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普洱市思茅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普洱市思茅四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锅生锈B.蜡烛燃烧C.水结成冰D.粮食酿酒2.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以空气为原料,可分离获得大量氧气、氢气等气体B.氮气可用于合成氨气、作食品保护气C.将稀有气体充入灯管,可制成霓虹灯D.空气有自净能力,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不一定造成空气污染3.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4.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B.使用太阳能路灯C.分类回收垃圾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5.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滴加液体B.  倾倒液体 C. 点燃酒精灯D.  加热液体6.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晒干--分子在不断运动B.水烧开的壶盖被顶起--分子体积变大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D.1mL水和1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mL--分子间有间隔7.下列图象一定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B.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C.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A.AB.BC.CD.D8.全球近140个国家将根据签署的《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在2020年前禁止生产和出口含汞产品,如电池、荧光灯、化妆品、温度计、血压计等。汞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汞为非金属元素B.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0C.汞原子的质子数为80D.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9.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属于可再生能源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各馏分均是纯净物C.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D.可燃冰属于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产生任何影响11.下列提示的内容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节日焰火②塑料制品③液化气煮饭④医药药品A.①③B.②④C.①②③④D.③12.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②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③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⑤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⑥中和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⑦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交叉关系A.2个B.3个C.4个D.5个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B.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温度C.甲烷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14.某同学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8g食盐,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    )A.减少砝码B.增加食盐C.减少食盐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15.去年9月,我国第一艘自主研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成功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下列有关“雪龙2号”破冰船的材料,说法正确的是(    )A.船的主体材料不锈钢属于合金B.船体外壳含有钛,其中钛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船舱的密封圈主要成分是合成橡胶,合成橡胶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D.船上备用的救生衣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16.根据如图所示的验证实验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黄铜比纯铜硬度大B.蜡烛中含有氢、氧元素C.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A.AB.BC.CD.D17.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药物达菲(Tamiflu),可用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C7H10O5)来制得,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莽草酸中含有5个氧原子B.莽草酸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莽草酸水溶液的PH<7D.莽草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18.二氧化碳在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下能直接产生氧气,该化学反应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分子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均没有发生改变D.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19.实验室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C.D.20.关于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方案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B验证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铁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D鉴别CO、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A.AB.BC.CD.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1.用化学用语填空:(1)3个氢原子______;(2)2个氧分子______;(3)碳酸钠______; (4)亚铁离子______;(5)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22.______gH2O与34gH2O2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同.23.A~F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由H、C、O、Cl、Na、Ca中的某些元素组成。(1)A为氧化物,可用于制备改良酸性土壤的碱,写出用A制备这种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B,B的化学式为______。(3)D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取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D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最后所得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24.水是人及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人都应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1)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①所示的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进行检验;工业上用______或化学方法处理硬水,使其软化.(2)如图②中A连接电源的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所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25.如图中A是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B、C、D、E依次是钠、镁、铝、钾的原子结构示意图(1)由A可知,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2)分析B、C、D、E可知: ①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原因是______.②这些金属原子一般通过______电子,形成稳定结构;③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______.④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是因为钾原子比钠原子多1个_____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8.0分)26.我们已经学过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室制取氧气或者二氧化碳:实验名称化学方程式选用药品制取气体所选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石灰石和稀盐酸______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__高锰酸钾______(2)小明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仍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3)制得的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可用图甲装置进行除杂并收集,则按照气流方向导管的连接顺序是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装置Ⅱ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27.