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南省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8

2/48

剩余4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华中师范大学琼中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法经》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编撰的,开中华法系之先河,但由于法典的制定还处于中华法系的启蒙时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人类早期法律文化的共同特点。根据现有文献,最早提到《法经》的史料是由《晋书·刑法志》记录下来的三国时期陈群、刘劭等人撰写的《魏律·序》,其中有“旧律因秦《法经》”这样的话。《晋书·刑法志》对《法经》有更加确切的说明:“是时(指魏明帝制定魏新律之前)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随后《唐律疏议》《唐六典》注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至明末,董说在其编著的《七国考》的《魏刑法》一篇中,引用了东汉桓谭《新论》中关于《法经》的一段论述,对《法经》作了更加详细的阐述。自此之后,战国时代李悝著《法经》,便被大多数学者认可。李悝师从子夏。子夏作为孔子的弟子,其思想核心主要是“重礼”和“博学”。李悝虽然跳出了子夏的儒家门墙,但还是继承了其师的“重礼”思想。如《法经》在废除世卿世禄的同时,却又正式确认了与封建等级相适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宣布“大夫之家有侯物”,是“逾制”,“自一以上者诛”,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此外,“丞相受金左右伏诛”,也是保护特权者的一项具体规定。按董说注云:“刑不上大夫,故诛左右。”以上种种无不反映了李悝在立法时思想深处受到的儒学羁绊。《法经》是身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改革的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法经》的内容有六篇,即《盗法》《贼法》《网(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的指导思想就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再结合《法经》在《杂律》中对于“逾制”等罪名的规定,可以看出《法经》反映了当时的贵族及新兴的封建士大夫加强、维护其地位的意志。古代法律规范体系并无科学的分类,体现在法典的体例上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实体法程序法不分。从现存有关《法经》的史料来看,《法经》的主要内容是以罪名为基础的刑法条文,但是也并不完全只是刑法,《唐律疏议》中说:“《囚法》今《断狱律》是也,《捕法》今《捕亡律》也。”可见《法经》中也有相当于刑事诉讼法的内容。而且《法经》把维护私有财产权的《盗法》立为首篇,其中就不可能不涉及到对某些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只不过一如我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以刑事手段来调整而已。《法经》继承了《周礼》及《尚书·吕刑》中的各种肉刑,如答、诛、膑、刖、宫等,还规定了大量的连坐刑,如夷族、夷乡等。另外,《法经》“重刑而轻罪”,规定“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群相居一日以上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以上表现,无疑使《法经》抹上了浓厚的暴力杀戮的色彩,散发出原始氏族征战与统治的血腥气息。48 虽然李悝在变法中提出了“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方针,并且在《法经》中演变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并为后来商鞅、韩非等法家代表人物奉为信条。但是这些“法治”措施击溃了奴隶制等级秩序,却又带来封建等级秩序,而封建社会仍是等级特权社会。法家的“法治”观最终仍是为“人治”服务,毫无民主性、平等性可言。(摘编自“百度百科·法经”)材料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定、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发展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编纂和颁行为契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新华社《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写在民法典通过之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法经》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编撰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既体现了法家重刑的思想,也继承了儒家重礼的思想。B.根据现有文献记载,特别是明末董说在《七国考》中对《法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李悝著《法经》”便被大多数学者认可。C.李悝变法改革的目的是“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主张“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盗法》排在《法经》之首即是印证。D.《法经》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但从“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的规定看,它仍是为“人治”服务的。2、下列对民法典编纂必要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法典的编纂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法律体系完善的标志性事件,象征着我国走向繁荣昌盛,文明进步。B.民法典的编纂有利于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C.民法典的编纂全面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使公民权力保护机制更加规范有效。48 D.民法典的编纂融合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法”“德”相融,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法经》“重刑而轻罪”观点的一项是()(3分)A.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罪卑一减;年六十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B.太子博戏则答;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C.上以无法使,下以无度行……故百事废,财物浊,而祸乱起。D.窥宫者膑,拾遗者刖。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5.与《法经》相比,民法典的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泥鳅    聂鑫森潭州木工厂加工的产品:家具、包装箱、枪托、纤维板、木屑板。所使用的原材料:杉、松、柏、樟、桐、柳、楠……湘江在工厂这里拐出一个大湾,岸上也没什么人家,十分幽静。白天人喧车吼,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剩下一个守排人,冷森森的。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但很少有醉的时候。别看他爱喝酒又没读过多少书,他很喜欢厂宣传科有一年给他家的对联:“笑陪一江风浪,独守几块木排。”“独”不假,“笑”亦真。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木排上有一个“人”字形的杉皮木棚,刮风落雨下雪时可供他坐或卧;天气好时星月交辉,他喜欢坐在木棚外,不时地喝口酒,其喜洋洋矣。刘泥鳅困了时,就到木棚里的地铺上眯一眯眼,天热是赤膊、短裤,天冷盖着被子也是短裤、赤膊。他头一落枕,鼾声便起,但只要木排上有细小的声响,他立刻就会醒。