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序跋类文言文阅读 分类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6

2/46

剩余4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序跋类文言文阅读分类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林泉随笔序[明]吴廷翰林泉随笔记一卷,凡百二十二首,翰外祖淮浦先生张公之所述也。先生天质秀异,气骨清莹,少孤贫,力学,勇猛绝人。长博邃群典,洞达天人之蕴。修身守道,益以困厄。盖累踬而不踣,既老而弥烈。大风寒雪,终日不食观其色冲冲然独处一室凝尘满几有叩之者若发清磬于明堂太庙之中其音琅琅然使人心厉而神肃。荷苙垂钓,得意放歌,响振江皋。枕蓑而卧,起舞颓然,群儿笑而相逐,弗顾也。其志盖凌驾千古,而泥淖一世;其气象则真挺乎若松柏之据大壑,而上干青云;矫乎若神鹤之遨九天,而下俯凡宇。其风韵襟怀,则击壤①以还未之多见;其所造诣,则山巅水湄之间,幽岑寂寞,有非鄙夫野人之所能窥者也。翰童时,先君子澨东先生使从先生游。先生授以《大学》《中庸》,为之解说,惜未喻其至论。古今上下亘数千百年,帝王升降之数,国家成败之迹,君子小人之所以分,中国夷狄之所以异,则犹历历在耳。使翰一念感动,三十余年有所恐而不为恶,有所恃而为善,犹若见先生于几席之上、床榻之前,为之供笔研而扶杖屦,其感人动物之功何如也!先生既没,其所著录皆散落不存。此篇为先君子所收,一日,以示翰曰:“此汝外祖手笔也。其中多格言,宜谨识之。”翰奉以读者三十余年,犹以为记事之书也。至读《论李氏中和集》,所谓“气则养性,性则乘气。气存则性存,性动则气动”。乃感而叹曰:“此先生之所独见也。”又读《论柳子钴鉧潭西小丘记》,所谓:“君子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乱虑滞志,无所容入。”则又叹曰:“此先生之所养也。”至论诸儒为学,而引《易》曰:“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又曰:“何天之衢,亨。”“是故博以求之于散漫不一之途,约以会之于混融大同之域,然后足以为学。”则作而言曰:此足以见先生之所学矣!是此闲言剩语之中,而平生所学几不出此,此岂可泯乎!于是谋入梓以传,而述其大致于此。若夫嗣先生之学,以求无愧于先生之言,与先君子之所示,则翰虽至愚,犹幸而能读先生之书于今日也!(选自《吴廷翰集》,有删改)【注】①击壤:比喻太平盛世。第46页共46页\n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洞达天人之蕴               蕴:深奥之处B.惜未喻其至论               喻:表达,说明C.帝王升降之数               数:定数,命运D.君子必有游息之物        游息:游玩和休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既老而弥烈                            ②赂秦而力亏B.①矫乎若神鹤之遨九天               ②近乎卜祝之间C.①则击壤以还未之多见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D.①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学识渊博、气度超群、放荡不羁,虽有凌云之志却一生困厄的高洁之士,为下文的叙述和议论张本。B.文中记叙了先生对作者父亲的谆谆教导,先生对帝王盛衰、国家兴亡、君子小人等的见解也对作者的为人处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作者反复诵读淮浦先生的文章,体会到先生不仅通读各类文献典籍,而且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足见其学问之高、涵养之深。D.本文情感充沛,在描写、叙述中表达了对先生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语言整散结合,比喻、铺排等手法的运用也增强了本文的抒情色彩。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终日不食观其色冲冲然独处一室凝尘满几有叩之者若发清馨于明堂太庙之中其音琅琅然使人心厉而神肃。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枕蓑而卧,起舞颓然,群儿笑而相逐,弗顾也。第46页共46页\n(2)是此闲言剩语之中,而平生所学几不出此,此岂可泯乎!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宋]欧阳修某闻传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君子之所学也,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后世。《诗》《书》《易》《春秋》,皆善载事而尤文者,故其传尤远。荀卿、孟轲之徒亦善为言,然其道有至有不至,故其书或传或不传,犹系于时之好恶而兴废之。其次楚有大夫者,善文其讴歌以传。汉之盛时,有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能文其文辞以传。由此以来去圣益远世益薄或衰下迄周隋其间亦时时有善文其言以传者然皆纷杂灭裂不纯信故百不传一。幸而一传,传亦不显,不能若前数家之暴见而大行也。甚矣,言之难行也!事信矣,须文:文至矣,又系其所恃之大小,以见其什远不远也。《书》载尧、舜,《诗》载商、周,《易》载九圣,《春秋》载文、武之法,《荀》《孟》二家载《诗》《书》《易》《春秋》者,楚之辞载《风》《雅》,汉之徒各载其时主声名、文物之盛以为辞。后之学者荡然无所载,则其言之不纯信,其传之不久远,势使然也。至唐之兴,若太宗之政、开元之治、宪宗之功,其臣下又争载之以文,其词或播乐歌,或刻金石。故其间巨人硕士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章;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章。某不佞,守先人之绪馀。先人在太宗时,以文辞为名进士,以对策为贤良方正,既而守道纯正,为贤待制,逢时太平,奋身扬名,宜其言之所载,文之所行,大而可恃以传也。然未能甚行于世者,岂其嗣续不肖,不能继守而泯没之,抑有由也。夫文之行虽系其所载,犹有待焉。《诗》《书》《易》《春秋》,待忡尼之删正。荀、孟、屈原无所待,犹待其弟子而传焉。汉之徒,亦得其史臣之书。其始出也,或待其时之有名者而后发:其既殁也,或待其后之纪次者而传。其为之纪次也,非其门人故吏,则其亲戚朋友,如梦得之序子厚。李汉之序退之也。伏惟阁下学老文钜,为时雄人,出入三朝,其能望光辉、接步武者,惟先君为旧,则亦先君之所待也,岂小子之敢有请焉。谨以家集若干卷数,写献门下,惟哀其诚而幸赐之。(选自《庐陵文钞》)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46页共46页\nA.不能若前数家之焯然暴见而大行也   焯然:显明的样子B.则其传也章                                      章:通“彰”,明显,显著C.岂其嗣续不肖                                   嗣:子孙后代D.犹有待焉                                          待:等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文其讴歌以传                  以通其狂惑B.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        昔者先王以为东盟主C.待仲尼之删正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或待其时之有名者而后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认为语言是用来记录事件的,文辞是用来修饰语言的。只有事实准确可信,语言富有文采,文章才能流传于后世。B.文章的第二段列举了荀卿、孟轲、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事例,用以说明言辞能否流传下来,由当时社会的好恶决定。C.唐代兴盛之时,伟人学者博大高远的言论能否流传下来,取决于他们文章中所承载的内容是否既有格局,又富于文采。D.本文是替人代笔请求王枢密为其先人文集作序而写的。历叙前代,由经到史,一气贯通,对文章的流传进行了具体充分的论述。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由此以来去圣益远世益薄或衰下迄周隋其间亦时时有善文其言以传者然皆纷杂灭裂不纯信故百不传一。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事信矣,须文:文至矣,又系其所恃之大小,以见其行远不远也。第46页共46页\n(2)其为之纪次也,非其门人故吏,则其亲戚朋友,如梦得之序子厚,李汉之序退之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宋李忠定公①全集序[明]李嗣玄古忠臣拂士不遇于时者,岂尽其主不知,知不用哉?盖有见察于青宫潜邸之中,而登诸枢庭揆席之上,使之呼吸御虏,草昧扶倾,如宋忠定李公者。亦既用辄效,效辄速,能使熛驰电发之虏有所遏而不得张,已弃之河北、河东,有所系维而不遽下,能使都城数十万众不期而合为之伏阙以鸣冤,布衣侠烈之士不识一面而甘为之死。然而为之君者方且猜阻惶惑,若不能顷刻容于朝者,于是再贬峡中,长流绝岛。临安播迁,恶逆可赦而独不赦公。噫,亦甚矣!迨万里生还,公屏居闽海。荆湖云扰,则起公于荆湖,筠赣蜂屯,则又起公于筠赣。无兵无将,藏洗廪悬,公乃抚降纳叛,鼓舞激昂,廓清扫荡,而不知其功之所以成。阖辟化迁,雨金雨粟,神运鬼输,而不知其饷之所以足。公之能亦已见于天下矣。然而可外而不可内,可暂而不可久,荆湖数月,江右年余,露布朝驰,弹章夕下,急则呼大将如小儿,缓则摈孤忠若凫雁。若是者何哉?公盖见善明而用心刚者也见善明则贞邪之界分而小人无以容其奸用心刚则复仇之志切而人主无以客其惰夫刚明之与柔暗其不相入也久矣。是以毫社覆亡,父兄囚辱,神州赤县之陆沉,黠虏逆臣之陵轹,若皆以为可忍,而独不能忍忠臣拂士之匡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此公之所以愿为大夫文种,而且思为君用而不可得也。嗟乎!公之志亦足悲矣。公著述甚富,世不概见。先君任郎署时,在御府抄得诗文二十八册归,而欲授梓未迨。壬申钞本为当道索去,余惧先志之不彰,乃竟夜精选,募众手杂书之,半月而功竟。今年五溪周先生来自三山,快读选本,亟谋诸左令公,又加笔削,汰其稍缓者十之一。公之集始粹然,若丹九转而铅汞可捐,醴五齐而糟粕可弃矣。共为卷四十有八,为帙十有六。窃惟当今奴虏流寇,外煽内讧,势虽嚣张,使有人马御之,亦何难灭此而朝食,顾寇食天下之半,虏岁入畿辅,了无龃龉。圣天子虚怀侧席,倘有忠定其人者出而应之,则云龙鱼水,千载一时,亦何至使黠虏群寇,鸣镝扬鞭,谓朝廷无人哉!善乎左令公之言曰“扁鹊不世出,而方书不可不传”。然书传而扁鹊可代有矣。志士仁人得是集读之,其御虏平寇之方犁然具在,曷不举而措之?使用辄效,效辄速,以仰答不次之用、特达之知,无使千载后谓宋有忠定其人而不能用,今上能用而无其人,庶不负二三君子嘉惠表章意哉!余且跂足需之矣。第46页共46页\n(有删改)[注]①李纲(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居士,谥忠定。历北宋、南宋两朝,曾任兵部侍郎、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丞相等,力主抗金,几经浮沉,绍兴十年逝世于楞岩精舍。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为之君者方且猜阻惶惑                           阻:有隔膜、隔阂B.黠虏逆臣之陵轹                                        陵:同“凌”,欺侮C.