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广东省珠海市、河源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河源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1
2
/11
剩余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珠海市实验中学与河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考古发掘表明,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已开始大规模栽培水稻。当时的水稻是由野生稻逐步培育而成,其谷粒外形、颗粒大小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粒重远远超过野生稻。据此可知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铁犁牛耕推动了水稻种植业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D.中国原始农业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2.周天子以姬姓大宗的身份对“得自于天”的土地和权力进行再分配,而姬姓贵族则根据与周王血缘关系亲疏远近,分别得到大小不等的权力与土地。这说明西周时A.政治关系必须服从宗法关系B.宗法制依托分封制扩散C.血缘亲疏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分封制以宗法制为基础3.到战国末期,来源于土地开垦的新县数量远远高于被吞并小国变成的县的数量,这主要是因为A.铁犁牛耕B.商鞅变法C.兼并战争D.奖励垦荒4.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李悝说“食有劳而禄有功”。这些主张共同体现了A.尚贤标准得到诸侯国的认可B.贵族垄断官制的局面被批判C.德才兼备的用人观开始出现D.思想领域出现了融合的现象5.“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死后,其十八子胡亥继位成为秦二世。这说明A.始皇自认功德显著B.秦朝皇权至高无上C.秦朝皇位世袭传承D.秦朝皇帝独尊地位6.“云梦睡虎地秦简”考古发现,被当时《秦律十八种》的编者集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考核官员的方法等。这说明秦律制定A.有利于中央决策传输到地方B.加强了皇帝对官员监督控制C.防止了官僚机构的贪污腐败D.完善了中央机构的运作体系7.下表是西汉高祖至宣帝年间官员文化出身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出 A.政治统一日益加强B.官僚体制发生异化C.诸子百家文化没落D.官员群体出身多元1.西汉初年,不仅王国内的群臣对诸侯王自称“臣”,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自称“臣”。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汉武帝这一规定意在A.打破封建等级秩序B.构建以礼入法的体制C.提高儒臣政治地位D.削弱地方诸侯的势力2.中国古代古史系统一般以“三皇五帝”作为起点,但《史记》则跳过三皇,直接从五帝中的“黄帝”开始写起,并称“学者多称五帝,尚(久远)矣”、“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规范,严谨)”。这反映出司马迁A.以儒家视角观察、研究历史B.“重证求信”的治史原则C.重视平民阶层对历史的影响D.意在树立共同的国族认同3.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刘秀勤于国政,改革开拓,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呈现出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一景象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大定之治D.开元盛世4.东汉末年,曹操为解决军粮供应和流民问题,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年得谷百万斛。公元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令”,规定了土地的授、还制度。两者均A.助长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实现了田亩均给C.加快了统一北方的进程D.缓和了阶级矛盾5.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佛教宣称“人王即是法王”、“皇帝即当今如来”。北魏僧人法果曾说:“我非拜天子,乃礼佛耳。”这些言论反映出北朝佛教A.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B.汲取了儒家思想的精髓C.获得君主的倾力支持D.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6.隋朝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贞观十一年,监察御史马周对唐太宗李世民说:“隋家储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库,亦为国家之用,至今未尽。”这说明隋朝A.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灭亡B.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C.社会财富都集中到国家手中D.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7.柳芳《氏族传》记载,隋代实行分科取士政策之后,时人称此举导致了“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这说明科举制的实施A.扩大了隋朝的统治基础B.彻底地打击了士族势力C.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D.推动了社会生活世俗化8.长期以来,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到唐代,他们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这一变化A.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矛盾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C.标志着内外朝制度形成D.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1.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展现了吐蕃赞普派使节禄东赞入唐求见唐太宗的场景。其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A.通过互派使者维护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B.采用册封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C.凭借先进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D.以经济交流为主加强唐与少数民族的联系2.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3.颜真卿悼念因平叛史思明遇害的兄长(太守颜杲卿)一家,悲愤交加,纸笔作《祭侄文稿》,虽“勾画狼藉”,却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北宋权臣蔡京和明代权臣严嵩书法精妙,却未有留名青史的作品,主要是因为A.