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练试卷(三) 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周练试卷(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兼爱下》)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为什么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做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可见,“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其二,兼以易别。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者爱人”不同,后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爱有等,“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基础,以“爱无差等”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爱发自内在心理的“仁”,以伦理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墨子的爱重“兼”,《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并持二禾而不专持一禾,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墨子视爱人若己为兼,亏人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通过“兼以易别”(《兼爱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最终实现。,(摘编自马作武《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大力倡导墨子之道。1939年4月24日,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子椅子。他还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中心的一条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他对陈伯达研究墨子称赞有加:《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毛泽东视墨子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表达了他对墨子的高度评价。陈独秀也推崇墨子,他说过:“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又说:“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李大钊赞同墨家“节用”的经济主张,认识到“《墨子》《节葬》《节用》《非乐》等篇,均以节用去奢侈为主旨”。萧楚女非常推崇墨家那种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李白。”他还认为墨子的伟大人格与列宁相同,学习墨子有助于革命者去除自身潜藏的种种个人主义。(摘编自郑林华《<墨子>与中国共产党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他缅怀与追思无等级的氏族时代,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B.墨子在《法仪》中指出,因为“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所以,我们应遵循“天志”,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C.墨子推崇“兼”,反对“别”,他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认为“兼以易别”是实现人格平等地位的途径。D.陈独秀认为墨家的思想如果不废止,将改变中国的历史,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执着于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由此可以推出,他所谓的体制和秩序存在局限性,也将遭到来自统治阶层的阻挠。B.墨子“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句话既有对墨子救世情怀的肯定与赞美,也隐含着对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C.墨家的“爱”以平等为原则,儒家的“爱”注重等差和分别。通过两者的对比,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D.材料二中,毛泽东和萧楚女推崇墨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墨子的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影响,都体现着时代的烙印。3.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做法或主张与墨子的思想相矛盾的一项是(3分)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D.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4.结合材料内容,简述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杂志。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起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能有出息。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就怕没个志气,对不?”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的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行。”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旁边,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行啦!”(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的不寻常。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迅速灵活。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情节设置巧妙。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的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说明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一)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擢起居舍人。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夫不知为文者,无所复道。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删改)(二)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选自《张耒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B.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C.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D.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抒情。B.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的.场所。C.《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可指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时的礼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耒才华过人,笔力雄健。