而欲授梓未迨                                               梓:交付排印D.若丹九转而铅汞可捐                                 捐:舍弃,抛弃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忠臣拂士不遇于时者                                 客有吹洞箫者B.公乃抚降纳叛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余惧先志之不彰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亦何至使黠虏群寇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记述了忠定公李纲早受赏识而登上高位,为朝廷立下了赫赫功绩,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威望,却因君主的猜忌而屡遭贬谪的事实。B.李纲善于运筹帷幄,能在兵力匮乏、钱粮紧缺的困境下依然打胜战。然而只要战争形势紧张,立刻就有弹劾他的奏章,朝廷对他猜疑重重。C.文章从战功和著述两个角度,赞扬了李纲的过人才能,抒发对宋王朝知人不用、用人多疑的愤懑之情,寄寓了作者对李纲遭遇的深切同情。D.尾段作者联系明代当下内忧外患的形势,希望时人能够研读李纲的军事策略,学以致用报效朝廷,辞真而情切,也点明了结集成册的原因。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第46页共46页\n公盖见善明而用心刚者也见善明则贞邪之界分而小人无以容其奸用心刚则复仇之志切而人主无以容其惰夫刚明之与柔暗其不相入也久矣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使之呼吸御虏,草昧扶倾,如宋忠定李公者。(2)顾寇食天下之半,虏岁入畿辅,了无龃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夜航船》序张岱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故道听途说,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便为博学才子矣。余因想吾八越,惟余姚风俗,后生小子,无不读书,及至二十无成,然后习为手艺。故凡百工贱业,其《性理》《纲鉴》,皆全部烂熟,偶问及一事,则人名、官爵、年号、地方枚举之,未尝少错。学问之富,真是两脚书厨,而其无益于文理考校,与彼目不识丁之人无以异也。或曰:“信如此言,则古人姓名总不必记忆矣。”余曰:“不然,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如八元、八恺,厨、俊、顾、及之类是也。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之类是也。”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人,两人?”士子曰:“两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人,两人?”士子曰:“自然一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古剑陶庵老人张岱书。【注】《夜航船》是明末清初张岱所著的百科类图书。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46页共46页\nA.只办口头数十个名氏          办:辨识B.未尝少错                           少:稍微C.无益于文理考校                 考:应试D.信如此言                           信:确实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因想吾八越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学问之富                    不知东方之既白C.拳足而寝                    择师而教之D.且待小僧伸伸脚          若属皆且为所虏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夜航船中有村夫俗子,也有学人士子,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这类人,看到有人把他们的姓名说错,就掩口耻笑。B.作者家乡有些人,也读过些书,对人名、官爵、年号等烂熟于胸,但作者认为他们不过是两脚书厨,与目不识丁者没有不同。C.张岱认为“姓名有不关于文理,不记不妨”“有关于文理者,不可不记”,间接道破自己编写《夜航船》一书的目的D.第三段叙写僧人与士子的故事,不仅巧妙地支撑了关于学问的观点,而且令文风生趣,结构上也与“夜航船”相呼应。19.用“∕”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书必符乎名教,君子有所取,而读者要非无益之言也。夫天下之事,万有不齐,而可以凭借者理之正。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容斋随笔>序》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则可耻孰甚。第46页共46页\n(2)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清】恽敬昔者班孟坚①因刘子政父子《七略》为《艺文志》,序六艺为九种,圣人之经,永世尊尚焉。其诸子则别为十家,论可观者九家,以为“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敬尝通会其说:儒家体备于《礼》及《论语》、《孝经》;墨家变而离其宗;道家阴阳家支骈于《易》;法家、名家疏源于《春秋》;纵横家、杂家、小说家适用于《诗》、《书》,农家、兵家、术数家、方技家,圣人未尝专语之,然其体亦六艺之所孕也。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其条流。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学者少壮至老,贫贱至贵,渐渍于圣贤之精微,阐明于儒先之疏证,而文集反日替者,何哉?盖附会六艺,屏绝百家,耳目之用不发,事物之赜不统②,故性情之德不能用也。敬观之前世,贾生自名家、纵横家入,故其言浩汗而断制;晁错自法家、兵家入,故其言峭实;董仲舒、刘子政自儒家、道家、阴阳家入,故其言和而多端;韩退之自儒家、法家、名家入,故其言峻而能达;曾子固、苏子由自儒家、杂家入,故其言温而定;柳子厚、欧阳永叔自儒家、杂家、词赋家入,故其言详雅有度;杜牧之、苏明允自兵家、纵横家入,故其言纵厉;苏子瞻自纵横家、道家、小说家入,故其言逍遥而震动。至若黄初、甘露之间③,子桓、子建气体高朗,叔夜、嗣宗情识精微,始以轻隽为适意,时俗为自然,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熙宁、宝庆之会④,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凿;陋儒襞积⑤经文,其失也肤。后进之士,窃圣人遗说,规而画之,睇而斫之,于是经义与文集并为一物。太白、乐天、梦得诸人,自曹魏发情;静修、幼清、正学诸人,自赵宋得理。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其高下远近华质,是又在乎人之所性焉,不可强也已!敬一人之见,恐违大雅,惟天下好学深思之君子教正之!(有删节)第46页共46页\n【注】①班孟坚:即班固,字孟坚。②统;同“通”,通晓,明白。③黄初:魏文帝曹丕年号。甘露:魏曹髦年号。④熙宁:北宋神宗赵顼年号。宝庆:南宋理宗赵昀年号。⑤襞积:堆砌。2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诸子则别为十家                    别:分列。B.而文集反日替者                           替:衰落。C.子桓、子健气体高朗                    气体:(文章的)气势风格。D.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凿             凿:明确,确凿。2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诸子则别为十家                    其皆出于此乎B.圣人未尝专语之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故其言和而多端                           劳苦而功高如此D.是又在乎人之所性焉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认为诸子虽有缺陷,但其主旨与六经相合,因此他在《素文志》中既推崇儒家经典,又不忽视诸子的价值。B.本文围绕“百家”与“文集”的关系,列举了很多名人的例子说明他们都是从“百家”中汲取营养,形成了自己的文风。C.韩退之即韩愈,柳子厚即柳宗元,欧阳永叔即欧阳修,苏子瞻即苏轼……作者对他们称字不称名,体现了古人的称呼礼仪。D.本文运用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表达了鲜明的观点,语句费散结合,多铺陈排比,气势磅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24.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第46页共46页\n2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2)递趋递下,卑冗日积,是故百家之敝,当折之以六艺;文集之衰,当起之以百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宋苏文忠公全集叙[明]茅维自古文士之见道者,必推眉山苏长公其人。在昔论文者,咸以梁昭明《文选》为指南,而长公独非之。盖其书出而士习益趋于文,譬之曦薄虞渊①,质丧旨淆,莫之能挽者。以隋炀之不君,特患文之无节,史氏嘉之,殆骎骎乎启唐风之一变。五季承唐之靡,而宋复振之,以绍唐之元和。其间庐陵②先鸣,而眉山、南丰②为辅。卒之士人所附,萃于长公,而庐陵不自功矣。然文之变也,变则创,创则离,离其章而壹其质,是谓唐、宋之复古。顾徇名之士,求其离而瑕之,哓哓然援古以自多,将谓越唐、宋而逼秦、汉,其合者直章焉尔,而质不唐、宋若也,奚其古?先大夫患之,辑唐、宋八家行于世,而眉山氏居其三。则尝授诸维曰:“吾以长公合八家,姑举其要,要以长公成一家,必举其赢。然吾已矣,小子维识之。”昔长公被逮于元丰间,文之秘者,朋游多弃去,家人恐怖而焚之者,殆无算。逮高宗嗜其文,汇集而陈诸左右,逸者不复收矣。迄今遍搜楚、越,并非善本,既嗟所缺,复憾其讹。丐诸秣陵焦太史所藏阁本《外集》。太史公该博而有专嗜,出示手板,甚核。参之《志林》《仇池笔记》等书,增益者十之二三,私加刊次,再历寒燠而付之梓。即未能复南宋禁中之旧,而今之散见于世者,庶无挂漏。盖长公之文,若无意而意合,若无法而法随,澹而腴,浅而蓄,奇不诡于正,激不乖于和,殆无位而摅隆中之抱,无史而毕龙门之长,至乃羁愁濒死之际,而居然乐香山之适,享黔娄③之康,偕柴桑之隐也者,岂文士能乎哉!噫,世能穷长公于用,而不能穷长公于文;能不用长公,而不能不为长公用。当其纷然而友粲然而布弥宇宙而亘今古肖化工而完真气无一不从文焉出之而读之澹乎若无文也长公其有道者欤!又尝语人以文之旨,第举夫子所谓“辞达而已矣”。盖文止乎达,而达外无文,原六艺而等于万代,旨其蔽之哉!彼所指离不离者抑末耳。在昭明固云“老、庄、管、晏之书,以意为宗,不以文为本”者,无庸进退之也。若长公者,非其亚耶?藉令起昭明以进退其文,吾知难乎为政矣。则不佞是役也,盖不徒以先大夫之成命在。第46页共46页\n【注】①虞渊,传说中日没之处。②庐陵,这里指代王安石;南丰,这里指代曾巩,南丰是他的出生地。③黔娄,战国时期齐国有名的隐士。