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5
2
/15
剩余1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学科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人应该如何回应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新的传播手段,让诗歌这种曾是少数精英写作的“文学皇冠”艺术,变成了大众传情达意的工具,繁荣和杂芜共存,多样与无序同在,先锋与通俗携手。诗歌这门艺术,其边界被各种突破和探索改变,在一些人那里,诗歌成了一种面貌模糊的快餐产品。更有激进者和无知者进行无底线的尝试,以惊世骇俗的语言涂鸦从事所谓的诗歌写作。因此,真正热爱诗歌并坚守诗歌精神的诗人们,在今天需要更加努力回应时代的呼唤,写出无愧时代的诗篇,这是诗人的天职与担当。努力提升诗歌精神的时代高度,是中国诗人特别是百年新诗历史所证明的诗之大道。百年中国新诗的合法性,就是真实地记录并表达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争取自由解放的百年心路历程,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式的诗篇。在“五四”时期,胡适、郭沫若、徐志摩、李金发、冰心、冯至等,都是开一代风气的大家。抗战时期,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田汉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有田间、李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中华民族危亡时用血肉筑起长城的精神。新中国成立之初,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以及郭小川、邵燕祥、闻捷、公刘等诗人的作品,记录了一个站起来的新中国所激起的浪漫情怀。直到改革开放,重新歌唱的牛汉、绿原等老诗人,以及舒婷、顾城等青年诗人的作品,呈现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中国重新焕发青春的气象……百年新诗历史中,对于与时代与民族紧密联系的诗人,可以列一个长长的单子,写一部厚厚的专著。坚守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不忘中国新诗与中华民族同呼吸、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鼓与呼的使命,中国诗歌一定能产生更多更好的无愧时代的伟大诗篇。努力开拓诗歌题材的社会深度,是中国诗人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所做的最重要工作。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间,诗坛空前繁荣纷杂,而创作主潮深化了中国诗歌的题材。自20世纪末以来,对外开放让中国年轻一代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思潮,中国孕育了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呈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向下面对脚下土地的写实主义,经过近四十年多次流变而成为诗坛主要的新写实主义诗潮。这些作品不拒绝在表现手法上向西方学习,但诗歌的元素和资源是目光向下,面对本土,表现大众生活,为普通百姓呐喊,同时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及物写作与表现自我之结合,成为诗坛的新主潮。而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在诗坛也没有缺席。他们用文言创作的格律诗词表现社会生活,他们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 努力锤炼诗歌语言的艺术精度,是每个中国诗人的天职与担当。诗歌是一门与语言有关的艺术。悠久的诗歌发展史,也是诗歌语言越来越典雅精美并且富于活力的过程。《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近现代出现的新诗等中国诗歌的语言运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精美绝伦,成为我们民族气质的体现。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空话套话的侵蚀,不仅考验每个诗人掌握语言的分寸和技巧,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摘编自叶延滨《回应时代的呼唤是诗人的天职》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让中国新诗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B、回应时代呼唤,是百年新诗史上产生代表性诗人和里程碑式诗篇的重要原因。C、新写实主义诗歌深化了当代中国诗歌的题材,特点是呈现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D、只有向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优秀诗歌学习语言技巧,才能锤炼好诗歌的语言。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诗人应如何回应时代呼唤、创作优秀诗篇。B、文章从当下诗歌创作入手,着重梳理了中国新诗的百年发展历程,以期总结经验。C、文章以胡适、艾青等著名诗人为例,指出他们坚守了中国新诗与时代同行的初心。D、文章以改革开放以来诗坛繁荣的事实,反映了诗人在开拓题材的社会深度方面的努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时代和新的传播手段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与繁荣,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诗篇,诗人必须坚守诗歌精神。B、真正的艺术家应扎根于民族大地,与时代同行,牢记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艺术作品。C、历经流变的新写实主义诗歌成为当今诗坛的新主潮,但它强调自我独特的创作风格,难以产生里程碑式的诗篇。