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1考试时间:120分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各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怠慢蕴藻甜静马前卒B.暮然蓬勃逻辑叹为观止C.偏僻宽慰渺远顾名思意D.蜜蜂争讼衣襟大彻大悟2.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夕阳西下,磁湖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B.李波和王成关系很好,平时总是摩肩接踵,形影不离。C.美国逆时代潮流,动不动就对他国挥舞制裁大棒,这种做法真是令人叹为观止。D.纪实类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3分)A.他去了一刻,回来说,“没有。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日里倒有,我还喝了两碗呢。现在去舀一瓢水来给你喝罢”。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C.集市上,土豆、番薯、萝卜、茄子……等各种农作物应有尽有。D.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B.每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C.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D.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5.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B.《回延安》按照“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延安——祝延安”的顺序,抒发诗人对延安的特殊感情。C.《安塞腰鼓》的作者是刘成章。安塞腰鼓以粗犷豪放、刚健雄浑著称。D.《灯笼》中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第18页共18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确诊?新闻报道中常提到确诊病毒感染的诊断手段“核酸检测”。那么,什么是“核酸检测”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结果呈阴性,则表明被测试者可能并没有感染这种病毒。①“核酸检测”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检测被测者体内是否存在某种病毒的核酸②如结果呈阳性,则表明被测试者体内存在该种病毒③病毒主要就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④核酸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总称⑤主要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之一A.①②③⑤④B.④①③⑤②C.④⑤③①②D.①④⑤③②二、综合性学习(每空2分,共8分)7.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许多对联巧妙地运用了中草药名(如“当归方寸地,独活人世间”“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着花,但闻藿香木香”),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又传播了中医药知识。请从下面所给的中草药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四项,将下联补充完整。(只填序号)上联: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寇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下联:________,插金簪,戴_____,比_____芍药胜_____,从容(苁蓉)出阁,宛如云母天仙。中草药名:①金银花②银花③红娘子④蜈蚣⑤五倍⑥牡丹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投笔由来岳飞投笔由来羡虎头,须教谈笑觅封侯。胸中浩气凌霄汉,腰下青萍①射斗牛。英雄自合②调羹鼎③,云龙风虎自相投。功名未遂男儿志,一在时人笑敝裘。[注]①青萍:古代名剑。②合:应当。③调羹鼎:指宰相之职。8.请写出诗中与李白的“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意思相近且运用典故的句子。(6分)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七岁岳飞题写此诗,表现了他怎样的少年情怀?(6分)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峡江寺飞泉亭记[清]袁枚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①,则飞泉一亭为之也。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荡瀑旁无寺。他若匡庐②,若罗浮③第18页共18页 ,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④,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⑤,可偃仰,可放笔研⑥,可瀹茗⑦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⑧,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⑨。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⑩,合同而化⑪。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⑫。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有删改)[注]①决舍:丢开、离别。②匡庐:即庐山,又名匡山。③罗浮:山名。④磴(dèng)级纡曲:石级曲折。磴,石级。纡曲,弯曲、曲折。⑤箕踞:两腿伸直岔开,形如簸箕。古人正规场合盘腿而坐,箕踞是很随便的姿势。⑥研:通“砚”。⑦瀹(yuè)茗:烹茶。⑧九天银河:指瀑布。⑨枰(píng):围棋盘。⑩天籁人籁:指自然界的音响和人所发出的声音。⑪合同而化:汇合融化在一起。