2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间庐陵先鸣                       先鸣:首先倡导B.哓哓然援古以自多                 多:重视C.必举其赢                              赢:剩余(的文章)D.激不乖于和                           乖:背离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特患文之无节                       诸侯之所大患B.而今之散见于世者               虽又槁曝,不复挺者C.若无意而意合                      穷山之高而止D.盖文止乎达                         相与枕藉乎舟中2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称赞苏轼被“文士之见道者”推崇,以他和众人对待《昭明文选》的态度不同为例加以证明,亦侧面可见苏轼文风,尚古而不喜雕琢。B.作者叙述隋唐以来文风的变化和父亲的嘱托、文集出版的经过,于此可见长公文集的收集、整理、出版之不易,作者在艰辛之余又感到欣慰。C.作者对苏轼的文章推崇备至,将其与诸多历史名人贤士相提并论,称其有诸葛亮那样的政治怀抱,有史学家司马迁的才华,称赞其有白居易陶渊明的乐观豁达。D.作为“唐宋派”代表人物茅坤之子,作者的文学观念深受其父之影响,在本文中,他提倡学习唐宋古文,反对奢靡浮艳的文风。2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第46页共46页\n当其纷然而友粲然而布弥宇宙而亘今古肖化工而完真气无一不从文焉出之而读之澹乎若无文也长公其有道者欤3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然文之变也,变则创,创则离,离其章而壹其质,是谓唐、宋之复古。(2)逮高宗嗜其文,汇集而陈诸左右,逸者不复收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溪诗序【唐】柳宗元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余得专而名焉。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记于溪石上。3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水之阳有溪焉                            阳:南面第46页共46页\nB.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               家:安置C.夫水,智者乐也                            乐:喜爱D.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                  适:刚好3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寡人之于国也B.以愚辞歌愚溪                                秦以攻取之外C.得其尤绝者家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D.皆山水之奇者                                句读之不知3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自己的愚和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的愚融为一体。溪、丘、泉、沟、池、堂、亭、岛仿佛全是作者苦难的知己,而奇石异木便成了作者耿介性格的象征。B.文章清新秀丽,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和描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表达感慨。C.文章第四段,写到宁武子和颜回,说他们都不是真的愚笨,是聪明人装糊涂,而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了,是真正的愚蠢,表达了自己的羞愧。D.《愚溪诗序》通篇贯穿一个“愚”字。从溪、丘、泉、沟、池、堂、亭、岛等受“愚”的称号的屈辱,自然也就可以想到作者受到的屈辱,充分表达了一个遭受沉重打击的正直士大夫的愤世嫉俗之情。3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3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第46页共46页\n(2)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苏氏文集①序欧阳修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韩、李②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百余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③,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予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擿裂④,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子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美同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子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庐陵欧阳修序。(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有改动)【注释】第46页共46页\n苏氏文集:即苏舜钦文集。苏舜钦,字子美,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韩、李:指韩愈、李翱。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④以言语声偶擿裂:摘取古代典籍中的文句,再用声调平仄、对偶等方法拼凑成文章。擿裂,剔取割裂。3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见遗于一时                   遗:馈赠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C.忽近而贵远                      贵:看重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37.下列句子加点字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何其难之若是欤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使民敬、忠以劝C.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D.作为古歌诗杂文                    公为我献之3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使他的怨家仇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的光芒。B.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一百多年后韩愈、李翱等人出现,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近百年,古文才开始兴盛。C.苏子美为文有个性思想,见解独特,与众不同,在当时文坛“时文”风行之时,他不为所动,坚持写古体诗文,被当时很多人非议嘲笑。D.苏子美因“酒食之过”遭弹劾而被罢官,后来任湖州长史,不久死去;而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得到了荣耀恩宠,并在朝廷担任显要职务。3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第46页共46页\n40.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2)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长物志》序明·沈春泽夫标榜林壑,品题酒茗,收藏位置图史、杯铛之属,于世为闲事,于身为长物,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何也?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非有真韵、真才与真情以胜之,其调弗同也。近来富贵家儿与一二庸奴、钝汉,沾沾以好事自命,每经赏鉴,出口便俗,入手便粗,纵极其摩挲护持之情状,其污辱弥甚,遂使真韵、真才、真情之士,相戒不谈风雅。嘻,亦过矣!司马相如携卓文君,卖车骑,买酒舍,文君当垆涤器,映带犊鼻裈边;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丛菊孤松,有酒便饮,境地两截,要归一致;右丞茶铛药臼,经案绳床;香山名姬骏马,攫石洞庭,结堂庐阜;长公声伎酣适于西湖,烟舫翩跹乎赤壁,禅人酒伴,休息夫雪堂。丰俭不同,总不碍道,其韵致才情,政自不可掩耳!予向持此论告人,独余友启美氏绝颔之。春来将出其所纂《长物志》十二卷,公之艺林,且属余序。予观启美是编,室庐有制,贵其爽而倩、古而洁也;花木、水石、禽鱼有经,贵其秀而远、宜而趣也;书画有目,贵其奇而逸、隽而永也;几榻有度,器具有式,位置有定,贵其精而便、简而裁、巧而自然也;衣饰有王谢之风,舟车有武陵蜀道之想,蔬果有仙家瓜枣之味,香茗有荀令、玉川之癖,贵其幽而闲、淡而可思也。法律指归,大都游戏点缀中一往删繁去奢之意存焉。岂唯庸奴、钝汉不能窥其崖略,即世有真韵致、真才情之士,角异猎奇,自不得不降心以奉启美为金汤。诚宇内一快书,而吾党一快事矣!余因语启美:“君家先严徵仲太史,以醇古风流,冠冕吴趋者,几满百岁,递传而家声香远,诗中之画,画中之诗,穷吴人巧心妙手,总不出君家谱牒。即余日者过子,盘礴累日,婵娟为堂,玉局为斋,令人不胜描画,则斯编常在子衣履襟带间,弄笔费纸,又无乃多事耶?”启美曰:“不然。吾正惧吴人心手日变,如子所云,小小闲事长物,将来有滥觞而不可知者,聊以是编堤防之。”有是哉!删繁去奢之一言,足以序是编也。予遂述前语相谂,不徒占启美之韵之才之情,可以知其用意深矣。第46页共46页\n沈春泽谨序。【注】《长物志》:明文震亨撰。震亨,字启美。4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身为长物        长物:多余之物。B.嘻,亦过矣        过:过分。C.书画有目            目:目录。D.冠冕吴趋者        冠冕:引领。4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而品人者,于此观韵焉、才与情焉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B.其调弗同也                                                其皆出于此乎C.烟舫翩跹乎赤壁                                          相与枕藉乎舟中D.大都游戏点缀中一往,删繁去奢之意存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物志》,顾名思义,就是记录可清赏把玩之物的一本书。它们看起来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旁人却可由此看出主人的品性与才情。