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精选汇编【古文阅读】【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大道之行也》)【乙】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①。(选自《礼记·礼运第九》)【注释】①小康:儒家所说的比“大同”理想较低级的社会。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选贤与能﹙2﹚以睦兄弟1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2)各亲其亲,各子其子。13.读了这两篇文章后,你是怎样理解《大道既隐》中的“小康”社会和《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的?(2分)11.示例:⑴与:“与”通“举”。⑵睦:使……和好、亲近。评分标准:(2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得1分。12.示例:⑴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而不会兴起。⑵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第10页共10页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13.示例:“小康”社会指的是天下初得安康的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里,统治者以礼义纲领维持社会的安定和繁荣,如有不遵守法纪的统治者,就会被废除,如有不遵守法纪的百姓,就会被惩戒。“大同”社会指的是人人安居乐业、人人尽其所能、人人平等自由、人人拥有并珍惜财物、政治清明的理想境界。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如今大道已经消逝了,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物和劳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修建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制定礼仪作为纲纪,用来确定君臣关系,使父子关系淳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使各种制度得以确立,划分田地和住宅,尊重有勇有智的人;为自己建功立业。所以阴谋诡计因此兴起,战争也由此产生了。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和周公旦,由此成为三代中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没有哪个不谨慎奉行礼制。他们彰昌礼制的内涵,用它们来考察人们的信用,揭露过错,树立讲求礼让的典范,为百姓昭示礼法的仪轨。如果有越轨的反常行为。有权势者也要斥退,百姓也会把它看成祸害。这种社会就叫做小康。”【古文阅读】【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三章》)【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1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4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委而去之去()③足兵兵()④民信之矣信()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第10页共10页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甲]文中得出的观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原文回答(2分)1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2分)11、(每空1分)①兵器②离开③士兵、军备(军队)④信任12、(每句2分)①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13、(每问1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14、人心所向、内部团结。(1分)相关事例(1分)如:①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②2008年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孟子·告子下》)8.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2)而后喻()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6分)第10页共10页 8.被任用明白9.所以上天想要下达重要的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身体劳累,使他处于饥饿之中,使他身处贫困之中。【古文阅读】【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梅溪③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④,孤峰限⑤日;幽岫⑥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⑦幽居,遂葺⑧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⑨。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注释】①仆:自己的简称。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谢:告。②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③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④森壁争霞:阴森陡峭的峭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⑤限:阻,这里指遮断。⑥幽岫:幽深的山穴。⑦重:向往。⑧葺:修建。⑨竹实:竹米,状如小麦。隐士所食之物。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1)虽乘奔御风:(2)林寒涧肃:(3)属引凄异:(4)既素重幽居: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绝山献多生怪柏(2)幽岫含云,深溪蓄翠第10页共10页 14.(甲)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山的高俊,“素湍绿潭”写出了水的碧绿,(乙)文中也有相似的句子,请找出来。(3分)15.【甲】【乙】两文都写到猿啼叫的声音,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2分)12.(1)这里指飞奔的马。(2)肃杀,凄寒。(3)接连不断。(4)一向。评分标准:4分,每个词语解释准确的1分。13.(1)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2)幽深的山穴蕴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要求翻译准确,语言流畅。14.森壁争霞,孤峰限日;深溪蓄翠。评分标准:3分,每个词语1分。15.【甲】文中猿声的哀转久绝表现峡谷幽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三峡的萧瑟气氛。【乙】文借写猿啼叫的声音,写出山的幽静、美妙,充满生机,从而表达作者对隐居山野的向往和喜爱。评分标准: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乙】文参考译文: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阴森陡峭的崖壁与天上的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智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一)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11—13题.(9分)第10页共10页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2分)(1)行拂乱其所为()(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3.文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11.(2分)拂:违背喻:了解、明白12.(4分)(1)用这些办法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2)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祸患,国家常常会灭亡。13.(3分)连用六位名人的事例是为了举实例证说明这些人虽然出身贫贱,但他们经历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也从正面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说明人要成大器担负重任,必须经受磨练。)(一)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二翁登泰山第10页共10页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翼、雍,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从前。10.解释加点词。①略无阙处()②属引凄异()③二人对酌()④越钱塘,绝长江()1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②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13.①《三峡》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山_____________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②《二翁登泰山》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通“缺”,中断(2)延长 (3)饮酒 (4)妻子和儿女11.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12.(1)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确实是趣味无穷。(2)从太阳出山(早晨)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了。13.(1)连绵不断(山多)、隐天蔽日(高大)(2)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就能战胜客观的困难。或有志者事竟成!或只要心中确定了目标,又付诸行动,就一定能成功!或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老当益壮,奋进的精神。(一)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和《管子治国》选段,回答13--17题。(1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第10页共10页 选自《岳阳楼记》【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耶?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治国》【注释】①奚:疑问代词,何。13.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1)微斯人()(2)必先富民()14.翻译下列句子。(2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15.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2分)14.乙文分别从哪两个方面论述了“治国之道,先安于民”的道理?(2分)17.甲、乙两文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2分)13.(1)如果没有(2)使……富裕14.(1)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15.“进”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即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16.乙文分别从“民富则安乡重家”“民贫则危乡轻家”两方面论述了道理。17.甲、乙两文在内容上都表明了治理国家要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以人为本的思想。译文:但凡治理国家的方法,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百姓富裕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难以统治。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百姓富裕就能安心地生活在家乡并且重视自己的产业,这样就能服从上司,害怕犯法,如果百姓尊敬官吏害怕犯罪就容易统治。百姓贫穷就不安心生活在家乡,并且轻视自家的产业,就敢于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如果百姓敢冒犯官吏违犯法令就难以统治了。所以太平无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富裕,动乱多事的国家中(百姓)长久贫穷。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必须首先使百姓富裕起来,然后(才能)统治他们。第10页共10页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语段,完成11—15题。(1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节选自《贞观政要》,有改动)【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行拂乱其所为()(2)犹割股以啖腹()12.下列对文中句子朗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必先/苦其心志B.所以/动心忍性C.必须/先存百姓D.其/耳目皆为敝1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2)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14.【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举事例,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要。(2分)第10页共10页 14.【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2分)11.(2分)(1)违背(2)大腿12.(2分)D13.(4分)(1)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所以,希望你们做我的耳朵和眼睛。(意思对即可)14.(2分)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B.抚恤百姓(先存百姓)15.(2分)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要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1分)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可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1分)(意思对即可,不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的酌情扣分)第10页共10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初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2-01-17 20:22:05 页数:10
价格:¥5 大小:35.07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