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镇江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7

2/17

剩余1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镇江市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近代是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近代思想家推出了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国学思潮。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近代思想家的国学思想与前人已大不相同,从称谓、理念到研究内容都大相径庭;另一方面,近代思想家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选择、侧重上不约而同地聚焦先秦,以诸子学为重心。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对中国学术思想的传承中热衷于先秦诸子,原因在于,先秦诸子的思想是国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除此之外,诸子学还具有其他时期的国学所没有的特殊价值和重大意义。先秦哲学是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因此,近代思想家对先秦诸子兴趣盎然,带有追溯中国文化的学术源头、凝聚民族信仰之义。在近代思想家看来,先秦学术代表了中华文化的高峰之一,有利于提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章太炎认为,先秦诸子是中国最有学问的人。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异口同声地提到了轴心时代的世界学术,并对诸子学的超迈全球赞叹不已。可见近代思想家的诸子学研究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守护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产物。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阐发而不是文字训诂,无论康有为的今文经学还是章太炎的古文经学都侧重对诸子思想的微言大义的发挥。这是近代思想家诸子学研究的共性,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注入先秦诸子的思想之中是他们的共识。近代思想家一面吸纳西学,一面盘点、清理和重新解读中国固有的学术资源,借鉴西学的思想元素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转化和现代化。在吸收西学的过程中,他们根据中国近代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哲学理念、政治诉求对西学进行大胆改造,以此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近代思想家认识到文化传承与中国的强弱兴衰密不可分,与中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他们在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救亡图存和政治斗争的同时,关注、解读诸子思想。与此同时,通过厘辨中西文化的关系、比较中西文化的异同优劣,近代思想家借助诸子学坚守中国文化立场。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态,借鉴外来文化来丰富、创新中国文化,是近代诸子学留给后世的最大启示。由于始终不忘初心,近代思想家并没有因为对西学的借鉴而迷失在欧风美雨之中,反而更清醒、更坚定了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坚守。(魏义霞《近代诸子学研究及其实践品格》,有删改)材料二: 乾嘉是经典考据学盛行的时代,学者因探究儒经义理而兼及诸子典籍,其意本在以子证经、释经,其结果是先秦子书因朴学的兴起而复活。乾嘉学者在援引诸子以证经、释经时,他们关注的是诸子书的材料性价值,而非诸子学所蕴含的形上道体。那么,近代诸子之考证学是如何转向义理学的?首先,诸子学为形而上之道。乾嘉学者在以子证经、释经中,肯定诸子学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为诸子正名的同时,也将形上道体开放至诸子学,承认诸子之道乃是有得于六经道体之一端,并非异端邪说而已。咸同以降,东西方的相遇将中国带入了世界的历史,并遭遇数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尽管强弱的对比并未从根本上动摇士人的儒经信仰,然保教强国的愿望促使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之道,而开始接纳西方的器技之学。为了与西学相格义,人们提出“西学中源”的说法,“源”主要是指“博明万事”的诸子学,似乎现代的声光化电等原理,皆可从诸子典籍中找到相关的资源,诸子学因而成了经世致用的器技之学。民国时期,江瑔更是认为诸子学不仅是形而上的道体,且称诸子之道为“百学之冠”,超越了常道之经。在经学逐渐瓦解的民国初年,这种观念并非江瑔的一家之言,许多学者均作如是观。其次,“子学即哲学”的命题。20世纪初,东渐的西学由偏重格致学而走向多元化的译介,其中“哲学”概念与西洋哲学书籍的传播与接受,启发了中国学者以“哲学”定义诸子学的知识性质。近代诸子学研究从朴学转向义理,大概发生在1903至1906年间,当时学者相继提出和论证了“子学即哲学”的命题。关于这一学术现象,我们暂且称为“义理的转向”,它标志着近代诸子学研究的转型。至于这一转型的原因,一方面是进入20世纪初,西学的译介从洋务、维新时期的偏重自然科学书籍,逐渐扩大至哲学、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新知识的传播开阔了中国学者的学术视野,也促使他们采用新观念、新思想来诠释传统学术。