B.对于真正的雅士而言,无论奢俭,可都显示真性情。在作者看来,白居易拥名姬养宝马,是雅致之举;而王维煮茶捣药,也别有情韵。C.作者认为《长物志》堪称生活美学的指南,即便是真正的文人雅士也不得不将书中的观点奉为圭臬,而其要义就在“删繁去奢”四字。D.作者高度赞扬了文氏家族对吴地文化的深远影响,近百年的时间也无人能出其右。而文震亨正是为弘扬家族文化才写此书,用心良苦。44.用“/”给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第46页共46页\n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4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向持此论告人,独余友启美氏绝颔之。(2)予遂述前语相谂,令世睹是编,不徒占启美之韵之才之情,可以知其用意深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本草纲目》序(明)王世贞纪①称: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故萍实商羊,非天明②莫洞。厥后博物称华③,辨字称康④,析宝玉称猗顿⑤,亦仅仅晨星耳。楚蕲阳李君东璧,一日谒予,留饮数日。予观其人,睟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谈议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装,无长物,有《本草纲目》数十卷。谓予曰:“时珍,荆楚鄙人也,幼多羸疾,质成钝椎,长耽典籍,若啖蔗饴。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古有《本草》一书,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群旧矣。第其中舛缪差讹遗漏,不可枚数,乃敢奋编摩之志,僭纂述之权。岁历三十稔,书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复者芟之,阙者辑之,讹者绳之。旧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种,今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分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虽非集成,亦粗大备,僭名曰《本草纲目》。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予开卷细玩,每药标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辩疑、正误,详其土产形状也。次以气味、主治、附方,著其体用也。上自坟典⑥,下及传奇⑦,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兹岂仅以医书观哉?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秘箓,臣民之重宝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噫,碔玉⑧莫剖,朱紫相倾⑨,弊也久矣。予方著《弇州卮言》,何幸睹兹集哉。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以共天下后世味《太玄》如子云⑩者。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弇州山人、凤洲王世贞拜。第46页共46页\n【注释】①纪:古籍记录。②天明:天才。③华:西晋的张华,强记博识,广学多闻,著有《博物志》十卷。④康:指魏晋名士嵇康,善认古字。⑤猗顿:春秋时珠宝富豪,以识别宝玉著称。⑥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⑦传奇:泛指各种文艺作品。⑧碔玉:似玉的美石。⑨朱紫相倾:朱色和紫色相排斥。喻真假优劣相混。⑩《太玄》如子云:西汉学者扬雄(字子云)模仿《周易》作《太玄经》。4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觇宝气辨明珠       觇:察看。B.解其装,无长物       长物:擅长的东西。C.长耽典籍       耽:沉迷。D.盍锲之       锲:雕版刻印。4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睟然貌也,癯然身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长耽典籍,若啖蔗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乃敢奋编摩之志                              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D.愿乞一言,以托不朽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4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写到了自己见到李时珍时对他的整体印象,面貌润泽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谈吐十分幽默,这使作者产生了不凡的感受。B.李时珍耗费三十年心血完成《本草纲目》这部经典著作后,前来请求当时名家王世贞为之写序,借此来扩大这部书的影响。C.原来有《本草》这本书,自神农氏开始,注解这本书的人很多,但鲜有人能够在注解中注意到这本书内容的错漏以及科学性。D.王世贞对《本草纲目》稿本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王世贞对这部书感到很震撼,并由此引发了对撰写者李时珍的极高赞扬。4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5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46页共46页\n(1)复者芟之,阙者辑之,讹者绳之。(2)博而不繁,详而有要,综核究竟,直窥渊海。参考答案:1.B2.D3.B4.终日不食/观其色冲冲然/独处一室/凝尘满几/有叩之者/若发清馨于明堂太庙之中/其音琅琅然/使人心厉而神肃5.(1)头枕着蓑衣躺着,起身后摇摇晃晃地手舞足蹈,一样孩子嬉笑着追逐他,(先生)也不回头看。(2)这些(虽是)闲散留存的片言只语,但(先生)平生的学问几乎都体现于此了,我怎么能使它消亡呢!【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B.“喻:表达,说明”错误,应该译为明白。句意为可惜(我)不能明白其中最精妙之处。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意义不同。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介词,相当于“于”,意义和用法不同。C.代词,这里指这样的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意义和用法不同。D.两个“以”均为连词,表目的,意义和用法相同。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第46页共46页\nB.“文中记叙了先生对作者父亲的谆谆教导”表述有误,根据原文“翰童时,先君子澨东先生使从先生游”一段可知,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幼年时曾跟随淮浦先生求学一事。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终日不食”省略了主语淮浦先生,是完整的主谓句,在其后断开;“观其色冲冲然”中“冲冲然”是形容词,作“色”(容颜)的宾语,整个“色冲冲然”又作“观”的宾语,所以在“然”后断开;“独处一室”,省略了主语淮浦先生,是完整的主谓句,在其后断开;“凝尘满几”是对“室”的描述,在其前后断开;“有叩之者”中“者”表句中停顿,无义,在其后断开;“若发清馨于明堂太庙之中”是对声音的描述,“于明堂太庙之中”是“发”的后置状语,在“之中”后断开。“其音琅琅然”是继续对声音的描述,“然”是形容词词尾,在“然”后断开;“使人心厉而神肃”是敲门声给人的感觉,在前后断开。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整天不进食,看他的神色却很高兴的样子。独处一室,满桌灰尘,有人敲门,声音清亮好像是从皇帝的宗庙发出来的。那声音清脆,使人内心严肃,神色恭敬。所以最后断句为:终日不食/观其色冲冲然/独处一室/凝尘满几/有叩之者/若发清馨于明堂太庙之中/其音琅琅然/使人心厉而神肃。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枕蓑”,枕着蓑衣;“颓然”,摇晃的样子。“相”,偏指一方,他。“顾”,回头看(译为“在意”也可)。(2)“闲言剩语”,闲散留存的片言只语(译为“闲谈的话语”“零散的语话”等意思相近皆可,答“闲言碎语”不给分);“几不出此”,几乎都体现于此(答“几乎不超出于此”“几乎都包含其中”“几乎都在其中”皆可);“泯”,消亡;“此岂可泯乎”,反问句式,我怎么能使它消亡呢!参考译文第46页共46页\n林泉随笔记一卷,总共一百二十二篇,是我外祖父淮浦先生张公著述的。先生风度优异突出,风骨高洁,年少时贫寒无依,努力学习,勇敢过人。成年后博览群书,精通各类文献典籍,通晓宇宙人生的深奥道理。修身养性,坚守正道,处境更加困厄,屡屡受挫却不屈服,年老却越发刚烈。刮大风下大雪(的时候),整天不进食,看他的神色却很高兴的样子。独处一室,满桌灰尘,有人敲门,声音清亮好像是从皇帝的宗庙发出来的。那声音清脆,使人内心严肃,神色恭敬。肩披白芷,江边垂钓,称心如意时纵声放歌,声音响彻江岸。头枕着蓑衣躺着,起身后摇摇晃晃地手舞足蹈,一群孩子嬉笑着追逐他,(先生)也不回头看。他的志向大概超越古今,却一生陷入困境;他的形象的确挺拔如松柏生长于深壑中,却能高耸入云霄;矫健的样子像神鸟在高空遨游,却向下俯瞰人间。他的姿态胸怀超群,太平盛世以来未曾见过这样的人;他的学问,就在山顶水边,幽静寂寥,是鄙陋粗野之人难以探察到的。在我还是孩童时,先父澨东先生让我跟随外祖父淮浦先生求学,先生拿《大学》《中庸》来教授,为我解释说明,可惜(我)不能明白其中最精妙之处。从古到今绵延数千年,帝王兴衰的定数,国家成败的踪迹(原由),君子与小人有区别、中原之国与少数民族之间有差异的原因,(这些话)还清清楚楚如在耳边。使我一想起便有所触动,三十多年有所敬畏而不做坏事,(精神)有所依赖而去做善事,如同看见先生在坐席上、在床前,(我)为他拿笔和砚,扶手杖,那感动人和万物的功效有什么能比得上啊!先生去世后,他的著作全都散失没有保存下来。这一册文章是先父收集的,一天,(先父)把它拿给我看说:“这是你外祖父亲笔写的文章。这中间有很多有教育意义可作为准则的语句,应该认真地记住。”我恭敬地捧着读了三十多年,仍把它作为记录事情的书籍。等到读了《论李氏中和集》,所谓的“元气能涵养性情,性情又顺应元气。元气在那么性情就充沛,性情发生变化那么元气也就发生变化。”于是有所感悟,叹息道:“这是先生独到的见解啊。”读《论柳子钴蝎潭西小丘记》,说:“君子一定有用来游玩与休憩的外物,修炼出高尚明达的心性的器物,使他安静平和。纷乱的忧虑、呆滞的思想,都不能进入内心。”于是又叹息说:“这是先生的修养啊。”到论述各位儒者做学问,就引用《易经》说:“君子要多记以前圣贤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来蓄养自己的德行。”又说:“何等畅达的天上大路,亨通。”因此,在广泛不同的途径广博地学习探求,在天人合一的境域化繁为简融会贯通,这样以后就可以做学问了。(我)于是写道:“这足以体现先生的学问了。”这些(虽是)闲散留存的片言只语,但(先生)平生的学问几乎都体现于此(几乎不超出于此)了,我怎么能使它消亡呢!于是谋划刻印书籍来使它流传下来,从而在此记述大概内容。至于继承先生的学问,来追求无愧于先生的话语和先父的教导,那么我虽愚笨,仍然为能在今日读到先生的书而感到幸运。