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8
2
/18
剩余16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新教材)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备考金卷历史(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成书不早于西周的《周易》中记载“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学者认为其中的“鬼方”为“远方”。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学者认识到高宗是商王武丁,“鬼方”为当时的一个部落。这表明()A.商王依赖征伐维护统一B.《周易》的记载不符合事实C.商朝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运用新史料可推动历史研究【答案】D【解析】根据“随着甲骨文的出土,学者认识到高宗是商王武丁,‘鬼方’为当时的一个部落”可得出,随着甲骨文的出土,人们对于商代的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故反映出运用新史料可推动历史研究,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维护统一,排除A;材料只涉及到《周易》的记载,并没有论证其是否符合史实,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排除C。2.史载,秦代诸多大事,如更名号,议帝号,设郡县等,都是由以丞相为首的高级官僚机构参与朝议决定的。这说明,在秦朝() A.至高无上的皇权已受到威胁B.行政中枢的运作不受皇权的干预C.重大事件皆由丞相参与决议D.丞相是皇权之下各种事务的总领【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都是由以丞相为首的高级官僚机构参与朝议决定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是皇权之下各种事务的总领,所以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皇权受到威胁,所以A错误;秦朝皇权至高无上,“行政中枢的运作不受皇权的干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所以B错误;“重大事件皆由丞相参与决议”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所以C错误。3.秦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九卿具体执行,九卿如奉常《管宗庙礼仪》、郎中令(管宫警卫)廷尉(管司法审判)宗正(管宗室事务)治粟内史(管财政税收)等;而唐代中央政府行政工作由六部具体执行,分为吏、兵、刑、户、礼、工六部。下列关于唐代制度与秦代制度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A.秦代把行政工作分为九类,比唐代的六类更加严密B.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C.唐代的六部制相比秦代的九卿制强化了中央集权D.从九卿到六部,反映的是儒家思想对政治的影响加深【答案】B【解析】A秦代九卿并非具体九类,而是一个泛指,A错误;根据秦代“奉常(管宗庙礼仪)”“宗正(管宗室事务)”反映秦代一些官职是专为皇室而设立的,唐代六部是处理全国行政事务的部门,不再有专门为皇室设立的官职,说明唐代基本革除了秦代残留的贵族政治残余,B正确;九卿、六部都属于中央机构的调整,反映的是强化君主专制的问题,C错误;D材料无法体现。4.明末清初黄宗羲提出“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成了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而近代西方的英国是典型的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特别是代表民意的下院有“至尊议会”称。二者()A.都反专制限君权B.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都否定封建制度D.都推动当时民主政治发展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明末清初中国还没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推动民主政治发展都无从谈起,故B、D错误。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不是否定封建制度,C错误。根据题意“学校成了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及君主立宪制下君权受到限制可知反专制限君权为两者共同点。故选A。5.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指的是()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光荣革命后英国国家的权力由国王转移到了议会,成为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转折点,故选B;《权利法案》是限制了国王权力,而没有结束国王权力,排除A;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议会和国王之间并不是实现了平衡,排除C;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是在18世纪中叶,排除D。6.1689年,英国议会“有意识地把王冠连同拟好的权利宣言一起呈现给威廉和玛丽”,登基的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君主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下议院是国家的权力中心C.代议制政治体制的形成D.英国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689年……登基的新誓词规定威廉和玛丽‘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并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的内容。《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家权力由英王权力至高无上变为议会权力至高无上,英国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故D项正确;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刚刚形成,英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并非统而不治,故A项错误;从1689年到1842年,英国被称为贵族政治时代,此时的权力中心在上院,不在下院,故B项错误;英国号称代议制之母,其代议制体制早在封建时代就已经形成,故C项错误。7.毛泽东主义决不只是苏维埃战略的创新版,也不是正统列宁主义的范例,而是一种为适应中国20到30年代之军事政治国情而作出的原创性思想。此评价主要是基于毛泽东()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B.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作用C.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D.为新中国成立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答案】A【解析】根据“而是一种为适应中国20到30年代之军事政治国情而作出的原创性思想。”可得出其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即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A项正确;B、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8.1956年2月,《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不要轻易改变原有的生产和经营制度》、《慎重地改造城市小商店》、《慎重地从经济上逐步改组公私合营企业》等社论。这些社论旨在()A.肯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强调平稳推进工商业改造C.重申“一五”计划的意义D.宣传国民经济恢复的成就【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改造城市小商店”“改组公私合营企业”可以看出,社论讨论的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从“慎重地”可以看出,社论认为工商业改造应 当稳步推进。故答案为B项。当时社会主义改造尚未结束,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五”计划,排除C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经完成,排除D项。9.1953年6月,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据此可知,毛泽东认为()A.开展“文化大革命”刻不容缓B.应集中力量推进社会主义改造C.过渡时期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D.须将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武装斗争上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6月;我们现在的革命斗争……让资本主义绝种”,可知当时处于社会主义改造前夕,毛泽所说的“革命斗争”即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根据材料“过渡时期充满着矛盾和斗争,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的时期……甚至比过去的武装斗争还要深刻”,可知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艰巨,应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改造,选B项。