⑫无征不信:没有凭证就不能使人相信。征,同“证”,证明。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3分)①置几席间作玩置:___________②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曳:___________③已遂述数行述:___________11.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不得从容以观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B.飞瀑雷震,从空而下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C.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小石潭记》)D.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12.请用“/”给文中画框的句子断句。(限三处)(3分)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14.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描写飞泉亭及周边景物的一组是()(3分)第18页共18页 ①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②飞瀑雷震,从空而下③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④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⑤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⑥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雨夜的红灯笼①林决定下来了,要走。②林望了望那两间又低又矮的教室,心中便一片怆然。夕阳西下,屋子中砖头支着木板的桌子,还有那块发白的黑板,在余晖中散发着昏光。③村支书老黑叔更是怆然。“林老师,你真的要走?”“走!”林咬咬牙,重重地从喉腔吐出,似乎用尽了全身的力量。五天前,林接到了师大同学的来信。同学在广州是一家IT公司的老总,准备在北京设立分公司,力邀林出山。④山风悄悄地吹了起来,凉凉地直往领子里扑。天上的云彩也不知什么时候聚起了厚厚的一层,黑压压的,把夕阳西下仅有的一点余晖遮了个精光。黑暗中,老黑叔静静地蹲在地上,只有那长长的烟枪在一明一暗中才能映出他那张沉默的脸。⑤“要走,你就走吧!”老黑叔使劲吐了口烟,屋内的烟雾更浓了。“林老师,难为你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几年来,苦了你呀!乡亲们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谁让咱穷哇!”老黑叔一跺脚,脸别到了一边。“林老师,你想走就走吧,不能在咱这山旮旯里耽误了你的前程。这些娃娃识上几个字,将来到了城里,莫走错厕所也就够了。”⑥林静静地站在讲台旁,竟不知该如何劝慰这位忠厚的庄稼人了。唉,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一会儿,同学的轿车就要来了,也就要告别这个小山村,告别这个昔日的三尺讲台了。⑦一道闪电划过,窗外淅淅沥沥地下起了细雨,一滴一滴地下着,似乎也下在了林的心上,使他的心一痛一痛的。“嘀嘀、嘀嘀”,同学的轿车驶进了村边这个只有两间房舍的小学,向林发出了到来的信息。⑧林终于坐在了轿车上,对雨中的老黑叔挥挥手说:“黑叔,您回吧!下着雨,小心着凉了。”老黑叔点点头,指指村口的小路说:“林老师,你看乡亲们送你来了!”只见村口整个小路上布满了人群,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们手中提着一盏盏红红的灯笼,默默地站在那条泥泞的小路上。一股湿热的液体在林的脸庞上悄然滑落,使他分不清究竟哪是雨水哪是泪水了。⑨第18页共18页 林突然有了种悲壮的感觉,犹如一名即将奔赴沙场、身怀使命的将士!不成功便成仁!终有一天我还会回来的。林咬咬牙暗暗对自己说。⑩三年后的山村小学耸立起了三幢崭新的教学大楼,这还是山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林坐着轿车带来了十几个和他当年一样援教的年轻老师。孩子们终于又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村口又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⑪开学典礼上,老黑叔拉住小学名誉校长林说:“这回你还走吗,林老师?”⑫林点点头又摇摇头:“别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孩子没上学啊!如果,当初我没走的话……”望着远方巍峨而又贫瘠的大山,他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两间破旧的教室,又浮现出雨夜中那鲜红动人的灯笼。15.林临走时,老黑叔对林说的一番话反映了老黑叔怎样的心理?请作分析。(4分)16.小说第②段对山村教室作了白描,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17.读最后一段,回答:①“林点点头又摇摇头”,怎样理解?②潜台词指没有明说的言外之意,小说的语言往往含有潜台词,画线句中的省略号包含了怎样的潜台词?(4分)18.简要评析林这一人物形象。(4分)六、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50分。)19.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时光赛道上,我们正忙碌地行走着,而那一段段逝去的生活却让我们忍不住回头观望,或温暖,或开心,或烦恼……引人无限回想。请以“那段_________的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温暖”“奋斗”“诗意”“幸福”……(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3)不少于600字。第18页共18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A项,“甜”应为“恬”;B项,“暮”应为“蓦”;C项,“意”应为“义”。2.答案:D解析:“浮光掠影”指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摩肩接踵”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都与语境不符。3.答案:B解析:A.