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8(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阶段性测试题8新人教版必修2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江西红色六校联考)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书画的发展、近代西方绘画以及学生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特征的能力。材料中“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说明作者认为文人画注重情感的表达,“西洋画,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说明作者认为西洋画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故本题选择D项。2.(2022·江西红色六校联考)“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________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        B.柳永C.苏轼D.辛弃疾[答案] C[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晚唐五代“以抒发闲愁别恨为主的婉约词成为词的主流”,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选C项。李煜、柳永属于婉约派词人,辛弃疾生活在苏轼之后。3.(2022·四川)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  )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宋朝[答案] B[解析]-15-\n 本题考查造纸术以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的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分别对应汉赋和造纸术的改进,因此是汉朝,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排除。4.(2022·衡水中学)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与吴道子的作品:“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他极力推崇王维,誉之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苏东坡对王、吴的评价(  )A.改变了王、吴二人在中国画坛的地位B.彻底否定了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C.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D.开创了“以形写神”的画风[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苏东坡通过对王维与吴道子作品的对比评价强调诗意,而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因而这有利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此评价不能改变两人在画坛的地位;苏东坡主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求二者具备,因此他并未彻底否定写实、形似的主导思想;顾恺之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个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的画家。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5.(2022·江山实验中学)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B.雨果认为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D.雨果指出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关键信息: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A项“否认”的说法错误;由四大发明在欧洲与中国的“生气勃勃”与“停滞在胚胎状态”的反差对比可知,D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C项“西方科学技术”说法错误;B项“保护作用”说法错误。6.(2022·南昌三校联考)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15-\n[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的绘画。宋元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的世俗化日趋明显,话本、宋词、风俗画、元曲、小说都是文化世俗化的体现,排除B、C两项;而高雅文化的代表是文人画,傩戏是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排除D项。7.(2022·安徽示范高中联考)我国传统中医一直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原则。下列古代中医文献中,较早采用“阴阳五行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以及用“天人相应”观念说明人体内外环境统一性的是(  )[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医学以及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中“较早”、“人体生理、病理……”等信息判断,答案应是B项;《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伤寒杂病论》是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的理论著作;《本草纲目》是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8.(2022·南京摸底)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局势时,得知一突发消息。为此,美国方面称“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这一“突发消息”是(  )A.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B.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C.欧洲共同体宣告成立D.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是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也是在1964年10月,中美还未建交,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的态度,故A项正确;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酿成古巴导弹危机是在1962年,故B项错误;1965年4月8日,法德等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统一起来,统称欧洲共同体,与1964年不符,故C项错误;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于1961年,与赫鲁晓夫下台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2022·唐山模拟)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决定的核心主张是(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B.加强教育,提升民族素质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增强国力-15-\n[答案] C[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据“1995年”和“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等信息可确定C项正确。10.(2022·山西四校联考)在建国后的某个时期,中央要求,高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先由中学根据政审标准、健康标准和平时成绩,经由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组织评议推荐,县市招办审查后由省招办择优录取。此规定说明当时招生(  )A.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B.遵循了“双百”方针的思想C.群众路线确保了公平招生D.适应了当时的政治形势[答案] D[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从材料中“在建国后的某个时期,中央要求,高校招生取消考试,采取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分析出是“文革”时期,取消高考。“中学根据政审标准”说明当时的招生适应了政治形势。11.(2022·福建四地六校)“‘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B.“两弹一星”的研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D.研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解题时注意材料中的主要信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据此可知A、B、C三项的表述与题意及史实相符,而D项研制开发“两弹一星”是为了增强国防力量,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民族凝聚力是客观上所起的作用,材料无法体现。故选D项。12.(2022·湖北)1956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两个“八字方针”。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的繁荣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15-\n[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党中央政府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为了正确解决、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对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团结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也为继续发展我国多党合作制提供了坚实基础,排除C项;B项是“双百”方针的作用和影响,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无关,排除;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进行的,D项的说法与题干无关,排除。