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版高考政治 3-2-1精品系列 专题13 唯物论与认识论(教师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专题十三唯物论与认识论(教师版)【考点定位】一、考点扫描1.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二、考情分析考点一: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这个原理需要辩证地思考和应用,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一个是物质决定意识,一个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以及它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试题演练】(2022高考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A【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答案选①②。【考点定位】物质的同一性、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22\n考点二:认识的特征【名师点睛】在如何理解认识的特征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将新旧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全面的认识。【试题演练】1(202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考点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名师点睛】其实还是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辩证地理解运用。特别当二者用不太熟悉的语言连在一起的时候。【试题演练】(2022高考江苏卷2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三年高考】12、11、10高考试题及其解析2022高考试题解析考点一:哲学的作用1(2022高考天津卷9)2022年,美国苹果公司董事长乔布斯——一位非凡的创新者,带着他的梦想和传奇辞世。乔布斯对于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造了那个魔器般的“苹果”,更在于他对“智慧之学”的情有独钟。乔布斯说过,“我愿用我的全部科技来换取与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一个下午的相处。”他鼓励人们把苏格拉底的原则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以及人际关系上,去追求更多的真、善、美。乔布斯的成就和他对哲学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22\n①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②真正的哲学是对问题的高明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④真正的哲学可以启迪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不断创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2(2022高考江苏卷25)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3(2022高考江苏卷2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能在历史观上坚持唯物主义。这主要得益于它坚持①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③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④社会发展总趋势是上升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哲学唯物史观的正确性。在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清楚的看到,人类社会从本质上是物质的,社会生活从本质上也是实践的。③④说法与题目无关。答案选A。考点二:唯物论1(2022高考天津卷4)有一种雷人的“楼盘文化”:挨着臭水沟叫水岸风光;旁边有小土包叫依山而居;周围有荒草地叫无限绿意;弄个喷水池叫英伦风情。这种现象反映了A.人的主观随意性       B.实践和认识具有统一性C.真理的条件性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2\n2(2022高考浙江卷27)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址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3(2022高考江苏卷28)图3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答案】C【解析】本题漫画讽刺了现实中一些拆东墙补西墙,从主观愿望出发,从局部利益出发,而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所以启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答案选C。4(2022高考江苏卷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5(2022高考山东卷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6分)【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22\n【解析】:本题以如何开展学雷锋活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能力。首先要正确分析材料,寻找关键词,读材料可知,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其次雷锋的勤俭节约美德可以转化为环保意识,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其次正确回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最后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材料的关键词即可。学雷锋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理;将雷锋精神转化为环保意识与志愿者精神,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考点定位】必修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作用等。考点三:认识论的知识1(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2)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2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④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2022高考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22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答案】:A22\n【解析】:本题以中微子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中微子研究过程中,有不断的深入,也有误差,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项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项与本题无关,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考点定位】必修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科学实验等。4(2022高考福建卷35)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告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5(2022高考四川卷28)霍金说:“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我们认识到,由于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不可能去完全精确地预言事件”,“我们的目的只在于套定律,这些定律能使我们在不确定性原理的极限内预言事件。”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认识的根本目的在于把握本质和规律B.理性认识能指导人们推动事物的发展C.人们的认识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D.事物的不确定性否定了世界的可知的【答案】C6(2022高考四川卷34)顺应“网络微时代”对“微文化”的需求,某公司设计人员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触摸屏的优势,针对当代人内心的童趣及强烈的角色感,成功开发了一款休闲益智游戏。使人们利用零散的时间就能顺手玩上几分钟。目前该游戏全球下载量超过7亿次,为这家原来仅有12名员工、一度濒临破产的公司在两年时间里赚进500欧元,创造了移动游戏领域的神话.根据上题材料,该游戏成功开发体现了①认识是适应实践活动需要而产生的②人得认识能力的高低决定实践水平③认识过程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2022高考江苏卷29)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22\n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22高考北京卷40)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12分)2022年高考试题及解析1(202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①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②具有能动创造性,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22\n③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④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其实在考查科学认识的作用,①的说法不妥在“化害为利”,这样说有点绝对和夸张;②说法错误,“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也是夸大了科学认识的作用;③正确,因为科学认识能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④说法正确,体现了科学认识的特点。本题答案选D。2(2022高考福建卷3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看到月亮一个小孩会形象地把它同日常生活中得某些东西联系起来;而一个远离故土的人会以“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这体现了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2022高考江苏卷28)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2高考山东卷25)2022年7月,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潜水深度首次达到3759.39米,有力推动了我国深海探矿、海洋打捞事业的发展。这表明A事物的发展取决于人类认识的提高B改变自然规律可以服务于物质生产C人类能够创造自在事物之间的联系D只有尚未认识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答案】D22\n【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是说科技的发展进步。