D、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与文中坚守与时代同行的创作理念是相通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现在,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就是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我们坚持中国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我们注重抓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摘编自习近平《携手消除贫困促进共同发展——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的主旨演讲》)材料二贫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反贫困是国际社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面临的共同责任,随着对贫困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贫困实践的有效推进,贫困概念和反贫困的理论不断发展。精准扶贫是对世界反贫困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体现了以人为本、赋权提能、参与合作的反贫困思想,并将该思想具体化、可操作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 (摘编自王介勇等《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及其创新路径研究》)材料三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江口县以“天下名岳之宗”的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申遗为契机,创建区域品牌,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梵净山周边的自然村落风景优美,少数民族居多,这里保留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因此江口县引进多家旅游企业,创建景区、中国传统古村落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形成了旅游产业群。另一方面,江口县发展规模化生态农业,重点扶持生态茶和冷水鱼等项目。江口县引进了专业的企业,由企业负责研发、技术指导、标准认证、茶叶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同时在景区周边山区开发茶园,实现“茶旅”互动,促进产业发展良性循环。(摘编自谢玉梅《脱贫攻坚背景下的设计参与扶贫——基于江口的考察》,《光明日报》2019年5月8日)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千米,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这里拥有成片的古茶园,其中不乏树龄在数百年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居住在这一流域的布朗族、傣族、基诺族、拉祜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世代以茶为生,创造出了灿烂丰富的民族茶文化。近年来,云南省把茶产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对以普洱茶为代表的茶产业引导扶持,将其视为促进农村脱贫攻坚、茶农增收的重要途径,在政策扶持方面,重点茶产区各级政府对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料,各级财政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重点打造区域品牌,做大做强普洱茶、滇红茶、滇绿茶三个品牌。与此同时,为解决云南茶叶销路不畅、困扰茶农与消费者的卖难买难问题,云南从省里到市、县都在努力搭建多种销售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助力茶产业成长壮大。(摘编自《茶产业托起云南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梦》,《光明日报》2020年2月21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精准扶贫方略是我国目前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它通过对贫困对象的精准帮扶,争取拔除“贫根”,实现脱贫致富。B.贵州省江口县把产品研发、标准认证等工作交给专业的企业进行运作,这种做法推进了产业规模化,促进了产业良性发展。C.近年来,云南省充分发挥其生态资源、地理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优势,把茶产业作为当地重点产业来抓。D.云南省古茶园区域拥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结合这两种资源可以设计出更为精准的扶贫方案。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和材料二介绍了精准扶贫的具体内容、作用和价值,据此可知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是解决我国当前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B.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C.材料四中,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茶产业、推进精准扶贫、带动茶农增收,云南省各级财政加大了对茶产业的投入扶持力度。D.通过材料三、四的对比可以发现,云南古茶园如果发挥自身优势,做好“茶旅”互动的文章,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6.