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高考化学突破专题(热点)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2022年高考化学热点专题突破(十个热点)热点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热点二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热点三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热点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热点五离子共存热点六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热点七氧化-还原反应热点八电化学热点九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热点十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热点一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原子结构1.几个量的关系(X)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同位素(1)要点:同——质子数相同,异——中子数不同,微粒——原子。(2)特点:同位素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自然界中稳定同位素的原子个数百分数不变。3.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是由里向外,分层排布的。(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得超过32个。(3).以上几点互相联系。4.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38/38\n(1).同周期元素(稀有气体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减小。(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随着原子核电荷数的递增逐渐增大。(3).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则离子半径越小。(4).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阳离子<原子<阴离子。(5).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二、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1.几个量的关系周期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最高正价|+|负价|=82.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除外)。(2).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分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25。(3).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Ⅲ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4).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5).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3、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常用方法(1)、结构简图法本方法常用于原子序数小于20号元素或已知某微粒的核外电子排布。其步骤为:原子序数→原子结构简图→电子层数=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例1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B)(A)第六周期,第ⅡA族(B)第六周期,第ⅣA族38/38\n(C)第七周期,第ⅡA族(D)第七周期,第ⅥA族变形1某主族元素的X原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A)第六周期,第ⅡA族(B)第六周期,第ⅣA族(C)第七周期,第ⅡA族(D)第七周期,第ⅥA族变形2某主族元素的离子有6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C)(A)第六周期,第ⅡA族(B)第六周期,第ⅣA族(C)第七周期,第ⅡA族(D)第七周期,第ⅥA族(2)、区间定位法对于原子序数较大,若用结构简图法,较复杂且易出错,可采用区间定位法。其原理是:首先,要牢记各周期对应的零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周期数一二三四五六七零族元素原子序数21018365486118其次,要熟悉周期表中每个纵行对应的族的序数。族ⅠAⅡAⅢBⅣBⅤBⅥBⅦBⅧⅠBⅡBⅢAⅣAⅤAⅥAⅦA0族纵行12345678-101112131415161718(1)比大小,定周期。比较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与零族元素的序数大小,找出与其相邻近的零族元素,那么,该元素就和序数大的零族元素处于同一周期。(2)求差值、定族数。用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减去已找出邻近的零族元素中较小的序数,所得差值即为该元素的族序数。确定时要注意以下二点:①短周期中因无副族元素,故所得差值即为主族序数。②11-17纵行数的个位数与族序数相等,差值超过18时,差值再减去14后,按照上述方法即可确定族的序数。例2据国外有关资料报道,在独居石(一种共生矿,化学成分为Ce、La、Nb…的磷酸盐)中,查明有尚未命名的116、124、126号元素。试判断,其中11638/38\n号元素的应位于周期表中的(B)(A)第六周期ⅣA族(B)第七周期ⅥA族(C)第七周期Ⅷ族(D)第八周期ⅥA族(3)、相同电子层结构法主族元素的阳离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主族元素的阴离子与同周期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要求掌握氦式结构、氖式结构、氩式结构等三种。(1)氦式结构(2电子结构)第一周期H-He第二周期Li+Be2+(2)氖式结构(10电子结构)第二周期N3-O2-F-Ne第三周期Na+Mg2+Al3+(3)氩式结构(18电子结构)第三周期P3-S2-Cl-Ar第四周期K+Ca2+例3(1996年高考题)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4)、特殊位置法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特殊位置,如周期表中的第一行,第一列,最右上角,最左下角等来确定。例4短周期元素X、Y、Z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下图。XYZ38/38\n(1)X元素的单质其分子式是,若X核内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X单质的摩尔质量。(2)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含Y的天然矿物的名称为(3)Z单质的晶体类型是属于,Z与钠的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答案:He4g/mol萤石分子晶体针对性练习1.N和Ne的原子半径前者与后者相比(B)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2.178O和168O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前者与后者相比(C)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肯定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质量数为272.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A.111B.161C.272D.4334.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 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D.X元素的最高正价比Y的小5.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如果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a、b、c、d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D)A.a-c=m-nB.a-b=n-mC.c-d=m+nD.b-d=n+m6.X和Y属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则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A)XY (B)XY2 (C)XY3 (D)X2Y37.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A.K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数相等38/38\nB.L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C.L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相等D.M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M层电子数相等8.