五段先写反面论者,如“也有论者对发愤抒情的文艺家加以指责,屈原以下,所有发出对邪曲不公的抗议、对污浊政治的愤慨的作品,都遭到过正统思想维护者的非议、贬斥”,后面举班固《离骚序》,唐人裴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度《寄李翱书》等例子来说明,最后明确发愤著书说的意义,对那些指责的反驳,是为这类作品所作的辩护和肯定。然后可以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用流畅的语言来表述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一个处身逆境的人、遭遇不公正对待的人,可能产生比之平时更强大得多的力量,向环境宣战,向命运抗争”“人受了冤屈,遭遇不幸,脚被砍掉,眼睛瞎了,他却要与命运较量、搏斗,作出一番大事业”等分析,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杜甫年少优游、困守长安、战乱流离、短期任职、蜀中漂泊等,对黑暗社会产生悲愤之情,把这种悲愤之情化为诗文,来与现实和命运进行抗争。结合“以悲愤之情为动力最能产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还因为文学艺术感人的力量,最主要的是它反映社会历史的深刻程度,是它表现人性的深刻程度。一个人如果未曾经历磨难、挫折,不容易对社会人生有深切的体会,很难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往往肤浅,打动人的力量和给人的启示也往往较弱”分析,杜甫的人生经历丰富,后来漂泊在外,再后来杜甫寄人篱下,生活依然很苦。杜甫对社会、人生、人性有深刻认识,经历磨难、挫折,对社会人生有深切的体会,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使他的作品富有深刻思想内容。结合“艺术家由当时黑暗现实激发起来的义愤愈强烈,对黑暗现实的认识愈深刻,表现在作品中的倾向性也就愈鲜明”分析,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对黑暗现实认识深刻。他的作品倾向性鲜明,对统治阶级充满批判之情,但是对百姓的疾苦充满同情。(二)现代文阅II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树医聂鑫森卫根生快六十岁了。满脸皱纹,一头白发,背也有些驼了,左看右看,都像一棵步入老年的树。曲曲巷的男女老少,当面叫他“卫爷”,背地里却称他为“树医”。潭州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可名正言顺称为古城的,其一是有史籍可作查考;其二是地面上有许多历朝历代遗留的古迹可为印证;其三是古树多。何谓古树,是指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三百年树龄以上的为一级古树,其余的为二级古树。潭州城中,一级古树有五百余棵,二级古树则两千有余,多是松、柏、槐、银杏、樟树。古迹和古树,都由潭州博物馆管辖、护卫和修缮。故博物馆专设了一个科室:古树科。卫根生是该科的头,和几个同事一起,要干的活无非是巡查古树的生存状况,严禁任何损伤古树的行为,对衰老多病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古树进行医治和护理。“古树科”其实就是“树医科”,卫根生喜欢这个名字。他常说:“长年累月和古树打交道,不知不觉自己也衰老了。”年代久远的树,主干往往会中空,像被开膛破肚,主枝容易死亡,使得树体倾斜;又因树体衰老,枝条也会无力下垂,于是整棵树需要外力支撑,或以钢管编扎出撑持的棚架,或以扁钢箍紧干裂的树干。有些树干的伤口,因衰老、虫害、冰冻、雷击造成,需要人工治疗,在伤口旁钻眼注入激素,用生物胶重植树皮,还要改良土壤、施用不同的肥料,配备恢复健康的“营养餐”。卫根生是真正的行家里手,当树医当得有滋有味,但在博物馆,没人肯正眼看一看他,评先进科室和先进个人,总是榜上无名。卫根生无所谓,他说,古树是古城的老者,面对它们如同面对自己的长辈,难道侍奉长辈还要评功授奖吗?屹立在公共环境的古树,他悉心照料;私家庭院里的古树,只要主人邀请,他也常去探看,而且一见钟情,相谈甚欢。曲曲巷的魏家,卫根生就去过好几回。魏家院子正中央,有一棵两人方可合抱的虬龙柏,三百多年了。树身有些歪斜,叶子稀稀拉拉的,根如龙爪,树身的下半截中空,在一个弯曲处破出一个大洞,坦然而见天光,树皮也破裂了,如披一件烂衣褂。当家的叫魏遵规,比卫根生小两三岁,是个老中医。他告诉卫根生,院子和柏树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院子不知翻修了多少次,但柏树依旧岿然不动。五年前他们第一次会面,是因虬龙柏在雷雨夜,被劈去上部分左边的一个粗壮的侧枝,断面上还留着乌黑的烙痕。“卫爷,这棵树会死吗?。”“死不了。我用药剂把伤口处理一下,你放心。”“古人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魏先生触景生情,好像有心事?。”“我那儿子说这棵树长得难看,要死不活的样子,不如连根刨了。”“你不同意?”“当然。看见树,就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我爹在树下教我背汤头歌诀,教我识别药草,心里满满的是怀念。“儿子是做什么的?。”“电脑程序员。新潮角色!心不定,总想往外跑。”“你要让他喜欢这棵古柏,它是这个庭院的魂。杜甫《古柏行》称:‘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典的美丽,哪里去寻?”“是啊,是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后来,卫根生又去过几次魏家院子,喝喝茶,聊聊天,很快活。一眨眼,又是一年春风来。魏遵规忽然打电话来,请卫根生去一趟。因为魏家要大规模翻修庭院,准备为儿子小魏办喜事。