贵州省江口县与云南省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工作内容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黄原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周。周以后,历代曾分别在这里设郡、州、府,既是屯兵御敌之重镇,又是黄土高原重要的物资集散地。现在作为地区首府,管辖着黄原市和周围十五个县。该城坐落在一个大川道里,被连绵的群山包围。黄原河由北向南穿城而过,于几百里外注入黄河。市区在黄原河上建有两桥,连结东西两岸。市中心的桥建于五十年代,称为老桥;桥面相当狭窄,勉强可以对行两辆汽车。上游还有一座新桥,桥面虽然宽阔,但已在城市外围,车辆和行人不像老桥这样拥挤。黄原城以老桥为中心,形成了几个主要的区域。大桥以东统称东关,因为汽车站在这里,各种杂七杂八的市场摊点和针对外地人的服务性行业也就特别多。东关大桥头也是出卖劳动力的市场,经常像集市一般涌满了各地漫流下来的匠人和小工,等待包工头们来“招工”。当孙少平背着破烂行李,从拥挤的汽车站走到街道上的时候,他便置身于这座群山包围的城市了。他恍惚地立在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庞大的城市震慑住了。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发出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全然不知道。孙少平发了一会愣怔,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简单的行李;有的行李上还别着锤、钎、刨、錾、方尺、曲尺、墨斗。这些人有的心慌意乱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他自然地加入了这个杂乱的阵营,找了一块空地方把行李搁下。他不熟练地卷起一根旱烟棒,靠着铺盖卷抽起来。此时已经是下午,黄原河被西斜的太阳照耀得金光灿烂,大片的楼房已经沉浸在麻雀山的阴影中。刚从寂静的山庄来到这里,城市千奇百怪的噪音听起来像洪水一般喧嚣。尽管满眼都是人群,但他感觉置身于荒无人烟的旷野。一种孤单和恐慌使他忍不住把眼睛闭起来。现实的景象消失了。他通过心灵的视觉,却看见了炊烟袅袅的双水村,看见夕阳染红的东拉河边,饮饱水的黄牛抬起头来,静静地凝视着远方的山。“唔……”他呻吟般地发出一声叹息。严酷的现实横在这个漂泊青年的面前。他既没有闯世的经验,又没有谋生的技能,仅仅凭着一股勇气就来到了这个城市。他久久地闭着眼睛,内心痛苦而烦乱,感觉自己在这里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那么,返回双水村吗?这很容易,明天早晨买一张汽车票,大半天就回去了——回到他那另一种苦恼之中……可是,他怎么能回去呢?“不!”他喊叫说,睁开了眼睛。周围有几个人在看他,脸上显出诧异的神色。孙少平尽量使自己振作起来。他想:他本来就不是准备到这里享福的。他必须在这个城市里活下去。过去的生活都已经成为历史,而新的生活现在就从这大桥头开始了。这种自我安慰的想法,使孙少平的心平静了一些,他开始谋算自己眼下该怎么办。他没想到聚在东关“找工作” 的人这么多。每当一个包工头,嘴里噙着黑棒烟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很快就被一群揽工汉包围了。包工头就像买牲畜一样打量着周围的一圈人,然后挑选几个人带走。带走的人就像参加了工作一样高兴;没被挑上的人,灰心地又回到自己的铺盖卷旁边。当又一位嘴噙黑棒烟的家伙来到大桥头的时候,少平毫不犹豫地跟随众人,挤到了他的跟前,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选拔。这人扫视了一下周围,说:“要三个匠人!”“要不要小工?”有人问。“不要!”那些匠人便带着高人一等的优越感,把赤手空拳的小工攉在一边,纷纷问包工头:“一个工多少钱?"“老行情!四块!”所有的匠人都争着要去,但包工头只挑了其中三个身体最好的带上走了。孙少平只好沮丧地退回到砖墙边上。麻雀山后面最后一缕太阳的光芒消失了。天色渐渐暗下来,路灯都亮了——黑夜即将来临。孙少平仍然焦急地立在砖墙边上,看来这工不好上!至少今天是没有任何希望了!(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对东关大桥揽工队伍的详细描写既衬托了孙少平初闯世界的生涩,也让他对自己所要面对的生活有了更清醒的认识。B.小说在塑造孙少平这一人物形象时没有回避现实,而是如实描写了孙少平揽工的艰难,体现了底层奋斗者的艰辛,具有现实主义特色。C.小说精于细节描写,令人如临其境,如对嘴里噙着黑棒烟的包工头挑选揽工汉的描写,就带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突出了包工头的凶恶跋扈,带给读者强烈的真实感。D.小说语言朴实生动,既有贴合人物的准确描摹,又有对自然环境的诗意呈现,朴实中流淌着灵动。8.小说前三段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6分)9.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老人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他的硬汉精神,本文通过对孙少平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了这位少年身上哪些丰富的硬汉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上疏荐稚等曰:“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伏见处士豫章徐稚、彭城姜肱、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德行纯备,著于人听。若使擢登三事,协亮天工,必能翼宣盛美,增光日月矣。”桓帝乃以安车玄䌲①,备礼征之,并不至。帝因问蕃曰:“徐稚、袁闳、韦著谁为先后?”蕃对曰:“闳生出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稚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稚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时会者四方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及于涂,容为设饭,共言稼穑之事。临诀去,谓容曰:“为我谢郭林宗,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何为栖栖不遑宁处?” 及林宗有母忧,稚往吊之,置生刍一束于庐前而去。众怪,不知其故。林宗曰:“此必南州高士徐孺子也。