另一方面,先秦诸子学原是明道之学,人们将子学与西洋哲学相格义,既是回应西哲的冲击,也是应用西哲来创造性地诠释和转化中国传统学术。再次,义理的诠释。章太炎在与胡适讨论诸子学研究方法时,特别强调“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经学家实事求是的训诂方法,那是诸子学研究的“最初门径”,探究字音所蕴含的形上道体或哲学智慧,才是诸子学研究的根本宗旨。王国维、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应用西洋伦理学、逻辑学、宗教学及各种哲学理论,由此阐发周秦诸子的哲学,为现代诸子学研究开示了义理(哲学)诠释的路径。近百年来的诸子学研究,基本上是遵循“子学即哲学”的理论范式,从而使诸子学研究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限制,如先秦诸子关于器技方面的学问,又如子部中关于天文、历算、术数、医学、农学等方面的实用性知识,仍有待深入而系统的研究。(黄燕强《近代诸子学研究的义理转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思想家热衷于研究先秦诸子,是因为诸子思想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研究它带有追溯中国文化的学术源头、凝聚民族信仰之义。 B.乾嘉学派诸子学研究的只注重文字训诂,而不进行思想阐发,因而无法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C.近代诸子学留给后世的最大启示是要想丰富、创新中国文化,就需要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态,借鉴外来文化。D.民国时期,许多学者认为诸子学不仅是形而上的道体,而且称诸子之道为“百学之冠”,超越了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经学。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代思想家借助诸子学坚守中国文化立场,始终不忘初心,并没有因为对西学的借鉴而迷失于西方文化之中。B.历史上曾有人认为诸子之道为异端邪说,而乾嘉学者肯定了诸子学的合法性,为诸子正名,承认其有合理价值。C.近代诸子学研究从朴学转向义理,当时学者相继提出和论证了“子学即哲学”的命题,标志着近代诸子学研究的转型。D.经学家实事求是的训诂方法只是诸子学研究的“最初门径”,表明诸子学研究的难度和价值要高于经学研究。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刊发《墨子之论理学》等文章,旨在阐述墨家的逻辑学、宗教思想等。B.谭嗣同对三代之前的周公之法和孔子之学顶礼膜拜,将“复兴古学”奉为拯救中国的必由之路。C.章太炎发表《诸子学略说》,提出“子学是主观之学,要在寻求义理”,诸子学犹西洋之哲学。D.王国维呼吁国人研究中国固有之哲学,他撰写了多篇论著,以诠释孔、孟、荀、老等人的思想。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冯友兰认为研究传统文化是“照着讲”与“接着讲”的过程。“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接着讲”主要指形成创造性的思想。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主角(节选)陈彦苟老师把第三遍妆化完的时候,还是不满意,但时间已不允许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头,穿了行头。要不是知道他性别的人,还真看不出这是男扮女装呢。 易青娥知道,苟老师为演这两折戏,几个月瘦下来几十斤,不仅天天演练,而且还节制了饮食,甚至还用吃大黄拉肚子的方式,直减到现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来,皮肤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叹息: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尤其是对不起当年看过他戏的老观众了。正式开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汉老婆子,到后台化妆室来,要看苟存忠,说他当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观众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粮,也要买票看慧娘”的。但苟老师有交代,说在他没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见的。化完妆穿好行头,苟老师就一个人面对墙壁,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演出终于开始了,易青娥到门口看,观众特别多,连过道都站满了人。都在说,当年住在五福戏楼,连演了三个月《李慧娘》的苟存忠,今晚又披挂上阵了。易青娥也为她师父骄傲着。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有这些老观众是深深记着师父的。在一声长长的鬼的叹息声中,她师父出场了。师父穿着一身白衣,披着一件长长的白斗篷,飘飘荡荡地来到了人间。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诉说,在寻找。突然间,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师父与李慧娘之间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还是她了。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飘飘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别、年龄的隔膜,将一个充满了仇恨与爱怜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怜了。就在慧娘面对凄凄寒风,无依无靠地瑟瑟发抖着,一点点蜷缩着身子时,苟老师使用了一个“卧鱼”动作。