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木排上积雪很厚,反射出一片朦胧的雪光。刘泥鳅喝过几口酒后,钻进被子里酣睡。到凌晨三点钟时,他听见木棚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木棚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包抄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六个人,肯定是歹徒,企图在不声不响中,把他摁倒、上绑、口里塞上棉花,然后好偷窃贵重木材。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大喊:“抓贼啊!抓贼啊!”那几个人早已“踩点”,知道这是个僻静处,依旧向刘泥鳅逼近。刘泥鳅快速地退到木排边,警告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有本事的,跟我来!”说完,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为首的一个大汉一挥手,他们便急急地逃离木排,上岸去了。48 还有一年的一个秋夜,皓月当空。一个看似文静的小伙子拿着钓竿,到木排上垂钓。他坐在临江的木排边,远离木棚,旁若无人的样子。刘泥鳅知道,这个季节钓的是鳜鱼,春鳜肥秋鳜也肥。小伙子还从帆布袋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不时地小啜一口。酒香随风飘过来,刘泥鳅的喉结立马上下蠕动,心里说:“好酒!”他坐在木棚前,一直盯着那个小伙子,觉得是个有趣的人。到子夜时,小伙子还一无所获。他收拾好钓竿,拿着酒瓶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今夜鱼不赴钓,应嫌我是生人,且把酒倒入江中以做订交,明夜我再来。”他真的把酒瓶中所剩的酒倒入江水里,再把瓶子朝江中一扔。刘泥鳅觉得这“把酒酹滔滔”的场景很动人,何不邀这小伙子一谈?木棚里有酒,还有佐酒的炒花生米!他快步上前说明来意,小伙子先是推辞,然后才勉强应允。他们在木棚外相对而坐,摆上两个酒杯、一碟花生米。小伙子说:“这才叫萍水相逢哩,明晚我带酒菜来以做答谢。”刘泥鳅说:“你客气了,干!”“好,干!”彼此不问姓名和来历,只说闲话只喝酒。葫芦里可盛两斤酒,喝得快完时,小伙子有些醉意了,刘泥鳅却依旧清醒如常。天边现出淡微的曙色。小伙子说:“我该走了。”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了。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反正,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评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刘泥鳅年满六十岁,高高兴兴地退休了,又有新人接替了他的职位。两个孩子早已结婚生子。妻子比他小两岁,已在五十五岁时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安逸舒闲。只是天一落黑,无论阴、晴、雨、雪,刘泥鳅依旧腰系酒葫芦,准时出门。妻子问:“又到枫溪湾去?”“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节选自《小说月刊》)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排的活计虽然责任重大而且孤苦不堪但很轻松,所以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结婚四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立刻报了名。B.“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是因为没想到刘泥鳅会跳进冰冷的江水中躲过绑架,再加上之前听他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C.刘泥鳅与小伙子喝酒,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D.刘泥鳅经历的“这些事”从不对领导和同事说,也不对家人说,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48 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通过对贮木场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守排点的冷清偏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B.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典型细节,将一位普通的守排人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生动。C.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泥鳅,但对歹徒、小伙子、妻子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D.小说结尾部分写刘泥鳅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几笔,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6.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酒”的作用。(4分)7.假如刘泥鳅当选为“劳动模范”,请结合文本简述他当选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C.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D.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48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B.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意指前者。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D.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致力改革,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但是他的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B.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C.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D.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2)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14.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注】黄庭坚(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这两首诗是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阳楼时所作。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48 A. “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B. “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用语精当。C. “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湖中君山的空濛秀丽。D. 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写出了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16.这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一诗,刻画行人攀登蜀道动作小心、神情惶恐的句子是“       ,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3)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常常会想,长沙这座城市__________一本摊开着的书,湘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__________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努力去获悉它的每一个故事。