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南昌市十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南昌市十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化学与我们实际生活、生产紧密联系,下列选项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百花齐放醉三月,用各种花卉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活动探究B.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C.可少量饮用低浓度的小苏打水缓解胃酸过多D.削掉皮的苹果在空气中会变色2.某学生用量筒仰视量取8毫升液体该同学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是(    )A.8毫升B.大于8毫升C.小于8毫升D.无法判断3.下列做法不符合“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的这一理念的是(    )A.尽量少用一次性碗筷B.节约用电,人走灯灭C.分类回收垃圾D.提倡垃圾焚烧处理4.下列有关氧气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氧气变成液氧发生化学变化B.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C.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D.铁制品生锈只与氧气有关5.著名科学家张存浩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的火箭燃料常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1O4).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3C.+5D.+76.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B.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D.当液态水变成冰分子停止了运动没有了间隔7.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的现象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先撤离石灰水中的导管,再停止加热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表现出还原性8.推理是常用的化学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所有原子内都有质子和中子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C.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D.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所以木炭燃烧、食物腐烂都有能量的改变9.今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许多国家发生,治疗该病毒的有效药物达菲是从八角茴香中经过多道复杂工艺提炼出来的,它的有效成分是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对莽草酸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莽草酸是有机化合物B.莽草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D.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10.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A.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 B.用排空气法收集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C.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可以控制反应速率D.用于MnO2与双氧水制氧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0.0分)1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按要求从氢气、一氧化碳、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铜、硫酸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空格中。①一种金属:______。②一种氧化物:______。③一种碱:______。④一种酸:______。12.用化学用语填空:(1)5个磷原子______;(2)氩气______;(3)氟离子______;(4)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______。13.2019年5月18日电,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天鹊”发动机。(TQ-12)日前试车成功,这意味着我国民营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并具备发动机研制所需的保障能力。试回答下列问题:(1)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得的“液氧”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Na2O2是火箭发动机中的供氧剂,其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若7.8kgNa2O2与二氧化碳完全反应,理论上可以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______kg。 14.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奋斗者”号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钛合金团队采用自主发明的Ti62A钛合金新材料,为“奋斗者”号建造了超过万米海深的极端压力条件之下世界最大、搭载人数最多的潜水器载人舱球壳。如图为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根据钛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判断,X=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钛合金属于______(填“金属”、“合成”或“复合”)材料。(3)钛合金密度小、耐腐蚀、机械性能好,在航天、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另外,钛合金还可以用于制造人造骨,原因是______。15.有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C原子和D-都比B原子多17个电子,试回答:(1)写出各元素的名称以及元素符号: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写出四种元素间能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16.用化学符号填空。(1)五个磷原子______;(2)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______;(3)表示的是______;(4)+5价氮的氧化物______。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17.图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和C为液体,且组成A和C的元素种类相同:B和D为气体:蓝色絮状沉淀E加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F.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写出化学式:A______,B,______。 (2)写出化学方程式:D→C______,E→F_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18.根据“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观点,从微观角度简要说明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相似或差异的原因.(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______不同.(2)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是因为______不同.19.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找出联系、发现规律是我们学好化学的一种基本方法。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画出17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11号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______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______离子(填“阴”或“阳”)。(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______。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总数D、最外层电子数(3)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______。20.过滤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1)做过滤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什么?(说出两种即可)(2)举出生产生活及实验中使用过滤的一个实例.五、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21.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是提升认知的重要手段,某兴趣小组完成了如下探究实验。用如图组合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 (1)A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2)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3)若实验时C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D装置中溶液变浑浊,则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Ⅰ.探究CO2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实验探究】将CO2缓缓通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如图所示。【查阅资料】①在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为11.0和8.5。②Na2CO3溶液中通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CO2=2NaHCO3。③NaHCO3溶液能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却不能与CaCl2反应。【图象分析】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猜想与假设】CO2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猜想I:NaOH和Na2CO3;猜想2:______;猜想3:Na2CO3和NaHCO3;猜想4:NaHCO3。【设计并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______,振荡;产生白色沉淀猜想4不成立实验二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的______,振荡。______猜想3成立。22.