道德观念影响艺术评价标准B.颜真卿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民众好恶决定对艺术的评判D.唐代书法符合官方意识形态4.宋太宗将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合称“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四监司”的设立A.强化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行政效率D.杜绝了政治腐败5.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反映了作者A.改革社会矛盾的雄心B.痛恨社会奢靡的风气C.期望国家强盛的心态D.发展小农经济的愿望6.宋神宗对辽和西夏的评价为:“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这反映出辽和西夏A.军事实力远超前代B.统治方式更加成熟C.文明程度高于中原D.对外政策趋于防守7.宋朝社会各个层面与前代相比,都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下列诗句描述的现象与之不相符的是A.“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B.“各糊名、誊录而考之”C.“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D.“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8.朱熹在多个诗句中表达了一种意境:“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所表达的意境是A.天人合一的境界B.顿悟成圣的喜悦C.张扬自我的态度D.格物致知的追求 1.学者周振鹤说:“(元朝行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观察下图可知湖广行省的布局A.以山川形便为基本原则B.囊括了自然和人文差异很大的区域C.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增强了元朝在国防和经济上的实力2.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进攻波兰利格尼兹城,大败波军。波兰历史书曾记录这种“妖术”:只见一“怪物”腾空而起,一声爆炸,喷射出烟雾,恶臭难闻,不等看清楚,蒙古军队已经冲上前来。此“妖术”即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应用,下列项中对其表述正确的有①在唐末开始应用于战争②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③宋朝时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④燃烧型火器逐步发展为爆炸型火器和管型射击火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明朝中后期逐渐形成了一般奏疏的处理流程:“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这一运作流程A.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内阁权力B.有效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C.标志着中央政治体制的完善D.无形中削弱了司礼监的地位4.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实行“恤民之政”。明仁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实施海禁加强对人民的控制B.实施仁政减轻人民负担C.减少开支缓解财政压力D.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5.康熙帝曾说:“朕令大臣皆奏密折,最有关系。此即明目达聪之意也。其所奏之事,或公或私,朕无不洞悉。凡一切奏折,皆朕亲批。”这反映出奏折制度A.书写款式的便捷性B.将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顶峰C.运转程序的复杂性D.信息收集广泛且高度机密6.“此职之设,对于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稳定社会秩序,防止分裂割据,维护国家统一,曾发挥了重大作用。”材料中的“此职”指的是A.台湾府B.驻藏大臣C.伊犁将军D.理藩院7.19世纪前期,清朝统治者说:“制夷要策首在封关,无论何国夷船,概不准其互市,而禁绝茶叶、大黄,有以制伏其命”,“中华能制外夷者在此,而外夷受制于中华者也在此。”据此推知,清朝统治者A.世界认知贫乏B.推行朝贡贸易C.禁绝海外贸易D.防范侵略得当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为直道”。直道是秦始皇时代为加强北边防务、抵御匈奴南犯而开筑的交通大道。秦代经营的交通大道多利用战国原有道路,只有直道是在秦统一后规划施工,开拓出的可以体现秦帝国行政效率的南北大通道。直道工程沿途“堑山堙谷”,直通南北。驰道的修筑,是秦交通事业最具时代特色的成就。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濒海之观毕至”,全国交通网基本形成。——摘编自王子今著《新编中国史:秦汉史》材料二明代在东北的驿站以辽阳为中心,向各个方向延伸。清朝在东北有少数驿站沿用明代旧站或路线,主要集中在盛京。清朝彻底打破了明代在东北的驿站旧有布局。顺治初年,沙俄势力已扰及黑龙江流域。康雍时期,清政府构建防俄固边战略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修建大量的驿站。乾隆时期,在东北原有一些站道上增加驿站,优化驿站配置,并进一步开设新驿道。自近代以来,东北再次受到沙俄的步步进逼,清朝不得不在东北布防重兵,增设驿站成为急务。清朝在东北采取“以站养站”的方式,驿站驿丁在政府差使的同时,靠自己垦荒种地来养活自己和家属。东北地区许多从来未曾有过人烟的地方就这样逐渐发展起来了。——摘编自刘文鹏《论清代东北驿站功能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秦代开展道路交通建设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东北驿站设置的特点,说明清代东北驿站设置的作用。(10分)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大农上盐铁丞孔仅、咸阳言:“……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史记·平准书》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陆上对外贸易不断发展。这一时期,从西方传到中国的农产品有芝麻、蚕豆、黄瓜、石榴、核桃、萄葡、胡萝卜、菠菜、大蒜等数十种。由中国传往西方的物品以丝绸和瓷器为主,主要是由安息商人转运从中国来的大量丝绸到欧洲。唐朝对于陆上贸易限制相当严格,在官府监督下进行互市。相反,唐代鼓励海外贸易,唐代海船制造技术称雄世界,海上贸易发达。唐朝在广州一地设有市舶司,负责外贸事务。中国出口商品种类除丝绸外,瓷器、纸张、铜器、铁器、茶叶等都成为大宗贸易商品。西方的历法、数学、医学等伴随着外贸传入中国。——摘编自李湘《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述要》 材料三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等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抑商”的根本目的,归纳汉代“抑商”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和汉代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分析唐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三个方面超越前代乃至世界的地方。