文革是1966年发动的,故排除A项。根据时间根据材料“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时间让资本主义绝种”,可知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本质上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属于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故排除C项。当时已经是向社会主义过渡了,主要是从事建设了,而不是从事武装斗争了,故排除D项。10.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郡望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后期陇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韦氏053范阳卢氏097荥阳郑氏065 彭城刘氏103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士族子弟科举入世的比例在降低,故B项错误;C、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士族子弟的比例减少,说明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故A项正确。11.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士子考试“须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到“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说明资格限制放宽了,反映了人才选拔渐趋开放。故答案为D项。A项不符合材料“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宗法关系仍受重视,排除;C项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表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排除。12.《宋史·选举志》记载宋初规定“食禄之家有登弟者,礼部具姓名以闻,令复试之。”对寒士参加考试,朝廷则大开绿灯:一方面予以经济补助,另一方面扩大取士名额。这些措施()A.彻底打击了门阀贵族势力B.不利于朝廷选拔优秀人才C.扩大了北宋政权统治基础D.违背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答案】C【解析】北宋政府对官宦子弟“登弟者”进行复试;对寒士参加考试,不但予以经济补助,还扩大取士名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调动了贫寒子弟参 加科举考试的积极性,大大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人数,从而扩大了北宋政权统治基础,故C正确;“彻底打击了”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这些举措有利于朝廷选拔优秀人才,故B错误;这体现了考试的公平性原则,故D错误。13.1983年美国联邦人事总署署长艾伦.坎贝尔教授来华讲学时曾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讲授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深感惊讶。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这是因为()A.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B.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C.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丞相制度D.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秘密建储制【答案】A【解析】由材料“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此处的文官制度对应中国古代科举制,可见西方文官制度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地方管理问题,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丞相制度问题,故C不符合题意;清朝皇帝的传位制度实行一种秘密的建储制度,材料没有涉及秘密建储制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14.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文官法》,规定在文官制度中实行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并对试用制度、严禁考试作弊作出规定,以保证功绩制的贯彻执行。据此可知这一法案的最大成果是()A.打破了政党分肥格局,确立了平等原则B.使美国文官制走向成熟C.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D.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答案】B【解析】《彭德尔顿文官法》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了文官制度实行功绩制,而且制定了相应的规定以保障功绩制的执行,意味着文官制度在美国进一步走向成熟,B正确;题干只提及《彭德尔顿文官法》确立了功绩制,并未提出这一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排除A;功绩制以择优录用和考核晋升为基础,其并不能直 接提升行政效率,排除C;文官制度有助于政策的延续,但不能起到维护联邦统一的作用,排除D。15.1883年,美国国会颁布的《彭德尔顿法》通过了采纳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使美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自此,联邦政府通过考试录用的职位和公务人员大幅度上升。美国文官制度的出现()A.影响了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B.平衡了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C.改变了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文官制度。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官制度确立了竞争考试、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的原则,这有利于提高文官队伍的素质,提高政务水平,保持文官队伍的稳定,保证政策的连续性,适应了工业发展对专业化文官队伍的需求,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美国文官制度的原则是政治中立,并不影响联邦政府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原则;B选项错误,美国文官制度的原则是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不能平衡各个政治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C选项错误,美国文官制度确定了职务常任和政治中立原则,并未改变两党政治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6.以下是“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中学堂课程及课时统计表”,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是()课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理化植物动物图画体操合计课时545193611112088410177A.教育出现近代化趋势B.殖民地教育特征明显C.传统教育仍占主导地位D.近代教育已取代传统教育【答案】A 【解析】从课程分类来看,既有中国儒家经学,也有西方自然科学等课程;从课时分布来看,儒学与西学课时比例差别不大,由此可知,A项正确;B项错误,中国并非殖民地;C项错误,与材料信息明显不符;D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并行的局面。17.关于当代中国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表述,下列正确的是()①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③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④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实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且公务员制度的实行,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因此①②③④正确,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18.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其中一条规定重要职位的“公务员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剥夺了共产党参政议政的权力B.调动了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C.有利于政府选拔人才参与政治D.加强了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答案】D【解析】南京政府的公务员可以由国民党长官随时介绍入党使之成为国民党员,这明显有利于国民党对政府的控制,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介绍政府公务员加入国民党,没有涉及剥夺共产党权力的信息,排除A;将政府公务员介绍加入国民党不一定就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和人才选拔参与政治无关,政府公务员本身就是在参与政治活动,排除B、C。