小魏坚决要求把虬龙柏刨掉,再放置一些健身器材,魏遵规坚决不退让,以死相拼,父子闹得如同仇人。卫根生也知道,那棵虬龙柏寿限也快到了,上半截虽还有些半黄半绿的树叶,不过是苟延残喘。但若砍去了,魏遵规就会悲情难过,会弄出大病来。哎!卫根生很快来到魏家。久雨初晴,满院是金箔似的阳光。魏遵规父子和卫根生,坐在柏树旁的石凳边。小魏说:“卫伯伯,这柏树活不长了,留它做什么?难看。”“小崽子,你咒它死,不如说是在咒我死!”魏遵规气鼓鼓地说。卫根生微微一笑,说:“是啊,树是老朽了,还能活多久?谁也不知道。但这院子最贵重的不是你们要新建的房屋,却是这棵有着三百多年树龄的虬龙柏。”小魏睁大了一双眼睛,想再说什么,忍着没开口。“现在老城改造闹得风风火火,有些老巷子已经拆了。”魏遵规说:“曲曲巷不可能拆!”“我也希望它不拆,假如要拆呢?我是说‘假如’!”魏遵规叹了口气,低下头来。小魏眼睛一亮,问:“卫伯伯,这棵虬龙柏,假如拆院子的话,该给树一个什么价码?”卫根生说:“以我过去评估的经验而论,虬龙柏应该在三十万上下。小魏,你舍得吗?”“……树,可以不挖。不过,得让它活得久一些啊,别没等到拆迁它就死了。”“我是树医,这点手段我还是有的。搭个棚架支撑树身,人工植树皮,还要在柏树根的空隙处再栽一棵小柏树苗,让绳子牵引它的枝叶在中空的树里顺着往上长,就像儿子长在父亲的怀抱里,直到它从那个洞开的地方出头露面,张开一片浓荫。”魏遵规一拍大腿,说:“儿子,这叫孝——顺!”小魏顿时满脸发热,说:“爹,你高兴……就好。”……小魏结婚了,生孩子了。小柏树扎牢了根,枝叶顺着树的空心往上长,生机勃勃,从从容容。魏遵规隔三岔五打电话给卫根生,说:“卫爷给树看病,把我的心病也治好了。”只有小魏常在网上探看古城改造的信息,自言自语:“这曲曲巷什么时候拆迁?”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谁知道呢?(选自《湖南文学》2021年第1期,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卫根生在单位被人瞧不起,总是榜上无名也无所谓,这表现出他因始终得不到别人正式认可而孤芳自赏的心态。B.小说用天气变化呈现人物对话背景,“久雨初晴”暗示着情节的切换及事件的转机,预示着父子关系的缓和。C.小说中小魏“眼睛一亮”是因为父亲的“叹气”“低头”让他深受触动,从而对“古树”的去留产生了新的想法。D.小说将医树和医心巧妙结合,独具匠心地用医心统摄全篇,展现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引人深思。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开门见山,在小说开头直接对主人公卫根生进行肖像描写,巧妙地将主人公的形象和古树联系起来,颇有深意。B.小说中卫根生视古树如自己长辈,此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古树当作古城的老者来写,赋予古树以“人”的特点。C.小说运用了人物对话的方式行文,大量的语言描写有利于展现人物个性和思想感情的变化,有助于推进情节的发展。D.小说以开放的问句结尾,既暗含对小魏“自言自语”的回应,又饱含对古树未来的担忧,引发读者思考,耐人寻味。8.老魏痴情于古树,文末他说卫爷治好了他的心病。请分析老魏的“心病”是什么,及其痴情的原因。9.小说前半部分用较大篇幅叙写了潭州古城及救治古树的内容,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答案】6.B7.B8.①心病:担心古树无法救治;担心小魏刨掉古树。②原因:在老魏看来古树蕴含着古典的美,古树是庭院的魂;古树有他的怀念,是他的精神依托。9.观点一:合适。①环境方面:它是小说的背景介绍,增添了小说的文化底蕴。②情节方面:引出线索“古树”,舒缓叙事节奏,为后续故事情节做铺垫。③人物方面:为人物形象的出场,提供了贴切的社会生活环境。④主旨方面: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⑤读者方面:另辟蹊径,用文化名城及古树救治的专业知识吸引读者。观点二:不合适。①环境方面:潭州范围过大,主体情节发生在曲曲巷老魏家。②情节方面:喧宾夺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魏家古树的故事。③人物方面:介绍可有可无,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勾连不紧密。④主旨方面:介绍部分相对独立,与小说主旨关联较弱,和小说主体不融合。⑤读者方面:对读者吸引力小,叙述说明性语言节奏缓慢,读者阅读兴趣小。【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小说内容的能力。A.“这表现出他因始终得不到别人正式认可而孤芳自赏的心态”错误,从文中看,“屹立在公共环境的古树,他悉心照料;私家庭院里的古树,只要主人邀请,他也常去探看,而且一见钟情,相谈甚欢”,他与人们相处融洽,不拿架子,而且帮魏家处理父子矛盾时十分具有世俗智慧,不是孤芳自赏之人。C.“小说中小魏“眼睛一亮”是因为父亲的“叹气”“低头”让他深受触动”错误,根据后文“这棵虬龙柏,假如拆院子的话,该给树一个什么价码”“只有小魏常在网上探看古城改造的信息,自言自语:“这曲曲巷什么时候拆迁”可见,让他眼睛一亮的,是希望拆迁时老柏树能带来更多拆迁款。D.“展现文物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错误,本文并没有展现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通过老柏树的去留展现新旧两代人思想观念的不同与矛盾冲突。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运用了拟人的手法”错误,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这是卫根生自己的看法,不是赋予树本身人的特性。