故A项正确。13.(2022·邯郸摸底)严复《法意》(今译《论法的精神》)卷一按语:“盖在中文,物有是非谓之理,国有禁令谓之法,而西文则通谓之法”。这一按语表明(  )A.中国的“理”与西方的“法”相通B.法治成为中国与西方的共识C.西方的“法”与中国的“理”本质相同D.“法”与“理”各异互不兼容[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对“法”与“理”的理解。依据所学,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其目的在于说明西方的法律制度同样可用于东方的中国,因中国古代的“理”与此是相同的。故应选A项。14.(2022·江西红色六校联考)“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思想以及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当帝国的权力来自……”可以看出作者主张保留君主,从另外的材料又可以看出作者重视民力,总之,作者主张有限制的君权,这是君主立宪派的主张。故选B项。鸦片战争时尚未提出限制君权、主张民权的内容,排除A项;C、D两项出现在维新派之后。15.(202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这说明魏源的思想(  )①仍然保留着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15-\n②带有向西方学习的重要内容③其政治思想存在着明显的矛盾性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①②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魏源的思想。魏源作为地主阶级改革家,其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就是向西方学习,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故①、②正确;魏源深感处于封建社会末世的清王朝已经“日之将夕”,但是又不愿推翻它,而力求炼石补天,因此形成政治思想上的矛盾,③也正确;魏源的思想虽有局限,但是他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主张,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对当时知识界的思想解放起了启迪作用,排除④。故选B项。16.(2022·孝感)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思想以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说明维新派已经放弃了“中国是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观念,并以此思想为前提鼓励人们进行变法维新,答案选D项,A、B、C三项与材料含义的主旨不符。故选D项。17.(2022·湖北联考)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思想。钱穆意在强调政治制度与本国传统、文化的融合,需要考虑国情。而戊戌变法的君主立宪制的失败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在当时中国的水土不服。故选C项。18.(2022·南昌十九中)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15-\n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以及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认为,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会导致社会贫富不均;发展国家实业能使国民共享。A项错在“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这与材料意思不符。C、D两项材料没有提及。故选B项。19.(2022·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王鸿生在《历史的瀑布与峡谷》中认为近代的某一思想是“以民道代天道”,是“有民无天”的新道统,是“翻天”,让民“顶天立地”。这一思想应是(  )A.变法维新 B.三民主义C.民主科学 D.社会主义[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所谓民道即指民主制度,天道即指君主专制。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明确指出,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也明确指出,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故应选B。A项错误,变法维新主张保留清政府的统治;C项错误,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并未进行政治革命;D项明显错误。20.(2022·温州八校联考)傅斯年评价某时期的思想时说:“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已经临于绝境,必须有急转直下的趋向了。”“这时期”指(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材料信息“中国人的思想到了这时期,已经把‘孔子及真理’一条信条摇动了”表明此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指新文化运动。A、B、D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21.(2022·上饶)陈独秀曾说:“孔教之为国粹之一,而影响于数千年之社会心理及政治者最大,且为当时社会之名产,此均为吾人所绝对承认者。”这表明陈独秀(  )A.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B.以理性的态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优点C.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D.对儒家思想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答案] B[解析]-15-\n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借孔子名义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是梁启超而不是陈独秀。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对儒家思想存在绝对肯定的看法和陈独秀的新文化运动是矛盾的,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只不过是一定要以理性的态度肯定儒家思想的优点。22.(2022·长春十一中)《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吧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以及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阐释的能力。根据题干关键信息“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等,可知,一般民众对革命者都采取“鄙夷”的态度,说明民众尚未觉醒,鲁迅最主要用意在于:还需唤醒民众觉醒,故A项符合题意;而B、C两项表述有一定合理性,但体现不了“最主要用意”;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综上,正确答案选A项。23.(2022·四川)毛泽东曾著文指出:“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必须迅速变更。这样,才于革命前途有所补益。因为日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史、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该文章发表最早是在(  )A.五四运动期间 B.国民革命时期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答案] B[解析]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的提出最早是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到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思想是正确的,故选B项。解题时应重点理解“革命当局对农民运动的各种错误处置”、“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等信息。24.(2022·武汉调研)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经济(  )A.实现了孙中山“耕者有其田”的思想-15-\nB.与新三民主义的经济思想本质一致C.消灭私有制,实现了社会的平等发展D.是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成分并存的经济[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A项错误,孙中山“耕者有其田”主张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B项错误,本质不同,新三民主义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C项错误,不符合题干信息“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25.(2022·衡阳八中)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标”是(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B.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经济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项。