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二轮专题
>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8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届广东省各地级市高三历史好题分类解析汇编(含最新模拟题)专题0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的政治制度1.(2022·佛山一模·12)12.公元前817年鲁武公带着长子姬括、次子姬戏拜见周天予,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这说明( )A.宗法制已经崩溃B.姬括是鲁国的小宗C.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D.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唯一标准【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据材料“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可知宗法制依然存在,没有崩溃,故A项错误;据材料“待鲁武公病逝,姬戏即位,是为懿公”可知姬戏是鲁国的大宗,相对于姬戏而言,姬括就是小宗,故B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世袭产生的,而非中央任命,故C项错误;据材料“周天子格外喜欢姬戏,故硬性作主,立姬戏为鲁国太子”属于一个个案,天子好恶是立储君的标准之一,但绝不是唯一标准,宗法制社会继承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故D项错误。【答案】B2.(2022·广东省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高三期末联考·12)12.学者研究发现:春秋以上是大家族最盛的时期,战国时代渐渐衰微,汉代重新恢复,此后一直维持了两千年。导致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的原因不包括( )A.小农经济发展B.宗法观念结束C.诸侯争霸影响D.各国变法推动【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解析】提取材料信息“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与其相关的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家庭的增多,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法观念在中国影响深远,留存至今,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诸侯争霸导致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衰落,有助于大家族衰微,小家庭增多,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各国变法改变了原有的贵族等级序列,新兴地主阶级壮大,促进大家族解体小家庭增多,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B3.(2022·广东惠州一模·12)12.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树子指古代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引者注)这说明齐桓公( )A.挟天子以令诸侯B.极力维护宗法制C.主张废除分封制D.推崇法家思想【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没有体现出挟持天子以号令诸侯,故A项错误;“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目的在于维护正妻和嫡长子的地位,极力维护宗法制,故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材料与分封制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与材料无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B4.(2022·广东揭阳一模·12)1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这里描述的是( )A.行省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14-\n【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行省制是元朝中央管辖地方的制度,地方大权多收归中央,故A项错误;宗法制解决家族内权位财产的继承问题,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王室之下有几级封君即诸侯王,诸侯王对周王室称臣,对自己管辖的小区域而言,是世袭的长官和地主,关键字“封”,指向了“分封制”。故C项正确;郡县制是秦朝管辖地方的制度,郡县长官不能世袭,故D项错误。【答案】C5.(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2)12.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这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治理中的( )A.宗法血缘关系B.家国同构观念C.尊卑等级意识D.以民为本思想【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家国同构观念【解析】通过材料中“国”和“家”、“君”和“父母”的关系,没有谈到嫡长子继承制等宗法制度的有关内容,故A项错误;“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讲到的是家国同构的观念,故B项正确;材料中国等同于家,没有提到尊卑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谈的事国与家的关系,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D项错误。【答案】B6.(2022·广东汕头一模·12)12.《史记·殷本纪》载:(商代)“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这表明当时( )A.王位世袭制不复存在B.宗法制尚未完全确立C.分封制造成国家分裂D.郡县制已经开始推行【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由“弟子或争相代立”可知,王位依然在王族内部传,王位世袭制依然存在,故A项错误;“弟子或争相代立”体现出了王位继承的混乱,故B项正确;题干强调王位继承问题,没有涉及到分封制问题,故C项错误;郡县制是战国时期开始出现,故D项错误。【答案】B7.(2022·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调研·1)1.“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 )A.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B.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度的不断深化C.铁器牛耕推动小农经济形成D.孔子提出“仁”的思想【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A项错误;随着夏、商、周时期宗法观念的不断深化,“中国人……非常关心亲族关系”,故B项正确;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均晚于“非常关心亲族关系”的宗法制的提出,故C、D项错误。【答案】B8.(2022·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12)12.下列有关周王朝政治制度及其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14-\n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解析】结合史实可知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题中体现出宗法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分封制确立了等级森严的体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宗法制和分封制构成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的主体,维系了奴隶主的正常统治,但由于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独立性,奴隶社会后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战乱局面,因而不能保证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9.(2022·广东肇庆一模·12)1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据材料可以推断出( )A.周王赏赐诸侯土地和人民B.分封制确保了周王对全国的有效统治C.西周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D.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材料讲周公分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其中同姓亲族有五十三个,主要针对的是分封的对象,A项是分封的内容,故A项错误;B项是分封的目的,故B项错误;同姓亲族诸侯国占多数,可见它是西周分封的主体,故C项正确;D项是分封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10.(2022·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38)38.