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差不可能是(D)A.16B.26C.36D.46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高化合价不超过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呈现的最低化合价,其绝对值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最外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金属原子D.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10.法国里昂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有人称之为“零号元素”。下列有关“四中子”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该粒子不显电性B.该粒子质量数为4C.在周期表中与氢元素占同一位置D.该粒子质量比氢原子大11.A、B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得到2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A放出的能量大于B放出的能量;C、D两元素的原子分别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时,D吸收的能量大于C吸收的能量。若A、B、C、D间分别形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的可能性最大的是(C)A.D2AB.C2BC.C2AD.D2B12.一些科学家预言,存在稳定的超重元素,如114个质子和184个中子的原子,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IVA族,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第七周期元素共有50种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数是184C.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98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13.某元素R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相同价态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可能化合价是(AC)A、(m-n)/14B、(n-m)/14C、(2m-n)/28D、(n-2m)/2814.已知一个分子质量为a(kg),一个分子的质量为,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A. B. C. D.15.、、、D、E5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分别含1038/38\n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①;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含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含有10个电子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2)和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3种粒子结合质子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粒子的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这一顺序可用以下离子方程式加以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3);①;②热点二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水的离子积1.定义H2OH++OH-△H>0,KW=[H+][OH-]2.性质(1).在稀溶液中,KW只受温度影响,而与溶液的酸碱性和浓度大小无关。(2).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温度升高,KW增大,反之则减小。(3).溶液中H2O电离产生的CH+=COH-(4).酸溶液中CH+=CH+(酸)+CH+(水)≈CH+(酸),CH+(水)=COH-;碱溶液中COH-=COH-(碱)+COH-(水)≈COH-(碱),COH-(水)=CH+;盐溶液显中性时CH+=COH-=CH+(水)=COH-(水),水解显酸性时CH+=CH+(水)=COH-(水)>COH-,水解显碱性时COH-=COH-38/38\n(水)=CH+(水)>CH+。二、溶液的pH1.定义pH=-lg[H+],广泛pH的范围为0~14。注意:当溶液中[H+]或[OH-]大于1mol/L时,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2.pH、C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PH(250C)CH+与COH-关系(任意温度)溶液的酸碱性pH<7CH+>COH-溶液呈酸性,pH=7CH+=COH-溶液呈中性pH>7CH+<COH-溶液呈碱性,3.改变溶液pH的常用方法pH变化采取的措施pH增大加碱对于酸性溶液可加水稀释pH减小加酸对于碱性溶液可加水稀释4.有关pH的计算(1).酸溶液中,KW=CH+COH-≈CH+(酸)COH-(水)=CH+(酸)CH+(水);碱溶液中,KW=CH+COH-≈COH-(碱)CH+(水)=COH-(碱)COH-(水)。(2).强酸、强碱溶液稀释的计算①.强酸溶液,pH(稀释)=pH(原来)+lgn(n为稀释的倍数)②.强碱溶液,pH(稀释)=pH(原来)-lgn(n为稀释的倍数)③.酸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pH只能接近于7,且仍小于7;碱性溶液无限加水稀释时,pH只能接近于7,且仍大于7。④.pH值相同的强酸(碱)溶液与弱酸(碱)溶液稀释相同的倍数时,强酸(碱)溶液pH38/38\n值的变化比弱酸(碱)溶液pH值的变化幅度大。(3).强酸、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计算酸过量→CH+→pH判断过量→恰好完全反应,pH=7碱过量→COH-→CH+→pH针对性练习1.甲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D)A.1摩/升甲酸溶液的pH值约为2 B.甲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C.10毫升1摩/升甲酸恰好与10毫升1摩/升NaOH溶液完全反应D.在相同条件下,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2.在室温下等体积的酸和碱的溶液,混合后pH值一定小于7的是(D)A.pH=3的硝酸跟pH=11的氢氧化钾溶液B.pH=3的盐酸跟pH=11的氨水C.pH=3的硫酸跟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D.pH=3的醋酸跟pH=11的氢氧化钡溶液3.将pH=l的盐酸平均分成2份,l份加适量水,另1份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NaOH溶液后,pH都升高了1,则加入的水与NaOH溶液的体积比为(C)A.9B.10C..11D..124.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arede),AG的定义为AG=lg([H+]/[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5.用0.01mol/LNaOH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需NaOH溶液体积最大的是(C)38/38\nA.盐酸B.硫酸C.高氯酸D.醋酸6.若1体积硫酸恰好与10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B)A.10:1B.5:1C.1:1D.1:107.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B)A.随着温度的升高,碳酸钠溶液的pH减小B.随着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新氯水制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8.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反应:①NaHB==Na++HB-,②HB-H++B2-,③HB-+H2OH2B+OH-且溶液中c(H+)>c(OH-),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C)A、NaHB为强电解质 B、H2B为强酸C、H2B为弱电解质 D、HB-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水解程度9.25℃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Vb、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和a=0.5b,请填写下列空白;(1)a值可否等于3(填“可”或“否”)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2)a值可否等于5(填“可”或“否”)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3)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否,若a=3,则b=6,溶液显酸性,与题意不符,故a≠3(2)否,若a=5,c(H+)a=10-5mol·L-1,则b=10,c(OH-)b= 10-4mol·L1,Va/Vb=c(OH-)b/c(H+)a>1,不符合题意,故a≠5(3)7/2<a<14/3热点三 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1.