6.D7.C8.B第46页共46页\n9.由此以来/去圣益远/世益薄或衰/下迄周隋/其间亦时时有善文其言以传者/然皆纷杂灭裂不纯信/故百不传一10.(1)事情确凿了,要有文采;文采充分了,又关系到它所倚赖的内容大小,来看它流传得是否久远。(2)那些替他们整理编辑的人,不是他们的门生故吏,就是他们的亲戚朋友,比如刘梦得替柳子厚作序、李汉替韩退之作序。【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待:等待”错误。待:依靠,依赖。故选D。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前者相当于“而”,表因果;后者是表目的的连词,来。B.前者用于句中停顿,不翻译;后者用于时间词后,不翻译。C.两者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前者连词,表承接;后者连词,表转折。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第二段荀子、孟轲的例子来说明言辞能否流传下来,还取决于当时社会的好恶;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等人的事例,则是修饰文章使其流传的例子。故选B。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从那时以来,距离圣人越来越远,时代越来越衰微,直到周、隋之时,这中间也不时有善于修饰其言辞来流传的,但都粗疏草率不真实,所以流传下来的不足百分之一。第46页共46页\n“由此以来”,表时间短语,需要断开;“去圣益远”固定结构,“距离……很远了”需要断开;“世益薄或衰下迄周隋”这一句中,时间介词“下迄”引领后面的句子,需要断开;“其间亦时时有善文其言以传者”这一句中,结尾是虚词“者”,表示……的人,充当句子的宾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需要和后面的句子断开;“然皆纷杂灭裂不纯信”,“然”表转折,引领一个新的句子,需要断开;“故百不传一”表结果,需要断开。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信,确凿;文,文采;恃,依赖。(2)关键词:纪次,记载整理;非……则……,不是……就是……;序,作序。参考译文:       我听说《左传》记载:“言辞没有文采,就不能久远传播。”君子所学,言辞用来记载事实,文采用来修饰言辞,只有事实准确可信,语言富有文采,(文章)才能流传于后世。       《诗》、《书》、《易》、《春秋》,都是善于记载事实并且特别富有文采,因此流传得十分久远。荀子、孟子这些人也善于言辞,但他们(的文章)有时达到了道有时没有,因此他们的书能否流传下来,还取决于当时的好恶而推崇或否定。另外楚国有屈原,善于修饰他的歌辞来使之流传。汉代兴盛的时候,有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扬雄,能够修饰他们的文章来使之流传。从那时以来,距离圣人越来越远,时代越来越衰微,直到周、隋之时,这中间也不时有善于修饰其言辞来流传的,但都粗疏草率不真实,所以流传下来的不足百分之一。有幸有一篇流传下来,也不广泛为人所知,不能像之前各家那样宣扬昭著而广泛流传。       言辞的流传真难啊!事情确凿了,要有文采;文采充分了,又关系到它所倚赖的内容大小,来看它流传得是否久远。《书》承载着尧、舜,《诗》承载着商、周,《易》承载着九圣,《春秋》承载着文、武之法,《荀》、《孟》二家承载着《诗》、《书》、《易》、《春秋》,楚辞承载着《风》、《雅》,汉代之人各自承载着当时君主繁盛的名望和礼乐典章来成文。后来的做学问的人完全无所承载,那么他们的言辞便不真实可信,流传得也不久远,这是大势使之如此。到了唐代兴盛之时,比如太宗的治理、开元之治、宪宗的功绩,他们的臣子们又争相用文章来记载,那些文辞有的用音乐传布,有的刻于金石之上。所以这一一时期伟人学者博大高远的言论能否流传下来,取决于他们文章中所承载的内容。因此他们言辞所承载的格局大并且有文采,那么流传得就显著;言辞所承载的没有文采又格局小,那么流传得神墙就不显著。       第46页共46页\n我没有才能,只固守亡父留下的功业。亡父在太宗时,凭借文章辞赋做了有名的进士,凭借对策考试做了贤良方正,这以后固守官道,纯-端正,成为一名好的待制。恰逢时代太平,挺身而出,显扬声名,应当是他的言辞记载的内容、文章流布的范围广大,因而可借以流传。但是没有能够在世上流传很广,原因难道是后代不贤,不能继承、固守反而让它泯灭、埋没?或许别有原由。       文章的流传虽然和它记载的内容相关联,但还是有所依赖的。《诗经》《尚书》《周易》、《春秋》,依赖仲尼的删订编定。荀子、孟子、屈原没有什么依赖,却依赖自己的弟子来流传。汉代那些人,也是得助于他们的史臣的史书。他们刚开始写出来时,有的依赖与他同时代的有名望的人发表,他们去世以后,有的依赖他以后整理编辑的人来流传。那些替他们整理编辑的人,不是他们的门生故吏,就是他们的亲戚朋友,比如刘梦得替柳子厚作序、李汉替韩退之作序。我想到阁下学问老熟,文名巨大,是当代的雄俊,已经成了三朝元老。其中能够仰望你的光辉、承接你的脚迹的人,只有我的父亲是你的旧交,那么你也是我父亲依赖的人,难道小辈我敢冒昧请求吗?谨将家集若干卷,抄写进献门下,希望哀怜我的诚恳,有幸能得到你写的序言。11.C12.A13.B14.公盖见善明而用心刚者也/见善明则贞邪之界分/而小人无以容其奸/用心刚则复仇之志切/而人主无以容其惰/夫刚明之与柔暗/其不相入也久矣。15.(1)让他们能在顷刻之间抵御强敌,于时世混乱中挽救危局,就比如说宋代的忠定公李纲。(2)只是敌寇已蚕食了一半的天下,蛮族(敌人)进入京城已有一年,国人已完全没有了抵抗之心。【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为:想要刊印却还未等到(付诸实践他就离世了)。梓:印刷用的木板,刻板。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相同,都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乃”,连词,“于是”。/副词,“竟然”。C.“之”,助词,取独。/代词,代鹏。第46页共46页\nD.“何”,疑问副词“怎么”。/疑问代词,译作“什么原因”。故选A。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然而只要战争形势紧张,立刻就有弹劾他的奏章”错误,理解有误。从“露布朝驰,弹章夕下”来看,战场的捷报早晨送抵,弹劾的奏章傍晚就来了,弹劾从无间断,而非单是战争形势紧张时。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李纲是个追求善美心志明确而坚定不移的人。追求善美之心明确,正直与邪恶的界限就会分明,而小人就无法藏匿他们的奸邪罪恶;心志坚定不移,复仇之志就会迫切,而君主就无法隐藏他们的懒惰。刚正严明与遇事不明处事不断,长久以来它们之间就不相容”。“公盖见善明而用心刚者也”,“者也”表判断,之后断开;“而小人无以容其奸”“而人主无以容其惰”,句式一致,结构相同,之前之后断开;“其不相入也久矣”,“其”代词,指前句两种情况,之前断开。即“公盖见善明而用心刚者也/见善明则贞邪之界分/而小人无以容其奸/用心刚则复仇之志切/而人主无以容其惰/夫刚明之与柔暗/其不相入也久矣”。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中“呼吸”,顷刻之间;“草昧”,形容时世混乱黑暗;“扶倾”,挽救危局。(2)中“顾”,只是;“食”,蚕食;“畿辅”,京城;“龃龉”,抵抗之心。【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第46页共46页\n古代生不逢时的忠臣贤士,难道都是(因为)他们的君主对他们不够了解,了解了又不任用他们吗?也有人在天子还是东宫太子时就被知晓,进而登上政权中心担任宰相之位的,让他们能在顷刻之间抵御强敌,于时世混乱中挽救危局,就比如说宋代的忠定公李纲。已经得到任用就会(施展才能)产生效力,效力一旦产生就会快速显现,能让迅疾如电的敌人受到阻遏而无法急速扩张。不久,朝廷又将李公弃置于河北、河东一带,而他又能维系时局使形势不致急转直下。能让都城里的几十万民众不约而同地全都俯首殿堂之下为他申诉冤屈,(让)平民百姓和侠义刚正之士虽与他素未谋面却甘心为他赴死。然而此时的君主正对他猜忌疑惑,仿佛一刻也不能容忍他留在朝中,于是再将他贬到三峡一带,长期流放于僻远险恶的孤岛。朝廷流离迁徙,迁都临安后,奸恶逆乱之徒得到赦免,却唯独不宽赦李公。哎,也太过分了!等到从万里之外生还,(李公)就隐退于福建。荆湖一带纷乱不宁,朝廷就从荆湖间(再次)起用李公。筠赣一带敌军蜂聚成患,朝廷又从筠赣起用了他。缺兵少将,府库早被洗劫一空,李纲于是接纳安抚投降的叛军,鼓舞激励士气,整肃风气扫荡匪寇,真不知他的这番功业是如何成就的。(若非)造化运转,天降钱粮,鬼神运送,真不知他们的军粮何以充足。李纲的才能已然显现于天下。然而(对他的任用)只能是在朝廷之外而不能在朝廷之内,可以暂时利用而不可长久重用,在荆湖的数月和在江西的一年多里,(常常是)战场的捷报早晨送抵,弹劾的奏章傍晚就下达。情势危急时召唤大将如同呼唤小孩子一样,危情缓解了就把孤忠之臣像野鸭大雁一般地抛弃。如此这般是为什么呢?李纲是个追求善美心志明确而坚定不移的人。追求善美之心明确,正直与邪恶的界限就会分明,而小人就无法藏匿他们的奸邪罪恶;心志坚定不移,复仇之志就会迫切,而君主就无法隐藏他们的懒惰。刚正严明与遇事不明处事不断,长久以来它们之间就不相容。因此,社稷覆灭,父亲和兄长被囚禁凌辱,国土沦丧,敌人和叛臣侵犯欺压,像这样(的屈辱)都可以忍受,却唯独不能容忍忠臣贤士的匡正扶持。“舍尔介狄,维予胥忌”(舍弃深远的谋略,只是因为疑忌忠良),这就是李公愿意成为大夫文种(为国尽忠),希望为君主所用而不得的原因。哎,李公的志向足以令人悲慨啊!李公的著作十分丰厚,但世人却未能窥其概貌。先父在郎署任职的时候,从御府抄得二十八册诗文带回,想要刊印却还未等到(付诸实践他就离世了)。壬申年的手抄本被当道索要去,我害怕先祖的遗志不能显扬,于是连夜精选,招募众人共同以手抄录,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工作。今年,五溪周之夔先生从三山来,快速地读完选本,立刻就(刊印文章)这件事与左令公商议,又对文字进行增删,去除其中十分之一略微疏散拖沓的文字,李公的文集才臻于纯正,就像赤丹经过九次提炼铅汞之类的杂质尽数除去,甜酒经过五道发酵工序而酒糟全都弃除。一共编订四十八卷,十六帙。第46页共46页\n我私下想,当今外敌流寇,在外蛊惑煽动,内部相互争斗,势头虽然猖狂,(然而)假使有人马抵御他们,灭敌后再吃早饭又有何难?只是敌寇已蚕食了一半的天下,蛮族(敌人)进入京城已有一年,国人已完全没有了抵抗之心。当今圣上虚怀侧席以待贤臣,倘若有李忠定公那样的人站出来接受使命,那么君臣合德,上下一心,乃逢千年之机,又何至于让狡猾的敌人和成群的匪寇,鸣箭扬鞭,以为我朝无人可用呢?左令公所言“名医扁鹊这样的人不是每代都有,所以记录药方的书籍不可不流传下来”,的确如此啊!如此,书籍流传下来,那么扁鹊这样的人就每朝每代都会出现了。志士仁人得到这部文集细读,李公抗击敌人平定匪寇的策略明明白白详细记录在其中,何不拿来实施?实施了就会产生效力,有了效力就会加速功成,以此报答圣上超越常规的提拔和至深的知遇之恩。不要让千年以后的人认为宋朝徒有李忠定公这样的人才却不能重用他,如今圣上能重用人才却没有那样忠勇的人才可用,或许这样就不会辜负几位贤君子施以恩惠彰显功德的一番心意啊!晚辈诚心期盼此文集应世人所需。16.C17.B18.A19.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20.(1)其实对于学问、文理并没什么害处,但他们反过来却说记错或落下了一个人,就是没有比这更值得耻辱的事了。(2)我所记载的,都是眼前极其肤浅的一些事,我们暂且把它们记录在此,只要不让僧人伸脚(取笑)也就罢了。【解析】16.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C.句意为:对于文理考据来说却没什么用处。考:考据,考辨。故选C。17.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A.因:介词,因此/介词,经由,通过;B.之:皆为取独。C.而:表修饰/表承接,D.且:姑且暂且/将要。故选B。18.