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0-2021学年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0-2021学年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金石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12.0分)1.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萝卜风干B.凉水冻冰C.葡萄酿酒D.土豆切片2.我国淡水资源非常短缺,在生产和生活中应该(    )A.减少饮水量,以节约用水B.将生活用水、工厂废水直接排放到湖泊或海洋中C.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治水体污染D.减少植树造林面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3.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B.倾倒液体C.闻药品气味D.检查装置气密性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按质量计算空气中O2约占21%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一定要加催化剂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铁D.液态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5.镁元素一直被认为是更安全、更高效的电池原料,或将取代锂电池成新一代霸主,镁、锂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锂都属于金属元素B.镁原子的质子数为24C.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lgD.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 6.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干冰升华--分子的体积变大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C.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氢气能燃烧,氮气不能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7.医学上有一种叫做缺铜性卷毛综合症的疾病,这里的“铜”指的是(    )A.单质B.元素C.原子D.分子8.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了B.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C.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D.液氧和氧气都可以作助燃剂,是因为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9.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2Mg+O22MgOB.CH4+2O2CO2+2H2OC.H2CO3H2O+CO2↑D.CuSO4+2NaOH=Na2SO4+Cu(OH)2↓10.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1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过滤液体 C.给液体药品加热D.读出液体的体积12.将带火星的木条移近集气瓶口时,木条剧烈燃烧起来.对于这个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A.集气瓶中盛的是空气B.集气瓶中盛满了氧气C.集气瓶中盛有半瓶氧气D.不能确定集气瓶中是否盛满氧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13.学好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化学用语。(1)2个氯化氢分子______;(2)1个氧原子______;(3)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4)碳酸钠______;(5)标出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6)写出符号“2CH4”中数字“4”的含义______。14.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蔗糖是贮藏在某些植物(如糖、甜菜等)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______个原子构成。(3)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①锌元素被称为“智力之花”,该元素符号是______;②某种气体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占78%,表示出它的8个分子______。三、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5.某校化学实验室有足量氯酸钾、过氧化氢溶液和很少量高锰酸钾。现需要用这些药品制取多瓶氧气。(1)小明设计的方案是:步骤1:用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锰,实验流程如图所示:操作X是______,制取二氧化锰的目的是______。步骤2:在步骤1的基础上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所需氧气。在如图所示装置中,可选用的一组装置是______(填写序号)。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判断氧气已经集满的现象是______。(2)小红将高锰酸钾固体直接与适量氯酸钾固体混合加热,也制得了所需氧气。写出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若收集氨气,则收集装置只能用E,而不能用C或D.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6.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如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1)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_、玻璃棒;(2)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甲:纯净的NaOH乙:NaOH和______的混合物 丙:NaOH和Ca(OH)2的混合物【探究与实验】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填补上所缺内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猜想成立乙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不成立丙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______猜想成立【反思与评价】同学们认真研究实验流程,讨论后一致认为乙、丙两位同学的方案、现象和推理均为正确,甲同学设计的方案______(填写“严密”或“不严密”),理由是______.17.某一个X原子的相对质量为56,一个C-12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该原子所形成离子X3+的核外电子数为23。(1)该X原子质量(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2)该X原子的中子数。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解:A、萝卜风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凉水冻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土豆切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C。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萝卜风干、凉水冻冰、土豆切片都属于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C解析:解:A、不能通过减少饮水量来节约用水,故A错误;B、生活用水、工厂废水中含有有害物质,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故B错误;C、爱护水资源要求既要节约用水,又要防治水体污染,故C正确;D、植树造林既能改善环境质量,又能涵养水源,故D错误。故选:C。A、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来分析;B、根据造成水污染的原因来分析;C、根据爱护水资源的做法来分析;D、根据植树造林的意义来分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短缺以及如何节约淡水。既要防止和消除水体污染,又要节约用水,有利于解决水资源短缺。3.答案:D解析:解: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错;B、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瓶塞倒放在桌面上,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B错;C、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扇着闻,故C错; D、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D正确。故选:D。A、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考虑;B、根据倾倒液体的注意事项考虑;C、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考虑;D、根据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考虑。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4.答案:D解析:解: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O2约占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液态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A、按体积计算空气中O2约占21%;B、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催化剂;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液态氧可作火箭的助燃剂。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答案:A解析:解:A.镁、锂的元素名称偏旁为“金”字,所以都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B.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故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l,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D.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1结构,最外层有1个电子,故错误。故选:A。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答案:A 解析:解: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分子的体积不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是因为冰和水都由水分子构成,故选项解释正确。C、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D、氢气能燃烧,氮气不能燃烧,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答案:B解析:解:缺铜性卷毛综合症这里的“铜”是指元素,它是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与人体中。故选:B。由题意,缺铜性卷毛综合症这里的“铜”是指元素,存在与某些化合物中.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8.答案:C解析:解:A、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故选项解释正确。