19.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 A.推行礼法并用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D.强化法制体系【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汉代法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律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20.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A.独尊儒术已成定势B.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C.文官阶层主导立法D.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答案】B【解析】《春秋》中的事例、长孙无忌用的经、义均体现了儒学理念,而这些事例、经、义却具有和法律等同的效力,反映的本质问题只能是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仁政思想”,排除D。21.有学者研究西方法律制度发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陪审团审判到刑事诉讼确立了诸多原则,如法官独立和中立的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不告不理原则等。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在于()A.维护公民权利B.坚持权力制衡C.遵循法律程序D.保护私有财产【答案】A【解析】法官中立是指在诉讼中,法官应当不偏不倚地对待双方当事人,给予各方主体以同等的对待,最终保证各方主体诉讼权利的平等,而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不告不理原则指的是对未经起诉的事情法院不予受理的诉讼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目标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A项正确;近代西方国家在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法律程序是维护公民权利的手段,不是核心目标,排除C项;刑事诉讼案例不一定都涉及私有财产,而且财产权只是公民权之一,排除D项。22.古罗马的诉讼由法律所确定的执法官负责审查诉讼行为的合法性和确定适用的诉讼程序,由当事人选择的审判员负责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这一制度() A.简化了案件的诉讼程序B.维护了审判量刑的合理化C.利于避免司法权过于集中D.杜绝了法官的贪污腐败行为【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古代罗马实行执法官同审判员相分离的制度,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司法权过于集中,C项正确;案件的诉讼程序会因此增多,A项错误;审判量刑的合理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B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2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据此可知我国()时间进程1954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62年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取得实际成果1979年制定一部完善民法典的条件尚不具备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正是到来A.法制建设逐渐体系化、完备化B.依法治国逐渐成为国家意识C.法制建设在曲折发展中逐步完善D.新时期法制建设逐渐走向正规【答案】C【解析】从表格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形成过程漫长曲折,说明我国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发展完善,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制建设的体系化、依法治国,排除A、B;材料无法体现法治建设是否逐渐走向正规,排除D。 24.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这体现的是()A.人民民主原则B.依法治国原则C.分权制衡原则D.社会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由材料“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知,任何个人、团体或者组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体现了以法治国的原则,故选B;材料并未强调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无法体现人民民主原则,排除A;材料未就政府的组织架构进行描述,无法体现分权制衡原则,排除C;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强调法制的重要性,故报告中的内容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D。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4小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25.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和管理等制度的革薪,其直接结果是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促使不断创造新的知识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财富源源不断的涌现,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数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材料二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均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 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摘自《1787年宪法》材料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光荣革命至19世纪中期的具体事例说明英国是怎样进行政治制度创新的?(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进步之处。(8分)(3)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相比是机械模仿还是超越?说明你的理由。(2分)【答案】(1)制度创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早期,实行责任内阁制;1832年议会改革,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6分)(2)进步之处:联邦制,既加强中央集权,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三权分立制,有效防止专制与独裁;规定选举制,体现一定的民主性;建立共和政体。(8分)(3)模仿。理由是《临时约法》模仿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共和政体。(2分)超越。理由是美国宪法把妇女排除在公民之外,而《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美国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烙印,而《临时约法》提出民族平等。(2分)【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君主立宪制;18世纪早期,沃波尔财政大臣第一次组织内阁,标志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扩大资产阶级参政范围,进一步完善君主立宪制,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这既加强中央集权,又发挥地方的积极性;1787年宪法中规定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三权分立所强调的的权力制约与平衡有效防止专制与独裁;同时1787年宪法中规定的选举制,体现一定的民主性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采取了三权分立制度,规定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从这层面上可以说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模仿了美国1787年宪法;但美国宪法把妇女排除在公民之外,而《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美国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烙印,而《临时约法》提出民族平等,从这意义上说中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超越了美国1787年宪法,结合所学知识通过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1787年宪法的角度分析回答。