表示方法:v=△c/△t2.单位:mol/(L·s);mol/(L·min);mmol/(L·s)。3.相互关系:4NH3+5O24NO+6H2O(g)38/38\nv(NH3):v(O2):v(NO):v(H2O)=4:5:4:6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1).浓度: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分子之间有效碰撞机会增加,发生化学反应的几率加大,化学反应速率就快;因此,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有密切的关系,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加快,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增大,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变化相同倍率时,正、逆反应速率变化的倍率与正、逆反应反应物的分子数有关。(2).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但吸热反应速率加快程度更大,反之,亦然。)(3).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压强变化→体积变化→浓度变化→速率变化(对于可逆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反应物分子数多的一侧反应速率增加更快,反之,亦然)。(4).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可逆反应使用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三、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化学平衡。特点:1.“等”——处于密闭体系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建立的条件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v(正)=v(逆)≠O。这是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2.“定”——当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一旦达平衡(可逆反应进行到最大的程度)状态时,在平衡体系的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即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保持一定而不变(即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这是判断体系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依据。3.“动”——指定化学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有停止,实际上正反应与逆反应始终在进行,且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所以化学平衡状态是动态平衡状态。4.“变”——任何化学平衡状态均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与浓度、压强、温度等有关)。而与达平衡的过程无关(化学平衡状态既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开始达平衡)38/38\n。当外界条件变化时,原来的化学平衡即被打破,在新的条件不再改变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化学平衡。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各组成成分的含量均与原平衡不同。四、化学平衡的移动——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五.等效平衡1.等效平衡概念: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建立平衡后,各相同组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体系就称为等效平衡。2.等效平衡建立的条件(1).在定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2)在定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3)在定温、恒压条件下,不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计量系数比换算成同一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则两平衡等效。针对性练习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C)A.C生成的速度和C分解的速度相等B.单位时间内生成n摩A,同时生成3n摩B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L气体R和5L气体Q,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R(气)+5Q(气)4X(气)+nY(气)反应完全后,容器温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原来的87.5%,则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A)A.2 B.3 C.4 D.53.反应4NH3(气)+5O2(气)4NO(气)+6H2O(气)在10L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水蒸气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45mol,则此反应的平均速率V(X)(38/38\n反应物的消耗速率或产物的生成速率)可表示为(C)A.V(NH3)=0.0100mol.L-1.s-1 B.V(O2)=0.0010mol.L-1.S-1C.V(NO)=0.0010mol.L-1.s-1 D.V(H2O)=0.045mol.L-1.s-14.已知反应A+3B2C+D在某段时间内以A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度为1mol·L-1·min-1,则此段时间内以C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A.0.5mol·L-1·min-1 B.1mol·L-1·min-1C.2mol·L-1·min-1 D.3mol·L-1·min-15.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A.H2(气)+I2(气)2HI(气)B.3H2(气)+N2(气)2NH3(气)C.2SO2(气)+O2(气)2SO3(气)D.C(固)+CO2(气)2CO(气)6.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C)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减少1mol7.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能使A(g)+B(g)C(g)+D(g)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D)A.减小C或D的浓度B.增大D的浓度C.减小B的浓度D.增大A或B的浓度8.在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一定能说明反应A(g)+3B(g)2C(g)+2D(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反应体系的总压恒定B.B的浓度不变C.C(A):C(B)=1:3D.2V(B)正=3V(C)逆9.乙酸蒸气能形成二聚分子2CH3COOH(g)(CH3COOH)2(g)△H<0,欲测定单个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应采用的条件是(A)A.高温低压B.低温高压C.低温低压D.高温高压10.可逆反应aA(s)+bB(g)cC(g)+dD(g),△H==Q38/38\n,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物质在混合物中的含量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9-2所示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BD)A.T1>T2,Q>0B.Tl<T2,Q<0C.P1>P2,a+b=c+dD.Pl<P2,b=c+d11.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12.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X(g)+Y(g)Z(g)+M(g)+N(g)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的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C)A.升高温度B.加大X的投入量C.加催化剂D.增大体积13.等物质的量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 aA(?)+bB(?)cC(固)+dD(?) 当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nmol,B减少,C增加,D增加n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系数为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是:A_________,B_________,D________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答案:(1)2、1、3、2 (2)A为气态,B为固态或气态,D为气态 (3)放热14.