A说法错误,事物发展是客观的,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说法错误,不能改变自然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C哲学上的联系也具有客观性,不能说创造事物的联系;D说法正确,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是肯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本题答案选D。5(202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20)历史学家通常认为,在审视复杂历史问题时不能轻率地下结论.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①不同的认识主体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总是不同的②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③复杂历史问题本质的暴露和展现必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④人们对复杂历史问题的认识受所处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6(2022高考广东卷3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二: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2)结合材料二,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6分)答案:(2)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7(2022高考四川卷39)科学地开发和利用能源才能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六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三里岛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以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7)联系材料六,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10分)考点二: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2022高考安徽卷9)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22\n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2高考大纲版全国卷30)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①说法错误,不应该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题目中的农牧民的做法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②说法错误,尊重自然规律没有问题,但是“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说法不科学;③和④说法正确,且吻合题意。本题选D。3(2022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自然界得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完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4(2022高考江苏卷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思路】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不停播放的数十张胶片相同形成,反映了事物的静止不是绝对的,静中有动,A符合题意;B强调的运动形式的地位,不合题意;C反映的是物质和运动之间的关系;D观点正确,不合题意。5(2022高考浙江卷26)22\n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2高考试题及解析1、(202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0)“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还是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钱学森关于哲学与科学关系的论断的合理性在于①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最高概括的科学②主张科学是哲学的知识前提,哲学是科学的最高概括③强调离开了哲学世界观的指导,科学研究就不能取得进展④指出哲学与科学具有一致性,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2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6)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A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形者,有生之本”是唯物主义观点,B、C、D项均是唯物主义观点;A项是唯心主义观点,符合题意要求。3、(2022年高考·山东卷25)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A本题以儿歌歌词为背景,考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知识。歌词的改动反映了“星辰闪耀”“常春藤缠绕”是上帝还是科学,故①③说法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4、(2022年高考·江苏卷2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个基本派别,唯心主义者都主张A.事物是感觉的集合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识是世界的本原D.世界是不可认识的【解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解。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之分,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是不可知论。5、(2022年高考·江苏卷2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22\nA.实践的观点B.革命的观点C.阶级的观点D.历史的观点【解析】A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故A正确。6、(2022年高考·山东卷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7、(2022高考·北京卷26)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解析】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认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应选D8、(2022年高考·安徽卷10)图1漫画《招聘》启示我们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9、(202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22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n10、(2022高考·广东卷34)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11、(2022年高考·江苏卷24)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22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双百”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坚定的道德信念、忠诚的爱国之心和忘我的奉献精神。这表明A.理想信念对“双百”人物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世界观是人们自觉形成的哲学理论体系C.世界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培养道德模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解析】C本题为综合考查。《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的结合。A、D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进行分析但是表述错误;B、C从哲学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12、(2022年高考·江苏卷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解析】A考查运动的特点。选项带有迷惑性。变化不等于发展,B表述不准确;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错误;D与题意无关。13、(2022年高考·江苏卷28)有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解析】D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从漫画及说明中可以看出,漫画反映的是意识对人的反作用。14、(2022年高考·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B22\n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题干表明的哲理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与此相同的是B项。A表明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表明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表明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5、(2022年高考·上海卷17)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实践性是指A.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最普遍的规律B.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C.有效提供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D.以认识客观世界为目的【解析】B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的理解能力。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故B正确。16、(2022高考·全国新课标卷39)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极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涌现出“百老汇”、“好莱坞”等知名文化品牌,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文化产业大国: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和韩国注重发展文化产业。迅速成为文化产业大国,有人据此认为: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当前,世界经济不景气。对于我国部分省市落实文化强省(市)发展战略,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也许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作简要评析。(12分)17、(2022高考·福建卷39)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君,君末也,民本也。”——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驭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22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结合材料,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解析】本题以“两会”提出的人们生活有“尊严”为素材,体现的是党和国家重视民生的民本思想。