(8分)珠海市实验中学与河源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5DDABC6-10BADBB11-15DABAD16-20CBABC21-25BDDBD26-30ACDCA1.【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所种植水稻的谷粒“已接近于现代栽培稻”,说明其所培育的水稻已经比较成熟,据此可知,中国的原始农业已经获得了较高程度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内容是将河姆渡人所种植的水稻与现代所栽 培的水稻进行了对比,没有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排除A项;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题干内容述及了长江下游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但是没有述及“北粟”的史实,排除C项。2.【答案】D【解析】题干提到周天子分封是依据其姬姓大宗的身份,而姬姓贵族分封则是依据与周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所以可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也就是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故选D项;题干提到的是西周的政治关系以血缘关系即宗法关系为基础,而不是必须服从宗法关系,排除A项;题干提到的是宗法制作为分封制的基础而存在而不是依托分封制扩散,排除B项;西周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的功臣和先代贵族都不是依靠血缘关系来分封的,所以血缘分封不是分封的唯一依据,排除C项。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得到了广泛使用和推广,随着土地的广泛被开垦,大量的新县数量逐渐增多,以至于出现题干中“远远高于被吞并小国变成的县的数量”,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商鞅变法中有一条内容是“奖励耕织”,但是其前提也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重点在于“土地开垦的新县数量”,而不是兼并战争,排除C项;奖励垦荒的前提也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D项。4.【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结合下,贵族依靠血缘垄断了官制,平民百姓没有晋升进入仕途的渠道,根据材料可知墨子主张尚贤,选拔有才能的人为政,孟子和李悝也都主张推崇贤能,说明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背景下各家都对官制被垄断的现象有所批判,故选A项;材料只反映了各家推崇贤能的主张,未反映诸侯国是否认可,排除B项;“开始”的说法不准确,材料只能反映战国时期有这种尚贤的现象,但是不能说明是这个时期开始,排除C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思想互相影响,但并没有出现融合的现象,只能说各家有些观点是类似的,结合所学可知出现思想融合的现象是在魏晋之后,排除D项。5.【答案】C【解析】据材料“自今已来,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可知秦始皇希望自己的皇位世代传承,故选C项;据所学始皇自认功德显著故而创立皇帝称呼,而材料主旨是皇位世袭,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皇位世袭没有体现皇权至高无上,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皇位的传承不能说明秦朝皇帝独尊地位,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据材料“云梦睡虎地秦简”中“使用最早、最长的部分几乎都是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考核官员的方法等”体现了皇帝对官员监督控制,故选B项;据材料“关于官吏行为的法律”,我们无法得出这个官吏在哪里就任,所以无法说明是传输到地方,排除A项;结合所学“防止了”明显与史实不符,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说明中央还是地方,无法证明完善了中央机构的运作体系,排除D项。7.【答案】A【解析】从表格内容可以看出,从汉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出身儒家官员比例明显上升,因为儒家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加强政治的统一,故选A项;从秦朝开始,整个封建社会官僚体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表格内容没有体现官僚体制发生异化,排除B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儒家的地位上升,道家和法家明显减少,但没有体现诸子百家文化没落,排除C项;从表格可以看出,高祖到武帝初年,官员群体出身多元,从武帝初年到宣帝末年,多元性反而降低,因此,无从体现这一变化,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据材料“汉武帝时期,严禁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否则要被处以极刑”,可知汉武帝对朝廷官吏与诸侯的关系作了严格规定,目的是削弱诸侯与朝廷官吏的联系,故选D项;汉武帝是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并没有打破,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并不是法制措施,排除B项;汉武帝尊儒措施 提高了儒臣的政治地位,与材料关系不大,排除C项。9.【答案】B【解析】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跳过历史久远的三皇,并指出传统史学在介绍黄帝等五帝时不够规范、严谨等,反映出司马迁“重证求信”的治史原则,故选B项;司马迁跳过历史久远的三皇反映的是治史原则严谨、求实,与儒家视角无关,排除A项;司马迁跳过三皇的原因是认为其不够规范,与平民阶层无关,排除C项;国族认同观念指对属于统一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司马迁著史的原则体现的是严谨求实,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刘秀在位期间年号光武,后世称他在位期间为光武中兴,故选B项;文景之治是在西汉时期,排除A项;大定之治是在金朝时期,排除C项;开元盛世是在唐朝时期,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曹操通过屯田得谷百万斛,解决了军粮供应和流民问题,从而有利于阶级矛盾的缓和;孝文帝的均田制使无地农民得到土地,也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故选D项;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其并不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排除A项;曹操是实行屯田,并未实现田亩均给,排除B项;孝文帝时期的北魏已完成了北方统一,排除C项。12.