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2022·福建四地六校联考)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各种文明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结果,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出现过“中学西传”为主到“西学东渐”为主再到如今东西文化双向交流频繁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材料二 不同文明的相遇必然涉及到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从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到19世纪中叶的鸦片战争,中外文明的交往变化起伏,中国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也随之发生变化。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所著《农政全书》包含了一部分西方新知识,还同汤若望合作修订历法。林则徐虎门销烟,编写《四洲志》,购置西方大炮加强防务。材料三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15-\n——摘自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摘自《孙中山全集》第一卷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赞誉俄国革命为“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和世界的新潮流”,并且预言20世纪的文明将以俄国革命为契机而发生巨变。——摘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马克思所说“三大发明”对欧洲文明进程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3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徐光启、林则徐对外部世界认识或态度的不同。(2分)(3)概括指出材料三体现的三种基本主张。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学习世界文明方面的突出特点。(5分)(4)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关系的认识。(2分)[答案] (1)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指南针促进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3分)(2)徐光启:与西方传教士交往,认识到中国科技落后,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林则徐:学习西方“长技”,开眼看世界,反对侵略,主张平等交往,探索救国救民道路。(2分)(3)主张: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3分)特点:侧重社会政治思想学说;学习外来文化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不同的政治派别采纳不同的思想主张。(多种学说交织、交替;从学习欧美到以俄为师等)(2分,任答2点即可)(4)认识: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先进文明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吸收世界文明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2分,任答2点即可)[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与中外文明的交流。(1)马克思所说的三大发明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可以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和三大发明的应用分析对西方的影响。(2)徐光启和林则徐都是认识到中国的落后,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但是林则徐学习西方的目的更多的是探索救国之路。(3)材料三中,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民主共和,建立共和国;李大钊则是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张建立社会主义。这一时期学习西方的重点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学习西方和救亡图存紧密结合。学习的重点逐渐的由西方转移到俄国。(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回答言之有理即可。-15-\n27.(12分)(2022·箴言中学三模)“价值破坏”和“价值构建”是近年来伦理学与历史学研究的交叉领域,无论是“破坏”还是“重建”,都反映了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元前358年,雅典设立奥泰里克专项基金,规定穷人观剧只要不中途退场,即可得到两个奥波尔的观剧津贴制度。……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再那么自觉、有序、善良。——根据齐默恩《希腊共和国》、古郎士《希腊罗马古代社会研究》整理材料二 新的价值观念在16世纪后的西欧形成了巨大的浪潮。英国街头戏剧中的一段台词所说:“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材料三 我们今日的环境,真是不幸极了:社会的种种组织、风俗、制度,都是过渡时代、“青黄不接”——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左立夫《中学毕业生的切身问题》(1)试从“价值构建”和“价值破坏”的角度对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希腊观剧津贴制进行全面评价。(2分)(2)材料二中的新价值观指什么?(1分)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的相关史实,简要分析这一新价值观确立的原因以及对后来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3分)(3)分析20世纪初一批新式知识分子主张“道德伦理革命”,价值重构的原因。(2分)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社会价值构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3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代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1分)[答案] (1)价值构建:有利于完善古希腊民主政治(或有利于公民参政),也含有救助弱者、赈济大众和福利社会的价值意义。价值破坏:其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导致社会道德逐步沦丧,雅典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2分)(2)价值观:拜金主义。(1分)原因:16世纪,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西欧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传播了人文主义,使人们逐渐从教会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对新的价值观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2分)影响:客观上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剧了欧洲社会贫富分化,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1分)(3)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兴起。(任答2点得1分)-15-\n问题:价值观念混乱。(道德伦理规范混乱)(1分)原因:新文化运动在价值构建上除旧而未能立新;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形式主义上的绝对肯定或否定);社会政治黑暗、经济落后。(任答2点得2分)(4)认识:正确的价值能够引领经济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 (1)本题先要理解清楚价值建构和价值破坏的含义,也即是某一历史事件的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之上对题中所给的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即可,津贴有利于让穷人能参与政治,也起到了保障生活的作用,这是从价值建构的角度理解的;依据材料“因为有两个奥波尔,有人就以为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不用做任何事情,只用在观剧的时候呼呼大睡。后来,观剧者的呼噜声、吵闹声让人几乎听不到表演者在说什么,观剧者的欺骗超越了表演者的表现。在两个奥波尔的诱惑下,雅典人变得不再那么自觉、有序、善良”可以归纳出其消极影响其助长了一部分人的惰性,导致社会道德逐步沦丧,雅典的民主政治逐渐走向衰落。(2)依据材料“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可以得出新的价值观为对金钱的狂热追求,即拜金主义;结合史实16世纪的西方经济和思想加以回答,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展,以及思想上文艺复兴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实生活的享乐,都有助于拜金主义的产生;影响也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回答,积极的即大量财富源源不断的涌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的地方即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导致贫富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3)本题需要把握住时间即20世纪初的中国,结合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背景加以回答,即可以得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袁世凯复辟帝制;尊孔复古逆流兴起;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存在的问题即为价值观混乱,旧的已经破除,新的尚未确立;依据材料“新文化未能完全产出,旧道德已宣告破产;使得国内的军政,民政,以及工商百业,都显出一种黯淡凋零的状态,比之欧洲黑暗时代,也差不多。”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在价值构建上除旧而未能立新;新文化运动存在过激倾向(形式主义上的绝对肯定或否定);社会政治黑暗、经济落后。