(26分)知识分子在社会的转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解析】(1)由“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可知社会大裂变;由“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可知宗法制的解体;由“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可知诸侯对人才的渴求;由“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可知士阶层自身的优势。【答案】(1)条件:社会大裂变;宗法制的解体;诸侯对人才的渴求;士阶层自身的优势。(6分,任答三点11.(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25.(26分)在人生的旅途中,家是你永恒的港湾;在社会的纷争中,家是你永恒的坚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n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经济目的。(2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解析】(1)第一小问考查对材料一的概括,材料一的三个家庭都是“六世同居”,反映了明清时期的大家庭以血缘为基础,“饮食一道,财产共有”、“男耕女织,不分彼此”说明大家庭财产共有,共同生产,“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体现了家庭和睦;第二小问考查明清统治者表彰的经济目的,主要是稳定其统治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和确保其财政收入。【答案】(1)特征:以血缘为基础;累世同居,共同生产,共同享有财产;家庭关系和睦。(每点1分,共3分)目的:稳定农业经济和税收。(2分,表述合理即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2022·佛山一模·13)13.有学者认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与该转型描述相符的是( )A.“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B.“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C.“设行中书省……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D.“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解析】“兼并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说明秦始皇设立皇帝制度和百官公卿制,“收天下之权,尽归于中央”说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与材料“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相符,故A项正确;“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是北宋时期为了控制地方权力,专门设置通判协助知府,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设行中书省”是元代的行省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是明代初期,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后有发展成为内阁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2.(2022·广东广州高三调研·12)12.战国时期,“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的强化B.国君权力的加强C.郡县制的确立D.儒学地位的提升【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战国时期君主权力加强【解析】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趋于衰落,故A项错误;“官分文武,惟王之二术也”是指官员的权力有了制衡,便于国君控制朝政,比较有效地防止了大权旁落,故B项正确;郡县制确立于秦朝,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种治国思想,注重君主权术的使用,与儒学地位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3.(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3)-14-\n13.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前3世纪晚期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打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了社会转型C.有利于中央集权D.建立了官僚政治【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雅典民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解析】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和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都打破了原来的世袭,打击了贵族政治,故A项正确;雅典的克利斯提尼改革只是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并未推动社会转型,赢政在统一全国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则推动社会进入到封建制社会,故B项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民主政治,并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嬴政任命各地的长官,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没有建立官僚政治,嬴政的郡县制度建立起了官僚政治,故D项错误。【答案】A4.(2022·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调研·3)3.西周分封制度首次在中国范围基本废除,主要是因为( )A.春秋时期井田制崩溃B.儒、道、法三家思想推动C.秦国商鞅变法D.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解析】春秋时期,分封制虽走向瓦解,但未废除,故A项错误;儒家主张恢复西周的制度,与题目中的信息“西周分封制……废除”不符,故B项错误;商鞅变法局限于秦国,与题目中的信息“中国范围”不符,故C项错误;秦朝统一后,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D项正确。【答案】D5.(2022·广东肇庆一模·12)13.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加强C.地方实权的扩大D.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地方行政机构【解析】秦代郡县长官权力较大,而宋代地方事权分化,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强化,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主要是处理中央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地方行政区划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地方事权分化,表明地方实权削弱,故C项错误;地方分权的威胁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A6.(2022·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12)12.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解析】从材料“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可见郡县制实施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故A项正确;地方设置郡县的做法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并非秦朝最先推行,故B项错误;从材料信息来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并非认为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故C项错误;秦朝之前已经存在郡县,故D项错误。【答案】A-14-\n7.(2022·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38)38.(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以上材料均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1)第一小问回答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第二小问回答秦到隋唐的主要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土地制度。【答案】(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遗产: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等。(4分,任答4点即可)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2022·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13)13.