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西南四省名校2022届高三历史9月第一次大联考试题(带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绝密★启用前2022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文综历史本试题卷共16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周礼.地官●族师》中有“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埋葬"的记载。这表明周代A.基层管理蕴含连带责任机制B.礼法并施且赏罚分明C.村社行政管理体系严密完备D.宗法制深人社会底层25.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中说:“人生有喜怒哀乐之答(对应),春秋冬夏之类也。喜,春之答也;怒,秋之答也;乐,夏之答也;哀,冬之答也。天之副在乎人,人之情性有由天者矣,故曰受,由天之号也。”其根本目的是A.阐述人的情绪变化与四季更替的关系.B.说明人是天的产物且受天的支配C.为“君权神授”学说提供理论上的根据D.指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路径26.下表是北宋时期益州“交子”面额变化情况统计(注:一贯等于1000文)。这四种面额的交子最适宜市场流通的是27.黄宗羲指责银为货币是“天下之大害”,断言“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顾炎武把“倚银而富国”比喻为“恃酒而充饥”。王夫之则说“奸者逞,愿者削,召攘夺而弃本务,饥不可食,寒不可衣,而走死天下者,唯银也”。这种观念A.在思想史上有创新意义B.是重农抑商思想的延续和发展C.具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D.体现了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28.20世纪初,清政府在短时间里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经济法规,涉及近代工业、商业、矿业、铁路、银行、运输、奖赏等方面,拉开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立法的帷幕。由此可见,清,政府的举措A.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缓和了尖锐的社会矛盾C.实现了晚清向法治社会转型D.保护了手工业者的权益29.在中国近代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启蒙思想从囿于智识阶层的观念开始渗透人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实践当中,并由此得到现实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中日战争引领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B.辛亥革命完成了“从欧化到再生”的过程C.这一现象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阶段的转变D.新文化运动加剧社会思想的冲突与分化30.上世纪30年代上海《玲珑》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名为《真正摩登女子》的文章,描述了摩登女.郎的常用标准:一是有相当的学问;二是在交际中能酬对,大方而不讨人厌;三是稍懂一些舞蹈;四是能管理家务。这折射出当时的上海社会A.普及了西式生活方式B.女性的地位得到提高C.政府主导习俗的演变D.摆脱了封建伦理束缚31.“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上表中的数据表明当时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C.“三大改造”取得了成功D.经济发展速度领先世界32.古希腊剧作家阿里斯托芬的剧作《骑士》中有这样一幕:一个卖香肠的人问将军怎样才能成为“大人物”(政治领袖)。他认为自己不识字,只会做买卖,出身无赖家庭,恐怕很难。将军告诉他,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A.失去了公民的支持B.利于调和阶层间的矛盾C.具有非理性的--面D.给予每个公民均等机会33.1890年,威廉二世即位后,他重启了宫廷文化,用大量的行政拨款来营造皇族威势,在宫廷.中建立“影子内阁”掌控政权,在国家各地树立雕像制造个人崇拜的氛围。但这些行为遭到了国会进步人士的反对,并且多次在镇压劳工等问题上抵制皇帝的法令。这反映了A.德国民主政治有所发展B.议员与劳工们立场相同C.国会能够有效限制皇权D.影子内阁需对议会负责34.《赫鲁晓夫传》作者麦德维杰夫认为赫鲁晓夫的改革充满了局限。他认为随着赫鲁晓夫领导地位的确定,“个人专断”“唯意志论”也日益增长。这样的思想让他在改革之时“给了社会一点自由,但随即又自己拧紧了水龙头”。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延续了个人专断的作风B.完全继承了斯大林体制C.政策前后摇摆不能坚持D.对体制的弊端认识不足35.一位文学评论家在评价某--时期的作品时说道:“这些作品看上去总有些荒谬,然而稍加思索就会感觉到这种荒谬只是形式上的,它们反映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些异己的力量总在压抑着人群,剥夺我们自然的权利,然而我们却毫无反抗之力。”上述作品A.深人剖析社会并揭露了资本罪恶B.是无产阶级革命者斗争动力之源C.体现了对战争和社会危机的反思D.猛烈抨击现实并将情感寄托未来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35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自秦以来,关于分材制和郡县制的争论一直来间断。唐中期柳宗元作《村建论》,对分封制进行了理性而有力的批驳。柳宗元提出“制”和“政”的概念,认为秦灭亡于人怨沸腾的基政,而非郡县这种制度形式。“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周走向天亡是因为诸候“无君君之心”,而秦“有被人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长期以来关于泰朝速亡在于不与诸侯共享天下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和国家权力的集中。柳宗元还质疑分封制之下”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这样即使“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尽管秦始皇废分封、立那县是出于个人自私的打算。是“私其一已之成”,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却是“公天下之端”。针对分封制的维护者仍鼓吹其是“圣人之制”,柳宗元通过对国家的形成的推演,论证了分封制的产生是“人之初"阶段的时代产物,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样也“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摘编自刘姗姗《柳宗元国家学说研究》材料二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成名作《论美国的民主》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问世,他基于对美国民主制度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民主国家的命题。在卢梭人民主杖理论的基础上,托克维尔认为人民主权原则是国家制度建构的主导,这一点在美国的立法、行政、司法领域都有丰富的体现。例如他分析“联邦的立法机构一-参议院和众议院实际上是各州独主原则和国家主权说的调和,这种调和在本质上是为了代表人民主法,体现人民的‘公意’”。美国民主制度的维护最重要的是依靠其“民情”。其一是政教分离,一方面极大地避免救源斗争、社会秩序混乱,另一方面使神职人员虽不担任公职但仍能间接影响政府决策;其二是美国人在移民过程中形成的实践重于理论的认识,并且在这种教育理念下使公民能够具备参与公共管理的能力。