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作品传诵于人,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官的苏辙的厚爱,称赞其辞恣意洒脱、淡雅真情。B.张耒门生众多,影响深远。在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相继离世后,张耒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授学业,光大文风。C.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张耒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该转折的时候就转折,该顺势而下就顺势而下。D.张耒评价前人,表明主张。张耒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4分)(2)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4分)14.请从两段选文中概括出张未有哪些文学主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秦州杂诗①(其七)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②归何晚?楼兰③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宫。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③楼兰;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的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浸,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16.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鹧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多用衬托处境的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这是文人画家对书法的追求。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大巧若拙等等。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B.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C.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D.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特息息相关表现返璞归真B.独立息息相通再现去伪存真C.独立息息相关再现返璞归真,D.独特息息相通表现去伪存真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B.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C.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D.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胸腺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也是人体较早衰老的器官。研究发现,在百岁老人中常可以看到基于胸腺的免疫功能得到良好维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①。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叫做胸腺再生的方案,为阻止或逆转免疫衰老提供新思路。那么,②?我们都知道生长激素不仅能促进骨骼生长,并且在动物和人类HIV患者中还具有胸腺营养和免疫重建作用。由此,研究人员提出③,结合DHEA和二甲双胍等药物促进胸腺再生,为我们真正实现衰老逆转提供了新方案。22.请将下面这段新闻压缩成一句话。保留关键信息,压缩后的句子不超过50字。(5分)2019年10月24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从东经148°42′由北向南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雪龙2’号首次穿越赤道,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是前往南极的‘成人礼’。”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徐世杰说。“雪龙2”号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15日从深圳启航,按计划将首先奔赴中山站开展作业。与此同时,与“雪龙2”号一道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也于22日从上海出发,向南极挺进,按计划将在中山站与“雪龙2”号汇合。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19 年3月13日,联合国发布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目前,42%的陆地无脊椎动物、34%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和25%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材料二:2020 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三:2020 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①写一篇演讲稿,以“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在班会上演讲。②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广大网民参与“向野味说‘不’!”的主题公益活动。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江苏省扬州市弘扬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周练试卷(三),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作为“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墨子执着于破旧立新,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为此他自立门户,聚徒讲学,且热衷游说,故有“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之说。墨子“有坚定的主义,有具体的政治主张”(顾颉刚《古史辨自序》),归纳起来有十项,或称“十论”。即“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其中“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他“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当今之时,天下之害孰为大”这一问,他回答:“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兼爱下》)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在战争频仍的时代,墨子目睹并亲身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离乱痛苦,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兼爱上》)大到一国,小到一家一身,唯有兼爱方能杜绝一切“祸篡怨恨”。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其一,爱无等差。“‘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伍非百《墨子大义述》)“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所谓“厚不外己,爱无厚薄”(《大取》),“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小取》),“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无分彼此厚薄,将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一样尊重和爱护。