某温度下1L密闭容器中加1molN2和3molH2,使反应N2+3H22NH338/38\n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体中N2、H2、NH3物质的量分别为mmol、nmol、gmol。如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m、n、g的值维持不变,则N2、H2、NH3加入的物质的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条件:(1)若x=0,y=0,则z=。(2)若x=0.75mol,则y=,z=。(3)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含x和y,另一个只含y和z)。(1)2(2)2.250.5(3)y=3x2y+3z=615.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进行以下反应:H2(g)+Br2(g)==2HBr(g),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HBr(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表中的空白。已知编号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mol)H2Br2HBr120a①240②10.5a③mg(g≥2m)答案:已知编号起始状态物质的量(mol)平衡时HBr的物质的量(mol)H2Br2HBr120a①2402a②00.510.5a③mg(g≥2m)2(g-2m)(g-m)•a热点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离子方程式书写的要求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38/38\n常见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反应:(1)Fe+HCl—FeCl3(2)Na2SO3+HNO3—NaNO3+SO2↑+H2O(3)NaClO+SO2+H2O—HClO+Na2SO3(4)Cu+HNO3(浓)—Cu(NO3)2+NO↑+H2O(5)FeCl2+H2S—FeS↓+HCl(6)Cu+H2SO4—CuSO4+H2↑(7)Mg+HNO3(稀)—Mg(NO3)2+H2↑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可溶性的强电解质拆写为阴、阳离子的形式;微溶性的强电解质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为溶液,拆写为阴、阳离子的形式,若为浊液,则用化学式表示;其它,难溶物、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单质均用化学式表示。3、号实际:“=”“”“→”“↑”“↓”“”等符号符合实际。(1)违背反应客观事实如:Fe2O3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错因:忽视了Fe3+与I-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2)违反质量守恒或电荷守恒定律及电子得失平衡如:FeCl2溶液中通Cl2:Fe2++Cl2=Fe3++2Cl-错因:电子得失不相等,离子电荷不守恒(3)混淆化学式(分子式)和离子书写形式如:NaOH溶液中通入HI:OH-+HI=H2O+I-错因:HI误认为弱酸.(4)反应条件或环境不分:如:次氯酸钠中加浓HCl:ClO-+H++Cl-=OH-+Cl2↑错因:强酸制得强碱(5)忽视一种物质中阴、阳离子配比.如:H2SO4溶液加入Ba(OH)2溶液:Ba2++OH-+H++SO42-=BaSO4↓+H2O正确:Ba2++2OH-+2H++SO42-=BaSO4↓+2H2O(6)“=”“”“↑”“↓”符号运用不当如:Al3++3H2O=Al(OH)3↓+3H+注意:盐的水解一般是可逆的,Al(OH)3量少,故不能打“↓”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38/38\n5、判断离子共存时,审题一定要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⑴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amol/L(a>7或a<7)的溶液等。⑵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⑶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⑷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⑸注意题目要求“一定大量共存”还是“可能大量共存”;“不能大量共存”还是“一定不能大量共存”。⑹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和要求,如“过量”、“少量”、“适量”、“等物质的量”、“任意量”以及滴加试剂的先后顺序对反应的影响等。(二)常见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归类1.强电解质:大部分的盐类,强酸(H2SO4、HNO3、HClO4、HCl、HBr、HI),强碱(ⅠA除LiOH,ⅡA除Be(OH)2、Mg(OH)2),活泼金属的氧化物。2.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3.非电解质:非金属的氧化物、绝大部分有机物(除羧酸、酚类、羧酸盐)。(三)常见物质溶解性1.氢氧化物:除K+、Na+、NH4+、Ba2+易溶,Ca(OH)2微溶,其它都难溶。2.硝酸盐:均易溶3.盐酸盐:AgCl、Hg2Cl2难溶,PbCl2微溶,其它都易溶。4.硫酸盐:BaSO4、PbSO4难溶,Ag2SO4、Hg2SO4、CaSO4微溶,其它都易溶。5.硫化物:除K+、Na+、NH4+盐易溶,其它都难溶或遇水分解。6.亚硫酸盐:除K+、Na+、NH4+盐易溶,MgSO3微溶,其它都难溶。7.碳酸盐:除K+、Na+、NH4+盐易溶,MgCO3微溶,其它都难溶或遇水分解。8.硅酸盐:除K+、Na+、NH4+盐易溶,其它都难溶或遇水分解。9.磷酸盐:除K+、Na+、NH4+盐易溶,其它都难溶。10.含氧酸:除硅酸难溶,其它都易溶。(四)定量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例】按要求书写下列离子方程式1.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NaHCO3+Ca(OH)2—H2O+CaCO3↓+Na2CO338/38\n212112.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NaHCO3+Ca(OH)2—H2O+CaCO3↓+Na2CO3111113.0.1molFeBr2溶液中通入0.1molCl2FeBr2+Cl2—FeCl3+FeBr3+Br2664234.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请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aHSO4+Ba(OH)2—BaSO4↓+H2O+Na2SO4211212H++SO42-+Ba2++2OH-==BaSO4↓+2H2O(2)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请写出此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42-+Ba2+=BaSO4↓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NaHSO4+Ba(OH)2—BaSO4↓+H2O+NaOH11111针对性练习1.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D )A.氨气通入稀硫酸溶液中NH3+H+=NH4+B.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CO2+CO32-+H2O=2HCO3- C.硫酸铝溶液跟偏铝酸钠溶液起反应Al3++3AlO2-+6H2O=4Al(OH)3↓D.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2Cl2+2OH-=3Cl-+ClO-+H2O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BD)A.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CH3COOH+NH3=CH3COONH4B.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H++OH-=H2OC.碳酸钡溶于醋酸BaCO3+2H+=Ba2++H2O+CO2↑D.金属钠跟水反应2Na+2H2O=2Na++2OH-+H2↑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D)A.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H2O+CO2==CaCO3↓+2HClO38/38\n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 Fe2++2H2O2+4H+=Fe3++4H2O C.用氨水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NH3.H2O+SO2=NH4++HSO3-D.硝酸铁溶液中加过量氨水 Fe3++3NH3.H2O==Fe(OH)3↓+3NH4+4.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C)A.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HCO3-+H+=H2O+CO2B.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 Ca(OH)2+2H+=Ca2++2H2OC..向稀氨水中加入稀盐酸 NH3.H2O+H+=NH4++H2OD.