句末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内。C.句中的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删其一。D.句中的第一个顿号应为逗号。4.答案:D解析:A.夸张、反复。B.排比、反复。C.拟人。5.答案:A解析:《社戏》选自《呐喊》。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衔接与排序的能力。通过读这五个句子,可知本语段说明的是什么是“核酸检测”。④句是对“核酸”的定义,说“核酸检测”先从“核酸”,按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可将④句作为首句。⑤句承接④句,说明核酸的作用。在以上基础上,引出③句病毒的组成。最后再说明核酸检测,即①②句。所以顺序为④⑤③①②。7.答案:③;②;⑥;⑤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知识。对联的特点包括“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等,据此判断即可。第一空,“白头翁”是偏正短语,“翁”为老头,对应的三字词理应也是这一结构,也是人物,故可排除“金银花”,选“红娘子”。第二空,由“戴”可判断应选②或⑥,再结合“海马”的结构和前面的“插金簪”,可知选②。第三空,结合上联“木贼草寇”,要与之有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判断填“牡丹”搭配“芍药”。第四空,结合上联“百合”便可确定对应的应是“五倍”。8.答案:投笔由来羡虎头,须教谈笑觅封侯。9.答案:精忠报国、志向远大的爱国情10.答案:①放置,摆放;②拖,拉;③记述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根据语境和对句意的把握,结合自己的积累恰当揣测理解即可。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A.连词,表修饰,相当于“而”/介词,因为。B.连词,均表修饰关系。C.代词,均为“……的人”。D.均为音节助词,无实际意义。12.答案: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第18页共18页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题,需要理解句意,明确独立完整的语意单位不能划破。该句大意为“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像鼎的一三只脚一样分立着,到了半空中,忽然合拢在一起”,故可断句为“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13.答案:我笑着说:“寺庙哪能飞?只有日后我的灵魂梦境也许能够飞来罢了!”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重点词语:何,怎么;惟,只是;或,或许。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①写的是庐山、罗浮山、青田的石门山的瀑布;⑥写的是带玉堂对面的景物,不是飞泉亭周边;其余四项均描写的是飞泉亭及周边景物。故选C。[参考译文]我近年来观看的瀑布多了,来到峡江寺而心中难以舍弃,是因为飞泉亭这个亭子的缘故。天台山的瀑布,离寺庙有百步远,雁荡山的瀑布,附近没有寺庙。其他像庐山,像罗浮山,像青田的石门山,那里的瀑布并不是不奇妙,但游览的人都在烈日下久晒,蹲坐在危险的山崖上,无法从容不迫地观赏。只有广东东部的峡山,高不过一里左右,爬山的石级弯曲盘旋,古老的松树张开树枝遮蔽着,火热的太阳晒不到游客。过了石桥,有三棵奇树像鼎的三只脚一样分立着,到了半空中,忽然合拢在一起。树木一般都是根株合在一起而枝干分离,这三棵树偏是根株分开而枝干合拢,真稀奇!登山到一大半,瀑布像雷鸣一样轰响,从高空中飞泻下来。瀑布旁边有间房屋,这就是飞泉亭。亭子长宽有一丈多,八扇窗子明亮洁净,关上窗户能听到瀑布的响声,推开窗子瀑布就扑面而来。亭子里可以坐,可以躺,可以放松腿脚,可以随意舒展活动,可以放笔墨砚台(来题诗写字),可以烹茶饮酒。以人的安逸舒适,静待水的奔腾飞泻,就像把九天之上的银河放在书桌卧榻前赏玩。当时造这亭子的人,莫非是仙人啊!澄波和尚善于下棋,我叫霞裳跟他对弈。于是瀑布声、棋子声、松涛声、鸟鸣声,错落着响成一片。过了一会儿,又听到手杖拖地的声音像从云中传来,原来是老和尚怀远抱着一尺多厚的诗集来要我作序。于是吟诵诗文的声音又大响起来。大自然的声音和人的声音,完全汇合而融化在一起。坐了很久,太阳落山了,只好下山,住在带玉堂中。正对着南山,云气缭绕,树木浓密葱郁,中间隔着长长的峡江,江中船帆来来往往,妙的是没有一个愿意停船靠岸来到这座寺庙。和尚告诉我说:“峡江寺,俗称飞来寺。”我笑着说:“寺庙哪能飞?只有日后我的灵魂梦境也许能够飞来罢了!”和尚说:“没有证据就无法相信,您既然喜爱这地方,为什么不作篇文章记下来呢?”我说:“行。”于是就记述这几行文字,一份自己保存,一份送给了寺里的和尚。15.答案:感激林献身山村的辛苦,内疚于贫穷留不住林,为了山村的教育不舍林的离开又不忍心耽误林老师的前程。第18页共18页 解析:此题考查体会人物心理。解答此类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林老师,你真的要走?”“要走,你就走吧!”“林老师,难为你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几年来,苦了你呀!乡亲们都看在眼里,痛在心上,谁让咱穷哇!”写出了老黑叔对林老师献身山区教育的感激和不舍。“林老师,你想走就走吧,不能在咱这山旮旯里耽误了你的前程。这些娃娃识上几个字,将来到了城里,莫走错厕所也就够了。”这些话写出老黑叔内疚于贫穷留不住林老师,反映了老黑叔既舍不得林老师离开、又不忍心耽误林老师前程的矛盾心理。16.答案:①衬托林依依不舍的心情;②展现了教室的简陋和教学条件的艰苦;③烘托林的伤感,暗示林要走的决心。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那两间又低又矮的教室”“屋子中砖头支着木板的桌子”“那块发白的黑板”,展现了教室的简陋,反映了教学条件的艰苦;“林望了望那两间又低又矮的教室,心中便一片怆然”“在余晖中散发着昏光”写出了林内心的伤感,衬托出林老师依依不舍的心情,暗示林要走的决心。17.答案:①他点点头,表明他还要离开这里,去找更多的资金及更多的老师来促进山村教育。他摇摇头,表明他人虽然会离开这里,但是他的心会一直留在这里。②如果当初没走,今天这里就不会有三幢崭新的教学楼,就不会有十几个援教老师,就不能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具体语境和主要内容分析即可。①根据“林点点头又摇摇头:‘别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孩子没上学啊!