为什么要“兼爱”呢?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法仪》篇说得更明确:“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做到“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兼爱中》)。可见,“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其二,兼以易别。墨子的“兼爱”与孔、孟的“仁者爱人”不同,后者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亲亲”“尊尊”为原则,主张仁爱有等,“轻重厚薄”有别;前者以现实的物质功利为基础,以“爱无差等”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儒家的爱发自内在心理的“仁”,以伦理为本位;而墨家的爱源于外在互利的“义”,具有功利主义色彩。儒家的爱重“别”,“别”者区别也,注重远近、贵贱、亲疏、上下之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别者,处大国则攻小国,处大家则乱小家,强劫弱,众暴寡,诈谋愚,贵傲贱。”(《天志中》)墨子的爱重“兼”,《说文》释“兼”:“并也,从又持秝。兼持二禾,秉持一禾。”并持二禾而不专持一禾,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墨子视爱人若己为兼,亏人自利为别,并据此作出了“兼士”与“别士”、“兼君”与“别君”的区分,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通过“兼以易别”(《兼爱下》),达到人格平等地位的最终实现。(摘编自马作武《墨子,让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第一人》),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大力倡导墨子之道。1939年4月24日,他在“抗大”生产运动初步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子椅子。他还进一步发挥说:“马克思主义千条万条,中心的一条就是不劳动者不得食。”他对陈伯达研究墨子称赞有加:《墨子的哲学思想》看了,这是你的一大功劳,在中国找出赫拉克利特来了”。毛泽东视墨子为古代辩证唯物论大家,表达了他对墨子的高度评价。陈独秀也推崇墨子,他说过:“设若中国自秦汉以来,或墨教不废,或百家并立而竞进,则晚周即当欧洲之希腊,吾国历史必与已成者不同。”又说:“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李大钊赞同墨家“节用”的经济主张,认识到“《墨子》《节葬》《节用》《非乐》等篇,均以节用去奢侈为主旨”。萧楚女非常推崇墨家那种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李白。”他还认为墨子的伟大人格与列宁相同,学习墨子有助于革命者去除自身潜藏的种种个人主义。(摘编自郑林华《<墨子>与中国共产党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使爱的思想破土而出的人”,他缅怀与追思无等级的氏族时代,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B.墨子在《法仪》中指出,因为“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所以,我们应遵循“天志”,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C.墨子推崇“兼”,反对“别”,他主张“以兼为正”,“别非而兼是”,认为“兼以易别”是实现人格平等地位的途径。D.陈独秀认为墨家的思想如果不废止,将改变中国的历史,墨子的思想是人类的最高理想,是我国的国粹。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墨子执着于建立一套符合小生产者、手工业者利益的新体制、新秩序。由此可以推出,他所谓的体制和秩序存在局限性,也将遭到来自统治阶层的阻挠。B.墨子“以一介布衣之身,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句话既有对墨子救世情怀的肯定与赞美,也隐含着对其理想难以实现的感慨。C.墨家的“爱”以平等为原则,儒家的“爱”注重等差和分别。通过两者的对比,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D.材料二中,毛泽东和萧楚女推崇墨子的原因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墨子的思想对共产党人的影响,都体现着时代的烙印。3.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做法或主张与墨子的思想相矛盾的一项是(3分)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D.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4.结合材料内容,简述墨子的思想在今天的现实意义。(4分)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3)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4)本题考查探究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把握命题角度。非连续性文本的事件、人物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对陈述对象可以先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角度考查;考查的层面也可以从表面的语句到深层的普适性的意义。其次,要紧扣原文,寻找相关线索。最后,要客观准确。(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辨明文体特征是解答行文思路题的第一要务。解答时要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解答】(1)A.“他的大同理想堪称绝唱”错。原文是“其‘兼爱’说首先是对无等级的氏族时代的缅怀与追思,是‘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理想的绝唱”,可见大同理想不是墨子提出的,文中为兼爱学说是大同理想的绝唱;B.“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是“《法仪》篇说得更明确……‘天’对每个人都平等以待,‘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从而保护每一个人,不准肆意‘相恶相贱’”,可见原句没有因果关系;D.“墨子的思想”扩大范围,原文是“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被陈独秀成为“国粹”的是墨子的“兼爱”而非墨子的思想。故选C。(2)C.“论证了墨家的‘兼爱’思想更符合社会要求,更有进步意义”错。结合原文“儒家的爱重‘别’……而在墨子看来,‘别’是祸乱之源……隐含互相平等、相互尊重的意味,这是一个涉及人的平等性问题的概念”,对比的目的在于证明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的意识,不是为了证明其更具有进步意义。故选C。(3)A.秦始皇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违背了墨子的节用思想;B.体现了李白追求人格平等的理想,与“兼爱”思想中隐含的平等思想相合;C.杜甫对天下寒士的关爱符合“兼爱思想”;D.林觉民对天下人的爱符合“兼爱”思想。故选A。(4)首先看墨子的“兼爱”思想,材料一中“‘兼,尽也。尽,莫不然也’。兼爱,谓尽人而爱之”,这种思想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从当前现实来看,墨子的“兼爱”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相爱,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材料一中墨子主张爱无等差,“‘兼相爱’要求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无分亲疏、贵贱与贫富”,主张兼以易别,“以‘爱无差等’为原则,主张‘远施周遍’,不分亲疏厚薄”,“墨子认为在‘天志’之下,国与国、人与人都是平等的”。