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的能力。心病,从“小柏树扎牢了根,枝叶顺着树的空心往上长,生机勃勃,从从容容”的看病结果可知,卫根生顺利帮柏树延长了寿命,结合前文“卫爷,这棵树会死吗”“那棵虬龙柏寿限也快到了,上半截虽还有些半黄半绿的树叶,不过是苟延残喘”可见,他的心病之一是担心古柏会命不久矣。“我那儿子说这棵树长得难看,要死不活的样子,不如连根刨了”“小魏坚决要求把虬龙柏刨掉”可见,之二是担心自己儿子会把它刨掉。他痴情的原因,从“院子和柏树都是祖上传下来的,院子不知翻修了多少次,但柏树依旧岿然不动”“你要让他喜欢这棵古柏,它是这个庭院的魂。杜甫《古柏行》称:‘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古典的美丽,哪里去寻”可见,在老魏看来古树蕴含着古典的美,古树是庭院的魂。“看见树,就想起小时候的事情,我爹在树下教我背汤头歌诀,教我识别药草,心里满满的是怀念”可见,古树有他的怀念,是他的精神依托。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情节语段作用的能力。该题开放式作答,学生可认为合适,也可认为不合适。认为“合适”,可分析前文的叙写是整个古树救治的大环境介绍,潭州是古城,故而古树众多,才会有“树医”这一行当,增添了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正因如此,很多私人家庭也才有古树,才有卫根生为其医治古树的故事,这些叙写为后续故事做铺垫。从人物形象上看,卫根生的职业不寻常,有这样的环境才有这样的职业,为人物提供出场环境。从主题上来说,古树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是传统文化的象征,而“树医”和古树保护则是现代才有的概念,传统与现代结合,深化主题。从读者角度来说,古城与令人称奇的古树救治知识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认为“不合适”,可认为该部分与本文情节、环境、人物关联不大,古树保护与文章主题思想不太契合,故事主要讲述的新旧两代人的矛盾冲突,和介绍部分没有太大联系。对于部分读者来说,前面的介绍太多,行文过于缓慢,会让读者丧失阅读兴趣。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始用杨炎议,命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约百姓丁产,定等级,作两税法。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民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贞元三年。时关东防秋兵大集,国用不充。李泌奏:“自变两税法以来,藩镇、州、县多违法聚敛。继以朱泚之乱,争榷率、征罚以为军资,点募自防。泚既平,自惧违法,匿不敢言。请遣使以诏旨赦其罪,但令革正,自非于法应留使、留州之外,悉输京师。其官典逋负,可征者征之,难征者释之,以示宽大。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上喜曰:“卿策甚长,然立法太宽,恐所得无几。”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上曰:“善。”以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勘两税钱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运淮南钱帛二十万至长安,李泌悉输之大盈库①。然上犹数有宣索,仍敕诸道勿令宰相知。泌闻之,惆怅而不敢言。臣光曰:王者以天下为家,天下之财皆其有也。阜天下之财以养天下之民,己必豫焉;或乃更为私藏,此匹夫之鄙志也。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注]①大盈库:唐朝皇帝私有的仓库。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B.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C.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D.对曰/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盖以宽则人喜于免罪而乐输/急则竞为蔽匿/非推鞫不能得其实/财不足济今日之急/而皆入于奸吏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古官名,司地方纠察官,后沿称地方长官,清时为知州的尊称。B.关东,有“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和“山海关以东”等说法,文中属前者。C.藩镇,文中指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其形成地方割据后常对抗朝廷。D.敕,最初专指皇帝的诏书,后来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也可以称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朝初期实行租庸调赋役制,征收赋税的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设立各类税收名目,贫困家庭难以承受苛捐杂税,纷纷逃徙。B.在国家供养防秋兵经费不足之时,李泌建议采取宽大之策,让地方官员在保留合法的数目后,将其余非法聚集的钱财全部上交。C.李泌将从淮南地区所得钱帛全部送入大盈库,但唐德宗仍屡次向地方索取财物,且不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此事,心里很懊恼。