努力去看清它的每一处美妙,努力去参悟它的每一点深意。我在这样__________的穿行中逐渐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获悉、无法看清、也无法参悟的。您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___________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长沙就是我的敬亭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犹然   字里行间    擢发难数   熟习B.犹然   古往今来    擢发难数   熟悉C.犹如   字里行间    不计其数   熟悉D.犹如   古往今来    不计其数   熟习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历史的尘土隐藏了它们。B.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历史的尘土所隐藏。48 C.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D.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最后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战略空间,它孕育着最神秘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种群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专属的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现象。因此,深渊,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长期以来,,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载人潜水器具备准确到达、精确观测、精细作业、可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研究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深海技术的综合载体,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海洋高技术的整体发展。2020年10月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创造了,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深潜的国家。在海试中,“奋斗者”号共8次抵达万米深的海底,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 ),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载人深潜装备领域的领军国家。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奋斗者”号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B.充分表明了“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C.“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D.“奋斗者”号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生会记者站邀请获省中学生中国象棋赛团体冠军的四位选手讨论下棋的体会。主持人问他们对棋子有无偏好。 甲选手说:“我擅用卒子和炮,偏爱卒子。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个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前进不后退,正因为这样,卒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 乙选手说:“能越过楚河汉界与对手较量的棋子我都喜欢;不喜欢士、象,只能守在自己阵营,做一些服务性、保护性工作,没有过河进攻的能力。” 丙选手说:“车、马的能力强。不过,车虽然厉害,但它横冲直撞,必然成为对方防范的重点,其作用反而被限制。这时擅用马的棋手就有优势,马不走寻常直道,它走斜线,总能够出其不意。” 丁选手说:“我不偏好哪类棋子,我可能是那种没有特点的选手。” 48 上述材料中的四位选手,哪位选手的回答最能触发你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年级10月月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法经》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编撰的,开中华法系之先河,但由于法典的制定还处于中华法系的启蒙时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人类早期法律文化的共同特点。根据现有文献,最早提到《法经》的史料是由《晋书·刑法志》记录下来的三国时期陈群、刘劭等人撰写的《魏律·序》,其中有“旧律因秦《法经》”这样的话。《晋书·刑法志》对《法经》有更加确切的说明:“是时(指魏明帝制定魏新律之前)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随后《唐律疏议》《唐六典》注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至明末,董说在其编著的《七国考》的《魏刑法》一篇中,引用了东汉桓谭《新论》中关于《法经》的一段论述,对《法经》作了更加详细的阐述。自此之后,战国时代李悝著《法经》,便被大多数学者认可。48 李悝师从子夏。子夏作为孔子的弟子,其思想核心主要是“重礼”和“博学”。李悝虽然跳出了子夏的儒家门墙,但还是继承了其师的“重礼”思想。如《法经》在废除世卿世禄的同时,却又正式确认了与封建等级相适应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宣布“大夫之家有侯物”,是“逾制”,“自一以上者诛”,表现了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此外,“丞相受金左右伏诛”,也是保护特权者的一项具体规定。按董说注云:“刑不上大夫,故诛左右。”以上种种无不反映了李悝在立法时思想深处受到的儒学羁绊。《法经》是身为法家代表人物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改革的措施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法经》的内容有六篇,即《盗法》《贼法》《网(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的指导思想就是“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再结合《法经》在《杂律》中对于“逾制”等罪名的规定,可以看出《法经》反映了当时的贵族及新兴的封建士大夫加强、维护其地位的意志。古代法律规范体系并无科学的分类,体现在法典的体例上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实体法程序法不分。从现存有关《法经》的史料来看,《法经》的主要内容是以罪名为基础的刑法条文,但是也并不完全只是刑法,《唐律疏议》中说:“《囚法》今《断狱律》是也,《捕法》今《捕亡律》也。”可见《法经》中也有相当于刑事诉讼法的内容。而且《法经》把维护私有财产权的《盗法》立为首篇,其中就不可能不涉及到对某些民事关系的法律调整,只不过一如我国古代法律的特点,是以刑事手段来调整而已。48 《法经》继承了《周礼》及《尚书·吕刑》中的各种肉刑,如答、诛、膑、刖、宫等,还规定了大量的连坐刑,如夷族、夷乡等。另外,《法经》“重刑而轻罪”,规定“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氏”“群相居一日以上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以上表现,无疑使《法经》抹上了浓厚的暴力杀戮的色彩,散发出原始氏族征战与统治的血腥气息。虽然李悝在变法中提出了“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方针,并且在《法经》中演变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并为后来商鞅、韩非等法家代表人物奉为信条。但是这些“法治”措施击溃了奴隶制等级秩序,却又带来封建等级秩序,而封建社会仍是等级特权社会。法家的“法治”观最终仍是为“人治”服务,毫无民主性、平等性可言。