“兼爱”思想蕴含着平等意识,“墨翟所讲的兼爱含有反抗压迫和等级歧视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法治观念;材料一中墨子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提出“若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劫弱,众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下之害也”,这种“非攻”思想有助于形成热爱和平的思想;材料二中李大钊赞同墨家“节用”的经济主张,认识到“《墨子》《节葬》《节用》《非乐》等篇,均以节用去奢侈为主旨”,墨子的“节用”思想对于厉行节约有教育意义;材料二中萧楚女非常推崇墨家那种裂裳裹足、摩顶放踵的牺牲精神“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需要墨翟,不需要陶潜、李白”;他还认为“墨子的伟大人格与列宁相同,学习墨子有助于革命者去除自身潜藏的种种个人主义”。墨子的忘我的牺牲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材料二中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大力倡导墨子之道,他说“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一个比孔子高明的圣人。孔子不耕地,墨子自己动手做桌子椅子”。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参加劳动,对于劳动教育有意义。(5)第一段先说墨子自立门户,聚徒讲学,热衷游说,然后说他的政治主张有十项,最后突出“‘兼爱’是核心,是其一切政治法律观的出发点和归宿,内里所涵摄的平等意识,值得挖掘和珍视”。可见材料一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观;接着引用德国阿尔伯特•史怀哲《中国思想史》和《淮南子•要略》对墨子的评价,论述“兼爱”思想的内涵;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隐含着平等观,“墨子对当时社会的混乱痛心疾首,针对……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和‘自爱’”;然后先总说墨子满怀天真美好的愿望,企图借兼爱之说消弭战争的硝烟,“,这种天真背后,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跃然纸上,而隐含的平等观也呼之欲出,因为兼爱之说所包括的两方面内容,都沁润着平等意识”,接着分别论述,“其一,爱无等差”“其二,兼以易别”,从“爱无等差”“兼以易别”两个方面论证“兼爱”思想隐含的平等观。答案:(1)C(2)C(3)A(4)墨子的“兼爱”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相爱,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兼爱”思想蕴含着平等意识,有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法治观念;墨子的“非攻”,有助于形成热爱和平的思想;墨子的“节用”思想对于厉行节约有教育意义;墨子的忘我的牺牲精神,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参加劳动,对于劳动教育有意义。(5)首先提出中心论点,墨子的兼爱思想隐含着平等观;接着,结合兼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论证其隐含着平等观;第三从“爱无等差”“兼以易别”两个方面论证“兼爱”思想隐含的平等观。【点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清风拂面孙春平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四片灰白布充墙。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杂志。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那是一张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他对我说。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理发师傅转身抓起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念书呢?”“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挖地沟呢。”“甭愁,临时工也照样能有出息。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就怕没个志气,对不?”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无心再看书,便也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没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地跑来找我,剪完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的就是守摊儿的。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行。”小伙子“表态”了。“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呢。”“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得了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旁边,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师傅,不能让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来了。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行啦!”(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周到细致、为顾客着想的人。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的不寻常。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转变。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迅速灵活。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情节设置巧妙。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的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说明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心理描写就是就是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通过文字描绘出来。通常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三种:一种是让人物自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一种是由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客观的分析描述;三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现人物的心理。(4)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的能力。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答题时,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解答】(1)B.“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不当,“悲惨命运”用词过当,只是表现他们生活不易。(2)C.“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错误,主要是表现这一家人的互相关心、和睦幸福。(3)梳理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可按照捡钱之前、捡钱时、捡钱后、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这个过程来梳理。