D.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论认为,君主不应该将天下的财物据为私有,批评了唐德宗贪财无度而大肆聚敛的短视行为。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2)敢有隐没者,重设告赏之科而罪之。14.请依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两税法的主要内容。【答案】10.D11.D12.A13.(1)富足人家人丁多,都做官、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有躲藏的办法。(2)对于胆敢隐瞒实情的人,要重新颁布奖赏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惩处他们。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14.①征税总额根据每年的支出确定。②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地户籍,依贫富分等征税。③每年分夏、秋两次征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李泌回答说:“实行宽大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少而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宽大的办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会争相隐藏财物,不经过审讯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入奸吏手中了。”“宽则获多而速”“急则获少而迟”两句句式整齐对称,前后句意形成对比,分别独立成句,排除BC。“得”宾语为“其实”,不需要断开,排除A。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最初专指皇帝诏书,后来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也可以称敕”错误,汉时凡尊长或官长告诫子孙或僚属皆称敕,南北朝以后专指皇帝诏书。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唐朝初期实行……税,纷纷逃徙”错误。由“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各随意征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可见,在玄宗当政末期,户籍逐渐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敛,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课税繁重,百姓逃徙并非“唐朝初期”。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率”,全,都;“课役”,役使督促,赋税及徭役;“无所”,没有……的地方。(2)“隐没”,隐蔽,渐渐消失;“科”,法令,条例;“罪”,惩罚,惩处。【14题详解】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信息及归纳要点的能力。结合“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分析,首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费用和上交朝廷的数额,并以此数额向百姓征税,通过对支出的估量来制定收税的数额。结合“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分析,无论主户、客户,都按现在的居地制订簿册;无论丁男、中男,都按贫富状况划分等级。结合“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分析,定居百姓的赋税,在秋天和夏天两次征收。参考译文:唐德宗建中元年春正月,皇帝开始采纳杨炎的建议,命令黜陟使与观察使、刺史估量百姓家里的人口与财产,划分等级,实行两税法。在唐朝的初期,征收赋税的办法称作租庸调,有田土便要交租,有人丁便要服庸,有户口便要纳调。在玄宗当政末期,户籍逐渐遭到破坏,大多已经与实际不符。到了至德年间,战事四起,到处征收赋敛,再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征收部门各自随意增加课税,巧立名目,新老名目相互重复,毫无限度。富足人家人丁多,都做官、当僧人得以免除赋税徭役;而贫困人家人丁多,没有躲藏的办法。百姓每十天输赋或每个月送税,经受不了如此困窘,大抵都逃亡流徙成为浮户,那些留下来的本地百姓,不足百分之四五。至此,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首先计算州县每年所需费用和上交朝廷的数额,并以此数额向百姓征税,通过对支出的估量来制定收税的数额。无论主户、客户,都按现在的居地制订簿册;无论丁男、中男,都按贫富状况划分等级。定居百姓的赋税,在秋天和夏天两次征收。那些租、庸、调以及杂徭等全部省去。唐德宗贞元三年,当时关东地区的防秋兵大量集结,国家的用度不够充足。李泌上奏说:“自从改行两税法以来,藩镇与州县往往违背法令,聚敛钱财。接着发生了朱泚作乱,地方官争相收取商品专卖税,征收各种名目的罚款,作为军费,招募兵丁,用来自我防御。朱泚之乱被平定后,地方官因违犯法令而感到畏惧,故隐瞒着实情而不敢讲出来。请陛下派遣使者,颁布诏旨,赦免他们的罪过,只让他们改正以往的做法,除了按照规定应当留给诸使、留给州府的钱粮以外,其余的一律要输送到京城。