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第46页共46页\nA.“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这类人,看到有人把他们的姓名说错,就掩口耻笑”错误,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不是耻笑的主语,耻笑的主语是村夫俗子。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事情不一样,但是道理是有定数的,就好像百川弯弯曲曲,一定流向大海。否则就荒唐、虚妄不实,非常像离群索居,来让人愚昧无知,就算再多再好也不予以理睬”。“犹百川万折”,是打的比方,之前断开;“必归于海”,是比方的后半句,是结果,之前断开;“否则涉于荒唐缪悠”,“否则”表假设关系,放在句首,之前断开,之后断开;“以盲聩人之耳目者”,“以”表目的,之前之后断开;即“事不一而理有定在,犹百川万折,必归于海。否则涉于荒唐缪悠,绝类离索,以盲聩人之耳目者,在所不取。”20.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1)中“于”,对于;“错落”,记错或落下;“孰甚”,“比……更”。(2)中“聊且”,暂且;“但”,只要;“已”,算了,罢了。【点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参考译文:天下的学问,惟有夜航船中的最难对付。那些村夫俗人,他们的“学问”都是预先准备好了的,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的,谁若把他们的姓名说得稍有差误,就会被人掩口耻笑。他们大概不知道那十八学士、二十八将,即使忘记了他们的姓名,其实对于学问、文理并没什么害处,但他们反过来却说记错或落下了一个人,就是没有比这更耻辱的事了。所以道听途说,只是辨得口头上的几十个名字,便以为是博学的才子了。第46页共46页\n于是我想我们八越之地,只有余姚的风俗,后生小子没有不读书的,等到了二十岁学业无成,然后便去学习一门手艺。所以大凡各行各业的人,像《性理大全》《纲鉴》等书,全都烂熟于胸。偶尔问到一事,与之有关的人名、官爵、年号、地方,对他们来说真是如数家珍,并且从未说错过。他们的“学问”之丰富,真可以称得上是个“两脚书橱”了,但这些“学问”对于文理考据来说却没什么用处,与那些目不识丁的人是没什么不同的。有的人说:“果真像你所说的,那么古人的姓名全不必记忆了。”我说:“并非如此。姓名有与文理无关的,不妨不记,如八元、八恺、八厨、八俊、八顾、八及之类的便是;有与文理有关的,则不可不记,如四岳、三老、臧榖、徐夫人等这些姓名便是。”从前有一个僧人,与一个应考的读书人同宿夜航船中。读书人一路高谈阔论,僧人有些畏惧他,小心地蜷缩起双脚睡在一角。后来,僧人听出读书人的话中有破绽,便问道:“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回答说:“是两个人。”僧人又问:“如此,那尧舜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读书人说:“那自然是一个人了。”僧人于是笑笑说:“如此说起来,且让小僧伸伸脚吧。”我所记载的,都是人们眼前极其肤浅的一些事,我们暂且把它们记录在此,只要不让僧人伸脚也就罢了。所以就给它取名叫《夜航船》。剑州陶庵老人张岱书。21.D22.C23.B24.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25.(1)(他们的)风格沿袭而下,渐渐成为法则典范,从这时起,文集与百家完全分离为两种不同的道路。(2)(文章)愈来愈走向下等,庸劣冗余的文辞每天渐渐堆积,因此诸子百家的弊病应当用六艺来纠正;文集的衰落,应当用百家来重新振兴。【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D.凿:穿凿附会。根据上下文,“时师破坏经说,其失也凿;陋儒襞积经文,其失也肤”,失误在穿凿,失误在肤浅。故D项错。故选D。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分别为:代词,他的;表推测语气,大概。第46页共46页\nB.分别为:代词,它们;音节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不译。C.均为:连词,表并列。D.分别为: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对象;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故选C。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文本表达艺术的能力。B.“列举了很多名人的例子说明他们都是从‘百家’中汲取营养”错,文中提到“子桓、子建气体高朗,叔夜、嗣宗情识精微,始以轻隽为适意,时俗为自然,风格相仍,渐成轨范,于是文集与百家判为二途”,是说子桓、子建等人和百家不一样。故选B。2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曰”是对话或说话的提示词,故“曰”后应该断开。“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句式结构一致,属于对偶,“修”和“观”是动词,其宾语是“六艺之文”“九家之言”,故“文”“言”后断开。“通”为动词,做谓语,其宾语为“万方之略”,故“略”后断开。“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属于对举结构,句式整齐,后句重复前句的词,故第二个“文集”和第二个“经义”前应该断开。故正确的短句是:故曰:修六艺之文,观九家之言,可以通万方之略。后世百家微而文集行,文集敝而经义起,经义散而文集益漓。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仍,沿袭;轨范,法则、模范;于是,古今异义,在这时;判为二途,完全分离为两种不同的道路。(2)递趋递下,越来越走向下等;卑冗,庸劣冗余;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敝,弊病;折之以六艺,状语后置,“以六艺折之”,用六艺来纠正;起之以百家,状语后置,“以百家起之”,用百家来重新振兴。参考译文:第46页共46页\n过去,班固通过刘子政父子的《七略》写了《艺文志》,序写六艺成为九种,圣人的经书,世世代代受到尊崇。他将诸子区分为十家,说值得看的有九家,认为“虽然各有弊病短处,综合他们的旨要,也是六经的支流和后裔”。我曾经领会他们的学说:儒家体系完备于《礼》和《论语》、《孝经》;墨家改变而背离了六艺的本源;道家、阴阳家从《易》派生出来;法家、名家来源于《春秋》;纵横家、杂家、小说家从《诗》《书》中得到适用的内容;农家、兵家、术数家、方技家,圣人不曾专门论述它们,然而它们的主体也是六艺所孕育的。因此,六艺旨要都在其中,百家与六艺相呼应;六艺提出了根本大要,百家都是它的支流。所以说学习六艺的文章,认识九家的话,可以明白各方面的概要,后世百家式微然后文集盛行,文集凋敝然后经籍的义理兴起,经籍义理散佚然后文集更加浅薄。求学的人从年轻到年老,从贫贱到富贵,渐渐沉浸在圣贤的精深微妙之处,阐明儒家先贤的著作的考证,而文集反而日渐衰落,为什么呢?大概是附会于六艺,断绝了百家的(义理),耳目的用处不使用,事物的旨要不明白,所以性情之德不能被使用。我观察前世,贾谊是从名家、纵横家中而来,所以他的文章浩瀚恣肆而有决断;晁错从法家、兵家而来,所以他的文章峭拔充实;董仲舒、刘子政从儒家、道家、阴阳家而来,所以他们的文章语言平和而多种多样;韩愈自儒家、法家、名家而来,所以他的文章严峻而通达;曾巩、苏辙从儒家、杂家而来,所以他的文章温和而确凿;柳宗元、欧阳修自儒家、杂家、辞赋家而来,所以他们的文章详细雅致而有法则;杜牧、苏洵自兵家、纵横家而来,所以他们的语言放任而严肃;苏轼自纵横家、道家、小说家而来,所以他的语言逍遥自在而且使人激动。至于到了黄初、甘露年间,曹丕、曹植文章气势风格高雅明朗,嵇康、阮籍才情和见识精深微妙,才把飘逸潇洒作为适合心意的,当时的世俗才是自然,风格沿袭而下,渐渐成为法则典范,从这时起,文集与百家完全分离为两种不同的道路。熙宁、宝庆之际,那时的经学家破坏六经学说,他们的失误在于穿凿附会;浅陋的儒学家堆积敬文,他们的失误在于肤浅。后来的士人,窃取圣人的学说,重新安排,轻视并删减,在这时经义和文集就合并为一体。李白、白居易、叶梦得等人,都是来自曹魏;刘因、吴澄、正学等人,都来自宋代的理学。(文章)愈来愈走向下等,庸劣冗余的文辞每天渐渐堆积,因此诸子百家的弊病应当用六艺来纠正;文集的衰落,应当用百家来重新振兴。他们的高低、远近、华丽质朴,这又在于人的秉性天赋,不可以勉强罢了。我一个人的见解,恐怕和高尚雅正相违背,希望天下好学深思的君子雅正。26.B27.D28.A第46页共46页\n29.当其纷然而友/粲然而布/弥宇宙而亘今古/肖化工而完真气/无一不从文焉出之/而读之澹乎若无文也/长公其有道者欤!30.(1)然而文风转变,有转变就有创建,有创建就有脱离,脱离(对)文章藻饰(的追求)而专一于(对)它的本质(的追求),这是说唐宋的复古。(2)到了宋高宗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把他的文章)汇集摆列在身边(的时候),那些散失了的文章就不能再收集回来了。【解析】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哓哓然援古以自多”翻译为:叫嚷着援引古人来自我赞美。所以,“多”翻译为:称赞,赞美。故选B。2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A项,第一个“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第二个“之”,结构助词,解释为“的”。B项,第一个“者”,代词,用在动词之后,用以指代文章;第二个“者”,助词,用在判断句中,表停顿,不译。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关系,解释为“却”;第二个“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D项,两个“乎”,介词,相当“于”,解释为“在”,两者相同。故选D。28.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盖其书出而士习益趋于文”“质丧旨淆,莫之能挽者”,《照明文选》一出,文人更加追求文章辞藻华美,文章的本质丧失,意旨混乱。苏轼“独非之”,可见,他反对这种文风。所以,应是从正面可见苏轼文风,尚古而不喜雕琢。故选A。2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第46页共46页\n“纷然而友”“粲然而布”,结构相同,所以在“友”“布”后断开;“弥宇宙而亘今古”“肖化工而完真气”,结构相同,所以在“古”“气”后断开;“而”作为连词,连接句子,往往在它前面断开;“也”作为句末语气词,往往在它后面断开;“长公”是对人物的称呼,可放在句首,可在其前面断开。原文翻译为:当他与众人相交往时,光鲜闪亮,充满世间万物,绵延古今,像是自然天成,尽显刚正之气,无一不从他的文章中流露出来,读来平淡仿佛不成文章,长公真是有道之人啊。30.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1)“离”解释为“脱离”。“壹”:数词作动词,解释为“专一”。“是”:代词,解释为“这”。(2)“逮”解释为“到了”。“嗜”解释为“喜欢”。“诸”:兼词,相当“之于”,“之”代指文章,“于”解释为“在”。“逸者”解释为“散失的文章”。【点睛】参考译文:       自古明白道理的文人当中,必定要推崇眉山苏长公这个人。昔日评论文章,都以梁朝的《昭明文选》为指导,而唯独长公非难了它。因为此书一出,文人更加追求文章辞藻华美,而追求辞藻华美好比日薄西山,文章的本质丧失,意旨混乱,而没人能扭转这风气。隋炀帝(追求奢靡)虽不行君王之道,但也忧虑文章(追求辞藻华美)没有节制,而史官大加称道,这大概迅速引导了后来唐代文风的转变吧。五代继承唐朝(晚年)奢靡的文风,而宋朝再次整治了这种奢靡的文风,继承唐朝元和时期的文风。那时王安石首先倡导,苏轼、曾巩从旁佐助。最后文人都依附聚集在苏轼身边,而王安石也不自我居功。