化学兴趣小组对课本上册第27页“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是否还含有氧气产生质疑,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探究磷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作出猜想】猜想①:有氧气剩余猜想;②:无氧气剩余。【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也被点燃。(1)激光笔的作用是______。(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如下:(3)猜想______正确。(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是______(填“能“或“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______。所以,课本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是“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15”,结论是“消耗的氧气约占空气的15”。可见“15”不是精确值。【拓展延伸】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5)在图2中______(填“A、B、C、D、E”)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______段(用图2中字母表示)。【反思与评价】(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还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又联想到教师上课演示的一个实验,______(填物质名称)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7)兴趣小组经过研讨,认为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同学们设计了如图3的实验装置,将“暖宝宝”里面的药品粉末(成分:铁粉、活性炭、无机盐等) 放在一酒杯中。倒扣的玻璃杯上事先画好刻度(酒杯等所占空间已排除在外),若药品粉末足量,一段时间经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通过查阅资料,活性炭、无机盐等可加快反应)。23.甲同学在探究物质的性质时,误把Fe2O3粉末与H2O2溶液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您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写出H2O2在MnO2的催化下分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了三个实验: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在常温下缓慢分解。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g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______。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______。(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拓展)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浓度时间(min)30%H2O2溶液15%H2O2溶液5%H2O2溶液加入WgMnO20.20.82.0加入WgFe2O37.09.016.0六、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4.酸奶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食品,酸奶中含有的乳酸对健康是有益的,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回答:(1)乳酸由______种元素组成.(2)乳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______(3)其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4)计算 18g 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解:A、草长莺飞二月天,百花齐放醉三月,用各种花卉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活动探究,酸碱指示剂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汽油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汽油的溶解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可少量饮用低浓度的小苏打水缓解胃酸过多,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削掉皮的苹果在空气中会变色,因为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B解析:解: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某学生用量筒仰视量取8毫升液体,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8mL.故选B.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量筒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量筒操作错误时会出现“俯大仰小”,即俯视读数,数值比实际体积大,反之,则小.3.答案:D解析:解:A.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碗筷,能节约大量的资源、能源,符合主题。B.节约用电,人走灯灭能节约大量的电能,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节约了大量的资源、能源,符合主题。C.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省资源,符合主题。D.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要分类回收,重新利用,既能节约资源,又保护了环境,不符合主题。故选:D。 根据节能、节电的方法、废弃物回收的意义以及垃圾焚烧防的危害进行分析解答即可。低碳生活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节能减排的措施和观念是地理考查的热点,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把节能减排的措施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4.答案:B解析:解:A、氧气变成液氧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选项说法正确。C、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只有同时具备三个条件时才能发生燃烧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反应,故铁制品生锈要与氧气和水充分接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A、根据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氧气的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5.答案:D解析:解: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3)+(+1)×4+x+(-2)×4=0,则x=+7价。故选: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氯酸铵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本题.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微观粒子的相关知识,主要涉及粒子的相关性质,难度不大。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正确;B.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分子运动到我们的鼻孔中,故正确;     C.分子、原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正确;D.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当液态水变成冰,分子并没有停止运动,分子间仍有间隔,只是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错误。故选D。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氧化铜的还原实验,根据反应中的实验现象、物质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分析。A.碳和氧化铜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是黑色固体、铜是红色固体,故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的现象,故A错误; B.碳和氧化铜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中碳由0价变为+4价、铜由+2价变为0价;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其中碳由+2价变为+4价、铜由+2价变为0价;故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铜元素、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故B错误;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实验结束要先撤掉玻璃管下的酒精灯,继续通过一氧化碳气体直至玻璃管冷却,而不能先撤掉石灰水中的导管,故C错误;D.木炭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表现出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  8.答案:D解析:解:A、原子核由质子、中子构成,达标并不是所有原子内都有质子和中子,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选项推理错误。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推理错误。 C、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但并不是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一定都显负价,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故选项推理错误。D、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木炭燃烧、食物腐烂均属于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改变,故选项推理正确。故选:D。A、根据常见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具有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价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9.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有机化合物的概念和莽草酸的化学式可以推断莽草酸是有机化合物;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其含有的元素种类;根据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可以求出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根据莽草酸的化学式可以判断其构成.(1)莽草酸中含有碳元素,故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对(2)由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可以推知莽草酸的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B对(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各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所以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7+1×10+16×5=174,故C对(4)由莽草酸的化学式可以知道莽草酸是由莽草酸分子构成的.