——摘编自何文婷《托克维尔的民主国家观略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柳宗元关于郡县制的主要观点,井结合所学知识做出简要评价。(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相比,美国政治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析《论美国的民主》的写作背景。(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土地政策简表(部分),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从其中至少--个历史时期的士地政策展开,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明确指出历史时期,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45.[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晚清的改革变法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低层次到高层次,再到全面系统的展开,沿着“更法”(整顿旧法,革除弊政)到“借法”(效法西方,变计),再到“变成法”(变革陈旧的法令制度),直到“改中法为西法”(改弦更张,建立新制度、新国家)的轨迹向前推进。封建专制制度的堤坝一旦动摇溃决,洪流就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洋务新政动摇了根基,戊戌维新变法打开了缺口,清末变法新政(推行新政)和立宪运动(政体改革)与民主革命潮流汇合,这个堤坝也就彻底崩溃。——摘编自徐松荣《晚清改革:从“借法”到“变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历次改革变法的总体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不能拯救晚清政府的原因。(8分)46.[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一美国参加一战后,陆续提出了几个关于国际联盟的重要文件,内容包括支持成立国际法庭,以仲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法,用全面封锁作为制裁手段并可以付诸武力;坚持成员国间互相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同时,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进行必要的领土调整;各成员国军备必须裁减,栽军由联盟行政院直接负责;国际联盟行政院由大国外交代表和少数几个小国的代表组成,并提出通过大国的一票否决权而使大国能够在行政院中起到领导作用等等。——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材料二联合国的宗旨是成为一个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进行国际合作和解决国际问题的中心,它设立有以下机构:联合国大会:审议机构,有权讨论宪章范国内的任何内容;安全理事会:惟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机构,五常在重大问题。上拥有一票否决权;此外,还设立有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和秘书处等。——据(联合国宪章》整编,(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对于国际联盟的构想。(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国际联盟与联合国的相同之处。(7分)47.[历史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陈延年、陈乔年,陈独秀之子,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者。1915年,由于父亲陈独秀常年奔走革命,二人为躲避军阀迫害,来到上海求学,生活异常艰苦,但努力半工半读,自谋生活,后双双考入震旦大学。1919年,二人在上海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1921年,赴法留学的两兄弟在多次斗争中认识到无政府主义的欺骗性与反动性,在参与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得到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共产主义者的鼓励和帮助,转向信仰马克思主义。1925年五卅惨案后,陈延年在广东领导了省港大罢工,要求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震惊全国;陈乔年也在北京的工作中崭露头角,获得党内认可。然而好景不长,1927.1928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之下,两兄弟先后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二人均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摘编自徐光寿等《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上海往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陈延年、陈乔年兄弟思想转变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延年、陈乔年兄弟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8分),2022届四省名校高三第一次大联考文综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24.A【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周代基层组织管理中具有连带责任的特征,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5.C【解析】材料中阐述天人合--的观念,本质上是为君权神授提供理论依据,故选C项;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6.D[解析]D项的交子面额虽只有“一贯与半贯”,但交易时组合方便,且易于找零,最适宜市场流通,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繁荣的情况下的社会需要,故选D项;A项的交子由民间发行,面额又是临时书.写,易起争讼,故排除;B、C两项的交子虽由政府发行,但是面额较大,交易时有所不便,故排除。27.D【解析】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认为,用银作货币导致国乏民贫,会带来社会问题,体现出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28.A【解析】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的经济法规,客观上创造了一个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环境,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9.C【解析】启蒙思想在近代中国,从局限于知识阶层到渗透人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并得到现实化,这一新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故选C项;甲午战争主要是从军事和思想层面对近代中国的震动,没有引领思想文化的转型,A项错误;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0.B【解析】“学问”“交际”等都能说明经过新文化运动的洗礼,部分地区女性可以公开接受教育以及参与社会活动,地位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杂志由题意判断是面向城市新女性的一份时尚杂志,并不能代表当时的普遍现象,A、D两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31.B【解析】从材料中能看到工业产值的大幅提高,这对应了“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初步建立,故选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32.C【解析】在民主生活中的“大人物”们往往是无知而卑鄙的人指的是只要具备辩论口才,道德低下而没有素质的人也能成功当选为公职人员或成为政治领袖,反映了雅典直接民主非理性的一-面,故选C项;材料不能体现民主失去了公民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本身是剧作家的文艺作品,是剧作家对现实的民主制度的强烈讽刺,排除B、D两项。