本问考查哲学模块,知识点为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题型为体现类,解答是要结合材料-论据-论点对应作答。本题知识点非常明确,即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根据材料一,从古代民本思想到党的“以人文本”思想的变化作答。【答案】①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至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②22\n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③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18、(2022年高考·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22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10分)【答案】①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目的。“展示台”、“大课堂”、“助推器”等材料分别体现了上述原理。②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无限性。“新驿站”等材料体现了上述原理。19、(2022年高考·江苏卷35)重视和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碰撞激荡的多元文化,为了进一步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依据。20、(2022年高考·安徽卷38)2022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世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甲同学: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政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示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管一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而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照明(LED),既不减少亮度又节省能源百分之九十;安徽管的建筑和装饰大量采用了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广发展低碳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低碳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你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8分)【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22\n【两年模拟】12、11名校模拟题及其答案易错点一哲学是什么例题1(江西南昌二中2022届高三月考三21)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下了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质检二20)哲学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器”之用:无一技之长,而有万技之长;无一专之能,而有万专之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显示其作用。上述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③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④为具体科学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例题3(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联考20)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是世界的本原是什么,是物质还是意识,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内容,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霍金的话主要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所以答案选C。②③项与题目无关。易错点二如何区分意识的特征与实践的特征例题1(河北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4月一模20)22\n探月工程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搭载新型CCD立体相机,成功获取月球原始影像数据。在此基础上,科研人员通过繁琐、细致的校正工作,还原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实面貌;再通过影像匹配、分幅和镶嵌,形成了目前国际上已公布的分辨率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图。这对我们研究月球物质特性、地址构造,探究月球起源与演化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高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的形成过程再次印证了①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③通过科技设备获取的原始资料是人类认识的基础④科技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获得正确的认识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22届高三质检二2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出自《庄子·秋水》中的名言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人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②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不能脱离客观存在④矛盾双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A.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井蛙没有见过海所以不能谈论大海,夏虫没有见过寒冰也无法谈论寒冰,表明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答案选B,其它项不符合题意。例题3(河北唐山市2022届高三期末20)在农业生产上,叶片早衰会导致其过早丧失光合功能和同化作用,从而显著减少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对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我国科学家依据这一原理,利用分子手段实现对植物基因表达的精细调控和作物品种的分子设计改良,进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这一事实表明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能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主观活动④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改变事物的原有性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例题4(湖南衡阳八中2022届高三月考三11)《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呕心沥血的代表作,被誉为传世国宝。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特点表明①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②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③意识的形式与物质的内容达到了有机统一④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22\n例题5(湖南衡阳八中2022届高三月考三11)13.近年来,“中国创造”“中国经验”“中国现象”“中国模式”等成了国际流行词。流行词的变化发展记录了时代前进的脚步,这表明人的意识①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②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③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④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知识点。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但是根据材料,这体现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并没有强调意识的反作用,所以排除④,答案选C。易错点三客观唯心主义例题1(河北石家庄市2022年高三质检一17)在人类追索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未有这事,先有这理C.气者,理之依也D.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分,就是区分主观与客观的概念。A中的观念,是人具有的观念,所以是主观唯心主义;B“理”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的“理”,是客观唯心主义,C、D是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答案选B。例题2(湖南衡阳八中2022届高三月考三12)我国古代哲学家陆九渊认为:“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下列选项中与这种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B.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C.方动即静,方静即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D.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易错点四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例题(河北石家庄市2022年高三质检一18)2022年12月12日,我国五次地震连发,虽然不是发生在同一个地方,但仍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由于l2月10日晚刚刚发生了月全食,一些人猜测是“红月亮”带来了地震,认为地震连发都是“月全食惹的祸”。有关专家表示,从地震实际发生的统计看,在月全食发生时,地震频发或者地震增强都没有明显的现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并没有关系。这表明人们的上述猜测①是主观臆造联系的表现,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②忽视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不具有任意性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做出了错误的判断④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2\n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易错点五认识的特征例题1(河北保定市2022年高三期末23)2022年11月22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的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我国政府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因为①我国在应对世界气候变化中居于主导地位②气候政策对应对气候行动具有促进作用③对气候变化的正确认识可以引导人们趋利避害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认识论的内容。