C、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D、液氧和氧气都可以作助燃剂,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答案:C 解析:解:A、2Mg+O22Mg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形式,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CH4+2O2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形式,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H2CO3H2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D、CuSO4+2NaOH=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C。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答案:C解析:解:A、空气中分离出的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氧气没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错误;B、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故B错误;C、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故C正确;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故D错误.故选C.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和空气的污染的知识分析判断.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和用途和空气的污染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11.答案:D解析: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口没有紧挨、瓶塞没有倒放、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试管没有倾斜、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2.答案:B解析:解:将带火星的木条移近集气瓶口时,若瓶内的气体是空气,木条不会剧烈燃烧起来.故A错;将带火星的木条移近集气瓶口,木条剧烈燃烧起来.说明氧气已经满了.故C错;只有氧气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瓶内的气体是氧气.故D错.故选B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不同于其他气体的根本特征.13.答案:2HCl O 3OH- Na2CO3 Fe+3(OH)3 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解析:解:(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2个氯化氢分子表示为2HCl,故答案为:2HCl ;(2)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1个氧原子表示为O,故答案为:O;(3)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3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3OH-,故答案为:3OH-;(4)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碳酸钠中钠+1价,碳酸根-2价,表示为Na2CO3,故答案为:Na2CO3;(5)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氢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故答案为:Fe+3(OH)3;(6)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号“2CH4”中数字“4”的含义是: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答案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化学符号周围的数字表示不同的意义: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个数;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几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元素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化学式书写的一般规律是:正前负后,然后利用十字交叉法书写。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式和离子符号的书写,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要加强练习,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答案:(1)元素;原子;分子;(2)3;45;(3)①Zn;②8N2。解析:解:(1)元素组成物质,故①是元素;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故②是原子,原子能构成分子,故③是分子,故填:元素;原子;分子;(2)C12H22O11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12+22+11=45个原子构成的,故填:3;45;(3)①锌元素的符号为Zn,故填:Zn;②氮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占78%,它的8个分子表示为8N2,故填:8N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化学符号的书写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5.答案:过滤 得到催化剂 AC或AD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 2KClO3-MnO2△2KCl+3O2↑ 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解析:解:(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锰的流程图,操作X是过滤;制取二氧化锰的目的是:得到催化剂;步骤2: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氧气的验满方法: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故答案为:步骤一:过滤;得到催化剂;步骤二:AC或AD;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2)如果用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2KClO3-MnO2△2KCl+3O2↑;(3)若收集氨气,则收集装置只能用E,而不能用C或D.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故答案为: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 (1)根据高锰酸钾制取二氧化锰的流程图,操作X是过滤;制取二氧化锰的目的是:得到催化剂;氧气的验满方法;(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3)若收集氨气,则收集装置只能用E,而不能用C或D.由此可知氨气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氨气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的验满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16.答案:漏斗;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Na2CO3;稀盐酸;出现白色沉淀;不严密;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解析:解:(1)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是过滤,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2)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故填: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猜想与假设】由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如果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如果碳酸钠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故填:碳酸钠;【活动与探究】乙:检验碳酸根离子存在方法:可以加入酸看是否有气体产生,故滴加足量的稀盐酸,如果无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中不含有碳酸钠,猜想不成立.故填:稀盐酸;丙: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碳酸钠溶液,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中含有氢氧化钙,猜想成立.故填:出现白色沉淀.【反思与评价】分析题目所示反应流程图,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但二者不一定恰好反应;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甲的实验设计不严密;故答案为:不严密;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答案为:(1)漏斗;(2)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猜想与假设】Na2CO3;【探究与实验】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乙 稀盐酸丙出现白色沉淀【反思与评价】不严密,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1)根据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方法考虑,结合过滤操作说出需要的仪器;(2)根据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考虑;【猜想与假设】根据判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时需要考虑反应物过量问题;【活动与探究】考虑检验碳酸根离子存在方法,进行分析;根据碳酸根离子与钙离子结合产生沉淀的实验现象来分析.【反思与评价】考虑纯碱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均显碱性,无论哪种物质过量,均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本题是一道结合实验流程图探究烧碱制备的实验探究题,考查了学生依据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全面,才能正确解答.17.答案:解:(1)由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X原子的相对质量为56,则 X原子质量=56×1.993×10-26kg×112≈9.3×10-26kg;答:X原子质量为9.3×10-26kg;(2)X3+的核外电子数为23,则其原子的电子数=质子数为=26,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56-26=30。答:X原子的中子数是30.解析:(1)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来计算;(2)利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来计算。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定义来计算相对原子质量,并熟悉原子中的数量关系来解答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化学
发布时间:2021-11-02 15:00:05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77.20 KB
文章作者:likeziyuan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