如果,当初我没走的话……’”分析:点头表示林还要走,去支援其他更需要帮助的贫困山区;摇头表示他不会离开这片贫瘠的土地,将一直致力于祖国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②结合潜台词的定义和第⑩段内容分析,省略号包含的潜台词是:如果当初没走,今天这里就不会有三幢崭新的教学楼,就不会有十几个援教老师,学生就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18.答案:他对改变山区落后的教育现状怀有一颗热诚的心;身体力行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线;毅然投身商海,用所赚到的钱切切实实最大限度地改变着山区教育的现状;发动更多的教师,动员更多的力量致方于这一事业。可见他具有心系教育、目光远大、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第18页共18页 解析: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人物的事迹和相关描写分析即可。由“林老师,难为你待了这么长的时间。几年来,苦了你呀!”可知,林是一位援教老师,他在艰苦的环境里教书已经好几年了,他投身山区教育,不畏艰苦,无私奉献。根据“三年后的山村小学耸立起了三幢崭新的教学大楼,这还是山村有史以来第一次。林坐着轿车带来了十几个和他当年一样援教的年轻老师。孩子们终于又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村口又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别的地方,还有更多的孩子没上学啊!如果,当初我没走的话……’望着远方巍峨而又贫瘠的大山……”分析,他毅然投身商海,用所赚到的钱最大限度地来改变山区教育的现状——给这所山村小学捐了三幢教学楼并带来了十几位老师;他还把眼光投向“别的地方”,要帮助更多的孩子上学。这些说明他的心一直扑在山区教育事业上,表现了他投身山区教育、目光远大、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精神。19.答案:【例文】那段自由的生活自由是每个人所向往的。一只鸟,被主人无情地关在笼子里,供他(她)玩赏。它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属于它的天空。然而一次次的头破血流并不能换来主人的怜悯。它没有放弃,时刻准备着飞出笼子,实现在天空自由飞翔的梦想。我,被作业无情地关在笼子里。外面的枷锁似乎是生命之重。然而,这一切我必须去承受,无论我往哪个方向逃,都是绝路。笼子外,贝多芬的《第一交响曲》让我向往,而我却不能出去。有一天,主人喂完食忘记了关住笼子,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出了笼子。那一刻,它的灵魂做了一次深呼吸,面对属于它的天空,它尽情地用白云擦拭它那缺少光泽的内心。它自由了,它的灵魂在那一刻得到了重生,它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了。我疲惫地躺在书山题海中,无力地睁开眼睛想看到希望。突然,妈妈打开“笼子”对我说:“累了吧,累了就休息休息。”听到这,我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出“笼子”。我看到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精彩,面对灿烂的阳光,我欣喜若狂。这一切来得太突然,我努力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梦想。鸟无忧无虑地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它的梦想已完成,它有着缺陷的生命已完整。接下来,它应该做些什么呢?想着想着,一张巨大的网已把它网住,它知道发生了什么,它所有的挣扎都是徒劳,它终于放弃了。它的夙愿已完成。那段自由的日子带给它一束天堂里的圣光,它无憾。我在跳跃的琴弦上触摸蓬勃的梦想,突然琴的电源被拔掉。“可以学习了”,一句冰冷的话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现实。我放下梦想,但我无悔。因为只要我用倔强的双手握紧梦想不放,下一站一定会到达我要的天堂。那段自由的日子成为我内心的慰藉和动力,为了梦想,我必须全力以赴。一团火焰在内心深处无声地燃烧,一只鸟在笼子里仰望自由的天空,一个人静静地徜徉于过去那段自由的生活……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本题提供了提示语,简洁易懂,审题的难度不大,但如果脱离自身生活选材,难免会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题目的核心词“生活”,决定了选材的内容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要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行文宜从小处入手,从自身角度去思考写作内容。第18页共18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卷2考试时间:120分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皎洁(jiǎo)行辈(háng)旺相(xiàng)B.斡旋(wò)糜子(mí)晦暗(huì)C.羁绊(jī)束缚(sù)戛然(jiá)D.邮差(chā)恣意(zì)橘子(jú)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中华文明始终在兼收并蓄中①久弥新。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②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③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增强文明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我们迈向文化强国的基础。A.①厉②贯③具B.①厉②惯③具C.①历②惯③俱D.①历②贯③俱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虽知追求成功是人生的一大乐趣,但平常不起波澜,对人宽容平和,遇事随方就圆,才是大彻大悟。B.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C.说书先生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聊《三国》了,精彩绝伦处让人叹为观止!D.不为灯红酒绿诱惑,不以觥筹交错为欢,不被人情世故左右,我以我心践诺言,慎行,永葆共产党员本色。