捡钱之前可结合“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吹着口哨”概括出“吹着口哨,悠闲无聊”;捡钱时可结合“只见独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只见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张钞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可概括出“装模作样,兴奋紧张”;捡钱后结合“‘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哨又响起来”“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得走’”概括出“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结合“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2元钱,往师傅手里一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可概括出“决定放钱,内心悔悟”。(4)“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可知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50元的票子”,可知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主旨上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答案:(1)B(2)C(3)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4)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点评】关于小说阅读需要: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主要形象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3.鉴赏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形象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具体的作用。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形象的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一)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赋》,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擢起居舍人。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夫不知为文者,无所复道。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久于投闲,家益贫,郡守翟汝文欲为买公田,谢不取。晚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卒,年六十一。建炎初,赠集英殿修撰。(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删改)(二)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选自《张耒集》)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B.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C.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D.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赋,是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为“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抒情。B.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以后太学是传授儒家经典、培养人才的.场所。C.《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合称,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可指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时的礼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耒才华过人,笔力雄健。少年时即表现出对文辞的灵感,作品传诵于人,得到当时在陈为学官的苏辙的厚爱,称赞其辞恣意洒脱、淡雅真情。B.张耒门生众多,影响深远。在苏轼、苏辙、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相继离世后,张耒仍作为文坛中流砥柱,传授学业,光大文风。C.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张耒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该转折的时候就转折,该顺势而下就顺势而下。D.张耒评价前人,表明主张。张耒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4分)(2)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4分)14.请从两段选文中概括出张未有哪些文学主张。(3分)【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水之奇”做“求”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以……为……”固定句式,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句子翻译为:激沟渠之水而求水之奇,是不知理之所在。做文如想以词句见奇,纵然你反复推敲,终究也不会有好效果。这也是做文的一大陋习。(2)A.“侧重于抒情”错误。赋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如杜牧的《阿房宫赋》和苏轼的《赤壁赋》。(3)A.称赞其辞“恣意洒脱,淡雅真情”的是苏轼不是苏辙,原文为“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4)①务:致力;工:精巧; 世未尝有也,判断句式,这是世间不曾有过的事。句子翻译为:如果知道(懂得)写文章却不致力于求理,仅仅追求文章的精巧,这是世间不曾有过的事。②负:依仗,凭借;以:因此;蹈,踩,此处引申为招来。句子翻译为:他的学识在探讨议论寻找梳理前世踪迹上有优势,他依仗道义敢于直言,因此招来祸端。(5)从写文章的目的来看,由文中“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可概括出主张“作文以明理为主”。从创作方式看,他以水为喻,提出创作应如水流而行,司马迁、韩愈都能将他们的胸中之气泄于笔端,从而成为至文;可见他主张直抒胸臆”。从语言风格看,他写诗效仿白居易,赞司马迁的文章明白、简朴。可知主张“简朴平淡”。答案:(1)B(2)A(3)A(4)①如果知道(懂得)写文章却不致力于求理,仅仅追求文章的精巧,这是世间不曾有过的事。,②他的学识在探讨议论寻找梳理前世踪迹上有优势,他依仗道义敢于直言,因此招来祸端。(5)①从写文章的目的来看,主张“作文以明理为主”。②从创作方式看,主张直抒胸臆”。③从语言风格看,主张“简朴平淡”。参考译文:(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时即显得聪颖奇异,十三岁便能写作文章,十七岁所做《函关赋》,已为众人传诵。张耒游学于陈州时,受到学官苏辙的钟爱,因而能够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张耒,称其文章恣意洒脱、淡雅情真,有一唱三叹之声。张耒于弱冠之年考中进士,后入朝为太学录,范纯仁凭借馆阁的身份推荐他,多次升迁后任起居舍人。       张耒仪表堂堂,有雄才大略,笔锋强健,长于诗词。在苏辙、苏轼、黄庭坚、晁补之等人相继去世后,只有张耒独生于世。因此,许多士人争相师从于他,并且分日载酒菜与之饮食。张耒教人作文强调以理为主,曾著文说:“从《六经》以下,到诸子百家及诗人辩士的论述来看,其大概都遵循着文以载理、文以载道的原则。因此学作文章,首先要注意明了事理。不懂得写文章的人,没有什么反复说的。如果知道(懂得)写文章却不致力于求理,仅仅追求文章的精巧,这是世间不曾有过的事。放水于江、河、淮、海,水顺道而行,浩浩荡荡,日夜不停,冲击砥柱,越过高山,到达江湖,归于大海。水流平缓,荡起涟漪;水势汹涌,骤起波涛、风飙、雷霆,致使蛟龙鱼鳖,翻腾出没,这都展示了水的变幻魔力。江、河、淮、海之水,犹如载理之文,不求奇而奇至。激沟渠之水而求水之奇,是不知理之所在。作文如想以词句见奇,纵使你反复推敲,终究也不会有好效果,这也是作文的一大陋习。”