碳酸钙溶于醋酸中 CaCO3+2H+=Ca2++H2O+CO2↑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C)A.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Ca2++HCO3-+OH-=CaCO3↓+H2O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OH-+CO2=CO32-+H2OD.Fe2(SO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3++H2S=Fe2++S↓+2H+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C)A.铝片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Al+2OH-=AlO2-+H2↑B.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C.碳酸钙跟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D.铜片跟稀硝酸反应:Cu+NO3-+4H+=Cu2++NO↑+2H2O7.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B)A.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2Fe2++2Br-+2Cl2=2Fe3++Br2+4Cl-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按溶液混合Ba2++2OH-+NH++HCO3-=BaCO3↓+NH3·H2O+H2OC.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水Mg2++2HCO+Ca2++2OH-=CaCO3↓+2H2O+MgCO3↓D.硫化钠溶于水中:S2-+2H2O=H2S↑+2OH-8.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D)A.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8/38\nHCO3-+OH=CO32-+H2O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2Fe3++S2-=2Fe2++S↓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2++2ClO-+H2O+CO2=CaCO3↓+2HClO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2H2O+NO↑热点五离子共存【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PO43-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Ag+与I-、Cl-、Br-不能大量共存。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C6H5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SiO32-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2-、NO3-(H+)、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存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38/38\n(三)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四)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C6H5O-不能大量共存。针对性练习1.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B)A.Na+、K+、S2-、Cl- B.Al3+、Mg2+、SO42-、Cl-C.K+、Na+、AlO2-、NO3- D.K+、Na+、SO42-、S2O32-2.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B)A.K+、Na+、HSO3-、Cl- B.Na+、Ba2+、AlO2-、NO3-C.NH4+、K+、Cl-、NO3- D.K+、Na+、ClO-、S2-3.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C)A.I- AlO2- Cl- S2- B.Na+ K+ NH4+ Ba2+C.Br- S2- Cl- CO32-D.SO32- NO3- SO42- HCO3-4.下列各组离于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B)A.Na+Ba2+Cl-SO42- B.K+AlO2-NO3-OH-C.H+NH4+Al3+SO42- D.H+Cl-CH3COO-NO3-5.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C)A.I-、AlO2-、Cl-、S2-B.Na+、K+、NH4+、Ba2+C.Br-、S2-、Cl-、CO32-D.SO32-、NO3-、SO42-、HCO3-6.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下列离子在该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D)A.K+B.Na+C.Ba2+D.Al3+7.向0.1mol·L-1NaOH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B)A.Na+、COB.Na+、HCO3-C.HCO3-、COD.Na+、OH-8.在pH=1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是(B)A.K+、Na+、SO42-、S2O32-B.NH4++、Mg2+、SO42-、Cl-C.Na+、K+、HCO3-、Cl-D.K+、Na+、AlO2-、NO3-9.下列各种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透明的离子组(B)A.使PH=0的溶液:Fe2+、NO3-、SO42-、I-38/38\nB.C(H+)=10-14mol·L-1的溶液中:Na+、AlO2-、S2-、SO32-C.酸性环境下:Na+、 Cu2+、NO3-、SO42-、D.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K+、Na+、Ca2+、HCO3-10.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C(OH-)满足c(H+)·c(OH+)=10-24,则下各离子在该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是(D)A.K+Na+AlO2-Cl-B.Na+Cl-SO42-HCO3-C.NH4+Na+NO3-SO42-D.Ba2+Na+Cl-NO3-11.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NO-3Cl-BK+Na+Cl-NO3-CK+Na+Cl-AlO2-DK+NH+4SO42-NO3-12.某溶液中有NH4+、Mg2+、Fe2+和Al3+四种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微热并搅拌,再加入过量的盐酸,溶液中大量减少的阳离子是(AC)A、NH4+B、Mg2+C、Fe2+D、Al3+热点六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电解质的电离1.强电解质如NaCl、HCl、NaOH等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在溶液中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根据电解质浓度计算出来。2.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少部分发生电离的。如25℃时0.1mol/L的CH3COOH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度只有1.32%,溶液中存在较大量的H2O和CH3COOH分子,少量的H+、CH3COO-和极少量的OH-离子。3.多元弱酸如H2CO3还要考虑分步电离:H2CO3H++HCO3-;HCO3-H++CO32-。二、盐类水解1.水解规律: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都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2.多元弱酸盐还要考虑分步水解,如CO32-+H2OHCO3-+OH-、HCO3-+H2OH2CO3+OH-。38/38\n3.通常弱酸根或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程度都很小,如0.1mol/LNaAc溶液中Ac-离子的水解百分率不足1%。4.同一溶液中有多种离子水解时,若水解显同性,则相互抑制,各离子的水解程度都比同等条件下单一离子的水解程度小,如0.1mol/LNa2CO3,0.1mol/LNaAc混合溶液中CO32-,Ac-的水解程度都要比0.1mol/LNa2CO3,0.1mol/LNaAc中CO32-,Ac-的水解程度小;若水解显不同性,则相互促进,各离子的水解程度都比同等条件下单一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如0.1mol/LNH4Cl,0.1mol/LNaAc混合溶液中NH4+,Ac-的水解程度都要比0.1mol/LNH4Cl,0.1mol/LNaAc中NH4+,Ac-的水解程度大;三.电离平衡与水解平衡的共存1.弱酸的酸式盐溶液,如:NaHSO3,NaH2PO4,NaHS,NaHCO3,Na2HPO4.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电离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2.弱酸(碱)及弱酸(碱)对应盐的混合溶液,如;HAC与NaAc的混合溶液,NH3H2O与NH4Cl的混合溶液,一般等浓度时弱酸(碱)的电离要比对应盐的水解强。