(摘编自“百度百科·法经”)材料二:这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标志性立法,对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48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民法典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各项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民商事活动提供了更为明确的行为规则和基本遵循,进一步健全了我国现代产权制度、合同制度等,充分调动民事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编纂民法典,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对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作出规定、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明确规定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和赔偿规则·······民法典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人民意愿,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加强了对公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形成更加规范有效的权利保护机制,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民法典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公序良俗、绿色发展等基本原则,实现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的融合,为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注入强大的道德力量。通过民法典的施行,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必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社会根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民法典的编纂和颁行为契机,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加完备的法治保障,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摘编自新华社《法治建设的里程碑-写在民法典通过之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48 A.《法经》是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编撰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既体现了法家重刑的思想,也继承了儒家重礼的思想。B.根据现有文献记载,特别是明末董说在《七国考》中对《法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后,“李悝著《法经》”便被大多数学者认可。C.李悝变法改革的目的是“使其君生无废事,死无遗忧”,主张“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盗法》排在《法经》之首即是印证。D.《法经》提出“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法治”原则,但从“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的规定看,它仍是为“人治”服务的。答案:C (“变法改革”扩大范围;“《盗法》排在《法经》之首即是印证”有误,印证的对象错。)2、下列对民法典编纂必要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法典的编纂作为全面依法治国、法律体系完善的标志性事件,象征着我国走向繁荣昌盛,文明进步。【编纂意义,并非必要性】B.民法典的编纂有利于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完善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力量。【经济发展的需求,必要性1】C.民法典的编纂全面回应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法治需求,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愿,使公民权力保护机制更加规范有效。【人民生活发展的需求。必要性2】48 D.民法典的编纂融合了中国传统优秀法律文化和现代民事法律规范,“法”“德”相融,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法德相融的需求。必要性3】答案:A 这是编纂法典的意义,并非必要性。B,经济发展的需求。C,人民生活发展的需求。D,法德相融的需求。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法经》“重刑而轻罪”观点的一项是()(3分)A.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罪卑一减;年六十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B.太子博戏则答;不止,则特笞;不止,则更立。C.上以无法使,下以无度行……故百事废,财物浊,而祸乱起。D.窥宫者膑,拾遗者刖。答案:D A为减刑,B体现太子犯法与民一视同仁,C强调法的重要性,D体现了法的暴力杀戮。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结构。(4分)48 答案: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开篇指出民法典的里程碑意义,接着从经济建设、民生福祉、社会风尚等不同角度分析其关系,最后照应开篇强化意义。(1点1分,共4分)5.与《法经》相比,民法典的进步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依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从立法目的来看:民法典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典,维护的是人民的权益;《法经》是维护特权阶层利益的。 ②从法典本身来看:民法典是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法经》体例上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实体法程序法不分。 ③从立法思想来看:民法典是为了以法治承载道德观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法经》则是法家重刑主义的思想,重刑而轻罪,有浓厚的暴力杀戮的色彩。(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共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刘泥鳅    聂鑫森48 潭州木工厂加工的产品:家具、包装箱、枪托、纤维板、木屑板。所使用的原材料:杉、松、柏、樟、桐、柳、楠……湘江在工厂这里拐出一个大湾,岸上也没什么人家,十分幽静。白天人喧车吼,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就只剩下一个守排人,冷森森的。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都低头不应。结婚四年并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蓦地站起来,大声说:“我去!”刘泥鳅自小就住在湘江边,身体壮,水性好,很喜欢喝烈酒,但很少有醉的时候。别看他爱喝酒又没读过多少书,他很喜欢厂宣传科有一年给他家的对联:“笑陪一江风浪,独守几块木排。”“独”不假,“笑”亦真。天一黑,他腰系一个盛酒的葫芦,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木排上。木排上有一个“人”字形的杉皮木棚,刮风落雨下雪时可供他坐或卧;天气好时星月交辉,他喜欢坐在木棚外,不时地喝口酒,其喜洋洋矣。刘泥鳅困了时,就到木棚里的地铺上眯一眯眼,天热是赤膊、短裤,天冷盖着被子也是短裤、赤膊。他头一落枕,鼾声便起,但只要木排上有细小的声响,他立刻就会醒。有一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木排上积雪很厚,反射出一片朦胧的雪光。刘泥鳅喝过几口酒后,钻进被子里酣睡。到凌晨三点钟时,他听见木棚外有细碎的脚步声,从木棚一头一尾两个方向包抄而来。