《诗》不云乎,‘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吾无德以堪之。”(节选自《后汉书·徐稚传》)①玄䌲: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B.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C.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D.臣闻善人天地之纪/政之所由也/诗云/思皇多士/生此王国/天挺俊乂/为陛下出/当辅弼明时/左右大业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孺子,是徐稚的字。古人的名和字在意思上是相关的,“稚”和“孺子”皆指幼小。B.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和《张衡传》中“游于三辅”中“三辅”相同。C.忧,在古汉语中有特指“父母的丧事”之意,文中“母忧”即指母亲的丧事。D.庐,在文中指的是郭家房舍,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稚品德高尚,不羡富贵。他虽然家里贫困,自耕田地,自食其力,但为人恭敬节俭,讲义气,多谦让,所以邻居们都很佩服他。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B.徐稚等人不赴桓帝的征召。陈蕃、胡广等上书举荐多位“处士”,认为这些人德才兼备,可以辅政治国。于是桓帝以很高的礼遇征召他们,结果没有一个人应召而至。C.徐稚对待朋友真诚而友善。他与郭林宗彼此深知,让茅容传话,用“大树”喻国家,用“一绳”比喻郭林宗,劝他不要为国事过度忧虑,以致遑遑不安,不得清静。D.引用《诗经》加强表意效果。文中共引用《诗经》两次,第一次是陈蕃等人引用,对国之贤才表示期盼、欣喜和自豪;第二次是郭林宗引用,对徐稚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感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5分)(2)闻之,疑其稚也,乃选能言语生茅容轻骑追之。(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秣(mò )陵:与下句中的“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③试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寂、忧愤之情。C.“柳梢梅萼渐分明”写出词人喜见之景:柳梢吐绿,梅萼泛青,一片早春风光。写景如画,不设色,淡墨勾线,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D.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15.前人评本词“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两句巧妙,请简要赏析这两句妙在何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用器物的破裂与兵器的撞击声来表现琵琶声高昂激越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师说》中,韩愈认为“”是童子之师的任务,而“”是古时学者之师的任务。(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高度概括了小石潭周围凄清、寒凉、幽深的特点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导购(人工智能)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然而,这些新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人们担心自己诸多个人信息是不是会泄露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因为,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 的当下,必须、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验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与时俱进司空见惯方兴未艾未雨绸缪B.突飞猛进司空见惯如日中天防微杜渐C.与时俱进屡见不鲜如日中天防微杜渐D.突飞猛进屡见不鲜方兴未艾未雨绸缪18.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导购(人工智能)就能根据用户画像向你精准推荐个性化的服饰搭配。B.尤其走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并储存。C.人们担心自己诸多个人信息是不是会泄露而被不法分子利用?D.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的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措施。B.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C.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同时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D.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A.棉花按纤维的长短,①。我国除了新疆之外,其它地区产的棉花均为细绒棉。经相关检测,新疆长绒棉的各项指标都远高于国家标准。尤其是吐鲁番所产的棉花,不仅②,较一般的细绒棉多1000余米/克,而且洁白、光亮、有弹性。采用新疆长绒棉生产出的纯棉毛巾,质地柔软,色彩鲜艳,吸水性好。其品质远优于其他普通细绒棉毛巾。B.据统计,2020年新疆棉花产达516.1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87.3%,目前新疆农民纯收入的30%来自棉花产业。因此,别有用心之人对新疆棉花的抹黑是一场针对新疆的“非传统战争”,是要让新疆失去经济造血能力,威胁新疆乃至③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0个字。(6分)21.