四、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Na++[H+]=[HCO3-]+2[CO32-]+[OH-]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3.质子守恒: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质子(H+)的物质的量应相等。例如在NH4HCO3溶液中H3O+、H2CO3为得到质子后的产物;NH3、OH-、CO32-为失去质子后的产物,故有以下关系:c(H3O+)+c(H2CO3)=c(NH3)+c(OH-)+c(CO32-)。c(Na+)+c(H+)=c(HCO3-)+2c(CO32-+c(OH-)c(Na+)=c(HCO3-)+c(CO32-)+c(H2CO3)针对性练习1.100毫升0.1摩/升醋酸与50毫升0.2摩/升氢氧化钠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A)A.[Na+]>[CH3COO-]>[OH-]>[H+] 38/38\nB.[Na+]>[CH3COO-]>[H+]>[OH-]C.[Na+]>[CH3COO-]>[H+]=[OH-] D.[Na+]=[CH3COO-]>[OH-]>[H+]2.将pH=3的盐酸溶液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B )(A)[NH4+]>[Cl-]>[H+]>[OH-] (B)[NH4+]>[Cl-]>[OH-]>H+](C)[Cl-]>[NH4+]>[H+]>[OH-] (D)[Cl-]>[NH4+]>[OH-]>[H+]3.0.1mol·L-1NaOH和0.1mol·L-1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离子浓度大小正确的次序(B)(A)[Na+]>[Cl-]>[OH-]>[H+(B)[Na+]=[Cl-]>[OH-]>[H+](C)[Na+]=[Cl-]>[H+]>[OH-](D)[Cl-]>[Na+]>[OH-]>[H+]4.等体积等浓度的MOH强碱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CD)(A)[M+]>[OH-]>[A-]>[H+] (B)[M+]>[A-]>[H+]>[OH-](C)[M+]>[A-]>[OH-]>[H+] (D)[M+]+[H+]=[A-]+[OH-]5.常温下,将甲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pH=7,则此溶液中(C)A[HCOO-]>[Na+]B[HCOO-]<[Na+]C[HCOO-]=[Na+]D无法确定[HCOO-]与[Na+]的关系6.将20mL0.4mol/L硝酸铵溶液跟50mL0.1mol/L氢氧化钡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B)A[NO3-]>[OH-]>[NH4+]>[Ba2+]B[NO3-]>[Ba2+]>[OH-]>[NH4+]C[Ba2+]>[NO3-]>[OH-]>[NH4+]38/38\nD[NO3-]>[Ba2+]>[NH4+]>[OH-]热点七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规律总结】一、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判断1、表5-1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关系反应物变化特点生成物还原剂升、失、氧氧化产物氧化剂降、得、还还原产物总结:升、失、氧、还、还降、得、还、氧、氧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化合价升高(失ne—)被氧化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ne—)被还原(较强)(较强)(较弱)(较弱)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3、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越强(铂金除外);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越强。4、根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其单质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38/38\n5、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表现为反应所需条件越低),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6、其它条件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弱。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1、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强还原性物质反应时表现氧化性,与强氧化性物质反应时表现还原性,在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3、化合价归中规律: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生成物中该元素的价态介于反应物中高价与低价之间,且不能交叉。4、电子守恒规律: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如: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5、先强后弱规律:多种氧化剂与同一种还原剂或多种还原剂与同一种氧化剂反应时,按氧化、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依次进行反应。针对性练习1.24毫升浓度为0.05摩/升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毫升浓度为0.02摩/升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是(B)A.+6 B.+3 C.+2 D.02.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C)A.NO2B.NOC.N2OD.N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D)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38/38\n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A) A.5:3 B.5:4 C.1:1 D.3:55.硫代硫酸钠可作为脱氯剂,已知25.0mL0.100mol·L-1Na2S2O3溶液恰好把224mL(标准状况下)Cl2完全转化为Cl-离子,则S2O32-将转化成(D)A.S2- B.S C.SO32- D.SO42-6.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Fe3+→Fe2+;MnO4-→Mn2+;Cl2→Cl-;HNO2→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B)A.Fe3+B.MnO4-C.Cl2D.HNO27.将NO3-+Zn+OH-+H2O→NH3+Zn(OH)42-配平后,离子方程式中H2O的系数是(C)A.2B.4C.6D.88.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molKH(A)A.失去1mol电子B.得到1mol电子C.失去2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热点八电化学【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要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一种金属与另一种金属或石墨或不溶性的金属氧化物);2.要有电解质溶液;3.两电极浸入电解质溶液且用导线连接或直接接触。二、金属的腐蚀1.金属腐蚀的实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被氧化而消耗的过程。2.金属腐蚀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3.化学腐蚀实质:金属和非电解质或其它物质相接触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其腐蚀过程没有电流产生。4.电化学腐蚀实质:不纯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原电池反应。电化腐蚀过程有电流产生。38/38\n5.腐蚀的常见类型⑴析氢腐蚀在酸性条件下,负极发生M-ne-=Mn+,正极发生2H++2e-=H2↑反应。⑵吸氧腐蚀在极弱酸或中性条件下,负极发生M-ne-=Mn+,正极发生2H2O+O2+4e-=4OH-反应。6.在同一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腐蚀的快慢可用下列原则判断: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护措施的腐蚀。三、原电池、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确定(一)确定原电池电极名称的方法方法一:根据电极材料的性质确定。1.对于金属—金属电极,活泼金属是负极,不活泼金属是正极;2.对于金属—非金属电极,金属是负极,非金属是正极,如干电池等;3.对于金属—化合物电极,金属是负极,化合物是正极。方法二:根据电极反应的本身确定。失电子的反应→氧化反应→负极;得电子的反应→还原反应→正极。(二)确定电解(镀)池电极名称的方法方法一: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一极是阳极、与负极连接的一极是阴极。方法二: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的是阳极,发生还原反应的是阴极。方法三:阴离子移向的一极是阳极,阳离子移向的一极是阴极。