他马上意识到,这是六个人,肯定是歹徒,企图在不声不响中,把他摁倒、上绑、口里塞上棉花,然后好偷窃贵重木材。他悄悄地灌下几口烈酒,短裤、赤膊蹿出被窝,再飞快地跳出木棚,大喊:“抓贼啊!抓贼啊!”48 那几个人早已“踩点”,知道这是个僻静处,依旧向刘泥鳅逼近。刘泥鳅快速地退到木排边,警告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有本事的,跟我来!”说完,他一个鲤鱼翻身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游到两丈开外,再停下来,原地踩水让身子向上昂出一截,一边大笑,一边大喊:“抓贼啊!抓盗木贼啊!”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为首的一个大汉一挥手,他们便急急地逃离木排,上岸去了。还有一年的一个秋夜,皓月当空。一个看似文静的小伙子拿着钓竿,到木排上垂钓。他坐在临江的木排边,远离木棚,旁若无人的样子。刘泥鳅知道,这个季节钓的是鳜鱼,春鳜肥秋鳜也肥。小伙子还从帆布袋里拿出一瓶“茅台”酒,不时地小啜一口。酒香随风飘过来,刘泥鳅的喉结立马上下蠕动,心里说:“好酒!”他坐在木棚前,一直盯着那个小伙子,觉得是个有趣的人。到子夜时,小伙子还一无所获。他收拾好钓竿,拿着酒瓶站起来,叹了口气,说:“今夜鱼不赴钓,应嫌我是生人,且把酒倒入江中以做订交,明夜我再来。”他真的把酒瓶中所剩的酒倒入江水里,再把瓶子朝江中一扔。刘泥鳅觉得这“把酒酹滔滔”的场景很动人,何不邀这小伙子一谈?木棚里有酒,还有佐酒的炒花生米!他快步上前说明来意,小伙子先是推辞,然后才勉强应允。他们在木棚外相对而坐,摆上两个酒杯、一碟花生米。小伙子说:“这才叫萍水相逢哩,明晚我带酒菜来以做答谢。”刘泥鳅说:“你客气了,干!”48 “好,干!”彼此不问姓名和来历,只说闲话只喝酒。葫芦里可盛两斤酒,喝得快完时,小伙子有些醉意了,刘泥鳅却依旧清醒如常。天边现出淡微的曙色。小伙子说:“我该走了。”刘泥鳅说:“且慢!我有句话要说,你的酒量不错,可我胜你一筹,不,是胜几筹,望以后好自为之。”小伙子跌跌撞撞地走了。这些事,刘泥鳅从不对领导和同事们说,也不对家人说,怕老婆和孩子担惊受怕。反正,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年年评劳模、评先进工作者,没有人会想起刘泥鳅!刘泥鳅年满六十岁,高高兴兴地退休了,又有新人接替了他的职位。两个孩子早已结婚生子。妻子比他小两岁,已在五十五岁时退休在家。日子过得平淡如水,安逸舒闲。只是天一落黑,无论阴、晴、雨、雪,刘泥鳅依旧腰系酒葫芦,准时出门。妻子问:“又到枫溪湾去?”“对,我到木排上去转一转,和现在的守排人聊聊天,喝几口酒,再回来安安心心睡觉,做一个好梦。”(节选自《小说月刊》)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48 A.守排的活计虽然责任重大而且孤苦不堪但很轻松,所以当年贮木场领导让大家主动报名时,结婚四年并且有了两个孩子的刘泥鳅立刻报了名。【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刘泥鳅是勇担重任,不是贪图轻松。】B.“歹徒先是愣住,接着是惊慌”,是因为没想到刘泥鳅会跳进冰冷的江水中躲过绑架,再加上之前听他说“今夜有雪光,我已看清你们的面目了”。【√】C.刘泥鳅与小伙子喝酒,是为了开解小伙子,让他不要因为没有钓到鱼而伤心,也为第二天的两人相约喝酒做好情节上的铺垫。【是为了告诫小伙子不要走邪道,小伙子也是为了盗取木材】D.刘泥鳅经历的“这些事”从不对领导和同事说,也不对家人说,是因为大家都认为是社会治安好,更是刘泥鳅运气好的缘故。【他不说是不想表功更不想家人担心)】答案:B(A守排的活计虽很轻松,但责任重且孤苦不堪,刘泥鳅是勇担重任,不是贪图轻松。C是为了告诫小伙子不要走邪道,小伙子也是为了盗取木材。D他不说是不想表功更不想家人担心)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通过对贮木场周围环境的描写,突出了守排点的冷清偏僻,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48 A.小说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典型细节,将一位普通的守排人形象刻画得丰满而生动。B.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泥鳅,但对歹徒、小伙子、妻子的形象也刻画得栩栩如生,有力地反衬了主人公形象。C.小说结尾部分写刘泥鳅和妻子的对话,寥寥几笔,意味深长,为丰富人物思想情感增添了精彩的一笔。答案:C(并不都是反衬)5.请简要分析小说中“酒”的作用。(4分)答案:①推动情节发展。交代了刘泥鳅水性好酒量大的特点,为后文两件事的情节做铺垫。②丰富人物形象。酒中有勇、酒中有谋的特点。(每点2分)6.假如刘泥鳅当选为“劳动模范”,请结合文本简述他当选的理由。(6分) 48 答案:①勇担重任。在大家都不愿做这份工作时,主动报名。②忠于职守。在他当守排人期间,没发生过偷盗木材的事故。③机智勇敢。与各路盗贼周旋斗争,智退盗贼。④不慕名利。有功劳不张扬,不被评优不抱怨,退休之后还关心木场安全。(每点2分,任意3点即可。共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而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核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会边陲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砦,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48 予民。又奏免府州商税,河外遂安。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迺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徙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许之。寻徙杭州,再迁户部侍郎,徙青州。会病甚,请颍州,未至而卒,年六十四。赠兵部尚书,谥文正。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论曰: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48 A.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B.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之/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倖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答案:C参考译文——到按察使出巡时,许多问题被检举出来,引起人心不悦。自从施任子嗣恩荫的减少,考绩升迁制度的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感不便。这样,诽谤范仲淹的言论就逐渐多起来,而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也传到了仁宗皇帝的耳里。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朋党,封建社会中官员们为压制、打击政敌,利用同门、同乡、同年等多种关系结成的利益集团。B.榷酤,汉以后政府所实行的酒专卖制度,也泛指一切管制酒业取得酒利的措施。文中意指前者。C.卒,死。《礼记》中对死的称谓等级有崩、薨、卒、不禄、死等,其中,“卒”指士大夫之死。唐代之后“卒”泛指死。D.论,评论。一般指史传文后面的评论性文字,主要是传记作者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评价和总结。48 答案:D(“对传主一生功业和优秀品格的总结”错,应是“功过是非的评论”)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仲淹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致力改革,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实现天下太平。但是他的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B.麟州遭到敌寇侵扰,范仲淹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C.范仲淹曾有多次调动,先后任邠州、邓州知州和给事中等职。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也愿意留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D.