这个动作要求演员必须有很好的控制力,是从腿部开始一点点朝下卧的。易青娥练这个动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钟完成。而一般没有功夫的,几十秒钟都坚持不下来。苟老师平常是能用两分钟朝下卧的,可今天,也许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数到一百一十下时,他终于撑不住,全卧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双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灯光处理得及时,立即切暗了。剧场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鬼怨》终于演完了。《杀生》是比《鬼怨》难度更大的一折戏,老观众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这一折戏的灵魂。苟老师为练这门“绝活”,十二三岁就把眉毛、头发全烧光了。苟老师老对她说:“娃,唱戏是个苦活儿、硬活儿。师傅这辈子,还就是看大门的那十几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让你当牛做马来了,不是让你享福受活来了。”易青娥明显感到,师傅今晚的力气,是有些不够用了。今晚,师父特意要求她在侧台仔仔细细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火吐出来,她都要认真研究师父的气息、力量,以及浑身的起伏变化。她觉得她比平常任何时候学的东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顿开、点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师父一步步将演出推向高潮时,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戏的启蒙。她甚至突然觉得,自己是能成一个好演员,成一个大演员的。终于师父开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连珠火”。师父控制着气力,一口,两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强,直到“连珠火”,将贾似道和贾府全部变成一片火海!继而,天地澄静,红梅绽开。 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鼓师几乎使出浑身解数,将大鼓、大锣、大铙、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观众的掌声,还是如浪涛一般,滚滚拥上了舞台。就在台上贾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挣扎时,苟老师被人搀扶下来了。易青娥发现,师父已经使完了人生最后一点力气,奄奄一息了。朱团长急忙过来,帮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苟老师浑身颤抖着在呼唤:青娥,青娥……“师父,师父,我在这里,我在这里。”易青娥紧紧抓着师父的手。苟老师抖抖索索地摸着她的手说:“娃,娃,师父……可能不行了。记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记住比例……”在说比例的时候,苟老师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贴上去。苟老师轻声给她说:“十斤松香粉……拌……拌二两半……锯末灰。锯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细……再拌……”勉强说完这些话,苟老师就吐出一口血来。舞台监督喊:“咋办?底下观众喊叫要苟老师谢幕呢。”朱团长说:“谢不成了,快关幕。”只见苟老师身子动了动,意思是要起来,但又起不来了。团长就紧急决定说:“青娥,你跟舞台监督一起把你师父抬上去!”易青娥跟舞台监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见,观众热浪一般,在朝舞台上狂喊着。被他们抬上去的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那一刹那间,她反应过来:苟老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有删改)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老脸,对不起李慧娘,对不起观众”这句话表明苟老师对自己的容貌十分关注,担心观众不再喜爱自己的演出。B.苟老师表演的“连珠火”,“天地澄静,红梅绽开”,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极致绽放,极具感染力。C.苟老师在生命最后时刻才告诉易青娥松香粉的配方比例,有利于丰富人物性格,表现出老一代艺人授艺时保守的特性。D.苟老师“静静靠在太师椅上,一动不动”,以生命谢幕,暗示他在舞台上享受了人生最后的荣光,安详地离开人世。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介绍了“秦腔吹火”这门绝活,补充交代了苟老师的从艺经历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饱满。 B.“观众的掌声已经将乐队的音乐声全都淹没了。”这句话用比拟和衬托表现了观众对苟老师的热爱。C.小说在情节设计上颇具匠心,作者在铺垫与暗示方面安排得非常充分而巧妙,使得故事的结局自然而不突兀。D.小说以小见大,以秦腔艺人的际遇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再现了秦腔艺术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8.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苟存忠这一人物形象的。9.《主角》一书荣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体现出非常茂盛、结实和坚韧的中国传统艺术根脉”。