请分别用一个疑问句引出上文A、B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60分)有一天,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看见龙虾正把自己的硬壳脱掉,只露出娇嫩的身躯。寄居蟹非常紧张地说:“龙虾,你怎么可以把唯一保护自己身躯的硬壳也放弃呢?难道你不怕有大鱼一口把你吃掉吗?以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连急流也会把你冲到岩石去,到时你不死才怪呢!”龙虾气定神闲地回答:“谢谢你的关心,但是你不了解,我们龙虾每次成长,都必须先脱掉旧壳,才能生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危险,只是为了将来发展得更好而做出准备。”寄居蟹细心思量一下,自己整天只找可以避居的地方,而没有想过如何令自己成长得更强壮,整天只活在别人的护荫之下,难怪自己的发展总受到限制。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1、B(A强加因果,“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与“中国新诗成为中国人百年来振兴中华的情感史”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张冠李戴,“呈现面对世界的向外姿态”是“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D说法过于绝对,“像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优秀诗歌学习语言技巧”不是唯一条件)2、C(文章以胡适等人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国新诗在民族危亡和社会变革的每个历史时期,都产生了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和里程碑的诗篇”。而“坚守……初心”是对后来的诗人的要求)3、C(“难以产生里程碑的诗篇”的推断,在文中没有依据)4.C【解析】C项,结合材料四“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云南是国际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脉的澜沧江在云南省境内长达1200多千米,这条大河流经云南两岸的山区正是云南茶叶的主产区”分析可知,原文只介绍了云南的生态资源、地理资源的优势,并未涉及“劳动力资源和交通资源”的表述。5.B【解析】B项,“材料三中,贵州省江口县通过打造民族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梵净山地理标识两项举措,探索出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说法错误。结合原文“贵州省江口县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寻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分析可知,选项缩小了范围。6.①两省都通过发掘本地资源与特色文化,探索了一条利于形成脱贫长效机制的新路。②两省都以“茶”为主要产业,实施绿色扶贫的战略;②两省都利用当地资源打造区域品牌,然后以区域品牌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扶贫。7.C【解析】C项“突出了包工头的凶恶跋扈”错误,“扫视”这一细节,说明包工头瞧不起揽工的人,盛气凌人;“要三个匠人!”“不要!”“老行情!四块!”等语言描写,说明包工头根本没把民工放在眼里,极度傲慢的性格特征。故选C。8.①环境上,写黄原城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交待人物活动的场所。②情节上,为下文写人员集中熙来攘往的热闹场景做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③形象塑造上,铺叙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烘托人物置身繁闹中的孤独寂寞、恐慌不安。④表达效果上,环境描写具体细致,画面感强,增强吸引力与可读性,便于读者展开联想想象,如临其境。9.①寻求突破的觉醒意识。孙少平不甘心固守在双水村,为了摆脱原生态的贫穷,他凭着一股勇气走出双水村,来到黄原城开始新的人生。②战胜怯懦的强大心理。孙少平赤手空拳来到黄原,感到孤单恐慌,无法掌握命运,但他能及时调整心态,让自己振作起来,这体现了他强大的内心世界。③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遇到困难时,他没有选择逃避回双水村,而是告诉自己过去的生活已成为历史,他必须在这个城市活下去,这体现了他矢志不渝的品质。10.D11.D【解析】D文中的“庐”指古人为守丧而在墓前构筑的小屋,不是“房舍” 的意思,与陶渊明诗中“结庐在人境”的“庐”意思不同。12.A【解析】A“他常常回避官府,不与之打交道”理解有误。原文“屡辟公府,不起”意为“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13.(1)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2)(郭林宗等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茅容骑马追他。得分点:(1)“以”按照,“署”暂时代理,“谒”拜见,“免”推辞,“退”回来。(2)补充主语,判断句,“乃”就,“能言语生”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轻骑”骑马。【参考译文】徐稚字孺子,豫章郡南昌县人。家里贫困,常常亲自耕种,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的不吃。做人恭敬节俭仁义谦让,身边的人都佩服他的品德。多次被官府征召,不肯就任。当时陈蕃是太守,按照礼节请他暂时代理功曹一职,他无法推辞,拜见完就回来了。陈蕃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只有徐稚来了特别摆设一张坐榻,徐稚回去就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因为有德被举荐,到家里授予他为太原太守官职,都不接受。(汉桓帝)延熹二年,尚书令陈蕃、仆射胡广等人给皇帝上书推荐徐稚等人说:“臣等听说善良的人是天地的准则,治国的依据。《诗经》上说:‘愿美好善良的贤才,生在这个王国里。’