传记作者认为,北宋是一个不乏明君和贤臣的朝代,范仲淹就是贤臣中的代表,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答案:D(“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可与古人媲美”错,应是“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探究他想知道的事物之精神,可与古人媲美”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48 翻译——(1)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存问”“嗟悼”各1分,意思对2分)(2)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翻译——(范仲淹)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有客人到来决不大吃大喝。(“以”“重肉”各1分,意思对2分)因为——在14.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百姓给范仲淹画像立生祠的原因。(3分)答案——(1)孝顺简朴(2)乐善好施(3)治理地方崇尚忠厚,恩爱百姓【参考译文】48 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履冰的后人。当初,范仲淹因为触犯了吕夷简,被放逐在外多年,士大夫们各自坚持他们二人的是非曲直,互相指责对方是朋党。等陕西一带发生了军情,仁宗皇帝因为范仲淹众望所归,便开始提拔重用他。等到吕夷简罢官免职,朝廷召回范仲淹,依靠他来治理朝政,朝廷内外都希望他能建功立业。范仲淹自己也以治理天下为己任,裁抑侥幸,削减冗滥,考核审查官吏,日夜谋划断虑实现天下太平。但是他的改革措施没有能够逐渐推行,改革涉及面太大,评论的人认为无法实行。到按察使出巡时,许多问题被检举出来,引起人心不悦。自从施任子嗣恩荫的减少,考绩升迁制度的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感不便。这样,诽谤范仲淹的言论就逐渐多起来,而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也传到了仁宗皇帝的耳里。刚好遇到边境有军情,范仲淹就和枢察副使富弼巡视边防。这样,范仲淹被任命为河东、陕西宣抚使,赐给黄金百两,但范仲淹全部分赠给守边的将领。麟州新近遭到了敌寇的大肆侵扰,进言的人多数主张放弃麟州,范仲淹却整修旧要塞,招回流亡百姓三千多户,免除他们的赋税,废除当地官府对酒类的专控权,允许百姓卖酒。又上奏朝廷免除府州的商税,48 黄河以外的地区于是得以安定下来。范仲淹离开朝廷后,反对他的人更加激烈地攻击他,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自己也请求免除参知政事之职,于是朝廷任命他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安抚使、邠州知州。他任中书时所推行的政策,也就逐渐被废止了。范仲淹因患病请求担任邓州知州,被升为给事中。当调任荆南时,邓州百姓拦住使者请求留任范仲淹,范仲淹本人也愿意留在邓州,朝廷答应了这一要求。不久调往杭州,又一次升为户部侍郎,调往青州。这时恰巧范仲淹病情更加严重,他请求调任颍州,还没有到任就死在路上,终年六十四岁。朝廷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开始,范仲淹生病时,仁宗皇帝经常派人送药、慰问,病逝后,仁宗皇帝嗟叹哀悼很长时间。又派人去慰问其家人,埋葬后,仁宗皇帝亲自题写了墓碑,叫“褒贤之碑”。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敬,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也决不大吃大喝。妻儿的衣服和饭食,仅仅只能自己充饥、御寒。范仲淹对人好施予,在乡族中设置义庄,用以赡养族人。博爱善施,士大夫大多出自其门下,即使是小巷之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死的那天,四面八方凡是听到这一消息的,都替他叹惜。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所至之处都恩爱百姓,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都画上他的像在其生前就来祭祀他。等到他死时,羌部族的首领数百人,像失去父亲一样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评论说:自古有作为的明君,一定会有贤明的大臣辅佐他。宋朝有范仲淹这样的大臣,也是如此。范仲淹当初在家守孝期间,给宰相写信,尽情讨论国家大事,后来管理政事,完全实践了他说过的话。三国时,诸葛亮在草庐和刘备说了三分天下的谋略,后来用一生去实现当初的承诺。英雄豪杰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就是如此啊。范仲淹在朝堂执政,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天下人都知道,也相信他的坚毅品德和远大志向。范仲淹有能力承担他的责任,可以探究他想知道的,哪里比不上古人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注】黄庭坚(一)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瞿塘滟滪关。48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二)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注】这两首诗是诗人被贬四川多年后,遇赦返回家乡分宁(今江西修水)途中,行至岳阳楼时所作。参考翻译——其一:被远贬蛮荒之地历经万死,如今鬓发斑白,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获赦回归,活着走出瞿塘峡和滟预堆。今天还没有到江南地区就已经感到高兴,因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美丽的君山。其二:在风雨中一个人登楼凭栏远望,看到远处君山起伏好像十二个绾起来的发髻。可惜我今天的角度不好,没有正好对着湖水。要不然就可以在风雨中透过洞庭湖水如银山迭起的大浪看到青青的君山。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投荒”凸显了自然环境的艰险,“万死”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处境的艰难。“鬓毛斑”强调自己年事已高。B. 48 “未到江南先一笑”中的“江南”指代诗人的家乡,“先”表时序上在先,强化了情感,“笑”意蕴丰富,用语精当。A. “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绾结湘娥十二鬟”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了湖中君山的空濛秀丽。B. 第二首诗的后两句实写诗人在湖面上观赏君山的情景,写出了【想象】湖面浪峰滔天,青山相应,烟波浩渺的壮阔之景。答案——.D 第二首诗的后两句不是实写,是虚写,作者想像在湖风扑面白浪掀天的波心浪峰上,细细观赏君山的情景。16.这两首诗歌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答案:第一首表达的思想感情:①劫后重生的庆幸。“生入瞿塘滟滪关”,诗人为自己在历经磨难后能活着回来而感到庆幸。②遇赦归家的喜悦。“未到江南先一笑”,还没有到江南的家乡就已欣然一笑。③不畏磨难的豁达与洒脱。虽“投荒万死”,但仍然能“一笑”面对苦难;面对“满川风雨”,他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任答一点,有概括,有分析,3分。)48 第二首表达的思想感情:面对恶劣的政治形势、仕途不顺仍然意气风发、内心壮阔。“满川风雨”,隐指作者所处的恶劣的政治形势,“绾结湘娥十二鬟”,“银山堆里看青山”诗人还兴致勃勃地凭栏观赏湖山胜景,用极为壮丽的景观表现诗人开阔的胸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白《蜀道难》一诗,刻画行人攀登蜀道动作小心、神情惶恐的句子是“       ,       ”。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答案: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在古代诗文中,杜鹃是一种常见的意象。诗人但凡心中哀伤悲痛时,常常借它来表达情感,如“       ,       ”。 答案:①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②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③夜雨冈头食榛子 杜鹃口血老夫泪(李贺《老夫采玉歌》)48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我常常会想,长沙这座城市__________一本摊开着的书,湘江是它的书脊,南北两岸是它摊开的扉页。