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监察制【解析】题干仅仅是展示了对官员具体某些方面的限制,并没有表明最终官吏是否横征暴敛,故A项错误;题干并没有展示严密的反腐机制,故B项错误;题干并没有展示最终君主是否有效控制了臣属,故C项错误;题干所展示的确实起到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权力的滥用,故D项正确。【答案】D2.(2022·广东惠州二模·13)13.《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谏议制度【解析】谏官制度有利于宋朝的政治清明,但这一制度并不能保证政治的清明,故A项错误;谏官的设立有利于大臣之间相互牵制,最终仍是皇帝大权在握,加强专制皇权,故B项错误;“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并没有体现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故C项错误;“凡朝政阙失,……皆得谏正。”可以看出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故D项正确。【答案】D3.(2022·广东惠州三模·12)12.“它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用明显。”文中的“它”是指( )A.太学B.书院C.察举制D.科举制-14-\n【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解析】太学打破了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它主要破除贵族官僚和非贵族官僚之间的壁垒,不符合“形成了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通道”,故A项错误;书院是教育机构,普及性和连续性不足,本身不能成为“通道”,故B项错误;察举制的标准在西汉主要是孝和廉两个,这两个标准不能“保证……知识化”,故C项错误;科举制通过考试的方法,没有社会等级限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故D项正确。【答案】D4.(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1)1.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D.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设刺史)【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豪强大族是被政府抑制的对象,说明其对汉政权统治的稳定起阻碍作用,所以不可能是汉政权的政治和经济支柱,故A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材料并没有说明经济势力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应当属于一种政治手段,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豪强大族“田宅逾制”可知豪强在地方兼并土地的现象严重,汉武帝设置刺史将豪强迁徙到长安,方便了中央政府对豪强的管理,从而使豪强不能再在地方继续兼并土地,故D项正确。【答案】D5.(2022·广东汕头一模·12)14.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他批评的是( )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监察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方的财政均被中央控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监察和谏议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提及选官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B6.(2022·广东汕尾高三调研·14)14.前代的尚书行台等,都是暂设的,以应付临时之事,事定即撤。元朝却于中原之地,设行中书省十,行御史台二,以统辖路府州县。据此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A.唐朝尚书省是临时机构B.元朝始设地方监察机构C.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D.行省不受中央的节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解析】“尚书行台”指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外派机关,以题干意思,元代之前都属于临时机关,唐朝尚书省是中央机关,不是临时机构,故A项错误;地方检查机构在元之前就已经有了,故B项错误;行省属于中书省的外派机构,而且成为了常设机构,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故C项正确;行省依然受中书省管辖,故D项错误。【答案】C7.(2022·广东韶关高三摸底·12)12.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分别是( )-14-\nA.察举制、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D.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政治制度,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分别盛行与汉代和六朝时期,故A、B项错误;三公九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中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其所指为科举制,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所指为唐代中央制度三省六部制,故D项正确。【答案】D8.(2022·广东韶关一模·14)14.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 )A.分割权力B.出台法律C.选拔人才D.监督政府【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解析】根据材料,诽木或谤木竖立在众人议事的地方,针对某一个具体的人物,指向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使得参政者把目光集中在被提名人身上,审视此人的所作所为有无不足之处。诽谤不足以分割权力,故A项错误;在横板上弹劾某人,并非出台法律,故B项错误;诽谤某个人,可能会导致此人丢了官位,而不是选拔人才,故C项错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监督官员,监督政府,故D项正确。【答案】D9.(2022·广东深圳市宝安区高三调研·5)5.范镇奏章:“……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 )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二府三司制【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可知此应为宋朝的“二府三司制”,由题目中的信息“各不相知”、“天下安治,不可得也”可知二府三司制存有弊端,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目中的信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不符,故A、B、D项错误。【答案】C10.(2022·广东湛江一模·14)1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基础C.扩大入仕之途,加强统治基础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代科举制【解析】从题干中“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国家官员”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故A项正确;B、C、D项表述虽然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答案】A11.(2022·广东肇庆二模·12)12.“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权力分散局面出现在( )A.秦朝B.隋唐C.宋朝D.明清【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二府三司制-14-\n【解析】材料中该朝代,中书主管政务,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秦朝主管军事的是太尉,故A项错误;隋唐尚书省下的户部主管财政,故B项错误;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西府枢密院、东府中书门下、三司之间相互制约,形成权力分散局面,故C项正确;明朝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故D项错误。【答案】C12.(2022·广东肇庆一模·12)13.秦代只设置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权力较大。宋代设置路府州县四级机构,地方事权分化。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君主专制的加强C.地方实权的扩大D.中央消除了地方的威胁【考点】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地方行政机构【解析】秦代郡县长官权力较大,而宋代地方事权分化,权力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强化,故A项正确;君主专制主要是处理中央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与地方行政区划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地方事权分化,表明地方实权削弱,故C项错误;地方分权的威胁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A13.