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阶段性测试题14(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阶段性测试题14新人教版选修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潍坊期中)《殷周制度论》中有:“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段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B.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C.通过主要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答案] A[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材料将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获得符合两种制度的结论。A项是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特点进行概括的结论,符合题意;B项只涉及分封制;C项只涉及宗法制;D项只涉及礼乐制度。2.(2022·江西红色六校联考)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当然,这一论断的主旨意在突出微观研究领域的特殊性。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骇人听闻的论断,居然在一门古老的学科——历史学那里找到了知音。这种历史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王阳明[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的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尤其是对“月亮在无人看它时,它不存在”的正确理解,这种思想与王阳明的“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思想有相一致的地方。故选D项。3.(2022·中原名校一模)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  )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10-\n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D.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实际考查董仲舒和朱熹思想的差异。由所学知识可知,两人的思想都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都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都在儒学地位确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故A、B、D三项为两者的共性。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而宋代不存在地方割据问题,故C项为两者的差异。4.(2022·安徽桐城)明太祖朱元璋屡次宣布“通番禁令”,规定“滨海居民不许与外洋番人贸易”;清朝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又颁布“迁海令”,强迫从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至五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他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保护中国商人经济安全 B.加强对外航海管理C.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往来 D.阻止了列强侵略中国[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海禁”政策。题干中明清时期的禁令都是有关中国沿海居民不得与外洋贸易之类的规定,目的就是要限制中外之间的贸易往来,故选C项。5.(2022·皖南八校联考)下表为19世纪70~90年代中国丝织品出口情况,对于表中数据认识正确的是(  )年份绸缎出口值年份绸缎出口值18732433038187425801421875419880818764158438187746202961878474996718794748945188056554881881485119418823938302188346794271884487651918854745229188666605591887674359618888117766188974592011890556316118916815616189274790731893838248118948604866A.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B.中国丝织技术仍领先于世界C.国际市场需求推动丝织业发展D.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0-\n[答案] C[解析] 绸缎属于制成品,不是原料,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中西方丝织技术的比较,难以看出技术水平高低,而且西方进行了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19世纪70~90年代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有助于中国丝绸的出口,故C项正确;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战后,与材料“19世纪70~90年代”不符合,故D项错误。6.(2022·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943年,宋美龄访美被美国媒体评价为“征服”美国之旅,赢得了大量的援助。1948年,她再次访美,却被告知只能以“私人资格”前去,且没有获得任何援助。这两个不同的结果反映了(  )A.蒋介石努力争取美国各界对华同情B.美国对中国抗战和内战态度有所差异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事实D.美国重点积蓄对苏联冷战的力量[答案] B[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准确理解。抗战时期,中美同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美国支持盟国,宋美龄访美获得了大量的援助。解放战争的1948年,国民党战场上节节败退,宋美龄再次访美并未获得任何援助,反映美国从国家利益出发,调整对中国的关系。故选B项。7.(2022·江西红色六校联考)1912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中写有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等照常留用;但1924年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对此事件胡适认为这是“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还亲赴醇亲王府向溥仪表示慰问,声称这是“东方的野蛮”。关于胡适这一态度说明(  )①胡适坚持契约精神②胡适缺少反封建精神③胡适深受英美文化熏陶④对国人思想启蒙的路还很长A.①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④[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以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胡适认为冯玉祥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故宫不仅违反了法制精神(《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而且还违背了正义原则(“欺人之弱,乘人之丧”),此举是野蛮行为不符合近代文明进步的潮流,从中不难发现①③④三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②项说法错误,胡适是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具有较为彻底的反封建精神,排除该项,答案选C项。-10-\n8.(2022·吉林一模)为了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确定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不能体现十四大内容的是(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中共“十四大”。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共十五大内容,故选D项。9.(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一诊)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刑事判决不服的,有权上告……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此规定体现了(  )①依法治国思想  ②自然法的原则③保护所有人的利益  ④城邦的民主化治理A.①②③④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颁布后,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③表述不正确。故选B项。10.(2022·皖南八校联考)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第四条有规定:“制定海关与贸易的立法,及关于帝国所需赋税立法;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以及制定关于发行有保证金的或无保证金的纸币之基本规章。