4.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喜悦的心情。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写出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第18页共18页 A.《中国诗词大会》通过选手的激烈比拼及嘉宾的精彩点评,唤起了国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使观众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C.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在例行记者会上,就中国军舰识别查证、警告驱离美舰,军人住房公积金计息等问题回答了几个记者的提问。D.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6.对下列各句所运用写作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分析:使用了比喻和排比修辞,把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展现了安塞腰鼓的火热与激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分析:使用了起兴的手法。以连成一体的树梢、树枝、树根起兴,引起下句,写出了诗人与延安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C.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分析:使用拟人修辞,化静为动,写出了船行进的速度之快,也反映出“我”对一直没到赵庄感到焦急和不满。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分析:使用比喻,表现了江南的柔美秀丽,与高原腰鼓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安塞腰鼓的阳刚之美。二、综合性学习(共11分)7.班级正在开展以“弘扬传统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1)按要求修改下面这则材料。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朵经久不衰的奇葩。【A】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B】比较著名的流行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潮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闽剧、河北梆子、黄梅戏……等五十多个剧种,其中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域所限。但是近几年来,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受到了新生艺术的冲击,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鹜,对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却知之甚少。①【A】处画线句子中语意重复,请修改。(3分)②【B】处画线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修改。(3分)第18页共18页 (2)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那么,我们中学生该怎样参与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呢?(5分)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两句写小松原先被掩没在草丛中,而现在感觉要超出蓬蒿的高度了。B.后两句写松树幼小时难以被人识别,长成凌云大树才为人们所称道。C.“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体现了小松活泼可爱的性格。D.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描写与议论相结合,充满理趣。9.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陈晋之读书法[宋]陈善读书惟在记牢,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选自《扪虱新话》,有删改)10.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4分)(1)则日见进益()(2)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3)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4)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1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读书须知出入法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第18页共18页 (2)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13.陈晋之读书法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4分)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文,完成题目。树祖贾梦玮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惠,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我们特地去甘肃平凉拜望被称为“华夏古槐王”的树祖。