学者认为张耒所讲乃至理名言。张耒晚年作诗追求平淡,喜欢仿效白居易诗体,而在作词方面,主要仿效张籍。       张耒一生长期闲居,家境清贫,郡守翟汝文打算为他购买公田,却被他谢绝了。张耒晚年监南岳庙,主管崇福宫,去世时,享年六十一岁。建炎初年,张耒被追赠为集英殿修撰。(二)       自从三代以来,我最喜欢太史公、韩退之的文章。司马迁雄奇豪迈、慷慨激昂,自他年轻时就周游天下,交结豪杰。他的学识在探讨议论寻找梳理前世踪迹上有优势,他依仗道义敢于直言,因此招来祸端。因此他的文章疏放坦荡明白,简洁朴素而肆意驰骋。只是他平生的志向在心中有所郁结,因此他的一些文章中的只言片语,时不时有感慨激愤而不能宣泄的情况。韩愈的文章如同先王的衣冠、郊庙的祭祀礼器一般,以至于他豪放不羁,超卓不群,无法收揽,于是他极尽语言的巧妙,有不足也有过头。唉,韩愈在唐朝,大概很不受重用了。然而他冒犯君王,忤逆权臣,面对大义时便忘记了自己的患难,刚正坚毅而又忠诚务实,因而他的学问能够在道德破坏之后独树一帜,继承孔孟的学说来自立其说,故而韩愈的文章虽然想要不成为这样的风格,大概也不能了。【点评】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秦州杂诗①(其七)杜甫,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②归何晚?楼兰③斩未还。烟尘独长望,衰飒正摧颜。[注]①秦州,唐陇右道州名(今甘肃天水)。759年,杜甫弃去华州官职,携家远赴秦州,期间创作《秦州杂诗》。②属国,即典属国:是主管外交事务之宫。这里指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归来后,被授予典属国一职。③楼兰;汉代楼兰国王与匈奴勾结,屡次拦截杀害汉朝出使西域的使臣,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莽莽”“万重”写出了秦州四周山岭的绵延和雄奇,突出了秦州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势。B.地面无风,但高空却风动云移。虽未入夜,但边城已明月高悬。这里写出了秦州特有的景象。C.汉使苏武出使匈奴十九年,始终坚守气节。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的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D.秦州本不属边塞之地,而作者目光所及,仿佛到处战尘弥浸,烽烟滚滚,一片衰败萧索景象。16.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均提到了“楼兰”,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曲解诗歌内容,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析比较两篇作品中词语涵盖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应结合具体诗句、诗歌注释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然后比较本诗与王昌龄《从军行》“不破楼兰终不还”中“楼兰”表达的情感不同之处。【解答】(1)C.“作者借此激励唐朝出使各国的使节也要像苏武那样”理解错误,诗句中包含今营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2)解答本题需要了解诗句的内容,“楼兰斩未还”这句诗的内容应结合注释③理解,注释③是典故,反用大将军霍光派平乐监傅介子前往楼兰,智取楼兰国王之首级胜利归来的典故,傅介子斩首楼兰王,再联系唐朝的时局,并未能斩杀外族首领,并没有能够解除吐蕃侵扰,今昔对比,昔盛今衰,这是对国家时局的担忧。而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句子的意思是不攻破楼兰誓不还朝。也是化用了楼兰的典故,这句诗是身经百战的将士的报国之志。王昌龄这句诗的“终不还”可以表明将士的决心,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是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壮志豪情。答案:(1)C(2)①杜诗“楼兰斩未还”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寓含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②王诗“不破楼兰终不还”化用了楼兰的典故,成功地塑造了一批不畏艰苦、不怕牺牲、心灵壮美的英雄群像,作者也借此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白话译文:     万层的群山苍莽一片,一座孤城屹立在山谷中间。地面无风,云涌塞外,夜幕未降,月光照临边关。典属长官这么晚怎不归来?斩杀楼兰王首的人也未回还。看到战火的弥漫,残败的景象,怎能不让人怨恨惆怅?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天,杜甫抛弃华州司功参军的职务,开始了“,因人作远游”的艰苦历程。他从长安出发,首先到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在秦州期间,他先后用五律形式写了二十首歌咏当地山川风物,抒写伤时感乱之情和个人身世遭遇之悲的诗篇,统题为《秦州杂诗》。本篇是第七首。“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首联大处落墨,概写秦州险要的地理形势。秦州城座落在陇东山地的渭河上游河谷中,北面和东面,是高峻绵延的六盘山和它的支脉陇山,南面和西面,有嶓冢山和鸟鼠山,四周山岭重迭,群峰环绕,是当时边防上的重镇。“莽莽”二字,写出了山岭的绵延长大和雄奇莽苍的气势,“万重”则描绘出它的复沓和深广。在“莽莽万重山”的狭窄山谷间矗立着的一座“孤城”,由于四周环境的衬托,越发显出了它那独扼咽喉要道的险要地位。同是写高山孤城,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雄浑阔大中带有闲远的意态,而“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则隐约透露出一种严峻紧张的气氛。沈德潜说:“起手壁立万仞”(《唐诗别裁》),这个评语不仅道出了这首诗发端雄峻的特点,也表达了这两句诗所给予人的感受。“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首联托出雄浑莽苍的全景,次联缩小范围,专从“孤城”着笔。云动必因风,这是常识;但有时地面无风,高空则风动云移,从地面上的人看来,就有云无风而动的感觉。不夜,就是未入夜。上弦月升起得很早,天还没有黑就高悬天上,所以有不夜而月已照临的直接感受。云无风而动,月不夜而临,一属于错觉,一属于特定时间的景象,孤立地写它们,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一旦将它们和“关”、“塞”联结在一起,便立即构成奇警的艺术境界,表达出特有的时代感和诗人的独特感受。在唐代全盛时期,秦州虽处交通要道,却不属边防前线。安史乱起,吐蕃乘机夺取陇右、河西之地,地处陇东的秦州才成为边防军事重镇。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战争烽火气息的边城中,即使是本来平常的景物,也往往敏感到其中仿佛蕴含着不平常的气息。在系心边防形势的诗人感觉中,孤城的云,似乎离边塞特别近,即使无风,也转瞬间就飘出了边境;孤城的月,也好象特别关注防关戍守,还未入夜就早早照临着险要的雄关。一片忧边心事,随风飘去,随月照着矣。”       三、四两句在景物描写中已经寓含边愁,因而五六两句便自然引出对边事的直接描写:“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水还。”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归国后,任典属国。第五句的“属国”即“典属国”之省,指唐朝使节。大约这时唐朝有出使吐蕃的使臣迟留未归,故说“属国归何晚”。第六句反用傅介子斩楼兰王首还阙事,说吐蕃侵扰的威胁未能解除。两句用典,用赋一事,而用语错综,故不觉复沓,反增感怆。苏武归国、傅介子斩楼兰,都发生在汉王朝强盛的时代,他们后面有强大的国家实力作后盾,故能取得外交与军事上的胜利。而现在的唐王朝,已经从繁荣昌盛的顶峰上跌落下来,急剧趋于衰落,象苏武、傅介子那样的故事已经不可能重演了。同样是用这两个典故,在盛唐时代,是“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的高唱,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的豪语,而现在,却只能是“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的深沉慨叹了。对比之下,不难体味出这一联中所寓含的今昔盛衰之感和诗人对于国家衰弱局势的深切忧虑。“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遥望关塞以外,仿佛到处战尘弥漫,烽烟滚滚,整个西北边地的局势,正十分令人忧虑。