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两个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 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如果按照上述操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写两点即可)如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大于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2)乙同学:用铁丝替代红磷,能否完成上述实验?请简述其原因:______。该同学又用木炭替代红磷,行吗,理由是______。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3)丙同学:将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看到水会流入______瓶(填“A”或“B”或“A和B”)中。五、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8.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 kg,A原子的质量为5.146×10-26 kg,若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求:(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结果取整数)(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铁锅生锈,铁锈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C、水结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D、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铁锅生锈、蜡烛燃烧、粮食酿酒都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A解析:本题依据空气中各成分及其性质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它们的性质进行分析.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所以以空气为原料,可分离获得大量氧气和氮气,A说法不正确;B、氮气含有氮元素可合成氨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说法正确;C、稀有气体通电可产生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霓虹灯,C正确;D、空气有自净能力,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不会超过空气的自净能力就不会产生污染,D正确。故选:A。  3.答案:A解析:解: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故选:A。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解题的能力.4.答案:D 解析:解:A、开发氢燃料电池客车,比较环保,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B、使用太阳能路灯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C、分类回收垃圾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错误;D、加高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污染空气,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故选项正确;故选:D。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分类回收垃圾等。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化学上提倡绿色化学工艺,要从源头上杜绝污染。5.答案:D解析:解: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不能深入试管内,故A错误;B、倾倒液体试剂瓶口紧贴试管口,标签向着手心,瓶塞要倒放,操作错误。C、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错误;D、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使其受热均匀。故正确故选:D。A、根据滴管的使用方法判断,滴管使用时要悬空竖直,不能伸入试管内;B、根据倾倒液体的基本操作判断。C、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D、试管内液体的体积最好不要超过试管体积的13;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此题是对化学基本实验操作的考查,侧重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严格的实验态度。6.答案:B解析:解:A、湿衣服晒干,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水烧开的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C、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因为氢分子、以氧分子分别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水分子,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正确。D、1mL水和1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答案:B解析:解:A、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㢟反应后氮气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象正确。B、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但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C、用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催化剂只能影响反应速率,不影响产生氧气的质量,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故选项图象正确。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会生成沉淀;硫酸消耗完,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象正确。故选:B。A、根据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催化剂的特征(一变二不变),进行分析判断。D、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8.答案:A解析: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是80,故选项说法正确。 C、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80,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0,原子序数=质子数是80,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9.答案:D解析:解: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10.答案:C解析:解:A.石油主要含碳、氢两种元素,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A错误;B.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各馏分均是混合物,故B错误;C.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D.可燃冰属于清洁能源,燃烧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大量排入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故D错误。故选:C。A.根据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进行分析;B.根据石油的分馏的产物进行分析;C.根据煤的气化和液化是化学变化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石油、煤的综合利用,难度一般,掌握石油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干馏、气化、液化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节日焰火是燃放烟花爆竹属于化学变化,塑料制品是人造材料属于化学制品,液化气煮饭是利用液化气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化学变化放热,医药药品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C。  12.答案:B解析:解:①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与纯净物属于并列关系,故说法错误。②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化合物与氧化物是包含关系,故说法正确。③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说法错误。④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属于并列关系,故说法正确。⑤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有些化合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如碳在氧气中燃烧,故说法错误。⑥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复分解反应与中和反应属于包含关系,故说法正确。⑦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属于并列关系,故说法错误。故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个数有3个。故选:B。根据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包含、交叉、并列关系,根据涉及的概念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的三种关系、正确的理解各概念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答案:C解析:解: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故A错; B、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隔绝了空气,故B错;C、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甲烷是可燃性气体,故C正确;D、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如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就不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故D错。