上天造就有杰出才能的人,为陛下而出现,一定能担当辅佐盛世的重任,帮助陛下成就伟大的事业。我们知道这些有才德而不愿意出来做官的人,豫章的徐稚、彭城的姜肱、汝南的袁闳、京兆的韦著、颍川的李昙,道德品行纯正完备,在世人中非常有名声。如果提拔他们任以公卿之职,协助陛下处理天下大事,一定能捍卫并发扬盛大美好的国政,让日月增光啊。”桓帝于是用安稳的小车、黑色与浅红色的布帛,带上礼物去征召他们,都没有来。桓帝于是问陈蕃说:“徐稚、袁闳、韦著哪个更优秀?陈蕃回答说:“袁闳生长于公卿大族,能够在平时逐渐接受教育。韦著生长在多礼义之俗的京畿,就是所说的‘不用扶持自然挺直,不用雕刻自然成器’。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贫瘠的地方,而特立杰出,应该是最优秀的。”徐稚曾经被太尉黄琼征召,没有就职。等到黄琼去世归葬故里,徐稚于是背着干粮徒步赶到江夏,摆出了鸡和酒微薄的祭祀,哭完离去,不说出自己的姓名。当时来参加吊唁活动的各地名士郭林宗等数十人,听说这件事,猜测这个人是徐稚,就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茅容骑马追他。在路上追上,茅容为他摆上了饭食,一起说农事。临告别时,徐稚对茅容说:“替我传话给郭林宗,大树将要倒,不是一根绳子所能维系的,为什么忙忙碌碌无暇安静地待着?”等到郭林宗的母亲去世,徐稚前往祭奠,在庐墓前放一束青草而离去。众人怪异,不知其故。郭林宗说:“这人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啊。《诗经》上不是说吗,青草一束,那人美如玉’。我没有那么美好的品德来承受这样的赞美。”14、C(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写出词人喜见之景……寄寓着词人的欣喜之情”错误,词人在上片中表现的是哀情,是怕见春景,而不是“喜见之景”“欣喜之情”。故选C。) 15、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我”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对偶使词句音韵和谐,便于抒发情感。(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翻译:庭院很深很深,不知有多少层深,云雾缭绕的楼阁门窗经常关闭。骋目四望,只见柳梢返青和梅枝吐蕊的景象越来越分明了。在古秣陵城的周围,树木渐绿,宣告春已归来,但我却无家可归,看来要老死建康城了。忆往昔多少回吟赏风月,饮酒作诗,那是多么幸福啊,而如今却人已老去,什么事也做不成了!还有谁会怜悯你的憔悴与衰败?元宵试灯也好,踏雪赏景也好,都没有这份心情了。《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上片写春归大地,词人闭门幽居,思念亲人,自怜身世;下片承上片怕触景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目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此词不单是作者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望恢复中原的人之心情。全词格调苍凉沉郁,几乎全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表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这两句运用对比和对偶的手法,写怕见春光的原因,这两句内涵极其丰富,所蕴含的痛楚情怀是相当深沉的。两句铺叙,合时、合地,境界自成。“春归”时间概念,“秣陵树”空间概念,意谓南宋偏安建康又一度春光来临了;“人老”时间概念,“建康城”空间概念,痛北人将老死南陲,创造出一种悲恸欲绝的境界。秣陵、建康,同地异名。它被分别置于上下对句之中,看似合掌(诗文内对句意义相同谓之“合掌”)。但上句写春归,是目之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之所感。它把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情致丰富,毫不显得单调、重复。它貌似“正对”(即同义对)而实比“反对”(即反义对)为优,可视为此篇的警策。)16.(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7.D(1)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语境是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快,所以用“突飞猛进”;(2)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屡见不鲜:经常看见,并不新奇。语境是指在人工智能下“刷脸”的常见,所以用“屡见不鲜”;(3)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处在正午时刻,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语境是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所以用“方兴未艾”;(4)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防微杜渐: 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时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语境是指提前做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的准备,所以用“未雨绸缪”。18.D【解析】A项的括号应在AI之后,B项“甚至”前顿号应改为逗号,C项的问号应改为逗号。19.B【解析】本题画线语句错误有二:一是语序不当,根据上文,应将“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放在前面;二是“加大……处罚措施”搭配不当,应改为“加大……处罚力度”。20.①分为长绒棉和细绒棉②纤维柔长③中国的经济安全21.A.新疆长绒棉的品质如何B.外国抹黑新疆棉花的目的何在22.本次为寓言类材料作文,通过龙虾与寄居蟹的对比来阐述哲理。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请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并充实自己,一定会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龙虾的硬壳就是自限,它是使人免受外部世界伤害的保护物,同时又会束缚人的成长。