组织统一保护德国海外贸易、德国航运及其航海旗帜……。”这些规定(  )①促进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②说明帝国不够重视工业发展③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一④表明德国的代议制不够彻底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 材料对经济立法与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一,但是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工业的发展与代议制的情况,因此可以排除含有②④的选项,选择C项符合题意。11.(2022·广西四市联考)20世纪前半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在突飞猛进地向前推进,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工业化强国,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在大危机中一片混乱。而罗斯福借鉴了苏联管理经济的成功经验,也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起来。材料中的“成功经验”指的是(  )A.战时集中国力的非常措施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10-\nC.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D.国家经济计划的有效性[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这一体制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苏联的国家经济计划,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从经济危机中恢复起来。故选D项。12.(2022·长郡中学)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材料“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体现了欧盟的多样性,材料“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欧盟的统一性,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特别提醒:本大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看清要求后再作答。一、必做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22·赤峰摸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材料二 14~16世纪,在意大利由市政当局或宫廷开办的,不受教会控制的学校中,最为著名的是孟都亚宫廷学校被誉为“第一所新式学校”,也称为“快乐之家”,在意大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10-\n——《维多里诺及其“快乐之家”》材料三 1870年,英国国会通过《初等教育法》。在国会讨论该法时,提案人福斯特说:“我们决不能再拖延下去……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没有受过教育的工人——即使他们身强力壮,精力充沛,他们也将在世界的竞争中落伍。同样……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有许多问题需要回答,需要解决,而这些无知的选民是无力回答、无力解决的,迅速发展教育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强盛。”——摘自《近代英国教育》(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9分)(2)据材料二,指出孟都亚学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并说明其历史背景。(8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时代背景,概括指出英国社会人才需求的趋向。(8分)[答案] (1)特点:重视德行、操守;(1分)重视人文型人才;(1分)轻视经济科技类人才;(1分)具有官本位趋向。(2分)原因:儒学长期成为正统主流思想;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等。(4分)(2)理念: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教育并重。(4分)背景: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或教育正在摆脱宗教束缚)。(4分)(3)趋向:工业革命后,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具有文化水平的选民。(8分)[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依据所学知识提炼升华,得出要点。古代人才观形成的原因则是依据所学知识,从思想和经济两个角度得出要点。(2)理念要依据材料中“在学校中,道德教育、宗教教育、知识教育、体育和美育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归纳即可。背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4~16世纪”“意大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宗教神学受到冲击。即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等多方面教育并重。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人文主义思潮盛行(或教育正在摆脱宗教束缚)。(3)依据材料三中“如果没有初等教育,为工匠提供的技术教育就缺少基础”“给人民以政治权力,我们就不能再拖延他们应受的教育”的信息,结合材料三的时代背景,从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的角度归纳人才需求的趋向,如工业革命后,需要受过教育的工人,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具有文化水平的选民。14.(12分)(2022·山西四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龙与狮对望的世界:-10-\n1793年的马戛尔尼访华,对大清国人来说,是一件小事,对欧洲人来说,却是一件大事,后来的史学家普遍认为,那个时代其实是一个“龙与狮对望的世界”。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在马戛尔尼使团启程之前,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写了一封信,告知马戛尔尼勋爵奉命访华。弗兰西斯·培林爵士给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信件的英文内容如下:“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表亲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郭世勋不敢如实地翻译和转奏,便将信译成汉文并作了修改,其译文如下:“……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粤贸易,素沐皇仁。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赴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礼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恩施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不尽。”请结合所学知识并联系当时世界形势,选择恰当视角谈谈你对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的理解。(12分)[答案] 评分参考标准:第一层:(2分)学生能归纳出不同的现象:不平等交往和平等交往。第二层:(8分)学生能分析得出产生的原因:观念上:利益之争和礼仪之争;外交关系上:现代国际关系和传统藩属关系,市场扩张、殖民扩张和闭关锁国、闭目塞听、天朝上国;经济上:工业革命、工业强国和农业大国、小农经济。(学生如从政治、文化角度对比也可酌情给分)文明上: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第三层:(2分)学生能分析出差异带来的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和1840年前后的中国。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1840年前后的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这封信件出现不同“译本”,表面上折射的是18世纪末中英两国交往的礼仪之异,本质上却反映了中西两种不同文明类型的国家对待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新形势下的外交抉择的差异。二、选做题(在15、16、17、18四道题中任意选做一题,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共计15分。)15.(15分)(2022·湖北八校联考)【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德国历史上,对马丁·路德的评价非常高,很多人用优美的言辞来赞美他。胡腾说:“路德是日耳曼解放者。”