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创新设计】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案 2-1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3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1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种群的特征(Ⅰ) 种群的数量变化(Ⅱ)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知识点一 种群的概念及其数量特征1.种群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①________生物的全部个体想一想:判断种群和物种的标准是什么?2.种群数量特征(1)种群密度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②________特征意义: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调查方法(2)出生率死亡率概念: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⑨________的比率意义:是决定种群大小和________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迁出率概念: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意义: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4)年龄组成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类型:⑪________、稳定型和⑫________意义:可预测种群数量的⑬________(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3.种群空间特征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 议一议:标志重捕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知识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1.变化内容:⑭________、波动、⑮________、下降2.两种增长曲线23\n(1)“J”型曲线(2)“S”型曲线3.决定因素________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看一看:当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时,种群数量如何变化?4.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受________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断减少5.研究意义 思一思: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S”型增长的实质是什么?巧记:种群的“二·二·三”判一判1.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  )。2.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直接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3.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4.不同种生物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5.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6.种群在空间分布上只有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  )。7.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波动和下降等(  )。 自我校对:①同种 ②数量 ③较小 ④较大 ⑤随机 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⑦强 ⑧大 ⑨总数 种群密度 ⑪增长型 ⑫衰退型 ⑬变化趋势 ⑭增长 ⑮稳定 ⑯充裕 ⑰连续增长 ⑱环境条件 ⑲环境容纳量 ⑳K值 出生率 人工控制23\n想一想: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物种主要是看在自然条件下能否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议一议: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均匀;②未标志个体和被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获的机会;③调查期中没有迁入和迁出;④调查期中没有新个体的出生和死亡;⑤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看一看:当刚迁入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种群增长速率较快,接近“J”型曲线;当繁殖到一定程度后,环境中的容纳量接近饱和,种群增长减缓,呈“S”型曲线,最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思一思:种群的增长速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所致。判一判:1.× 2.√ 3.√ 4.× 5.× 6.× 7.√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在一定程度上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如下图)。①年龄组成种群密度②对于增长型的种群,一般还有如下的关系:性别比例种群密度23\n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首先依据的应该是年龄组成情况,其次是性别比例,由此推测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关系,从而确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调查程序确定调查对象计数确定调查对象计算种群密度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②样方大小适中③样方数量不易太少④易选用双子叶植物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命活动种群除数量特征外还有空间特征:(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2)类型:①均匀分布;②随机分布;③集群分布。★ 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既可以单独进行考查,也可以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考查。出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典例1】(2022·课标,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23\n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破题关键解析 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6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0,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C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答案 D【训练1】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解析 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在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样方法除适应于植物的种群密度调查外,一些运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如昆虫卵、蚜虫和跳蝻等也可用此方法进行密度调查;由于蛇的活动范围较广,故调查其种群密度不宜采用样方法,而应用标志重捕法。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种群密度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得到的密度只是估计值,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根据种群密度计算公式可知,该鹿群约有(M×n÷m)只。答案 B23\n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增长曲线分析1.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及影响因素(1)种群数量变化内容: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2)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比较项目“J”型曲线“S”型曲线前提条件无种内斗争,缺少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增长模型增长率或增长速率(斜率)增长速率:随种群密度上升逐渐增大(上图)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逐渐下降(上图)K值有无无K值,种群数量连续增长有K值联系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阻力的有无造成的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分析(1)K值及其变动示意图①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K23\n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平均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②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2)封闭环境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模型在封闭环境中,无外源物质和能量的补充,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随资源的消耗和有害物质的积累,最终K值不断降低,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消亡。