只有摆脱这种自限,才能发展得更好。而要想发展,就要有勇气摆脱过去所取得的成就。材料作文写作策略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一类立意:直面挑战,走出舒适区,才能更好地发展,48分切入。二类立意:只谈直面挑战而不写强大自身的,42分切入。三类立意:拼搏、选择、舍得、终身学习等,36分切入。[参考范文]迎险促成长,发展行更远(55分)龙虾与寄居蟹在深海中相遇,寄居蟹惊叹于龙虾放弃屈身之硬壳。而龙虾却说:“脱去旧壳,才可以长出更坚固的外壳。现在面对危险,是为了未来的发展。”诚然,生活在壳外,我们会在迅猛的时代发展之下面对危险而感到措手不及。但是,我想表达的是:迎险促成长,发展行更远。 在庇护之下,发展会受到限制。母鹰在幼鹰羽翼未丰满时,便让其独自觅食生存,幼鹰在幼时便掌握了独立生存的技能。若母鹰护子心切,让幼鹰无时无刻都待在能够保护它的巢中,即便幼鹰成长出丰满的羽翼,也无法飞翔、捕猎。人也是如此。在庇护之下,生长的是温室之花,不具备应对危险的能力,成长和发展都会受到限制。自主面对危险,能够为发展做准备。海明威曾有一句名言:“鸡蛋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人来自外部的力量是压力,内在的迸发是成长。”在当今时代环境下,我们更应自主面对危险,主动成长,不断提升自我,为将来更好的发展做准备。企业也是如此。我国知名企业华为,在严峻的时代潮流下,积极主动地面对来自世界各国的挑战、打压和风险,不断丰富成长自我,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这也是在为企业的良性发展做准备,为企业的未来做准备。自主地面对危险,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做准备;只有成长的更加强大,我们才能够行走地更远。摆脱庇护,才能够生长出更加坚硬的庇护。曾经的中国也笼罩在坚硬的外壳之下——闭关锁国,封建主义。而如今,我们的祖国既富饶又强大。这都离不开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努力外交,摆脱套在身上的“壳”,不断迎接危险,不断成长。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发展才能愈发旺盛,人民才会愈发幸福,国家更加强盛。若如今我们仍封闭固守,躲在庇护外壳之下,我们必定会被时代遗弃。如今富强的祖国也会随之消失殆尽。摆脱庇护,才能让我们的发展行走地更远。剪开的虫蛹里飞出来的不是蝴蝶,打碎的蛋壳里孵化出的也不是雏鸡。在虫蛹里挣扎便是成长的代价,一味追求被庇护就无力面对未来之险,如果想要展翅高飞就必须要靠我们自己。只有我们自身不断接受挑战,充实自己,让自己面对未来更加充满底气,才会更好发展。主动迎接危险,促进自身成长,我们才能发展地更好,行走地更远。走出舒适圈(54分)寄居蟹寄居,虽安逸,却始终行动受限;龙虾褪壳,虽然面临危险,但在不久以后却会长出更坚硬的外壳来保护自己。我们应该像龙虾一样,走出舒适圈,这样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在自然界中,走出舒适圈是每个生存者生存的必经之路。当雏鸟已经习惯于父母的喂养,但它的父母突然有一天不再哺食时,小鸟为了生存也不得不逼着自己学会生存技巧。天上自由翱翔的鹰必然经历过被驱逐的痛苦,草原上矫健敏捷的猎豹必然经历过残酷的厮杀。动物要走出舒适圈,那么人呢?自然也是如此。要想立足于社会,我们首先必须走出自身的舒适圈、象牙塔、乌托邦。父母总有老的一天,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活在父母的庇护之下。社会上的“啃老族”既拖累了父母,也让自己的生计无法长久。学会独立是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我们无法预料未来,唯有提前做好准备,努力强大自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家世富贵或生活顺遂者的生活若遭逢突变,其中的落差感是尤其使人痛苦的。古人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被迫选择时必然比主动选择要痛苦得多。因此我们应主动走出舒适圈,锻炼出一颗更强大的心,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往后的困难。 走出舒适圈不仅仅意味着独立,还意味着敢于跳出自身狭隘的圈子去面向更广阔的世界。没有伽利略的大胆质疑,后世经典力学体系也无法建立;没有哥白尼的探索发现,如今对宇宙的研究就没有理论基础;没有施莱登和施旺的猜想与实验,也就不会有细胞学说这一生命科学的里程碑的建立。这些科学家们不被陈旧观念束缚,正因为有了这样一批的敢于开拓,挑战自我的人,人类社会才会不停地向前发展。而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自然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向前辈们学习,主动跳出知识的舒适圈,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己,这样才能发展得更长远,甚至到某一天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走出舒适圈的过程绝不会轻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或许会面临困难与挫折,甚至陷入绝境,但这都是值得的。走出舒适圈的我们心智更加成熟,眼界也更加开阔,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自我发展空间也将更广阔。因此,我们应始终怀有一颗走出舒适圈的心,积极地发展自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宜春九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湖南省湘潭市五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阶段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北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4 22:54:40
页数:15
价格:¥5
大小:82.0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