海涅说:“路德在我们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人文主义的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日耳曼史上的奇峰……”-10-\n材料二 从1529年开始,亨利八世接连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规定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教会向罗马教廷缴纳的年贡改交国库,禁止英国教、俗人员向罗马教廷上诉,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任命改革派教士领导英国教会……,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6分)(2)比较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指出二者的不同点?(9分)[答案] (1)共同作用: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2)不同点:①本质上,德意志是追求个人信仰自由,思想自由,反映各阶层民众的需要;英国是追求国家自由,反映的是王权的需要。②矛盾上,德意志体现为民族主义与教权主义的矛盾;英国体现为王权与教权的矛盾。③宗教改革方式上,德意志自下而上从民间开始;英国自上而下从官方开始。(9分)[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要求,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1)注意材料信息“教会立法必须经国王批准方可生效”“取消教皇的最高宗教司法权和教皇任命英国主教等神职人员的权力”、“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并结合马丁·路德改革的相关史实,概括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共同作用。(2)根据材料信息,马丁·路德被称为“人文主义的巨人”、“日耳曼史上的奇峰”,英国则规定“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并结合相关史实从改革的性质、解决的矛盾和改革的方式等角度分析德意志宗教改革与英国宗教改革的不同点。16.(15分)(2022·南阳期中)【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正是美国的爱国者感染了英国的激进分子,后者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激励他们为提高英国普通被统治者的政治影响而奋斗。他们还为英国的改革分子展示了组织政治运动的方式以及如何在不引起太多内乱的前提下达到改革的目标。——(英)H·T·迪金森《美国革命对英国的影响》材料二 假如工人有了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意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财富。所以,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英国宪章运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30年代英国激进分子掀起的政治运动及其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章运动的目的及其影响。(7分)[答案]-10-\n (1)运动:1832年议会改革。(2分)影响: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进步;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6分)(2)目的:工人要求获得普选权。(2分)意义: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5分)[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1)依据“19世纪30年代”和“英国的激进分子……提出了更为民主的选举权口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运动”是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其“影响”可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即可。(2)依据“假如工人有了选举权”“普选权”等可以判断出是英国的宪章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即可。17.(15分)(2022·忻州一中)【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2022年12月1日纪念《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时说,需要指出的是,《开罗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该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近来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出现消极动向,一些人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受害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严重担忧和警惕。——摘编自外交部发言人就《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答记者问(1)依据材料,简述《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9分)[答案] (1)内容:《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3分)意义:《开罗宣言》为二战后中国收复被日本军国主义掠夺和窃取的领土提供了重要的国际法依据。(3分)(2)原因:美国在战后出于“冷战”的需要,对日投降的处理不彻底,反而采取了积极扶持日本的做法;日本在战后经济的崛起导致其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日本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残余。(9分)[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1)依据材料“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包括热河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概括归纳出《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依据所学知识,从内因(日本的政治、经济)和外因(美国的纵容、扶持)两个方面分析日本挑战国际秩序的原因。18.(15分)(2022·盐城中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10-\n材料二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材料三 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材料四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材料二,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活动?(6分)(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4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与甘地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4)一历史兴趣小组想对孙中山和甘地作一个专题性研究,请帮他们列出一个适当的专题名称。(1分)[答案] (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6分)(2)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反对资本主义及其“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他主张恢复以手纺车为中心的手工业和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4分)(3)侧重点:孙中山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共和;甘地推翻英国殖民统治。(4分)(4)亚洲觉醒的先驱(亚洲的“国父”或亚洲民主革命的先驱)等。(1分)[解析] 本题考查甘地、孙中山的活动以及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并且建立北洋军阀统治,使民主遭受到破坏。材料二中在俄国1917年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比俄国早六年的革命是辛亥革命。1911~1924年这13年间,孙中山为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2)题,由“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甘地)崇尚以手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表明甘地提倡手纺车运动。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知孙中山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共和;甘地推翻殖民统治,争取自治。第(4)题,本题是个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题的切入点是两者的共同点。-10-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4:56:17 页数:10
价格:¥3 大小:54.37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