【答案】A【解析】视帝王为法王,视拜天子为礼佛,说明佛教适应了君主专制的要求,体现了在中国本土化的倾向,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佛教对君主地位的认识,与儒家思想的精髓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反映君主对佛教的支持力度,且“倾力支持”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仅据部分僧人的言论无法推出佛教对儒学正统地位造成冲击的结论,D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隋朝政府在各地修建了许多粮仓,存储粮食皆在百万石以上”可知,隋朝粮食储备丰富,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贫富分化,隋朝因暴政而灭亡,排除A项;材料旨在强调隋朝粮食储备多,没有体现全部粮食集中在国家手中,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经济中心问题,无法体现北方仍然是全国的经济中心,排除D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士无乡里,里无衣冠,人无廉耻,士族乱而庶人僭矣”,可知材料的意思是隋代废除乡举里选、迁徙士族离乡。隋朝开始采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治的特权被打破,下层平民可以凭借才学参加考试做官,进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选A项;“彻底的打击了士族势力”,“彻底”太绝对,表述错误,排除B项;科举制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治,排除C项;材料讲的是科举制的实施,并不能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排除D项。15.【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三省本是皇帝的内侍官员,后来为了加强皇权,他们由内廷官变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三省掌握了以前的宰相职权,由此可知这一变化调整了皇权与相权的关系,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央机构的变化,不涉及地方,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调整皇权与相权的关系,与官僚内部矛盾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形成内外朝制度,排除C项。16.【答案】C【解析】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对周边民族形成了巨大的向心力,故选C项;该画作没有体现唐王朝向少数民族派遣使者,排除A项;唐朝对吐蕃不是册封是和亲,排除B项;派遣使者是政治交往的方式不是经济交流,排除D项。1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的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制“以丁身为本”的征税原则,“唯以资产为宗”,重视实际纳税能力,这意味着封建政府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减弱,同时也多少改变一些负担不均的现象,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并没有废除人丁税,只不过是改变了“以丁身为本”的征税原则,排除A项;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在宋朝时期,实行“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排除C项;两税法的实行是针对安史之乱之后,国家财政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而并非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排除D项。18.【答案】A【解析】悼念因平叛史思明遇害的兄长(太守颜杲卿)一家的颜真卿书法作品尽管“勾画狼藉”仍被奉为“天下第二行书”,而书法精妙的北宋权臣和明代权臣却没有因为书法留名青史,说明人们对于艺术的评价不仅仅是看艺术水平,更受到道德观念的影响,故选A项;“勾画狼藉”说明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艺术水平并不高,排除B项;民众好恶有可能影响对艺术水平的评价,但不会决定其评价,C的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题干是对书法艺术作品评价中道德观念影响的关注,而不是对唐代书法是否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关注,排除D项。19.【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为宋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并设“四监司”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B正确,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与君主专制加强无关,故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效率的高低,故C不正确;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0.【答案】C【解析】材料中“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中的贞观指的是唐朝初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此,王安石诗句主要表达了作者对于唐代盛世的向往以及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慨。21.【答案】B【解析】据材料“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可知,宋神宗的意思是辽和西夏兼有农牧两种经济,与汉、唐时期仅有单一游牧经济的北方民族政权相比,更加难以对付,反映出辽和西夏统治方式更加成熟,故选B项;宋神宗的话反映出这一时期辽和西夏民族政权兼顾游牧、农耕,没有强调辽、西夏军事实力,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和西夏是少数民族政权,其文明程度不如中原地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辽和西夏统治方式更加成熟,没有体现其对外政策情况,无法得出其对外政策趋于防守的结论,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对唐朝开元年间国家繁荣景象的描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代严格科举考试,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实行“各糊名、誊录而考之”,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朝不再以门阀世族为尊,出现了“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现象,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表达了凡事都要追根溯源的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紫总是春”表面上描绘了春天美好景致,实际上表达了诗人追求圣人之道的愿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阐述了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道理,由此可见,朱熹的这三句诗均表达了探求“理”的意境及追求格物致知,故选D项;材料中的诗句没有反映出天与人的关系问题,排除A项;材料中的诗句未涉及到顿悟成圣,排除B项;张扬自我与诗句的主旨内容不符,排除C项。