请分别从苟老师、易青娥、观众的角度分析节选部分是如何体现这一思想的。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冬十月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徵入卧内,访以得失。徵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徵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上悦,乃不点中男。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践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B.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C.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D.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甲为天干,申为地支,十二天干与十地支相配,共组成六十组,可以用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用来纪日。B.署敕,唐时,皇帝命令,须经宰相签署,政事堂会议通过,在敕字之下,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再送尚书省执行。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D.顿首,磕头。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为正拜。跪拜礼有稽首、顿首、空首、再拜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奏请皇上给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户赏赐一匹绢,唐太宗认为按人口多少给予赏赐才符合实情。B.魏徵反对封德彝征召中男入伍的建议,唐太宗非常生气,但他据理力争,他的意见最终被唐太宗采纳。C.萧瑀认为周武王伐纣、秦灭周朝和六国,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观点。D.唐太宗刚毅英武,大臣们觐见时往往举止失措,所以每次有人奏事,唐太宗总是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2)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14.“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唐太宗李世民这句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李侍郎于阳羡里富有泉石,牧亦于阳羡粗有薄产,叙旧述怀,因献长句四韵杜牧(1) 冥鸿(2)不下非无意,塞马归来是偶然。紫绶公卿今放旷,白头郎吏尚留连。终南山下抛泉洞,阳羡溪中买钓船。欲与明公操履杖,愿闻休去是何年。注:(1)其时杜牧回朝任司勋员外郎。(2)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簒焉。”后喻避世者。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意为自己本如高飞的鸿雁不愿落下,此次回朝做官是实属偶然。B.“白头郎吏”句表明自己虽韶华不再然尚有留恋朝廷不甘沉沦之意。C.颈联通过与终南山的对比,表现对阳羡的喜爱和对居住阳羡的向往。D.诗歌赞美了李侍郎的旷达精神,表示愿意对李侍郎恭谨相就并追随。16.全诗无一“隐”字,却处处表现归隐之志,请对此作具体分析。  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问句领起下文对思妇和游子的相关描写。(3)在《将进酒》中,李白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愤激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六、选择 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根据明代文人的记载,每年中秋那天,苏州城           ,人们浩浩荡荡地来到虎丘,外地唱曲家也           。先是万众齐唱,比出优胜者数十人,再唱再比,优胜者渐次减少,最后在一片宁静中一位水平最高的演唱者登场,“声出如丝,穿云裂石,听者心血为枯,不敢击节,惟有点头”。(张岱《陶庵梦忆》)清代李渔也记述过这种曲会,说赛曲过程中万众极其投入,声声喝彩把演唱者的情绪烘托得万分高涨:“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在这种曲会中也演戏,但主要是唱曲,可见当时吴地全民对于昆曲剧目的熟悉程度。所谓全民,按张岱的记载包括“土著流寓、士夫眷属、女乐声伎、曲中名伎戏婆、民间少妇好女、崽子娈童,及游冶恶少、清客帮闲、奚僮走空之辈”,他们不仅是昆曲演唱的            者,而且也是昆曲演唱的投入者。一切没有在虎丘山曲会上亮过相的演员很难在昆曲界取得地位。总之,这种普及到社会每个角落的全民性活动又是当时昆剧艺术的最高评判场所。           般的全民性痴迷形成了昆曲艺术生存的浓烈氛围,中国戏曲史上没有另一种戏曲唱腔范型具有过如此深广的社会渗透力。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万人空巷  纷至沓来 欣赏 铺天盖地B.倾巢而出  闻风而至 鉴赏 遮天蔽日C.倾巢而出  纷至沓来 欣赏 遮天蔽日D.万人空巷  闻风而至 鉴赏 铺天盖地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B.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C.这是苏州虎丘延续了两百年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D.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大多是昆曲剧目中的段落。