首先排除错误的选项。①说法错误,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不应该以哪个国家为主导。②说法错误,气候政策有正确错误之分,不一定都是对气候行动具有促进作用。③④说法正确,与设问构成因果,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例题2(河北石家庄市2022年高三质检一19)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①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③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④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易错点六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例题(河北唐山市2022届高三期末22)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下列名言中与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D.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荀子的话强调了“闻”、“见”都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总结的正确的理性认识才是深刻的,强调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正确处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纸上得来”强调了理论,“要躬行”22\n一定要和实践相结合;B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不合题意;C强调实践决定认识,没有理论与实践要结合的意思,不选;D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不选。本题答案选A。易错点七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例题(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2022届高三联考23)预测海啸是一个科学难题,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人们发现,高度在50厘米以下的海啸一般不会造成灾害性影响。造成较大灾害的海啸,高度一般在四到五米以上,海啸一般会在地震后10分钟到20分钟左右发生,而且海啸波到来之前,海边的海水会出现倒退的情况,从海水倒退到海峡到来,会有大约五到六分钟的时间,这是拯救生命的关键时间,人们对海啸的研究探测活动证明①人类追求真理性认识是为了指导实践②人类在海啸预测方面已经完成了认识的根本任务③人们只能认识客观存在,不能改造客观存在④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会越来越正确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②【一年原创】2022和2022原创试题及其解析1荒漠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有专家根据部分地区的成功经验提出,对于人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可以采用“人退”的方法,创造条件让自然界自我修复,实现“沙退”的目的。这种治理荒漠化的新思路体现的哲学道理是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和认识客观规律为前提②适当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体现了对客观规律的尊重③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存在着不可解决的矛盾④人的活动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素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②的说法不对,不能放弃主观能动性的发挥;③只看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一面;没看到二者的统一,所以选C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唯美且充满力量,组织者成功地把科技手段与群众表演结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宏伟的画卷。开幕式融合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太极拳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整场表演震撼人心,毫无瑕疵。这种设计与创新说明①认识具有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重大作用③创新并不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特征、科学的思维方法。③的观点本身是错误的,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创新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④的观点本身是错误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只有实践才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3.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暖,2022年7月八国集团(G8)首脑峰会在日本北海道洞爷湖通过《首脑宣言》草案,要求“发达国家以2030年为限,分别制定中期减排目标,同时要求新兴市场国家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这一措施实施,表明人类能22\n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征服和改变自然界的客观性C.创造和改变自然界的规律性D.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答案.A解析:审题时抓住“为了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措施实施主要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B、C、D项中“改变”等表述都是错误的。故选择A。4.2022年8月8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唯美且充满力量,组织者成功地把科技手段与群众表演结合在一起,向世人展示了宏伟的画卷。开幕式融合儒家思想、四大发明和太极拳等充满中国特色的元素,整场表演震撼人心,毫无瑕疵。这种设计与创新说明①认识具有创造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在认识中有重大作用③创新并不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思维方法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②5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先,许多绘画理论家都首先强调这一点。王维在《山水沦》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似乎用笔。”下列关于中国画创意的理解正确的是①意是画家对物象在情感上的“妙悟”,是画家本人的修养②意是画家对现实生活的丰富体察,也是画家创作经验的充分积累③意是画家本人的主观想象,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律④意在境先,境中有意,意中有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意境的理解,从哲学角度,意境是主观之情和客观之景的统一。③只强调主观性是片面的,④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应该是境在意之先,所以④错误,故选A。6温家宝总理在探望北大教授季羡林时说到:“我们的历史总是和洪水、干旱、地震等灾难联系在一起,但我们这个民族从没有溃散过,反而愈挫愈奋。”让我想起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①可以激发人昂扬的精神状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积极的作用②可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相对独立性③可以调动人的精神能量,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特殊决定作用④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③说法错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无论如何意识不能决定物质,④前半句对,但是后面应该说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选A.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说明①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用理论指导实践②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④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①混淆了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认识的根本目的将理性认识指导实践。③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母题特供】22\n【母题特供】母题一: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金题引路:(2022高考江苏卷27)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母题二: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金题引路:(2022高考海南卷1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①②B.①③c.⑦③D.②④【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意识的知识点。②④说法不符合题意。母题三: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金题引路:(2022高考山东卷24)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于的研究不断深人2022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答案】:A【解析】:本题以中微子研究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哲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在中微子研究过程中,有不断的深入,也有误差,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项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D项与本题无关,舍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考点定位】必修4: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科学实验等。22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41:09 页数:22
价格:¥3 大小:1.37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