各地方官要处理好拖欠的赋税,对能够征缴的,要征缴上来,对难以征缴的,可以免除征缴,以显示宽大。对于胆敢隐瞒实情的,要重新颁布奖赏告发者的法令,以便惩处他们。”德宗高兴地说:“你的策谋很好,但是采用的办法过于宽大,恐怕朝廷能够得到的赋税就没有多少了。”李泌回答说:“实行宽大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多而时间短。实行严厉的办法,能够得到的数量少而时间长。这大概是实行宽大的办法人们就会为免除惩处而乐于交纳赋税;实行严厉的办法人们就会争相隐藏财物,不经过审讯便不能够查出实情,所收的钱财不能够对国家的急用有所补益,反而都流入奸吏手中了。”德宗说:“讲得好!”任命度支员外郎元友直为河南、江、淮南句勘两税钱帛使。四年二月,元友直将淮南的二十万钱帛运送到长安,李泌将它们悉数送到大盈库。然而,德宗仍然屡次传旨向地方索取财物,还命令各道不要让宰相知道,李泌听说后,心中懊恼而不敢直言。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臣司马光评论说:君主把整个天下当作自己的家,天下的资财都是他所拥有的。让天下的财物丰盛,并用来滋养天下的百姓,(君主)自己也一定是快乐的;有些君主竟然将国家的财物变成自己的私财,这是凡夫的鄙薄之志。(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野外剧饮示坐中①陆游悲歌流涕遣谁听?酒隐人间已半生。但恨见疑非节侠,岂忘小忍就功名。江湖舟楫行安往,燕赵风尘久未平。饮罢别君携剑起,试横云海翦长鲸。【注】①这首诗为陆游闲居成都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野外痛饮,悲歌流泪,满腔心事无人倾听,产生了归隐出世的想法。B.诗人因别人对自己的怀疑而感到十分痛心,但他选择忍耐个人遭受的屈辱。C.“风尘久未平”是诗人所悲之由,从陆游《示儿》可知,其悲痛终未消解。D.诗人化用了李白的诗句“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以此表达心中志向。16.陆游给后世留下了警句“位卑未敢忘忧国”,请你结合本诗内容对该句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该句意为“虽然身份地位卑微,却从未敢忘记忧虑国事”,凸显爱国情怀。②本诗前两联可见“位卑”,诗人被疑,遭受排挤,知音难觅,赋闲纵酒,地位低下。③后两联表达了“未敢忘忧国”,诗人尽管身份卑微,但他心忧故土沦丧、战事未息,决定为国杀敌,建功立业。【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归隐出世”不正确。诗人虽然不受重用,痛哭流涕,但始终没有萌生“归隐出世”的念头,反而积极入世,依旧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如“饮罢别君携剑起,试横云海翦长鲸”,喝完酒后告别君子,然后拿剑离开,想要回到战场上去杀敌报国等。作者在诗中没有表现出想要归隐出世,而是心怀国家。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句意,即使官位卑微,我也不敢忘记为国为民担忧,凸显爱国情怀。这句话显然是与本诗相关联的,然后再结合本诗内容进行简要分析,这里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本诗前两联意思是:悲歌流泪谁又能听到?在世间纵酒流落已经过了半生。只是遗憾被怀疑不再是有节操的侠士,哪能忘掉现在小的忍耐来成就未来的功名。表现了诗人遭排挤、遇小人、不得志的“位卑”之感。后两联意思是:江湖中舟楫穿梭来往,燕赵之间的战争过了很久也没有平息。喝完酒后告别君子然后拿剑离开,想要回到战场去再次杀敌报国。后两联转折,诗人虽“位卑”,但也有为国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恰好对应“未敢忘忧国”。总之,本首诗与陆游所说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思想感情基本一致,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虽然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国家命运的龚自珍,受大自然花落花开的启发,在《己亥杂诗》中,用形象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自己的献身精神。(2)在《赤壁赋》中,苏轼通过对江水去留、月亮消长的辩证思考,归纳出一个哲理: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如果从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而如果从不变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3)“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历代文人常借其抒发怀抱、说理明志等,如古诗文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落红不是无情物②.化作春泥更护花③.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④.则物与我皆无尽也⑤.乘骐骥以驰骋兮⑥.来吾道夫先路(示例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示例三:骐骥生绝域自矜无匹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词有:化作、曾、瞬、尽、驰骋、道。