如恒定容积培养液中酵母菌的增长曲线(如图所示)。①在自然环境中,种群一般呈“S”型增长,生物迁入一个新的适宜环境后,一定时期内的增长可看作“J”型增长,但绝不能认为“S”型曲线前的部分是“J”型曲线。②“J”型曲线增长率==λ-1(定值)。若λ>1,则种群密度增大,为增长型种群;λ<1,则种群密度减小,为衰退型种群;λ=1,则种群密度不变,为稳定型种群。★★ 种群数量变化是高考中的一个高频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中考点多,可以考查对增长率、增长速率、λ、K值、值等概念的理解和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考查对“J”型增长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还可以考查值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等。题中信息一般多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典例2】(2022·重庆理综,4)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23\nB.A~B段,该种群的增长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解析 本题考查了种群的数量变化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等知识。分析图中曲线可发现,由起点到B点为“S”型曲线,A~B段中,该种群的增长率在逐渐下降,而种群密度在逐渐增加,二者呈负相关,故选B;A点时,种群增长速率大,此时防治蝗虫效果差,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后,降低了出生率,故可防止C点出现;蝗虫种群数量控制在D~E水平,可大幅度降低蝗虫对各种植物的危害,同时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提高了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答案 BK值的应用及值的应用归纳:K值的应用【训练2】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种群大小种群的增长量S1200.9018S2500.7538S31000.5050S41500.2538S51800.1018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1点之后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D.若此表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在S1时期解析 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存在环境阻力,种群呈S型增长,故A项错。S3点为23\n,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快,防治蝗虫应严防种群数量达到,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故B项错、C项正确。在培养液中培养酵母菌时。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种内斗争最激烈,故D项错。答案 C辨析2个误区、规避2个易错点误区1 误认为“动物种群密度调查”都不能用样方法,只有植物才用此方法 点 拨 适合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的并不是只有植物,动物的虫卵、活动能力弱的蚯蚓、蝗虫的幼虫、跳蝻及蚜虫等都可采用该方法。误区2 误以为人口(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规律与“自然界其他种群”一样 点 拨 人是社会成员,必然受到道德法律的约束,与迁入、迁出多方面社会因素相关:(1)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2)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3)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易错点1 对“S曲线”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区段认识不到位而犯错 点 拨 种群“S”型曲线辨析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害虫防治最好应在此期进行。(2)加速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资源利用黄金点,害虫防治严防达此期。(3)减速期和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有的种群的数量呈锯齿状波动。易错点2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不是同一概念,曲线也迥异 点 拨 “增长率”是否就是曲线的斜率:增长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初始个体数;增长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增长的个体数/时间。23\n其实,在种群增长曲线中,增长率并不等于曲线的斜率,只有增长速率才等于曲线的斜率。“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不变,但其增长速率(等于曲线的斜率)却逐渐增大。“S”型增长曲线的种群增长率随种群密度上升而逐渐下降,其增长速率(相当于曲线斜率)是先增后减。(如下图)。纠错演练1.(2022·黑龙江省部分重点中学质检)温州某地乌鸫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6年以前乌鸫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B.第5年和第7年的乌鸫种群数量相同C.第3年的乌鸫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第3年的乌鸫种群数量最大解析 由曲线可知,前3年种群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加的速率不断下降,到第3年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第3至第9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第9至第10年种群数量保持稳定。答案 D2.(易错题)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23\n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解析 本题涉及种群数量增长的三条曲线,首先要对三个曲线图中纵横坐标的含义进行对比:图1和图2的横坐标都表示时间,但图1的纵坐标表示种群个体数,图2的纵坐标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图3的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出生率或死亡率。通过分析曲线可知,三个曲线图中的种群个体数量最终都达到一个最大值,所以它们都属于“S”型增长,环境条件是有限的,A正确。图1中,曲线斜率最大的点(A点)增长速率最大,图3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差值最大的点(E点)增长速率也最大,这两个点对应图2中的C点,B正确。图1中的B点增长速率为0,图3中的F点出生率=死亡率,增长速率也为0,这两个点均对应图2中的D点,C正确。图1、2、3中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的点分别是B、D、F点,D错误。答案 D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探究(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变动为例)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1)——   (2)——   (3)——  (4)——   (5)——3.基本技术要求23\n(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的原则计数。(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3)结果的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5)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6)计算1mL菌液的数量。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着重于抽样检测法测定微生物数量的计数方法、装片制作、实验操作程序等,题型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典例】(2022·江苏单科,27)蓝藻、绿藻和硅藻是湖泊中常见藻类。某课题组研究了不同pH对3种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1、图2。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1和图2分析,3种藻类中pH适应范围最广的是________;在pH为8.0时,3种藻类中利用CO2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培养液中需加入缓冲剂以稳定pH,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实验中需每天定时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请回答以下问题。23\n①取出的样液中需立即加入固定液,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在计数前通常需要将样液稀释,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样液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中细胞分布见图3,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_______个/mL。解析 本题考查pH对藻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藻类种群密度的测定等相关知识。