故D错故选D10.答案:C解析:解:A、图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不同,不能比较MnO2和Fe2O3的催化效果,故选项装置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B、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装置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C、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从而可以控制反应速率,故选项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D、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药品,不能放在塑料板上,故选项装置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 故选:C。A、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B、根据氧气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液漏斗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率,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锰是粉末状药品,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解题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11.答案:Cu CO Ca(OH)2(或NaOH) H2SO4解析:解:①提供的物质中,铜是一种金属单质;故填:Cu;②提供的物质中,一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故填:CO;③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提供的物质中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属于碱;故填:Ca(OH)2(或NaOH);④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是酸,提供的物质中硫酸属于酸;故填:H2SO4。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12.答案:5P Ar F- Si+4O2解析: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5个磷原子表示为5P,故答案为:5P;(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氩气表示为Ar,故答案为:Ar;(3)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一个氟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表示为F-,故答案为:F-;(4)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价,表示为Si+4O2,故答案为:Si+4O2。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3.答案:混合物 CH4+2O2- 点燃  CO2+2H2O -1 10.8解析:解:(1)氮气的沸点较高,所以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时,氮气首先气化,制得的“液氧”中含有液态氧气、液态稀有气体等,所以这里的“液氧”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2)在点燃的条件下,甲烷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故填:CH4+2O2- 点燃  CO2+2H2O;(3)Na2O2中,钠元素显+1价,由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其中氧元素显-1价;设理论上可以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则:2Na2O2+2CO2=2Na2CO3+O2  156                  216 7.8kg                  x156216=7.8kgxx=10.8kg故填:-1;10.8。(1)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来分析;(2)根据甲烷燃烧的化学反应原理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化学方程式来分析计算。本题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14.答案:47.87 2 失去 金属 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解析:解:(1)根据单元格信息,钛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22-2-8-10=2,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所以钛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故填:47.87;2;失去;(2)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故填:金属;(3)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钛合金还可以作人造骨。故填: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根据钛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2)根据材料的分类分析; (3)根据钛合金的特性来分析。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以及钛合金的特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答案:Mg H Ar Cl MgCl2 HCl解析:解: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则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1-60%)-16=24,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则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4÷2=12,为镁原子.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为氢原子;C原子和D-都比B原子多17个电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则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1=18,为氩原子;D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数为18,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为氯原子.(1)A、B、C、D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分别是Mg、H、Ar、Cl.(2)四种元素间能组成化合物氯化镁、氯化氢,其化学式分别为MgCl2、HCl.故答案为:(1)Mg、H、Ar、Cl;(2)MgCl2、HCl.核电荷数均小于20的A、B、C、D四种元素,A能形成氧化物AO,其中A的质量分数为60%,可确定A的相对原子质量,且A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中子数,可确定A原子的核内质子数;B元素原子内无中子,为氢原子;C原子和D-都比B原子多17个电子,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则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1=18;D离子得到一个电子后核外电子数为18,则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等),获得结论,最后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16.答案:5P O3 S2- N2+5O5解析:解:(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五个磷原子表示为:5P;(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三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表示为:O3;(3)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质子数为16的是硫元素,得到2个电子,表示为:S2-;; (4)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5价氮的氧化物表示为:N2+5O5。故答案为:(1)5P;(2)O3;(3)S2-;(4)N2+5O5。(1)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分子有原子构成;(3)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4)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符号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7.答案:H2O2 O2 2H2+O2- 点燃  2H2O Cu(OH)2-  △   CuO+H2O解析:解:(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蓝色絮状沉淀E加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F,所以E是氢氧化铜,F是氧化铜,A和C为液体,且组成A和C的元素种类相同,B和D为气体,D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D是氢气,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C会与氢气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A会生成水和B,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氧气,经过验证,推导正确,A是H2O2,B是O2;(2)所以D→C的反应是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 点燃  2H2O;E→F的反应是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H)2-  △   CuO+H2O。故答案为:(1)H2O2,O2;(2)2H2+O2- 点燃  2H2O,Cu(OH)2-  △   CuO+H2O。根据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蓝色絮状沉淀E加热分解生成黑色固体F,所以E是氢氧化铜,F是氧化铜,A和C为液体,且组成A和C的元素种类相同,B和D为气体,D会与氧化铜反应,所以D是氢气,氢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水,C会与氢气相互转化,所以C是水,A会生成水和B,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B是氧气,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8.