(2022·广东深圳一模·12)12.汉初律令规定:里门每天按时开放,钥匙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在伏日(鬼节)里门全天关闭,禁止行人通行和里民出入耕作;如有使节出行、救水火、追盗贼等情况,则开门放行;违律者,罚金二两。由是可知当时政府(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重视对基层的管理C.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D.加强对外交流往来【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加强基层管理【解析】休养生息政策是西汉初年实行的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与材料观点无关,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里门由田典、里典轮流掌管”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材料是在介绍汉初的城门管理情况,属于基层管理的范畴,故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农业,抑制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的经济政策,与材料观点无关,故C项错误;加强对外交流与材料内容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14.(2022·广东增城市高三调研·38)38.(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发端于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主体,中华文明以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为标志,率先以治理的“高端策略”摆脱了“低端策略”,即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这是东方文明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第一次赶超西方世界,并最终在隋唐时期领先世界,并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以上材料均选自韩毓海《中华文明再次走向世界辉煌》(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先秦所谓治理的“低端策略”包涵哪些重要的制度?(2分)从秦到隋唐所谓治理的“高端策略”为人类文明发展留下了哪些重要的制度创新遗产?(4分)【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解析】(1)第一小问回答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第二小问回答秦到隋唐的主要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土地制度。【答案】(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井田制(土地国有制度)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遗产: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均田制等。(4分,任答4点即可)-14-\n15.(2022·广东惠州三调·39)39.(27分)择业观的变化反映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末清初理学家张履祥在《训子语》中说:“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材料二英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孟(1571—1641年)认为一个“国家可以致富”,“只有靠着商人们所掌握的秘诀才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中国与英国形成不同择业观的原因。(10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政策;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析】(2)结合材料一中“士为四民之首,从师受学,便有上达之路”,“治生以稼穑为先,舍稼穑无可为生者。”“商贾近利,易坏心术;工技役于人,近贱。”和材料二中我们应该把商人“列为这样一种受人尊重的地位;因为商人肩负与其他各国往来的商务而被称为国家财产的管理者,实在是受之无愧的。”,以及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儒家“学而优则仕”观念、科举制的影响等因素,传统择业观仍占主流和英国受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等影响来作答。【答案】(2)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儒家“学而优则仕”观念、科举制的影响等因素,传统择业观仍占主流。(4分,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英国: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商人社会地位提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等。(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16.(2022·广东江门一模·39)39.(26分)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碰撞中既有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融合,但也有冲突,甚至战争。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4分)【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教合一潮流;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解析】(1)该问提示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可结合三省六部制完善以及科举制度形成;思想文化从材料一信息“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可以看出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1分)、科举制(1分);(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文化:三教合一(或三教并行)(1分)、唐诗的繁荣(答雕版印刷术也可给分)(1分);(“三教合一”和唐诗的繁荣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17.(2022·广东揭阳一模·38)38.(28分)某同学在探讨以“宪政建设”为主题的问题时,得出了“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在宪政建设中也贯穿着各种势力的妥协”的结论。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问题进行探讨。材料-14-\n尽管宪政产生的历史条件、生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不同,宪政的具体模式和实现机制可以千差万别,但宪政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却是一以贯之的。…… ——苗连营《世界宪政文明体系里的“中国色彩”》“选举”即“选贤举能”。中国古代的“选举”与源自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虽然中文字面相同,在实质内容方面无疑是有着根本性的差别的。——[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2)中国古代有哪些“选举”制度?(4分)中国古代“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有何根本性差别?(4分)【考点】(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选举制【解析】(2)第一小问,首先要明确“选举”制度指的是选官制,注意分值是4分,答出两个即可。第二小问,问中国古代“选举”与西方现在流行的“选举”有何根本性差别,注意涉及“根本”,必须深入统治制度的本质。中国古代的“选举”,操作者是封建君主,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西方选举的操作者是公民,代议制之下,公民选举能代表自己意志的人参政议政,是民主的重要环节。【答案】(2)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答对2个即可得4分)差别:中国古代“选举”是统治者根据其需要、按照其意志选拔人才以维护其统治,“选举”制是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手段;西方选举是公民选举代表自己意志的政府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选举是体现民主政治的重要环节。(4分)18.(2022·广东韶关一模·38)38.(26分)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其时(宋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美】乔纳森·斯彭斯(1)材料一中“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指的是什么思想?运用所学知识从工业企业、行政管理等方面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8分)【考点】(1)宋明理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括号里的重要提示——宋朝,联系宋明理学诞生的背景,儒佛道三教合一,可知这种思想是宋明理学,但回答时的表述要规范,因为明朝尚未建立,固回答“理学”才是正确的答案。