故选C。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氧气的性质、灭火原理,爆炸的条件和人类获得能量的途径。难度不大。14.答案:B解析:解:某同学欲用调至平衡的托盘天平称量2.8g食盐固体,步骤应该是: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然后向左边托盘添加食盐;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说明食盐的质量小于砝码的质量,故应继续向左盘添加食盐,直至天平平衡。故选:B。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指定质量的药品,此时先调好砝码和游码,再向左盘增减药品至天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药品质量小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化学的基本操作之一,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5.答案:A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种类、不锈钢是铁的合金、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A、不锈钢是铁的合金,故选项说法正确。B、船体外壳含有钛,其中钛元素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C、船舱的密封圈主要成分是合成橡胶,合成橡胶是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D、船上备用的救生衣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三大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  16.答案:B解析:解:A.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划,铜片上能够留下痕迹,说明黄铜的硬度大于铜的硬度,结论正确; B.使用干冷的烧杯只能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含有氢元素,该实验不能证明蜡烛中含有氧元素,结论错误;C.向空气和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加石灰水,滴入呼出气体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能证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高,结论正确;D.一定时间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而两者没有直接接触,说明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去了,故选项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故选:B。A.根据两种物质相互刻划的现象得出结论。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一定时间后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7.答案:C解析:解:A.莽草酸是由莽草酸分子构成的,一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5个氧原子,而不是莽草酸中含有5个氧原子,故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错误;C.莽草酸是一种酸,其溶液的pH小于7,故正确;D.莽草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10):(16×5)=42:5:40而7:10:5是原子个数比,故错误。故选:C。A.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构成以及物质的组成来分析;C.根据莽草酸溶液的酸碱性来分析;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这种类型的题虽然不难,但考察的知识点较多,所以要求学生不但要记住基本概念,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各部分知识解决问题.18.答案:A解析:解:A、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碳原子和氧原子,故说法不正确; B、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分子分成氧原子和碳原子,氧原子再结合成氧分子,因此二氧化碳经过反应产生了氧气和碳,属于分解反应,故说法正确;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均没有发生改变,故说法正确;D、通过信息可知,氧气可通过高能真空紫外线照射二氧化碳直接产生,为制取氧气提供了新方法,故说法正确;故选:A。根据微观过程图,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及质量守恒的原因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等。此类题是中考的热点题型,是对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9.答案:C解析:解:A、加热高锰酸钾,刚开始没有氧气,故错误;B、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不能为0,故错误;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正确;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错误;故选:C。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结合图象进行分析判断。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20.答案:B解析:解:A、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氧气,可用带火星的木条,若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B、点燃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不能验证某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是否有一氧化碳,也可能是甲烷等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气体,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铁粉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D、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A、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D、要根据两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两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两种气体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21.答案:3H 2O2 Na2CO3 Fe2+ Al+32O3解析: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3个氢原子,就可表示为:3H;(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若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2O2;(3)碳酸钠是由显+1价的钠元素和显-2价的碳酸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Na2CO3;(4)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亚铁离子可表示为:Fe2+;(5)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故可表示为:Al+32O3。故答案为:(1)3H;(2)2O2;(3)Na2CO3;(4)Fe2+;(5)Al+32O3。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答案:36解析:解:根据化学式H2O2可知,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4g×(16×21×2+16×2×100%)=32g,含32g氧元素需水的质量为:32g÷(161×2+16×100%)=36g.故答案为:36.据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3.答案:CaO+H2O=Ca(OH)2 H2O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Cl2、NaCl、C20H14O4或CaCl2、NaCl、HCl、C20H14O4解析:解:(1)A为氧化物,可用于制备改良酸性土壤的碱,那么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答案为:CaO+H2O=Ca(OH)2;(2)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B是水,C是过氧化氢;故答案为:水;(3)D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因此D是碳酸钠;取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F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最后所得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钠、酚酞等;故答案为:Ca(OH)2+Na2CO3=CaCO3↓+2NaOH;CaCl2、NaCl、C20H14O4或CaCl2、NaCl、HCl、C20H14O4;(合理即可)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1)A为氧化物,可用于制备改良酸性土壤的碱,那么A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2)B、C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在一定条件下可生成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因此B是水,C是过氧化氢;(3)D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因此D是碳酸钠;取D溶液进行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下图所示,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因此F是氢氧化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因此最后所得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氯化钠、酚酞或氯化钙、氯化钠、氯化氢、酚酞等。