33.A【解析】题目表述了威廉二世的行为遭到国会议员反对这一-事件,反映了从1871年以来的德国代议制建立后,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并在议会中话语权增大,对原有的体制提出不同意见。这反映了德国民主化的不断推进,故A项说法正确;议员主要由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层精英组成,反对镇压劳工的目的主要是反对皇帝独裁专制,劳工是无产阶级,因此虽然在某些时候有反对皇权专制的共同目标,但显然立场不可能相同,排除B项;C项不能从题目所给材料中看出,也不符合《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故排除;由材料可知,影子内阁听命于皇帝,排除D项。34.D【解析】个人专断不是最主要原因,A项排除;赫鲁晓夫并没有完全继承斯大林体制,排除B项;政策摇摆只是材料中能够看到的改革中问题的外在表现,并不是赫鲁晓夫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C项可以排除;赫鲁晓夫个人专断作风和摇摆矛盾的政策都源于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认识不足,因此选D项。35.C【解析】从“有些荒谬”“反映的正是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内容可知,题意中描述的作品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而现代主义文学诞生的背:景则是对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萧条的反思,故选C项;A项表述内容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与材料不符;B项描述更接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但“动力之源"也明显不正确,可排除;D项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41.(1)观点:秦速亡的原因是暴政而不是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时代发展的结果。(每点2分,共8分)评价:是对藩镇割据、中央集权衰落的反思,具有现实性;是从理论上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进步历史观;体现了士大夫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每点2分,共7分)(2)不同: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与地方自治有机结合;实行民主政治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每点2分,共4分)背景:美国民主共和的成功范例;法国大革命后社会动荡,新旧力量交织;资本主义快速发展,需要民主制度的保障;18世纪以来理性主义影响了思想家对社会制度的思考。(每点2分,任答三点6分).【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柳宗元提出‘制’和‘政'的概念,认为秦灭亡于人怨沸腾的暴政,而非郡县这种制度形式,‘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可得到观点一:秦速亡的原因是暴政而不是郡县制;从“原因在于分封制不利于中央和国家权力的集中”可反推得到观点二: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从““.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这样即使“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以及“尽管秦始皇废分封、立郡县是出于个人自私的打算,是‘私其一己之威’,但从客观效果来看,却是‘公天下之端’”可知郡县制相比分封制来说利于人才选拔,从而能促进阶层流动,也扩大统治基础;从“柳宗元通过对国家的形成的推演,论证了分封制的产生是‘人之初'阶段的时代产物,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样也‘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可知,柳宗元认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不是“圣人之意”,而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第二小问:结合柳宗元所处的时代,可知中唐,即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藩镇割据,中央集权衰落,柳宗元作《封建论》是为拨乱反正之意,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儒家士大夫的忧国优民的社会责任感;《封建论》--文针对的问题是秦汉以来分封与郡县制,实质是贵族政治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的激烈斗争,是秦李斯.王绾辩论的延续和深化,最终用高度的理性演绎并论证了分封制被郡县制取代的历史必然性,是从理论上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柳宗元论证“分封制的产生是‘人之初'阶段的时代产物,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同样也“非圣人之意也,势也’”,含有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体现。(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体特点、民众参政程度等角度归纳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提示的时间以及托克维尔的国籍,能够判断出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托克维尔考察分析美国制度的目的在于美国提供了一个民主共和的成功范例;法国大革命之后的法国局势并不稳定,新旧力量交织,政治斗争激烈,各种制度轮番上演,这也是思想家试图从美国获取经验和启发的原因;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更需要先进的制度保障;自18世纪以来法国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理性主义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促使思想家们去思考社会制度。42.评分要求:论题中包含的政策明确清晰且必须出自材料;(3分)论据准确无误,史实引用合理,不照搬照抄材料,紧密围绕所提出论题;(6分)论证充分,逻辑清晰严密,表述流畅。(3分)示例一:论题: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适应了当时的斗争局势。