第二小问运用所学可知宋朝并无明显的“工业企业”,但手工业的发展可与之建立联系,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使得棉纺织业兴起,海上陶瓷之路印证了当时制瓷业的发达,“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行政管理”方面,联系起宋太祖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这些史实皆可印证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答案】(1)思想:理学。(2分)说明:工业企业:棉纺织业兴起,制瓷业发达,(2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分)行政管理:从权、钱、兵等方面(或采用二府三司三衙制)(2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2022·广东惠州一模·13)史载唐朝驸马(公主夫婿)选取注重门第出生,多出自勋贵名臣,而明朝严令皇室与大臣联姻,故驸马多出自寒门。这种变化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B.科举制度的成熟C.贵族制度的衰落D.专制皇权的强化-14-\n【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明朝严令禁止皇室与大臣联姻,目的是防止大臣与皇室勾结,威胁皇权,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无关,故A项错误;明清八股取士标志着科举制度的衰落,故B项错误;明朝皇室贵族仍然是特权阶层,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严禁通婚反映出皇帝对大臣控制的加强,实际上体现出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正确。【答案】D2.(2022·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6)6.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废除宰相B.削弱相权C.君相并立D.限制君权【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废丞相【解析】材料之意:宰相制度条件下,宰相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3.(2022·广东湛江一模·13)13.“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 )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祖D.明太祖【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太祖废宰相【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皇权,明太祖以宰相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制,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地位,分任朝政,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4.(2022·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39)39.(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证明,长达五百多年的明清两朝是一个长期停滞的时期:从1300年到1800年的五百年中,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而这五百年里,……外部世界开始以加速度的方式,成十倍成百倍地往前狂奔的时候,我们像“龟兔赛跑”中的那只兔子一样,在一棵枯树下酣睡了五百年。中国与欧洲人均GDP比较公元1年960年1300年1700年中国450450600600欧洲550422576924(安格斯·麦迪森制表,单位为国际元)这一觉睡到1840年,国门被枪炮打开,但在很长时间里还是没有清醒过来,要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打完,才说“一战而全民皆醒矣”。所以这一段时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要深刻反思的时期。——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2)归纳五百年里中国与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发展的不同特点。(6分)【考点】(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宋明理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解析】(2)注意题干“近五百年”“中国与西欧”“政治、经济、思想领域”“不同特点”,联系所学进行回答即可。【答案】(2)特点: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资本主义代议制逐步确立。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思想专制、文化高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兴起。(6分)5.(2022·广东深圳宝安区高三第一学期调研·26)-14-\n26.(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十六世纪中期,明朝思想家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200年后,英国学者乔赛亚•蔡尔德指出:“以余观之,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1)据材料一,概括两位学者对社会成员分类的标准,比较两位学者观点的不同,结合所学阐释不同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14分)【考点】(1)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1)第一小问“分类的标准”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商贾”、“农工”、“士”、“圣贤”、“商人”、“工人”、“农人”等作答;第二小问“观点的不同”可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何心隐说:‘商贾大于农工,士大于商贾,圣贤大于士’”、“乔赛亚•蔡尔德指出:……商人,工人,与农人……实为一国之精华”作答;第三小问“时代背景”可根据材料一中的时间提示结合所学作答。【答案】(1)标准:职业或行业分类。(2分)不同:何心隐:职业身份有贵贱;或官本位、圣贤居首。(2分)高低排序:圣贤、士大夫、商贾、农工。(1分)蔡尔德:职业身份无贵贱;或商工农并重;或商、工、农排序,商业居首。(任答1点得2分)背景:何心隐:明朝;(观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解释)等级观念深重;(观点)商品经济繁荣,(解释)商人地位上升;(观点)独尊儒术;或八股取士;(解释)圣贤为尊。(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蔡尔德:英国;工业革命刚开始;(观点)重商主义;(解释)商业为尊;(观点)英国君主立宪制,(解释)具有民主平等观念;(上述四点,任答1点得2分,不超过4分)6.(2022·广东湛江一模·38)38.(26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2分)【考点】(1)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解析】(1)第一小问变化抓住材料一表格中数据的变化来分析,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1500年以前,我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的比重超过一半,而1500年以后,我国科技发明占世界的比重明显降低,且远远落后于西方,由此可得出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第二小问注意审题,题干要求“根本原因”,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答案】(1)变化:从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或从世界领先到逐渐衰落)。(2分)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2分)-14-\n-14-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4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3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1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5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经济(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广东省各地级市2022届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最新模拟题,含解析)
【2022备考】高考历史 解析分类汇编 E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二轮专题
发布时间:2022-08-25 23:31:58
页数:14
价格:¥3
大小:145.01 KB
文章作者:U-336598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