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慕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再壮观,也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十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四十米,占地面积近两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树干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三千二百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系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听你,用耳朵看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第18页共18页 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拿你奈何。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的国槐。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是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千二百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摘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2期,有删改)14.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4分)15.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16.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4分)17.“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6分)六、写作(本大题共1小题,50分。)18.作文。题目:这,是我的节奏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第18页共18页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B项,“糜”应读méi;C项,“束”应读shù;D项,“差”应读chāi。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掌握字形的能力。要注重积累,准确记忆,规范书写。“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有活力,“历”不能写成“厉”。“一贯”指(思想、作风等)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贯”不能写成“惯”。“与时俱进”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俱”不能写成“具”。故选D。3.答案:C解析:叹为观止,意思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说书先生精彩绝伦处是听到的,不能“叹为观止”。4.答案:D解析:《灯笼》一文没有写出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5.答案:A解析:B项语序不当,活动应是先策划后开展。C项有歧义,可改为“几位记者的提问”。D项语意矛盾,“超”和“左右”只能留一个。6.答案:C解析:本项使用的是比喻和拟物,不是拟人。没有反映“我”的不满。7.答案:(1)①删除“约”或者“左右”。②删掉“……”。(2)(示例)多渠道地学习传统戏曲知识,做戏曲艺术的宣传员;多参加与传统戏曲有关的活动,亲自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戏曲艺术的兴趣。解析:(1)本题考查修改病句。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①“约”与“左右”重复,应删去一个。②“……”与“等”不能连用,应删去“……”。(2)本题围绕“保护传统的戏曲艺术”来发表看法,言之有理有序即可。8.答案:C解析:“刺头”的“刺”勾勒出了小松外形的特点,也体现了它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9.答案:诗歌表达了对小松的赞赏之情和对目光短浅之人不满的情绪。解析: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诗人出身寒微,虽然年轻时就才华毕露,但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结果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被掩没在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吗?10.答案:(1)显现;(2)副词,随即;(3)毛病;(4)明白第18页共18页 解析:平时要注意文言词汇的积累。11.答案:读书/须知/出入法解析:可根据语法断句。“读书”是主语,“须知”是谓语,“出入法”是宾语,故从“读书”和“须知”后断开。12.答案:(1)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2)一开始应当追求如何进去,最后应当追求如何出来。解析:(1)遂:于是。(2)始:开始。求:追求。所以:如何。终:最后。13.答案:第一段告诉我们读书应当熟读牢记,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第二段告诉我们读书要善于理解,融会贯通,活学活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及对文本内容感悟启示。据“读书惟在记牢,则日渐进益”可知读书应当熟读牢记,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的道理;根“读书须知出人法”可知读书要善于理解,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参考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显现进步。陈晋之一天只读一百二十字,于是没有什么书不读。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每天将要背诵几千字,开始好像值得高兴,但是随读随忘,即使一年也未曾记得一百二十字,何况一天呢?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空虚,才明白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读书一定要知道出书和入书的方法。一开始应当追求如何进去,最后应当追求如何出来。看见书本文章感觉亲切,这就是入书的方法;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得透脱,这就是出书的方法。