然而文风转变,有转变就有创建,有创建就有脱离,脱离(对)文章藻饰(的追求)而专一于(对)它的本质(的追求),这是说唐宋的复古。但是那些追求名声之人,只看到它脱离(对)文章藻饰(的追求)而挑它的毛病,叫嚷着援引古人来自我赞美,说(自己)超越唐宋而逼近秦汉,那些所谓的合者,也不过是文章的藻饰罢了,文章的本质却不像唐宋文章那样,它们的古风在哪里?       第46页共46页\n先父(茅坤)很担心这种风气,就编辑了唐宋八人的文集让它们在社会上流传,而苏轼位居第三。他曾经将这些文集交给我,说:“我将长苏公合在八家之中,暂且列举其大要,而要把长公单独成一家,就一定找到他其余的那些文章。然而我一生已经快完了,年轻人你要记住这一点。”昔日长公在元丰年间被逮捕时,那些不公开的文章,好友大多把它们丢弃了,家人害怕而焚烧的文章,大概无法计算吧。到了宋高宗非常喜欢他的文章,(把他的文章)汇集摆列在身边(的时候),那些散失了的文章就不能再收集回来了。我至今广泛搜索楚地、越地,都不是理想的版本,既感叹文章缺失不全,又对那些错误之处感到遗憾。我向秣陵焦太史所收藏的《外集》讨要。焦太史学识渊博而又有专门嗜好,他拿出自己手抄写的文集给我看,非常翔实正确。我参照《志林》《仇池笔记》等书籍,增加了十分之二三,私下里刻板编排,历经两年而将文集刊印发行。虽然不能恢复南宋宫中版本的原貌,而现今散见在社会上的文章,几乎没什么遗漏了。       苏长公的文章,似乎没有意味而意味却契合在其中,好像没有文法而文法却相伴相随,恬淡而意蕴丰满,语言浅显而意味深长,变幻莫测而又不与正道背离,激昂而不背离和谐。苏长公虽无高官显位却有诸葛亮的怀抱,虽无史书著述却完全拥有司马迁的的文才,甚至沦落他乡临死之时,居然有白居易的舒适自得,享受黔娄那样的安宁,拥有陶渊明那样的隐逸旷达,这些一般的文人能做得到吗?唉,社会能够让长公在经世致用上郁郁不得志,却不能让长公在文才上贫乏浅薄;能够不重用长公,却不能不为长公所享有。当他与众人相交往时,光鲜闪亮,充满世间万物,绵延古今,像是自然天成,尽显刚正之气,无一不从他的文章中流露出来,读来平淡仿佛不成文章,长公真是有道之人啊。又曾经告诉别人为文的宗旨,只是提出孔夫子所说的“文辞畅达罢了”。文章达到顺畅境界就够了,顺畅之外就没有文章了。推此源于六艺而适用于万世万代,这个宗旨如今已经被遮蔽了。他们所指的“离不离”也就是舍本逐末了。……《昭明文选》里坚持认为“老子庄子管子晏子这些书,把思想作为根本,而不把文辞作为主”,是指不必增添或删减其言辞。像长公(苏轼)这样的人,不就是位于其后吗?假使让昭明(太子)来增添或删减他的文章,我知道他(昭明太子)也很难做得恰如其分的。那么不才我做此事,不仅仅因为有先大夫(先父茅坤)已作出的决定在身了(不能辜负先父在世时的嘱托)。31.A32.B33.C34.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35.(1)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确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改称它为“愚溪”。(2)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解析】3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项,“阳”,“南面”错误。应该是北面。山之南与水之北向阳,故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句意: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故选A。第46页共46页\n3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介词,被;介词,对于。B项,均为介词,用。C项,兼词,于此;代词,他,代指周顺昌。D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故选B。3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自己就完全不一样了,是真正的愚蠢,表达了自己的羞愧”错,结合“皆不得为真愚。今余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分析,原文说的是“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是牢骚语。故选C。34.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句式整齐对称,“违”“归”后面需要断开;“超鸿蒙”“混希夷”句式对称,“蒙”“夷”后面需要断开;连词“则”,表结果,那么,应该和后面句子构成完成语句,“则”前面需要断开。句意: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和愚溪不相背离,昏昏然和它融为一体,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35.本题主要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1)“家”,安家;“是”,代词,这;“莫”,代词,没有谁,没有人;“龂龂然”,争辩的样子;“更”,更改,更名。(2)“有道”,政治清明;“悖”,相悖;“违于理,悖于事”,正常语序为“于理违,于事悖”(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候注意此句的互文手法;“莫我若”,正常语序为“莫若我”,没有像我这样的,宾语前置句。【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曾经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做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为它命名为染溪。”我因愚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确定下来,当地的居民还在争论不休,看来不能不改名了,所以改称它为“愚溪”。我在愚溪的上游买了个小丘,叫做愚丘。从愚丘向东北走六十步,发现一处泉水,又买了下来,称为愚泉。愚泉共有六个泉眼,都从山下平地涌出,原来泉水都是往上涌出的。泉水合流后弯弯曲曲向南流去,形成水沟,就称作愚沟。于是运土堆石,堵住狭窄的泉水通道,筑成了愚池。愚池的东面是愚堂,南面是愚亭,池中央是愚岛。美好的树木和奇异的岩石参差错落,这些都是山水中瑰丽的景色,因为我的缘故,都用愚字玷污了它们。第46页共46页\n水是聪明人所喜爱的。可现在这条溪水竟然被“愚”字辱没,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因为它水道很低,不能用来灌溉;又险峻湍急,有很多浅滩和石头,大船进不去;幽深浅狭,蛟龙又不屑居于此,不能兴起云和雨。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正像我。既然如此,即使用愚字来称呼它而玷辱了它,也是可以的。宁武子“在国家动乱时就显得很愚蠢”,是聪明人故意装糊涂;颜子“整天提不出不同的见解,像是很愚笨”,也是明智的人而故意表现得很愚笨。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如今我在政治清明时却做出与事理相悖的事情,所以再没有像我这么愚蠢的人了。因此,天下人谁也不能和我争这条溪水,我有给它命名的专利。溪水虽然对世人没有什么好处,可它却能够映照万物,清秀明澈,能发出金石般的响声,能使愚蠢的人喜笑颜开,对它眷恋爱慕不忍离去。我虽然不合世俗,也还能稍用文章来安慰自己,用文笔自由驱使万物,创造出一个称心满意的审美境界,世间万象没有什么能逃得出我的笔墨形容。我用愚笨的言辞歌唱愚溪,觉得茫茫然和愚溪不相背离,昏昏然和它融为一体,超越天地尘世,融入玄虚静寂之中,而寂寞清静之中没有谁能了解我。于是作《八愚诗》,记在溪石上。36.A37.A38.D39.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40.(1)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2)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解析】36.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遗”,“其”应该是代词,指这些文章;“见”表被动,结合句意“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分析,应该译为抛弃、遗弃。第46页共46页\n故选A。37.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C项,……的人;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D项,动词,写作;介词,替、给。故选A。38.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当初攻击驱逐他的人却被保全”错误。结合“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分析,(当年)跟子美一起饮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晋升职位。“攻击驱逐他的人”错误。故选D。39.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弃掷埋没粪土”“不能销蚀”两句为表示假设关系的语句,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土”后面需要断开;“其”代指前面的“诗文”,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收而宝之”和前面“遗”形成转折,“必”前面需要断开;“虽”为即使的意思,后面两个“其”代指“诗文”,“其精气光怪”前面需要断开;注意连词“而”,其他地方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即可。句意:(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已经常常放谢出,(别的)东西也不能遮蔽(它)。第46页共46页\n40.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虽”,即使;“其”,代词,他的;“尝”,曾经;“挤”,排挤;“少”,稍,略微;“毁”,贬低。(2)“独”,仅仅,只有;“为”,动词,写作;“于”,介词,在;“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状语后置句);“牵”,牵制;“不牵世俗趋舍”(被动句);“特立”,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独立见解。【点睛】参考译文:我的朋友苏子美死后四年,(我)才从太子太傅社公家里得到他生平的文章遗稿,收集抄录这些遗稿,把它编成十卷。子美是杜家的妇婿,(我)于是就把这部文集归还他家,并且告诉杜公说:这些文章,是(珍贵的)金玉。(即使)被丢弃埋没在粪土中,(也)不会消磨腐蚀的。它(虽然)一时被抛弃,将来(也)一定有人收藏珍爱它。即使它被埋没没有显露出来,它的灵气、奇异的光芒已经常常放谢出,(别的)东西也不能遮蔽(它)。所以当子美遭排挤挫折、漂流异乡、困窘无奈的时候,(他的)文章已经在天下流传开来。即使(是)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经极力排挤,把他置于绝境的人,(对)他的文章却一点都不能贬低、遮蔽。一般人的心理(都是)轻视近代,看重古代,子美在现代被压抑,(文章)还能这样(被看重),他到后世不再被压抑,(文章又)该是怎样的情况呢?您可以没有遗憾了!我曾经考察前代文学、政治的兴盛衰落,对唐太宗(时)天下大治,接近三代圣王的兴盛时期,文章(却)不能革险五代沿袭下来的风气感到奇怪。此后一百多年,韩愈、李翱这些人出现,这之后元和年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代传统。