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疫情来势汹汹,防控不可放松。从此次疫情特点来看,一方面波及范围广,潜在风险人员跨地区流动性大,发展趋势具有不确定性;①           ,本起疫情的病毒为德尔塔变异株,部分病例的呼吸道样本病毒核酸载量高,病毒在暴露人群中引起续发传播的风险高。因此,各地更应抢时间、抢进度,做好社区防控、严格隔离防疫管理等工作,②           。必须看到,常态化不等于正常化,低风险不等于零风险。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③           。但外出旅游仍不能任性而为,放松心情不能放松警惕。出门在外必须遵守当地防疫规定,在人流密集区必须做好防护,身体不适必须及时就医。每个人的行为都具有公共性。你我的“呼吸”,不仅关乎自身的健康,也关乎他人的安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涉及排查的人员主动落实个人报告责任,其他人群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每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再凶险的病毒也击垮不了我们,再艰难的战役也终将取得胜利。21.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推出的一项是(   )A.如果人们不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凶险的病毒就会击垮我们,抗疫就会失败。 B.如果凶险的病毒击垮不了我们,抗疫最终取得胜利,就说明每个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C.如果凶险的病毒击垮了我们,抗疫失败,就说明我们不是每个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D.只有每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那么凶险的病毒才不会击垮我们,抗疫才会胜利。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七、材料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17年杭州微念成为了“子柒文化”的大股东,投入资本提供资源推广服务,李子柒品牌的快速发展由此开始,她不仅在国内成为了短视频顶流IP,在海外也广受欢迎。但在运营“李子柒”品牌的公司中,李子柒并无话语权,且收益相对不多。矛盾之下,自今年7月以来,李子柒停更已达三月之久,并于近日向法院提起诉讼。这引发大批网友的热议。有人说,没有李子柒,资本平台无所加持,自然也就没有“李子柒”;也有人说没有所加持的资本平台,李子柒就是只是李子柒,而不会出现作为“现象级”IP的“李子柒”。以上材料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B2.D3.B4.首先通过指出中国近代是重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时代引出近代思想家对聚焦(重视)先秦诸子学研究;接着分析近代思想家研究先秦诸子的原因在于守护精神家园;然后指出近代诸子学研究注重思想阐发,锐意理论创新;最后指出近代思想家研究先秦诸子时坚持挺立中国文化(坚守中国文化立场)。5 .(1)照着讲:乾嘉学派对诸子学文字训诂的研究,近代思想家通过先秦诸子追溯中国文化的学术源头,关于器技方面的学问以及实用性知识的研究;(2)接着讲:应用西哲来创造性地诠释和转化中国传统学术,将西方的新思想、新观念注入先秦诸子的思想,推动对诸子思想以及先秦学术的创新性解读和诠释。【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的能力。B.“而不进行思想阐发”说法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一第三段只是说“近代诸子学与乾嘉学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阐发而不是文字训诂”,由此无法推出乾嘉学派诸子学研究不进行思想阐发。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进行理解和推断的能力。D.“表明诸子学研究的难度和价值要高于经学研究”推断错误,根据材料二倒数第二段中“章太炎在与胡适讨论诸子学研究方法时,特别强调‘说诸子之法与说经有异’,经学家实事求是的训诂方法,那是诸子学研究的‘最初门径’”可是实事求是是经学家训诂方法。“经学家实事求是的训诂方法是诸子学研究的‘最初门径’”是不能表明诸子学研究的难度和价值要高于经学研究的。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学者以子证经、释经来探究儒经义理而兼及诸子典籍而使秦子书兴起复活。然后从“诸子学为形而上之道”“‘子学即哲学’的命题”“义理的诠释”三个方面具体论述近代诸子之考证学是如何转向义理学的。A.“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刊发《墨子之论理学》等文章,旨在诠释墨家的逻辑学、宗教思想等”是在阐述墨家的逻辑学、宗教思想等的义理,可以作为分论点“义理的诠”的论据。B.材料二没有谈及学者对古代学说推崇备至,将“复兴古学”奉为拯救中国的必由之路。该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C.“‘子学是主观之学,要在寻求义理’,诸子学犹西洋之哲学”可作为分论点“子学即哲学”的论据。D.王国维呼吁国人研究中国固有之哲学,并写文章阐释孔、孟、荀、老等人的思想,是在说中国子学就是哲学,并诠释中国的子学。可以作为分论点“子学即哲学”的论据。 6.A7.D 8.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②文章运用肖像、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从正面刻画人物。比如:“皮肤就慢慢塌陷了”,“安静下来”,“一句话不说了”,等写出来苟老师的敬业、认真。③文章从观众看戏的认真投入侧面刻画苟老师演戏的精彩。9.