(4)本题需要依据所学即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文化又会反作用于政治经济,这一基本理论即可以得出中国价值构建与经济发展关系,正确的价值能够引领经济的科学发展,经济建设应该是在道德体系所容许的范围内有序、有度的发展。28.(14分)(2022·安徽桐城)史料研读、专题探究、问题比较和综合评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专题探究《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15-\n“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1)请分别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和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艺术方面的主要表现,(3分)简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原因。(2分)史料研读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2)研读材料后,你认为《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从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你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4分)综合评论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1分)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3分)[答案] (1)“民本思潮”的主要表现:孔子“为政以德”,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墨子“兼爱非攻”等。(1分,只答人名不给分,答出1点即可。符合题意要求即可)市民文化的主要表现:书法的个性化、世俗化;风俗画;戏曲方面有南戏、元杂剧、昆曲、京剧等。(2分,能任意举出3个以上具体成就给满分,其它意旨明确的也可。只答书法、绘画、戏曲,不具体给1分)幼弱的原因:经济上,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使商品经济发展受到压制;政治上,君主专制强化,思想控制加强。文化上,文化专制政策和传统思想的制约。(2分,从制度、政策方面扼要回答也可)(2)态度:从漠视、非议到认同、赞赏。(1分)文明史观: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政治上,它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制度创新,推动了中国从人治向法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变;经济上,它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社会风貌上,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自由、平等思想推动社会风俗习惯的巨大变化。(2分,考生意旨明确,其它表述也可)-15-\n现代化史观: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亚洲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辛亥革命顺应了世界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发展的潮流,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2分,意旨明确,其它表述也可)(3)重大历史事件:“沉沦”有《辛丑条约》的签订、袁世凯复辟帝制、巴黎和会外交努力失败等;“上升”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国民党和中共的成立等。(1分,在两者中任举一例即可)原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答政党建立也可)。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每点1分,共3分)[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辛亥革命、启蒙运动以及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历史阶段特征。(1)实际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有关民本思想的主张、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衰落的原因,第一问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潮”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问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的表现结合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成就回答即可,第三问“市民文化”微弱的根源,应从明清时期社会大变革这一背景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来分析。三个问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新史观知识的理解。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的角度,对辛亥革命分别有怎样的评价。回答第一问时,需要注意文明史观,即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角度回答辛亥革命的影响,全球史观角度即从世界影响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影响。(3)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回答时对两则材料进行分析概括答出共同点,明清早期启蒙思想和欧洲启蒙运动的作用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4)主要考查宏观驾驭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需要结合必修一、二、三册内容来作答。第一小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要注意社会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主要方面,从现代化角度来阐释,也就是经济的现代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的现代化: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旧新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思想文化上的现代化:随着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以及新文化运动后期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29.(12分)(202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民国时期的大学历史教材使用情况并没有统一规定,只是到了1938年规定了各学院共同必修科目后,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出版才丰富起来。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有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金毓黻的《中国史学史》、黎东方的《中国历史通论》、钱穆的《国史大纲》、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等等。民国时期的学校历史教科书编纂是中国学校历史教科书发展的重要阶段。从清朝末年学习、模仿、翻译外国历史教材,到民国初年开始自编历史教科书,再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白话文历史教科书取代文言文历史教科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规定教材编写要符合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历史教材编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15-\n——《民国时期学校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和历史教学法的演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历史教材的特点,并说明其原因。(所概括的特点及原因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分)[答案] 特点:教材自编,没有统一规定,种类丰富;教材语言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南京国民政府强化了对教材编写内容的控制。(6分)原因:西方文化的传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6分)[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合理解读,并综合分析、归纳。(1)特点主要从材料归纳,依据“民国时期的大学历史教材使用情况并没有统一规定”、“历史教科书的编纂出版才丰富起来”、“到民国初年开始自编历史教科书”、“再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白话文历史教科书取代文言文历史教科书”、“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规定教材编写要符合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历史教材编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等信息概括。(2)分析原因时需结合不同的特点变化,如材料信息“从清朝末年学习、模仿、翻译外国历史教材,到民国初年开始自编历史教科书,再到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白话文历史教科书取代文言文历史教科书”体现了西方文化传入和新文化运动对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规定教材编写要符合教育宗旨和原则,使学校历史教材编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体现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后对思想教育领域的监督和干预。-15-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6:54 页数:15
价格:¥3 大小:243.05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