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向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强化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 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走向高考】2022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强化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相同的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答案 B解析 “S”型增长曲线的出现与时间、食物、生活条件、种群密度、天敌等诸多因素有关。2.下图是对某地区某种动物种群结构的调查结果,其种群发展趋势是(  )A.总量将增加      B.环境阻力不变C.种群密度下降D.保持稳定型增长答案 C解析 根据坐标中种群年龄组成直方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种群,由此可预测该动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下降。3.蒲公英种群密度取样调查过程是(  )①随机选取若干样方 ②计数每个样方的个体数目 ③确定某一地段中的蒲公英为调查对象 ④计算种群密度 ⑤求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A.①②③⑤④B.①③②④⑤C.③①②⑤④D.①④②③⑤答案 C解析 样方法为植物种群密度调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掌握基本步骤即可正确作答:①确定调查对象;②随机确定样方;③统计各样方数量;④计算,求平均值。8\n4.林业部门对某地区稳定生态系统中乔木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某乔木种群的数量变化应符合曲线ⅡC.该地区所有的乔木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群落D.分析曲线Ⅱ,通过a时的信息不能推出该种群的相应K值答案 C解析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所用的方法为样方法,A正确;稳定的生态系统内,种群的数量变化应符合“S”型增长,B正确;生物群落指的是某生态系统内全部的生物,C错误;曲线Ⅱ中的b点才可推测出该种群的相应K值,D正确。5.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只能用标记重捕法B.调查均匀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样方的多少对结果有影响C.不同种群所示的生物不是同一物种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答案 D解析 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还可以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A错误;均匀分布的生物,可通过简单取样即可计算出相应结果,B错误;种群指的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区域不同种群就不同,但不同区域可以是同一种生物,C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正确。6.(2022·河北)1980年在安徽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并于当年人工繁育出第一批幼鳄,成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成功的先例。扬子鳄由80年代初的几百条增加到一万多条,该保护区扬子鳄数量上升一定会导致(  )A.种群基因库增大B.基因突变频率提高C.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基因产生定向突变答案 A8\n解析 一个种群全部个体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的总和就是一个基因库。扬子鳄种群在繁殖过程中,种群内个体在增多,致使基因库增大,A正确;随机交配的种群内,如不发生进化,基因频率一般是不变的,B、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7.(2022·南京)以下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在自然环境中的种群而言,K值总是固定不变的B.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定呈“J”型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答案 D解析 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是理想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变化,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天敌等。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新物种形成必须要有生殖隔离产生。8.(2022·河北保定联考)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答案 B9.(2022·江苏高考,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8\n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答案 AB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及种群密度的变化规律。分析题曲线,可以看出,开放条件下种群中个体先于封闭条件下到达密度峰顶,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开放条件下,出现了种群的迁入和迁出,A、B两项正确;相同条件下的种群K值应该一样,而曲线中的密度峰值各不相同,说明有的种群没有到达K值就开始衰退,C项错误;封闭条件下,种群衰退的同时,食物也在迅速减少,为争夺食物而发生的种内斗争会更加剧烈,而开放条件下由于存在部分个体迁出,会开始减弱,D项错误。10.(2022·临沂质检)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为K/2值时,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D.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 A11.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A.小于92只B.大于92只8\n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答案 C解析 根据公式,第一次标志数/种群数量=第二次标志数/第二次捕获数,故种群数量=50×42÷13=161,但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所以灰苍鼠重捕时带标记的个体数量应多于13只,因而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应小于161只。12.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ⅠⅡⅢⅣ培养液体积(mL)105105起始酵母菌数(103个)105510A.4个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B.4个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是Ⅳ=Ⅰ>Ⅱ=Ⅲ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的开始下降答案 B解析 当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环境的时候,若环境适宜种群生存,环境中的食物、空间等适宜,没有环境阻力,则初始阶段时种群呈“J”型曲线增长,然后环境阻力慢慢增大,种群开始呈“S”型曲线增长,K值指的是最大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是由环境阻力的大小决定的,由表格可知培养液的体积不同,起始酵母菌数不同,因此4个试管内的种群到达K值的时间不同。Ⅳ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为试管内培养液体体积最少,起始酵母菌数最多,因此最先达到K值;由于有毒物质积累,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也最先开始下降。二、非选择题13.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增长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后回答下列问题:8\n(1)如果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没有资源和空间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__________特性。(2)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制的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3)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a 过度繁殖 (2)b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解析 种群增长曲线分“J”型曲线和“S”型曲线,理想状况即没有资源和空间限制为“J”型曲线,而实际情况为“S”型曲线,造成这一结果是因为过度繁殖和生存斗争引起的,图中阴影部分即被淘汰的个体,而影响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种群的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14.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回答以下问题:(1)0~t1时间段内,不考虑迁入和迁出问题,乙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选“>”、“<”或“=”)死亡率。(2)据图分析,甲、乙之间的关系是竞争,总体来说竞争能力较大的是________,在调查时间范围内,竞争关系强弱是如何变化的______________。(3)t1~t5时间段内,甲、乙种群的环境阻力出现的时刻分别是________。(4)t2~t5时间段内,甲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乙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5)结合以上信息,在下坐标图中绘制出甲种群的密度变化曲线。答案 (1)= (2)乙 弱→强→弱 (3)t2、t4(4)先上升后下降 持续上升 (5)8\n解析 (1)0~t1时间段内,甲、乙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可推导出两个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2)甲、乙种群初期空间食物等相对比较充足,两者之间的竞争相对较弱,到了中期食物空间等因素有限,导致竞争比较强,而后期甲种群很可能会被淘汰,所以竞争减弱。(3)一般环境阻力应出现在增长速率最大时刻(或增长速率开始降低时刻),即t2、t4。(4)t2~t5时间段内,对于甲来说要分段考虑,t2~t3时间段内,增长速率为正值,种群数量不断增多,而t3~t5时间段内,增长速率为负值,种群数量呈现负增长;对于乙来说t2~t5时间段内,增长速率始终大于零,所以种群数量不断增大。(5)结合以上各问,考查考生绘图能力。15.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A装置是________,B装置是________。(2)图中A装置主要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____________的习性进行采集。(3)许多土壤小动物不适于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n(4)先要用B装置采集大量跳虫用于实验培养,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选“干燥的棉花”、“湿润的棉花”、“清水或酒精”,下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则B装置内最好装入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诱虫器 吸虫器 (2)趋暗、避高温、趋湿 (3)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4)湿润的棉花 湿润的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的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酒精 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5)为了使空气流通解析 (1)图中AB装置分别是诱虫器和吸虫器。(2)诱虫器营造的是温度差异、明暗差异和湿度差异的环境,所以该装置利用了土壤小动物的趋暗、避高温、趋湿的特性进行采集。(3)部分土壤小动物活动能力强,且身体微小,所以不适宜样方法或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4)该小题要注意培养和保存的区别。(5)为了使空气流通,应将土壤与花盆之间保留一定的空隙。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36:17 页数:8
价格:¥3 大小:191.50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