①从苟老师的角度分析,为在观众面前呈现最佳艺术效果,对扮相一丝不苟,为演出竭尽全力;耗尽力气传授绝技。苟老师代表了对传统艺术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表演群体。②从易青娥的角度分析,易青娥认真学习苟老师的表演技巧,完成了演戏的启蒙,领悟到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中国传统艺术能够薪火相传、枝繁叶茂。③从观众的角度分析,观众在苟老师年轻时欣赏他表演,在苟老师年老时还在追捧他的表演,观众的喜爱始终如一,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表明苟老师对自己的容貌十分关注,担心观众不再喜爱自己的演出”错误。表明他尊重艺术,时刻把观众放在心上。故选A。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以秦腔艺人的际遇反映了……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错误。“际遇”指生活中遇到的事(多指顺利的事),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苟老师竭尽全力完成了生命中最后一次演出的故事,所以说“际遇”不合适;“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属于过度解读,小说涉及的内容是“秦腔”艺术;“再现了秦腔艺术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在文本中也无体现,小说内容体现了以苟老师为代表的表演群体对传统艺术矢志不渝、精益求精的精神,并通过易青娥及观众展现中国传统艺术能够薪火相传、枝繁叶茂的前景,而不是“再现了秦腔艺术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再现了秦腔艺术由兴到衰再复兴的发展历程”在文本中无体现。 10.D11.A12.C13.(1)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空有慰问抚恤/抚慰百姓的名声而没有实际恩德/实际行动。(2)假如君主固执己见不听劝谏,认为自己有才能,那么他的臣子就会迎合顺从皇帝的旨意,(如果)君主已经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 14.启示:(1)要时常反省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和不足;(2)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意见,闻过必改。【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曰”后是说话的内容,此处应断开;“在……”和“不在……”构成并列成分,“不在”前应断开,排除AC;“何必”表反问语气,用在句首,其前应断开,排除B。句意:魏徵回答说:“统率军队,在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A.“十二天干与十地支相配”错,应是“十天干十二地支相配”。故选A。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曲解文意,“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错误。错误理解了“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人心则异”意思是“人心向背不同”,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而非“都不得人心”。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一句中,“御”,治理;“虚”,空;“存恤”,抚恤(百姓)。第二句中,“苟”,假如,假使;“阿谀”,迎合;“既”,已经;“岂”,助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全”,保全。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意思是: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语句强调要以人为镜,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时时反省自己,弥补不足。参考译文:冬十月甲申(二十九日),民部尚书裴矩上奏说:“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给每户一匹绢。”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 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唐太宗励精求治,多次把魏徵引进寝室,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徵知无不言,太宗都高兴地加以采纳。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中男,其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徵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徵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徵回答说:“统率军队,在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治天下,想使臣民都不要欺诈’。”太宗听了很高兴,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中男。唐太宗与侍臣们讨论周朝长久和秦朝短促的政治问题。萧瑀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周朝和秦朝取得天下虽相同,但人心向背却不同。”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后,注重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的根本原因。