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摘自《礼记》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摘自《通典》材料四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设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西汉、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和主要标准。(6分)(2)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朝创立新的选官制度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答案】(1)西周,选官制度:世官制(或世卿世禄制);标准:血缘。汉代,选官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魏晋,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标准:家世(门第)。(2)原因:门阀士族衰落。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趋势:选拔范围渐趋广泛;选拔方式渐趋公开、公平。【解析】(1)选官制度和标准:根据材料“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可知,西周选官制度是世官制(或世卿世禄制),其标准是血缘;根据材料“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可知,汉代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其标准是德行;根据材料“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可知,魏晋时期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期主要标准是家世(门第)。(2)原因:根据材料“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废除”可得出门阀士族衰落。影响:根据材料“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荐,按科应试”可知,扩大了统治基础;根据材料“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可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将选官用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3)趋势:根据材料重视涉及的选官标准变化来看,从血缘、德行到门第再到才学,可见其选拔范围渐趋广泛;从选拔官员的程序来看,选拔方式渐趋公开、公平。27.阅读下列两则材料,据此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位列晚清“四大奇案”之首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原本是一起影响甚微的地方冤案,情节与《水浒传》中潘金莲毒死丈夫武大郎极为相似。当《申报》偶然将这则奇闻异事登载出来时,恐怕所有人都不会想到,它会发展为一桩社会关注度极高且惊动京师的大案,最终在慈禧太后直接过问下,经过刑部重新会审,冤案得以昭雪。而后更是通过新闻报道,文人笔记乃至电影电视剧的各种记载与改编,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故事。材料二德雷福斯案(犹太人德雷福斯,见习上尉军官,被法国陆军总参谋部诬陷为私通德国的间谍,被以叛国罪判处无期徒刑,革除公职,终身流放大西洋中的“魔鬼岛”),这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冤案。由于案件本身的艰难性与复杂性而激起了广泛的社会冲突。而该案的平反却有十足的“现代性”,除了其家人不断上访外,议会政治和现代媒体的深度介入,都让这个案件在社会上得到了持久而深入的讨论,使制造冤案的成本无限升高,最终得以昭雪,法国陆军总参谋部也因此一度声名狼藉。(1)根据材料一,分析冤案发生及得以平反的原因。(6分)(2)德雷福斯案对比杨乃武案得以昭雪的深层原因有哪些?(4分)(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分析现代传播媒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分)【答案】(1)爆发原因:第一:杨乃武不拘小节的个性特征第二:封建儒家礼教对女性人性的束缚第三:封建官衙的假公济私第四:封建国民的劣根性平反原因:第一:报刊的宣传强化了舆论的监督第二:江南士绅阶层力量的壮大第三:统治阶层内部势力的争夺第四:嫌犯家属的不懈努力备注:两小问,只要分别答对其中的任意3点即可酌情给分。(2)原因:第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实现了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第二“现代媒体的深度介入,扩大了公民的知情权,强化了舆论的力量对权力运作的影响力。(3)作用:传递信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民智、舆论导向、关注时局等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报刊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冤案发生的原因,要结合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了解,可以从杨乃武的个性特征、封建儒家礼教、封建官衙的官官相卫及封建国民的劣根性作答。而平反的原因则可从报刊的舆论监督、江南士绅阶层的争取、统治阶层内部势力的争夺和嫌犯家属的努力归纳。(2)本题考查西方现代报刊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来看,德雷福斯案的平反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比较完善,另一个是西方报刊比较发达。(3)本题考查近代报刊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小。结合所学,近代报刊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作答为:传递信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民智、舆论导向、关注时局等等。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摘编自何光明《政治妥协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为例》阅读上述材料,根据材料中的观点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代史史实进行简要说明。(要求∶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有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论题: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说明: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构建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英国在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与王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充满了斗争和争论,最终通过政治妥协而产生。这部宪法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相互妥协的结果,确立联邦体制和共和政体,并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法国在百年动荡后,经过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相互妥协,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都很大,正是保皇派与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这部宪法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制度也得以稳定。总之,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构建过程中,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解析】论述:首先,根据题目要求,阅读材料,从中获取信息,确定一个论题,如在阅读材料中对政治民主化的解释后,依据“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可得出论题“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确定具体论题后,利用所学世界近代史史实,展开简要说明,如用“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法国百年共和之路等,说明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构建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然后在论述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即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构建过程中,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整个解题过程,注意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言之有理,表述清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A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备考B卷(带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08 09:55:44
页数:18
价格:¥3
大小:43.8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