目接衰飒的边地景象,联想起唐王朝的衰飒趋势,不禁使自己疾首蹙额,怅恨不已。“烟尘”、“衰飒”均从五、六生出。“一”、“正”两字,开合相应,显示出这种衰飒的局势正在继续发展,而自己为国事忧伤的心情也正未有尽期。全诗地雄奇阔大的境界中寓含着时代的悲凉,表现为一种悲壮的艺术美。【点评】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鹧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多用衬托处境的困难或心情的惆怅,如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2)《春江花月夜》中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他为了追求心中美好的事物,即使一次次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心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重点字:鹧、鸪)(2)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重点字:鸿、雁)(3)亦余心之所善兮   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善、悔)【点评】《离骚》名句辑录:(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而且是重要的、具有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做到心手相应,气力相合,迹虽断而气连,笔不周而意周。这是文人画家对书法的追求。在色彩和水墨上,文人画更注重水墨的运用,讲究墨分五色。文人画家所以重水墨而轻色彩,这同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观念,即传统绘画一直不曾把真实地事物的表象作为创作目的,而是把揭示事物的内在神韵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基于这种宗旨,又形成了民族特有的美学思想,即摒弃华艳,唯取真淳,讲究、大巧若拙等等。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B.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C.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D.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独特息息相关表现返璞归真B.独立息息相通再现去伪存真C.独立息息相关再现返璞归真D.独特息息相通表现去伪存真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B.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C.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D.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所形成的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解答此类试题时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解答】(1)“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解释“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中的“综合型艺术”;“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在前文基础上进行总结;“尤其和书法的关系更为密切”与后文谈书法的内容衔接,故选B。(2)“独特”:是指特有的,特别的,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独立”:是指关系上不依附、不隶属。上文“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间组合不但是构成艺术形象的基本元素”,意为“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组合”是“艺术形象”的构成元素,后文则意在强调其自身的独立性,所以是“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欣赏对象”。“息息相关”:意思是呼吸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息息相通”:呼吸相连通,形谷关系密切,相互沟通。前者重在“关联”,后者重在“沟通”,多用于情感。根据语境,应选择“息息相关”。“再现”:指对外在客观现实状况作具体刻画或模拟;“表现”:指把内在主观世界状况(如情感、想象、理想、幻想等)表达出来。根据语境,应选“再现”。“返璞归真”:璞,未经加工的玉,璞玉。真:原来面目。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去伪存真”:去,除掉。伪,虚假。除掉虚假的,保留真实的。前文“摒弃华艳,唯取真淳”,意在强调质朴、本真,所以用“返璞归真”更为恰当。(3)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要能体现出画家创作过程中特有的心态、气质和个性”的主语应是“节奏和韵律”,而在病句中,主语变成了“运笔的疾徐轻重,点线的疏密粗细形成了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所以将“了”改成“的”。“并将这些与所表现的事物的形神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中“了”多余,句意应是未然。只有D项修改到位。答案:(1)B(2)C(3)D【点评】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胸腺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也是人体较早衰老的器官。研究发现,在百岁老人中常可以看到基于胸腺的免疫功能得到良好维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①。因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叫做胸腺再生的方案,为阻止或逆转免疫衰老提供新思路。那么,②?我们都知道生长激素不仅能促进骨骼生长,并且在动物和人类HIV患者中还具有胸腺营养和免疫重建作用。由此,研究人员提出③,结合DHEA和二甲双胍等药物促进胸腺再生,为我们真正实现衰老逆转提供了新方案。,【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中“简明”即语言表达要“简要”“明白”使人能明白无误地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连贯”是指语言表达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一致,句序合理,衔接自然。“得体”指能够根据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符合语境的要求。【解答】语段介绍了胸腺的相关知识。①依据前文说“胸腺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也是人体较早衰老的器官”,并且“百岁老人”“基于胸腺的免疫功能得到良好维持”,可以推断出“胸腺与人长寿有一定关联”;②依据前文“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叫做胸腺再生的方案”及“新思路”,“那么”后面自然就是据此进行新的话题“怎样实现胸腺再生”;③前文说“生长激素”“在动物和人类HIV患者中还具有胸腺营养和免疫重建作用”,可推断出该空为“利用生长激素”才成为后面所说的“新方案”的重要内容。答案:①胸腺与长寿有一定关联;②怎样实现胸腺再生呢;③利用生长激素。【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22.请将下面这段新闻压缩成一句话。保留关键信息,压缩后的句子不超过50字。(5分)2019年10月24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从东经148°42′由北向南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雪龙2’号首次穿越赤道,从北半球进入南半球,是前往南极的‘成人礼’。”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徐世杰说。“雪龙2”号是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15日从深圳启航,按计划将首先奔赴中山站开展作业。