四、分析电极反应及其产物原电池:负极:M-ne-=Mn+正极:(1)、酸性溶液中2H++2e-=H2↑(2)、不活泼金属盐溶液Mn++ne-=M(3)、中性、弱酸性条件下2H2O+O2+4e-=4OH-电解(镀)池:阳极:⑴若阳极是由活性材料(除C、Pt、Au等以外的其它金属)做成,阳极反应是阳极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阳离子;⑵若阳极是由C、Pt、Au等惰性材料做成,阳极反应则是电解液中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被氧化。阴离子失去电子能力大小顺序为:I->Br->Cl->OH->含氧酸根>F-。阴极:阴极反应一般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阳离子得电子能力大小顺序为:Ag+>Hg2+>Fe3+>Cu2+>H+>Pb2+>Fe2+>Zn2+>Al3+>Mg2+>Na+>Ca2+>K+。38/38\n必须注意的是,电镀时通过控制条件,Fe2+和Zn2+得电子的能力强于H+。针对性练习1.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D)A.1:2:3B.3:2:1C.6:3:1 D.6:3:22.实验室用铅蓄电池作电源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已知铅蓄电池放电时发生如下反应:Pb+2H2SO4+PbO2=2PbSO4+2H2O今若制得Cl20.050摩,这时电池内消耗的H2SO4的物质的量至少是( C )A.0.025摩B.0.050摩C.0.10摩 D.0.20摩3.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C)A.2H++2e-=H2B.Fe2++2e-=FeC.2H2O+O2+4e-=4OH-D.Fe3++e-=Fe2+4.下列关于铜电极的叙述正确的是(AC)A.铜锌原电池中铜是正极 B.用电解法精炼铜时粗铜作阴极C.在镀件上电镀铜时可用金属铜作阳极 D.电解稀硫酸制H2、O2时铜作阳极5.用惰性电极电解M(NO3)x的水溶液,当阴极上增重ag时,在阳极上同时产生bL氧气(标准状况):从而可知M的原子量为(C) A.22.4ax/bB.11.2ax/b C.5.6ax/b D.2.5ax/b6..氢镍电池是近年开发出来的可充电电池,它可以取代会产生污染的铜镍电池。氢镍电池的总反应式是 (1/2)H2+NiO(OH)=Ni(OH)2。根据此反应式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D)A..电池放电时,电池负极周围溶液的OH-不断增大B..电池放电时,镍元素被氧化C..电池充电时。氢元素被还原 D..电池放电时,H2是负极7.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38/38\n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CuO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则电解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为(D)A、0.1molB、0.2molC、0.3molD、0.4mol9.已知蓄电池在充电时作电解池,放电时作原电池。铅蓄电池上有两个接线柱,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另一个接线柱旁标有“—”。关于标有“+”的接线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正极B.充电时作阳极,放电时作负极C.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负极D.充电时作阴极,放电时作正极10.消毒、杀菌,是抗“非典”消毒剂。一种家用环保消毒液产生装置。其原理中用石墨作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制得有较强杀菌能力的消毒液,该仪器的原理如图所示,试回答:(1)“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该消毒液无色,pH大于7,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是A.SO2B.Na2CO3C.KMnO4D.NaClO(2)写出电极名称a极,b极 。(3)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4)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 。(5)若在电解过程中因温度上升,生成了少量的NaClO3,即发生了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测量得n(NaClO):n(NaClO3)=5∶1,则整个过程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答案:(1)D(2)由"为使氯气完全被吸收"应在电解槽下部产生氯气,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3)由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有效成分为:NaClO(4)2Cl-+H2O=2OH-+H2↑+Cl2↑ Cl2+2OH-=Cl-+ClO-+H2O(5)由于整个过程氯气完全被吸收,氯化钠、水为原料,所以H2、NaClO与NaClO3为产物;其中H238/38\n为还原产物,和为氧化产物,由:1molCl→1molClO-失电子2mol,1molCl→1molClO3-失电子6mol,若设NaClO为5mol则NaClO3为1mol,氧化产物为6mol,共失电子:5mol×2+6mol=16mol,而生成1molH2需转移电子2mol,则:n(H2)=16mol/2=8mol,故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是:6:8=3:411.据报道,科研人员新近开发出一种由甲醇和氧气以及强碱作电解质溶液的新型手机电池,可供手机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1)甲醇是______极,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种电池若用在宇宙飞船上还可为宇航员提供生活用水.已知每消耗1mol甲醇将生成amol水和放出QkJ的能量,在实际使用中这种电池每产生3.6×103kJ电能就生成mg水.则该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为____________.(用含a、Q、m的代数式表示).(4)这种电池输出的电压为bV,要使标有bV、12W的小灯泡发光1小时,实际应消耗甲醇多少克?答案:(1)负CH3OH-6e-+8OH-=CO+6H2O(2)CH3OH+O2+2OH-=CO+3H2O或2CH2OH+3O2+4OH-=2CO+6H2O(3)(提示:由题知:生成mg水放出能量1度电等于3600kJ,则此电池的能量利用率为3600/())(4)热点九质量守恒定律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定律【必备知识规律总结】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2.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发生改变。38/38\n二、气体摩尔体积一定条件下,1摩尔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VmL/mol)标准状况下,Vm=22.4L/mol三、阿伏加德罗定律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⑴同温同压下,V1/V2=n1/n2⑵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⑶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⑷同温同压同体积时,W1/W2=M1/M2=ρ1/ρ2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四、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来计量的,0.012kg碳-12所含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是它的近似值。注意:叙述或定义摩尔时一般用“阿伏加德罗常数”,在具体计算时常取“6.02×1023”。针对性练习1.依照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D)38/38\n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D.同温同体积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2.在两个容积相同的容器中,一个盛有HCl气体,另一个盛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两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A)A.原子数B.密度C.质量D.质子数3.在273K和10kPa的条件下,将2.00g氮气、1.40g氮气和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是(C)A.6.72LB.7.84LC.10.08LD.13.44L4.NA代表阿伏加德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B.2g氢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AC.在常温常压下,11.2L氮气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D.17g氨气所含电子数目为10NA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B)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1molNe含有的原子数为NA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相同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CD)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B.4g金属钙变成钙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1NAC.lmol甲烷的质量与NA个甲烷分子的质量之和相等D.