唐朝衰亡,战事绘乱,又(过了)一百多年,大宋兴起,天下统一,平静无事。又过了几百年,古文才在今天兴盛起来。可叹我的(朋友)子美,因为一顿酒饭的过失,以致被罢官为民,流落(异乡而)死;这真是值得叹息流泪,使人替当代那些担任要职应该为国家欢喜地培育优秀人才的仁人君子们感到可惜啊。子美的年龄比我小,可是我学习古文而在他之后。天圣年间,我被主考官取为进士,见到当时的学者专门根据声律对偶摘引割裂(古籍中的语句写成文章),称为时文,借此互相夸赞推崇。但唯独子美和史长才翁以及穆参军伯长,创作古歌诗杂文,当时的人很非议讥笑(他们),但子美(却)不为理睬。此后,天子担忧时文的弊端,发布诏书教导勉励学者学习古文,从此那种(推崇时文的)风气渐渐停止,学者逐步趋向(写)古文了。只有子美在当代学者都不写古文时却努力去写,他始终独自坚持,不被世俗的追求舍弃牵制,真可以算得是个具有独立见解的人了。第46页共46页\n子美做官升到大理评事、集贤较理就被撤职,后来做湖州长史(直到)死去,享年四十一岁。他的形貌奇特魁伟,看上去高傲的样子,查是一接近他却是和蔼可亲,(接触)时间长了更加令人喜爱仰慕。他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别人对他也不怎么嫉恨。他们攻击他、把他排挤走,用意不在(打击)子美(本人)。(当年)跟子美一起饭酒获罪的人,很多(都是)闻名一时的杰出人物,现在都(重新)被收录选用,在朝廷上晋升职位,很是显要。可是唯独子美不幸死了,难道不是他的命运吗?悲衰啊!庐陵欧阳修作序。41.C42.C43.D44.挹古今清华美妙之气于耳//目之前/供我呼吸/罗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听我指挥/挟日用寒不可衣//饥不可食之器/尊逾拱璧/享轻千金/以寄我之慷慨不平。45.(1)我向来宣扬这种观点,却只有好友文启美完全赞同。(2)于是我把前面那些话写下来告诉世人,让世人在阅读此书时,不只是感受到文震亨的韵致才情,也可以凭借(此书)领悟到他的用心之深。【解析】4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C项,“目”,书画章法错落有致。译为要目、纲目。故选C。4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目的。B项,人称代词,他们的;副词,大概。C项,介词,相当于“于”,在。D项,兼词,于此;句末语气词。故选C。第46页共46页\n4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D项,“文震亨正是为弘扬家族文化才写此书”错误。文震亨创作此书是为了让后人了解这些雅致之物的源流。故选D。4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耳”“目”为并列关系,可以断开;“罗”是搜罗的意思,宾语为“天地琐杂碎细之物”,“于几席之上”作前面“物”的状语,应该在“上”后面停顿;“尊逾拱璧”“享轻千金”表示两个完整的句意;结合连词“以”分析断句。其他的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句意:这就好比有人汲取古今水木清华之气供自己呼吸,搜罗天下奇珍异玩之物任自己把玩;手里拿着那些穿不挡寒、食不疗饥、琐杂碎细之物,却珍惜得胜过拱璧,不惜一掷千金,以寄托自己慷慨不平的豪情。45.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向”,向来;“独”,只是;“颔”,点头,赞美;“之”,代词,指这种观点。(2)“遂”,连词,于是;“谂”,告诉;“是”,代词,这;“徒”,只是;“占”,感受到;“其”,代词,他;“可以知其用意深矣”(省略句)。【点睛】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第46页共46页\n、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参考译文:有些人喜欢山林幽泉,热爱品评酒茶,喜好收藏图文史志、古玩器皿之类,这对社会来说是娴雅之事,于己而言是多余之物,而那些识人者却能借此看出一个人的格调、才智和性情,为什么呢?这就好比有人汲取古今水木清华之气供自己呼吸,搜罗天下奇珍异玩之物任自己把玩;手里拿着那些穿不挡寒、食不疗饥、琐杂碎细之物,却珍惜得胜过拱璧,不惜一掷千金,以寄托自己慷慨不平的豪情。其实他并没有韵、才、情,不能承担此物,他们的格调自然也就不同了。近来有些纨绔子弟和一些庸人俗汉,自诩赏玩行家,每每鉴赏器物时,出口便俗,入手便粗,夸张摩挲呵护器物的姿态,简直比污辱更甚,以致真正的气韵才情之士互相叮嘱不谈风雅了。唉,这也太过分了!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卖掉车马,买下酒铺,卓文君身着酒保围裙亲自在柜台卖酒;陶渊明有方圆十几亩宅邸,草屋八九间,菊花遍地,松树挺拔,有酒就喝,虽然各处境地不同,心胸之旷达却是一致的;王维煮茶捣药,读诗说佛,书籍经文遍地;白居易拥名姬养宝马,洞庭采石,庐山造屋;苏轼携歌妓游西湖,乘船在赤壁游赏,与好友佛印和尚畅饮,在雪堂中休息。虽然这些人中有的奢侈,有的节俭,却无伤大雅,其真性情、真才子之风无法被掩盖。我一向宣扬这种观点,却只有好友文震亨对此完全赞同。明年春天(文震亨)将要出版他编纂的《长物志》十二卷,在文学艺术领域公开发表,并嘱托我为他作序。我觉得震亨这部书,室庐规矩,贵在清爽秀丽、古朴纯净;花木、水石、禽鱼生动逼真,贵在秀美而悠远、和谐有趣;书画章法错落有致,贵在奇特飘逸、隽永俊美;几榻合规有度,器具有形有式,位置合适固定,贵在精致实用、简单自然;衣饰有两晋名士之风,舟车有武陵蜀道的意境,蔬果有仙境瓜果的风味,香茗有荀令、玉川的癖性,贵在悠远清淡,回味绵长。典章规制,大都画龙点睛般穿插点缀文中,以凸显删繁就简、去奢存俭之意。不只是凡夫俗子之流无法了解其中深意,就是那些有真韵致、真才情,喜欢求新猎奇的文人雅士,也不得不对震亨佩服之至,并把他文中的观点奉为圭臬。这的确是天下大快人心的一本好书,也是文人之间的一件幸事。第46页共46页\n正因如此,我对震亨说:“你先祖文征明,淳古风流,引领吴地风尚近百年,声名远扬。别人说诗中之画,画中之诗,穷尽吴地文人的丹心墨手,都无法超越你们文家的风格流派。我以前来拜访,亲眼所见你家的婵娟堂、玉局斋,景色之美难以描述,而你仍然孜孜不倦地劳笔动墨,执笔不辍,这不是多此一举吗?”震亨说:“不多余。我正是担心吴人的意趣技艺以后会渐渐生变,如你所说,这等闲暇小事,身外之物,后人可能会不知道它的源流,特编此书,以作防备。”此言甚是,“删繁去奢”这四个字,足以为这本书的总序了。于是我把前面那些话写下来告诉世人,让世人在阅读此书时,不只是感受到文震亨的韵致才情,也可以凭借此书领悟到他的用心之深。沈春泽谨序46.B47.A48.C49.遂渔猎群书/搜罗百氏/凡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稍有得处/辄著有数言50.(1)重复的删去,缺漏的补编进去,错误的加以纠正。(2)药材记录多却不繁杂,介绍详细却有要点,聚总考查每种药的底细,让人直接看到了中药之渊、中药之海。【解析】4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看是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别出现因为审题不清导致正误错位,留下遗憾。最好的方法是凭借知识迁移能力兼用代入法、排除法。B项,句意为:他解下行装,没有多余的东西。长物:多余的东西。故选B。47.本题考查文言文常见虚词。解答本题,一要积累、熟记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A项,均为语气助词,表句中停顿以舒缓语气,注意“睟然貌也,癯然身也”的正常语序是“貌也睟然,身也癯然”;B项,动词,好像/连词,表假设,如果;C项,副词,于是,就/连词,才;D项,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从而。故选A。4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第46页共46页\nC项,“这本书内容的错漏”张冠李戴。原文“自炎皇及汉、梁、唐、宋,下迨国朝,注解群氏群旧矣。第其中舛缪差讹遗漏,不可枚数”,指的是注解中有错漏,而非这本书有错漏。故选C。4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这段话的文意是:于是就博览群书,搜罗百家著述,凡是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诗坛各家,看后有心得时,就写上几句话。断句的时候一般先要找到名词,因为名词经常做主语或者宾语,所以其前或者其后往往需要断开。“群书”是“渔猎”的宾语,故其后需要断开;“百氏”是“搜罗”的宾语,故其后需要断开;“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乐府诸家”是并列关系,均需断开;“得处”是“有”的宾语,故其后需要断开。50.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注意:(1)芟:删除。阙:通“缺”,缺漏。辑:补编。讹:错误。绳:纠正。(2)综核:聚总而考核之。究竟:底细,详细情况。渊海:意思为深渊和大海,多比喻事物包容深广或荟萃之处。【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46页共46页\n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据古书记载,望见龙光,就知道有古剑;察看宝气,便知有明珠。所以萍实、商羊如果不是天才,就没有人能洞察。后世要论通晓事物,必提张华;要论辨认古字,必提嵇康;要论善于分辩宝玉,必提倚顿,但这些人也只是寥若晨星。湖北蕲阳李东璧君,有一天来拜见我,我将他留下,一起喝了几天酒。我看那个人,面貌润泽而有光彩,身体清瘦而有精神,言谈别有风趣。真是北斗星以南(天下)的第一人。他解下行装,没有多余的东西,只有一部数十卷的《本草纲目》。他对我说:“我李时珍,是湖北边远地区的人,幼小瘦弱多病,天资愚钝,长大以后沉迷于古代典籍,就象吃甘蔗和糖一样,于是就博览群书,搜罗百家著述,凡是子史经传,声韵农圃,医卜星相,诗坛各家,看后有心得时,就写上几句话。古时候有《本草》这一本书,从炎帝神农氏到自汉、梁、唐、宋,下至当世大明朝,注解这部书的有好多家,这好多家的注解也都很久远了。只是其中的谬误、差错,无法一一列举。于是我就斗胆立下立下编撰的理想,冒昧地加以编述。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参考了八百多部书籍,稿件总共修改了三次。重复的删去,缺少的补编进去,错误的加以纠正。旧书收录1518种药,如今增加了374种,分为16部,编成52卷,虽然没有集合所有,也大致齐全了,斗胆取名叫《本草纲目》。希望求得您的一句话,以使其成为不朽之作。”我打开书卷仔细研读,见每一种药标明正名为"纲",附上解释的别名为"目",这是正式的开篇。然后按照集解、辩疑、正误的顺序,详细地介绍每一种药的产地、形状。按气味、主治、附方,写名每种药的功用。上自古代典籍,下到民间文艺作品,凡是跟药相关的,没有不全部采集的。(读此书,)就象进入了金谷园,品种、色彩鲜艳夺目;又像是登上了海底龙宫,宝藏悉数陈列开来;像是对着冰壶玉镜,再细的毛发都能指着数出来。药材记录多却不繁杂,介绍详细却有要点,聚总考核每种药的底细,让人直接看到了中药之渊、中药之海。这怎么能仅仅把它当作医书来看呢?实在是人性与天理的精深微妙的揭示,是推究事物道理的《通典》,是帝王的秘录,是臣民的重宝。李时珍用心编写,造福于人,何等勤苦啊!唉,玉石没有剖开时,真伪混淆,这种弊端已经很久了。我正著《翕州扈言》,多么幸运能看到这部书啊!把这部书藏在深山石洞中不恰当,何不把它刻印出来,以提供给天下人、后世人品味,就像杨雄品味《周易》而创作《太玄经》一样。第46页共4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9-20 13:01:33 页数:46
价格:¥8.88 大小:89.68 KB
文章作者:未来可期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