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此考点主要出现在填空题和实验题中。24.答案:吸附 混合物 肥皂水 蒸馏 负极 2H2O- 通电  2H2↑+O2↑ 分解反应解析:解:(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净化得到的水中含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填:吸附;混合物;(2)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工业上采用蒸馏的方法,家庭中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故填:肥皂水;蒸馏;(3)A极得到的气体体积大,是氢气,与电源的负极相连,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通电  2H2↑+O2↑,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所属于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故填:负极;2H2O- 通电  2H2↑+O2↑;分解反应.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活性炭具有吸附性,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软化就是减少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解答即可.掌握水的净化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25.答案:39.10 核内质子数不同 失去 电子层数 电子层解析: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氯元素的信息,可知钾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10;(2)①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它们属于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原因是核内质子数不同;②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形成稳定结构;③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在元素周期表中,钠、镁、铝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④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根本原因为钾原子的电子层比钠原子多1个电子层.故答案为:(1)39.10;(2)①核内质子数不同;②失去;③电子层数;④电子层.(1)根据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进行解答.(2)①依据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分析解答;②根据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易失去电子解答;③根据电子层数决定周期数解答;④根据钾的金属活动性比钠强,与K失去电子的能力有关,以此来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26.答案:CaCO3+2HCl=CaCl2+H2O+CO2↑ BC 2KMnO4-  △   K2MnO4+MnO2+O2↑ A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 c→d→a→b→e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解析:解:(1)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不需要加热,故选B为发生装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为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   K2MnO4+MnO2+O2↑;反应物为固液且需要加热,故选A为发生装置,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为收集装置;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BC;2KMnO4-  △   K2MnO4+MnO2+O2↑;AC。(2)高锰酸钾为固体粉末,容易被气体带出,因此需要增加棉花,避免高锰酸钾进入导管;氧气可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将带火星木条置于瓶口,观察是否复燃,判断是否集满;故答案为: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3)制备干燥气体需要将干燥放在收集装置前,其他去除试剂的装置放在干燥装置前,氯化氢利用饱和碳酸氢钠去除,水蒸气利用浓硫酸去除,同时为了确保气体与吸收剂充分接触,都是长口进气,短口出气,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所以从长口进气进行收集,所以顺序为c→d→a→b→e;碳酸氢钠可与氯化氢反应,且不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利用饱和碳酸氢钠去除氯化氢;故答案为:c→d→a→b→e;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1)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气体密度与水中溶解度选择收集装置;(2)根据高锰酸钾性质分析回答此题;根据氧气的助燃性分析回答此题;(3)根据气体组成和性质选择导管顺序;根据试剂性质分析回答此题。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27.答案:剧烈燃烧,产生白烟 水加入集气瓶,加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20% 难 不活泼 红磷不足 装置漏气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 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夹得不紧 不能,这是因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不行,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A解析:解:(1)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该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加入集气瓶,加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结论;如果按照上述操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明显小于五分之一,则可能的原因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等;如果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大于五分之一,原因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导致集气瓶中气体膨胀逸出,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夹得不紧,导致燃烧过程中集气瓶中的气体膨胀逸出。故填:剧烈燃烧,产生白烟;水加入集气瓶,加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20%;难;不活泼;红磷不足;装置漏气;燃烧匙伸入集气瓶中时太慢;红磷燃烧过程中止水夹夹得不紧。(2)用铁丝替代红磷,不能完成上述实验,这是因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用木炭替代红磷,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导致水不能进入集气瓶;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故填:不能,这是因为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行,这是因为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铁+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当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看到水会流入A瓶,不能流入B瓶,这是因为硫燃烧消耗氧气的同时生成了二氧化硫气体。故填:A。红磷燃烧能够消耗空气中的氧气,氧气消耗后,容器中的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水进入容器,进入容器中的水的体积即为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体积,进一步可以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物质应该具备的条件是: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不能和空气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8.答案:解:(1)已知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A原子质量为5.146×10-26kg,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146×10-26kg1.993×10-26kg×112≈3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因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设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x,则x+x+1=31,x=15;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核外电子数为15。故答案为:(1)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2)A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解析:(1)根据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112,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2)根据题意,A原子核内质子数比中子数少1个,结合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一种碳原子质量×11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17 页数:22
价格:¥3 大小:230.41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