是大凡取天下或许可以通过抗争而取得,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顺应民意的缘故。”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能比的。”太宗说:“平定乱世依靠武力,保守基业依靠文德,文与武的用处,全在于各因时制宜。你说文才不如武功,这话有些过分。”封德彝叩头谢罪。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 15.B16.首联:冥鸿无意落下,喻不愿为官,期望隐居;“塞马”句感任职朝中祸福难料,已思隐退;颔联:通过与李侍郎高官尚思归隐对比,表明自己更不需留连微官。颈联:阳羡买钓船,为隐居找好去处;尾联:探听李侍郎何时退职,欲一同隐居。(三点即可)【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尚有留恋朝廷不甘沉沦之意”理解错误。“白头郎吏”一语暗含对自己现居郎官之位的些许不满,更显出对悠闲的林泉之趣的向往,所以,这里并没有留恋朝廷不甘沉沦之意。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冥鸿”“塞马”“无意”“偶然”等词表达了作者回朝之后所任官职不过是偶然而已,自己居其位也不过是暂且“流连”罢了,进而表达了自己的退隐之意。颔联,“紫绶公卿”代指李侍郎,如今位居高位的李侍郎尚且“放旷”而隐居,而作为“白头郎吏”低微之官的作者更不需要对官场有所留恋,通过对比表达自己的退隐之意。颈联,不管是终南山的“抛泉洞”,还是阳羡溪的“钓船”,均说明作者已经为隐居找好了去处,足见作者的归隐之意。尾联,希望能知道“明公”什么时候退职,作者想和“明公”一块“操履杖”游玩山川,寄情山水,以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的退隐之情。全诗之中,作者没有用一个“隐”字,而是通过对李侍郎阳羡别业泉石风景的羡慕,表现了自己已欲退隐林泉的心理。17.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扁、明月、惟。 18.A19.C20.比喻、夸张;声如丝线,表明歌声具有细、高、绵长的特点;“穿云裂石”,夸张,突出歌声高亢嘹亮,“听者心血为枯”,夸张,突出歌声感染力强,听者全身心投入。【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倾巢而出”,比喻敌人出动全部兵力进行侵扰。语境中指苏州人们的情况,应该用“万人空巷”。“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语境中指“外地唱曲家”纷纷到来,用“纷至沓来”。 “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认为好,喜欢。语境中指全民对昆曲的喜欢、享受,用“欣赏”。“铺天盖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语境中指痴迷昆曲的声势,用“铺天盖地”。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大会上所唱的曲子多是以昆曲剧目中的段落为主”,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删掉“以……为主”或“多是”,排除AB。“这是延续两百年的苏州虎丘的戏曲大会”定语排序不当,排除BD。故选C。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声出如丝”使用了比喻修辞,本体为“声”,喻体为“丝”,沟通了听觉和视觉,也属于通感修辞,用“如”连接本体和喻体,也符合明喻的特点,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突出了声音的细微悠长、不绝如缕的特点;“穿云裂石”,意思是穿破云天、震裂石头,形容声音高亢响亮,使用了夸张修辞,“听者心血为枯”,表明了聆听者被音乐吸引,沉湎其间不可自拔的境界,夸张修辞,突出了声音的感染力之强大。 21.C22.(1)另一方面传染性强;(2)遏制疫情扩散(阻止疫情蔓延/切断疫情传播链);(3)人们外出旅游愿望强烈。【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句子推理句意的能力。翻译原句“每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再凶险的病毒也击垮不了我们,再艰难的战役也终将取得胜利”得……再……也……不了句式是后件推前件。翻译可得:“击垮病毒,取得胜利”推出“做好了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A.如果……那么……句式是前件推后件。翻译选项:“不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推出“病毒就会击垮我们,抗疫就会失败”这里与原句相比否前不能否后,与原句不符合,故错。B.如果……就……句式是前件推后件,翻译选项:“病毒击垮不了我们,抗疫最终取得胜利”推出“每个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与原句相比否前不能得出结论,与选项不符,故错误。 C.如果……就……句式是前件推后件,翻译选项:“凶险的病毒击垮了我们,抗疫失败,推出”不是每个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再否后必否前得“击垮病毒,取得胜利”推出“做好了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与原句相符。正确。D.只有……那么……句式是后件推前件,翻译选项:“抗疫会胜利”推出“每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凶险的病毒不会击垮我们”。前件和后件与选项不符合,故错。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4 22:54:27 页数:17
价格:¥5 大小:87.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