而行走的我,穿行在它的街巷中,就仿佛走在它的__________一样。我曾经想要努力去读懂它的每一行文字,努力去获悉它的每一个故事。努力去看清它的每一处美妙,努力去参悟它的每一点深意。我在这样__________的穿行中逐渐成长。成长起来的我深深地明白:有些东西你是无法读懂、无法获悉、无法看清、也无法参悟的。您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时光一层层地覆盖着它们,今生今世也无人知晓。所以,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与其他无关,也许只是因为这一次次的探寻,让它成为我最___________的面孔。古诗云,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长沙就是我的敬亭山。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犹然   字里行间    擢发难数   熟习B.犹然   古往今来    擢发难数   熟悉48 C.犹如   字里行间    不计其数   熟悉D.犹如   古往今来    不计其数   熟习答案:C犹如:如同。犹然:仍然;照旧。根据后文“湘江是它的书脊”等暗喻语境可知,“长沙这座城市”和“书”之间构成比喻关系,应选“犹如”。字里行间:字句中间;表空间。古往今来:从古代到现在;表时间。结合语境可知,此处意在阐明“我”和“书”(长沙)的关系,应选“字里行间”,以照应长沙的“街巷”。不计其数: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结合语境可知此处并没有罪行极多的意思,应选“不计其数”。熟悉:知道得清楚;了解,使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此处是对“面孔”修饰限定,应选“熟悉”。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历史的尘土隐藏了它们。B.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历史的尘土所隐藏。48 C.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D.你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尤其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原句——您知道的永远只是表面,而隐藏在深处的东西,甚至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它们多半就终身地隐藏了,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思考什么语病?19.答案:D根据语境“隐藏在深处的东西”和“与人的命运相关的故事”之间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甚至”强调突出的事例,“尤其”表示更进一步,此处应用“尤其”。“终身地隐藏了”与“被隐藏在历史的尘土之下”有违表达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此处也应是主动而非被动。)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答案:构成:48 都以“努力去”开头造句,“读懂”“获悉”“看清”和“参悟”四个动词分别跟后面的词语构成动宾短语,四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句式统一;(1分)另外,四句从不同层面来表达“探寻”这一行为,语意密切相关。(1分)效果:这组排比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语气一贯、节奏感强;(1分)在内容上,这一组排比句既为下文回答“为什么喜欢长沙这座城市”做了铺垫(1分)又抒发了作者不断探寻长沙文化的执着精神.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长沙城的认知有一个逐步深刻的过程。(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深渊(水深超过6000米)是地球最后的秘境,是尚未被充分认识的战略空间,它孕育着最神秘的生态系统,包括微生物、宏生物种群和特殊的生态环境以及其专属的物理海洋、地球化学现象。因此,深渊,对人类揭示生命的起源、进化以及研究生物对特殊环境的适应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科学意义。长期以来,,人类对深渊生命、环境和地质形成过程的了解极其匮乏。载人潜水器具备准确到达、精确观测、精细作业、可让科学家身临其境地进行科学研究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人类认知、探索、开发海洋的有效工具。近一个世纪以来,作为深海技术的综合载体,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和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海洋高技术的整体发展。48 2020年10月27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首次突破万米深度,11月10日成功坐底10909米,创造了,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万米深潜的国家。在海试中,“奋斗者”号共8次抵达万米深的海底,在多种类科考样品的采集及多次目标搜寻、布放回收作业中展现的作业能力,(? ),标志着我国已成为载人深潜装备领域的领军国家。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奋斗者”号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B.充分表明了“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C.“奋斗者”号在万米级深度充分表明了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D.“奋斗者”号充分表明了在万米级深度所拥有的综合技术实力答案:B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由于深渊探测技术条件的限制48 中国载人深潜新的深度纪录每句2分,意思接近即可)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生会记者站邀请获省中学生中国象棋赛团体冠军的四位选手讨论下棋的体会。主持人问他们对棋子有无偏好。 甲选手说:“我擅用卒子和炮,偏爱卒子。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个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前进不后退,正因为这样,卒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 乙选手说:“能越过楚河汉界与对手较量的棋子我都喜欢;不喜欢士、象,只能守在自己阵营,做一些服务性、保护性工作,没有过河进攻的能力。” 丙选手说:“车、马的能力强。不过,车虽然厉害,但它横冲直撞,必然成为对方防范的重点,其作用反而被限制。这时擅用马的棋手就有优势,马不走寻常直道,它走斜线,总能够出其不意。” 丁选手说:“我不偏好哪类棋子,我可能是那种没有特点的选手。” 上述材料中的四位选手,哪位选手的回答最能触发你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48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建议:切题立意: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要一往无前③敢于亮剑,绝不龟缩④另辟蹊径,出其不意(不走寻常路)⑤平常之人同样可以不平庸【原题】(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学生会记者站邀请获省中学生中国象棋赛团体冠军的四位选手讨论下棋的体会。主持人问他们对棋子有无偏好。 甲选手说:“我擅用卒子和炮,偏爱卒子。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个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前进不后退,正因为这样,卒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 乙选手说:“能越过楚河汉界与对手较量的棋子我都喜欢;不喜欢士、象,只能守在自己阵营,做一些服务性、保护性工作,没有过河进攻的能力。” 48 丙选手说:“车、马的能力强。不过,车虽然厉害,但它横冲直撞,必然成为对方防范的重点,其作用反而被限制。这时擅用马的棋手就有优势,马不走寻常直道,它走斜线,总能够出其不意。” 丁选手说:“我不偏好哪类棋子,我可能是那种没有特点的选手。” 