标准状况下,22.4L甲烷和乙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佛伽德罗常数的值)(D)A.在常温常压下,11.2升氯气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B.在常温常压下,1摩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AC.32克氧气所含原子数目为2NAD.在同温同压时,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的原子数目相同38/38\n8.若a克FeS2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共转移n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可表示为:DA.12n/aB.60n/aC.11a/120nD.120n/11a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A.12.4g白磷晶体中含有的P—P键数是0.6NAB.2.9g2CaSO4·H2O含有的结晶水分子数为0.02NAC.100g的98%的浓H2SO4中所含的硫原子数为2NAD.2molSO2和1molO2混合在V2O5存在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加热反应后,容器内物质分子数大于2NA10.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HK)A.1/18mol的1H35Cl分子所含中子数约为6.02×1023B.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体产物的分子数为8NA/22.4C.常温常压下,20gD2O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D.常温常压下,3lg白磷分子中的共价键数为6NAE.在25℃时,1L纯水中含H+的个数为10-7NAF.500mLl.0mol/L的乙酸溶液中含有的H+数为0.5NAG.1molFeCl3制成胶体,所得胶体的粒子数为NAH.在电解食盐水的实验中,测得电解后溶液的pH为14,又知电解后溶液总体积为1L,则阴极析出的气体的分子数为0.5NAI.标况下22.4L乙醇所含的分子数必定为NAJ.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NA个SO3分子 K.60g二氧化硅中含有4NA个Si—O键 L.1.9gD3O+中含有1.1NA个质子 M.1molCL2通入热的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NaCl、NaClO3),充分反应后,转移电子数为NA个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⑴常温常压下,1mol氮气含有NA个氮分子⑵标准状况下,以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所含的气体的分子数约为NA个⑶标准状况下,22.4LNO和11.2L氧气混合,气体的分子总数约为1.5NA个⑷将NO2和N2O4分子共NA个降温至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22.4L⑸常温下,18g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NA个38/38\n⑹常温常压下,1mol氦气含有的核外电子数为4NA⑺常温常压下,任何金属和酸反应,若生成2g氢气,则有2NA电子发生转移⑻标准状况下,1L辛烷完全燃烧后,所生成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⑼31g白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单键数目是NA个⑽1L1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铁离子的数目为NA【点拨】⑴正确,1mol氮气的分子数与是否标准状况无关。⑵正确,任意比例混合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气体22.4L,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mol,因此含有NA个分子。⑶不正确,因为NO和氧气一接触就会立即反应生成二氧化氮。⑷不正确,因为存在以下平衡:2NO2N2O4(放热),降温,平衡正向移动,分子数少于1mol,标准状况下,其体积小于22.4L⑸不正确,重水分子(D2O)中含有10个中子,相对分子质量为20,18g重水所含中子数为:10×18g/20g·mol-1=9mol。⑹正确,1个氦原子核外有4个电子,氦气是单原子分子,所以1mol氦气含有4mol电子,这与外界温度和压强无关。⑺正确,不论在任何条件下,2g氢气都是1mol,无论什么金属生成氢气的反应均可表示为:2H++2e=H2↑,因此,生成1mol氢气一定转移2mol电子。⑻不正确,标准状况下,辛烷是液体,不能使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22.4L/mol这一量,所以1L辛烷的物质的量不是1/22.4mol。⑼不正确,白磷分子的分子式为P4,其摩尔质量为124g/mol,31g白磷相当于0.25mol,白磷的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一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P-P共价键,所以,0.25mol白磷中含有1.5NA个P-P共价键。⑽不正确,Fe3+在溶液中水解。热点十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必备知识规律总结】38/38\n一、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三查”1.检查是否标明聚集状态:固(s)、液(l)、气(g)2.检查△H的“+”“-”是否与吸热、放热一致。(注意△H的“+”与“-”,放热反应为“-”,吸热反应为“+”)3.检查△H的数值是否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匹配(成比例)注意:⑴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若反应在298K和1.013×105Pa条件下进行,可不予注明;⑵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⑶△H与化学计量系数有关,注意不要弄错。方程式与△H应用分号隔开,一定要写明“+”、“-”数值和单位。计量系数以“mol”为单位,可以是小数或分数。⑷一定要区别比较“反应热”、“中和热”、“燃烧热”等概念的异同。针对性练习1.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B)A.△H>0kJ·mol-1表示放热反应,△H<0kJ·mol-1表示吸热反应B.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C.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D.1molH2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2.已知:,,,则等质量的氢气和甲烷分别燃烧后,放出的热量之比约是(C)A.1:3.4 B.1:1.7 C.2.3:1 D.4.6:13.实验室用4molSO2与2molO2进行下列反应:2SO2(g)+O2(g)2SO3(g);ΔH=―196.64KJ/mol,当放出314.624KJ热量时,SO2的转化率为(A)A.40%B.50%C.80%D.90%4.已知在25℃、101kPa下,1gC8H18(辛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48.40kJ热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B)38/38\nA.B.C.D.5.已知(1)H2(g)+O2(g)=H2O(g)△H1=akJ·mol-1(2)2H2(g)+O2(g)=2H2O(g)△H2=bkJ·mol-1(3)H2(g)+O2(g)=H2O(g)△H3=ckJ·mol-1(4)2H2(g)+O2(g)=2H2O(g)△H4=dkJ·mol-1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C )A.a<c<0B.b>d>0C.2a=b<0D.2c=d>06.(13分)把煤作为燃料可以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 途径II:先制水煤气:再燃烧水煤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两种途径放热:途径I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Q4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于制取水煤气反应里,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那么在化学反应时,反应物应需要______________能量才能转化为生成物,因此其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4)简述煤通过途径II作为燃料的意义。38/38\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等于 (2)Q1=Q2+Q3+Q4 (3)低于;吸收;高温(4)固体煤经处理变为气体燃料后,不仅在燃烧时可以大大减少和烟尘对大气造成的污染,而且燃烧效率高,也便于输送38/3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