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每个中国人都可能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微主体。2021年2月,美食博主李子柒在YouTube创下订阅量最多的世界纪录,其在海外受欢迎的程度,让众多专业媒体。我们乐见自媒体发挥微时代的力量,,向海外传扬中国文化。在社交媒体的当下,我们通过媒体搭载高科技,让传统文化。2021年河南春晚作品《唐宫夜宴》,真实舞台和虚拟场景的高度融合,塑造了一场“博物馆奇妙夜”的既视感。同时,我们须发掘现实题材,通过小切口反映大主题,使用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借助小人物折射大时代,以小见大讲述中国故事。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中文国际频道的讲述海外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独特经历的演讲类文化节目《世界听我说》,凭借幽默风趣或质朴感人的语言风格令人耳目一新。节目一经播出,深受海外观众好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望其项背积微成著日新月异焕发生机B.望尘莫及日积月累风起云涌焕然一新C.望其项背日积月累日新月异焕然一新D.望尘莫及积微成著风起云涌焕发生机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2021年河南春晚作品《唐宫夜宴》,真实舞台和虚拟场景的高度融合,营造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既视感。B.2021年河南春晚作品《唐宫夜宴》,真实舞台和虚拟场景高度融合,塑造了一场“博物馆奇妙夜”的既视感。C.2021年河南春晚作品《唐宫夜宴》,把真实舞台和虚拟场景高度融合,营造了一种“博物馆奇妙夜”的既视感。D.2021年河南春晚作品《唐宫夜宴》,把真实舞台和虚拟场景高度融合,塑造了一场“博物馆奇妙夜”的既视感。20.文中画波浪线处是个长句,请改成3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B19.C20.①中文国际频道的演讲类文化节目《世界听我说》令人耳目一新。②该节目讲述的是海外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的独特经历。③语言风格具有幽默风趣或质朴感人的特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望其项背:指望见他的颈项和后背,比喻赶得上;多用于否定句式。望尘莫及:莫,不;及,赶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语境讲李子柒在海外受欢迎的程度让众多专业媒体难以比及,选用“望尘莫及”。第二空,积微成著:微,细微;著,显著;微不足道的事物,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变得显著。日积月累: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语境讲自媒体力量慢慢发展积累的,选用“日积月累”。第三空,风起云涌: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日新月异: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语境讲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选用“风起云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空,焕发生机:指振作,重新展示出健康、活力。焕然一新:形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语境讲“通过媒体搭载高科技”,使传统文化呈现出崭新的状态,选用“焕然一新”,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个问题:一是成分残缺,缺介词,在“真实舞台”前面需要加上“把”。二是搭配不当,“塑造”“既视感”搭配不当,把“塑造”改为“营造”。综合分析,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能力。长句变短句,就是先把句子的主干抽取出来独立成句,然后将长句的修饰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如果修饰成分里面还有修饰成分,就依次把它抽取出来独立成句。分析语句内容,主体为中文国际频道的演讲类文化节目《世界听我说》,“讲述海外华人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显‘神通’独特经历”为《世界听我说》的修饰性成分,为节目的特点,可以独立成句。“凭借幽默风趣或质朴感人的语言风格”,为该节目的语言风格,也可以独立成句。那么可以提取出语句的主干了,即“中文国际频道的”“文化节目《世界听我说》”“令人耳目一新”。根据以上分析,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首次实现了4K超高清信号直播,在这背后,①。沉寂千年的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采用网络直播方式展示最新进展,其背后同样离不开千兆光网的支撑。和公众熟知的5G相比,②,但其早已融入进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当前,(),携手5G夯实了数字经济根基,重要性和赋能效应日渐凸显。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平均带动GDP增长1.38%。由此可见,③。