上述材料中的四位选手,哪位选手的回答最能触发你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一、确定语境环境——学生会记者站邀请获省中学生中国象棋赛团体冠军的四位选手讨论下棋的体会。主持人问他们对棋子有无偏好。 二、确定写作要求写作内涵指向——上述材料中的四位选手,哪位选手的回答最能触发你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 写作形式要求48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三、四则材料共性甲——卒子和炮乙——能越过楚河汉界和守在自己阵营丙——车和马丁——不偏好,没有特点——全面,真的没有特点吗?辩证思维——找准材料中对象之间的关系,对接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从对棋子的喜好,由此及彼,思考“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体现新时代青年的思考”四、四选一——定写作整体方向和内容研材料一——甲选手甲选手说:“我擅用卒子和炮,偏爱卒子。炮威力大,但要借助另一个棋子做炮架才能吃掉对方;卒子不起眼,一步一步往前拱,只前进不后退,正因为这样,卒子往往能发挥更大作用。” 48 立意参考:整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分解:炮【逆向思维】——君子善假于物,借力发展是一种智慧;卒【顺向思维】——脚踏实地,专注向前,绝不退缩研材料二——乙选手乙选手说:“能越过楚河汉界与对手较量的棋子我都喜欢;不喜欢士、象,只能守在自己阵营,做一些服务性、保护性工作,没有过河进攻的能力。”立意参考:整体性——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材料情感导向——敢于亮剑,绝不龟缩;敢于亮剑才是王道;分解立意——越过楚河汉界——在竞争中发展;敢于战斗,不畏惧敢闯敢为守在阵营(逆向思维)——守住阵营是为了更好的战斗;稳住阵脚才能更好的前进48 研材料三——丙选手丙选手说:“车、马的能力强。不过,车虽然厉害,但它横冲直撞,必然成为对方防范的重点,其作用反而被限制。这时擅用马的棋手就有优势,马不走寻常直道,它走斜线,总能够出其不意。” 立意参考:整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分解:车——敢闯敢冲,凌厉无比,但容易被反制;立意为既要敢闯敢为,也要通盘考虑,游刃有余。马——不走寻常路,出奇制胜;创新思维,不因循守旧才能更好的发展自我;研材料四——丁选手丁选手说:“我不偏好哪类棋子,我可能是那种没有特点的选手。” 整体——1.不感情用事,更能出类拔萃;2.着眼所有,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3.看似平常但绝不平庸48 4.博爱,更能赢得未来;5.一个也不轻视是制胜的法宝审题建议:切题立意: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要一往无前③敢于亮剑,绝不龟缩④另辟蹊径,出其不意(不走寻常路)⑤平常之人同样可以不平庸【考试现场】48 【作文指导,仅供参考】掌握“三个标准”,强化三种意识。标准一:良种法则,立意至上—作文有灵魂种植庄稼,选种很重要,因为种植者非常关注作物的质量,即农产品的可口与美味,否则就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大家关注的也是考生们能否写出文采和思想兼美的作文。因此,作文的审题立意很重要。审题失误,也就直接导致立意的偏向。立意审题立意三原则48 (1)整体性原则,即审题立意时必须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所给材料的意旨。忌据材料局部“断章取义”立意作文。(2)筛选性原则,即命题人所给的材料有几个不同的审题立意角度,在写作时,要对不同角度的立意进行筛选,选取自己占有材料丰富、见解新颖深刻的立意角度去写。(3)创新性原则,即立意要有独到新颖之处,要有不同于一般考生的见解,避开“大众化”,选取新视角,开拓新思维,发表新见解。但创新不可脱离原材料,观点要能自圆其说,否则,立意就偏离题意了。标准二,高产法则,内容为王—作文有内涵农夫种植庄稼,当然要关心收成,期盼春华秋实大丰收,即农产品的数量。例如,农夫希望种植的果树结果要多,种植的水稻稻穗是沉甸甸的。这些是作物的生态规律,同样也是高考作文的存在规律。平常作文时选择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实际、体现核心素养的材料进行训练,最为现实。怎样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一般要做到以下四点:按要求完成任务。如“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三至六个任务指令。完善文章的架构。如议论文的“三三四”结构。48 论证方法多元化。如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记住,写议论文务必要正反对比论证。论据种类多样性。如,典型事例可以突破时空,兼顾古今中外。标准三,品种法则,特色鲜明—作文有个性生物世界遵循优胜劣汰法则,故而选择品种很重要。而缺乏生命力的高考作文,千篇一律的老面孔作文也照样不受欢迎,有个性的优秀作文却十分受青睐。只有彰显了“我”的个性,才能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让人感到亲切自然。必须要强化三种意识意识一,扣题意识——永远忠于题意高考作文非常強调扣题,偏离题意是作文之大忌,作文备考务必要强调扣题意识。因此,写作前的审题很重要。怎样审题才能紧扣题意不偏题?何为扣题?扣题就是在作文时扣住题意的要求来进行写作。扣题的基本途径有两种:一是隐性扣题,即紧扣材料题旨立意,作文内容与作文材料要有本质的联系和高度的契合。二是显性扣题48 ,即在作文内容中反复出现作文材料里的关键词,或者在作文的标题、开头、主体段落、结尾等处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点题。采用三问递进审题法,可以让材料作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问材料内容,即材料是什么?二问产生原因,即为什么会这样?三问材料寓意,即明确材料隐含的道理,确定作文的立意方向。意识二,任务意识——完成驱动任务例如,近年来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都有很明確的任务指令。最基本的任务:一是找出作文的“中心语”,围绕中心语写作;二是自己对“中心语”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三是交流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例如2020年全国卷的三个基本任务指令有:一是从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选择一人;二是谈谈自己对所选择的人有何感触;三是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写作。如果这三个基本任务指令都没有完成,是不合要求的,作文的内容也不会丰富。2021年的全国甲卷的“可为与有为”,如果在写作时只突出其中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就没有完成作文任务。48 意识三,文体意识——写什么像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绝不希望“种瓜得豆”的,这是人们的一种期盼,也是自然的一种生态法则。高考作文设置的情境作文、交际性写作等都离不开特定的作文载体——文体。如2019年全国卷的发言稿、演讲稿、书信、慰问信、观后感等,2020年还出现了主持词。应用文写作最大的特点是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有的考生注重内容而忽视了形式,例如分不清慰问信与发言稿的区别,不明白演讲稿与倡议书的差异等。但从2021年的八套作文试题中不再规定文体来看,应用文体写作已经淡化。其实“文体自选”始终是主流,因为它在广泛使用不同文体之余,也依然可以运用应用文体作文的。之所以不再规定文体,意在给考生更多的选择余地。作文备考时我们可以训练“一文多体”或者“一体多文”,也就是说,在写好了议论文之后,我们也可以将此文改写为书信、演讲稿等,内容不变,只是文章的头尾稍微改动一下即可。也可以把书信、发言稿等改写成议论文等。48 审题建议:切题立意: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②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要一往无前③敢于亮剑,绝不龟缩④另辟蹊径,出其不意(不走寻常路)⑤平常之人同样可以不平庸4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10-15 21:29:09 页数:48
价格:¥3 大小:70.33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