大概因为不能融入书中,就不知道古人的用心之处;不能走出书外,则又僵化在书本中。只有懂得出书入书的方法,才可以说掌握了读书的方法。14.答案:高大、粗壮,古老、健康,生命力顽强。解析:本题考查形象特征概括。从第四段的“我们登上半山腰,慕然、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是王……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三米,最大的近五米”可概括出:高大、粗壮。从第五段的“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三千二百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可概括出:古老、健康。从第七段的内容中可概括出:生命力顽强。15.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树祖”强大的生命力和跟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的和谐状态。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赋予空气和土壤以人的行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树祖”强大的生命力,也表现出“树祖”跟周围环境相互依存的和谐状态。第18页共18页 16.答案:用“他”而不是“它”,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用“你”,更直接亲切地面对面交流,表达了“我”对“树祖”的理解与亲近。解析:本题考查人称转换分析。从第四段和第五段可以看出,这时候对“树祖”的称谓是“他”,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从第六段的内容中可以看出,称谓转换为“你”,是因为“我”和树祖面对面,要交流,要表达彼此,因此用“你”更直接亲切,表达了作者对“树祖”的理解与亲近。17.答案: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倚靠,象征着老人对儿女的疼爱、无怨无悔的付出;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树不寂寞,树与树之间心意相通,即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深刻内涵的能力。从第三段的“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的描写和第五段的“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可以感受到,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倚靠。从第七段的“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可以看到,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从第九段“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可感受到,树与树之间心意相通,即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18.答案:[例文]这,是我的节奏揉了揉发痛的双眼,抿一口早已变凉的白开水,看看时间,已是九点半。我站起来活动活动发麻的手脚关节,开始了我的晚间生活的节奏。没错,今天又是作业非常多的一天。作业在桌上似乎垒起了一座小山。时间不早了,我却还有整整两大项作业没有完成。望着作业本,我却再也无心写作业,心想,不如破罐破摔,反正今天是要熬夜了,先看会儿书再写也没关系。想到这里,我伸长手臂,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小说,津津有味地沉醉其中。突然地,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节奏,是清脆却又带几分威严的敲门声,同以往一样,四声短促有力的敲击。我顿时像一个偷东西的贼被屋主发现一样心虚,连忙丢了小说,端正地坐好,继续写那如山似的无趣的作业。刚刚敲门的肯定是爸爸。只要爸爸一发觉我没有认真写作业,这节奏就会在我房间那扇紧闭的门上出现,像万分危急的军号。我呢,听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羞愧,连忙丢下正在做的无关紧要的事,回到作业上来。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唯一令我不解的就是:爸爸是如何感受到我在开小差,从而用熟悉的节奏提醒我,并且次次不落空呢?第18页共18页 一次,我终于按捺不住好奇心,就问了问。爸爸回答说:“那很简单,你每次开小差,都先把笔扔在桌上,然后站起来活动一下。我们家的地板踩上去就有声音,在你爸我听来就像警钟。正是你的节奏给我及时地报了警呀!”我心里一愣:什么?节奏?没想到,爸爸竟然摸清了我的节奏……我虽知道我有开小差的坏习惯,但我却并不打算改正。因为我在每一天的另一种节奏里听到的是关心、安慰与呵护。我愿保留我的节奏,借此来聆听那短促的节奏,感受那份爱。解析:[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这,是我的节奏”取材于日常生活,易于落笔。“节奏”,比喻有规律的行为进程。“我的节奏”,强调个体的独特体验。“这”,指出了选材范围,既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既可以是单独事件,也可以是多个事件。本题倡导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题目中逗号的使用,起到了强调提示的作用。要抓住“节奏”的特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时,要注意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如欲扬先抑、悬念、巧合、对比等,使情节波澜起伏,行文曲折有致;表达上要善于运用个性化的语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现对人、事、景、物的评价,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第18页共1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21 21:12:08 页数:18
价格:¥8.88 大小:55.69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