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数字经济发展蓬勃,千兆光网作为“底座”支撑全面数字化转型B.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支撑数字化转型的千兆光网是“底座”C.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千兆光网作为支撑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底座”D.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支撑“底座”是千兆光网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离不开千兆光网的支撑②千兆光网的概念让人略感陌生③建设千兆光网有利于经济增长【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根据后面的“携手5G夯实了数字经济根基”分析,需要以前面的“千兆光网”为主语,排除BD。后面讲“夯实了数字经济根基”,侧重讲“千兆光网”对数字化转型其“底座”作用,而不是强调“转型”,“支撑全面数字化转型”应该作为修饰性成分,修饰“底座”,排除A。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面讲“实现了4K超高清信号直播”,后面举例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明确“其背后同样离不开千兆光网的支撑”,根据一个“也”字可知,前面应该也是说“离不开千兆光网的支撑”。第二处,前面讲“和公众熟知的5G相比”,后面讲“早已融入进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其”应该是指“千兆光网”,与“熟知”相比,此处讲这个概念人们可能比较陌生。第三处,根据“由此可见”可知,此处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前面讲“宽带普及率每提升10%,平均带动GDP增长1.38%”,也就是说千兆光网的建设可以带动GDP增长,促进经济的增长。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顾诵芬和王大中两位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包括两位获奖者在内的历届获奖者,如吴文俊、袁隆平、黄昆、程开甲、于敏、赵忠贤、侯云德、王泽山等等,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他们几十年埋头耕耘,对外界而言,似乎名气很小;他们即使受国家表彰,享有崇高荣誉,依然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但同时,他们身上还有着很多“大”:他们贡献巨大,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科技的发展;他们志向很大,奋勇争先赶超国外;他们胸怀博大,不计名利,一心为国为民。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和“大”,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现实,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展现中国科学家身上的“小”,这“小”是“名气很小”“把自己看得很小”;二是展现中国科学家身上的“大”,这“大”是“贡献巨大”“志向很大”“胸怀博大”。一“小”一“大”,在鲜明的对照中彰显了中国科学家的品质和追求,而分析其背后的内涵则决定立意的深度。从“小”的角度来看,这些科学家几十年埋头耕耘,不为外界所知,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做事专注,奉献自我,孜孜以求;获得国家表彰后依然心怀谦逊,把自己看得很小,可见淡泊名利,谦逊无我。从“大”的角度来看,他们贡献巨大,参与国家核心技术研究,推进我国科技发展;他们志向远大,奋勇争先赶超国外;他们胸怀博大,心中无我,为国为民。“小”是对名对己的态度,“大”是为国为民的情怀。“中国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小’和‘大’,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考生可以从中国科学家身上的“小”和“大”联系当代中国青年要追求的“小”和“大”。“小”的方面,如“人生要孜孜以求”“人生要专注做事”“人生在于默默奉献”“青春在于奉献”;“大”的方面,如“崇高的精神境界”“人生的价值”“可贵的家国情怀”;“小”和“大”综合方面,如“建千秋之功,做无名之人”“不在人前显贵,只愿默默无闻”“埋头苦干,报效国家”“心怀大爱忘我燃烧”“将个人的发展融于国家发展之中”等等。行文构思上,可以由材料入手,概述材料,引出观点,“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接着可以联系“共和国勋章”授予仪式,指出“深植于心的家国情怀是老一辈科学家一生都不曾改变的追求”,并联系当下,引发青年学生思考成为怎样的一个人这个问题,并发出呼吁,呼吁当代青年要向科学家致敬学习。立意:1.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2.立志为国做奉献,不做路旁名利人。3.不为浮名遮望眼,千秋功业显光辉。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2-11 22:24:40 页数:19
价格:¥5 大小:76.89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