(1)分析图1和图2中3种藻类的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发现,不同pH下的绿藻生长速率和光合速率变化幅度最小,说明其pH适应范围最广;pH为8.0时,蓝藻的光合速率最大,即利用CO2能力最强。(2)藻类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物质会改变培养液的pH,加入缓冲液可维持培养液pH的相对稳定。(3)在对藻细胞进行取样计数时,加入固定液杀死藻细胞,以防止藻细胞因细胞分裂而影响实验结果;计数前稀释样液,降低藻细胞密度以便于显微镜下准确计数;分析图3,四角和正中五个中方格中藻细胞平均数为=4(个),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为×100=1×108(个/mL)。答案 (1)绿藻 蓝藻 (2)藻类生长代谢会改变培养液pH(3)①维持藻细胞数量不变 ②藻细胞密度过大 ③1×108种群的概念、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1.(2022·海南单科,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23\n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随机取样,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正确。②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B错误。③要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D正确。根据样方法获得的数据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答案 B2.(2022·北京理综,2)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解析 达乌尔黄鼠是一个种群,用标志重捕法可调查该种群的密度;采用给海龟安装示踪器、给大雁佩戴标志环的方法,可对其移动路线进行调查;样方法研究的对象为相对固定的生物,如固着在岩礁上的贝类。答案 D3.(2022·福建卷26)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调查日期(月-日)6-106-156-206-256-307-57-107-157-200.424.7941.58261.731181.941976.962175.632171.462173.23(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①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②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株都满足。样方法主要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月10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月30日23\n。长期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答案 (1)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4.(2022·江苏单科,25)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解析 相同面积叶片放置相同数量的棉蚜,分别置于开放和封闭条件下,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会由于外来个体的迁入而先达到密度峰值,故B正确;随着棉蚜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开放条件下的叶片上的棉蚜在没有达到K值时便会有部分个体迁出,使种群密度先于封闭条件而降低,故A正确、C错误;种群衰退时,种群内个体之间的斗争加剧,故D错误。答案 AB5.(2022·广东理综,27)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给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23\n(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动物体的渗透压调节及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1)大量失水会引起机体的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使尿量减少。(2)由图曲线可知,A~B段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但在B点后种群增长速率下降,有可能是由于此时有人在该水库放入了大型肉食性鱼,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在K2上下波动,由此可判断K2接近罗非鱼的环境容纳量。(3)由于藻毒素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所以应该根据题中相关生物的特点及营养关系绘制食物网。相关生物的特点分析如下:产毒藻为生产者;浮游动物为初级消费者;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所以罗非鱼以产毒藻和浮游动物为食;FNE为最高营养级。答案 (1)升高 垂体后叶 抗利尿激素 (2)J B K2(3)产毒藻→浮游动物→罗非鱼→FNE(时间:45分钟)A级 基础演练1.关于种群的理解,错误的是(  )。A.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B.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组合C.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D.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解析 种群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一群同种生物个体通过种内关系形成的有机整体,其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A、B、D正确。种群的数量特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传染病使种群死亡率升高,C项错。答案 C2.下图表示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23\nA.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B.种群密度完全能反映③的变化趋势C.研究城市人口的变迁,迁入率和迁出率是不可忽视的D.种群数量还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解析 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方向,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种群密度只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变化,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故①②③④依次为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数量、性别比例;除出生率和死亡率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影响城市人口变化的重要因素,种群数量受自然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答案 B3.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 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集群分布(A)、随机分布(C)和均匀分布(D)。B为对种群密度的描述。答案 B4.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解析 活动范围小的跳蝻、蚜虫和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一般可用样方法进行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A、B、D项错。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不能受标记状况、年龄和性别的影响,C项正确。答案 C5.如图为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该人群的年龄组成(  )。23\nA.由稳定型变为增长型B.由衰退型变为稳定型C.由增长型变为稳定型D.由稳定型变为衰退型解析 开始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年龄组成为稳定型;最后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故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答案 A6.(2022·皖南八校第三次联考,6)如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B.绵羊数量达到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这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解析 种群的数量达到K值后,即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A错误;增长速率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错误。答案 C7.(2022·南京一模)图中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A点时的增长速率小于D点时的增长速率D.CD段时间内可能有较多的捕食者解析 该环境中鹿群的K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并非恒定不变。答案 A23\n8.(2022·河南开封)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若边缘有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解析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答案 C9.(经典题)如图为种群的两种存活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如果第Ⅰ类表示养牛场的牛群,则表示牧场经营很正常,它属于________型,其特点是________的个体很多,而________的个体很少,则种群的________会越来越大。