论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国内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加之日军“扫荡”使得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在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双减双交"政策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土地政策。综上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在抗日战争的严峻形势下起到了重要的稳定作用。,示例二:论题:土地政策的制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论述: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家刚刚恢复稳定,但生产力并没有获得新的发展,将土地分配给农民阶级的做法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使我国经济获得了快速.恢复;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符合时代所需,农民可以承包土地,自负盈亏,适应了当时落后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稳定了社会经济。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土地制度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可以更好地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对经济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新中国建国后的土地制度,难度适中。材料呈现方式为表格形式,材料内容相对复杂。在论述中,要做到言之有物.史论结合,建议从两个方向去思考和论述,一是深挖某--历史时期土地制度推行的原因,综合评价.该制度对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影响;二是联系其中两到三个制度,从制度变革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着手回答。45.(1)特点:都是学习西方的运动;改革的内容由器物到制度层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都未达到预期效果。(每点2分,共7分)(2)原因:以维护满洲贵族集团的专制统治地位为目的,缺乏群众基础;面临封建守旧势力的阻挠,改革没有坚强而团结的领导核心;改革措施未能真正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难以见效;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专制的弊端长期积累.积重难返。(每点2分,共8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解析】本题的立意是对晚清时期的清政府-.系列自救性改革变法做--个梳理和总结,从而探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困难问题。(1)本小题要求概括洋务运动、戊成变法到清末“新政"的主要特点,需要结合材料提示以及所学知识来作答。从来源上看,向西方学习是变法的来源即是所谓的“借法”;从内容上看,根据材料“从浅层次到深层次、低层次到高层次”结合所学可知变法是逐层深人的,具体来看就是从器物到制度层面;从结果和影响上来看洋务运动开启中国工业化大门,促进了教育、军事近代化,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虽未成功,但激发了中国的民族民主意识,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清末新政虽有虚伪的一面,但加速了清政府的垮台,也是进步的一面。但归根结底都未能挽救满清的专制统治。(2)本题需要根据材料提示和结合所学知识综合清政府自身问题来思考。46.(1)构想:倡导建立国际法庭,以仲裁解决国际争端;坚持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但可以进行调整;成.员国必须哉减军备;大国主导国际联盟行使权力。(每点2分,共8分)(2).相同之处:机构都是在世界大战之后建立;目的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都对世界和平和稳定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都具有大国强权色彩。(每点2分,任答三点7分)【解析】本题考查二十世纪以来的两个重要国际组织,难度适中。(1)考生可根据材料一中内容归纳答案,“支持成立国际法庭,以仲裁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方法,用全面封锁作为制裁手段并可以付诸武力”可得知美国“倡导建立国际法庭,以仲裁解决国际争端”;“坚持成员国间互相保证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同时,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进行必要的领土调整”可得“坚持各国领土和主权完整,但可以进行调整”;“各成员国军备必须裁减,裁军由联盟行政院直接负责”体现了“裁军”思想;“大国的-票否决权”则体现了“大国主导国际联盟行使权力”。(2)考生需要联系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结论,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建立的背景和目的具有相通之处,但是也存在一些共同缺陷:大国在机构中的地位和权力较大。47.(1)原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斗争中意识到无政府主义的欺骗性和反动性;蔡和森、周恩来等革命同志的影响;陈独秀思想的影响。(每点2分,共7分)(2)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勇于否定自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为国家民族勇于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每点2分,共8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者陈氏兄弟的评价,难度较小。(1)根据材料可知二人思想的转变与“赴法留学....多次斗争”“得到蔡和森、周恩来等一-批共产主义者的鼓励和帮助”有,关系;另外,结合所学可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的中国,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而二人的父亲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对二人的思想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2)根据材料“二人为躲避军阀迫害,来到上海求学,生活异常艰苦,但努力半工半读,自谋生活,后双双考人震旦大学”可知,二人身上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从“二人在上海组织无政府主义进化社,创办《进化》杂志,宣扬无政府主义思想”可知,二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也体现出了爱国主义精神;从二人的思想转变中可以看到他们否定自我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从“先后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二人均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可以看到二人为了真理、为了组织,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1-10-08 09:38:08 页数:9
价格:¥3 大小:117.6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