答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酸根离子解析:解:(1)金刚石很硬,而石墨却很软,是因为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盐酸和硫酸都是酸,但前者不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而后者却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所含的酸根离子不同,所以它们又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如硫酸能跟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是因为硫酸中含有硫酸根离子,而盐酸则不会有此变化,主要是因为盐酸的溶液中含有氯离子不含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2)酸根离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根据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决定物质性质,掌握碳单质的结构与性质、酸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答案: 失去 阳 D 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递增等解析:解:(1)由元素的原子结构变化的规律可知,17号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7,核外有三个电子层,电子数分别是2、8、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11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比较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2)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3)在第3周期中,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递增等;答案:(1),失去;阳;(2)D;(3)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递增等;(1)根据17号元素原子结构画出示意图,根据11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分析回答。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3)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分析回答。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20.答案:解:(1)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原因是滤纸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用筛子筛粉、筛米、筛砂子,粉丝厂用布袋过滤淀粉,自来水厂净水等.故答案为:(1)滤纸破损、过滤时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等;(2)用筛子筛粉、筛米、筛砂子(或粉丝厂用布袋过滤淀粉,自来水厂净水等).解析:(1)过滤操作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凡是不经滤纸的过滤就直接进入滤液的操作,都能造成滤液浑浊;另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也会造成同样的结果.(2)根据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过滤的原理、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1.答案:锥形瓶 检查装置气密性 干燥气体 2H2O2- MnO2  2H2O+O2↑, 2NaOH+CO2=Na2CO3+H2O Na2CO3 CaCl2溶液 稀盐酸 产生气泡解析:解:(1)依据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2)使A中产生气体顺利通入后续装置,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气密性,B中试剂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作用是干燥气体,故填:检查装置气密性;干燥气体;(3)依据题干信息C装置中蜡烛燃烧更剧烈,D装置中溶液变浑浊,说明A中产生气体为氧气,又因为A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H2O2- MnO2  2H2O+O2↑,故填:2H2O2- MnO2  2H2O+O2↑;Ⅰ【图象分析】分析图象可知B点对应的pH=11.0,依据【查阅资料】①在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的pH为11.0,所以AB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2NaOH+CO2=Na2CO3+H2O;【猜想与假设】因为将CO2通入到NaOH溶液发生的反应是2NaOH+CO2=Na2CO3+H2O、Na2CO3+H2O+CO2=2NaHCO3,所以CO2与NaOH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猜想②是Na2CO3,故填:Na2CO3; 【设计并实验】因为实验一的实验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是猜想④不成立,说明加入的试剂与Na2C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再依据【查阅资料】③NaHCO3溶液能与Ca(OH)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却不能与CaCl2反应。可知实验操作中加入的是CaCl2溶液,实验二的结论是猜想③成立,实验一加入足量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验证并除去溶液中的Na2CO3,再向实验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气泡,说明NaHCO3存在,所以实验操作中加入的是稀盐酸,实验现象是产生气泡,故填:CaCl2溶液;稀盐酸;产生气泡。(1)依据装置图中仪器写出仪器a的名称;(2)为了使A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C中,完成实验前的操作,依据B中试剂浓硫酸性质回答其作用;(3)依据C、D中的实验现象,推知A中的反应方程式;Ⅰ【图象分析】分析图象信息和结合【查阅资料】①信息写出AB段反应方程式;【猜想与假设】依据NaOH溶液与CO2的反应并结合【查阅资料】②提出猜想2;【设计并实验】分析表中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本题主要考查氧气制备和性质,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验探究,依据信息分析图象和实验方案作出判断,得出正确答案。22.答案: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 P2O5+3H2O-  △   2H3PO4 ① 不能 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 C DE 铁 药品粉末部分变成红棕色,水上升至刻度1处解析:解:(1)激光笔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2)红磷燃烧产物与瓶底的热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磷酸(H3PO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3H2O-  △   2H3PO4。故填:P2O5+3H2O-  △   2H3PO4。(3)白磷燃烧,说明红磷燃烧后氧气有剩余,猜想①正确。故填:①。(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是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故填:不能;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5)在图2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DE段。故填:C;DE。 (6)兴趣小组分析对比曲线BC段和DE段,还得出了“不同物质燃烧,需要的氧气浓度不一样”的结论。同学们由此又联想到教师上课演示的一个实验,铁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故填:铁。(7)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铁锈,氧气消耗,压强减小,水面上升,一段时间经充分反应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药品粉末部分变成红棕色,水上升至刻度1处。故填:药品粉末部分变成红棕色,水上升至刻度1处。(1)激光笔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故填:使温度达到红磷、白磷的着火点。(2)加热条件下,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和水反应生成磷酸。(3)白磷燃烧,说明红磷燃烧后氧气有剩余。(4)课本上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是不能精确地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理由是红磷不能把装置中的氧气耗尽。(5)在图2中C点时红磷燃烧熄灭;白磷开始燃烧至燃烧结束对应的曲线为DE段。(6)铁在空气中不能点燃,但在氧气中能点燃并剧烈燃烧。(7)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红棕色铁锈。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3.答案:H2O2→MnO2H2O+O2 氧化铁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 反应前后氧化铁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解析:解:(猜想)H2O2在MnO2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H2O2→MnO2H2O+O2。故填:H2O2→MnO2H2O+O2。(实验验证)实验二:木条复燃,说明氧化铁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故填:氧化铁能够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g,说明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 故填:反应前后氧化铁质量不变。(反思评价)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反应前后氧化铁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故填:反应前后氧化铁化学性质是否改变。(拓展)通过对数据分析,能得出的结论: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故填:其它条件相同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其它条件相同时,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铁好。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利用催化剂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不同的催化剂,催化效果不同。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24.答案:(1)三;(2)1:2:1;(3)3:4;(4)9.6解析:解:(1)根据乳酸的化学式C3H6O3,则可知:乳酸是由碳、氢和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三;(2)根据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所以乳酸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3:6:3=1:2:1;故填:1:2:1;(3)根据根据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所以碳、氧的元素质量比是(12×3):(16×3)=3:4,故填:3:4;(4)18g乳酸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8g×16×312×3+1×6+16×3×100%=9.6g;故填:9.6.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4:45:32 页数:22
价格:¥3 大小:200.27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