(2)如果第Ⅱ类是养鸡场的鸡群,则表示这个养鸡场已陷入危机。经营者必须采取的措施是:①留下________鸡,处理________鸡;②要保持________多、________少的性别比例;③购入或孵化出大量________,加以良好的________,使它有很高的________,让衰退型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从曲线Ⅰ可以看出,牛群的年幼个体数量较多,而年老的个体较少,故属增长型。从曲线Ⅱ可以看出,鸡种群年幼个体死亡率较高,因此年幼的个体数量较少,已呈衰退型,必须改变饲养条件。答案 (1)增长 年幼者 年老者 数量 (2)①育龄 老龄 ②雌 雄 ③雏鸡 饲养条件 成活率 增长型10.(创新题)用一定量的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酵母菌,将其数量随时间变化绘制如图甲,a表示每3h换一次培养液的培养曲线,d表示不更换培养液的培养曲线。(1)曲线a23\n表示种群呈“____”型增长。理论上讲,呈现这种增长模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曲线d表示的增长为“____”型增长。属于这种增长模型的种群随种群密度(个体数量)的增加,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是________。当种群个体数量达到最大值一半时,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________。(3)在实际情况下,塔斯马尼亚绵羊种群增长如图乙,说明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化会出现________现象。解析 (1)曲线a对应的酵母菌种群,每3h更换一次培养液,处于理想状态,呈“J”型增长。呈现“J”型增长的种群必须满足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条件。(2)曲线d对应的种群,由于不更换培养液,生活条件受到限制,种群呈“S”型增长;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后减,最后为零,其在种群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的一半时达到最大。(3)题图乙显示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在K值附近波动。答案 (1)J 食物和空间充裕 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 (2)S 先增大,再减小,最后为零 最大 (3)波动B级 智能提升11.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生殖前年龄组个体数大于生殖后年龄组个体数,种群数量一定增长 ②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一定增长 ③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④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繁殖期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的繁殖期个体数 ⑤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均匀分布 ⑥种群特征是单独个体不具备的                  A.①④⑤B.①③⑤⑥C.②③⑤⑥D.②④⑤解析 种群数量包括各个年龄组个体数之和,不能通过某个年龄组个体数来判定种群数量的增减,①错误;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出率和迁入率决定,当没有迁出和迁入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一定增长,②正确;动物如果对捕捉器形成了条件反射,不利于再次捕获,故不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③正确;如果食物分布均匀,种内斗争会使种群均匀分布,⑤正确;个体没有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等属于种群的特征,⑥正确。答案 C12.下图是某种小型淡水鱼迁入新的湖泊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该曲线可以得出(  )。23\nA.t3时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t4时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逐渐消失C.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呈“J”型增长D.该种鱼在新湖泊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t2时该种鱼数量的两倍解析 由图示可推知,该种群的增长属于“S”型增长。t3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已经由最大变小,但仍然是正值,种群数量位于和K之间,因此该种小型淡水鱼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t4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该种小型淡水鱼在新环境中数量达到最大,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稳定。t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数量为。答案 D13.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解析 由图甲可以看出: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C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此时种群仍表现为数量增加。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答案 D14.为研究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所列条件进行了甲、乙、丙和丁共4组实验,用1000mL锥形瓶作为培养器皿,棉塞封口,在25℃23\n下静置培养,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定时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根据实验结果绘出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四条曲线对应的条件分别是(  )。实验组甲乙丙丁培养液中葡萄糖质量分数/%4.04.00.80.8培养液体积/mL200800200800A.①-丁、②-乙、③-丙、④-甲B.①-乙、②-甲、③-丁、④-丙C.①-甲、②-乙、③-丙、④-丁D.①-丙、②-甲、③-丁、④-乙解析 题中曲线的纵坐标是细胞密度而非细胞数目,细胞密度的K值取决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而非葡萄糖总量。据图可知,曲线①、②的细胞密度K值相近且较高,葡萄糖质量分数应为4.0%;曲线③、④的细胞密度K值相近且较低,葡萄糖质量分数应为0.8%。进一步分析可知:曲线①与②(或③与④)的区别在于达到K值所需时间不同;实验组甲与乙(或丙与丁)区别在于培养液体积不同,培养液体积越小,则液面上方的空间越大、氧气越多,酵母菌的增殖速度越快,即细胞密度达到K值所需时间越短。答案 B15.(2022·潍坊、东营、淄博、滨州四市联考)研究人员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在无迁入、迁出的情况下绘制出某昆虫种群数量的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种群在前5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________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草原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对火灾过后草原生物群落发生________过程的真实写照,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23\n(3)为提高牧草产量,计划在该草原上喷施某种化肥,若要探究这种化肥是否不利于上述昆虫的存活,请完善以下实验设计并预测结果。实验步骤:①将生理状况相似的该昆虫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组昆虫的生存率。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由图可知,在前5年λ值不变,且都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5年后λ值开始变小,但一段时间内该值还大于1,说明种群数量增长减缓,环境阻力加大。(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火灾后的群落演替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3)是否喷施某种化肥是该实验的自变量,实验组的昆虫食用的牧草喷施了化肥,对照组的昆虫食用的牧草没有喷施;两组昆虫的生长状况、数量、昆虫的饲养环境都是无关变量,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应完全相同且适宜;因变量是昆虫的生存率。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不是唯一的,因此,在进行结果预测时,要注意全面分析。答案 (1)“J”型 环境阻力增大(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2)次生演替 恢复力 (3)实验步骤:②实验组昆虫用喷施过化肥的牧草饲喂,对照组昆虫用喷施过等量清水的等量同种牧草饲喂 ③将两组昆虫置于相同的适宜环境中结果预测:若实验组昆虫的生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此种化肥不利于该昆虫的生存;若两组昆虫的生存率基本相同或实验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只答两组基本相同也可),说明此种化肥对该昆虫没有不利影响23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2-08-25 15:12:11 页数:23
价格:¥3 大小:1.10 M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