与此同时,与“雪龙2”号一道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号也于22日从上海出发,向南极挺进,按计划将在中山站与“雪龙2”号汇合。【分析】本题考查提炼语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提炼语意”就是将内容丰富的长语段或图表,按要求浓缩成语言简洁、意思明了的短语或句子。本题要求解析语段,弄清语段结构,理清语段层次,提取语段的中心。【解答】解答此题注意抓住时间是2019年10月24日、主体是“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主体的行为是首次穿越赤道后,前往南极执行考察任务。据此概括成一个不超过50字的段落即可。答案:2019年10月24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首次穿越赤道后,前往南极执行考察任务。【点评】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2019 年3月13日,联合国发布第六期《全球环境展望》报告指出:目前,42%的陆地无脊椎动物、34%的淡水无脊椎动物和25%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濒临灭绝,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材料二:2020 年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全面禁止和惩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为,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的陋习,维护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材料三:2020 年3月3日是第七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主题为“维护地球所有生命”,我国的主题是“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①写一篇演讲稿,以“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在班会上演讲。②写一篇倡议书,倡导广大网民参与“向野味说‘不’!”的主题公益活动。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从题干来看,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试题选取了三则材料,分别取材于联合国的最新环境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和公益日主题,以时间为序构成纵式结构,三则材料相互呼应,构建了共同主题,这样的安排有明确的指示性:在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共同体、保障人类健康方面,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从命题立意上看,“增强”“共建”“倡导参与”“向野味说‘不’”等信息,具有明显的立意引导,旨在引导考生多从正面的角度来思考“维护地球所有生命”“维护全球生命共同体”的现实意义,符合“注重主流价值观的引导”“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试题聚焦学生面对现实问题情境时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以全球视野,基于生命共同体的立场,从法律和自律的角度,表达对建立一种更文明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公共议题的感受与思考。而尊重生命和尊重自然教育,本就应该是公民教育的一部分。三则材料各自独立,但也是有机的整体,写作时不应偏废。在文体方面,写演讲稿,要紧扣“增强法制意识,共建和谐家园”这个主题,但不能泛泛而谈,应围绕“人类行为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个大话题展开。要结合时代背景,突出个人体悟。此外,还要考虑演讲的对象(同学)、场合(班会),突出演讲的文体特点,既以情动人,又以理服人;既体现演讲稿的真切感,又要有适度的煽动性,以调动听众的情绪,引发听众的共鸣。参考立意:1、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2、假如地球上只剩下人类。3、以法律之剑,护自然的和谐。4、增强法制意识,做和谐家园的守护者。【解答】敬畏自然,行有所止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武汉全城被封、郑州交通受限,更多国人在这个春节被号召宅居家中;聚会畅谈、把酒问盏不再是过节风潮,反是一种丧失理性的行为,更是无法原谅的罪过;自由行走今成奢侈,明眸皓齿、素颜朝天、微笑待人已成谬误,全国众志成城只为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而追究原因,这病毒之所以在人身上寄存并继而灾难性蔓延可能是因为有些人对野味的趋之若鹜、对野味的饕餮不厌。痛定思痛,我认为:面对野味病毒,早该悬崖勒马,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早已是刻不容缓。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敬畏自然,行有所止”。,   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类血与命的教训。   2003年肆虐全国的非典,导火索是可与多种烈性病毒共生存的蝙蝠;去年在内蒙古发生的鼠疫,病源是呆萌可爱、无可匹敌的土拨鼠;非洲大爆发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宿主据说是果蝠。人类一次次为自己的无知付出惨重的代价,小到个体命丧黄泉,大到一个地域的人风声鹤唳、如惊弓之鸟般遁藏;旅游困顿、自由受限、经济受阻也自是不争事实。而反观这次疫情的产生根源,人类又一次为贪婪、无知付出高昂代价,无畏的人类呀,不知敬畏自然,不愿远离野味,可悲、可笑、可怜、可叹!   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基石。   一旦脱离了这一基准,缺少了必要节制,已经提升的文明素质便会退回茹毛饮血的原始粗鄙。从动物园泼硫酸到女子“虐猫事件”,从猎杀野生黑熊到”活取熊胆”,从偷猎藏羚羊到“屠狗风波”……无不显示着人类对动物的虐待,对自然的不敬。如若虐待动物之风甚嚣尘上,那么当今人类社会又有什么标志性的本质属性迥异与动物世界?如若人人都是冷血,野生动物与人类又如何和平共处?人类在无以计数的种类病毒面前,又将何去何从?所以珍爱生命,敬畏自然,远离野味,必行有所止,必人人为之。   敬畏自然,远离野味,是人类尊重生命、共谋未来的共识。   自然以宽阔无边的胸怀包容了人类的无休止探索,也以一种悲悯的情怀脉脉关照着人类,无论是其地大物博的给予,还是冥冥之中烈性病毒唯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默契,自然馈赠了人类太多太多。我们人类就不要再得寸进尺,让那些寄存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烈性病毒在人类的口腹之欲中,成为传染病毒的瘟疫之源。我们相信星际文明,可谁也没有亲见;我们探索宇宙,可也没有更好的逆旅被发现。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共谋未来,理性而文明地蜗居于宇宙一隅,早已是我们毋庸置疑的共识。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加强隐患排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违规交易,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相信这样的举措会进一步降低潜在的疫病风险。但这只是打补丁,更重要的是人人都增强法制观念,形成自觉意识。古人方孝孺有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让我们携起手来,真正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拒绝野味,给野生动物一线生机,给人类社会一份安宁!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1-09-07 16:47:01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57.50 KB
文章作者:fenxiang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