24.【答案】B【解析】湖南湖北两省之间有长江这一自然界限,而越过南岭也等于在突破自然边界,同时湖南、湖北与广西又属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所以湖广行省的布局囊括了自然和人文差异很大的区域,故选B项;由题干中的“(元朝行省)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的存在”可得,这说明作为元朝的行省,湖广行省不是以山川形便为基本原则的,排除A项;湖光行省打破山川形变和人文差异,目的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所以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题干提到的是湖广行省的布局情况,不会改变国防和经济实力,排除D项。25.【答案】D【解析】火药在唐末应用于战争,故①正确;最早的火药武器是火箭,故②正确;宋时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故③正确;火器从燃烧型逐渐发展为爆炸型和管型,故④ 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26.【答案】A【解析】据材料“朝廷有命令,必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之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可知明朝中后期中央处理奏疏必经过文书官和太监,太监权力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内阁的权力,故选A项;明代的奏疏制度并不能有效防止中央决策的失误,排除B项;明代中后期太监专权,中央政治体制并不完善,排除C项;明代中后期的奏疏流程加强了司礼监的地位,排除D项。27.【答案】C【解析】据材料“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实行‘恤民之政’”,可知明成祖时期的战争和对外交往,占据了大量财政支出,仁宗时期则停止战争和修建工程,直接减少了财政支出,故选C项;材料提到停止修建宝船针对的是政府的对外交往,而海禁针对的是民间的对外贸易,排除A项;实施仁政减轻人民负担属于根本目的,并不是直接目的,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信息,无法得知促进了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排除D项。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康熙帝采取了密折制度,在该制度之下大臣可以秘密上书言事,使得更多的大臣能够向皇帝上奏且具有极高的保密性,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与书写款式相关的内容,排除A项;结合所学可知将君主专制推向顶峰的是军机处的设立而非密折制度,排除B项;密折制度是官员直接上书皇帝,没有过多的步骤,排除C项。29.【答案】C【解析】“巩固西北边防,抵抗沙俄侵略”可以判断为近代西北边疆的机构,抵抗沙俄的入侵,只有左宗棠平定新疆后设立的伊犁将军有此功能,故选C项;台湾府在东南沿海,不在“巩固西北边防”,排除A项;驻藏大臣只针对西藏,与沙俄无关,排除B项;理藩院是管理少数民族的专业机构,是一个对内机构,不针对俄国,排除D项。30.【答案】A【解析】清朝统治者认为制夷的主要手段是严格限制与外国之间的贸易,只要是让外国得不到茶叶、大黄等物产,就可以达到制夷的目的,这本身说明统治者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这是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故选A项;题干提到的是对外国的闭关锁国政策,而没有涉及朝贡贸易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题干中提到禁绝的是茶叶、大黄等特定物产,而不是禁绝海外贸易,排除C项;“封关”这种方式用来防范外来的侵略是一种被动的防范措施,所以不能说是一种很恰当的举措,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31.(1)背景: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②实行郡县制后中央集权的加强;③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答3点,1点2分,共6分)(2)特点:①在明代基础上重新布局;②增强边疆战略防御性;③自给自足;④具有阶段性。(任答2点,1点2分,共4分)作用:①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或者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有利于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③有利于东北地区交通发展;④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经济开发。(任答3点,1点2分,共6分)32.(1)根本目的:维护统治稳定。(2分)措施:①不得衣丝乘车;②课以重税;③不得为官;④发展官营工商业(盐铁官营),打击富商大贾。(任答3点,一点2分,共6分)不同之处:①唐代海外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②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③对外贸易带动了科技的交流。(任答2点,一点2分,共4分) 原因:①江南的进一步开发带动了沿海贸易;②政府鼓励海外贸易;③设置专门机构负责对外贸易;④造船技术的发展。(任答2点,一点2分,共4分)(2)表现:①工业化:北宋普遍用煤作为燃料;制瓷业有重要改进,出现了风格各异的地方瓷器。(任答1点,一点2分,共2分)②商业化:海外贸易发达;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和辽夏金政权经济往来密切,民间贸易也很活跃;城市繁荣。(任答2点,一点2分,共4分,其余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③货币化: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答1点,共2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西省九校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带答案)
广东省珠海市、河源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12月联考试题(带答案)
广东省四校2021-2022高一历史5月联考试题(PDF版附答案)
福建省三明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泉州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22学年高一化学10月联考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22学年高一物理10月联考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22学年高一英语10月联考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22学年高一语文10月联考试题
湖北省武汉市两校2022学年高一数学10月联考试题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2-21 10:51:29
页数:11
价格:¥3
大小:123.1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